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9945A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9945A
CN107959945A CN201610895920.3A CN201610895920A CN107959945A CN 107959945 A CN107959945 A CN 107959945A CN 201610895920 A CN201610895920 A CN 201610895920A CN 107959945 A CN107959945 A CN 107959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card
frequency point
network
lt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59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59945B (zh
Inventor
翁玮文
王苗
曹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959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9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9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9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59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9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载波聚合技术的普及,具备带间载波聚合能力的终端越来越多,但由于网络对于载波聚合的支持节点较少,因此该功能在终端上的使用度较低。另一方面,各大运营商都加快了对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部署进度,话音解决方案向基于IMS的语音业务(VoLTE,Voice over LTE)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各运营商LTE网络覆盖的加强以及VoLTE的逐步推进,对于具备双卡的用户,未来需要终端提供双卡双LTE的支持能力。因此,如果将终端支持的带间载波聚合能力的硬件资源进行动态配置,使之支持双卡双LTE功能,现有技术中,目前暂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
或者,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驻留在LTE网络。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集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维持驻留在LTE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网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或者,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驻留在LTE网络。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集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维持驻留在LTE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针对支持带间载波聚合的终端,即具备带间上下行载波聚合能力,通过在终端设备中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一LTE协议栈;每个LTE协议栈中的MAC层分别管理一个载波;通过终端所具备上下行两载波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双卡双LTE功能;另一方面选择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要求的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大大减小了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的频点干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终端支持上下行载波聚合的各协议层解析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各协议层解析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102: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每个智能卡卡槽中可插入一张智能卡,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于第一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于第二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一智能卡卡槽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卡槽为所述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中的任意两个智能卡卡槽。其中,所述智能卡具体可以为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卡或全球客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当然,所述智能卡不限于上述列举两种智能卡类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图2为终端支持上下行载波聚合的各协议层解析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于支持带间载波聚合的终端设备具有一套LTE协议栈,所述LTE协议栈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用于传输数据以实现上层数据与两个载波(物理层PHY)的交互。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各协议层解析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智能卡,均设置有一套LTE协议栈,即新增一套LTE协议栈;每套LTE协议栈中的MAC层用于传输数据以实现上层数据与一个载波(物理层PHY)的交互;如图3所示,每套LTE协议栈中的MAC层不再同时管理两个载波,载波1和载波2之间相互独立。由此,两个智能卡(相当于对应设置有两个智能卡卡槽)、两套协议栈、对应的两个独立的载波用于同时接入两个LTE网络,以实现LTE双卡双通。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注册网络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的功能具有相应的射频匹配机制,以保证双卡双LTE的正常工作。在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且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中可基于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网络能力预先配置干扰列表,所述干扰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所支持的频点的各种组合,以及每种组合的频点的干扰程度参数,所述干扰程度参数的大小表明对应组合的频点之间的干扰大小。则本实施例中,选择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之间、信号质量好且干扰程度小的最佳组合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可如图4中步骤204至步骤206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201至步骤203:在检测到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未注册到网络时,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均支持LTE网络;当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中任一智能卡不支持LTE网络时,采用其他注册机制,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说明。
步骤204:当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终端设备中是否存在网络驻留记录,所述网络驻留记录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上一次的网络驻留记录。当存在网络驻留记录时,执行步骤205:根据网络驻留记录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若注册失败,进一步执行步骤206。当不存在网络驻留记录时,直接执行步骤206。
步骤206: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归属于同一运营商;当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归属于同一运营商时,执行步骤207;当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归属于同一运营商时,执行步骤208。本过程为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当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归属于同一运营商时,即为步骤101中所述的不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207: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步骤208: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在本实施方式步骤207中,若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则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第一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第二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终端设备的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能力进行扫描,获得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当前支持的频点集合;进一步结合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选择信号质量好且干扰程度小的最佳组合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相应的,步骤208中,若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则依据所述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能力进行扫描,获得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当前支持的频点集合;进一步结合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选择信号质量好且干扰程度小的最佳组合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针对支持带间载波聚合的终端,即具备带间上下行载波聚合能力,通过在终端设备中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一LTE协议栈;每个LTE协议栈中的MAC层分别管理一个载波;通过终端所具备上下行两载波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双卡双LTE功能;另一方面选择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要求的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大大减小了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的频点干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302: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步骤303: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区别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不同的双卡协调机制,以保证用户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双卡双LTE同时使用,在某些场景下其中一智能卡工作于载波聚合而另一智能卡回落至2/3G网络以保证基本的语音通话。具体在于,当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LTE网络(即具有LTE网络接入能力)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其中,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具体可以为Cat7(即Category7);而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具体可以为Cat4(即Category4);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可工作在LTE模式下,支持双卡双LTE的并行操作。其中,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上报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时,并不会激活辅载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304:当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或者,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驻留在LTE网络。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智能卡作为主卡,所述第二智能卡作为副卡。则当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可根据终端配置进行以下两种方式的操作:
1、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相应的,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去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去激活辅载波,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2/3G网络迁移至LTE网络;
2、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驻留在LTE网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集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维持驻留在LTE网络。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智能卡作为主卡,所述第二智能卡作为副卡。当所述第二智能卡由于LTE网络信号不佳驻留在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以进行载波聚合,使所述第一智能卡处在载波聚合模式;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由于LTE网络信号不佳驻留在2/3G网络时,可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依旧驻留在LTE网络不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针对支持带间载波聚合的终端,即具备带间上下行载波聚合能力,通过在终端设备中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一LTE协议栈;每个LTE协议栈中的MAC层分别管理一个载波;通过终端所具备上下行两载波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双卡双LTE功能;另一方面选择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要求的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注册,大大减小了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的频点干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第三方面,保证了用户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双卡双LTE同时在线,在某些场景下其中一智能卡工作于载波聚合另一智能卡回落至2/3G,从而保证基本的话音通信。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41、第二智能卡42、检测单元43和控制单元44;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43,用于检测待注册的第一智能卡41和第二智能卡42支持的网络;
所述控制单元44,用于所述检测单元43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均支持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41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42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41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42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每个智能卡卡槽中可插入一张智能卡,所述第一智能卡41对应于第一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二智能卡42对应于第二智能卡卡槽;所述第一智能卡卡槽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卡槽为所述至少两个智能卡卡槽中的任意两个智能卡卡槽。其中,所述智能卡具体可以为SIM卡或USIM卡,当然,所述智能卡不限于上述列举两种智能卡类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带间载波聚合,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智能卡,均设置有一套LTE协议栈,即新增一套LTE协议栈;每套LTE协议栈中的MAC层用于传输数据以实现上层数据与一个载波(物理层PHY)的交互;如图3所示,每套LTE协议栈中的MAC层不再同时管理两个载波,载波1和载波2之间相互独立。由此,两个智能卡(相当于对应设置有两个智能卡卡槽)、两套协议栈、对应的两个独立的载波用于同时接入两个LTE网络,以实现LTE双卡双通。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注册网络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的功能具有相应的射频匹配机制,以保证双卡双LTE的正常工作。在所述检测单元43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均支持LTE网络、且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44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41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42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44,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41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42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41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42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中可基于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的网络能力预先配置干扰列表,所述干扰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所支持的频点的各种组合,以及每种组合的频点的干扰程度参数,所述干扰程度参数的大小表明对应组合的频点之间的干扰大小。则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44选择信号质量好且干扰程度小的最佳组合频点分别对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进行注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45;
所述控制单元44,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接入网络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45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接入网络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45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均支持LTE网络(即具有LTE网络接入能力)时,所述控制单元44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其中,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具体可以为Cat7(即Category7);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单元44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具体可以为Cat4(即Category4);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均可工作在LTE模式下,支持双卡双LTE的并行操作。其中,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上报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时,并不会激活辅载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单元44,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41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或者,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均驻留在LTE网络。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智能卡41作为主卡,所述第二智能卡42作为副卡。则当所述第一智能卡41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所述控制单元44可根据终端配置进行以下两种方式的操作:
1、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相应的,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41接收到辅载波去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去激活辅载波,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由2/3G网络迁移至LTE网络;
2、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41和所述第二智能卡42均驻留在LTE网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单元44,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智能卡42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集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41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维持驻留在LTE网络。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智能卡41作为主卡,所述第二智能卡42作为副卡。当所述第二智能卡42由于LTE网络信号不佳驻留在2/3G网络时,所述控制单元44可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41激活辅载波以进行载波聚合,使所述第一智能卡41处在载波聚合模式;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41由于LTE网络信号不佳驻留在2/3G网络时,所述控制单元44可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42依旧驻留在LTE网络不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参照前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各处理单元,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在智能终端上的运行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检测单元43和控制单元44,在实际应用中均可由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44(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中的通信单元45,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长期演进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其中,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
