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51154A - 一种背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51154A
CN107951154A CN201810049466.9A CN201810049466A CN107951154A CN 107951154 A CN107951154 A CN 107951154A CN 201810049466 A CN201810049466 A CN 201810049466A CN 107951154 A CN107951154 A CN 107951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age
watch box
connect band
band
front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94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0494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51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51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51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0Straps;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45F2003/142Carrying-strap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带,包括后护体、前护体以及设置在背带上的多个连接件。所述后护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四条绑带,其中所述四条绑带分别两两横向叠置于后护体纵向方向的上下两侧,且后护体纵向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部分连接,纵向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部分连接。所述四条绑带与所述后护体内侧面贴合的两根绑带定义为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一绑带相对设置的两根绑带定义为第二绑带。当第二绑带对一个重物实现捆绑时,第一绑带向重物相反方向翻折即可用于使用者背负重物的辅助又可用于捆绑另一重物。

Description

一种背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带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带。
背景技术
每逢过年过节,人们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拥挤在车站,人潮熙攘的同时也不免会出现行李遗落的情况,如果能将行李整合在一起,就会大大减少行李遗落情况的发生。现在人们长途旅行不仅仅只有享受旅途,在旅途中爬山涉水的过程中通常要面对不仅拉着行李箱,同时还要背着背包,可能手里还要提着行李的情况,繁重的行李必将影响到人们旅行的美好心情。同时许多玩家比如平衡车玩家,滑板玩家等在旅行的时候通常也会携平衡车或者滑板,这势必会造成人们出行的不便,如果能够轻松的将众多行李物品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势必会便利人们的出行。
现在人们出行大多是用绳索或者布条将行李捆在一起然后背在背上,而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捆绑工具也易得,但是人们使用绳索捆绑重物,如果绑松了,则重物重心不稳容易掉落,同时使用者也会被绳索或者布条勒伤,同时也不美观。
因此需要一种背包,可以在实现捆绑多个重物的同时能够稳固捆绑重物的重心避免了行李的遗落的且简化并便利了出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带,用以解决现有人们出行行李遗落,同时繁重行李影响出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带,包括后护体和肩带体,所述肩带体包括第一肩带体和第二肩带体,所述第一肩带体以及所述第二肩带体位于所述后护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肩带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护体横向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肩带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护体横向另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护体的与第一肩带体相背离的面上设置有四条绑带,其中所述四条绑带分别两两横向叠置于后护体纵向方向的上下两侧,且后护体纵向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部分连接,后护体纵向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部分连接。
优选地,所述每根绑带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将第一肩带体与第二肩带体所在的后护体的一侧面定义为后护体的外侧面,则后护体中与外侧面相背离的面称之为后护体的内侧面,所述四根绑带中与所述后护体内侧面贴合的两根绑带定义为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一绑带相对设置的两根绑带定义为第二绑带。
其优点在于:采用两两叠置设置的四条绑带,可以在第二绑带对一个重物实现捆绑的时候,第一绑带即可以在使用者背重物时可以辅助使用者施力缓解肩部压力,也可以在使用者拖拉杆箱时将另一个重物与拉杆箱捆绑在一起,实现两个重物的轻松携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由第一毛面带和第一勾面带组成,所述每根绑带一侧面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毛面带,另一侧面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一勾面带,当每根绑带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翻折时第一毛面带与第一勾面带相粘合。
优选地,所述背带还包括前护体,当前护体使用时与后护体的内侧面相对的面称之为前护体的内侧面,前护体中与前护体的内侧面相背离的面称之为前护体的外侧面;
