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736A - 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型训练 - Google Patents

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型训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736A
CN108028736A CN201680035079.9A CN201680035079A CN108028736A CN 108028736 A CN108028736 A CN 108028736A CN 201680035079 A CN201680035079 A CN 201680035079A CN 108028736 A CN108028736 A CN 108028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beam forming
frame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0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8736B (zh
Inventor
褚立文
张鸿远
王磊
孙亚崑
蒋金晶
娄蕙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XP USA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961,38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33457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8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Abstract

从第一通信设备向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该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在第一通信设备对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向该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触发帧。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该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该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Description

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型训练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于2015年12月7日提交的标题为“Trigger Frame Format for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Communication”的第14/961,380号美国专利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后者要求以下各项的权益:2014年12月5日提交的标题为“SYNC Design”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088,257号;2015年2月5日提交的标题为“SYNC Design”的第62/112,528号;于2015年2月6日提交的标题为“SYNC Design”的第62/112,894号;于2015年8月12日提交的标题为“SYNC(Trigger Frame)Design”的第62/204,164号;于2015年10月21日提交的标题为“OFDMA Beamforming Feedback”的第62/244,283号;以及于2015年11月16日提交的标题为“DL OFDMA with Broadcast RU”的第62/255,822号。本申请还要求于2015年5月1日提交的名称为“Beamforming Feedback per OFDMA”的编号62/156,069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以上引用的所有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另外,本申请涉及于2015年12月7日提交的标题为“Trigger Frame Format for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Communication”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4/961,635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通信网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局域网。
背景技术
当在基础设施模式下操作时,无线局域网(WLAN)通常包括接入点(AP)和一个或多个客户端站。WLAN在过去的十年里迅速演进。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a、802.11b、802.11g和802.11n标准的WLAN标准的发展已经改善了单用户峰值数据吞吐量。例如,IEEE 802.11b标准规定了每秒11兆比特(Mbps)的单用户峰值吞吐量,IEEE 802.11a和802.11g标准规定了54Mbps的单用户峰值吞吐量,IEEE 802.11n标准规定了600Mbps的单用户峰值吞吐量为,IEEE 802.11ac标准规定了千兆比特每秒(Gbps)范围内的单用户峰值吞吐量。未来的标准承诺提供更大的吞吐量,诸如数十Gbps范围内的吞吐量。
这些WLAN以单播模式或多播模式进行操作。在单播模式下,AP每次向一个客户端站发送信息。在多播模式下,相同的信息被同时发送到一组客户端站。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波束成型训练的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设备向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第一通信设备、以及在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向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触发帧。该方法附加地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其中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该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基于该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并且其中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该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的网络接口设备,该集成电路被配置为向多个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该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波束成型训练的发送之后,向该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发送触发帧。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附加地被配置为接收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其中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该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基于该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并且其中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该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无线局域网(WLAN)的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WLAN中的示例发送序列的图;
图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WLAN中的示例发送序列的图;
图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WLAN中的示例发送序列的图;
图5A是根据实施例的通告帧的图;
图5B是根据实施例的通告帧的帧主体的图;
图5C是根据实施例的通告帧的每个站(每个STA)信息字段的图;
图5D是根据实施例的逐STA信息字段的图;以及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WLAN中的波束成型训练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的接入点(AP)的无线网络设备同时向多个客户端站发送数据和/或接收由多个客户端站同时发送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AP在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的不同正交频分复用(OFDM)子信道中发送用于多个客户端的数据。类似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客户端站同时向AP发送数据,尤其是每个客户端站在OFDMA传输的不同OFDM子信道中发送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AP被配置为使用从客户端站获得的信道信息来波束成型或将传输向客户端站导引。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AP实现明确的波束成型技术,其中AP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或探测分组,该波束成型训练分组或探测分组允许多个客户端站中的每一个确定或估计AP和客户端站之间的信道的特征(信道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AP还发送触发帧,以触发多个客户端站同时(例如,在相应频率部分中)向AP发送反馈,该反馈分组包括信道信息或基于信道信息确定的导引信息(例如,导引矩阵)。在一个实施例中,AP在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之后发送触发帧。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之后发送触发帧确保客户端站将具有足够的时间量来获得信道信息并且在反馈被要由客户端站发送到AP之前基于信道信息生成该反馈。
