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7679A -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7679A
CN107947679A CN201711129693.4A CN201711129693A CN107947679A CN 107947679 A CN107947679 A CN 107947679A CN 201711129693 A CN201711129693 A CN 201711129693A CN 107947679 A CN107947679 A CN 107947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relay
multiport
battery pack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96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7679B (zh
Inventor
甘醇
吴建华
史涔溦
孙庆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7111296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7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7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7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7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7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6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symmetrical configuration of switches
    • H02J2007/1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可实现电动与充电模式下多端口灵活运行。根据光照强度以及运行路况,可以灵活地选择接入电源,实现高性能多端口电动运行。在发电机单独供电以及电池组单独供电情况下,均可实现多电平工作模式,有效增大电机的输出转矩。在电动和制动过程中,电池组可以通过变换器回收能量实现涓流充电;在汽车静止情况下,电池组可以由光伏电池板或者发电机快速自给充电,并且也可以通过直接接入交流电网实现大电流快速充电。通过所提出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端口灵活的机电能量转换,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而且大大降低了混合动力汽车对燃料、电池以及充电站的依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 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中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的汽油汽车,电动汽车可以实现汽车尾气零排放,更加环保和节能,但是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学者们的难题。因此,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油汽车的中间过渡产品,就显得及其重要。然而,为了普及城市中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需要大量建造电池充电站。很明显,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充电站建造以及电网改造。同时,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池工作模式下的续航能力有限,限制了纯电动模式下的运行。因此,为了克服这些技术缺陷,可以将光伏电池板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一方面可以实现灵活的电源控制,从而辅助其他电源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光伏电池板到电池的充电,大大降低汽车对电池、燃料以及充电站的依赖性。
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机,虽然永磁电机的效率较高,但是,永磁电机的加工需要利用稀土材料。一方面,稀土资源的开采会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永磁材料高温退磁现象的影响,永磁电机在高速和高温环境下的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研发无稀土电机最为新一代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机。目前,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是一种具有很强竞争力的电机,其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调速范围宽、启动转矩大、效率高、容错性能好、可靠性好等一系列优点,非常适合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应用。目前很多方案都致力于提高电机效率,减小转矩波动,降低电机振动以及研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等。但是,在变换器的多端口混合电源供电方面研究较少。对于开关磁阻电机系统应用于太阳能混合电动汽车方面,一个多端口双向功率变换器用于连接发电机系统、电池组以及光伏电池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实现灵活的电动能力和充电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整个电机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可实现电动与充电模式下多端口灵活运行。根据光照强度以及运行路况,可以灵活地选择接入电源,实现高性能多端口电动运行。在发电机单独供电以及电池组单独供电情况下,均可实现多电平工作模式,有效增大电机的输出转矩。在电动和制动过程中,电池组可以通过变换器回收能量实现涓流充电;在汽车静止情况下,电池组可以由光伏电池板或者发电机快速自给充电,并且也可以通过直接接入交流电网实现大电流快速充电。通过所提出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灵活的多端口机电能量转换,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而且大大降低了混合动力汽车对燃料、电池以及充电站的依赖。
发明内容
在传统的开关磁阻电机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开关磁阻电机、交流电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光伏电池板、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具有三相定子绕组La、Lb和Lc
所述的交流电机作为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发电机;
所述的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用于连接开关磁阻电机、发电机、光伏电池板以及电池组,为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实现如下运行模式:发电机供电模式、电池供电模式、光伏电池板供电模式、发电机与电池混合供电模式、光伏电池板与发电机混合供电模式、光伏电池板与电池混合供电模式、多电平驱动模式、运行充电模式、制动充电模式、静止状态下光伏充电模式、静止状态下发电机充电模式以及静止状态下交流电网充电模式;
所述的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三相定子绕组上对应的三相绕组电流;
所述的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转子位置;