所述前护体四角处设置有四个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的与前护体的内侧面同侧的面定义为外延部的内侧面,外延部的与前护体的外侧面同侧的面定义为外延部的外侧面。
所述四个外延部与两个第二绑带的四个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由第二毛面带和第二勾面带组成,所述第二绑带与第一绑带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二勾面带,所述第二勾面带与第二绑带上设置的第一勾面带或第一毛面带相邻设置,所述四个外延部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勾面带相配合的第二毛面带。
优选地,所述背带同时设置有托底部和盖头部,所述托底部上端以及所述盖头部下端分别与后护体的下边缘和上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托底部的下端与所述前护体外侧面的中部通过第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盖头部的上端与所述前护体外侧面的中部通过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背带上设置有多条连接带。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分别为第一插扣与第二插扣,所述第一插扣包括第一子插扣以及第一母插扣,所述第二插扣包括第二子插扣以及第二母插扣;
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三连接带以及第四连接带,第一连接带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以及活动端,所述第二连接带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端,所述第三连接带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以及活动端,所述第四连接带两端均为固定端;
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前护体外侧面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带的活动端穿过第一子插扣且与第二连接带的一个活动端通过第五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五连接件为日字扣,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固定端设置于托底部内侧面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带的活动端穿过所述第一母插扣,所述第一子插扣可拆卸插接于所述第一母插扣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个活动端穿过第二子插扣,所述第四连接带穿过所述第二母插扣,所述第四连接带的两个固定端贴合固定于所述盖头部的上端,所述第二子插扣可拆卸插接于所述第二母插扣内部。
其优点在于:第二连接带的另一个活动端以及第三连接带的活动端可用来随重物大小调节捆绑的松紧程度。
优选地,所述托底部下端与所述前护体的下端通过第六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件为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三魔术贴由第三毛面带和第三勾面带组成;
所述连接带还包括两条第五连接带和两条第六连接带,所述两条第五连接带固定于所述前护体的内侧面且沿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两条第六连接带固定于所述后护体的外侧面且沿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两条第五连接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毛面带,所述两条第六连接带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三毛面带粘接的第三勾带面。
其优点在于:
通过第一魔术贴,可以实现第一绑带以及第二绑带两端的粘接从而实现捆绑作用;
通过第二魔术贴实现前护体和第二绑带四个端部的粘接作用,通过第一插扣实现前护体以及托底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插扣实现前护体与盖头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三魔术贴可以实现后护体底部和前护体底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重物包裹于后护体以及前护体之间,实现对重物的进一步稳固作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带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后护体展开且内侧面朝上平放,将重物贴附放置于所述后护体内侧面上方,所述每条第二绑带沿重物方向翻折且通过第一魔术贴的粘合作用使得每条第二绑带的两端粘合实现对重物的捆绑;
步骤S2,所述托底部底部与所述前护体中部通过第一插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头部顶部与所述前护体中部通过所述第二插扣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前护体以及后护体共同作用将重物包裹起来;同时四个外延部内侧面与两个第二绑带的四个端部通过第二魔术贴一一对应连接,前护体底部以及后护体底部通过第三魔术贴粘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对重物起到进一步的稳固作用;
步骤S3,使用者双臂穿过第一肩带体以及第二肩带体背起重物,同时每条第一绑带绕至使用者身前通过第一魔术贴使得其两端粘接在一起,所述两条第一绑带分别捆绑于使用者的胸部以及腰部,可以辅助使用者施力减轻肩部的负担。
优选地,所述重物为拉杆箱时,可将另一重物贴合于所述后护体的外侧面,同时每条第一绑带的两端沿另一重物方向翻折且两端通过第一魔术贴粘接在一起实现对另一重物的捆绑,只要直接拖拉杆箱就可以实现对两个重物的携带。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带,背带后护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四条绑带,其四条绑带分别两两横向叠置于后护体纵向一侧的上下两端,与后护体内侧面贴合的两条绑带定义为第二绑带,与第二绑带相对设置的两条绑带定义为第一绑带,第一绑带利用第一连接件实现对重物的捆绑作用,第二绑带利用第一连接件向人体或者另一重物方向翻折实现捆绑作用。
