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6298A -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6298A
CN108016298A CN201711003592.2A CN201711003592A CN108016298A CN 108016298 A CN108016298 A CN 108016298A CN 201711003592 A CN201711003592 A CN 201711003592A CN 108016298 A CN108016298 A CN 108016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pressure system
discharge
voltage difference
passiv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35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035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62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6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62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60L15/22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with sequential operation of interdependent switches, e.g. relays, contactors, programme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涉及控制领域。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包括:发送断电指令;根据所述断电指令断开继电器,记录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并计算所述继电器断开的时间;发送所述继电器断开指令;接收所述继电器断开指令并使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将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机控制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解决了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泄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新能源车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新能源车辆的主要安全问题是高压系统安全—电池、电机。在设计电机控制器时,为保证其整体性能,其内部会设有大量的高压电容,这些电容的电压等级高、容量大,在断电时,高压电容会储存大量的电量,对车内用户和整车来说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车辆维护修理过程中,高压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以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传统中通过直接断电而不进行高压泄放导致高压系统存在大量能量对车内用户产生威胁的问题。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只通过高压被动放电而安全性不够高的问题。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断电指令;
根据所述断电指令断开继电器,记录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并计算所述继电器断开的时间;
发送所述继电器断开指令;
接收所述继电器断开指令并使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
将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
进一步地,在所述发送断电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是否有功率输出,若所述电机控制器或所述DC/DC转换器或所述压缩机有功率输出,则控制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DC/DC转换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功率均降为零;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DC/DC转换器和所述压缩机均无功率输出,则发送断电指令。
进一步地,将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的步骤具体为: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不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成功;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未成功,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放电检测步骤具体包括:
使所述继电器保持断开以继续进行放电,并记录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和计算所述继电器断开的被动放电时间,若所述第二电压差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则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若所述第二电压差不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则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为: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不高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高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进一步地,在所述被动放电检测步骤中,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时,发送被动放电成功指令给整车控制器;
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时,发送所述继电器粘连指令给所述整车控制器,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做出示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
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机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功率输出和发送断电指令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电机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并计算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时间,并将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机控制器,以使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和开启时间控制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检测单元,与所述继电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
比较单元,将所述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具体为,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不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成功;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未成功,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放电检测模式具体为,
电池管理系统继续计算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时间,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以根据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判定被动放电是否成功,并将被动放电是否成功的结果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分别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以使得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DC/DC转换器和所述压缩机的功率输出控制是否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断电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首先,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先通过发送断电指令控制继电器断开,并记录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和计算其断开的时间,然后发送继电器断开的指令以使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再将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如此,该控制方法只需通过对继电器进行简单的逻辑判断即可控制高压系统主动放电,并通过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的比较即可判断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从而实现了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与传统的通过直接断电而不进行高压泄放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解决了高压系统存在大量能量对车内用户和整车的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其次,当根据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比较的结果确定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未成功时,可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步骤,即使继电器继续进行放电并记录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当第二电压差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时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当第二电压差不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时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只通过高压被动放电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同时结合高压系统的主动放电和被动放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系统强制断电后再通过被动放电的方式进行放电而导致车辆安全性能不够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S100.发送断电指令;
S200.根据断电指令断开继电器,记录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并计算继电器断开的时间;
S300.发送继电器断开指令;
S400.接收继电器断开指令并使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
S500.将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先通过发送断电指令控制继电器断开,并记录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和计算其断开的时间,然后发送继电器断开的指令以使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再将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如此,该控制方法只需通过对继电器进行简单的逻辑判断即可控制高压系统主动放电,并通过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的比较即可判断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从而实现了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与传统的通过直接断电而不进行高压泄放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解决了高压系统存在大量能量对车内用户和整车的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步骤S100之前可包括:
S10.判断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是否有功率输出,若电机控制器或DC/DC转换器或压缩机有功率输出,则控制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的输出功率均降为零;若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均无功率输出,则发送断电指令。如此,在确保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等高压用电器件停止向外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再进行断电操作,从而避免强制断电易产生高压的危险。
