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950B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950B
CN108028950B CN201680052235.2A CN201680052235A CN108028950B CN 108028950 B CN108028950 B CN 108028950B CN 201680052235 A CN201680052235 A CN 201680052235A CN 108028950 B CN108028950 B CN 108028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layer
segment
component
units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22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8950A (zh
Inventor
高桥和幸
拉克伦·布鲁斯·迈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8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8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5Channel alloc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1Adapting the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network, e.g.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42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H20/423Transmitter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 H04N21/26208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the scheduling operation being performed under constraints
    • H04N21/26216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the scheduling operation being performed under constraints involving the channel capacity, e.g. network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2Demodulation or channel decoding, e.g. QPSK d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5Multiplex stream processing, e.g. multiplex stream decryp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09Monitoring of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bandwidth vari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2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Service Information [S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一种当一个频带包括多个PLP时、能够执行PLP频带控制的发送装置,一种接收装置以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发送装置以使得包含多个PLP的物理层帧的总单元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相匹配的方式,来确定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然后,发送包含物理层帧的广播流。例如,该技术适用于发送包括包含多个PLP的物理层帧的广播流的系统。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一个频带包含多个PLP时能够对PLP进行带宽控制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确定,作为下一代地面广播标准之一的ATSC(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3.0将主要使用IP/UDP,即,使用包括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报文的IP(互联网协议)报文来代替TS(传输流)报文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在下文中称为IP传输方法)。而且,除了ATSC3.0以外的广播标准,预计未来将采用IP传输方法。
在此处,诸如内容等传输数据可以以PLP(物理层管道)为单位发送(例如,参考NPL1)。此外,在ATSC 3.0中,一个频带(例如,对应于一个信道(物理信道)的6MHz的频带)包括一个或多个PLP(物理层管道)。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NPL 1
ETSI EN 302 755 V1.2.1(2010-1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尚未建立在一个频带中包括多个PLP的技术方法,所以需要在一个频带包含多个PLP时对PLP进行带宽控制的提议。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了本技术,并且当一个频带包括多个PLP时,能够对PLP进行带宽控制。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确定要由每个PLP(物理层管道)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包括多个PLP的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发送单元发送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发送装置可以是单独的装置,或者可以是构成一个装置的内部块。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与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上述发送装置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发送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中,确定要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包括多个PLP的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发送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一种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接收单元接收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所述物理层帧包括多个PLP,并且其中,分配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处理单元处理物理层帧。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接收装置可以是单独的装置,或者可以是构成一个装置的内部块。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对应于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上述接收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中,接收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所述物理层帧包括多个PLP,并且其中,分配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处理物理层帧。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当一个频带包括多个PLP时,可以执行对PLP的带宽控制。
注意,这里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展现在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发送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发送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3是示出图1的接收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4是用于描述对PLP的带宽控制的概述的示图;
图5是示出物理层帧的结构的示图;
图6是示出子帧的参数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PLP的参数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片段控制单元的示图;
图9是用于描述发生场景变化时的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和片段分割方法的示图;
图10是用于描述使用NRT内容的数据控制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本技术的带宽控制方法的列表的示图;
图12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1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3是示出在发送数据与物理层帧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4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2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5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2B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6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3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7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3A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8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9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A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20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B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21是用于描述发送侧的数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描述调度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用于描述接收侧的数据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发送装置的另一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25是示出计算机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注意,将按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系统配置
