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8318A -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8318A
CN107968318A CN201610904549.2A CN201610904549A CN107968318A CN 107968318 A CN107968318 A CN 107968318A CN 201610904549 A CN201610904549 A CN 201610904549A CN 107968318 A CN107968318 A CN 107968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metal mesh
grade
spr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45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68318B (zh
Inventor
屈治国
谢涛
张立臣
唐林强
王文杰
马壮
王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045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8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8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68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8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级放电模组,多级所述放电模组依次排列分布;所述放电模组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和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缠绕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第n级所述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级针尖投影点与第n+1级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1级针尖投影点错位分布;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实现提高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Description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送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电晕放电离子送风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送风系统,以其具有的结构简单、无噪声、有空气净化作用等诸多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离子风的产生源于电晕放电原理:由于高压电的作用,针电极附近电场强度极大,使区域内的大量空气分子产生电离,而在此区域之外的电场较弱,不发生电离过程。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且在运动过程中与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碰撞,把部分动能传递给中性粒子,使其一起做定向移动,即产生离子风。现有技术中的针网放电离子风模块中由放电针和金属网组成,而金属网通常采用金属网布裁剪后固定在框架上,金属网的平整度较低,使得针和网之间的距离不能有效控制,针网放电离子风模块受离金属网最近距离放电针的限制,施加的最大电流值较小,导致现有技术中采用针网结构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现提高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级放电模组,多级所述放电模组依次排列分布;所述放电模组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和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缠绕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第n级所述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级针尖投影点与第n+1级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1级针尖投影点错位分布;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本发明提供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通过采用在框架上缠绕金属线的方式形成金属网,以球拍缠线的原理来组装框架和金属线,使得金属线所形成的网面更加平整,而金属线在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将形成若干个交叉结点,放电针将与对应的交叉结点相对设置,由于金属线形成的网面表面整体更加平整,提高了金属网的平整度,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放电针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精确性,最大限度的获得更大电流,以有效的提高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中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中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中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中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中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的布局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一;
图9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的布局图一;
图11为本发明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实施例的布局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级放电模组100,多级所述放电模组100依次排列分布;位于头部的放电模组100产生电晕放电形成的离子风进入到下一级放电模组100中继续进行电晕放电加速,最后,从尾部的放电模组100输出,离子风经过多级电晕放电加速,实现速度上的叠加,可以获得高速的送风速度。如图8所示,而多级所述放电模组100依次串联连接,而对于多级放电模组100的串联方式,可以采用通过分压器200将多级放电模组100串联,本实施例串联式多级离子送风装置对放电模组100的串联方式不做限制;或者,如图9所示,而多级所述放电模组100并联连接,而对于多级放电模组100的并联方式,可以采用多级正电极部件连接在一起,多级负电极部件连接在一起,实现将多级放电模组100并联,本实施例并联式多级离子送风装置对放电模组100的并联方式不做限制。
如图1-图2所示,对于单个放电模组100包括多根放电针1和金属网2,多根所述放电针1位于所述金属网2的一侧并呈阵列排布,其中,所述金属网2包括框架21和金属线22,所述金属线22缠绕在所述框架21上,所述金属线22在所述框架21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20,每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20相对布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多级离子送风模块中的金属网2采用将金属线22以网球拍的缠线原理缠绕在框架21上组成,其中,在框架21所围成的区域中,金属线22将交叉穿线形成若干个交叉结点20,放电针1将与对应的交叉结点20相对设置。由于在将金属线22在框架21上缠绕的过程中,所施加的外力较大,使得金属线22绷紧在框架21上,从而由金属线22所形成的网面的整体平整度较高,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距离的精确性,从而获得更大的额定电流,进而获得更大送风速度和送风量以提高送风效率。另外,为了提高金属线22缠绕的牢固可靠性,所述框架21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条定位凹槽(未图示),所述金属线22绕在所述定位凹槽中,具体的,定位凹槽能够对缠绕在框架21外侧的金属线22进行定位,避免金属线2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而松散开;或者,所述框架21上形成有多个穿线孔(未图示),所述金属线插在所述穿线孔中,具体的,利用穿线孔对金属线22进行定位,提高金属网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配置有风道3,而放电针1固定在针架4上,金属网2和针架1设置在风道3中,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电晕放电产生的气流在风道3的引导下形成离子风。
其中,金属网2中金属线22的缠线方式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金属网2采用单根金属线22缠绕在框架21上,而为了拉紧金属线22,采用拉紧弹簧23对金属线22施加拉紧力,使得金属线22形成的网面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提高金属网2的平整度。具体的,所述金属线缠22绕在所述框架21上,所述金属线22在所述框架21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20;所述拉紧弹簧23连接在所述金属线22的两端部之间,或者,所述金属线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21上,所述金属线22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所述拉紧弹簧23连接在所述框架21上。
