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8517A - 带电导线架设、维护和修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电导线架设、维护和修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8517A
CN108028517A CN201680054567.4A CN201680054567A CN108028517A CN 108028517 A CN108028517 A CN 108028517A CN 201680054567 A CN201680054567 A CN 201680054567A CN 108028517 A CN108028517 A CN 108028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need
section
safeguard
condu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45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N·奥康奈尔
D·K·瓦布内格尔
P·H·奎德弗利格
R·W·帕尔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UM CO Ltd
Quanta Associates LP
Original Assignee
QUANT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TU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8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85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更换高压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导线。该方法提供了例如一种用于维护三相电力导线线路中的导电相的多个区段的方法,其中,这三个相是并联的并且以有序序列间隔开。这多个相被架设在支承结构之间并且被支承在地面的上方。在这三个相的多个区段上执行包括更换或修理的维护工作,而并不中断这三个相中的任一个中的电力负载,且并不使这些相的相对位置换位脱离它们的有序序列。

Description

带电导线架设、维护和修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高压电力传输系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更换高压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导线。
背景技术
诸如城市用户、生产设施用户及其它高功率用户之类的大量电力的用户通常位于与诸如水电站坝和发电厂之类的电力源相距非常远的位置。为了将大量电力从生产源递送到电力用户,使用了大型高容量的高压输电线。
通常,交流电(“AC”)在三相构造中产生。出于本文献的目的,这三个相将被称之为A相、B相和C相。A相、B相和C相全部在单独的导线上进行传输。在一些情况下,使用直流电(DC电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两个导线,这两个导线被称之为A相和B相。通常,导线包括被支承在诸如塔或电线杆之类的大型支承结构上的长电线。单独的A相导线、B相导线和C相导线通常被附接于绝缘子上的同一支承结构。
有时,传输电力的输电线可能需要进行维护。例如,可能需要对一段导线进行更换,可能需要更换使输电线与支承结构绝缘的绝缘子,或者,支承结构自身可能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在一些情况下,导线可能适当地起作用,但需要被更换成更高容量的导线,以便传输更多的电力。
输电线上的常规维护需要在可在该线路上进行工作之前切断电力。为了在特定导线上进行工作,可能在位于其它高压导线附近的导线中感应出高感应电流,从而形成危险。
切断电力对于消费者而言中断了电力输送。这会迫使电力用户在对输电线进行维护期间断电工作,这出于多种原因均是不希望出现的。为了在于特定线路上进行工作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电力,可将负载转移到其它输电线,以将电力输送到终端用户。不幸的是,将电力转移到其它传输线路并非总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备用系统可能并不存在,或者传输线路可能已经以或接近容量水平(capacity level)运转,且不能输送所需电力。
以前,申请人研发了用于在电力传输系统中的通电高压导线上进行维护工作的方法,例如在于2009年5月19日授予Quanta Associates,L.P.的美国专利No.7,535,132中描述的方法。US 7,535,132中教导的方法之一涉及使需要更换的导线中的每一个移动到临时位置,将新导线架设在旧导线的原始位置中或其附近,利用传输总线(transfer bus)将电力负载从旧导线中的每一个传输到新导线中的每一个,以及移除旧导线。
然而,在美国专利No.7,535,132中所述方法的执行期间通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将需要更换的旧导线中的每一个同时移动到临时位置将通常导致承载相A、B和C的导线的换位,由此,例如在将这些相移动到它们的临时位置之前,最初将这些相设置在相对水平的位置A-B-C中的情况下,在移动已经发生之后,这些相对水平的位置通常会最终变为处于位置B-A-C中。此外,为了实现利用US 7,535,132中所述的方法将所有的三个相同时移动到临时位置,通常所必需的是,利用长跨接电缆将临时重新定位的导线段连接于其余区段,用于一个相的跨接电缆必须必然在另一个相的导线上越过,同时承载电力负载,如US 7,535,132的图35中所示。这些是申请人称之为相导线的违规换位的情况的示例。美国专利No.7,535,132的公开内容被全部结合在本文中,且在下文中被称之为’132专利。
上述两种情况导致相导线的换位,从而导致相导线的阻抗失衡,并且因此导致被承载在相导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动。这种波动如果足够大则将致使保护继电器使断路器跳闸,从而致使中断正在其上进行工作的传输线路上的电力输送。为了避免出现该结果,输电线的所有者可选择使保护继电器失效,同时带电更换导线方案处于进行中。然而,使保护继电器无效导致出现下列风险,即,在带电更换导线方案期间出现的电压和电流的意外波动会使传输网络受损。
因此,所希望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方法来允许在无需停止输送电力或将该电力转移到其它远程传输线路的情况下且在不会导致相导线的违规换位(这会导致传输线路中的故障)的情况下,在高压输电线上进行工作、对其进行更换或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维护电气化的三相电力导线的一个区段的方法,其中,三个相以有序序列处于公共平面中并且被架设在一组支承结构之间,至少两个等电位区域被以与所述三个相中的至少一个电气连通的方式使用,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大致邻近于这一组支承结构定位,以便支承第一需维护相的电气化区段,
b)使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移动,以便被架设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和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终端支承件上,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合部和所述第二终端接合部由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终端支承件支承,
c)将第一新相导线架设在这一组支承结构之间的移动该区段的位置,
d)将第一传输总线和第二传输总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
e)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于第二需维护相的靠近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第二相区段,其中,所述第二相区段包括第三终端接合部和第四终端接合部,
f)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总线,以使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相等的电位,
g)完成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的第一并联电连接,
h)将所述新相导线在所述第三终端接合部的相反两侧上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第一节段,并且将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在所述第四终端接合部的相反两侧上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第二节段,以便完成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的第二并联电连接,
i)使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断开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相区段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和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绝缘,以及
j)维护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相区段。
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维护三相电力导线线路中的通电相的多个区段的方法,这三个相为A相、B相和C相,该方法包括:
k)在位于地面上方的两个支承结构之间设置A相、B相和C相,A相靠近B相,B相靠近C相并且B相位于A相与C相之间,这多个相全部位于公共平面中;
l)在并不中断A相、B相和C相的交流电的情况下,在A相、B相和C相的多个区段上执行维护工作;
m)在并不中断A相、B相和C相的交流电的情况下,使A相、B相和C相的相对位置并不换位;以及
n)以与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中的至少一个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至少两个等电位区域。
如在名为带电导线架设和编接方法及设备(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andSpli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的’132专利(其公开内容被通过参引全部结合于此)中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明白如何使用上文中所述的前述架设方法,该架设方法包括构建等电位区域、使用带电线路工具和’132专利说明书中所述的带电线路工作方法。具体地,参见专利’132的图57到图98和第22栏第48行到第33栏第60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用于传输处于三个电相中的电力的电力传输系统,每个导线传输一个电相。
图2是用于电力传输系统的支承结构的侧视图,其示出了位于永久支承结构附近的临时支承结构,该临时支承结构被配置成用于将相导线临时重新定位于大致等于介于其它相导线之间的相间距的距离处。
图3是示出了图1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添加的临时支承结构。
图4是图2的支承结构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将相导体从其永久支承结构重新定位于位于临时支承结构上的临时位置。
图5是示出了图3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将相导体重新定位于位于临时支承结构上的临时位置。
图6是示出了图5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将第一终端(dead end)重新定位于临时位置。
图7是示出了图6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将第二终端重新定位于临时位置。