2、应用本技术的PLP的带宽控制概述
3、带宽控制的具体示例
4、每个装置执行的处理流程
5、变形例
6、计算机配置
<1、系统配置>
(发送系统的示例性配置)
图1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发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的示图。注意,“系统”是指逻辑上聚集的多个装置构成的组。
在图1中,传输系统1包括发送装置10和接收装置20。该传输系统1执行符合采用IP传输方法(例如,ATSC3.0)的数字广播标准的数据发送。
发送装置10经由传输路径30发送内容。例如,发送装置10经由传输路径30发送作为数字广播信号的广播流。广播流包括例如构成电视节目等的内容视频和音频的组件以及信令。
接收装置20经由传输路径30接收并输出来自发送装置10发送的内容。例如,接收装置20从发送装置10接收数字广播信号,并且获得来自广播流的例如构成内容的视频和音频的组件以及信令。接收装置20然后再现电视节目等的内容的运动图像和声音。
注意,为了便于描述,尽管在图1的传输系统1中仅示出了一个接收装置20,但是可以设置多个接收装置20,并且多个接收装置20可以经由传输路径30同时接收由发送装置10发送的数字广播信号。
此外,传输系统1中的传输路径30可以是地面广播,或者可以是例如使用广播卫星(BS)或通信卫星(CS)的卫星广播、使用电缆的有线广播(CATV)等。
(发送装置的示例性配置)
图2是示出图1的发送装置10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在图2中,发送装置10包括调度器101、第一系统处理单元、第二系统处理单元、物理层处理单元106和发送单元107。第一系统处理单元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02-1、编码器103-1至103-3、多路复用器104-1和PLP处理单元105-1。第二系统处理单元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02-2、编码器103-4和103-5、NRT处理单元103-6、多路复用器104-2和PLP处理单元105-2。
注意,尽管图2中的发送装置10 2可以执行处理,以在一个频带(例如,对应于一个信道(物理信道)的6MHz的频带)中包括多个PLP,但是为了便于描述,将给出发送装置10执行处理以在一个频带中包括两个PLP的情况的描述,即,PLP#1(例如,正常的PLP)和PLP#2(例如,稳健的PLP)。在图2的发送装置10中,换言之,与正常的PLP#1有关的处理由第一系统处理单元执行,而与稳健的PLP#2有关的处理由第二系统处理单元执行。注意,在ATSC 3.0中,可以在一个频段内设置多达64个PLP。
调度器101执行与由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执行的编码的控制有关的处理以及与由PLP处理单元105-1和PLP处理单元105-2执行的PLP的带宽控制有关的处理。
此外,将物理层信息输入到调度器101。该物理层信息包括用于每个PLP的单元总数和调制参数。单元总数表示整个物理层帧(PHY帧)中的单元的个数。
在此处,单元的总数是在确定了物理层帧的结构(例如,帧长度)时唯一确定的参数。此外,单元是星座中的一组编码的I/Q组件。
具体地,物理层帧包括引导程序(BS)、前导码和有效载荷。ATSC 3.0定义了引导程序的长度是2ms(=0.5ms×4)。此外,可以通过从整个物理层帧的长度中减去引导程序的长度(2ms)来获得前导码和有效载荷的长度。
此外,前导码和有效载荷包括数据单元、L1信令单元、导频单元和空(Null)单元。可以通过针对每个PLP确定的modcod(例如,调制方法、码长度和码率)以及针对每个子帧确定的调制参数(例如,FFT大小、保护间隔长度、导频模式以及载波数量)来确定这些单元的个数。
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关系来获得单元的总数。注意,将在后面参照图5到图7来描述子帧的详细结构。此外,物理层信息中的单元的总数可以作为包括在物理层的信令中的信息(L1B_L1_Detail_total_cell)来发送。
此外,调制参数包括诸如用于每个PLP(例如,PLP#1和PLP#2)的调制方法等参数。注意,一旦广播开始,调制参数基本固定。这是因为改变调制参数会改变从发送装置10发送的数字广播信号的可接收范围。
数据获取单元102-1获得构成电视节目等的内容的组件(例如,视频、音频和字幕)的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编码器103-1、编码器103-2和编码器103-3。
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编码器103-1要处理的组件(的数据)将称为组件C1,编码器103-2要处理的组件(的数据)将称为组件C2,并且编码器103-3要处理的组件(的数据)将称为组件C3。
数据获取单元102-2获得构成电视节目等的内容的组件(例如,视频、音频和字幕)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提供给编码器103-4、编码器103-5以及NRT处理单元103-6。
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编码器103-4要处理的组件(的数据)将称为组件C4,编码器103-5要处理的组件(的数据)将称为作为组件C5,并且NRT处理单元103-6要处理的组件(的数据)将称为组件C6(NRT内容)。
在此处,用作第一系统处理单元的编码器103-1、编码器103-2和编码器103-3以及用作第二系统处理单元的编码器103-4、编码器103-5和NRT处理单元103-6将相应的编码难度等级信息提供给调度器101。编码难度等级信息指示根据要处理的组件的编码难度等级。
即,例如,编码器103-1将指示组件C1的编码难度级别的编码难度级别信息(例如,运动剧烈的运动图像或接近静止图像的运动图像)提供给调度器101。类似地,编码器103-2到NRT处理单元103-6向调度器101提供关于组件C2到组件C6的相应的编码难度等级信息。
从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中的每一个向调度器101提供编码难度等级信息。基于例如相应的编码难度等级信息,调度器101确定分配给将要由每个PLP(例如,PLP#1和PLP#2)发送的组件C1至组件C6的单元的个数(每个组件的单元的个数)。
在此处,确定单元的个数,使得将大量单元(码量)分配给编码难度级别高的运动图像,例如,运动剧烈的运动图像,而少量单元(码量)码量)分配给编码难度级别低的运动图像,例如,接近静止图像的运动图像。此外,每个PLP(例如,正常PLP#1和鲁棒PLP#2)具有不同的调制参数。通过使用调制参数,可以从每个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中计算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要处理的组件C1到组件C6的码量(在下文中称为目标码量)。
以这种方式计算的目标码量分别提供给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
基于从调度器101提供的目标码量,编码器103-1对从数据获取单元102-1提供的组件C1的数据执行对应于给定编码方法的编码,并将该数据提供给多路复用器104-1。然而,注意,以与目标码量对应的片段为单位,处理由编码器103-1处理的组件C1的数据。
在此处,片段(以下也称为片段S)是由片段长度T和带宽W确定的控制单元。在每个片段S(固定比特率(CBR))中,比特率是固定的,并且码量以片段为单位改变。注意,稍后将参照图8和9来描述片段的详细结构。
类似地,基于从调度器101提供的目标码量,编码器103-2和编码器103-3对从数据获取单元102-1提供的组件C2和组件C3的每个数据执行编码,1,并将数据提供给多路复用器104-1。然而,注意,以对应于各个目标码量的片段为单位,处理由编码器103-2处理的组件C2的数据和由编码器103-3处理的组件C3的数据。
此外,基于从调度器101提供的目标码量,编码器103-4到NRT处理单元103-6对从数据获取单元102-2提供的组件C4到组件C6的每个数据执行编码,并将数据提供给多路复用器104-2。然而,注意,以对应于目标码量的片段为单位,处理由编码器103-4处理的组件C4的数据、由编码器103-5处理的组件C5的数据以及由NRT处理单元103-6处理的组件C6的数据。
即,调度器101通过可变地控制每个片段S的片段长度T和带宽W中的至少一个来动态改变片段S中的码量,作为以与由编码器103-1到NRT处理单元103-6执行的目标码量对应的片段为单位的处理。
多路复用器104-1多路复用从编码器103-1提供的组件C1的数据、从编码器103-2提供的组件C2的数据和从编码器103-3提供的组件C3的数据,并将得到的多路复用流提供给PLP处理单元105-1。
多路复用器104-2多路复用从编码器103-4提供的组件C4的数据、从编码器103-5提供的组件C5的数据以及从NRT处理单元103-6提供的组件C6的数据,并将所得的多路复用流提供给PLP处理单元105-2。
此外,调度器101基于组件C1到组件C6的单元的个数来计算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
在此处,包含在物理层信息中的单元的总数表示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Ntotal)等于每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如以下等式(1)所示。
[数学公式1]
Ntotal=∑Ni…(1)
注意,在等式(1)中,左侧的Ntotal表示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此外,右侧的Ni表示每个PLP的单元的个数,并且i表示PLP个数。
此外,在图2的配置中,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Ntotal)等于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因此,通过例如根据组件C1到组件C6的单元的个数,将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分配给PLP#1和PLP#2,来计算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
在以这种方式计算的每个PLP的单元的个数中,将PLP#1的单元的个数提供给PLP处理单元105-1,并且将PLP#2的单元的个数提供给PLP处理单元105-2。
基于从调度器101提供的PLP#1的单元的个数,PLP处理单元105-1通过处理从多路复用器104-1提供的多路复用流来执行对PLP#1的带宽控制。这样,将与PLP#1的单元的个数对应的发送数据提供给物理层处理单元106。
基于从调度器101提供的PLP#2的单元的个数,PLP处理单元105-2通过处理从多路复用器104-2提供的多路复用流来执行对PLP#2的带宽控制。这样,将与PLP#2的单元的个数对应的发送数据提供给物理层处理单元106。
物理层处理单元106基于与从PLP处理单元105-1提供的PLP#1的单元的个数对应的发送数据以及与从PLP处理单元105-2提供的PLP#2的单元的个数对应的发送数据,来生成物理层帧(PHY帧)。注意,然而,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注意,物理层帧包括引导程序(BS)、前导码和有效载荷,并且PLP#1和PLP#2的发送数据被设置在该有效载荷中。
将由物理层处理单元106生成的物理层帧提供给发送单元107。
发送单元107对从物理层处理单元106提供的物理层帧执行IFFT(逆快速傅立叶变换),并对所产生的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信号执行D/A转换(数模转换)。然后,发送单元107将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OFDM信号调制为RF(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121发送RF信号作为IP传输方法的数字广播信号。
