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4869A -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4869A
CN108004869A CN201711168287.9A CN201711168287A CN108004869A CN 108004869 A CN108004869 A CN 108004869A CN 201711168287 A CN201711168287 A CN 201711168287A CN 108004869 A CN108004869 A CN 108004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alt fiber
fiber tendons
reinforcement
tendon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68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4869B (zh
Inventor
张丽娟
许薛军
徐忠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7111682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04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04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4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4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4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cement or like binders
    • E01C7/14Concrete pav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02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Methods of making joints; Packing for joints
    • E01C11/04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Methods of making joints; Packing for joints for cement concrete paving
    • E01C11/06Methods of making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交通参数、道路的交通等级,初拟路面结构;(2)确定路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及温度梯度,计算混凝土面板厚度;(3)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包括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和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4)初拟配筋率,计算、判断各个配筋设计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设计要求,修改或优化配筋结果,确定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和筋材布置方案。本发明考虑了冲断破坏、均匀温降和干缩对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节省钢筋、耐腐蚀、节能环保等优点,能够较好地抑制混凝土在干缩和温降产生的应力,提高路面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提出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特别是以玄武岩纤维筋为加强筋并且考虑冲断破坏、均匀温降和干缩影响下的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形成垂直于横向裂缝并贯穿于相邻横缝范围的纵向裂缝,进而造成混凝土断裂块是目前CRCP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即通常所说的冲断破坏。《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增加了防止冲断破坏的设计考虑,参照美国的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而制定了确定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向配筋的三项设计要求。
在干缩和温降作用下CRCP必然开裂,间距较小、宽度较大的横向裂缝容易使水渗入导致钢筋腐蚀,并且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冲断破坏。玄武岩纤维筋(Basalt FiberReinforced Polymer,简称BFRP)以玄武岩纤维为增强材料,其拉伸强度比钢筋高,具有高强度、耐腐蚀、重量轻、耐电磁、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及耐久性等优点,其热膨胀系数比钢筋更接近于绝大多数混凝土,能够较好地抑制混凝土在干缩和温降产生的应力。
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具有节省钢筋、耐腐蚀、节能环保等优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没有给出针对该种路面的设计方法,急需一种考虑了冲断破坏、均匀温降和干缩影响的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提供一种以玄武岩纤维筋取代连续配筋路面中的钢筋并考虑了冲断破坏、均匀温降和干缩影响的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确定交通参数、道路的交通等级,初拟路面结构;
(2)确定路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及温度梯度,计算混凝土面板厚度;
(3)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包括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和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
(4)初拟配筋率,计算、判断各个配筋设计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设计要求,修改或优化配筋结果,确定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和筋材布置方案,所述的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包括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和间距。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E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c、混凝土抗拉强度ft、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系数ks、面层与基层摩阻系数kc、玄武岩纤维筋弹性模量Es和玄武岩纤维筋线膨胀系数αs。其中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系数ks通过拉拔试验确定。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具体包括:
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2m;
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1mm;
玄武岩纤维筋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纵向配筋率宜为0.6%~0.9%。
优选地,步骤(4)基于考虑均匀温降、混凝土材料干燥收缩以及基层约束作用而得出的解析解,具体包括步骤:
(41)根据经验初步拟定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配筋方案,包括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ds与横向布置间距b;
(42)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2m时,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3)计算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ω,当ω≤1mm时,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4)计算玄武岩纤维筋应力σs,若玄武岩纤维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fsy,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5)确定纵向配筋率ρ,配筋率宜在0.6%~0.9%之间;
(46)确定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
优选地,步骤(42)中,按式(1)-式(7)式计算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2m时,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式中:Ld为横向裂缝平均间距(m);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MPa);ds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MPa);Es为玄武岩纤维筋弹性模量(MPa);Ac为混凝土板横截面面积(m2);As为玄武岩纤维筋截面面积(m2);b为玄武岩纤维筋间距(m);kc为混凝土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力系数(MPa/m);ks为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系数(GPa/m);αc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εsh为混凝土干缩系数;ΔT为所在地区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L为裂缝间距初始值,
