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8346A -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8346A
CN107978346A CN201610910972.3A CN201610910972A CN107978346A CN 107978346 A CN107978346 A CN 107978346A CN 201610910972 A CN201610910972 A CN 201610910972A CN 107978346 A CN107978346 A CN 107978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t
consultation
remote medical
specialists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10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维
邰从越
吴泰华
郭晓红
宣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nyint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cal System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nyint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cal System Dalian Co ltd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yint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cal System Dalian Co ltd,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nyint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cal System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109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783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78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83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申请端,配置为发送远程会诊请求;第一前置端,配置为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中心端,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前置端发送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并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响应;专家端,配置为对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前置端,将仅接入局域网的申请端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中心端将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再将专家端的响应发送至第一前置端,以发送给申请端,从而实现了各医院的医生不需要在专门的会诊室即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高了会诊效率。

Description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远程会诊(Remote Medicine)的概念是美国于1998年首先提出的,其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总开支及满足公众健康服务需求的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发展也严重失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而高水平的医疗专家也大多集中在这些三甲医院。因此,对于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这些病人在病情危重或者出现疑难杂症而无法在当地进行治疗时,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因异地就诊而产生的交通费用、家属陪同费用、重复检验费用等都给病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路途的颠簸也给病人本已脆弱的病体造成了伤害,而许多没有条件到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则耽搁了诊疗,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身心上的痛苦。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诊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场医院,加重了市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分布不均和浪费。因此,积极发展远程会诊能够有效缓解边远地区的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传统的远程会诊系统大多是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为基础进行搭建。但是医疗专家日常办公的计算机都是连接医院内部的局域网中,与医院以外的网络无法接连,在会诊时,无论是申请方还是专家方均需要到专门的能够连接医院以外的网络的计算机上进行会诊,以至于影响了会诊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基于医疗系统的桌面端进行远程会诊的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会诊系统,包括申请端、第一前置端、中心端和至少一专家端;
所述申请端,配置为发送远程会诊请求;
所述第一前置端,配置为接收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并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所述中心端,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前置端发送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且转发至专家端,并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响应;
所述专家端,配置为对其接收到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前置端,包括第一网卡模块和第二网卡模块;
所述第一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申请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卡模块,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网卡模块发送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申请端;
所述第二网卡模块配置为将其接收到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并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作为优选,所述远程会诊系统还包括第二前置端,
所述第二前置端,配置为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专家端,以及接收所述专家端的响应,并将所述响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前置端包括第三网卡模块和第四网卡模块;
所述第三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第四网卡模块,以及接收所述第四网卡模块发送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
所述第四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对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中心端。
作为优选,所述专家端,还配置为直接对所述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前置端还包括数据抽取模块;
所述数据抽取模块,配置为提取与所述远程会诊请求相应的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并在所述申请端发送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后,将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传送至所述中心端。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端包括网络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配置为转发远程会诊请求和响应。
作为优选,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自动路由组件;
所述自动路由组件,配置为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实现远程会诊请求由所述申请端发送至专家端。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端包括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存储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以使所述专家端能够获取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端还包括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存储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以供所述专家端直接下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会诊方法,所述远程会诊方法包括:
接收申请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
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中心端;
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将所述响应发送至申请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会诊方法,所述远程会诊方法包括:
接收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
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专家端;
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响应;
将所述响应发送至中心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前置端,将仅接入局域网的申请端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中心端将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再将专家端的响应发送至第一前置端,以发送给申请端,从而实现了各医院的医生不需要在专门的会诊室即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高了会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二的数据抽取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二的自动路由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系统,具体可以包括申请端10、第一前置端20、中心端30和至少一专家端40。