通过第二连接件实现前护体和第二绑带四个端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三连接件实现前护体以及托底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四连接件实现前护体与盖头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六连接件可以实现后护体底部和前护体底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重物包裹在后护体以及前护体之间,实现对重物的进一步稳固作用。
类似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带的使用方法,将重物放置于后护体的内侧面上方,且第二绑带沿重物方向翻折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对重物的捆绑作用;利用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实现对重物的稳固作用;第一绑带沿重物方向的相反方向翻折且通过第一连接件的粘合作用,用于使用者背负重物的辅助或者用于捆绑另一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背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背带中后护体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背带中前护体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背带中前护体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背带中后护体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背带中前护体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带,包括后护体1、肩带体2以及前护体4,肩带体2包括第一肩带体21以及第二肩带体22,所述后护体1、肩带体2以及前护体4均为双层结构的封闭整体,且双层结构之间均匀分布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为尼龙料、棉布或太空棉等,第一肩带体21以及第二肩带体22位于后护体1的同一侧,第一肩带体21的两端分别与后护体1横向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第二肩带体22的两端分别与后护体1横向另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将第一肩带体21与第二肩带体22所在的后护体1的侧面定义为后护体1的外侧面,则后护体1与外侧面相背离的面称之为后护体1的内侧面,当前护体4使用时与后护体1的内侧面相对的面称之为前护体4的内侧面,前护体4中与前护体4的内侧面相背离的面称之为前护体4的外侧面。
所述后护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两两叠置设置的四条绑带3。所述绑带3为弹性绑带,每条绑带3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第一魔术贴33,第一魔术贴33由第一毛面带331以及能和第一毛面带331相互粘接的第一勾面带332组成,每根绑带3一侧面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毛面带331,与之相对的另一侧面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一勾面带332,当每根绑带3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翻折时第一毛面带331与第一勾面带332相粘合。四条绑带3分别两两横向叠置于后护体1内侧面纵向方向的上下两侧,且后护体1纵向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3部分固定连接,同时后护体1纵向另一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3部分固定连接。四根绑带3中紧挨后护体1内侧面的两条绑带3定义为第一绑带31,叠置与第一绑带31上的两根绑带3定义为第二绑带32。采用两两叠置设置的四条绑带3,可以在第二绑带32对一个重物实现捆绑的时候,第一绑带31即可以在使用者背重物时可以辅助使用者施力缓解肩部压力,也可以在使用者拖拉杆箱时将另一个重物与拉杆箱捆绑在一起,实现两个重物的轻松携带。
前护体4的内侧面的四角处设置有四个外延部41,四个外延部41与两个第二绑带32的四个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连接件为第二魔术贴34,所述第二魔术贴34由第二毛面带341和第二勾面带342组成,第二绑带32的与第一绑带31相对的面上两端设置有第二勾面带342,第二勾面带342与第二绑带32上设置的第一勾面带332相邻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二绑带32的相对两侧面上,第二勾面带342与第二绑带32上设置的第一毛面带331相邻设置且位于第二绑带32的同一侧面。四个外延部41与前护体4内侧面同侧的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二勾面带342相粘接的第二毛面带341。
所述背带同时设置有托底部5和盖头部6,托底部5上端以及盖头部6下端分别与后护体1的下边缘和上边缘连接在一起,托底部5以及盖头部6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与后护体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同侧设置,托底部5的下端与前护体4的外侧面中部通过第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盖头部6的上端与前护体4的外侧面中部通过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背带上同时设置有多条连接带7。
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分别为第一插扣35与第二插扣36,第一插扣35包括第一子插扣351以及第一母插扣352,所述第二插扣36包括第二子插扣361以及第二母插扣362;所述连接带7包括,第一连接带71、第二连接带72、第三连接带73以及第四连接带74,第一连接带71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77以及活动端78,第二连接带7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端78,第三连接带73两端均为固定端77,第四连接带74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77以及活动端78;