发送装置10如上所述配置。注意,虽然为了便于说明,图2示出了发送侧的装置由发送装置10(即,一个装置)配置成的情况,但是发送侧的装置可以配置成包含具有图2中的模块的每个功能的多个装置的发送系统。
此外,尽管图2中的发送装置10示出了当一个频带(例如,6MHz的频带)包括三个或更多个PLP时、与PLP#1和PLP#2这两个PLP对应的配置,但是需要提供与PLP的个数对应的系统处理单元。
(接收装置的示例性配置)
图3是示出图1中的接收装置20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在图3中,接收装置20包括接收单元201、解调处理单元202、多路分用器203、解码器204和输出单元205。
接收单元201通过天线221接收从发送装置10经由传输路径30发送的IP传输方法的数字广播信号。接收单元201然后执行从RF信号到IF(中频)信号的频率转换,并将该信号提供给解调处理单元202。
解调处理单元202对从接收单元201提供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例如,OFDM解调)。此外,解调处理单元202对通过解调处理获得的解调信号执行纠错处理,并将作为处理的结果而获得的多路复用流提供给多路分用器203。
多路分用器203将从解调处理单元202提供的多路复用流多路分用为组件(视频、音频和字幕)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提供给解码器204。
解码器204根据给定的解码方法解码从多路分用器203提供的组件的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输出单元205。
输出单元205包括例如显示单元和扬声器。显示单元显示与从解码器204提供的视频数据对应的运动图像。此外,扬声器输出与从解码器204提供的音频数据对应的声音。注意,输出单元205可以向外部设备输出从解码器204提供的视频和音频数据。
接收装置20如上所述配置。注意,接收装置20可以是电视接收机、机顶盒(STB)或录像机等固定接收机,或者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终端等移动接收机。此外,接收装置20可以是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载设备。
<2、应用本技术的PLP的带宽控制概述>
(PLP带宽控制概述)
图4是用于描述对发送装置10中的PLP的带宽控制的概述的示图;
图4示出了通过对PLP的带宽控制来改变设置在物理层帧(PHY帧)中的PLP#1和PLP#2带宽,其中,从图中的上侧到下侧的方向表示时间方向。
注意,在图4中,物理层帧包括引导程序(BS)、前导码和有效载荷,并且PLP#1和PLP#2的发送数据设置在有效载荷中。此外,由于确定了物理层帧的大小并且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是固定的,因此控制PLP的带宽不会改变PLP#1和PLP#2的单元的总数,而是改变PLP#1的单元的个数与PLP#2的单元的个数的比率。即,PLP#1和PLP#2的比特率根据单元的个数的比率而改变。
即,在时间t1,在物理层帧中,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几乎相同。随后,在时间t1之后的时间t2,PLP#2的单元的个数在物理层帧中增加,PLP#1的单元的个数减少了所增加的量。然后,在时间t2以后的时间t3,相反PLP#1的单元的个数增加了,PLP#2的单元的个数减少了所增加的量。
随后,类似地,在时间t4到时间t7,当PLP#1的单元的个数在物理层帧中增加时,PLP#2的单元的个数相应地减少,而当PLP#2的单元的个数增加时,PLP#1的单元的个数相应地减少。
以这种方式,假定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是固定的,通过改变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来进行PLP带宽控制。
注意,实际上,如图5所示,物理层帧包括引导程序(BS)、前导码以及一个或多个子帧,并且在该子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PLP(例如,PLP#1和PLP#2)的数据。
在此处,可以针对每个子帧改变的参数是如图6所示的参数,例如,FFT大小(L1D_fft_size)、保护间隔长度(L1D_guard_interval)或导频模式(L1D_scattered_pilot_pattern)。此外,可以针对每个PLP改变的参数是如图7所示的参数,例如,码长(L1D_plp_fec_type)、调制方法(L1D_plp_mod)或码率(L1D_plp_cod)。
(片段的结构)
图8是示出片段S的结构的示图。
片段S是由片段长度T和带宽W确定的控制单元。在该片段S内比特率是固定的,并且码量以片段为单位改变。
在此处,每个片段S从RAP(随机接入点)开始。RAP指示可以仅用该帧获得一个完整图像的帧的位置,例如,GOP(图片组)中的I帧。
此外,当发生场景变化时,插入I帧。结果,在片段S中存在生成的码量较大的两个I帧。由于当带宽固定时,只有一半生成的码量可以分配给每个I帧,所以这导致了图像质量的劣化。然而,注意,在作为当前兴趣的兴趣帧与在时间上与该兴趣帧连续的先前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时,发生场景变化。
因此,在本技术中,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带宽改变方法或片段分割方法来处理片段S,以当发生场景变化时,能够最小化由于插入I帧而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具体地,如图9的A所示,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带宽改变方法的片段S处理将片段S的带宽W加宽到带宽W'。这增加了片段S(暂时)内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当插入I帧或P帧时,由于片段S内的带宽增加,所以当发生场景变化时,可以最小化图像质量的劣化。而且,除了场景变化,当在生成的码量中发生任何先前不可预测的变化时,带宽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增加或减少。
而且,如图9的B所示,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分割方法的片段S处理在此处终止目标片段S并开始新的片段S。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对目标片段S中的GOP进行处理的中间,该GOP的处理被强制终止(终止于片段长度T'处(T'<T)),并且在新的片段S中,重新开始新的GOP的处理。然后,例如,在新的片段S中,执行在头部处的I帧的处理。
以这种方式,当发生场景变化时,即使在预定片段长度的中间,目标片段S终止,并且新片段S开始(即,通过划分片段S)。结果,例如,在片段S中不存在两个I帧,并且可以使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图像质量的劣化最小化。另外,除了场景变化之外,当在生成的码量中发生任何先前不可预测的增加时,新的片段S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开始。
在本技术中,如上所述,基本上以片段为单位执行处理。然而,例如,在发生场景变化时,在以片段为单位的正常处理不可用的情况下(例如,需要增加带宽的情况),根据诸如片段带宽改变方法、片段分割方法等预定方法异常地处理片段S。
注意,在采用分层编码技术的情况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具有相同片段长度T的不同层的组件来促进解码和同步处理。
(使用NRT内容的数据控制)
图10是用于描述使用NRT内容的数据控制的示图。
顺便提及,符合通用广播标准的物理层(PHY)的带宽是固定比特率。为了实现这一点,控制数据编码,使得每个内容的质量(主要是图像质量)在以下范围内优化:构成电视节目等内容的组件(视频和音频)的数据的生成的码量不超过物理层的固定比特率。
此时,将空报文插入到对于固定比特率不足的部分中,使得这些部分被调整为固定比特率。此外,在物理层中,例如,使用报头压缩技术或可变长度报头技术来减少生成的码量。然而,当生成的码量对于固定比特率不足时,插入空报文。
在图10的A中示出这种情况。图10的A中的波形L示出了符合一般广播标准的数字广播的生成的码量与时间t的经过的关系。生成的码量在纵轴上,时间t的经过在横轴上。在等于或小于波形L的范围Z0中的区域是总生成的码量。即,以生成的码量Sx为最大值,生成的码量如波形L所示地改变。生成的码量Sx是物理层中的固定比特率。
然而,由于在物理层中需要以固定的比特率进行发送,并且在生成的码量Sx(作为波形L的最大值)的时间以外的时间,码量变得不足,所以插入空报文。即,在生成的码量Sx(作为最大值)以外的时间,范围Z1是无效数据的码量,即,空报文,如图10的A所示。范围Z1等于或大于波形L并小于生成的码量Sx的最大值。
然而,ATSC 3.0需要有效使用有限的带宽。由于作为无效数据的空报文可能导致发送效率降低,所以希望不使用空报文。因此,通过不仅发送诸如组件C等实时(RT)数据,而且还发送非实时的NRT内容(NRT)的数据,可以提高发送效率。
即,在作为最大值的生成的码量Sx以外的时间,如图10的B所示,范围Z12是NRT内容的数据的码量,而不是空报文。范围Z12是波形L与生成的码量Sx的最大值之间的范围。
然而,注意,存在不可能包括完全对应于空报文的码量的NRT内容的数据的情况。因此,范围Z12之上的范围Z11是减少的零报文的码量。以这种方式,范围Z0和范围Z12变成要发送的有效报文。结果,可以用完生成的码量Sx(作为固定比特率的最大值)的几乎整个范围,因此可以提高发送效率。
此外,在本技术中,注意NRT内容(组件C6)是非实时数据这一事实,NRT内容(组件C6)的数据的带宽自由变化。即,根据作为实时数据的其他组件(组件C1到C5)的数据的生成的码量,来控制NRT内容(组件C6)的带宽,使得优先保证其他组件(组件C1到C5)的带宽。
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NRT内容(组件C6)的带宽作为(可以说)余量,可以更多地促进实时带宽控制。注意,由于NRT内容(组件C6)是非实时数据,所以甚至其带宽临时设置为0(零)时,也不会出现问题。
注意,本申请的发明人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27064中已经提出了用于发送NRT内容的数据而不是空报文的方法。
<3、带宽控制的具体示例>
(带宽控制方法的列表)
图11是示出本技术的带宽控制方法的列表的示图。
由每个组件中的片段S的带宽W和片段长度T、片段切换时间以及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的组合,来确定本技术的带宽控制方法。
在此处,每个片段S的带宽W具有“固定”和“可变”这两种类型,“固定”表示每个组件的片段S的带宽W的宽度是固定的,而“可变”表示每个组件的片段S的带宽W的宽度随时间变化。
此外,片段长度T具有“固定”和“固定/可变”这两种类型。“固定”表示每个组件的片段S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而“固定/可变”表示每个组件的片段S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或随时间变化。
此外,片段切换时间具有“同时”和“单独”这两种类型。“同时”表示切换每个组件的片段S的时间相同,而“单独”表示切换每个组件的片段S的时间不同。然而,注意,片段长度T的类型和片段切换时间的类型彼此相关;当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时,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而当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时,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
此外,在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具有“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和“片段分割方法”这两种类型。“片段带宽改变方法”表示通过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完成在每个组件的场景发生变化时的处理(图9的A)。“片段分割方法”表示通过片段分割方法完成在每个组件的场景发生变化时的处理(图9的B)。注意,在图11的表格中,没有特别确定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的情况用“-”表示。