图8是示出了图7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安装在新终端结构之间的新导线。
图9是示出了图8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部分安装的第一临时传输总线。
图9A是示出了图9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的一部分的详图,其示出了第一临时传输总线与相导体之间的电连接。
图10是示出了图9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部分安装的第二临时传输总线。
图11是示出了图10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完全安装的第一临时传输总线。
图12是示出了图11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完全安装的第二临时传输总线。
图13是示出了图12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越过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的第二传输总线电连接于B相导线的新导线。
图14是示出了图13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越过各自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的第二传输总线并联连接于B相导线的新导线。
图15是示出了图14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将原始B相导线越过B相导线上的终端和被定位在原始A相导线与该新导线之间的终端连接于该新相导线的跨接电缆。
图16是示出了图15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跨接电缆被从B相导线上的终端周围移除。
图17是示出了图16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将原始B相导线越过B相导线上的终端和被定位在原始A相导线与新导线之间的终端连接于该新相导线的跨接电缆。
图18是示出了图17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跨接电缆被从B相导线上的终端周围移除。
图19是示出了图18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接于第一临时传输总线的断路器被设定于打开位置并且断开了新导线与原始B相导线之间的并联。
图20是示出了图19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接于第二临时传输总线的断路器被设定于打开位置并且断开了新导线与原始B相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图21是示出了图20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第二传输总线与断路器断开连接并且被从电力传输系统上移除。
图22是示出了图21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第一传输总线与断路器断开连接并且被从电力传输系统上移除。
图23是示出了图22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安装在位于原始B相导线线路上的终端结构之间的新导线。
图24是示出了图23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安装在C相导线与新D相导线之间的第一临时传输总线和第二临时传输总线,其中,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被各自连接于断开的断路器。
图25是示出了图24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该新导线被越过各自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的两个传输总线并联连接于C相导线。
图26是示出了图25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跨接电缆,这两个跨接电缆各自越过C相导线上的终端接合部和位于原始B相导线与新导线之间的终端接合部将原始C相导线连接于新相导线,并且环绕位于原始C相导线上的两个终端接合部的跨接电缆被移除。
图27是示出了图26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各自连接于临时传输总线的两个断路器被设定于打开位置,从而断开了原始C相导线与新导线之间的并联。
图28是示出了图27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安装在位于原始C相线路上的终端结构之间的新导线,并且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被从电力传输系统移除。
图29是示出了图28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这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被各自连接于被设定在打开位置中的断路器并且被安装在新D相导线与新C相导线之间。
图30是示出了图29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新C相导线被越过被各自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的两个临时传输总线并联连接于新C相导线。
图31是示出了图30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图30中的两个跨接电缆的移除,这两个跨接电缆各自越过终端接合部将原始C相导线连接于新C相导线,并且其示出了新的跨接电缆越过位于新D相导线线路上的两个终端接合部的安装。
图32是示出了图31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接于两个临时传输总线的两个断路器中的每一个均被设定于打开位置,从而断开新C相导线与D相导线之间的并联。
图33是示出了图32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这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被各自连接于被设定在打开位置中的断路器并且被安装在D相导线与新B相导线之间。
图34是示出了图33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被越过被各自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的两个临时传输总线并联连接于新B相导线的D相导线。
图35是示出了图34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图34中的两个跨接电缆的移除,这两个跨接电缆各自越过终端接合部将原始B相导线连接于新相导线,并且其示出了新的跨接电缆越过位于新B相导线线路上的两个终端接合部的安装。
图36示出了图35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接于两个临时传输总线的两个断路器中的每一个均被设定于打开位置,从而断开新B相导线与D相导线之间的并联。
图37是示出了图36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这两个临时传输总线被各自连接于被设定在打开位置中的断路器并且被安装在D相导线与被定位在临时位置中的原始A相导线之间。
图38是示出了图37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该D相导线被越过被各自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的两个临时传输总线并联连接于原始A相导线。
图39是示出了图38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图38中的两个跨接电缆的移除,这两个跨接电缆各自越过终端接合部将原始A相导线连接于A相导线的临时重新定位的区段,并且其示出了新的跨接电缆越过位于新A相导线线路上的两个终端接合部的安装。
图40示出了图39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连接于两个临时传输总线的两个断路器中的每一个均被设定于打开位置,从而断开了新D相导线与原始A相导线之间的并联。
图41是示出了图40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两个临时传输总线和两个断路器从该电力传输系统的移除。
图42是示出了图41的电力传输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断电的原始A相导线从该电力传输系统的移除。
图43是从两个直线绝缘子悬置的临时传输总线,这两个直线绝缘子被各自支承在相导线上并且被利用跨接电缆连接于闭合的断路器。
图44是处于闭合位置中的空气断路器的俯视图。
图45是处于打开位置中的空气断路器的俯视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断路器的侧视图。
图47是用于电力传输系统的支承结构的侧视图,其示出了附接于永久支承结构的临时支承结构和被构造成承载双导线(每相两个导线)的绝缘子。
图48是从两个直线绝缘子悬置的临时传输总线的侧视图,每个直线绝缘子被各自支承在相导线上,并且该传输总线的两个刚性导线被通过跨接电缆彼此电连接。
图49是用于电力传输系统的支承结构的正视图,其示出了三个相邻的相A、B和C。
图50描绘了临时支承结构的添加、C相导线到临时支承结构的传输以及使C相从其移动的第一替换导线的架设。
图51描绘了电力负载从B相到第一替换导线(D相)的转移以及定位有该B相的第二替换导线的架设。
图52描绘了电力负载从A相到第二替换导线(图51中所架设的新导线)的转移并且定位有该A相的第三替换导线的架设。
图53描绘了电力负载从第二替换导线到第三替换导线的转移。
图54描绘了电力负载从第一替换导线到第二替换导线的转移。
图55描绘了电力负载从C相导线到第一替换导线的转移。
图56描绘了三个替换导线和临时支承结构并且原始C相已经被移除,其中,这三个替换导线以图49的有序序列各自承载三个相A、B和C。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附图表示相似的部件。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不影响电力用户或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更换高压电力传输导线的改进方法。该方法无需通过截断的导线来传输电力,也无需将该电力转移到其它远程传输系统。该方法同样避免了相导线在维护或修理工作期间将电力负载从相导线传输到附近相导线时的违规换位,该违规操作会以其它方式在传输线路上导致故障。
如上所述,诸如高压输电线之类的电力传输系统通常传输处于三相构造中的交流(“AC”)电。直流(“DC”)电力系统越过两相传输电力。每一个相均被越过单独的导线进行传输。出于本专利说明书的目的,字母A、B和C中的每一个将表示三相AC系统的三相之一。本文中所述的方法和设备已经被通过将本文中针对A相和B相描述的方法和设备用于DC系统的两相进行改变以便用在DC系统中,在例如在权利要求中对A相、B相和C相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这种说明并不意在仅包括用于DC实施方案的A相和B相。在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中设想到了承载44kV或更高电压的系统。
此外,贯穿本专利说明书,通常参照被称之为“D相”导线的第四相导线进行说明。当D相导线被用在本专利说明书中时,该术语表示并未被电连接于承载有A相、B相或C相的任一相导线的一段相导线。换言之,D相并未承载有A相、B相或C相中的任一个的电流。贯穿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的示例的附图,在一幅视图中被标记为“D相”导线的相导线可在下一幅视图中被标记为A、B或C相导线,其中,“D相”导线被电连接于承载有A、B或C相电流的另一相导线。例如,参见图12和图13,其中,一旦在连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闭合时在导线114与原始B相导线102(B)之间建立电连接,图12中的“D相”导线114就在图13中变为“B相”导线114。在本专利说明书的每幅视图中,当相导线被与电力传输系统100中的任何其它相导线电绝缘时,它被标记为“D相”,或者当该相导线承载有A、B或C相电流或被以其它方式电连接于承载有A、B或C相电流的相导线时,它被标记为“A相”、“B相”或“C相”。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位在两个终端接合部之间的一段第一导线被移动到临时支承结构上的临时位置。这段第一导线的终端接合部同样被转移到临时支承结构上的临时位置。新导线随后被架设在旧导线的原始位置中或其附近,并且来自靠近的第一需维护相的电力负载被传输到该新导线。一旦来自靠近的第一需维护相的电力负载被传输到新导线,则靠近的第一需维护相的一段旧导线就被移除并且被替换成第二新导线。一旦第二新导线就位,靠近的第二需维护相的电力负载就被传递到第二新导线,从而使得能够在一段靠近的第二需维护相导线上进行工作。该过程被反复进行,直到需要维护工作的所有靠近相导线已经将它们的电力负载传输到其它相导线为止。一旦完成了所有的维护工作,就将每个相的电力负载连续地传输到被架设到每个相被原始承载的位置中的相导线。该过程提供了待在高压传输线路上进行的维护工作,其并不必须中断向用户的电力供应并且避免了相应相导线在电力负载从一个相导线到相邻相导线的传输期间的违规换位。