所述的控制器根据三相绕组电流、转子位置以及运行模式需求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功率开关器件提供控制信号;
所述的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由两个前端电路和一个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并联而成;
所述的两个前端电路包括一个交流电机G,一个整流电路RE,光伏电池板PV,两个电容器C1和C2,一个电池组B,三个继电器J、J1和J2,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f1和Sf2、续流二极管Df1和Df2;其中,交流电机G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J与整流电路RE的输入接口相连,整流电路RE的正极输出端与电容器C1的正极、续流二极管Df1的阳极以及开关管Sf2的一端相连,整流电路RE的负极输出端与电容器C1的负极以及开关管Sf1的一端相连;电池组的负极与开关管Sf2的另一端以及开关管Sf1的另一端相连,电池组的正极与续流二极管Df1的阴极以及继电器J1的一端相连;光伏电池板的正极与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光伏电池板的负极与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f2的阴极与继电器J2的一端、电容器C2的正极相连;其中,两个开关管Sf1和Sf2的控制极接收控制器提供的信号。
所述的不对称半桥变换器包括三组功率变换单元,所述的功率变换单元包含两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1~S2以及两个续流二极管D1~D2;其中,开关管S1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另一端以及继电器J2的另一端相连,开关管S1的另一端与对应相定子绕组L的首端以及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开关管S2的一端、前端电路中电容器C1的负极以及前端电路中开关管Sf1的一端相连,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与对应相定子绕组L的尾端以及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继电器J1的一端、前端电路中续流二极管Df1的阴极以及前端电路中电池组B的正极相连。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光照强度不足时,继电器J1开通,J2关断,光伏电池板处于闲置状态,通过控制前端电路中继电器J、开关管Sf1和Sf2,可以让发电机和电池组单独或者混合供电。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开通、开关管Sf1和开关管Sf2同时关断,电机系统工作于发电机单独供电模式;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关断、开关管Sf1和Sf2同时关断,电机系统工作于电池组单独供电模式;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和开关管Sf2同时开通,电机系统工作于发电机和电池组联合供电模式。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汽车电动运行时,在发电机单独供电模式和电池组单独供电模式下,可以提高绕组的励磁和退磁电压,实现多电平工作模式,从而增大电机的输出转矩。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光照强度充足时,继电器J1和J2同时开通,光伏电池板可以作为辅助电源,通过控制前端电路中继电器J、开关管Sf1和Sf2,可以让光伏电池板配合发电机或电池组供电。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开通、开关管Sf1和Sf2同时关断,光伏电池板可以与发电机系统并联同时为电机系统供电。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关断、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光伏电池板可以与电池组并联同时为电机系统供电。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和J1同时关断、继电器J2开通、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模式。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汽车静止充电状态下,当光照强度充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关断、继电器J2开通、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通过控制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3和S4的驱动信号可以实现光伏电池板到电池组的充电。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在汽车静止充电状态下,在光照强度不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开通、继电器J2关断、开关管Sf1和开关管Sf2同时关断,通过控制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1~S6的驱动信号可以实现发电机或者交流电网到电池组的充电。
所述的所有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均采用带反并联快速恢复二极管的CoolMOS管或IGBT。
所述的所有续流二极管均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多端口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示意图。
图2为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变换器电路。
图3(a)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在发电机单独供电时的励磁模式1。
图3(b)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在电池组单独供电时的励磁模式2。
图3(c)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在发电机和电池组同时供电时的励磁模式3。
图3(d)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零电压续流模式。
图4(a)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退磁模式1。
图4(b)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退磁模式2。
图4(c)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退磁模式3。
图4(d)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退磁模式4。
图5(a)为新型变换器在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等效电路。
图5(b)为新型变换器在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等效电路。
图6(a)为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励磁模式。
图6(b)为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零电压续流模式。
图6(c)为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退磁模式。
图7(a)为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励磁模式。
图7(b)为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零电压续流模式。