在图11的表格中,根据这些类型的组合,来确定八个带宽控制方法。
在带宽控制方法1中,执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固定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
带宽控制方法2和带宽控制方法2B彼此的相同之处在于,执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固定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另一方面,不同之处在于,仅在带宽控制方法2B中,执行控制使得通过“片段分割方法”完成在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
带宽控制方法3和带宽控制方法3A彼此的相同之处在于,执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可变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另一方面,不同之处在于,仅在带宽控制方法3A中,执行控制使得通过“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完成在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
带宽控制方法4、带宽控制方法4A和带宽控制方法4B彼此的相同之处在于,执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可变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另一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在带宽控制方法4A中,执行控制使得通过“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完成在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而在带宽控制方法4B中,执行控制使得通过“片段分割方法”完成在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处理。
下面将依次描述在图11的表格中示出的每个带宽控制方法的具体示例。
(1)带宽控制方法1
图12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1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在图12中,横轴表示时间t,在图中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表示时间方向。另外,纵轴表示单元的个数(No of Cells),表示图中的位置越高,则单元的个数越多。也就是说,图12中的时间轴与单元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由物理层帧表示,则其可以表示为如图13所示。
返回参考图12中的描述,组件C1到组件C6对应于图2中由编码器103-1到NRT处理单元103-6处理的组件C1到组件C6。
即,组件C1表示由编码器103-1(图2)处理的组件,并且依次处理片段S11、片段S12、片段S13、...和片段S1t(t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作为该组件C1的片段S。
类似地,组件C2到组件C5表示由编码器103-2到编码器103-5(图2)处理的组件。然后,依次处理片段S21、...和S2t(t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作为组件C2的片段S,并且依次处理片段S31、...和片段S3t(t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作为组件C3的片段S。另外,依次处理片段S41、...和S4t(t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作为组件C4的片段S,并且依次处理片段S51、...和S5t(t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作为组件C5的片段S。
此外,组件C6表示由NRT处理单元103-6(图2)处理的NRT内容,并且依次处理片段S61、...和S6t(t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作为该组件C6(NRT内容)的片段S。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组件C1到C6称为组件C。而且,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片段S11至S1t、片段S21至S2t、片段S31至S3t、片段S41至S4t、片段S51至S5t以及片段S61至S6t将称为片段S。而且,其中的关系也类似于稍后描述的图14至20。
在此处,在图12的带宽控制方法1中,调度器101(图2)执行控制使得片段S的带宽W和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即,在带宽控制方法1中,每个片段S的带宽W和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图中的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和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是相同的。
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1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的,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在每个固定周期重复。
例如,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从时间t0开始的片段S11在时间t1切换到片段S12,从时间t1开始的片段S12在时间t2切换到片段S13,并且从时间t2开始的片段S13在时间t3切换到片段S14。此外,此时,组件C1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然而,注意,在图12中,从时间t0到时间t1的时间段、从时间t1到时间t2的时间段以及从时间t2到时间t3的时间段是相同的时间段。注意,虽然为了便于说明,图12示出了从时间t0到时间t3的时间段,但是在随后时间段中的每固定时间段也依次执行在组件C1中的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14和片段S15)之间的切换。
类似地,注意组件C2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21和片段S22、片段S22和片段S2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2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3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31和片段S32、片段S32和片段S3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3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1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1到编码器103-3处理的组件C1至组件C3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1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1。
另外,注意组件C4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41和片段S42、片段S42和片段S4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4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5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51和片段S52、片段S52和片段S5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5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6的每个片段(NRT内容),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61和片段S62、片段S62和片段S6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6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2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4到NRT处理单元103-6处理的组件C4至组件C6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2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2。
如上所述,在图12的带宽控制方法1中,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t(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同时执行每个组件C中的在时间上连续的片段S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例如,在时间t1,同时执行在组件C1的片段S11与片段S12之间、在组件C2的片段S21与片段S22之间、在组件C3的片段S31与片段S32之间、在组件C4的片段S41和片段S42之间、在组件C5的片段S51和片段S52之间以及在组件S6的片段S61和片段S62之间的切换。
此外,例如,在时间t2,同时执行在组件C1的片段S12和片段S13之间、在组件C2的片段S22和片段S23之间、组件C3的片段S32和片段S33之间、在组件C4的片段S42和片段S43之间、在组件C5的片段S52和片段S53之间以及在组件C6的片段S62和片段S63之间的切换。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1时的带宽控制。
(2)带宽控制方法2
图14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2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在此处,在图14的带宽控制方法2中,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固定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即,在带宽控制方法2中,每个片段S的带宽W是“固定的”,而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图中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2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不是固定的时间段。