如图4-图5所示,金属网2采用两根金属线22缠绕在框架21上,并同时配备有拉紧弹簧23对金属线22施加拉紧力,两根所述金属线22相互交叉缠绕在所述框架21上,两根所述金属线22在所述框架21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20。其中,如图4所示,两根金属线22采用单个拉紧弹簧23,两根所述金属线2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21上,两根所述金属线2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拉紧弹簧23连接在一起;或者,如图5所示,每根金属线22可以配置有一拉紧弹簧23,所述金属线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21上,所述金属线22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所述拉紧弹簧23连接在所述框架21上。
如图6所示,金属网2采用至少三根金属线22缠绕在框架21上,并同时配备有拉紧弹簧23对金属线22施加拉紧力,所述金属线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21上,所述金属线22的另一端通过对应所述拉紧弹簧23连接在所述框架21上,多根所述金属线22相互交叉缠绕在所述框架21上,多根所述金属线22在所述框架21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20。具体的,金属线22在缠绕过程中,可以分为:正向缠绕线和反向缠绕线,所述正向缠绕线与对应的所述反向缠绕线交错布置,正向缠绕线和反向缠绕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直角,多条正向缠绕线相互平行,多条反向缠绕线相互平行。
如图7所示,为了获得更高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放电针1的针尖和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在(0.7-1.3)L的范围内,而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其中,L为金属网2的风速中心点所产生的离子风为最大风速Vmax条件下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值,而风速中心点为放电针1的针尖在金属网2上的投影点部位; r为偏离风速中心外的风速测量点与风速中心的距离,而风速测量点处的风速Vr=aVmax,a=0.3-0.7。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多级离子送风模块中的放电针1和金属网2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布局,布局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风速测试:在所述放电针1和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单根所述放电针1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金属网2的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离子风风速最大,并测量在最大风速Vmax条件下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值L;其中,所述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2上的投影点部位。具体的,在放电针1和金属网2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放电针1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通过风速测量仪可以确定金属网2的风速中心点处最大的风速条件下,放电针1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获得最优距离使得单根放电针1产生的离子风的风速最大。其中,L和r的取值受放电针1的材料、针尖的曲率半径以及放电针1的长度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放电针1,L和r的取值也不同。
步骤2、投影半径测量:测量偏离所述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风速Vr,当Vr=aVmax时,测量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的距离为r;其中,a=0.3-0.7。具体的,为了避免相邻放电针1之间因距离太近而发生风速相互抵消,同时,也为了避免放电针1之间因距离太远而导致风量减少以及风量分布不均匀,通过测量偏离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风速Vr,以当风速Vr=aVmax时,测量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的距离,便可以确定金属网2产生的离子风的有效风速区域。
步骤3、针网布局: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7-1.3)L的范围内,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具体的,根据步骤1和2在确定好L和r的取值后,便可以合理的布局放电针1和金属网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放电针1之间的位置关系,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设定在(0.7-1.3)L的范围内,可以确保单根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能够产生较大风速的离子风,而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一方面避免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之间的距离太近而出现离子风相互抵消,另一方面确保放电针1在金属网2产生有效离子风的区域能够部分重叠以达到无影灯的投射的效果,确保金属网2的离子风分布更加均匀。其中,多根所述放电针1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的三根所述放电针呈正三角形布置,从而确保金属网2产生的离子风分布均匀,而多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位于同一平面内,金属网2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放电针垂直于所述金属网所形成的平面,以确保每根放电针1与金属网2之间产生的离子风的强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2之间的距离为L,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1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r。
通过合理设计放电针与金属网的空间位置,并同时,合理布局放电针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放电针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速,同时,阵列布置的放电针能够与金属网的面积向匹配,实现根据特定面积的金属网配合合理数量的放电针以获得更加均匀的、更大风量的离子风,提高了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另外,针对相邻的两个放电模组100而言,如图10和11所示,上一级所述放电针1’正投影到下一级所述金属网2的上一级针尖投影点与下一级放电针1”投影到下一级所述金属网2的下一级针尖投影点错位分布。具体的,上一级放电针1’电晕放电对空气进行加速后,加速后的空气朝向下一级放电针1”方向前进,而与上一级放电针1’的针尖对应的气流速度相比于针尖外围的气流速度较快,上一级放电针1’的针尖方向对应的气流将避免下一级放电针1”,从而减少下一级放电针1”对上一级放电针1’所加速的气流造成减速影响,同时,下一级放电针1”将会对流经的空气在进行电晕放电加速,从而使得上一级放电针1’的针尖外围对应的气流速度加快,这样便可以获得流速均匀的离子风。优选的,相邻三个所述上一级放电针1’投影点所形成的三角形A中分布有对应的所述下一级放电针1”投影点,如图11所示,每个上一级放电针1’形成的有效离子风范围为B圆所涵盖的范围,而每个下一级放电针1” 形成的有效离子风范围为C圆所涵盖的范围,在空间范围内,使得最终输出的离子风更加均匀。而相邻三个所述上一级放电针1’投影点所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重心、垂心、外心或内心分布有对应的所述下一级放电针1”投影点。