AP被配置为根据至少第一通信协议与客户端站进行操作。第一通信协议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高效率”、“高效WiFi”、“高效WLAN”、“HE”、“HEW”或802.11ax通信协议。该第一通信协议支持AP和客户端站之间的OFDMA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AP附近的不同客户端站被配置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其他通信协议进行操作,该通信协议定义与HE通信协议相同的频带中的操作,但通常具有较低的数据吞吐量。较低数据吞吐量通信协议(例如,IEEE 802.11a、IEEE 802.11n和/或IEEE 802.11ac)在本文中统称为“传统”通信协议。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统通信协议不支持OFDMA通信。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无线局域网(WLAN)10的框图。AP 14包括耦合到网络接口16的主(host)处理器15。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接口16包括被配置为如下所述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IC)。网络接口16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处理器18和物理层(PHY)处理器20。PHY处理器20包括多个收发机21,收发机21耦合到多个天线24。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三个收发机21和三个天线24,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AP 14包括其他合适的数量(例如,1、2、4、5等)的收发机21和天线24。在一些实施例中,AP 14包括比收发机21更高数量的天线24,并且利用天线切换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在至少第一IC上实现,PHY处理器20在至少第二IC上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的至少一部分和PHY处理器20的至少一部分在单个IC上实现。
在各种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和PHY处理器2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通信协议(例如,高效率、HE或802.11ax通信协议)进行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和PHY处理器20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通信协议(例如根据IEEE 802.11ac标准)进行操作。在又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和PHY处理器20附加地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第三通信协议和/或第四通信协议(例如根据IEEE 802.11a标准和/或IEEE 802.11n标准)进行操作。
WLAN 10包括多个客户端站25。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四个客户端站25,但是在各种场景和实施例中,WLAN 10包括其他合适的数量(例如,1、2、3、5、6等)的客户端站25。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客户端站25-1)被配置为至少根据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个未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操作,而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第三通信协议和/或第四通信协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操作(本文被称为“传统客户端站”)。
客户端站25-1包括耦合到网络接口27的主处理器26。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接口27包括被配置为如下所述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IC。网络接口27包括MAC处理器28和PHY处理器29。PHY处理器29包括多个收发机30,并且收发机30耦合到多个天线34。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三个收发机30和三个天线34,在其他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1包括其他合适的数量(例如,1、2、4、5等)的收发机30和天线34。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1包括比收发机30更高数量的天线34,并且利用天线切换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28至少在第一IC上实现,并且PHY处理器29在至少第二IC上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28的至少一部分和PHY处理器29的至少一部分在单个IC上实现。
根据一个实施例,客户端站25-4是传统客户端站,即,客户端站25-4不能够接收并完全解码由AP 14或另一客户端站25根据第一个通信协议发送的数据单元。类似地,根据一个实施例,传统客户端站25-4不能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来发送数据单元。另一方面,传统客户端站25-4能够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第三通信协议和/或第四通信协议来接收并完全解码和发送数据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2和25-3中的一个或两个具有与客户端站25-1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站25-4具有类似于客户端站25-1的结构。在这些实施例中,与客户端站25-1相同或相似构造的客户端站25具有相同或不同数量的收发机和天线。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客户端站25-2仅具有两个收发机和两个天线(未示出)。
在各种实施例中,AP 14的MAC处理器18和PHY处理器20被配置为生成符合第一通信协议并且具有本文描述的格式的数据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被配置为实现MAC层功能,包括第一通信协议的MAC层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0被配置为实现PHY功能,包括第一通信协议的PHY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18被配置为生成诸如MPDU、MAC控制帧等的MAC层数据单元,并且将MAC层数据单元提供给PHY处理器20。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0被配置为从MAC处理器18接收MAC层数据单元并且封装MAC层数据单元以生成诸如PHY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PHY数据单元,以用于经由天线24进行发送。类似地,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0被配置为接收经由天线24接收的PHY数据单元,并提取在PHY数据单元内封装的MAC层数据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0将所提取的MAC层数据单元提供给处理MAC层数据单元的MAC处理器18。
一个或多个收发机21被配置为经由天线24发送所生成的数据单元。类似地,一个或多个收发机21被配置为经由天线24接收数据单元。根据各种实施例,AP 14的MAC处理器18和PHY处理器20被配置为处理接收的符合第一通信协议的、并且具有在下文中描述的格式的数据单元,并且确定这样的数据单元符合第一通信协议。
在各种实施例中,客户端设备25-1的MAC处理器28和PHY处理器29被配置为生成符合第一通信协议并且具有本文描述的格式的数据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28被配置为实现MAC层功能,包括第一通信协议的MAC层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9被配置为实现PHY功能,包括第一通信协议的PHY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处理器28被配置为生成诸如MPDU、MAC控制帧等的MAC层数据单元,并且将该MAC层数据单元提供给PHY处理器29。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9被配置为从MAC处理器28接收MAC层数据单元并且封装MAC层数据单元以生成诸如PPDU的PHY数据单元,以用于经由天线34进行发送。类似地,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9被配置为接收经由天线34接收的PHY数据单元,并提取在PHY数据单元内封装的MAC层数据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PHY处理器29将所提取的MAC层数据单元提供给处理MAC层数据单元的MAC处理器28。