图7(c)为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退磁模式。
图8为新型变换器在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等效电路。
图9(a)为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励磁模式。
图9(b)为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零电压续流模式。
图9(c)为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退磁模式。
图10(a)为电池组由光伏电池板充电时的励磁模式。
图10(b)为电池组由光伏电池板充电时的退磁模式。
图10(c)为电池组由发电机或者电网充电时的励磁模式。
图10(d)为电池组由发电机或者电网充电时的退磁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1给出了基于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示意图,主要由内燃机拖动的发电机、电池组、电容器、光伏电池板、多端口双向变换器、控制器以及开关磁阻电机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机构成,图1中虚线框选择部分即为基于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所提出的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由两个前端电路和一个不对称半桥变换器构成,如图2所示。前端电路包括一个交流电机G,一个整流电路RE,光伏电池板PV,两个电容器C1和C2,一个电池组B,三个继电器J、J1和J2,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f1和Sf2、续流二极管Df1和Df2;其中,交流电机G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J与整流电路RE的输入接口相连,整流电路RE的正极输出端与电容器C1的正极、续流二极管Df1的阳极以及开关管Sf2的一端相连,整流电路RE的负极输出端与电容器C1的负极以及开关管Sf1的一端相连;电池组的负极与开关管Sf2的另一端以及开关管Sf1的另一端相连,电池组的正极与续流二极管Df1的阴极以及继电器J1的一端相连;光伏电池板PV的正极与续流二极管Df2的阳极相连,光伏电池板的负极与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f2的阴极与继电器J2的一端、电容器C2的正极相连;其中,两个开关管Sf1和Sf2的控制极接收控制器提供的信号;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包括三组功率变换单元,每个功率变换单元包含两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1和S2以及两个续流二极管D1和D2;其中,开关管S1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另一端以及继电器J2的另一端相连,开关管S1的另一端与对应相定子绕组L的首端以及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开关管S2的一端、前端电路中电容器C1的负极以及前端电路中开关管Sf1的一端相连,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与对应相定子绕组L的尾端以及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继电器J1的一端、前端电路中续流二极管Df1的阴极以及前端电路中电池组B的正极相连。图2中的开关管均采用带反并联快速恢复二极管的CoolMOS管或IGBT,二极管均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
通过前端电路与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相连构成新型变换器,可以实现多种电动与充电工作模式。在电动模式下,当光照强度不足时,根据汽车的运行路况,电机系统可以工作在发电机单独供电模式、电池组单独供电模式以及发电机和电池组共同供电模式;当光照强度充足时,光伏电池板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持续的电源辅助发电机或电池组供电,而且可以单独为电机系统供电,这将大大降低汽车对燃料和电池组的依赖。当发电机单独供电或者电池组单独供电时,可以实现绕组电压多电平,有效增大电机的输出转矩。在电池组充电模式下,当电机系统由发电机或者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电池组可以被绕组退磁电流充电,从而实现涓流充电;在制动过程中,电池组可以回收制动能量;在汽车静止状态下,电池组可以由发电机以及交流电网进行快速充电,当光照强度充足时,电池组可以由光伏电池板充电,大大降低混合动力汽车对充电站的依赖性。
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光照强度不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开通,J2关断,光伏电池板处于闲置状态,通过控制前端电路中继电器J、开关管Sf1和Sf2,可以让发电机和电池组单独或者混合供电。例如,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开通、开关管Sf1和开关管Sf2同时关断,电机系统工作于发电机单独供电模式,如图3(a)所示;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关断、开关管Sf1和Sf2同时关断,电机系统工作于电池组单独供电模式,即纯电动模式,如图3(b)所示;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和开关管Sf2同时开通,电机系统工作于发电机和电池组联合供电模式,即混合动力模式,如图3(c)所示。图3(d)为零电压续流模式。根据运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供电模式。
在汽车电动运行时,在发电机单独供电模式和电池组单独供电模式下,均可以提高绕组的励磁和退磁电压,实现多电平工作模式,从而增大电机的输出转矩。以发电机单独供电为例,如图4(a)所示,当A相关断,B相还没有开通时,A相退磁电流通过开关管Sf2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回电池组和电容C1,此时,电池组被退磁电流充电,A相绕组的电压Ua为电池组电压Uby和电容C1的电压Ug之和,A相绕组的电压被提高。如图4(b)所示,当B相开通,A相的退磁电流ia比B相的励磁电流ib大时,A相等效为一个电源给B相供电,此时,A相绕组的电压Ua仍为电池组电压Uby和电容C1的电压Ug之和,A相绕组的电压被提高。如图4(c)所示,当B相开通,A相的退磁电流ia比B相的励磁电流ib小时,A相无法再给B相提供励磁,发电机将弥补能量不足,此时,A相绕组的电压为电容C1两端电压Ug。如图4(d)所示,当A相仍然处于退磁状态,B相在零电压续流状态时,A相和B相电流不重叠,此时,A相绕组的电压Ua又为电池组电压Uby和电容C1的电压Ug之和,A相绕组的电压被提高。与退磁过程类似,在励磁状态下,由于前一相的退磁电压被提高,后一相的励磁电压也相应提高。由于励磁和退磁电压同时提高,加快了励磁和退磁过程,电机的输出转矩将会有效提高。
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光照强度充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和J2同时开通,通过控制前端电路中继电器J、开关管Sf1和Sf2,可以让光伏电池板作为辅助电源配合发电机或电池组供电,即光伏混合动力模式。图5(a)为新型变换器在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等效电路,其中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开通、开关管Sf1和Sf2同时关断,光伏电池板与发电机系统并联同时为电机系统供电。图6(a)为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励磁模式。图6(b)为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零电压续流模式。图6(c)为光伏电池板辅助发电机供电时的退磁模式。图5(b)为新型变换器在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等效电路,其中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关断、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光伏电池板与电池组并联同时为电机系统供电。图7(a)为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励磁模式。图7(b)为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零电压续流模式。图7(c)为光伏电池板辅助电池组供电时的退磁模式。