通过将多级放电模组并排布置并依次串联设计,每个放电模组中的放电针与对应的金属网之间将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从而可以使得风经过多级放电模组进行多次加速,可以实现风速的叠加,以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的情况下,并且在高速出风作用下能够形成负压,进一步的增大进风量;并且,针对相邻的两个放电模组,上一级放电模组中放电针的布置位置与下一级放电针的布置位置在投影方向上错位分布,从而在电晕放电过程中,上一级加速形成的气流受下一级放电针阻碍产生的影响较小,同时,下一级的放电针对上一级形成的气流流速较慢的部分进行再次的电晕放电加速,最终,使得离子送风的风速更加均匀,而在多级加速过程中,一方面下一级的放电针对气流产生的阻力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气流在空间断面各个位置处交替进行电晕放电加速,以更有利的实现风速的分布均匀,实现提高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放电模组,多级所述放电模组依次排列分布;所述放电模组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和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缠绕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第n级所述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级针尖投影点与第n+1级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1级针尖投影点错位分布;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第n级所述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级针尖投影点与第n+1级放电针投影到第n+1级所述金属网的第n+1级针尖投影点错位分布;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三个所述第n级针尖投影点所形成的三角形中分布有对应的所述第n+1级针尖投影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放电模组中,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7-1.3)L的范围内,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
其中,在所述放电针和所述金属网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单根所述放电针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离子风风速最大时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部位;
另外,偏离所述风速中心点位置距离为r处的风速为Vr,Vr=aVmax, a=0.3-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放电针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的三根所述放电针呈正三角形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位于同一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放电针垂直于所述金属网所形成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为L,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r。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还包括拉紧弹簧,所述金属线与所述拉紧弹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条定位凹槽,所述金属线绕在所述定位凹槽中;或者,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多个穿线孔,所述金属线插在所述穿线孔中。
CN201610904549.2A 2016-10-18 2016-10-18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Active CN107968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4549.2A CN107968318B (zh) 2016-10-18 2016-10-18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04549.2A CN107968318B (zh) 2016-10-18 2016-10-18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318A true CN107968318A (zh) 2018-04-27
CN107968318B CN107968318B (zh) 2021-03-23

Family

ID=6199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4549.2A Active CN107968318B (zh) 2016-10-18 2016-10-18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83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7119A (en) * 1985-06-06 1990-10-30 Astra-Vent Ab Air transporting arrangement
CN201789201U (zh) * 2010-08-26 2011-04-06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离子风激励装置
CN202134795U (zh) * 2010-08-26 2012-02-01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极对及具有该电极对的离子风激励装置
CN204481329U (zh) * 2015-04-16 2015-07-15 杨运海 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204809644U (zh) * 2015-07-14 2015-11-25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串列式电场力空气加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7119A (en) * 1985-06-06 1990-10-30 Astra-Vent Ab Air transporting arrangement
CN201789201U (zh) * 2010-08-26 2011-04-06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离子风激励装置
CN202134795U (zh) * 2010-08-26 2012-02-01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极对及具有该电极对的离子风激励装置
CN204481329U (zh) * 2015-04-16 2015-07-15 杨运海 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204809644U (zh) * 2015-07-14 2015-11-25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串列式电场力空气加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杰: "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漏斗形冷却装置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8318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3213A (zh) 可调式离子送风装置
CN107809064A (zh)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5161980B (zh)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JP6714139B2 (ja) イオン風発生モジュールの放電針と金網の配置方法及びイオン風発生モジュール
CN107968318A (zh) 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7959231A (zh) 球网串联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7959232A (zh) 球网并联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8390258A (zh) 球网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7809063A (zh) 并联式多级离子送风装置
CN107959228A (zh) 单绕线式离子送风模块
CN107959229A (zh) 球网式离子送风模块
CN107959230A (zh) 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
CN107809062A (zh) 串联式多级离子送风装置
CN107959227A (zh) 双缠线式离子送风装置
CN107968317A (zh) 双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
CN108204651B (zh) 离子送风设备
CN204905662U (zh) 产生负氧离子用的电极及使用该电极的负氧离子发生机
CN109390848A (zh) 可调式离子送风模块
CN107559214A (zh) 并联式管道离子送风模块
CN107565387A (zh) 串联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7551310A (zh) 并联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
CN107559215A (zh) 串联式管道离子送风模块
CN108462034A (zh) 离子送风装置
CN107883435A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869770A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3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