CN108035207A -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35207A
CN108035207A CN201711218350.5A CN201711218350A CN108035207A CN 108035207 A CN108035207 A CN 108035207A CN 201711218350 A CN201711218350 A CN 201711218350A CN 108035207 A CN108035207 A CN 108035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grading
high modulus
asphalt mixture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83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小军
张涛
许华江
何俊彪
李敬军
赵明
鱼童
王荣
张恬
黄山
李可
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83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352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3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35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在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确定满足材料试验标准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若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0.99,在9~10um范围内选择沥青膜厚度,计算粉胶比;若粉胶比在1.0‑1.4范围内,则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要求;若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在几组级配中优选1组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最终设计结果。本发明是适用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使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更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利用分形维数判断系数、沥青膜厚度、粉胶比作为级配设计指标操作简便,简化设计过程,能更快得到设计结果。

Description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采用高粘度硬质沥青作为胶结料,高粘度硬质沥青是指粘稠度相对较大的沥青,也称为低标号沥青或硬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于欧洲,最初用于城市道路,后来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能够有效减小路面结构厚度等特点,该技术逐渐被引用至新建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的路面工程中,在减少沥青路面车辙和修筑硬质沥青基层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交通量的急剧增加,超载、重载现象日益严重,路面结构的损坏也逐渐加剧,许多沥青路面在通车不久就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服务质量,为了解决道路早期破坏的问题,许多新型道路材料开始用于高等级公路上,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就是其中的一种。提高沥青混合料材料的劲度模量,可以有效增强整个路面结构抵抗车辙变形和抗疲劳性能。在长寿命沥青路面基层设计中,也常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以降低沥青层底弯拉应变,提高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
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适用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往往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这使得获得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不能很好的体现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最优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不能很好的发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在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确定满足材料试验标准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
步骤二:若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0.99,在9~10um范围内选择沥青膜厚度,计算粉胶比;
步骤三:若粉胶比在1.0-1.4范围内,则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要求;
步骤四:若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在几组级配中优选1组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步骤一中,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的因素选取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步骤一中,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的具体步骤如下:
集料分维值与级配曲线之间的关系如式(1)所示:
其中,
P(r)为颗粒粒径r的质量通过率,单位为%;
r为颗粒粒径,单位为mm;
rmax为最大颗粒粒径,单位为mm。
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公式(2)和(3),如下所示:
lgP(r)=(3-D)lg(r/rmax) (2)
lgP(r)=(3-D)lg(r)+C (3)
其中,
3-D为曲线lgP(r)—lgr的斜率;
C为回归系数;
在集料级配的双对数坐标图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级配曲线进行最佳曲线拟合,求得沥青混合料粒径分布的分维数D=3-k,k为斜率;同时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如果R2<0.99,则重新设计级配。
步骤二中,若粉胶比不在1.0-1.4范围内,则重新选择沥青膜厚度甚至重新设计级配。
步骤三中,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以下要求:
a)马歇尔试件空隙率4%-7%;
b)动稳定度≥3500次/mm;
c)动态模量15℃、10Hz条件下≥14000MPa,动态模量45℃、10Hz条件下≥1400MPa;
d)15℃、10Hz控制应变250με的试验条件下,疲劳寿命不小于106次;
若有一项未满足技术要求,则重新调整优化级配。
步骤四中,优选条件为沥青用量和施工难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不能很好的发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门适用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使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计算更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