或者,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驻留在LTE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集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维持驻留在LTE网络。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上行带间载波聚合;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智能卡和第二智能卡;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第一LTE协议栈;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第二LTE协议栈;所述第一LTE协议栈中的第一MAC层用于传输第一载波的数据;所述第二LTE协议栈中的第二MAC层用于传输第二载波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网络;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待注册的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支持长期演进LTE网络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分别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其中,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同一运营商,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分别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属于同一运营商时,依据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对应的运营商的网络频点部署结合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支持的频段进行扫描,针对所述第一智能卡选择第一频点进行注册,以及针对所述第二智能卡选择第二频点进行注册;所述第一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和所述第二频点的信号质量和干扰程度满足预先配置的干扰列表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接入网络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上报表征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第一能力信息;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接入网络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上报表征单载波的第二能力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第一智能卡接收到辅载波激活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迁移至2/3G网络,以及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聚合操作;或者,依旧维持所述第一智能卡和所述第二智能卡均驻留在LTE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一智能卡激活辅载波进行载波集合;或者,当所述第一智能卡由LTE网络切换至2/3G网络时,控制所述第二智能卡维持驻留在LTE网络。
CN201610895920.3A 2016-10-14 2016-10-1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7959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5920.3A CN107959945B (zh) 2016-10-14 2016-10-1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5920.3A CN107959945B (zh) 2016-10-14 2016-10-1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9945A true CN107959945A (zh) 2018-04-24
CN107959945B CN107959945B (zh) 2021-06-04

Family

ID=61953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5920.3A Active CN107959945B (zh) 2016-10-14 2016-10-14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994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8877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网络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20147823A1 (zh) * 2019-01-18 2020-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协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4095915A (zh) * 2020-08-24 2022-0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6055988A (zh) * 2022-05-3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7590A (zh) * 2010-09-06 2012-03-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1088A (zh) * 2011-06-08 2012-04-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终端及其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611588A (zh) * 2014-11-19 2016-05-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识别模块的用户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101631A1 (en) * 2014-12-24 2016-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aggregation
CN105874875A (zh) * 2014-11-19 2016-08-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载波聚合的用户设备上的多卡多待策略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7590A (zh) * 2010-09-06 2012-03-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1088A (zh) * 2011-06-08 2012-04-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终端及其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611588A (zh) * 2014-11-19 2016-05-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识别模块的用户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874875A (zh) * 2014-11-19 2016-08-1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载波聚合的用户设备上的多卡多待策略
WO2016101631A1 (en) * 2014-12-24 2016-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aggregatio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8877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网络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0798877B (zh) * 2018-08-0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网络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20147823A1 (zh) * 2019-01-18 2020-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协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4095915A (zh) * 2020-08-24 2022-0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6055988A (zh) * 2022-05-3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055988B (zh) * 2022-05-3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9945B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9945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959954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US9918219B2 (en) Cal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IM multi-active terminal
CN106797201B (zh) 具有动态升压功能的开环数字pwm包络跟踪系统
US10887920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andwidth Part (BWP) selection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04796957B (zh) 多卡多待移动终端及其用户识别卡切换方法和装置
KR101184559B1 (ko) 다중 캐리어 셀 고속 공유 제어 채널의 배치 및 검색 방법
CN104918225B (zh) 双卡单通终端的双通功能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848123A (zh) 双卡模式下的紧急呼叫方法和装置
CN105210421B (zh) 用于在多载波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
CN106465134A (zh) 终端双sim‑双接入处理
US11812486B2 (en) Wi-Fi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CN105406889A (zh) 一种网络制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04225A (zh) 一种漫游切换控制方法和中央控制单元
CN106851791A (zh) 一种处理通信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16922A (zh) 通信终端及其用户卡切换方法
CN105794118A (zh) 双模式wwan和wlan收发机系统和方法
CN106230492A (zh)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357728A (zh) 一种网络制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813221A (zh) Wifi无线局域网络环境下智能设备的wifi断网重连方法
CN103875307A (zh) 用于同时聚合无线技术的可重新配置的多芯片处理平台
CN108012310A (zh) 网络搜索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74464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7181653A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配网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5992294A (zh) 用户终端及其lte系统下电路交换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