图1到图43在示意图中主要示出了动力传输系统100,其经历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方法的连续阶段,使得待在其上进行工作的一段相导线可被与系统电力电绝缘。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维护工作”包括对相导线进行更换,并且可还包括维护导线、更换绝缘子、(resagging)导线重垂,所有的这些操作均不中断电力向下游电力用户的传输。
在许多情况下,在中断接合部之间可存在很长的距离。如果用于待在其上进行工作的特定段相导线的终端接合部之间的距离对于拉动新导线穿过系统100而言是过大的,则新的或临时终端接合部可被如本文中随后所述的那样进行解释。
现将参照图1-43描述临时重新定位相导线、将新相导线架设在处于该相导线的原始位置处或其附近的位置中、以及接连将电力负载从相邻相传输到新导线使得下一相可被隔离来并且在其上进行工作的过程。
图1是用于电力传输系统100的示意图。该电力传输系统100包括被标记为A相、B相和C相的三个导线102,从而表明每个导线102均承载A相负载、B相负载或C相负载中的一种。该系统100传输呈AC形式的电力,尽管这并不意在是限制性的,这是因为本文中所述的方法可被用于DC电力系统。导线102由支承结构104支承。每个支承结构104均可包括电线杆或塔或者呈电线杆或塔的形式。支承结构104的并不意在是限制性的一个示例见于图2中。其它支承结构见于’132专利的图53、图55和图56中。导线102被经由耐张绝缘子106(下文中的绝缘子106)附接于终端支承结构103。如图1中所见,当与导线102串联并且与导线102处于张力作用下时,终端接合部110’、110”由一对绝缘子106形成。如图1中所示,跨接电缆108将导线102绕过绝缘子106和终端支承结构103电连接于导线102的相反放置段。
另一导线102可由例如图2中所示的支承结构104支承。导线102从直线绝缘子116悬置。直线绝缘子116支承导线102的导线张力和重量。当导线102的重量由直线绝缘子116支承时,无需跨接电缆10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临时支承结构(另外称之为辅助支承件)112被构建在现有支承结构104的位置附近,如图2和图3中所示。临时支承结构112优选地定位在现有支承结构104的位置附近或与其相邻定位,由此,A相导线102的原始位置95与临时位置96之间的距离L大致等同于当那些相导线102(A)、102(B)和102(C)分别悬置在现有支承结构104上时介于相A与相B之间以及介于相B与相C之间的相间距J。临时支承结构112可与现有支承结构104相邻定位,或者在替代方案中,例如,临时支承结构112可被连接于支承结构104,如在’132专利中的图54中所示。
一旦临时支承结构112处于适当位置中,A相导线102(A)的位于终端接合部110’和110”之间的一段87被从现有支承结构104上的原始位置95移除并且被转移到临时支承结构112上的临时位置96。图4示出了利用机器人机械臂装置101将A相导线102(A)从支承结构104上的其原始位置95转移到临时支承结构112上的临时位置96,该机器人机械臂装置101例如为在申请人的美国专利8,573,562中所述的用于操纵单相束中的多个子导线的远程操纵器或适于操纵诸如A相导线102(A)之类的重型通电导线的相似的机器人机械臂装置。
如在图5中所见,尽管仅存在两个临时支承结构112,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到的是,待更换的一段相导线102可由多个支承结构104支承并且可需要不止两个临时支承结构112来支承需要被转移到临时位置96的这段相导线102。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到的是,作为选择,根据上文中关于导线102(A)描述的过程,可使诸如图3中所示的一段C相导线102(C)之类的一段不同的相导线移动到邻近于导线102(C)的原始位置95的临时位置96,并且这种过程会处于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6和图7中所示,一旦相导线102(A)的作为维护工作的对象的区段87已经被移动到临时支承结构112,就将位于相导线102(A)的区段87的任一端处的终端接合部110’、110”中的每一个转移到临时终端杆(另外称之为辅助终端支承件)113’、113”。已经阅读本专利说明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明白的是,尽管在图7中示出了两个临时支承结构112、112,但利用单个临时支承结构112来实施本文中所述的过程或者另外利用不止两个临时支承结构112来支承相导线112(A)的区段87是可能的。
导线102(A)的区段87被安装于临时终端杆113’、113”,同时跨接电缆108保持附接于相导线102(A),使得在将导线102(A)的区段87重新定位的同时,相导线102(A)上的电力负载继续被通过跨接电缆108绕过终端接合部110’、110”传递。图8示出了被架设到A相导线102(A)的原始位置95中的第一新相导线114(也被称之为D相)。第一新相导线114变为D相导线,这是因为除了通过环绕的载流相所导致的任何感应电流之外,新相导线114在被架设到适当位置中之后起初并不承载任何电力负载。
在本专利说明书的许多示意图中,始于图8,有时将椭圆或圆圈用于突显该示意图中所示出的相对于前一视图已经被添加的或已经发生改变的特征。例如,图8示出了围绕被架设到A相导线102(A)的原始位置95中的新相导线114的椭圆,这是在前一图7中并未示出的新特征。所明白的是,这种椭圆和圆圈仅被包括以清楚地示出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本方法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连续步骤中所产生的变化,并且其自身并不表示电力传输系统100的特征。
一旦新相导线114处于适当位置中,就将电力负载从相邻相导线102传递到新D相导线114。在图9-20中所示的示例中,导线102(B)中的B相负载将被传递到D相导线114。用以实现该电力传输的一种方式是利用临时传输总线118。
图43示出了临时传输总线118的优选实施例,该临时传输总线118由下列事物构建而成:大致刚性的导线120、120;绝缘子94,其被定位在两个导线120、120之间、与导线120、120成大致共线的关系设置;总线夹123、123;和多个连接器121,其用于将跨接电缆108或其它导线临时附接于传输总线118的导线120之一。传输总线118的导线120中的每一个均被借助于总线夹123附接于直线绝缘子116。每个直线绝缘子116均被从现有相导线102或新相导线114悬置。一旦临时传输总线118处于适当位置中,则由于存在居间传输总线绝缘子94,而在传输总线118的刚性导线120之间不存在电连接。可借助于跨接电缆108越过该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94建立电连接,该跨接电缆108被附接于位于刚性导线120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导线121中的一个或多个。任选地,并且如下文中进一步讨论及图43中所示的那样,越过该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94的电连接可同样借助于(图44和图45中所示的)开关140或优选地借助于断路器142建立,由此,跨接电缆148、150被用于将断路器142的第一套管144和第二套管146中的每一个分别连接于传输总线118的第一刚性导线120和第二刚性导线120。
如上所述,当在诸如与高压输电线相关的电压之类的高压应用中将通电导线连接于另一导线或使其断开连接时,必须当心,这是因为当导线在连接之前或在断开连接之后彼此接近时,在通电导线与未通电导线之间将存在高电位。由于导线之间存在高电位,导致在电位差足够高的情况下,会在导线之间形成大电弧。
由此,存在三种选择方案用于越过绝缘子94在传输总线118的刚性导线120之间建立电连接以及断开该电连接。第一种,诸如带电操作杆之类的带电线路装置可被用于将跨接电缆108的每一端物理地连接于传输总线118的导线120,如图48中所示。第二种,可将包括开关140的导线连接于传输总线118的每个导线120。在将开关140连接于传输总线118的每个导线120之前,最初将会将开关140设定在打开位置中,并且传输总线118的每个导线120可随后被利用跨接电缆134(参见图9和图9A)和带电操作杆连接于相导线102或新相导线114。一旦传输总线118的两个导线120、120中的每一个均被电连接于相导线102或相导线114,则可将开关140闭合以便在两个导线102、114之间建立电连接。同样,越过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94在两个导线120、120之间建立电连接的第三种选择方案与上述第二种选择方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断路器142来代替开关,如图43中所示,并且这里将并不对其进行重复。
使用哪种方法(带电操杆和跨接电缆、开关或断路器)取决于若干因素。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是待连接的导线之间的电位和待被越过传输总线118连接于通电导线的未通电导线的质量。如果待连接的导线的质量和/或电压电位是相对小的,则这两个导线可被通过使用带电操作杆的跨接电缆108越过传输总线连接。当待连接于通电导线的该导线的质量增大和/或两个导线之间的压差增大时,可使用开关越过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94建立电连接;最后,在导线具有大质量和/或在导线之间具有高电压电位的情况下,使用断路器142越过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94建立该连接。在下文中所述的该方法的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电连接被借助于断路器142越过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106建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充分明白的是,如上所述,根据包括电位和待被连接于通电导线的未通电导线的质量在内的因素,该电连接可同样被借助于开关140或借助于导线(例如跨接电缆108)的长度越过传输总线118的绝缘子94建立。
一旦D相导线114处于适当位置中,随着若干步骤的进行,就将电力负载从B相线路的导线102(B)传输到D相导线114。图9示出了第一传输总线118’的一个刚性导线120被借助于跨接电缆134电连接于D相导线114。图10示出了第二传输总线118”的一个刚性导线120被借助于第二跨接电缆134电连接于D相导线114。在图9和图10中,尽管看似传输总线118’、118”中的每一个的与借助于跨接电缆134、134连接于D相导线114的刚性导线120相反的刚性导线120接近B相导线120(B),但在传输总线118、118的那些刚性导线120与B相导线102之间不存在物理或电连接,这是因为传输总线118、118被定位在B相导线102(B)的上方或优选地定位在其下方。
如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一旦每个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确定设定在打开位置中,就将跨接电缆134用于将每个传输总线118的刚性导线120电连接于B相导线102(B)的位于两个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区段90。如图12中所示,一旦每个传输总线118的第一刚性导线120均被连接于D相导线114,并且每个传输总线118的第二刚性导线120均被连接于B相导线102(B),则每个传输总线118上的断路器142保持处于打开位置中并且因此D相导线114保持断电。
在图13中,传输总线中的一个118”的断路器142被闭合住,从而在通电B相导线102(B)与新相导线114之间建立电连接,由此,使新相导线114与B相导线102(B)具有相同的电压电位。由于图13中所示的新相导线114仅在一个位置处被连接于B相导线102(B),因此电流仅流过B相导线102(B),而并不流过新相导线114。新相导线114与B相导线102(B)具有相同的电位,但新相导线114并不传输电力负载。