收发机30被配置为经由天线34发送所生成的数据单元。类似地,收发机30被配置为经由天线34接收数据单元。根据各种实施例客户端设备25-1的MAC处理器28和PHY处理器29被配置为处理接收的符合第一通信协议并且具有下文所述的格式的数据单元,并且确定这样的数据单元符合第一通信协议。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诸如图1的WLAN 10的WLAN中的示例发送序列200的图,其中诸如AP 14的AP执行与多个客户端站(诸如客户端站25中的多个客户端站)的波束成型训练。AP 14向多个客户端站25发送通告帧202。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202是下行链路(DL)帧,因为通告帧204在从AP 14到客户端站25的下行链路方向上被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202标识要参与波束成型训练的客户端站25。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204包括与作为波束成型训练的预期参与者的每个客户端站25相关联的相应标识符,诸如关联标识符(AID)或部分AID(PAID)。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202是空数据分组通告(NDPA)帧。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202是广播控制帧,其占用其中正在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通信信道的整个带宽。因此,例如,在80MHz宽的通信信道中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实施例中,通告帧202占用80MHz的带宽。作为另一示例,在其中在40MHz宽的通信信道中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实施例中,通告帧202占用40MHz的带宽。在其中波束成型训练正在另一适当宽度的通信信道中执行的另一实施例中,通告帧202占用另一适当宽度的对应带宽。
在发送通告帧202之后,AP 14发送诸如空数据分组(NDP)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以探测通信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是DL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占用其中正在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通信信道(即,正在被探测的通信信道)的带宽。在一个实施例中,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包括一个或多个训练信号,诸如一个或多个训练字段(例如,长训练字段(LTF)),该训练信号允许多个客户端站25中的每一个估计AP 14与客户端站25之间的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告帧202的发送的结束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期满之后,AP 14发起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的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时间间隔是对应于由第一通信协议(例如,IEEE802.11ax)和/或由传统通信协议(例如,IEEE802.11n/ac)定义的短的帧间空间(SIFS)的时间间隔。在另一实施例中,预定时间间隔是不同于SIFS时间间隔的合适的时间间隔。在另一实施例中,预定的时间间隔是不同于SIFS时间间隔的合适的时间间隔。
在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之后,AP 14发送触发帧206,以触发从参与波束成型训练的多个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些客户端站向AP 14的波束成型反馈的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帧206是DL帧。在一个实施例中,AP 14在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的发送的结束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期满后发起触发帧206的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时间间隔是对应于由第一通信协议(例如,IEEE802.11ax)和/或由传统通信协议(例如,IEEE802.11n/ac)定义的SIFS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在另一实施例中,预定的时间间隔是不同于SIFS时间间隔的合适的时间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帧206触发多个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些客户端站使用从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些到AP 14的上行链路OFDMA传输的不同频率部分同时发送相应的反馈分组。根据各种实施例,触发帧206包括用于指定以下一项或多项的一个或多个字段:i)触发类型(例如,触发帧206是波束成型触发),ii)将被用于反馈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PHY参数,iv)指示哪个频率部分对应于哪个客户端站的资源单元分配,等。根据各种实施例,触发帧206具有合适的格式,诸如在编号14/961,380(代理人卷号MP6128)的美国专利申请,和/或编号14/961,635(代理人案卷号MP6558)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格式,或者另一合适的格式。
响应于接收到触发帧206,由触发帧206触发的多个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些客户端站在到AP 14的OFDMA传输208中发送波束成型反馈(例如,反馈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OFDMA传输208是上行链路(UL)传输,因为OFDMA传输208在从客户端站25到AP 14的上行链路方向上被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触发帧206的接收的完成之后,在预定时间间隔(诸如例如,对应于SIFS的时间间隔)的期满后,每个客户端站25发起反馈(例如,反馈分组)的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因为在发送序列200中,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由AP 14在AP 14发送触发帧206之前发送,所以客户端站25具有足够的时间量来基于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来执行信道估计,并且基于信道估计来生成反馈。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客户端站25进行的作为上行链路OFDMA传输208的一部分的反馈分组的发送可以在客户端站25对触发帧204的接收的结束之后的相对短的时间间隔(诸如对应于SIFS的时间间隔)的期满后开始。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诸如图1的WLAN 10的WLAN中的示例发送序列300的图,其中诸如AP 14的AP执行与多个客户端站(诸如客户端站25中的多个客户端站)的波束成型训练。发送序列300类似于图2的发送序列200,不同之处在于发送序列200中的通告帧202被通告帧302替代。与占用其中正在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信道的整个带宽的通告帧202不同,通告帧302是复制帧,其在其中正在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信道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子信道中被复制。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在其中在80MHz宽的通信信道中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实施例中,通告帧202在80MHz宽的通信信道的四个20MHz宽的子信道中的每一个中被复制。作为另一示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其中在40MHz宽的通信信道中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实施例中,通告帧202在40MHz宽的通信信道的两个20MHz宽的子信道中的每一个子信道中被复制。在另一实施例中,通告帧202在其中正在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通信信道的另一适当数量的子信道中被复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302具有与诸如IEEE802-11n/ac标准的传统通信协议所定义的波束成型通告帧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统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接收、解码并至少部分地理解在通告帧302中包括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302的这种格式允许一个或多个传统客户端站(诸如传统客户端站25-4),连同一个或多个非传统客户端站(诸如客户端站25-1、25-2、15-3),参与波束成型训练。