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4532A -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4532A
CN107944532A CN201711212155.1A CN201711212155A CN107944532A CN 107944532 A CN107944532 A CN 107944532A CN 201711212155 A CN201711212155 A CN 201711212155A CN 107944532 A CN107944532 A CN 107944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card
card
information
reset timing
ident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2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海鹏
陆道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b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b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b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b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21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45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4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4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ircuits, e.g. for protecting identification code in memory
    • G06K19/0730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reading or writing from or on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设置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向待识别智能卡发送连接请求,并根据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待识别智能卡;接收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并将复位时序信息与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比较;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本申请能够兼容各种种类的卡片,兼容多种接口,自动适应终端,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发出了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智能卡,替代传统的逻辑加密卡,特别是在水、电、煤等日用领域。目前在水、电、煤等领域很大一部分设备还是采用传统的逻辑加密卡来进行充值,查询。由于换代和升级的原因,很多生产厂家卡片都不再生产这些逻辑加密卡,而现有水、电、燃气等领域的设备又不可能一下子大面积替换成新的智能化设备,这样的话就造成了一旦卡片遗失、损坏,用户就无卡可用的局面。
现有市场的部分卡片采用标准智能卡进行模拟IC卡,往往只能模拟逻辑IC卡的功能,不能同时很好地对标准智能卡进行兼容;而且往往只能模拟一种类型IC卡的功能。而水、电、燃气等运营商在进行芯片采购和按照需求进行卡片配置时,就需要兼容逻辑加密卡和智能卡,以满足不同用户设备的卡片种类要求,但是现有的卡片设置方式就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现有的传统水、电、燃气卡时,还需要到营业网点进行现场充值,对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麻烦,也增加了运营商的充值管理压力。再者,运营商也不能够对现有的卡片进行集中的空中升级和管理,这些给现有的卡片使用方和管理方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兼容逻辑加密卡和智能卡接口且可实现空中充值、升级的技术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逻辑加密卡和智能卡兼容并存,不能在读写设备上自动识别,以及难以实现卡片的空中升级配置、充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卡片类别的远程变更和配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卡,包括如下部件:
通信连接器,存储有通信协议,通过所述通信协议连接至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数据并传送至智能卡芯片或微控制器;
所述智能卡芯片,包括: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智能卡数据处理器及智能卡数据存储器;其中,
所述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用于与智能卡的数据交互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智能卡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读写数据并对所述智能卡数据存储器的数据进行读写;所述智能卡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智能卡芯片的复位时序信息、版本信息及交互数据;
所述微控制器,包括: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及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其中,
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用于与逻辑加密卡的数据交互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读写数据并对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的数据进行读写;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逻辑加密卡的复位时序信息、版本信息及交互数据;
电池,用于为所述通信连接器、智能卡芯片及微控制器供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可用于读写智能卡,包括如下部件:存储器,存储有逻辑加密卡的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智能卡的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
收发器,用于向待识别智能卡发送连接请求;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
通信连接器,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处理器,用于将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与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比较;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如上的终端,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通信连接器为无线通信连接器,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以无线的形式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如上的终端,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及更新版本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当前版本信息及更新版本信息进行比较;在所述当前版本信息与所述更新版本信息不匹配时,自动下载更新版本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更新。