申请端10,配置为发送远程会诊请求。具体地,申请端10是指需要发起会诊的一方。例如,可以是医院,医院一般有专门的医院管理系统,医生遇有特殊病患需要请专家会诊时,可以由医生自己的医院管理系统的桌面端发起远程会诊请求。
第一前置端20,配置为接收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30,并接收所述中心端30发送的响应。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医院的医生所使用的电脑仅接入局域网,无法与互联网连接。因此本实施例还配置有第一前置端20,第一前置可同时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例如,可在第一前置端20设置两块网卡,其一个网卡接入局域网,以便于接收申请端1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另一具网卡接入互联网,以便于将远程会诊请求,向中心端30发送,以便于发送至专家端40。
所述中心端30,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前置端20发送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40,并接收所述专家端40发送的响应。
具体地,接收第一前置端2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向专家端40直接或间接发送该远程会诊请求,同时接收专家端40直接或间接发送的响应,转发至申请端10。
所述专家端40,配置为对其接收到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
具体地,专家端4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接收中心端3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做出响应。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申请端10发送远程会诊请求时与专家端40对远程会诊请求做出的响应可能存在延时,而且专家端40还需要事先下载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因此,在申请端10发送出远程会诊请求后的一段时间,可进行实时的远程会诊。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通常发起请求会诊的申请端10为下级医院,而专家端40为上级医院,而且专家端40可以为多个,具体为申请端10分配哪个专家端40,可以由中心端30根据预设的分配规则进行分配。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前置端20,将仅接入局域网的申请端10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30,中心端30将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40,再将专家端40的响应发送至第一前置端20,以发送给申请端10,从而实现了各医院的医生不需要在专门的会诊室即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高了会诊效率。
图2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系统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更加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置端20,包括第一网卡模块和第二网卡模块。
所述第一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申请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卡模块,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网卡模块发送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申请端10;
所述第二网卡模块配置为将其接收到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30,并接收所述中心端30发送的响应。
具体地,为使第一前置端20能够同时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本实施例在第一前置端20设置有第一网卡模块和第二网卡模块。以便于同时连接局域网和互联网,以便于能够将申请端10的远程会诊请求、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发送至中心端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置端20还包括数据抽取模块;
所述数据抽取模块,配置为提取与所述远程会诊请求相应的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并在所述申请端10发送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后,将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传送至所述中心端30。
具体地,医院的医疗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例如,电子病历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等,在申请端10发起远程会诊请求时,为使专家端40更准确地进行会诊,需要事先将与病患相关的资料,例如,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发送至专家端40,因此,在第一前置端20设置有数据抽取模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数据抽取技术,例如,爬虫技术,对医院的医疗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数据抽取,获得所有与病患相关的医疗信息,以便于发送至专家端40。
如图3所示,为数据抽取模块的示意图。由于实现数据抽取可由第三方软件实现,因此,本实施例的数据抽取模块可以包括数据抽取控制中心和数据抽取医院端。当申请端10发起远程会诊请求时,数据抽取控制中心的医院端监控组件监控到远程会诊请求时,根据消息服务组件接收的消息,可以向医院端消息服务组件发送数据抽取的指令,医院端消息服务组件再向数据抽取组件发送数据抽取指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前置端20还同时与医院本地的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以便于对医院本地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的抽取。采用数据抽取的方式,可以保障远程会诊所涉及的病患信息完整,以保证会诊的结果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会诊系统还包括第二前置端50。
所述第二前置端50,配置为接收中心端3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专家端40,以及接收所述专家端40的响应,并将所述响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30。
具体地,专家端40仅能接入其所在医院的局域网,而无法接入局域网,为使专家端40不必到特定的会诊室进行远程会诊,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第二前置端50,第二前置端50可以同时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以便于接收远程会诊请求,并将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专家端40。
所述第二前置端50包括第三网卡模块501和第四网卡模块502;
所述第三网卡模块501配置为接收所述中心端3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第四网卡模块502,以及接收所述第四网卡模块502发送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30;
所述第四网卡模块502配置为接收所述专家端40发送的对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中心端30。
具体地,为使第二前置端50能够同时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在第二前置端50设置第三网卡模块501和第四网卡模块502,以便于第二前置端50能够在专家端40和中心端30之间转发消息,保证专家端40仅接入局域网,保证专家端40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将申请的端的远程会诊请求通过第一前置端20、中心端30和第二前置的转发而发送至专家端40,而实现实时的远程会诊。
进一步地,中心端30包括网络服务器(即Web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配置为转发远程会诊请求和响应。
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自动路由组件;
所述自动路由组件,配置为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将实现远程会诊请求由所述申请端1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专家端40。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在很多情况下,发起请求会诊的申请端10为下级医院,而专家端40为上级医院,而且专家端40可以为多个,具体为申请端10分配哪个专家端40,可以由中心端30根据预设的分配规则进行分配。
如图4所示,为自动路由组件,此时,网络服务器相当于服务端,申请端10和专家端40相当于客户端。当发起远程会诊请求时,触发路由判定,在自动路由组件的路由判定规则下,服务端为作为客户端的申请端10指定所转发远程会诊请求的专家端40,同时还接收申请端10的各数据,如影像数据,进行影像存储,以便于作为客户端的专家端40进行下载。对于申请端10和专家端40,其最核心的是缓存管理机制,可以对各数据,如影像数据进行影像浏览和影像下载。
进一步地,中心端30还包括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存储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以使所述专家端40能够获取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第二前置端50。
具体地,为使专家端40能够更准确地实现远程会诊,需要专家端40预先下载,或者在远程会诊的过程中下载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如果这类数据较多,则需要专家门逐项过滤,影响会诊的效率,本实施例在申请端10发起远程会诊请求时,便将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发送网络服务器,以便于第二前置端50下载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这样专家端40在需要查看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时,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的方式,向第二前端置发送查看的请求,由于局域网速度通常较快,这样能够提高会诊的效率;如果在远程会诊时,相关的影像数据没有缓存完毕,可以根据缓存比例进行判断,使第二前置端50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以有损压缩但不影响诊断的数据形式进行展现,同时第二前置端50的后台逐步下载原始图像,并在专家端40显示。同时,本实施例在会诊时,可以实现影像数据的同步操作,而不再以视频辅流进行展示,也就是说专家端40和申请端10可以同时操作同一影像数据,而申请端10和专家端40也会实时显示操作的结果。