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即使在作为由通告帧通告的波束成型训练的预期参与者的多个客户端站不包括任意传统客户端站时,也使用通告帧302的这种格式。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诸如图1的WLAN 10的WLAN中的示例发送序列400的图,其中诸如AP 14的AP执行与多个客户端站(诸如客户端站25中的多个客户端站)的波束成型训练。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序列400类似于图3的发送序列300,不同之处在于发送序列400包括传统客户端站(诸如传统客户端站25)的反馈的发送。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参与波束成型训练的多个客户端站25包括未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操作的传统客户端站。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统的客户端站未被配置用于OFDMA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场景中,通告帧302标识多个客户端站中作为被通告帧302所通告的波束成型训练中的预期参与者的传统客户端站。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统客户端站能够接收和解码通告帧302,并且基于通告帧302确定传统客户端站将参与由通告帧302通告的波束成型训练。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统客户端站然后接收由AP 14向包括传统客户端站的多个客户端站25发送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并基于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来生成反馈。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帧206触发非传统客户端站中的至少一些来从参与由通告帧302所通告的波束成型训练的多个客户端站25中的非传统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些发送反馈。在从由触发帧302触发的非传统客户端站25中的至少一些接收到包括相应反馈分组的上行链路OFDMA传输208之后,AP 14发送轮询帧410。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询帧410是在其中执行波束成型训练的通信信道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子信道中被复制的复制帧。在一个实施例中,轮询帧410具有由传统通信协议定义的波束成型反馈轮询帧格式,传统客户端站被配置为根据该传统通信协议(诸如IEEE 802.11n/ac标准)进行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完成OFDMA传输208的接收之后,在预定时间间隔(例如对应于SIFS的时间间隔)期满后,AP 14发起轮询帧410的发送。
响应于接收到轮询帧410,传统客户端站向AP 14发送反馈分组41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多于一个客户端传统站正在参与波束成型训练,则在接收到来自被轮询帧410轮询的传统客户端站的BF反馈412之后,AP 14发送附加的轮询帧。因此,例如,发送序列400包括一个或多个附加帧交换410、412,AP 14经由其从一个或多个附加获得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由AP 14发送的一个或多个附加的轮询帧逐个触发附加的传统客户端站向AP 14发送反馈分组,如由传统通信协议(诸如IEEE 802.11n/ac标准)所定义的,传统的客户端站被配置为根据该传统通信协议进行操作。
图5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通告帧500的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告帧500对应于图2的通告帧202或图3和4的通告帧302。通告帧500包括多个字段,包括帧控制字段502、持续时间/ID字段504、第一地址字段(例如,接收机地址(RA)字段)506、第二地址字段(例如,发射机地址(TA)字段)508、帧主体字段510、和帧校验字段5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持续时间/ID字段504包括直到由通告帧500发起的用于波束成型训练的传输机会(TXOP)的结束的持续时间的指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地址字段(RA字段)506包括广播MAC地址,以指示通告帧500正被向多个客户端站25广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地址字段(TA字段)508包括AP 14的地址。在一个实施例中,帧主体510包括标识要参与波束成型训练过程的客户端站25,并且还向所标识的客户端站25指示波束成型控制信息。参照图5B,在一个实施例中,帧主体510包括探测令牌字段520和逐STA信息字段522。在一些实施例和场景中,帧主体510还包括填充比特524。在一个实施例中,填充比特524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以确保帧主体510包括为八位位组(octet)的整数倍的多个比特。在另一实施例中,填充比特524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以提供足够的时间,用于接收设备(例如,客户端站)来生成由触发帧500触发的上行链路传输。在一些实施例和/或场景中,帧主体510省略填充比特524。
图5C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逐STA信息字段522的图。在一个实施例中,逐STA信息字段522包括多个子字段530,每个子字段530对应于特定的客户端站或特定的客户端站25。如图5D所示,每个逐STA信息字段530包括STAID子字段532和反馈控制信息子字段534。在一个实施例中,STAID子字段532标识作为波束成型训练过程中的预期参与者的特定客户端站25。在一个实施例中,STAID子字段532与以上关于图7A描述的STAID子字段702-4相同或相似。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控制信息子字段534指示反馈信息,诸如反馈类型、波束成型带宽(例如、在通告帧500之后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带宽)、Nc索引等,该Nc索引指示要由对应的客户端站25向AP14提供的反馈矩阵中的列数。
在其中传统客户端站是波束成型训练中的参与者的实施例(诸如以上参照图4描述的实施例)中,传统客户端站被配置为:如果传统客户端站被对应于STA0的逐STA信息子字段530-2标识,则在波束成型训练分组(诸如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的接收之后,自动发送反馈。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传统客户端站被配置为根据其进行操作的传统通信协议指定在波束成型通告帧中被标识为STA0的客户端站应当在波束成型通告帧之后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接收之后的预定时间间隔(例如,SIFS)期满后自动发送其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AP 14被配置为抑制传统客户端站的反馈的自动发送,以避免该反馈与触发帧206的冲突。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AP 14被配置为将与STA0相对应的逐STA信息子字段530设置为保留值(例如,0),或者与WLAN 10中的任意客户端站25不关联的STAID的值。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波束成型训练的示例方法6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600由AP 14(图1)实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接口设备16(例如,PHY处理器20和/或MAC处理器18)被配置为实现方法600。在其他实施例中,另一合适的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实施方法600。
在框602处,向多个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图2、3、4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204。在另一实施例中,发送另一合适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波束成型训练分组包括一个或多个训练字段,其允许多个通信设备获得与通信设备相关联的相应通信信道的测量。
在框604处,生成触发帧。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成图2、3、4的触发帧206。在另一实施例中,生成另一合适的触发帧。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帧被生成以触发来自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的上行链路OFDMA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帧包括用于指示上行链路OFDMA传输的相应频率部分的信息,相应频率部分与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相对应。