在上述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S500中的将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的步骤具体可为:
在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不高于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成功;在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高于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未成功,切换至S600中的被动放电检测步骤。其中,在预设时间内,是将继电器断开的时间与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即当继电器断开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说明在预设时间内。
在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S600中被动放电的检测步骤具体可包括:
S601.使继电器保持断开以继续进行放电,并记录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和计算继电器断开的被动放电时间;
S602.判断第二电压差是否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具体可为,
若第二电压差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则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若第二电压差不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则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其中,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可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不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在继续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被动放电检测步骤中,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时,发送被动放电成功指令给整车控制器;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时,发送继电器粘连指令给所述整车控制器,以使整车控制器做出示警。
由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当根据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比较的结果确定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未成功时,可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步骤,即使继电器继续进行放电并记录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当第二电压差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时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当第二电压差不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时判定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即说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只有在主动放电失败时才会控制进入被动放电步骤,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只通过高压被动放电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同时结合高压系统的主动放电和被动放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系统强制断电后再通过被动放电的方式进行放电而导致车辆安全性能不够高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当根据将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比较的结果确定高压系统放电成功时,可将主动放电成功指令发送给整车控制器。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控制系统可包括整车控制器1、电池管理系统2、电机控制器3;其中,整车控制器1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2、电机控制器3通信连接,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的功率输出和发送断电指令给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与电机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电池管理系统2包括继电器,用于控制继电器的开启并计算继电器的开启时间以及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并将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发送至电机控制器3,以使电机控制器根据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和开启时间控制高压系统是否放电;电池管理系统还用于对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
由于上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整车控制器1先发送断电指令控制继电器断开,并由电池管理系统2记录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和计算其断开的时间,并将继电器的开启指令(这里主要指继电器的断开指令)发送给电机控制器3以使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再通过电池管理系统2对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的比较,确定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如此,该控制系统只需通过对继电器的开启状态进行简单的逻辑判断即可控制高压系统主动放电,并通过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的比较即可判断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从而实现了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与传统的通过直接断电而不进行高压泄放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解决了高压系统存在大量能量对车内用户和整车的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1、电池管理系统2、电机控制器3之间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高压系统主要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高压系统的功率输出、能量回收和高压泄放均可在高压系统(这里主要是在电机控制器)的层面上进行控制操作。整车控制器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的信息指令或数据均汇总到整车控制器处,整车控制器根据信息指令或数据进行逻辑判断,并可将判断的结果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或电机控制器,从而使得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根据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指令控制电池管理系统或电机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如上高压电或输出功率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包括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分别与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从而可以使得整车控制器根据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的功率输出控制是否向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断电指令。
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主动放电和被动放电都可在电机控制器层面进行控制操作,主动放电主要指高压系统(电机控制器)通过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主动的消耗电量,而被动放电则指通过类似电阻等负载以发热耗能的形式将电能耗掉。
在上述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池管理系统2可包括:检测单元,与继电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和比较单元,将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具体可为,在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不高于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成功;在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高于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未成功,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模式。其中,在预设时间内,意味着将继电器断开的时间与预设时间进行比较,当继电器断开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则说明在预设时间内。
在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被动放电检测模式具体可以为,电池管理系统2可继续计算继电器的开启时间,检测单元检测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以根据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判定被动放电是否成功,并将被动放电是否成功的结果发送至整车控制器。其中,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可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不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高于第二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由于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只有在主动放电失败时才会控制进入被动放电步骤,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只通过高压被动放电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同时结合高压系统的主动放电和被动放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系统强制断电后再通过被动放电的方式进行放电而导致车辆安全性能不够高的问题。
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高压系统主要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预设时间可低于第二预设时间。
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控制方法或控制系统均只通过简单的软件控制实现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而无需增加其他的硬件,从而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简单而又高效地泄放对人体或整车有威胁的高压。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断电指令;
根据所述断电指令断开继电器,记录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并计算所述继电器断开的时间;
发送所述继电器断开指令;
接收所述继电器断开指令并使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主动放电;