例如,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11和片段S12、片段S12和片段S1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1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2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21和片段S22、片段S22和片段S23、片段S23和片段S24)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2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3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31和片段S32、片段S32和片段S33、片段S33和片段S34)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3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1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1到编码器103-3处理的组件C1至组件C3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1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1。
另外,注意组件C4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41和片段S42、片段S42和片段S4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4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5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51和片段S52、片段S52和片段S5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5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类似地,注意组件C6的每个片段(NRT内容),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61和片段S62、片段S62和片段S6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6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固定的。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2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4到NRT处理单元103-6处理的组件C4至组件C6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2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2。
如上所述,在图14的带宽控制方法2中,并非同时,而是在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t(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执行每个组件C中的在时间上连续的片段S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例如,在时间t1,执行在组件C1中的片段S11与片段S12之间的切换,但是此时在组件C2至组件C6中不执行片段S之间的切换。此外,例如,在时间t2,执行在组件C1中的片段S12与片段S13之间的切换,但是此时在组件C2至组件C6中不执行片段S之间的切换。
注意,虽然不会描述所有内容,以避免重复,但是组件C2到组件C6也是相似的。当执行其自身片段S之间的切换时,此时,在其他组件C中的其他片段S之间不存在切换。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2时的带宽控制。
(3)带宽控制方法2B
图15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2B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5中的带宽控制方法2B与宽带控制方法2(图14)的共同之处在于,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固定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另一方面,带宽控制方法2B与带宽控制方法2(图14)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分割方法来执行处理。下面将主要描述这一点。
即,在带宽控制方法2B中,每个片段S的带宽W是“固定的”,而其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区域(在图中的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但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2B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不是固定的时间段。
在此处,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当在正在处理片段S12的时间t2发生场景变化时,片段S12即使在预定片段长度的中间此时也被强制终止,并根据片段分割方法开始新片段S13的处理。例如,这可以最小化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图像质量的劣化,而没有在片段S中存在的两个I帧。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2B时的带宽控制。
(4)带宽控制方法3
图16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3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在图16的带宽控制方法3中,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可变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即,在带宽控制方法3中,每个片段S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而其带宽W是“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宽度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在图中的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但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3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在每个固定时间段重复。
例如,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11和片段S12、片段S12和片段S1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1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类似地,注意组件C2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21和片段S22、片段S22和片段S2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2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类似地,注意组件C3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31和片段S32、片段S32和片段S3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3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1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1到编码器103-3处理的组件C1至组件C3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1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1。
另外,注意组件C4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41和片段S42、片段S42和片段S4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4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类似地,注意组件C5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51和片段S52、片段S52和片段S5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5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类似地,注意组件C6的每个片段(NRT内容),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61和片段S62、片段S62和片段S6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6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2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4到NRT处理单元103-6处理的组件C4至组件C6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2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2。
如上所述,在图16的带宽控制方法3中,在每个固定时间段的每个时间t(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同时执行每个组件C中的在时间上连续的片段S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例如,在时间t1,同时执行在组件C1的片段S11与片段S12之间、在组件C2的片段S21与片段S22之间、在组件C3的片段S31与片段S32之间、在组件C4的片段S41和片段S42之间、在组件C5的片段S51和片段S52之间以及在组件S6的片段S61和片段S62之间的切换。
此外,例如,在时间t2,同时执行在组件C1的片段S12和片段S13之间、在组件C2的片段S22和片段S23之间、组件C3的片段S32和片段S33之间、在组件C4的片段S42和片段S43之间、在组件C5的片段S52和片段S53之间以及在组件C6的片段S62和片段S63之间的切换。
然而,注意,组件C1到组件C6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片段S到片段S是变化的。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3时的带宽控制。
(5)带宽控制方法3A
图17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3A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17中的带宽控制方法3A与宽带控制方法3(图16)的共同之处在于,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可变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的。另一方面,带宽控制方法3A与宽带控制方法3(图16)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带宽改变方法来执行处理。下面将主要描述这一点。
即,在带宽控制方法3A中,每个片段S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而其带宽W是“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在图中的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3A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同时”的,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是固定时间段。