计算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初步拟定一个裂缝间距,计算得出相应的Ld,如果|Ld-L|≤0.005,计算结束;否则,应重新假定一个裂缝间距初始值,重复计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优选地,所述步骤(43)按式(8)计算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ω,当ω≤1mm时,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优选地,所述步骤(44)按式(9)计算玄武岩纤维筋应力σs,若玄武岩纤维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fsy,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式中:αs为玄武岩纤维筋线膨胀系数(1/℃),
优选地,所述步骤(45)按式(10)确定纵向配筋率ρ,配筋率宜在0.6%~0.9%之间。
式中:ρ为纵向配筋率(%);h为混凝土板厚度(m);Ls为路面宽度(m);ds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n为玄武岩纤维筋的根数,由路面宽度及纵筋间距计算得出。
优选地,所述步骤(46)具体是根据经验初步拟定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横向配筋方案,包括横向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与横筋间距,按照式(11)、(12)计算出所需要的最小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率ρ1;接着与式(13)计算出的实际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率ρ2进行比较,如果ρ2≥ρ1,则符合要求;否则调整配筋方案直至符合要求。
式中:As为每延米混凝土面层所需玄武岩纤维筋的面积(mm2);Ls为板宽(m);h为混凝土板厚度(mm);μ为面层与基层之间摩阻系数;fsy为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MPa);ρ1为最小横向配筋率(%);ds为横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m);n为每延米混凝土面层长的横向玄武岩纤维筋数量,由横筋间距计算得出;ρ2为实际横向配筋率(%)。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玄武岩纤维筋具有高强度、耐腐蚀、重量轻、耐电磁、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及耐久性、拉伸强度比钢筋高等优点,提供了一种考虑了冲断破坏、均匀温降和干缩影响的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使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节省钢筋、耐腐蚀、节能环保等优点,能够较好地抑制混凝土在干缩和温降产生的应力,减少目前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提高路面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1)确定交通参数、道路的交通等级,初拟路面结构;
(2)确定路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及温度梯度,计算混凝土面板厚度;
(3)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包括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和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
(4)初拟配筋率,计算、判断各个配筋设计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设计要求,修改或优化配筋结果,确定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和筋材布置方案,所述的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包括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和间距。
具体而言,步骤(1)中,确定交通参数、道路的交通等级,初拟路面结构步骤,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要求进行。
具体而言,步骤(2)中所述的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E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c、混凝土抗拉强度ft、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系数ks、面层与基层摩阻系数kc、玄武岩纤维筋弹性模量Es和玄武岩纤维筋线膨胀系数αs,其中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系数ks通过拉拔试验确定。温度梯度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确定。
具体而言,步骤(3)中所述的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具体包括:
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2m;
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1mm;
玄武岩纤维筋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纵向配筋率宜为0.6%~0.9%。
具体而言,步骤(4)基于考虑均匀温降、混凝土材料干燥收缩以及基层约束作用而得出的解析解,具体包括步骤:
(41)根据经验初步拟定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配筋方案,包括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ds与横向布置间距b;
(42)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2m时,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3)计算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ω,当ω≤1mm时,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4)计算玄武岩纤维筋应力σs,若玄武岩纤维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fsy,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5)确定纵向配筋率ρ,配筋率宜在0.6%~0.9%之间;
(46)确定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
具体而言,步骤(42)中,按式(1)-式(7)式计算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2m时,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式中:Ld为横向裂缝平均间距(m);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MPa);ds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MPa);Es为玄武岩纤维筋弹性模量(MPa);Ac为混凝土板横截面面积(m2);As为玄武岩纤维筋截面面积(m2);b为玄武岩纤维筋间距(m);kc为混凝土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力系数(MPa/m);ks为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系数(GPa/m);αc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εsh为混凝土干缩系数;ΔT为所在地区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L为裂缝间距初始值,
计算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初步拟定一个裂缝间距,计算得出相应的Ld,如果|Ld-L|≤0.005,计算结束;否则,应重新假定一个裂缝间距初始值,重复计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具体而言,所述步骤(43)按式(8)计算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ω,当ω≤1mm时,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具体而言,所述步骤(44)按式(9)计算玄武岩纤维筋应力σs,若玄武岩纤维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fsy,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式中:αs为玄武岩纤维筋线膨胀系数(1/℃),
具体而言,所述步骤(45)按式(10)确定纵向配筋率ρ,配筋率宜在0.6%~0.9%之间。
式中:ρ为纵向配筋率(%);h为混凝土板厚度(m);Ls为路面宽度(m);ds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n为玄武岩纤维筋的根数,由路面宽度及纵筋间距计算得出。