具体地,为使专家端40的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会诊,申请端10需要先将病患的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发送至中心端30,具体是中心端30的服务器,以便于专家端40进行预先的下载;而且,如果存在多个专家端40,也便于多个专家端40进行下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前置端20,将仅接入局域网的申请端10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30,中心端30将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40,再将专家端40的响应发送至第一前置端20,以发送给申请端10,从而实现了各医院的医生不需要在专门的会诊室即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高了会诊效率。
图5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专家端40,还配置为直接对所述中心端30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
具体地,中心端30还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存储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以供所述专家端40下载。
本实施例与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专家端40并非通过第二前置端50与中心端30连接,而是直接与中心端30连接。在某些情况下,专家可以在家办公,在家办公的情况下,接收远程会诊请求,专家的电脑可直接连接中心端30,可以直接由中心端30的数据库服务器下载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
本实施例在申请端10发起远程会诊请求时,便将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发送网络服务器,以便于专家端40下载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这样专家端40在需要查看病历信息和/或影像数据时,可以直接向中心端30的数据库服务器发送下载的请求;如果在远程会诊时,相关的影像数据没有缓存完毕,可以根据缓存比例进行判断,使专家端40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以有损压缩但不影响诊断的数据形式进行展现,同时专家端40的后台逐步下载原始图像,并在专家端40显示。
中心端30同时还设置有应用服务器,以便于进行一些其他应用服务,例如,通讯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相组合实施,将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组合实施,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前置端,将仅接入局域网的申请端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中心端将远程会诊请求转发至专家端,再将专家端的响应发送至第一前置端,以发送给申请端,从而实现了各医院的医生不需要在专门的会诊室即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高了会诊效率。
图7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方法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01,接收申请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
S702,将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中心端。
S703,接收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S704,将响应发送至申请端。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第一前置端,由于申请端接入局域网,与中心端并非直接连接,因此,通过同时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的第一前置端来发送远程会诊请求。
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步骤进行远程会诊实现机制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发明的远程会诊方法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方法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更加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801,接收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
S802,将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专家端。
S803,接收专家端发送的响应。
S804,将响应发送至中心端。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第二前置端,由于专家端接入局域网,与中心端并非直接连接,因此,通过同时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的第二前置端来发送远程会诊请求。
本实施例的远程会诊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步骤进行远程会诊实现机制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申请端、第一前置端、中心端和至少一专家端;
所述申请端,配置为发送远程会诊请求;
所述第一前置端,配置为接收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并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所述中心端,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前置端发送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且转发至专家端,并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响应;
所述专家端,配置为对其接收到的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置端,包括第一网卡模块和第二网卡模块;
所述第一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申请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卡模块,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网卡模块发送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申请端;
所述第二网卡模块配置为将其接收到的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所述中心端,并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会诊系统还包括第二前置端,
所述第二前置端,配置为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专家端,以及接收所述专家端的响应,并将所述响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置端包括第三网卡模块和第四网卡模块;
所述第三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并发送至第四网卡模块,以及接收所述第四网卡模块发送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所述中心端;
所述第四网卡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对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做出的响应,将所述响应发送至中心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端,还配置为直接对所述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做出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置端还包括数据抽取模块;
所述数据抽取模块,配置为提取与所述远程会诊请求相应的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并在所述申请端发送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后,将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传送至所述中心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包括网络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配置为转发远程会诊请求和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自动路由组件;
所述自动路由组件,配置为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实现远程会诊请求由所述申请端发送至专家端。
9.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包括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存储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以使所述专家端能够获取所述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还包括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存储病历信息和影像数据,以供所述专家端直接下载。
11.一种远程会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会诊方法包括:
接收申请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
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中心端;
接收所述中心端发送的响应;
将所述响应发送至申请端。
12.一种远程会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会诊方法包括:
接收中心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
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发送至专家端;
接收所述专家端发送的响应;
将所述响应发送至中心端。
CN201610910972.3A 2016-10-19 2016-10-19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79783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0972.3A CN107978346A (zh) 2016-10-19 2016-10-19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0972.3A CN107978346A (zh) 2016-10-19 2016-10-19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78346A true CN107978346A (zh) 2018-05-01