为了使电流流过新相导线114,必须将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闭合,如图14中所示。一旦传输总线118’、118”中的每一个上的断路器142、142均被闭合住,则形成了用于使B相电流流过新相导线114和原始B相导线102(B)的并联路径。
如图15中所示,在位于原始B相导线102(B)的区段90的相反两端上的终端接合部110’中的一个处,长跨接电缆111的一端被连接于原始B相导线102(B)的被相反地放置在终端接合部110’上的区段91,并且长跨接电缆11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新相导线114,从而形成用于绕过终端接合部110’流动的B相电流的并联连接。如在图16中所示,跨接电缆108、108被从B相导线102(B)上的一个终端接合部110’的周围移除。跨接电缆108、108的移除可在导线102(B)的电压和/或质量足够低的情况下被通过利用带电操作杆来移除。如果导线102(B)的电压和/或质量过高,则可使用断开绕过终端接合部110’的连接的其它方式,该其它方式可包括在上文中更为详细描述的开关和断路器。
如图17中所示,在位于原始B相导线102(B)的区段90的相反两端上的终端接合部110”处,长跨接电缆111的一端被连接于B相导线102(B)的被相反地放置在终端接合部110”上的区段(或另外被称之为“节段”)92,并且长跨接电缆111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新相导线114,从而形成用于绕过第二终端接合部110”流动的B相电流的并联连接。如在图18中所示,跨接电缆108、108被从原始B相导线102(B)的第二终端接合部110”的周围移除。
在图19中,一个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打开。打开一个断路器142的效果是电流不再流过原始B相导线的位于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区段90。所有的B向电流现在流过新导线114,而非原始B相导线102(B)。然而,由于另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保持闭合,在原始B相导线102(B)与新相导线114之间于一位置处仍旧存在电连接;因此,原始B相导线102(B)与新相导线114之间的电位保持不变。
为了使原始B相导线102的区段90电绝缘,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打开,如图20中所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原始B相导线102的电压和/或质量足够低,则可利用开关或跨接电缆来替代断路器142,以便在传输总线118”的刚性导线120、120之间建立电连接以及断开该电连接。一旦打开第二传输总线118”,原始B相导线的区段90就变得与该系统电绝缘(除了由于环绕的载流相导线的电磁效应可能在相导线102的区段90中感生的电流以外),并且原始B相导线因此变为D相导线,这是因为它不再承载电力传输系统100的B相电流或任何相电流。
将传输总线118”中的一个的第一端连接于新B相导线114的跨接电缆134中的一个被移除,从而使打开的断路器142断电。将传输总线118”的第二端连接于原始B相导线102(其现在是断电的并且因此已经变为D相导线102)的第二跨接电缆134同样被移除,并且临时传输总线118”随后被从电力传输系统100移除,如图21中所示。同样,将传输总线118’在第一端处连接于新B相导线114并且在第二端处连接于D相导线102的两个跨接电缆134、134被移除,并且随后将传输总线118’从电力传输系统100上移除,如图22中所示。
相导线102的介于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区段90现在通过两个终端接合部110’、110”而与所有的B相电位绝缘。原先由D相导线102承载的所有电流现在行进通过新B相导线114。重要的是,注意到D相导线102的现在与该系统100电力负载绝缘的区段90并非没有电位。D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0被处理成并且应该被处理成通电导线,这是因为D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0受到由环绕的载流相导线102、114所导致的感生电流的影响并且可能相对于零电位仍旧具有高电位。
在本过程中的该阶段,原始B相导线的绝缘区段90可被破坏、在其上进行工作或更换,而并不会中断下游电力输送。例如,如图23中所示,原始B相导线102的区段90被移除,并且第二新相导线115被架设、下垂、端接及卡夹到原始B相导线102的位置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并未移除原始B相线路102,而是以其它方式在其上进行工作,例如更换绝缘子10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到的是,可根据本发明在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0上完成其它类型的工作。
上文描述了图1-23中所示的过程,该过程用于使A相导线102(A)移动到临时位置96,将第一新相导线114架设在A相导线102(A)的原始位置95中或其附近,将电力负载从B相导线102(B)传输到D相导线114,使B相导线102(B)的位于两个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区段90与电力传输系统100电绝缘,以及利用第二新相导线115来替换B相导线102的电绝缘区段90。下文中描述且在图24-28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电力负载从C相导线102(C)传输到新D相导线115的过程类似于上文中所述的用于将电力负载从B相导线102(B)传输到新相导线114的过程。
如图24中所示,C相导线102(C)的位于两个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区段97需要进行更换或其它维护或修理工作。第一传输总线118’(其中,断路器142连接于该传输总线118’的两个刚性导线120中的每一个)在一端被利用跨接电缆134连接于D相导线115并且第一传输总线118’的相反端被利用第二跨接电缆134连接于C相导线102(C)的区段97。第二传输总线118”(其中,断路器142连接于该传输总线118”的两个刚性导线120中的每一个)在一端被利用第三跨接电缆134连接于D相导线115并且第二传输总线118”的相反端被利用第四跨接电缆134连接于C相导线120(C)的区段97。在首次检查以确认附接于每个传输总线118’、118”的断路器142被打开之后,在传输总线118’、118”与相导线115、102(C)之间建立上述电连接。
附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闭合,从而以与C相导线102(C)相同的电位为新相导线115通电。然而,由于新D相导线115与C相导线102(C)之间的电连接已经仅通过第一传输总线118’建立,因此,尽管新相导线115被通电,但它并不承载任何电流。附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闭合住,从而使新相导线115与C相导线102(C)并联。一旦闭合住传输总线118’、118”中的每一个上的断路器142、142,C相电流就在新相导线115与C相导线102(C)上并联行进,如图25中所示。
一旦C相电流被并联承载在新相导线115和原始C相导线102(C)上,原始C相导线102(C)的位于两个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区段97就被与电力传输系统100电绝缘。如图26中所示,在第一终端接合部110’处,第一长跨接电缆111在第一端被连接于原始C相导线102(C)的从第一终端接合部110’反向于区段97延伸的第一区段98,并且第一长跨接电缆111的第二端被连接于新相导线115,从而绕过第一终端接合部110’建立用于C相电流流过的并联路径。同样,在第二终端接合部110”处,第二长跨接电缆111在第一端被连接于原始C相导线102(C)的从第二终端接合部110”反向于区段97延伸的第二区段99,并且第二长跨接电缆111的第二端被连接于新相导线115,从而绕过第二终端接合部110”建立用于C相电流的并联路径。
连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打开,从而断开原始C相导线102与新相导线115之间的并联电路。然而,原始C相导线102的区段97保持与新相导线115处于相同电位,直到连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打开为止,如图27中所示。当连接于传输总线118’、118”的断路器142、142中的每一个被打开时,原始C相导线102的区段97被与新相导线115电绝缘并且变为D相导线。尽管D相导线102在更换导线或维护过程的该阶段被断电,但再次重要的是注意到,在与系统100电力负载绝缘的同时,原始C相导线102的区段97并非不具有电位。原始C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7被处理成并且应该被处理成通电导线,这是因为原始C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7受到由环绕的载流相导线102(C)、115、114所导致的感生电流的影响并且可能相对于零电位仍旧具有高电位。
原始C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7可被破坏、在其上进行工作或更换,而并不会中断下游电力输送。例如,如图28中所示,两条传输总线118’、118”被移除,原始C相导线102的区段97被移除,并且第三新相导线117被架设、下垂、端接及卡夹到原始C相导线102的位置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并未移除原始C相线路102,而是以其它方式在其上进行工作,例如更换绝缘子106。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到的是,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相导线102的绝缘区段97上完成其它类型的工作。
一旦在A、B和C相导线的位于终端接合部110’、110”之间的诸多区段上完成更换导线、维护和/或修理工作,电力负载就可被传输到位于A、B和C相导线的原始位置中的导线,如在下文中所述及在图29-42中所示。
如图29中所示,附接于打开的断路器142的第一传输总线118’被利用跨接电缆134在传输总线118’的第一端连接于新D相导线117,并且该传输总线118’的第二端被利用第二跨接电缆134连接于新相导线115。附接于打开的断路器142的第二传输总线118”被利用第三跨接电缆134在传输总线118”的第一端连接于新D相导线117,并且该第二传输总线118”的第二端被利用第四跨接电缆134连接于C相导线115。
如图30中所示,附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闭合住,从而为新D相导线117通电并且使新D相导线117与C相导线115具有相同的电位。附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闭合住,从而使新D相导线117与C相导线115并联,由此C相电流流过C相导线115和D相导线117,如图30中所示。
接下来,如图31中所示,两个跨接电缆108、108被用于将原始C相导线102(C)的与新相导线117相反的区段98越过第一终端接合部110’连接于新相导线117。两个附加跨接电缆108、108被用于将原始C相导线102(C)的与新相导线117相反的区段99越过第二终端接合部110”连接于新相导线117。一旦永久跨接电缆108处于适当位置中,就移除将原始C相导线102的区段98、99中的每一个连接于C相导线115的临时长跨接电缆111、111。跨接电缆108的连接与临时长跨接电缆111的断开连接被利用诸如带电操作杆之类的带电线路装置来实现。一旦该跨接过程完成,由此安装好新永久跨接电缆108并且移除临时长跨接电缆111,C相电流就继续并联流过新C相导线117和相导线115、流过由两个临时传输总线118’、118”上的闭合的断路器142提供的电路路径,如图31中所示。
连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打开,从而断开新C相导线117与相导线115之间的并联电路。然而,相导线115保持通电并且与新相导线117处于相同电位。连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打开,从而使相导线115断电,该相导线115变为D相导线,这是因为相导线115不再承载C相电流或任何相电流,如图32中所示。在该阶段,两条临时传输总线118’、118”可被从电力传输系统100移除。尽管相导线115被断电并且在更换导线过程中在该位置处并不承载电流,但是它必须仍旧被处理成带电导线,这是因为绝缘相导线115受到由环绕的载流相导线114、117所导致的感生电流的影响并且可能相对于零电位仍旧具有高电位。