具体而言,所述步骤(46)具体是根据经验初步拟定BFRP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横向配筋方案,包括横向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与横筋间距,按照式(11)、(12)计算出所需要的最小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率ρ1;接着与式(13)计算出的实际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率ρ2进行比较,如果ρ2≥ρ1,则符合要求;否则调整配筋方案直至符合要求。
式中:As为每延米混凝土面层所需玄武岩纤维筋的面积(mm2);Ls为板宽(m);h为混凝土板厚度(mm);μ为面层与基层之间摩阻系数;fsy为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MPa);ρ1为最小横向配筋率(%);ds为横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m);n为每延米混凝土面层长的横向玄武岩纤维筋数量,由横筋间距计算得出;ρ2为实际横向配筋率(%)。
本实施例中,配筋应尽量采用“小间距,小直径”的配筋方案。“小间距,小直径”的配筋方式能够增大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面层受力均匀。
玄武岩纤维筋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混凝土面层的纵筋和横筋均应采用螺纹玄武岩纤维筋,直径宜为12~20mm;
(2)玄武岩纤维筋网的位置应控制在混凝土面层顶面下1/3~1/2的范围内;
(3)纵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5倍;
(4)最大横筋的间距宜为300~600mm,直径大时取大值,直径小时取小值;
(5)边缘玄武岩纤维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宜为100~150mm;
(6)横向玄武岩纤维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的夹角可取60°。
所述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除施工缝及构造需要的胀缝以外,完全不需设置胀缝及缩缝。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纵向接缝应设置拉杆。
端部锚固是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要工序。端部锚固是为了使混凝土层面板在端部能够自由收缩,避免面板收缩受阻而发生断裂。采用的端部锚固措施是在混凝土层面板的端部设置胀缝,胀缝应设置口字型钢筋笼、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板应垂直于行车方向,缝宽25mm,胀缝之间采用泡沫板填充。传力杆采用光圆钢筋制成,直径为32mm,长450mm,传力杆的端部套有活动塑料套帽,活动端应采用等间距交错布置,间距为300mm。
玄武岩纤维筋端部与胀缝之间连接的具体做法是采用细铁丝将玄武岩纤维筋端部与口字形钢筋笼捆扎在一起,然后采用环氧树脂粘结搭接处,将搭接处在空气中暴露6h左右(若环氧树脂未完全凝固就浇筑混凝土,则强度将不能充分形成)。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固定传力杆,然后在胀缝板两侧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抽出胀缝板,用填缝料填补空隙部分,并振捣密实。
本发明的上述实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确定交通参数、道路的交通等级,初拟路面结构;
(2)确定路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及温度梯度,计算混凝土面板厚度;
(3)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包括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和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
(4)初拟配筋率,计算、判断各个配筋设计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设计要求,修改或优化配筋结果,确定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和筋材布置方案,所述的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包括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和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E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c、混凝土抗拉强度ft、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系数ks、面层与基层摩阻系数kc、玄武岩纤维筋弹性模量Es和玄武岩纤维筋线膨胀系数αs,其中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系数ks通过拉拔试验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确定配筋设计指标要求具体包括:
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2m;
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1mm;
玄武岩纤维筋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纵向配筋率宜为0.6%~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基于考虑均匀温降、混凝土材料干燥收缩以及基层约束作用而得出的解析解,具体包括步骤:
(41)根据经验初步拟定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配筋方案,包括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ds与横向布置间距b;
(42)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2m时,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3)计算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ω,当ω≤1mm时,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4)计算玄武岩纤维筋应力σs,若玄武岩纤维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fsy,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计算至满足要求;
(45)确定纵向配筋率ρ,配筋率宜在0.6%~0.9%之间;
(46)确定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按式(1)-式(7)式计算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2m时,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b1=(α12-r1 2)/α1
式中:Ld为横向裂缝平均间距(m);ft为混凝土抗拉强度(MPa);ds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MPa);Es为玄武岩纤维筋弹性模量(MPa);Ac为混凝土板横截面面积(m2);As为玄武岩纤维筋截面面积(m2);b为玄武岩纤维筋间距(m);kc为混凝土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力系数(MPa/m);ks为玄武岩纤维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系数(GPa/m);αc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εsh为混凝土干缩系数;ΔT为所在地区的日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L为裂缝间距初始值,
计算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初步拟定一个裂缝间距,计算得出相应的Ld,如果|Ld-L|≤0.005,计算结束;否则,应重新假定一个裂缝间距初始值,重复计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3)按式(8)计算纵向玄武岩纤维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ω,当ω≤1mm时,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4)按式(9)计算玄武岩纤维筋应力σs,若玄武岩纤维筋应力未达到屈服强度fsy,符合条件;否则应增大玄武岩纤维筋直径或者减小纵筋间距,循环计算至满足要求。
式中:αs为玄武岩纤维筋线膨胀系数(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5)按式(10)确定纵向配筋率ρ,配筋率宜在0.6%~0.9%之间。
式中:ρ为纵向配筋率(%);h为混凝土板厚度(m);Ls为路面宽度(m);ds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n为纵向玄武岩纤维筋的根数,由路面宽度及纵筋间距计算得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6)具体是根据经验初步拟定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横向配筋方案,包括横向玄武岩纤维筋的直径与横筋间距,按照式(11)、(12)计算出所需要的最小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率ρ1,接着与式(13)计算出的实际横向玄武岩纤维筋配筋率ρ2进行比较,如果ρ2≥ρ1,则符合要求;否则调整配筋方案直至符合要求。