将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发送断电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是否有功率输出,若所述电机控制器或所述DC/DC转换器或所述压缩机有功率输出,则控制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DC/DC转换器和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功率均降为零;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DC/DC转换器和所述压缩机均无功率输出,则发送断电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将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的步骤具体为: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不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成功;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未成功,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被动放电检测步骤具体包括:
使所述继电器保持断开以继续进行放电,并记录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和计算所述继电器断开的被动放电时间,若所述第二电压差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则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若所述第二电压差不符合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则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为: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不高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则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高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值,则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被动放电检测步骤中,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成功时,发送被动放电成功指令给整车控制器;判定所述高压系统被动放电未成功时,发送所述继电器粘连指令给所述整车控制器,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做出示警。
7.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车辆的高压系统能量的泄放,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
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机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机控制器的功率输出和发送断电指令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电机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开启并计算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时间以及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并将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机控制器,以使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继电器的开启信号和开启时间控制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用于对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与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检测单元,与所述继电器通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
比较单元,将所述电压差与所述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以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所述高压系统是否放电成功,具体为,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不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主动放电成功;
在预设时间内,若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高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则高压系统未成功,切换至被动放电检测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被动放电检测模式具体为,
电池管理系统继续计算所述继电器的开启时间,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继电器两端的第二电压差,以根据被动放电成功的条件判定被动放电是否成功,并将被动放电是否成功的结果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还包括DC/DC转换器和压缩机,分别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以使得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DC/DC转换器和所述压缩机的功率输出控制是否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断电指令。
CN201711003592.2A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80162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3592.2A CN108016298A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3592.2A CN108016298A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6298A true CN108016298A (zh) 2018-05-11

Family

ID=6207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3592.2A Pending CN108016298A (zh) 2017-10-24 2017-10-24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62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6833A (zh) * 2019-12-11 2020-05-1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系统的放电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959292A (zh) * 2020-08-21 2020-11-20 长春一汽富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机控制器高压泄放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6187A1 (de) * 2008-02-25 2009-09-03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laden eines hochspannungsnetzes
CN104626995A (zh) * 2013-11-06 2015-05-20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高压放电系统
CN106515459A (zh) * 2016-12-15 2017-03-22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器的主动放电方法
CN106926706A (zh) * 2017-04-25 2017-07-07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的方法
CN107046362A (zh) * 2017-03-24 2017-08-15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母线电容的复合式主动放电方法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6187A1 (de) * 2008-02-25 2009-09-03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laden eines hochspannungsnetzes
CN104626995A (zh) * 2013-11-06 2015-05-20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高压放电系统
CN106515459A (zh) * 2016-12-15 2017-03-22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双电机控制器的主动放电方法
CN107046362A (zh) * 2017-03-24 2017-08-15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母线电容的复合式主动放电方法以及系统
CN106926706A (zh) * 2017-04-25 2017-07-07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系统主动放电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6833A (zh) * 2019-12-11 2020-05-1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系统的放电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146833B (zh) * 2019-12-11 2021-12-1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高压系统的放电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959292A (zh) * 2020-08-21 2020-11-20 长春一汽富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机控制器高压泄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9857B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106302064B (zh) 电动汽车用双通道冗余can总线的数据传输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1407180B (zh) 用于交通工具系统的双储能设备
CN103818264B (zh)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及其能量回收方法
CN106379188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
CN105365595B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150854A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保护系统
CN109017309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控制系统、蓄电池系统和车辆
CN2061069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CN104777423B (zh) 一种镍氢混合动力汽车高压系统中继电器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9149634A (zh) 基于飞轮储能和逆变回馈的再生能量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572332A (zh) 一种高压电池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34990A1 (zh) 用于控制分布式储能电源并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20204A (zh) 一种dc/dc转换器的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8054746A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功率并联装置及并机方法
CN108016298A (zh) 一种用于车辆高压系统放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276720A (zh) 一种基于bms报文监视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065716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电池状态监测和充电管理系统
CN214450304U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电源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5425071A (zh) 一种超级电容储能装置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CN106965678B (zh) 一种基于整车控制器vms的新能源整车管理系统
CN210693566U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其保护电路
CN110994562A (zh)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高压保护功能模块及控制方法
CN105162178B (zh) 一种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控制系统
CN108621813A (zh) 一种基于v2v充放电系统的保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