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和J1同时关断、继电器J2开通、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模式,其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图9(a)为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励磁模式。图9(b)为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零电压续流模式。图9(c)为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时的退磁模式。
在汽车静止充电状态下,当光照强度充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关断、继电器J2开通、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通过控制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3和S4的驱动信号可以实现光伏电池板到电池组的充电。因为光伏电池板的功率较低,所以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利用变换器中的一相绕组实现电池组充电。图10(a)为电池组由光伏电池板充电时的励磁模式,其中开关管S3和S4同时开通,B相绕组励磁。在这个运行过程中,流过绕组的电流可以表示为:
其中,Ik0是初始相电流,Ikm是相电流最大值,T为驱动信号的开关周期,D为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图10(b)为电池组由光伏电池板充电时的退磁模式,其中开关管S3和S4同时关断,B相绕组退磁电流通过二极管D3和D4给电池组充电,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可以表示为:
通过控制驱动信号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可以调节充电电流的大小。
在汽车静止充电状态下,当光照强度不足时,可以由发电机或者交流电网对电池组进行充电。与光伏电池板给电池组充电不同的是,此时需要大功率充电,三相绕组全部利用实现充电。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开通、继电器J2关断、开关管Sf1和开关管Sf2同时关断,通过控制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1~S6的驱动信号可以实现发电机或者交流电网到电池组的充电。图10(c)为电池组由发电机或者电网充电时的励磁模式,其中,开关管S1~S6全部同时开通,电容C1给三相绕组的电感充电。图10(d)为电池组由发电机或者电网充电时的退磁模式,其中,开关管S1~S6全部同时关断,绕组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D1~D6返回电池组和电容C1。通过图10(c)和(d),可以实现由发电机或者交流电网到电池组的充电。通过控制开关管S1~S6驱动信号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可以灵活地调节充电电流的大小。

Claims (5)

1.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开关磁阻电机、交流电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光伏电池板、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开关磁阻电机具有三相定子绕组La、Lb和Lc
所述的交流电机作为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发电机;
所述的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用于连接开关磁阻电机、发电机、光伏电池板以及电池组;
所述的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开关磁阻电机三相定子绕组上对应的三相绕组电流;
所述的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转子位置;
所述的控制器根据三相绕组电流、转子位置以及运行模式需求为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的功率开关器件提供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端口双向变换器由两个前端电路和一个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并联而成;
所述的前端电路包括一个交流电机G,一个整流电路RE,光伏电池板PV,两个电容器C1和C2,一个电池组B,三个继电器J、J1和J2,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f1和Sf2、续流二极管Df1和Df2;其中,交流电机G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J与整流电路RE的输入接口相连,整流电路RE的正极输出端与电容器C1的正极、续流二极管Df1的阳极以及开关管Sf2的一端相连,整流电路RE的负极输出端与电容器C1的负极以及开关管Sf1的一端相连;电池组的负极与开关管Sf2的另一端以及开关管Sf1的另一端相连,电池组的正极与续流二极管Df1的阴极以及继电器J1的一端相连;光伏电池板PV的正极与续流二极管Df2的阳极相连,光伏电池板的负极与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f2的阴极与继电器J2的一端、电容器C2的正极相连;其中,两个开关管Sf1和Sf2的控制极接收控制器提供的信号;
所述的不对称半桥变换器包括三组功率变换单元,所述的功率变换单元包含两个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S1和S2以及两个续流二极管D1和D2;其中,开关管S1的一端与继电器J1的另一端以及继电器J2的另一端相连,开关管S1的另一端与对应相定子绕组L的首端以及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与开关管S2的一端、前端电路中电容器C1的负极以及前端电路中开关管Sf1的一端相连,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与对应相定子绕组L的尾端以及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继电器J1的一端、前端电路中续流二极管Df1的阴极以及前端电路中电池组B的正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有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管均采用带反并联快速恢复二极管的CoolMOS管或IGB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有续流二极管均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
5.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电机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光照强度不足时,继电器J1开通,J2关断,光伏电池板处于闲置状态,通过控制前端电路中继电器J、开关管Sf1和Sf2,可以让发电机和电池组单独或者混合供电;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开通、开关管Sf1和开关管Sf2同时关断,电机系统工作于发电机单独供电模式;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关断、开关管Sf1和Sf2同时关断,电机系统工作于电池组单独供电模式;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和开关管Sf2同时开通,电机系统工作于发电机和电池组联合供电模式。