式中:As为每延米混凝土面层长所需玄武岩纤维筋的面积(mm2);Ls为板宽(m);h为混凝土板厚度(mm);μ为面层与基层之间摩阻系数;fsy为玄武岩纤维筋屈服强度(MPa);ρ1为最小横向配筋率(%);ds为横向玄武岩纤维筋直径(mm);n为每延米混凝土面层长的横向玄武岩纤维筋数量,由横筋间距计算得出;ρ2为实际横向配筋率(%)。
CN201711168287.9A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Active CN108004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8287.9A CN108004869B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8287.9A CN108004869B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4869A true CN108004869A (zh) 2018-05-08
CN108004869B CN108004869B (zh) 2020-04-07

Family

ID=6205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68287.9A Active CN108004869B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0486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456A (zh) * 2019-04-22 2019-06-2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CN110468648A (zh) * 2019-07-05 2019-11-19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间距接缝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11339669A (zh) * 2020-02-28 2020-06-26 长安大学 基于密集裂缝处冲断预估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
CN111764210A (zh) * 2020-06-18 2020-10-13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配筋率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缩缝间距的确定方法
CN112507426A (zh) * 2020-11-26 2021-03-1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有效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态的变配筋设计方法
CN113205860A (zh) * 2021-04-29 2021-08-03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大坍落度连续配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84024U (zh) * 2013-12-30 2014-07-02 浙江工业大学 新型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
CN105926388A (zh) * 2016-04-21 2016-09-07 长安大学 一种连续配筋混凝土变异性大小合理性检验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0456A (zh) * 2019-04-22 2019-06-2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
CN110468648A (zh) * 2019-07-05 2019-11-19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间距接缝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10468648B (zh) * 2019-07-05 2021-07-27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间距接缝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11339669A (zh) * 2020-02-28 2020-06-26 长安大学 基于密集裂缝处冲断预估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
CN111339669B (zh) * 2020-02-28 2023-09-22 长安大学 基于密集裂缝处冲断预估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
CN111764210A (zh) * 2020-06-18 2020-10-13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配筋率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缩缝间距的确定方法
CN112507426A (zh) * 2020-11-26 2021-03-1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有效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态的变配筋设计方法
CN112507426B (zh) * 2020-11-26 2023-12-26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有效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态的变配筋设计方法
CN113205860A (zh) * 2021-04-29 2021-08-03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大坍落度连续配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4869B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4869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D’Ambrisi et al. Strengthening of masonry–unreinforced concrete railway bridges with PBO-FRCM materials
Chen et al. Feasibility of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MPC) as a repair material for ballastless track slab
CN108951419B (zh) 简支组合体系组合梁桥支座桥面板连续部位的防开裂构造
Yang et al.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ballastless track slabs reinforced with BFRP and SFCB
Zhang et al. A study on polymer composite strengthening systems for concrete columns
CN103205929B (zh) 分布开裂式无缝伸缩缝
CN105735153B (zh) 一种箱形梁桥主梁腹板斜裂缝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12694A (zh) 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及其生产方法
Kalfat et al. Development of a hybrid anchor to improve the bond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plies of FRP laminates bonded to concrete
CN106988200A (zh) 纵向不抗剪开孔钢板抗拔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78392A (zh) 一种大间距接缝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和建造方法
CN102933769A (zh) 线股引导装置的改进
CN107217597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无缝连接板的施工方法
Gu et al. Laboratory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ond performance between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rebar and concrete
JP2007092456A (ja) 既設床版の補強構造および既設床版の補強方法
CN110468648A (zh) 一种大间距接缝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03669204A (zh) 一种高分子弹性体伸缩缝
CN111339669A (zh) 基于密集裂缝处冲断预估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
CN110409712A (zh) 预应力复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
CN205474788U (zh) 一种宽幅箱梁桥主梁顶板加固结构
CN203546578U (zh) 一种装配式体外横向预应力空心板桥
CN111139751B (zh) 一种面向多目标的既有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提升方法
Chen et al. Analysis on crack propagation of CRTS III slab ballastless track under temperature loads and freeze–thaw deterioration
CN202849938U (zh) 桥梁免缝预制连接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