如上的终端,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不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所述待识别智能卡为死卡,并控制所述通信连接器断开与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包括:设置逻辑加密卡的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智能卡的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
向待识别智能卡发送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并将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与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比较;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如上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一步为: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及预设的无线通讯协议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如上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中,优选的是,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待识别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及需更新的版本信息,并将两者进行比较;
在所述当前版本信息与所述需更新的版本信息不匹配时,自动下载需更新的版本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更新。
如上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中,优选的是,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不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所述待识别智能卡为死卡,断开与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连接。
如上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中,优选的是,该方法还包括:
分别将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分为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并将所述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分别对应到不同类型的智能卡信息;
根据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与所述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比较,得到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类型信息。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的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通过识别并读写卡片的终端连接识别智能卡,利用不同种类卡片的复位时序不同判断并自动识别卡片种类,能够兼容各种种类的卡片,兼容多种接口,自动适应终端,提升了业务融合能力,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2)本申请的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通过识别并读写卡片的终端连接识别智能卡,通过终端自动识别卡片版本信息并自动更新卡片,可以实现对卡片的空中升级配置,用户和运营方都可以利用终端及互联网进行远程操作,提升了用户和运营方的使用和管理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智能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所提供智能卡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终端读写智能卡的一种可选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终端读写智能卡的过程中判定智能卡类型的一种可选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终端读写智能卡的一种可选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现有技术难以在一张卡上实现逻辑加密卡和标准智能卡的并存及其与读写终端的自动识别,同时现有卡片难以实现空中卡片的升级配置、充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卡片类别的远程变更和配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读写智能卡的系统,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终端101、智能卡102、智能卡数据交互设备103及智能卡行业用户(如水、电、燃气等企业)数据交互设备104。
智能卡数据交互设备103安装在用户家里,通过与智能卡102的数据交互以及设备上的控制阀门实现对用户家用设备的控制功能,如电表、水表、燃气表等。智能卡102可与智能卡数据交互设备103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终端101可与智能卡行业用户数据交互设备104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利用两者的数据交互可对智能卡102进行充值,用户通过终端101对智能卡102的充值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卡102传输至智能卡数据交互设备103,智能卡数据交互设备103也可以将所记录的余额数据交互给智能卡102。另一方面,智能卡102还能够与运营商的数据设备连接,通过运营商的数据设备对智能卡102进行读写,从而实现对智能卡102的充值及版本升级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卡102可以与终端101连接,且终端101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至运营商的数据设备,通过在终端101上操作可以与运营商的数据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及对智能卡102进行数据读写处理。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终端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该终端读写智能卡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终端上设置逻辑加密卡的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智能卡的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可以是电脑等终端通信设备。利用这些终端设备可以与互联网连接,并且具有智能处理功能,将卡片与这些终端连接后可以对卡片的数据进行读写处理,进而完成对卡片数据的空中操控,极大地便利了用户的生活。
步骤202、在终端上输入待识别智能卡的身份信息(如卡号),并通过终端向该待识别智能卡发送连接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智能卡上集成有通信模块、电池、标准智能卡、通用微控制器MCU(模拟逻辑IC卡)等功能器件,并制定该智能卡与终端设备的通信协议,该终端设备用于识别并读写智能卡。