第一连接带71的固定端77固定于所述前护体4的外侧面中部,第一连接带71的活动端78穿过第一子插扣351且与第二连接带72的一个活动端78通过第五连接件79连接,第五连接件79为日字扣,第三连接带73的固定端77设置于托底部5的内侧面的底端,第三连接带73的活动端78穿过第一母插扣352,第一子插扣351可拆卸插接于第一母插扣352内部,第二连接带72的另一个活动端78穿过第二子插扣361,第三连接带73穿过第二母插扣362且其两个固定端叠合缝接于所述盖头部6上边缘双层结构之间,第二子插扣361可拆卸插接于第二母插扣362内部。
托底部5下端与前护体6的下端通过第六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件为第三魔术贴37,所述第三魔术贴37由第三毛面带371和第三勾面带372组成;
连接带7还包括两条第五连接带75和两条第六连接带76,两条第五连接带75的一端固定于前护体4的内侧面的底部且沿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每条第五连接带75的另一端与前护体4的外侧面同侧的面上设置有第三毛面带371,两条第六连接带76一端固定于托底部5的外侧面上且沿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每条第六连接带76的另一端与托底部内侧面同侧的面上设置有第三勾面带372,所述第三毛面带371与所示第三勾面带372相互粘接。
通过第一魔术贴33,可以实现第一绑带31以及第二绑带32两端的粘接从而实现捆绑作用;通过第二魔术贴34实现外延部41和第二绑带32四个端部的粘接作用,通过第一插扣35实现前护体4中部以及托底部5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插扣36实现前护体4中部与盖头部6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三魔术贴37可以实现后护体1底部和前护体4底部的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重物包裹在后护体1以及前护体4之间,实现对重物的进一步稳固作用。第二连接带72的另一个活动端以及第三连接带73的活动端可用来随重物大小调节捆绑的松紧程度。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带,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下面仅对不同部分进行描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六连接件均为多个按扣38组成。每个按扣38包括母按扣381以及子按扣382。
每根绑带3一侧面的第一端部间隔设置有三个母按扣381,与之相对的另一侧面的第二端部间隔设置有三个子按扣382,当每根绑带3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翻折时三个母按扣381与其相对的子按扣382一一配合。
第二绑带32的与第一绑带31相对的面上两端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个母按扣381,每个外延部41与前护体4内侧面同侧的面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子按扣382。所述四个外延部41上的两个子按扣382分别与所述两条第二绑带32四个端部所设置的母按扣381一一对应配合。
每条第五连接带75的第二端与前护体4的外侧面同侧的面上间隔设置有三个母按扣381,每条第六连接带76的第二端与托底部5内侧面同侧的面上间隔设置有三个子按扣382,所述第五连接带75与其相对设置的第六连接带76通过三个母按扣381与三个子按扣382的配合作用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托底部5下端部与前护体4的下端部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带的使用方法:
步骤S1,将后护体1展开且内侧面朝上平放,将重物贴附于后护体1的内侧面放置,每条第二绑带32从重物的底部绕至顶部通过设置在第二绑带32两端的第一毛面带331以及第一勾面带332将第二绑带32的两端粘合起来实现对重物的捆绑,本实施例中重物可以是箱子、被褥、米面等等;
步骤S2,通过第一插扣35将托底部5的下端与前护体4外侧面的中部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插扣36将盖头部6的上端与前护体4中部可拆卸连接;同时前护体4上四个外延部41上的第二毛面带341与两个第二绑带的四个端部上设置的第二勾面带342一一对应连接使得重物包裹于前护体4以及后护体1之间;同时将第五连接带75带上设置的第三毛面带371与第六连接带76上设置的第三勾面带372相粘合可以将前护体4的底端与托底部5的底端可拆卸粘接在一起。通过上述可拆卸连接关系可以使得前护体4以及后护体1共同作用将重物包裹起来对重物进行进一步的稳固。
步骤S3,使用者双臂穿过第一肩带体21以及第二肩带体22背起重物,同时每条第一绑带31的两端可绕至使用者身前通过设置于其两端的第一勾面带331以及第一毛面带332的粘合作用捆绑于使用者的胸部以及腰部,可以辅助使用者施力减轻肩部的负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带的使用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下面仅对不同部分进行描述。
当重物是拉杆箱时,相比实施例3的步骤S2中,多一步将盖头部6穿过箱体把手与箱体形成的间隙之间,同时托底部5托住箱体的底部,可对重物进行进一步的稳固。
步骤S3,使用者将拉杆箱按照实施例3中的步骤S1以及步骤S2捆绑后,同时将另一重物贴合于后护体1的外侧面,同时每条第一绑带31的两端可绕至另一重物的与后护体1外侧面背离的另一侧面通过设置于其两端的第一勾面带332以及第一毛面带331的粘合作用对另一重物进行捆绑,这样将拉杆箱与另一重物捆绑在一起,只要直接拖拉杆箱就可以不用采用背的方式而实现对另一重物的搬运。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果另一重物是平衡车,使用者还可以手扶拉杆同时脚踩平衡车踏板直接驱动平衡车对箱体进行搬运,这显然为平衡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携带平衡车的方法。