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光照强度充足时,继电器J1和J2同时开通,光伏电池板可以作为辅助电源,通过控制前端电路中继电器J、开关管Sf1和Sf2,可以让光伏电池板配合发电机或电池组供电;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开通、开关管Sf1和Sf2同时关断,光伏电池板可以与发电机系统并联同时为电机系统供电;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关断、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光伏电池板可以与电池组并联同时为电机系统供电;
在汽车电动运行状态下,当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和J1同时关断、继电器J2开通、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电机系统可以工作于光伏电池板单独供电模式;
在汽车静止充电状态下,当光照强度充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关断、继电器J2开通、开关管Sf1开通、开关管Sf2关断,通过控制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3和S4的驱动信号可以实现光伏电池板到电池组的充电;
在汽车静止充电状态下,在光照强度不足时,前端电路中的继电器J1开通、继电器J2关断、开关管Sf1和开关管Sf2同时关断,通过控制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1~S6的驱动信号可以实现发电机或者交流电网到电池组的充电。
CN201711129693.4A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Active CN107947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9693.4A CN107947679B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9693.4A CN107947679B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7679A true CN107947679A (zh) 2018-04-20
CN107947679B CN107947679B (zh) 2019-11-29

Family

ID=61931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9693.4A Active CN107947679B (zh) 2017-11-15 2017-11-15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767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292A (zh) * 2018-07-02 2018-12-21 江苏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9274310A (zh) * 2018-11-23 2019-01-25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集成驱动与动力电池充电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176897A (zh) * 2019-04-19 2019-08-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电平开关磁阻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71443A (zh) * 2019-05-24 2019-09-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
CN110341503A (zh) * 2019-06-03 2019-10-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集成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CN111478607A (zh) * 2020-03-27 2020-07-31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2003539A (zh) * 2020-07-24 2020-11-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前端集成多端口功率变换器
CN113131803A (zh) * 2021-04-21 2021-07-16 郑州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用低成本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CN113364388A (zh) * 2021-06-15 2021-09-0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rm的驱动重构型电路及车载集成充馈电系统
US11817701B2 (en) 2021-01-29 2023-11-14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Multi-port split-phase power 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50471U (zh) * 2009-08-05 2010-05-05 华南理工大学 复合能源电动车的电源系统
CN102611269A (zh) * 2012-04-01 2012-07-2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新能源供电的开关磁阻电动机
CN102664505A (zh) * 2012-05-11 2012-09-12 杭州浙阳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率跟踪控制的新能源开关磁阻电动机
CN202565136U (zh) * 2012-05-11 2012-11-28 杭州浙阳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输出功率解耦的新能源开关磁阻电动机
CN105790628A (zh) * 2016-03-29 2016-07-2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功能集成式变换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CN106411132A (zh) * 2016-12-08 2017-02-15 南通大学 光伏蓄电池供电水泵系统用集成式单管dc/dc变换器
CN106564406A (zh) * 2016-11-02 2017-04-19 孙立 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双能源动力总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179595A1 (de) * 2015-12-07 2017-06-14 INW Beteiligung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arkraftwerk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50471U (zh) * 2009-08-05 2010-05-05 华南理工大学 复合能源电动车的电源系统
CN102611269A (zh) * 2012-04-01 2012-07-2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新能源供电的开关磁阻电动机