如图33中所示,连接于被设定在打开位置中的断路器142、142的两个临时传输总线118’、118”被通过利用跨接电缆134首先将每个传输总线118’、118”的第一端在终端接合部110’、110”中的每一个的附近连接于D相导线115,并且其次利用跨接电缆134将每个传输总线118’、118”的第二端在终端接合部110’、110”中的每一个的附近连接于B相导线114,而临时安装在D相导线115与B相导线114之间。一旦安装好临时传输总线118’、118”,其中,断路器142、142保持打开,B相电流就继续流过位于终端接合部110’、110”的相反两侧上的原始B相导线102(B)的与D相导线115相反的区段91、92并且流过B相导线114。同样,在断路器142、142保持打开的同时,B相导线继续为D相导线115加设旁道。
连接于第一临时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闭合,从而为D相导线115通电并且使相导线115具有与B相导线114相同的电位差。连接于第二临时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闭合,从而为B相电流提供流过相导线114和115的并联路径,如图34中所示。一旦连接于两个传输总线118’、118”的两个断路器142、142中的每一个均被闭合,B相电流就流过原始B相导线102(B)的与新相导线115相反的区段91越过第一终端接合部110’,通过长跨接电缆111流到B相导线114,通过临时传输总线118’、118”和闭合的断路器142、142流到新B相导线115,并且流过第二长跨接电缆111越过第二终端段接合部110”流到原始B相导线102(B)的与新相导线115相反的区段92。
如图35中所示,两个跨接电缆108、108被用于将原始B相导线102(B)的与新相导线115相反的区段91越过第一终端接合部110’连接于新B相导线115。两个附加跨接电缆108、108被用于将原始B相导线102(B)的与新相导线115相反的区段92越过第二终端接合部110”连接于新相导线115。一旦永久跨接电缆108处于适当位置中,就移除将原始B相导线102(B)的区段91、92中的每一个连接于新B相导线115的临时长跨接电缆111、111。跨接电缆108的连接与临时长跨接电缆111的断开连接被利用诸如带电操作杆之类的带电线路装置来实现。一旦该跨接过程完成,由此安装好新永久跨接电缆108并且移除临时长跨接电缆111、111,B相电流就继续并联流过新B相导线115和相导线114、流过由被连接于两个临时传输总线118’、118”中的每一个的闭合的断路器142、142提供的路径,如图35中所示。
连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打开,从而断开新B相导线115与相导线114之间的并联电路。然而,一旦传输总线118’、118”的断路器142中的仅一个已经被打开,相导线114就保持通电并且与新B相导线115处于相同电位。连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打开,从而使相导线114断电,该相导线114变为D相导线,这是因为相导线114不再承载B相电流,如图36中所示。在该阶段,两条临时传输总线118’、118”可被从电力传输系统100移除。尽管相导线114被断电并且在更换导线过程中在该位置处并不承载电流,但是它必须仍旧被处理成带电导线,这是因为电绝缘的相导线114受到由环绕的载流相导线115、102(A)所导致的感生电流的影响并且可能相对于零电位仍旧具有高电位。
如图37中所示,连接于打开的断路器142的第一传输总线118’被利用跨接电缆134在传输总线118’的一端连接于D相导线114,并且利用第二跨接电缆134将第一传输总线118’的第二端连接于原始A相导线102(A)。连接于打开的断路器142的第二传输总线118”被利用第三跨接电缆134在传输总线118”的第一端连接于D相导线114,并且利用第四跨接电缆134将第二传输总线118”的第二端连接于原始A相导线102(A)。
连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闭合,从而为D相导线114通电并且使D相导线114具有与原始A相导线102(A)相同的电位。连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被闭合,从而使新相导线114与原始A相导线102(A)并联,由此A相电流流过原始A相导线102(A)和新相导线114,如图38中所示。
如图39中所示,两个跨接电缆108、108被用于将原始A相导线102的与新相导线114相反的区段88越过第一终端接合部110’连接于新A相导线114。两个附加跨接电缆108、108被用于将原始A相导线102(A)的与新相导线114相反的区段89越过第二终端接合部110”连接于新A相导线114。一旦永久跨接电缆108处于适当位置中,就移除将原始A相导线102(A)的区段88、89中的每一个连接于新A相导线114的临时长跨接电缆111、111。跨接电缆108的连接与临时长跨接电缆111的断开连接被利用诸如带电操作杆之类的带电线路装置来实现。
一旦该跨接过程完成,由此安装好新永久跨接电缆108并且移除临时长跨接电缆111,A相电流就继续并联流过新A相导线11A和原始A相导线102、流过由被连接于两个临时传输总线118’、118”中的每一个的闭合的断路器142提供的路径,如图39中所示。
连接于第一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打开,从而断开新A相导线114与原始A相导线102(A)之间的并联电路。然而,原始A相导线102保持通电并且与新A相导线114处于相同电位。连接于第二传输总线118”的断路器142随后被打开,从而使原始A相导线102断电,该原始A相导线102变为D相导线,这是因为原始A相导线102不再承载A相电流或任何其它电流,如图10中所示。
在该阶段,两条临时传输总线118’、118”和连接于传输总线118’、118”的断路器142、142可被从电力传输系统100移除,如图41中所示。尽管原始A相导线102被断电并在更换导线过程中在该位置处并不承载电流且已经因此变为D相,但是它必须仍旧被处理成带电导线,这是因为电绝缘的相导线102受到由环绕的载流相导线114所导致的感生电流的影响并且可能相对于零电位仍旧具有高电位。如图42中所示,原始A相导线102可被从临时支承结构112、112移除;任选地,临时支承结构112可同样被从电力传输系统100移除。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的那样,本文中所述的用于在带电导线上进行修理和维护的改进方法通过下列过程提供了更换、维护或修理一个或多个相导线而并不中断向下游用户供应电力的能力:将相导线的位于两个终端接合部之间的区段重新定位于临时位置、将电力负载从相邻导线的位于两个终端接合部之间的区段传输到临时重新定位的导线、在相邻导线上执行维护或修理工作,或者在替代方案中,利用新导线来更换相邻导线,并且随后重复传输电力负载并且在每个相邻导线上进行修理、维护或更换的步骤,直到所有的所需修理、维护或更换工作完成为止。
重要的是,本文中所述的该改进方法使得能够在带电导线上进行修理、维护或更换工作,同时在整个过程期间避免相导线的违规换位。由于相导线上的由附加带电相导线的靠近所导致的感生电流和阻抗的作用,可能的是,一个相导线与其它相导线的换位会在相导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导致电浪涌(这又可使保护继电器跳闸),并且导致中断了向下游用户的电力输送。
为了说明违规换位的示例,对承载相A、B和C的三个相导线进行考虑,这三个相A、B和C被相对于彼此以下列次序水平设置:A-B-C。在本文中所述的方法中,如图1-42中所示,相导线中的每一个的相对位置“A-B-C”在更换导线过程的每个步骤处均保持不变。换言之,在本文中所述的过程期间的任何位置处,A、B和C相导线的相对位置均不相对于原始A-B-C相对布置发生变化;即,在本文中所示和所述的示例中的任何位置处,该方法均不导致相导线到例如A-C-B布置或C-A-B布置或任何其它换位布置的换位。
此外,在本文中所述及在图1-42(特别是参见图4和图5)中所示的过程的示例中,A相导线102被重新定位到与A相导线102的原始位置95相距距离L的临时位置96,其中,距离L大致等于C相导线102与B相导线102之间的相间距离J,并且L同样大致等于B相导线102与A相导线102的原始位置95之间的相间距离J。将A相导线102临时重新定位于与原始位置95相距大致等于A、B和C相导线之间的现有相间距J的距离L的临时位置96使相导线A、B和C上的感生电流及由此引起的对于阻抗的影响最小化,该感生电流和由此引起的对于阻抗的影响可在距离L大致短于或长于相间距J的情况下和/或在相导线A、B和C中的任一个的位置将被在本文中所述的维护和修理工作期间的任何位置处相对于它们的原始A-B-C相对位置换位的情况下另外出现。
用于将断电的新相导线(例如图8中所示的D相导线114)架设到传输系统中的过程的示例涉及将滑环(traveler)连接于支承结构,将具有至少一个不导电端的拉线(或牵引线)架设穿过滑环,将拉线经由转环和柔性绝缘子连接于导线,拉动拉线穿过滑环并且由此致使导线被架设穿过该滑环,将导线附接于支承结构,从该支承结构上移除该滑环,以及使拉线与导线断开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是,使用安装在拉线与正被架设到支承结构上的新导线之间的绳索的介电检测区段提供拉线的不导电端。申请人近期于2015年3月20日提交了名为柔性电绝缘装置(Flexible Electrical Isolation Device)的美国申请No.14/664,724,该美国申请的公开内容被全部结合于此,其描述了一种柔性的细长绝缘子,在该绝缘子的任一端处安装有联接件。另外被称之为柔性绝缘子或柔性绝缘件的该绝缘装置由柔性的、可弯曲的或可以其它方式变形的(本文中被共同称之为柔性的)构成,以便适应滑环的弯曲半径,并且包括在每一端上均具有附接点或联接件的高抗张强度的介电材料。附接点或联接件被构建成,控制由电缆施加的旋转和在联接件或附接点穿过该导电滑环时所感应出的双向剪应变。
对于照明应用,可使用开关140来代替断路器。使用开关来代替断路器的操作基本上是相同的并且将不再予以重复。开关40是常规空气断路开关。它具有断路刀片141,该断路刀片141可被操作到闭合位置(参见图44)和打开位置(参见图45)。开关140在允许将传输总线118的导线120、120电连接于该开关140的每一端上均具有连接器145。当该断路刀片141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它在两个导线120、120之间经由开关140提供电连接。当断路刀片141处于打开位置中时,在两个导线120、120之间不存在电连接。
开关140具有操作断路刀片142的致动器143。开关的打开与闭合由致动器143进行控制。开关140被支承在框架147上,该框架147为开关140提供机械支承。框架147通过绝缘子149与导线绝缘。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开关140可被安装在临时支承结构或提升设备上,该提升设备例如为装置的吊臂,该装置例如优选地为机器人机械臂装置110,该装置适于操纵诸如在申请人的美国专利8,573,562中描述的相导线102之类的重型通电导线,用于在实施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时获得容易性和便利性。
现在将参照图46进一步示出和描述图9-40和图4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断路器1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142是已经被改型为是便携式的345kV的单极(相)断路器。具有该幅值的常规断路器由三个单极断路器构成,这三个单极断路器被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以成为三相断路器并且同时断开所有的三个电路。该三相断路器包括被连接在一起并且被配置成一致动作的三个断路器。由于在本发明的许多实施例中仅需要将单个相立刻断开连接或通电,因此仅需要断路器的一个极(或相)。为了使该断路器是更为轻便的,一个极被与三相单元分离开并且被改型为是便携式的,如在下文中更为详细描述的那样。
作为并非意在是限制性的示例,根据本发明的断路器142可以是2,000安培(amp)的SF6断路器,其中SF6是被用在该断路器142中的绝缘气体。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断路器可以是少油断路器或者适合于所施加的电压的任何其它断路器。该断路器142具有从壳体156伸出的两个绝缘套管144、146。跨接线148、150被附接于套管144、146的用于将断路器142连接于导线的端部。
断路器142具有闭合位置,该闭合位置允许将经由跨接线148连接于一个套管144的导线通过断路器142电连接于经由跨接线150连接于另一套管146的导线。当想要断开传输总线118的两个导线120、120之间的电连接时,操作断路器142以获得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使连接于两个套管144、146的两个跨接线148、150彼此绝缘。