同时所述背带可制作成不同型号,以适用于不同型号大小的重物。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带,包括后护体(1)和肩带体(2),所述肩带体(2)包括第一肩带体(21)和第二肩带体(22),所述第一肩带体(21)以及所述第二肩带体(22)位于所述后护体(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肩带体(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护体(1)横向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肩带体(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护体(1)横向另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护体(1)的与第一肩带体(21)相背离的面上设置有四条绑带(3),其中所述四条绑带(3)分别两两横向叠置于后护体(1)纵向方向的上下两侧,且后护体(1)纵向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3)部分连接,后护体(1)纵向下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所相对的两条绑带(3)部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根绑带(3)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将第一肩带体(21)与第二肩带体(22)所在的后护体(1)的一侧面定义为后护体(1)的外侧面,则后护体(1)中与外侧面相背离的面称之为后护体(1)的内侧面,所述四根绑带(3)中与所述后护体(1)内侧面贴合的两根绑带(3)定义为第一绑带(31),与所述第一绑带(31)相对设置的两根绑带(3)定义为第二绑带(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魔术贴(33),所述第一魔术贴(33)由第一毛面带(331)和第一勾面带(332)组成,所述每根绑带(33)一侧面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毛面带(331),另一侧面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一勾面带(332),当每根绑带(3)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翻折时第一毛面带(331)与第一勾面带(332)相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带还包括前护体(4),当前护体(4)使用时与后护体(1)的内侧面相对的面称之为前护体(4)的内侧面,前护体(4)中与前护体(4)的内侧面相背离的面称之为前护体(4)的外侧面;
所述前护体(4)四角处设置有四个外延部(41),所述外延部(41)的与前护体(4)的内侧面同侧的面定义为外延部(41)的内侧面,外延部(41)的与前护体(4)的外侧面同侧的面定义为外延部(41)的外侧面。
所述四个外延部(41)与两个第二绑带(32)的四个端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魔术贴(34),所述第二魔术贴(34)由第二毛面带(341)和第二勾面带(342)组成,所述第二绑带(32)与第一绑带(31)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二勾面带(342),所述第二勾面带(342)与第二绑带(32)上设置的第一勾面带(332)或第一毛面带(331)相邻设置,所述四个外延部(5)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勾面带(342)相配合的第二毛面带(34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同时设置有托底部(5)和盖头部(6),所述托底部(5)上端以及所述盖头部(6)下端分别与后护体(1)的下边缘和上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托底部(5)的下端与所述前护体(4)外侧面的中部通过第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盖头部(6)的上端与所述前护体(4)外侧面的中部通过第四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背带上设置有多条连接带(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分别为第一插扣(35)与第二插扣(36),所述第一插扣包括第一子插扣(351)以及第一母插扣(352),所述第二插扣(36)包括第二子插扣(361)以及第二母插扣(362);
所述连接带(7)包括,第一连接带(71)、第二连接带(72)、第三连接带(73)以及第四连接带(74),第一连接带(71)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77)以及活动端(78),所述第二连接带(7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端(78),所述第三连接带(73)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77)以及活动端(78),所述第四连接带(74)两端均为固定端(77);
所述第一连接带(71)的固定端(77)固定于所述前护体(4)外侧面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带(71)的活动端(78)穿过第一子插扣(351)且与第二连接带(72)的一个活动端(78)通过第五连接件(79)连接,所述第五连接件(79)为日字扣,所述第三连接带(73)的固定端(77)设置于托底部(5)内侧面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带(73)的活动端(78)穿过所述第一母插扣(352),所述第一子插扣(351)可拆卸插接于所述第一母插扣(352)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带(72)的另一个活动端(78)穿过第二子插扣(361),所述第四连接带(74)穿过所述第二母插扣(362),所述第四连接带(74)的两个固定端(77)贴合固定于所述盖头部(6)的上端,所述第二子插扣(361)可拆卸插接于所述第二母插扣(362)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背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底部(5)下端与所述前护体(4)的下端通过第六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件为第三魔术贴(37),所述第三魔术贴(37)由第三毛面带(371)和第三勾面带(372)组成;