在此处,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在时间t2发生场景变化时,片段S12的带宽W此时根据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加宽。这增加了片段S12(暂时)内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甚至当插入I帧或P帧时,由于在片段S内增加了带宽,所以可以最小化发生场景变化时图像质量的劣化。
另外,在本示例中,虽然在时间t2,片段S22、片段S32、片段S42以及片段S52的带宽随着片段S12的带宽W的加宽而向上移动,但是可以在不减小这些片段S的带宽的情况下,处理片段12的场景变化。这是因为将NRT内容(组件C6)的带宽用作(可以说)余量。
上面已经描述了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3A时的带宽控制。
(6)带宽控制方法4
图18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在图18的带宽控制方法4中,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固定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即,在带宽控制方法4中,每个片段S的带宽W是“可变的”,并且其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图中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没有相同的宽度,或者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相同的宽度。
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4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不是固定时间段。
例如,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11和片段S12、片段S12和片段S1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1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在每个片段S中变化。
类似地,注意组件C2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21和片段S22、片段S22和片段S23、片段S23和片段S24)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2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对于每个片段S变动。
类似地,注意组件C3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在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31和片段S32、片段S32和片段S33、片段S33和片段S34)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3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对于每个片段S变动。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1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1到编码器103-3处理的组件C1至组件C3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1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1。
另外,注意组件C4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41和片段S42、片段S42和片段S4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4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对于每个片段S变动。
类似地,注意组件C5的每个片段S,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51和片段S52、片段S52和片段S5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5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对于每个片段S变动。
类似地,注意组件C6的每个片段(NRT内容),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例如,除了时间t1和时间t2以外的时间)依次执行在时间上连续的前后片段(例如,片段S61和片段S62、片段S62和片段S63)之间的切换。此外,此时,组件C6中的每个片段S的带宽是可变的并且对于每个片段S变动。
然后,由多路复用器104-2多路复用由编码器103-4到NRT处理单元103-6处理的组件C4至组件C6中的各个片段S,并且由PLP处理单元105-2处理所产生的多路复用流,作为PLP#2。
如上所述,在图18的带宽控制方法4中,并非同时,而是在每个可变时间段的每个时间t(例如,时间t1和时间t2),执行每个组件C中的在时间上连续的片段S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例如,在时间t1,执行在组件C1中的片段S11与片段S12之间的切换,但是此时在组件C2至组件C6中不执行片段S之间的切换。此外,例如,在时间t2,执行在组件C1中的片段S12与片段S13之间的切换,但是此时在组件C2至组件C6中不执行片段S之间的切换。
注意,虽然不会描述所有内容,以避免重复,但是组件C6到组件C6也是相似的。当执行其自身片段S之间的切换时,此时,在其他组件C中的其他片段S之间不存在切换。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时的带宽控制。
(7)带宽控制方法4A
图19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A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在此处,图19中的带宽控制方法4A与宽带控制方法4(图18)的共同之处在于,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固定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另一方面,带宽控制方法4A与宽带控制方法4(图18)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分割方法来执行处理。下面将主要描述这一点。
即,在带宽控制方法4A中,每个片段S的带宽W是“可变的”,而其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在图中的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没有相同的宽度,或者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相同的宽度。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4A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不是固定时间段。
在此处,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在时间t2发生场景变化时,片段S12的带宽W此时根据片段带宽改变方法加宽。这增加了片段S12(暂时)内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当插入I帧或P帧时,由于在片段S内增加了带宽,所以可以最小化发生场景变化时图像质量的劣化。
另外,在本示例中,虽然在时间t2,片段S22、片段S32、片段S42以及片段S52的带宽随着片段S12的带宽W的加宽而向上移动,但是可以在不减小这些片段S的带宽的情况下,处理片段12的场景变化。这是因为将NRT内容(组件C6)的带宽用作(可以说)余量。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A时的带宽控制。
(8)带宽控制方法4B
图20是用于描述当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B时的带宽控制的示图。
图20中的带宽控制方法4B与宽带控制方法4(图18)的共同之处在于,调度器101(图2)进行控制使得带宽W是“可变的”,片段长度T是“固定/可变的”,并且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另一方面,带宽控制方法4B与带宽控制方法4(图18)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场景变化时,使用片段分割方法来执行处理。下面将主要描述这一点。
即,在带宽控制方法4B中,每个片段S的带宽W是“可变的”,而其片段长度T是“固定的/可变的”。因此,在每个组件C中,由带宽W和片段长度T确定的每个片段S的区域(在图中的每个组件的每个片段具有不同的图案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没有相同的宽度,或者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相同的宽度。此外,由于在带宽控制方法4A中片段切换时间是“单独”的,所以每个组件C中的片段S切换时间不是固定时间段。
在此处,注意组件C1的每个片段S,当在正在处理片段S12的时间t2发生场景变化时,片段S12即使在预定片段长度的中间此时也被强制终止,并且根据片段分割方法,开始新片段S13的处理。例如,这可以最小化发生场景变化时的图像质量的劣化,而没有在片段S中存在的两个I帧。
上面已经描述了采用带宽控制方法4B时的带宽控制。
<4、每个装置执行的处理流程>
接下来,参考图21到23中的流程图,来描述图1的传输系统1中包括的发送装置10以及接收装置20执行的处理流程。
(发送侧的数据处理流程)
首先,参考图21中的流程图,来描述图1的发送装置10执行的发送侧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在步骤S101中,调度器101执行调度处理。在该调度处理中,进行对由编码器103-1到NRT处理单元103-6执行的编码而进行的控制有关的处理以及对由PLP处理单元105-1和PLP处理单元105-2进行的PLP的带宽控制相关的处理。注意,稍后将参照图22中的流程图,来描述调度处理的细节。
在步骤S102中,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执行组件处理。在该组件处理中,以与通过步骤S101中的处理计算出的目标码量对应的片段为单位,处理(编码)组件C1至组件C6的数据。
注意,组件C1到组件C3的数据由多路复用器104-1多路复用,而组件C4到组件C6的数据由多路复用器104-2多路复用。
在步骤S103中,PLP处理单元105-1和PLP处理单元105-2执行PLP处理。在该PLP处理中,PLP处理单元105-1基于通过步骤S101中的处理计算出的PLP#1的单元的个数,来对PLP#1执行带宽控制。此外,PLP处理单元105-2基于通过步骤S101中的处理计算出的PLP#2的单元的个数,来对PLP#2执行带宽控制。
在步骤S104中,物理层处理单元106进行物理层处理。在该物理层处理中,生成物理层帧,在该物理层帧中,在有效载荷中设置与通过步骤S103的处理的带宽控制对应的PLP。
在步骤S105中,发送单元107进行发送数字广播信号的处理。在该发送处理中,处理并且发送通过步骤S104的处理生成的物理层帧,作为IP传输方法的数字广播信号。
当步骤S105中的处理结束时,图21中的发送侧的数据处理结束。
上面已经描述了发送侧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调度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参考图22中的流程图,描述与图21的步骤S101中的处理对应的调度处理的详细处理的流程。