通常,具有用于高压电的能力的断路器142被定位在固定位置中,例如发电厂、接线柱、转换站或变电站,并且包括三个极或相。根据本发明,使用诸如345千伏、2,000安培的SF6断路器之类的标准断路器。由于这类断路器具有三个极或相,因此单个极或相被与其它两个相分离开并且被改型为是便携式的。如在图46中所示,断路器142被安装到拖车158上。支承结构160将断路器142安装于拖车158。任选地,断路器142可被安装在车箱或一些其它适用类型的车辆上。
断路器142具有壳体156,两个绝缘套管144、146从该壳体156伸出。套管144中的一个被定位在被称之为线路侧162的位置上,这意味着套管144连接于被连接于电源的导线,该导线例如为相导线102。断路器142的另一侧164被称之为负载侧164并包括另一套管146。在壳体156内,将例如不导电的气体SF6用于电绝缘。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断路器可以是充油式断路器或者适用于所施加的电压的其它类型的断路器。
用于操作断路器142的控制面板166被定位在拖车158上并被操作性地连接于断路器142。任选地,控制面板166可与通常将会操作标准非便携式断路器的相同。便携式发电机168被定位在拖车158上并且操作性地连接于断路器142和/或控制面板166,以便提供电力来操作断路器142。发电机168可以是以汽油供以动力的并且具有足够的能力以允许断路器142的操作,该操作包括为断路器142中的弹簧充电。优选地,发电机168可产生120伏电力。
SF6的附加容器170被保持在拖车158上,以便允许在需要的情况下利用气体对断路器142进行再充电。应该遵守制造商对于断路器142中的气压的建议。
将断路器142制成为是便携式的所需的精确改型将根据正被改型的断路器的类型加以改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回顾本公开之后将能够适当地制造便携式断路器142。
在使用断路器142之前,将牵引车拆卸掉并且通过起重器172和车轮制动垫块174将拖车158保持在适当位置中。拖车158和断路器142被利用接地电缆176接地。围绕拖车158构建临时防护栏178。
图49-图56描绘了一种在使通电高压电力传输导线保持通电的同时对它们进行更换的方法。
图49是支承结构104的前视示意图,该支承结构104通过绝缘子116支承导线102A、102B和102C的三个相。导线102A、102B和102C中的每一个均承载电力负载。A相导线102A在支承结构104上被定位在第一导线位置400中。B相导线102B在支承结构104上被定位在第二导线位置402中。C相导线102C在支承结构104上被定位在第三导线位置404中。图49-56中描绘的支承结构104的构造并且特别是第一导线位置400、第二导线位置402和第三导线位置404可处于支承结构104上的不同位置中,并且所描绘的位置并不意在是限制性的。尽管第一导线位置400、第二导线位置402和第三导线位置404被描绘成处于一个水平面中,但这些位置可处于并不水平的单个面中,例如它可以是大致竖直的或介于水平面与竖直面之间或可根本不处于单个面中。导线102A、102B和102C的三个相的有序序列被维持住,其中,导线102A邻近于导线102B,但并不邻近于导线102C。导线102B邻近于导线102A和102C中的两者或介于该两者之间。
图50描绘了沿支承结构104的一侧安装、提供或使用现有临时结构112的步骤。在该示例中,该临时结构112提供了第四导线位置406。C相导线102C在步骤200中被从支承结构104转移到临时结构112上的第四导线位置406。第一替换导线300被架设到支承结构104上的曾定位有C相导线102C的位置中,换言之,定位于第三导线位置404。
图51描绘了转移步骤202,其中,B相导线102B的电力负载被转移到第三导线位置404中的第一替换导线300。B相导线102B被第二替换导线302所替换。在本方法中的该阶段,C相导线102C的电力负载被通过C相导线102C承载,该C相导线102C被通过临时结构112支承在第四导线位置406上。B相导线102B的电力负载被通过第三导线位置404中的第一替换导线300承载。
图52描绘了转移步骤204,其中,A相导线102A的电力负载被转移到第二导线位置402中的第二替换导线302。A相导线102A被第三替换导线304所替换。
图53描绘了转移步骤206,其中,第二替换导线302上的电力负载被转移到第三替换导线304。
图54描绘了转移步骤208,其中,第一替换导线300上的电力负载被转移到第二替换导线302。
图55描绘了转移步骤210,其中,来自C相导线102C的电力负载被转移到第一替换导线300。
在该方法期间,C相的电力负载被从第三导线位置404转移到第四导线位置。B相的电力负载被从第二导线位置402转移到第三导线位置404。A相的电力负载被从第一导线位置400转移到第二导线位置402。在这些转移步骤中的每一个之间,旧导线被利用新替换导线进行替换。随后,这些步骤被颠倒,其中,A相的电力负载被从第二导线位置402转移回到第一导线位置400,B相的电力负载被从第三导线位置404转移回到第二导线位置402,C相的电力负载被从第四导线位置406转移回到第三导线位置404。以此方式,避免了A相、B相和C相的违规换位,同时使A相、B相和C相的电力负载返回到它们的原始导线位置,现在被承载通过新导线线路300、302、304,如在图56中所描绘的那样。
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的方法的多个实施例允许将新导线的位于终端接合部之间的诸多区段以每次一个的方式架设,该方法包括临时重新定位相导线102,将D相导线架设到适当位置中以及使用D相导线接连且顺次地传递来自最近导线的电力负载。如果意在沿着系统100的整个长度或比架设导线所实际使用的长度长的长度架设新导线,则更换导线的方法被用于实际使用的且沿该系统的长度反复的长度,直到沿该系统安装好具有所需长度的新导线为止。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到的那样,在一些电力传输系统100中,不止一个导线102承载用于特定相的电力负载。这可在当电力负载大于单相导线可容纳的负载时的示例中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成束)相导线102通常被彼此相邻定位并且可从同一绝缘子116悬置,如图47中所示。导线可被通过间隔件198隔离开。这种成束导线系统100可被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本文中所述的过程应用于每个导线102来更换导线。
尽管上述公开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述示例的多种变化、改变和改型都将是明显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应受限于上文中提供的示例;相反,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该被给予与作为整体的本公开相一致的最为广泛的解释。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维护三相电力导线线路中的导电相的多个区段的方法,三个相被表示为A相、B相和C相,其中,所述三个相是并联的并且被以有序序列间隔开,所述A相靠近所述B相并且所述B相靠近所述C相,但所述A相并不靠近所述C相,并且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被架设在支承结构之间,所述支承结构支承被悬置在地面上方的所述三个相,并且在所述三个相的多个区段上执行维护工作,而并不中断所述三个相中的任一个中的电力负载并且并不使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的相对位置换位脱离它们的有序序列。
2.一种维护三相电力导线线路中的通电相的多个区段的方法,三个相为A相、B相和C相,所述方法包括:
a)在位于地面上方的两个支承结构之间设置A相、B相和C相,其中,所述A相靠近所述B相,所述B相靠近所述C相并且所述B相位于所述A相与所述C相之间,所述多个相全部大致位于公共平面中;
b)在并不中断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的交流电的情况下,在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的多个区段上执行维护工作,同时使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的相对位置在所述维护工作期间并不换位;以及
c)以与所述A相、所述B相和所述C相中的在它们上进行了所述维护工作的所述多个相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至少两个间隔开的等电位区域。
3.一种用于维护电气化的三相电力导线线路的一个区段的方法,其中,三个相以有序序列大致处于公共平面中并且被架设在一组支承结构之间,至少两个等电位区域被以与所述三个相中的至少一个电气连通的方式使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大致邻近于所述一组支承结构定位,以便支承第一需维护相的电气化区段,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支承至少两个辅助终端支承件,
b)使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移动,以便被架设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和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终端支承件上,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合部和所述第二终端接合部由所述至少两个辅助终端支承件支承,
c)将第一新相导线架设在所述一组支承结构之间的移动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的位置,
d)将第一传输总线的第一导线和第二传输总线的第二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
e)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第二导线的第二导线电连接于第二需维护相的靠近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第二相区段,其中,所述第二相区段包括第三终端接合部和第四终端接合部,
f)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总线,以使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相等的电位,并且在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建立第一并联电连接,
g)将所述新相导线在所述第三终端接合部的相反两侧上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第一节段,并且将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在所述第四终端接合部的相反两侧上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第二节段,以便完成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的第二并联电连接,
h)使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断开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相区段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和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绝缘,以及
i)维护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相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架设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具有至少一个不导电端的牵引线,
b)将所述牵引线的所述至少一个不导电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的前端,
c)在架设路径的相反两端设置第一等电位区域和第二等电位区域,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将被沿所述架设路径架设,其中,所述第一等电位区域和所述第二等电位区域被接地于它们相应的第一相邻地表区域和第二相邻地表区域,
d)将所述牵引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等电位区域,将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等电位区域,以及将所述牵引线的所述至少一个不导电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的所述前端,