在框606处,在框602处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之后,在框606处生成的触发帧被发送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
在框608处,接收上行链路OFDMA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来自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同时发送。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在与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相对应的相应频率部分中发送相应波束成型反馈分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接收在框602处发送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并基于所接收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来生成波束成型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框606处发送的触发帧触发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接收触发帧,并且基于接收到的触发帧确定该通信设备正被触发发送基于在框602处发送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触发帧,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发送基于在块602发送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因为在波束成型训练分组在框602处被发送之后在框606处发送触发帧,所以要响应于在框606处接收到触发帧而发送反馈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的每一个具有足够的时间量来基于在框602处发送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来生成反馈,并且在接收到在框606处发送的触发帧之后在相对短的时间间隔期满后发送反馈。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在接收到触发帧之后在与SIFS对应的时间间隔期满后发送反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波束成型训练的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设备向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发射波束成型训练分组。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第一通信设备、以及在第一通信设备对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向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发送触发帧。该方法附加地包括在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上行链路OFDMA传输,其中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基于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并且其中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发送触发帧包括在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的第一预定时间间隔的期满后发送触发帧。
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触发帧使第二通信设备在第二通信设备对触发帧的接收之后的第二预定时间间隔的期满后发送相应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
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触发帧包括用于指示上行链路OFDMA传输的相应频率部分的信息,相应频率部分与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相对应。
由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在与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相对应的相应频率部分中被发送。
该方法还包括:在发射波束成型分组之前,利用第一通信设备向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告帧,其中该通告帧标识多个第二通信设备。
通告帧占用通信信道的整个带宽。
通告帧在通信信道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中被复制。
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未被配置用于OFDMA通信的传统通信设备。
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上行链路OFDMA传输之后,发送轮询帧以触发来自传统通信设备的反馈的发送。
该方法还包括在通告帧中包括抑制传统第二通信设备的自动反馈的指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的网络接口设备,所述集成电路被配置为向多个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波束成型训练的发送之后,向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发送触发帧。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附加地被配置为接收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其中该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基于波束成型训练分组而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并且其中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该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被配置为在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在第一预定时间间隔的期满之后发送触发帧。
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触发帧使得第二通信设备在由多个通信设备接收对触发帧的接收之后的第二预定时间间隔的期满后发送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
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触发帧包括用于指示上行链路OFDMA传输的相应频率部分的信息,相应频率部分与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相对应。
由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同时发送的相应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在与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相对应的相应频率部分中被发送。
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波束成型分组之前向该多个通信设备发送通告帧,其中该通告帧标识该多个通信设备。
通告帧占用通信信道的整个带宽。
通告帧在通信信道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中被复制。
多个通信设备包括未被配置用于OFDMA通信的传统通信设备,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上行链路OFDMA传输之后,发送轮询帧以触发来自传统通信设备的反馈的发送。
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在通告帧中包括抑制传统第二通信设备的自动反馈的指示。
上述各种块、操作和技术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利用硬件、执行固件指令的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处理器、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利用执行软件或固件指令的处理器来实现时,软件或固件指令可以被存储在任意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诸如在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在RAM或ROM或闪存、处理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等中。软件或固件指令可以包括机器可读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该机器可读指令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各种动作。
当以硬件实现时,硬件可以包括分立组件、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已经参照旨在仅仅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改变、添加和/或删除。