在步骤S121中,调度器101获得向其输入的物理层信息。该物理层信息包括指示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的单元总数以及用于每个PLP的调制参数。
在步骤S122中,调度器101获得从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中的每一个提供的编码难度等级信息。
在步骤S123中,调度器101确定每个组件的单元的个数。
在此处,例如,可以基于通过步骤S122中的处理获得的编码难度等级信息等来确定每个组件的单元的个数。此外,通过使用通过步骤S121中的处理获得的每个PLP的调制参数,可以从每个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中获得目标码量。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目标码量均提供给编码器103-1至NRT处理单元103-6。
此外,例如,可以基于通过步骤S123中的处理确定的每个组件的单元的个数,来计算PLP#1的单元的个数和PLP#2的单元的个数。然后,将PLP#1的单元的个数提供给PLP处理单元105-1,同时将PLP#2的单元的个数提供给PLP处理单元105-2。
当步骤S123中的处理结束时,处理返回到图21的步骤S101中的处理,执行随后的处理。
上面已经描述了调度处理的流程。
(接收侧的数据处理流程)
接下来,参考图23中的流程图,来描述图1的接收装置20执行的接收侧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在步骤S201中,接收单元201执行接收数字广播信号的处理。在该接收处理中,接收从发送装置10经由传输路径30发送的IP传输方法的数字广播信号。
在步骤S202中,解调处理单元202对通过步骤S201中的处理获得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在该解调处理中,执行OFDM解调、纠错处理等。注意,通过该解调处理获得的多路复用流由多路分用器203多路分用为组件的数据。
在步骤S203中,解码器204根据给定的解码方法对通过步骤S202中的处理获得的组件的数据进行解码。
在步骤S204中,输出单元205显示与通过步骤S203中的处理获得的视频数据对应的运动图像。此外,输出单元205输出与通过步骤S203中的处理获得的音频数据对应的声音。
当步骤S204中的处理结束时,图23中的接收侧的数据处理结束。
上面已经描述了接收端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5、变形>
(发送装置的另一示例性配置)
顺便提及,ATSC 3.0采用绑定和使用多个信道(频带)的信道绑定。图24示出了符合该信道绑定的发送装置10的示例性配置。在图24的发送装置10中,物理层处理单元106绑定和使用多个信道(频带)。
而且,可以在信道绑定中采用跳频方法。在此处,跳频是为了解决衰落等而以给定的时间间隔改变正在使用的频带的技术。
注意,在上面的描述中,虽然为了便于描述,已经主要将组件描述为需要确保带宽的数据,但非实时数据(例如,NRT内容)以外的实时数据(例如,服务信息(SI))需要确保带宽。也可以以与上述组件类似的方式执行对这种实时数据的带宽控制。
此外,尽管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将作为在美国等地中使用的方法的ATSC(特别是ATSC 3.0)描述为数字广播标准,但是本技术可以应用于ISDB(综合业务数字广播)、DVB(数字视频广播)等。ISDB是在日本等地使用的方法。DVB是在欧洲国家等地使用的方法。此外,除了地面广播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作为数字广播的诸如BS(广播卫星)和CS(通信卫星)等卫星广播、诸如有线电视(CATV)等有线广播等。
此外,本技术还应用于基于假定广播网络之外的传输路径即例如互联网、电话网等通信线路(通信网络)所规定的给定标准等。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线路(例如,互联网、电话网络等)可以用作传输路径30,而发送装置10可以用作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器。然后,通过在接收装置20中包括通信功能,发送装置10响应于来自接收装置20的请求而执行处理。
<6、计算机配置>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当这系列处理由软件执行时,构成软件的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中。图25是示出计算机的示例性硬件配置的示图,其中,程序执行这系列处理。
在计算机900中,CPU(中央处理单元)901、ROM(只读存储器)902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903通过总线904相互连接。而且,输入/输出接口905连接到总线904。输入单元906、输出单元907、记录单元908、通信单元909和驱动器9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905。
输入单元906包括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出单元907包括显示器、扬声器等。记录单元908包括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通信单元909包括网络接口等。驱动器910驱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可移动介质911。
在如上配置的计算机900中,CPU 901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05和总线904将记录在ROM 902或记录单元908中的程序加载到RAM 903中,并执行程序,通过该程序,执行上述一系列的处理。
例如,可以在可移动介质911上记录并提供计算机900(CPU 901)要执行的程序,作为封装介质等。此外,可以通过诸如局域网、互联网或数字卫星广播等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提供该程序。
在计算机900中,通过将可移动介质911连接到驱动器910,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05将程序安装在记录单元908中。此外,程序可以由通信单元90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接收并安装在记录单元908中。否则,可以将程序预先安装在ROM 902或记录单元908中。
在此处,根据本说明书中的程序由计算机执行的处理不一定需要按照作为流程图描述的顺序的时间顺序执行。即,根据程序由计算机执行的处理还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由对象进行的处理)。此外,程序可以由单个计算机(处理器)或由多个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处理。
注意,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
此外,可以如下配置本技术。
(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确定要由每个PLP(物理层管道)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包括多个PLP的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以及
发送单元,其发送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
(2)根据(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以片段为单位处理所述组件,所述片段均由片段长度和带宽确定。
(3)根据(2)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通过可变地控制每个片段的片段长度和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动态地改变片段的码量。
(4)根据(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PLP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调制参数。
(5)根据(2)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当所述组件的生成的码量改变时,所述处理单元增加或减少目标片段内的带宽。
(6)根据(2)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当所述组件的生成的码量增加时,所述处理单元终止目标片段并开始新的片段。
(7)根据(2)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在包括非实时组件作为所述组件时,所述处理单元根据实时组件的生成码量控制所述非实时组件的片段的带宽。
(8)根据(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是当确定物理层帧的结构时唯一确定的参数。
(9)一种发送装置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发送装置,
确定要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包括多个PLP的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并且
发送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
(10)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接收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所述物理层帧包括多个PLP,并且其中,分配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以及
处理单元,其处理物理层帧。
(11)根据(10)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PLP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调制参数。
(12)一种接收装置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接收装置,
接收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所述物理层帧包括多个PLP,并且其中,分配由每个PLP发送的组件的单元的个数,使得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的个数与多个PLP的单元的个数的总和匹配;并且
处理物理层帧。
附图标记列表
1 发送系统
10 发送装置
20 接收装置
30 传输路径
101 调度器
102-1、102-2 数据获取单元
103-1至103-5 编码器
103-6 NRT处理单元
104-1、104-2 多路复用器
105-1、105-2 PLP处理单元
106 物理层处理单元
107 发送单元
201 接收单元
202 解调处理单元
203 多路分用器
204 解码器
205 输出单元
900 计算机
901 CPU。

Claims (10)

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确定要由每个物理层管道发送的组件的单元个数,使得包括多个物理层管道的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与多个物理层管道的单元个数的总和匹配,并且改变将由多个物理层管道中的一个物理层管道发送的单元个数;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包括所述物理层帧的广播流,其中,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在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保持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物理层管道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调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当所述组件的生成码量改变时,所述处理单元增加或减少目标片段内的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当所述组件的生成码量增加时,所述处理单元终止目标片段并开始新的片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在包括非实时组件作为所述组件时,所述处理单元根据实时组件的生成码量控制所述非实时组件的片段的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是当确定物理层帧的结构时唯一确定的参数。