e)将第一牵引装置在所述第一等电位区域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等电位区域并且将放线装置在所述第二等电位区域处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等电位区域,
f)使用所述牵引装置和所述放线装置沿所述架设路径拉动所述牵引线,以便将所述牵引线拉动到所述第一等电位区域中,同时沿所述架设路径从所述第二等电位区域放出所述第一新相导线,
其中,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上的维护在所述三个相的相对位置并不换位脱离所述有序序列的情况下发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新相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被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和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辅助支承件上的所述区段之间的第一侧向距离大致并不小于相间侧向间隔,所述相见侧向间隔大致等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的第二侧向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三需维护相的包括第五终端接合部和第六终端接合部的区段上反复执行步骤d)到i),
a)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二需维护相是所述第三需维护相,
b)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一新相导线是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
c)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是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
d)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的所述第三终端接合部是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的所述第五终端接合部,
e)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的所述第四终端接合部是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的所述第六终端接合部,
f)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是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第一节段,以及
g)步骤d)到j)中的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节段是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第二节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维护包括更换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和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a)从所述支承结构移除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和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以及
b)将至少第二新相导线大致架设在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和所述第三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原始位置中,其中,由于所述至少第二新相导线中的感生电流,导致所述至少第二新导线总是被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架设步骤j)到o)处理成通电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并将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被利用从包括导线、开关和断路器的组中选择的装置来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维护三相电力导线线路中的导电相的多个区段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a)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
b)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
c)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以使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具有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的电位相等的电位,
d)将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以完成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之间的所述第二并联电连接,
e)断开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的所述第二并联电连接,并将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且将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节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以便在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之间建立连续的电连接,
f)使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断开电连接,以便断开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之间的所述第一并联电连接,
g)使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断开电连接,以便断开所述第二并联电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二需维护相断电,
h)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
i)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第一需维护相的第一区段,
j)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以使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的所述区段具有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区段的电位相等的电位,
k)将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以完成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区段之间的第一并联电连接,
l)使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断开电连接,其中,将所述第一节段相对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相反地放置在所述第一终端接合部的相反两侧上,并且使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第二节段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断开电连接,其中,将所述第二节段相对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相反地放置在所述第二终端接合部的相反两侧上,以便断开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之间的并联电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并且将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二节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以便在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之间建立连续的电连接,
m)使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断开电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断开电连接,以便断开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之间的所述第一并联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牵引线的所述不导电端包括柔性绝缘子。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至少一个辅助支承件大致邻近于所述一组支承结构定位以便支承第一需维护相的电气化区段的步骤还包括将所述辅助支承件大致平行于所述一组支承结构定位,所述第一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在其相反两端包括第一终端接合部和第二终端接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第一新相导线架设在所述一组支承结构之间的移动所述区段的位置的步骤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处理成通电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第一传输总线和第二传输总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新相导线的步骤还包括使用所述第一传输总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所述第一传输总线和所述第二传输总线各自包括具有远端和近端的所述第一导线、具有远端和近端的第二导线以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绝缘子,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近端被安装于所述绝缘子的所述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导线的所述近端被安装于所述绝缘子的所述第二端,由此,所述第一传输总线和第二传输总线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绝缘子和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处于大致共线的布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总线以使所述第一新相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相等的电位的步骤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二导线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完成所述第一新相导线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之间的第一并联电连接的步骤还包括将所述第二传输总线的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传输的所述第二导线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新相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第一节段的步骤还包括利用相对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位于相反放置位置中的所述第一节段,并且所述第二节段被相对于所述第二需维护相的所述区段相反地放置。