Claims (22)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波束成型训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通信设备向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
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并且在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向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帧;以及
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处接收所述上行链路OFDMA传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所述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并且其中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所述触发帧包括在所述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的第一预定时间间隔期满后发送所述触发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帧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所述触发帧的接收之后的第二预定时间间隔期满后发送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触发帧包括用以指示所述上行OFDMA传输的相应频率部分的信息,所述相应频率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相对应,以及
由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同时发送的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在与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第二通信设备相对应的所述相应频率部分中被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发送所述波束成型分组之前,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通告帧,其中所述通告帧标识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告帧占用所述通信信道的整个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告帧在所述通信信道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子信道中被复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未被配置用于OFDMA通信的传统通信设备,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OFDMA传输之后,发送轮询帧以触发来自所述传统通信设备的反馈的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通告帧中包括用以抑制所述传统第二通信设备的自动反馈的指示。
12.一种装置,包括:
具有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的网络接口设备,被配置为:
向多个通信设备发送波束成型训练分组;
生成触发帧以触发来自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些通信设备的波束成型训练反馈的上行链路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
在所述波束成型训练的发送之后,向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帧;以及
接收所述上行链路OFDMA传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OFDMA传输包括由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基于所述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生成的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并且其中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由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同时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波束成型训练分组的发送之后的第一预定时间间隔的期满后发送所述触发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触发帧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多个通信设备对所述触发帧的接收之后的第二预定时间间隔的期满后发送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对应于短帧间间隔(SIFS)时间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帧包括用以指示所述上行OFDMA传输的相应频率部分的信息,所述相应频率部分与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通信设备中的相应通信设备相对应,以及
由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同时发送的所述相应波束成型训练反馈分组在与所述多个第二通信设备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相对应的所述相应频率部分中被发送。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波束成型分组之前,向所述多个通信设备发送通告帧,其中所述通告帧标识所述多个通信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告帧占用所述通信信道的整个带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告帧在所述通信信道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子信道中被复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通信设备包括未被配置用于OFDMA通信的传统通信设备,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OFDMA传输之后,发送轮询帧以触发来自所述传统通信设备的反馈的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通告帧中包括用以抑制所述传统第二通信设备的自动反馈的指示。
CN201680035079.9A 2015-05-01 2016-05-02 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型训练 Active CN108028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56069P 2015-05-01 2015-05-01
US62/156,069 2015-05-01
US201562204164P 2015-08-12 2015-08-12
US62/204,164 2015-08-12
US201562244283P 2015-10-21 2015-10-21
US62/244,283 2015-10-21
US201562255822P 2015-11-16 2015-11-16
US62/255,822 2015-11-16
US14/961,380 US10334571B2 (en) 2014-12-05 2015-12-07 Trigger frame format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US14/961,380 2015-12-07
PCT/US2016/030426 WO2016179100A2 (en) 2015-05-01 2016-05-02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orthogonal rf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736A true CN108028736A (zh) 2018-05-11
CN108028736B CN108028736B (zh) 2020-12-11