2、普通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过程繁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发明提供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级配设计方法利用分形维数判断系数、沥青膜厚度、粉胶比作为级配设计指标,操作简便,简化设计过程,能更快得到设计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操作流程: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在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确定满足材料试验标准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
若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0.99,在9~10um范围内选择沥青膜厚度,计算粉胶比;
若粉胶比在1.0-1.4范围内,则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要求;
若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在几组级配中优选1组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选取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2、在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确定满足材料试验标准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
3、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
分形维数是表征分形体特征的主要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反映该体系在相应尺度内的自相似程度,从而反映混合料体系的不规则程度,矿料细度越大,则比表面积越大,体系的不规则性也就越显著,对应的分维值也就越大。集料分维值与级配曲线之间的关系如式(1)所示:
其中,
P(r)为颗粒粒径r的质量通过率,%;
r为颗粒粒径,mm;
rmax为最大颗粒粒径,mm。
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公式(2)和(3),如下所示:
lgP(r)=(3-D)lg(r/rmax) (2)
lgP(r)=(3-D)lg(r)+C (3)
其中,
3-D为曲线lgP(r)—lgr的斜率;
C为回归系数。
只要在集料级配的双对数坐标图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级配曲线进行最佳曲线拟合,即可求得沥青混合料粒径分布的分维数D=3-k,k为斜率。同时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如果R2<0.99,则重新设计级配。
4、若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0.99,在9~10um范围内选择沥青膜厚度,计算粉胶比。若粉胶比不在1.0~1.4范围内,则重新选择沥青膜厚度甚至重新设计级配。
粉胶比是指矿料混合料中小于0.075mm的粉料与有效沥青用量的比值,《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规定了粉胶比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5、若粉胶比在1.0~1.4范围内,则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以下要求。
a)马歇尔试件空隙率4%~7%;
b)动稳定度≥3500次/mm;
c)动态模量15℃、10Hz条件下≥14000MPa,动态模量45℃、10Hz条件下≥1400MPa;
d)15℃、10Hz控制应变250με的试验条件下,疲劳寿命不应小于106次。若有一项未满足技术要求,则重新调整优化级配。
(4)若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在几组级配中结合沥青用量、施工和易性等方面,优选1组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实施例:
1、选取级配
2、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
R2=0.992
3、选取沥青膜厚度为9.5um,计算粉胶比为1.05。
4、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得到结果如下:
a)马歇尔试件空隙率5.69%;
b)动稳定度5200次/mm;
c)动态模量15℃、10Hz条件下14835MPa,动态模量45℃、10Hz条件下1526MPa;
d)在温度15℃±0.5℃,加载频率10Hz±0.1Hz,疲劳寿命106次时,控制应变值266.0με,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6)

1.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在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确定满足材料试验标准的1-3组不同的矿料级配,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
步骤二:若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0.99,在9~10um范围内选择沥青膜厚度,计算粉胶比;
步骤三:若粉胶比在1.0-1.4范围内,则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要求;
步骤四:若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则在几组级配中优选1组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的因素选取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的具体步骤如下:
集料分维值与级配曲线之间的关系如式(1)所示:
其中,
P(r)为颗粒粒径r的质量通过率,单位为%;
r为颗粒粒径,单位为mm;
rmax为最大颗粒粒径,单位为mm;
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公式(2)和(3),如下所示:
lgP(r)=(3-D)lg(r/rmax) (2)
lgP(r)=(3-D)lg(r)+C (3)
其中,
3-D为曲线lgP(r)—lgr的斜率;
C为回归系数;
在集料级配的双对数坐标图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级配曲线进行最佳曲线拟合,求得沥青混合料粒径分布的分维数D=3-k,k为斜率;同时计算分形维数判断系数R2,如果R2<0.99,则重新设计级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若粉胶比不在1.0-1.4范围内,则重新选择沥青膜厚度甚至重新设计级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开展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要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满足以下要求:
a)马歇尔试件空隙率4%-7%;
b)动稳定度≥3500次/mm;
c)动态模量15℃、10Hz条件下≥14000MPa,动态模量45℃、10Hz条件下≥1400MPa;
d)15℃、10Hz控制应变250με的试验条件下,疲劳寿命不小于106次;
若有一项未满足技术要求,则重新调整优化级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优选条件为沥青用量和施工难度。
CN201711218350.5A 2017-11-28 2017-11-28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80352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350.5A CN108035207A (zh) 2017-11-28 2017-11-28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350.5A CN108035207A (zh) 2017-11-28 2017-11-28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35207A true CN108035207A (zh) 2018-05-15

Family