CN102664505A (zh) * 2012-05-11 2012-09-12 杭州浙阳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率跟踪控制的新能源开关磁阻电动机
CN202565136U (zh) * 2012-05-11 2012-11-28 杭州浙阳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输出功率解耦的新能源开关磁阻电动机
EP3179595A1 (de) * 2015-12-07 2017-06-14 INW Beteiligung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arkraftwerkes
CN105790628A (zh) * 2016-03-29 2016-07-2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功能集成式变换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CN106564406A (zh) * 2016-11-02 2017-04-19 孙立 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双能源动力总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11132A (zh) * 2016-12-08 2017-02-15 南通大学 光伏蓄电池供电水泵系统用集成式单管dc/dc变换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292B (zh) * 2018-07-02 2021-05-25 江苏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9067292A (zh) * 2018-07-02 2018-12-21 江苏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9274310A (zh) * 2018-11-23 2019-01-25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集成驱动与动力电池充电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176897A (zh) * 2019-04-19 2019-08-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多电平开关磁阻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71443A (zh) * 2019-05-24 2019-09-2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
CN110271443B (zh) * 2019-05-24 2020-07-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
CN110341503A (zh) * 2019-06-03 2019-10-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集成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CN111478607A (zh) * 2020-03-27 2020-07-31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2003539A (zh) * 2020-07-24 2020-11-2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前端集成多端口功率变换器
US11817701B2 (en) 2021-01-29 2023-11-14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Multi-port split-phase power system
CN113131803A (zh) * 2021-04-21 2021-07-16 郑州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用低成本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
CN113364388A (zh) * 2021-06-15 2021-09-0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rm的驱动重构型电路及车载集成充馈电系统
CN113364388B (zh) * 2021-06-15 2022-07-22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rm的驱动重构型电路及车载集成充馈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7679B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7679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的多端口双向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CN105790628B (zh) 一种基于功能集成式变换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CN108123491B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电机驱动和充放电器一体化拓扑
CN101425771B (zh) 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制动方法、发电方法及装置
CN103427742B (zh) 一种绕组开路式混合励磁电机发电系统及其能量分配方法
CN1949655B (zh) 电动-发电复用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970359A (zh) 一种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
JP2013051755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1148147A (zh) 一种机动车用储能装置
CN113364388B (zh) 一种基于srm的驱动重构型电路及车载集成充馈电系统
CN111342736B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变绕组驱动系统和在线软切换方法
CN104158240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分散式源馈开关磁阻电机系统
CN107364367B (zh) 一种基于多励磁源电机的集成式电机驱动与车载充电系统
CN108437827A (zh) 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
CN104753160B (zh) 一种汽车起动发电机及其控制装置
CN103538482A (zh) 一种可助力及回收制动能量的汽车起停系统
CN109177748A (zh) 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
CN210852070U (zh) 电动汽车车载用基于双能量源的制动能量回馈装置
CN110271443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
CN110614922A (zh) 电动汽车车载用基于双能量源的制动能量回馈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915591Y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直流母线电压主动控制式电机驱动系统
CN108407632A (zh) 基于一体化双绕组电机控制器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
CN2894081Y (zh) 电动-发电复用控制系统
CN110341503B (zh) 一种集成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CN207106240U (zh) 一种基于多励磁源电机的集成式电机驱动与车载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