Family

ID=5721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079.9A Active CN108028736B (zh) 2015-05-01 2016-05-02 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型训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89720A2 (zh)
CN (1) CN108028736B (zh)
WO (1) WO2016179100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7646A1 (en) * 2020-09-02 2022-03-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for beamforming with extended codebook siz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2113B2 (en) 2017-05-05 2021-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training for signal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3262A1 (en) * 2010-04-06 2011-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07612A1 (en) * 2013-04-15 2014-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3262A1 (en) * 2010-04-06 2011-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07612A1 (en) * 2013-04-15 2014-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ckwards-compatible preamble formats for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7646A1 (en) * 2020-09-02 2022-03-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for beamforming with extended codebook siz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9100A3 (en) 2016-12-15
WO2016179100A2 (en) 2016-11-10
CN108028736B (zh) 2020-12-11
EP3289720A2 (en)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84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EP3363140B1 (en) Protection method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10098119B2 (en) Acknowledgement for multiple user communication in a WLAN
CN107409403B (zh) 用于使用探测触发帧的信道探测的接入点(ap)、用户台站(sta)和方法
EP30681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multiuser uplink in wireless lan
US10390328B2 (en) Beamforming training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231148B2 (en) Signaling data unit format parameter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CN10764618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空数据分组帧结构
CN115568032A (zh) 用于支持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的多用户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81187A1 (en) Uplink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beamforming
US10574418B2 (en) Determining channel availability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peration
CN107210842A (zh) 在无线 lan 中无需数据帧的重复传输而恢复错误的方法和设备
US10021224B2 (en) Trigger-based single user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8886712A (zh) 支持多用户级联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US10219272B2 (en) OFDMA mapping for clients with various bandwidths
WO2019069670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16029683A1 (zh) 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8736A (zh) 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系统中的波束成型训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u Liwen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yuan

Inventor after: Wang Lei

Inventor after: Sun Yakun

Inventor after: Jiang Jinjing

Inventor after: Lou Huilian

Inventor before: Chu Liw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yuan

Inventor before: Wang Lei

Inventor before: Sun Yakun

Inventor before: Jiang Jinjing

Inventor before: Lou Huili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7

Address after: Hamilton, Bermuda

Applicant after: Maver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Babado J San Mega Le

Applicant before: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4

Address after: texas

Patentee after: NXP USA, Inc.

Address before: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