所述连接带(7)还包括两条第五连接带(75)和两条第六连接带(76),所述两条第五连接带(75)固定于所述前护体(4)的内侧面且沿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两条第六连接带(76)固定于所述后护体(1)的外侧面且沿远离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两条第五连接带(75)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毛面带(371),所述两条第六连接带(76)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三毛面带(371)粘接的第三勾带面(372)。
9.根据权力要求8所述的背带的使用方法:
步骤S1,将后护体(1)展开且内侧面朝上平放,将重物贴附放置于所述后护体(1)内侧面上方,所述每条第二绑带(32)沿重物方向翻折且通过第一魔术贴(33)的粘合作用使得每条第二绑带(32)的两端粘合实现对重物的捆绑;
步骤S2,所述托底部(5)底部与所述前护体(4)中部通过第一插扣(35)可拆卸连接,所述盖头部(6)顶部与所述前护体(4)中部通过所述第二插扣(36)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前护体(4)以及后护体(1)共同作用将重物包裹起来;同时四个外延部(41)内侧面与两个第二绑带(32)的四个端部通过第二魔术贴(34)一一对应连接,前护体(4)底部以及后护体(1)底部通过第三魔术(37)贴粘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对重物起到进一步的稳固作用;
步骤S3,使用者双臂穿过第一肩带体(21)以及第二肩带体(22)背起重物,同时每条第一绑带(31)绕至使用者身前通过第一魔术贴(33)使得其两端粘接在一起,所述两条第一绑带(31)分别捆绑于使用者的胸部以及腰部,可以辅助使用者施力减轻肩部的负担。
10.根据权力要求9所述的背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为拉杆箱时,可将另一重物贴合于所述后护体(1)的外侧面,同时每条第一绑带(31)的两端沿另一重物方向翻折且两端通过第一魔术贴(33)粘接在一起实现对另一重物的捆绑,只要直接拖拉杆箱就可以实现对两个重物的携带。
CN201810049466.9A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背带 Pending CN107951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9466.9A CN107951154A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背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9466.9A CN107951154A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背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51154A true CN107951154A (zh) 2018-04-24

Family

ID=6195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9466.9A Pending CN107951154A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背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5115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7892Y (zh) * 2008-05-12 2009-08-12 王剑武 组合式行李带
US20140001220A1 (en) * 2007-03-20 2014-01-02 Nemo Equipment, Inc. Ergonomic segmented pack
CN104207465A (zh) * 2013-05-31 2014-12-17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背带装置
CN207949247U (zh) * 2018-01-18 2018-10-12 涂涛 一种背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1220A1 (en) * 2007-03-20 2014-01-02 Nemo Equipment, Inc. Ergonomic segmented pack
CN201287892Y (zh) * 2008-05-12 2009-08-12 王剑武 组合式行李带
CN104207465A (zh) * 2013-05-31 2014-12-17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背带装置
CN207949247U (zh) * 2018-01-18 2018-10-12 涂涛 一种背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46634B1 (ko) 허리가방이 구비된 아기띠 겸용 아기포대기
CN104970626B (zh) 腰凳携带装置
CN207949247U (zh) 一种背带
KR20100008272U (ko) 벨트의 분리 사용이 가능한 아기 포대기
CN107951154A (zh) 一种背带
CN205512467U (zh) 一种护腰装置
CN206665237U (zh) 一种穿绳存物袋
CN212755002U (zh) 一种多功能多用型可切换式防护枕包
CN206744854U (zh) 妈咪包
CN220631305U (zh) 一种手提布袋
CN208658091U (zh) 一种可做充电宝固定袋的移动设备收纳袋
CN205947354U (zh) 一种防毒面具袋
CN211156532U (zh) 一种延长带以及具有延长带的姿势矫正背带
CN217743472U (zh) 一种带有减负结构的背带及其背包
CN212939172U (zh) 一种吸湿四季被
CN217243082U (zh) 一种便捷折叠的足球抽绳包
CN219125421U (zh) 一种防惊跳包裹带
CN212233541U (zh) 一种婴幼儿箱包
CN203154089U (zh) 布尿裤
CN209436540U (zh) 一种舒适性旅行背包
CN211242012U (zh) 一种复合纤维透气布箱包
CN212938462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手提布袋
KR20140005002U (ko) 멜빵형 접이식 수확바구니
CN210382745U (zh) 一种医用护膝
CN207561485U (zh) 拉杆箱用保护套及拉杆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