Family

ID=6200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0972.3A Pending CN107978346A (zh) 2016-10-19 2016-10-19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7834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5562A (zh) * 2018-08-14 2018-10-02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理远程会诊的对接信息系统及其方法
CN112750537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北京凡星光电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指导系统
CN113793682A (zh) * 2021-09-26 2021-12-14 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4798A1 (en) * 1998-11-25 2002-01-10 Deborah Ann Babula Centralized medical diagnostic system ser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2916835U (zh) * 2012-10-30 2013-05-0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影像远程会诊系统
TW201322167A (zh) * 2011-11-18 2013-06-01 Ebm Technologies Inc 一種線上即時更新之醫療會診系統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4798A1 (en) * 1998-11-25 2002-01-10 Deborah Ann Babula Centralized medical diagnostic system ser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1322167A (zh) * 2011-11-18 2013-06-01 Ebm Technologies Inc 一種線上即時更新之醫療會診系統與方法
CN202916835U (zh) * 2012-10-30 2013-05-0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影像远程会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5562A (zh) * 2018-08-14 2018-10-02 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理远程会诊的对接信息系统及其方法
CN112750537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北京凡星光电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指导系统
CN113793682A (zh) * 2021-09-26 2021-12-14 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0975A (zh) 基于主索引云平台的跨院数据共享、实时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3577673A (zh) 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KR20160121606A (ko) 애플리케이션 프로그램의 상태에 대한 원격 액세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05667556U (zh) 一种远程超声医疗系统
CN1845115A (zh) 医疗数据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7978346A (zh) 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02904953A (zh) 一种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及方法
Patil et al. Digital telemammography services for rural India,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design protocol
CN111180089A (zh) 一种多学科远程医疗云平台配置系统和方法
CN107133480A (zh) 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06997573A (zh) 一种支持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系统及其转诊方法
Gray et al. Telemedicine for specialist geriatric care in small rural hospitals: preliminary data
DE112021002610T5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synchronen Kommunikation von Infusionsinformationen und zur Erlangung von Fernhilfe für eine laufende Infusion
CN102446243A (zh) 一种医疗诊断系统以及诊断方法
Zhang et al. Healthcare-based on cloud electrocardiogram system: a medical center experience in middle Taiwan
CN104521226A (zh) 具有集成协作式基于安全文件传输机构的图像查看架构
KR20090001565A (ko) 병원에서 사용되는 환자의 이력에 관한 차트 및 의료정보공유 서버 및 공유 방법
US200600747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ient directed digital medical image transmittal device
DE10244747A1 (de) Medizinische Systemarchitektur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Untersuchungs-Bildern und Nachrichten sowie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von Nachrichten
CN207690510U (zh)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
DE202022102083U1 (de) System zur Verwaltung von Patientenanfragen und Dienstleistungen auf einer Online-Plattform für Telemedizin unter Verwendung von maschinellem Lernen
CN108010580A (zh) 云医疗系统
Duggal HL7 2. x security
WO2016012040A1 (de) Verfahren und datenverarbeitungssystem zur datenerhebung für eine klinische studie
CN208507201U (zh) 一种影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ingwei

Inventor after: Tai Congyue

Inventor after: Guo Xiaohong

Inventor after: Xuan Yuq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ngwei

Inventor before: Tai Congyue

Inventor before: Wu Taihua

Inventor before: Guo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Xuan Yuq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31

Address after: 116023 403-404A, 3, 5 East Road, software park, Dalian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Liaoning

Applicant after: SENYINT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CAL SYSTEM (DALIAN)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23 403-404A, 3, 5 East Road, software park, Dalian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Liaoning

Applicant before: SENYINT INTERNATIONAL DIGITAL MEDICAL SYSTEM (DALIA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