7.一种发送装置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由所述发送装置,
确定要由每个物理层管道发送的组件的单元个数,使得包括多个物理层管道的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与多个物理层管道的单元个数的总和匹配;
改变将由多个物理层管道中的一个物理层管道发送的单元个数;
发送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其中,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在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保持相同。
8.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所述物理层帧包括多个物理层管道,并且其中,分配由每个物理层管道发送的组件的单元个数使得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与多个物理层管道的单元个数的总和匹配;以及
处理单元,处理所述物理层帧,其中,当经由所述多个物理层管道中至少一个物理层管道接收的单元个数变化时,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在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保持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物理层管道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调制参数。
10.一种接收装置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由所述接收装置,
接收包括物理层帧的广播流,所述物理层帧包括多个物理层管道,并且其中,分配由每个物理层管道发送的组件的单元个数使得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与多个物理层管道的单元个数的总和匹配;并且
处理所述物理层帧,其中,当经由所述多个物理层管道中至少一个物理层管道接收的单元个数变化时,在整个物理层帧中的单元个数在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保持相同。
CN201680052235.2A 2015-09-17 2016-09-05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08028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4540 2015-09-17
JP2015-184540 2015-09-17
PCT/JP2016/075938 WO2017047424A1 (ja) 2015-09-17 2016-09-05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950A CN108028950A (zh) 2018-05-11
CN108028950B true CN108028950B (zh) 2021-03-05

Family

ID=5828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2235.2A Active CN108028950B (zh) 2015-09-17 2016-09-05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412426B2 (zh)
EP (1) EP3352462A4 (zh)
JP (1) JPWO2017047424A1 (zh)
KR (1) KR20180054563A (zh)
CN (1) CN108028950B (zh)
CA (1) CA2998079C (zh)
MX (1) MX2018002978A (zh)
WO (1) WO20170474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7121A1 (en) * 2017-08-25 2019-02-28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SYNCHRONIZATION OF FRAMES BETWEEN A PHYSICAL LAYER FRAME AND A VIDEO FRAME
JP7162295B2 (ja) * 2018-08-01 2022-10-28 株式会社radiko セグメントファイル分割機能を備えたストリーム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224A (zh) * 2008-11-12 2011-10-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WO2012044095A2 (en) * 2010-09-29 2012-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ling for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JP5677018B2 (ja) * 2010-10-19 2015-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多重化装置、データ多重化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4254B2 (en) * 2007-10-22 2011-07-05 Nokia Corporation Digital broadcast signaling metadata
US8498312B2 (en) 2008-10-02 2013-07-30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in a broadcast system
US8665691B2 (en) * 2009-02-05 2014-03-04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411737B2 (en) * 2009-03-05 2013-04-02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in a broadcast system
CN102835088B (zh) 2010-02-11 2016-02-10 索尼公司 多载波广播系统中的解映射装置和用于数据接收的方法
US9769635B2 (en) * 2010-11-23 2017-09-19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method in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es
CN103004118B (zh) * 2010-12-10 2016-04-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预编码方法、发送装置
EP3050278B1 (en) * 2013-09-26 2021-09-15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224A (zh) * 2008-11-12 2011-10-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
WO2012044095A2 (en) * 2010-09-29 2012-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ignalling for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JP5677018B2 (ja) * 2010-10-19 2015-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多重化装置、データ多重化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950A (zh) 2018-05-11
US10412426B2 (en) 2019-09-10
JPWO2017047424A1 (ja) 2018-07-05
MX2018002978A (es) 2018-05-02
US11218747B2 (en) 2022-01-04
US20190349612A1 (en) 2019-11-14
EP3352462A4 (en) 2019-07-31
CA2998079A1 (en) 2017-03-23
EP3352462A1 (en) 2018-07-25
CA2998079C (en) 2023-12-05
US20180199077A1 (en) 2018-07-12
KR20180054563A (ko) 2018-05-24
WO2017047424A1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946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tilizing variable rate program streams in a network
EP2312857B1 (en) Time slicing techniques for variable data rate encoding
KR101861696B1 (ko)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KR20120039689A (ko) 송신기 침묵 및 널 데이터 인코딩
KR20120039690A (ko) 프레임들의 세트의 부분들에 대한 송신기 침묵 및 상이한 인코딩 레이트들
KR20120044354A (ko) 송신기 침묵 및 감소된 레이트의 인코딩
KR20120039691A (ko) 송신기 침묵을 허용하기 위한 코딩 레이턴시 감소들
US9363543B2 (en) Wireless system with variable train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device type
US11218747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200800081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statistical multiplex signals to handheld devices
WO2015064082A1 (ja) 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パケット送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
WO2009146444A1 (en)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streams to mobile devices with variable training information
US20080235748A1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data
US201901498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optimization using staggercast
Camarda et al.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of digital compressed video in wireless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