17.如所示、所述和/或所暗示的方法。
18.如所示、所述和/或所暗示的系统。
19.如所示、所述和/或所暗示的设备。
CN201680054567.4A 2015-08-12 2016-08-12 带电导线架设、维护和修理方法 Withdrawn CN1080285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04037P 2015-08-12 2015-08-12
US62/204,037 2015-08-12
PCT/US2016/046844 WO2017027825A1 (en) 2015-08-12 2016-08-12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8517A true CN108028517A (zh) 2018-05-11

Family

ID=57983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567.4A Withdrawn CN108028517A (zh) 2015-08-12 2016-08-12 带电导线架设、维护和修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3) US10644485B2 (zh)
EP (2) EP3879647A1 (zh)
CN (1) CN108028517A (zh)
AR (1) AR105696A1 (zh)
AU (1) AU2016305079B2 (zh)
BR (1) BR112018002820A8 (zh)
CA (1) CA2995402C (zh)
CL (2) CL2018000386A1 (zh)
CO (1) CO2018001311A2 (zh)
CR (1) CR20180095A (zh)
DK (1) DK3335285T3 (zh)
DO (1) DOP2018000044A (zh)
EC (1) ECSP18010690A (zh)
ES (1) ES2877448T3 (zh)
HK (1) HK1251727A1 (zh)
MX (1) MX2018001817A (zh)
PE (1) PE20180845A1 (zh)
PH (1) PH12018500314A1 (zh)
PT (1) PT3335285T (zh)
WO (1) WO2017027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6305079B2 (en) * 2015-08-12 2021-01-28 Quanta Associates, L.P.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method
CN110401137B (zh) * 2019-08-13 2020-11-03 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 输电线路导线更换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1354B1 (en) * 1998-04-16 2001-02-20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s, S. A. Transmission conduit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860653A (zh) * 2003-08-29 2006-11-08 广达服务 带电导线架线与接线方法及装置
US20090095522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Barthold Lionel O Robotic Bypass System and Method
CN203445520U (zh) * 2013-07-19 2014-02-19 兴化市永盛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带电跨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01293C2 (nl) * 1995-09-26 1997-03-28 Nederland Ptt Werkwijze en middelen voor het vervangen van een elektrisch geleidende kabel door een andere elektrisch geleidende kabel.
US8508081B2 (en) * 2003-08-29 2013-08-13 Quanta Associates, L.P.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and spli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727251B1 (en) * 2004-08-27 2017-12-20 Quanta Services A method for anchoring a vehicle
US8573562B2 (en) 2006-06-02 2013-11-05 Quanta Associates, L.P. Remote manipulator for manipulating live multiple sub-conductors in a single phase bundle
US7977571B2 (en) * 2006-08-30 2011-07-12 Quanta Associate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sion of temporary conductor tension support i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circuits
US8505878B2 (en) 2007-04-05 2013-08-13 Lionel O. Barth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reconductoring of overhead electric power lines
US8471416B2 (en) * 2008-05-29 2013-06-25 Lionel O. Barthold In situ reconstruction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power lines
WO2015131022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Quanta Associates, L.P. Stringing replacement wire near energized power lines
US9478952B2 (en) 2014-03-21 2016-10-25 Quanta Associates, L.P. Flexible electrical isolation device
EP3281208A4 (en) * 2015-04-09 2018-12-19 Quanta Associates, L.P. Conductor as a tool
AU2016305079B2 (en) * 2015-08-12 2021-01-28 Quanta Associates, L.P.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1354B1 (en) * 1998-04-16 2001-02-20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s, S. A. Transmission conduit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860653A (zh) * 2003-08-29 2006-11-08 广达服务 带电导线架线与接线方法及装置
US20090095522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Barthold Lionel O Robotic Bypass System and Method
CN203445520U (zh) * 2013-07-19 2014-02-19 兴化市永盛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带电跨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335285T3 (da) 2021-08-02
US10644485B2 (en) 2020-05-05
AU2016305079A8 (en) 2018-12-13
EP3879647A1 (en) 2021-09-15
BR112018002820A8 (pt) 2019-08-13
PT3335285T (pt) 2021-08-19
US20170047716A1 (en) 2017-02-16
EP3335285B1 (en) 2021-05-12
PE20180845A1 (es) 2018-05-16
DOP2018000044A (es) 2018-05-15
CA2995402A1 (en) 2017-02-16
AU2016305079A1 (en) 2018-03-29
AR105696A1 (es) 2017-11-01
WO2017027825A8 (en) 2018-08-16
CO2018001311A2 (es) 2018-04-19
WO2017027825A1 (en) 2017-02-16
AU2016305079B2 (en) 2021-01-28
EP3335285A4 (en) 2019-04-03
PH12018500314A1 (en) 2018-08-13
US20200259316A1 (en) 2020-08-13
MX2018001817A (es) 2018-05-16
CL2018000386A1 (es) 2018-07-27
NZ740540A (en) 2022-03-25
US20230163579A1 (en) 2023-05-25
US11563313B2 (en) 2023-01-24
EP3335285A1 (en) 2018-06-20
CL2020000726A1 (es) 2020-09-11
CA2995402C (en) 2023-01-10
ECSP18010690A (es) 2018-04-30
ES2877448T3 (es) 2021-11-16
CR20180095A (es) 2018-04-03
HK1251727A1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61220B1 (en)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and splicing method
US20230163579A1 (en)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Method
US10748728B2 (en) Boom mountable breaker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8471416B2 (en) In situ reconstruction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power lines
US20090195083A1 (en)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and spli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946380C (en) Temporary transfer bus
SU1330686A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вода на повышенное напр жение двухцепной воздушной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NZ740540B2 (en) Live conductor string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method
JPH05103404A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N.O'Connell

Inventor after: D.K.Wabner

Inventor after: Philip Howard Quidflig

Inventor after: R.W.Palmer

Inventor before: D.N.O'Connell

Inventor before: D.K.Wabner

Inventor before: P.H. Quidflig

Inventor before: R.W.Palmer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