ID=62093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8350.5A Pending CN108035207A (zh) 2017-11-28 2017-11-28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3520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377A (zh) * 2019-01-30 2019-06-07 中北大学 由破碎试验确定道路基层用混合粗集料级配的方法
CN109883900A (zh) * 2019-01-30 2019-06-14 中北大学 单一粗集料确定分形维数的方法及确定集料级配的方法
CN109883899A (zh) * 2019-01-30 2019-06-14 中北大学 混合粗集料破碎试验确定分形维数的方法
CN110361427A (zh) * 2019-08-12 2019-10-2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介电特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方法
CN112183308A (zh) * 2020-09-25 2021-01-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胶结砂砾石料在线识别与级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5353325A (zh) * 2022-04-12 2022-11-18 长安大学 基于分形理论的沥青胶浆膜厚获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孔令旗: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指标体系"", 《山西建筑》 *
宋朝林: ""基于高模量剂和Terminal__省略_高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 《公路工程》 *
李立平等: ""采用分布分形维数分析不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热物性能的影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赵联胜: ""高模量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山西交通科技》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377A (zh) * 2019-01-30 2019-06-07 中北大学 由破碎试验确定道路基层用混合粗集料级配的方法
CN109883900A (zh) * 2019-01-30 2019-06-14 中北大学 单一粗集料确定分形维数的方法及确定集料级配的方法
CN109883899A (zh) * 2019-01-30 2019-06-14 中北大学 混合粗集料破碎试验确定分形维数的方法
CN109856377B (zh) * 2019-01-30 2021-05-25 中北大学 由破碎试验确定道路基层用混合粗集料级配的方法
CN109883900B (zh) * 2019-01-30 2021-05-25 中北大学 单一粗集料确定分形维数的方法及确定集料级配的方法
CN109883899B (zh) * 2019-01-30 2021-05-25 中北大学 混合粗集料破碎试验确定分形维数的方法
CN110361427A (zh) * 2019-08-12 2019-10-2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介电特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方法
CN112183308A (zh) * 2020-09-25 2021-01-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胶结砂砾石料在线识别与级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5353325A (zh) * 2022-04-12 2022-11-18 长安大学 基于分形理论的沥青胶浆膜厚获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5207A (zh)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CN106320129A (zh) 一种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085089A (zh) 低冰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08776213A (zh) 一种基于大应变的高分子聚合物混凝土疲劳寿命评价方法
CN105893688B (zh) 一种基于性能的排水型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2765782A (zh) 高性能超薄沥青磨耗层的设计方法
Arshad et al. Dynamic modulus of nanosilica modified porous asphalt
Cooley Jr et al. Development of mix design criteria for 4.75 mm superpave mixes-Final Report
CN103122603B (zh) Atb-30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Hu et al. Influence of asphalt-binder source on CAM mix rutting and cracking performance: A laboratory case study
CN106223152B (zh)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CN111122837B (zh)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方法
CN103485255A (zh) 一种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方法
Daghighi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fatigue behavior of asphalt mixtures
Santagata et al. Potential performance-related properties of rubberized bituminous mixtures produced with dry technology
CN106351101B (zh) 一种基于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Kowalsk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aboratory technique to optimize Superpave HMA surfac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Lu et al.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noise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of asphalt surface mixes
Voskuilen et al. Do modified porous asphalt mixtures have a longer service life
CN104058639B (zh) 再生ogfc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Androjić et al. Influence of comp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Marshall specimens
Majeed et al. Assessing the Marshall Properties of Porous Asphalt Concrete
Gusty The effect of using asbuton with used waste diesel oil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orus asphalt mix with hot mix cold laid method
Tsai et al. Evaluation of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OGFC) mix design: Summary version
Muhammed et al.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by Adding Cellulose Fi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