在智能卡上集成有通信模块,通过通信协议就能与终端设备连接,在不改变智能卡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为智能卡提供了连接终端并由终端控制读写的功能,无需更改用户家中现有的智能卡或逻辑加密卡的数据交互设备就能实现对智能卡或逻辑加密卡进行数据读写的智能操控,避免了所有用户都去运营网点才能对卡片进行充值、升级版本的繁琐操作。
终端可以连接到智能卡行业用户的网络系统,通过智能卡的身份信息利用互联网络就可以为该智能卡进行充值、升级版本等操作,再通过与智能卡之间的通信连接将充值数据及版本升级数据传输至该智能卡进行操作,就能使用户足不出户地对各种智能卡进行远程读写操控,同时也减少了智能卡行业用户的管理成本。
可选地,终端通过待识别智能卡的身份信息与对应运营商的数据库对比可以判定该智能卡是增加了通信模块的新型智能卡还是传统的智能卡,当检测到该智能卡为传统智能卡时,还可以自动生成提示消息进行展现,提示用户更换新型智能卡。
步骤203、在终端的通信范围内,具有相同通信协议的智能卡在收到该连接请求后,将连接请求中的智能卡身份信息与自身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在智能卡身份信息相匹配时,该智能卡自动通过通信协议连接到终端。
智能卡与终端相连接后,终端通过通信协议可以实时地读写该智能卡的数据,如此,用户通过终端就能直接对该智能卡进行实时充值。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终端上还可以接收用户自定义设置的智能卡余额阈值信息,在该智能卡内余额达到或超过该阈值信息时,自动生成余额提示消息展现给用户,或者自动为该智能卡进行充值,实现对智能卡内余额的智能化操控。
步骤204、待识别智能卡向终端发送自身的复位时序信息。
现有的逻辑加密卡和智能卡具有不同的读写处理方式,其使用的处理器也不相同,不能通用,并且两者具有不一样的复位时序信息,因为两种类型卡片的复位时序信息无交叉情况,通过复位时序信息的与终端中预设的复位时序标准信息的对比匹配,可以判断识别出本实施例的智能卡与用户所用的数据交互设备是哪一种类型的交互方式,由此,可以避免因为处理器调用不对导致读写完的智能卡与用户所用的数据交互设备不相匹配的问题。
步骤205、终端接收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并将复位时序信息与预设的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比较。
步骤206、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待识别智能卡的逻辑加密芯片进行读写处理;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待识别智能卡的智能卡芯片进行读写处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智能卡上集成的通信模块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终端根据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及预设的无线通讯协议连接至待识别智能卡。可选地,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局域网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等。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终端和待识别智能卡,消除了通信线路的限制,更加有利于用户及运营商对智能卡的使用或管理。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卡300包括:智能卡通信连接器301、智能卡芯片302、微控制器303及电池304。
在智能卡通信连接器301上存储有与终端500相匹配的通信协议,通过通信协议可以将智能卡300与终端500相连接。智能卡与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后,终端就可以与智能卡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并且终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智能卡行业用户的数据交互设备,通过与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对智能卡的余额进行充值,并将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反馈的充值数据传输至智能卡300进行充值。具体地,通过智能卡通信连接器301,利用通信协议接收终端500的数据并传送至智能卡芯片302或逻辑加密卡芯303进行读写处理。
智能卡芯片302包括有: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321、智能卡数据处理器322及智能卡数据存储器323。安装在用户家里的数据交互控制设备500,具有数据读写、记录及控制阀的功能,在设备中记录的数据达到预设的数值时控制关闭数据交互控制设备自身的阀门,起到通过数据控制的作用。智能卡通过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321连接至用户家里的智能卡数据交互控制设备103,通过智能卡数据处理器322及智能卡数据存储器323与智能卡数据交互控制设备103进行数据交互,将用户在终端上对智能卡输入的数据交互至智能卡数据交互控制设备103。
智能卡数据交互控制设备103上都预先设置有智能卡的连接接口,如家用水卡的插口接头,上述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321,用于与数据交互控制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智能卡数据处理器322,用于接收终端500的读写数据,并基于该数据对智能卡数据存储器323的数据进行读写。智能卡数据存储器323,用于存储智能卡芯片的复位时序信息、版本信息及交互数据。
微控制器303包括: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331、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332及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333。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331用于与家用的智能卡数据交互控制设备103(此处为逻辑加密卡的数据交互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332用于接收终端400的读写数据并基于该数据对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333的数据进行读写。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333用于存储逻辑加密卡的复位时序信息、版本信息及交互数据。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也称微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模拟逻辑加密卡。
目前使用的标准智能卡和逻辑加密卡具有不同的复位时序信息,一般地,标准智能卡的复位时序在0.1ms到10ms之间,而逻辑加密卡的复位时序在100us到100ns之间。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卡与智能卡数据交互控制设备103首次连接时,就能检测出该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并存储。
电池304用于为通信连接器301、智能卡芯片302及微控制器303供电。通过智能卡自身的电力供应,能够保证智能卡通信连接器301、智能卡芯片302及微控制器303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304为可充性电池,将智能卡与终端400连接时,通过终端可以为电池304充电,如此能够保证电池304具有足够供应的电量,不会出现因为电池供电不足导致智能卡失效的问题。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图3中所提供智能卡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图4中智能卡400包括:业务处理器401、微控制器402、智能卡芯片403、无线通信器404及智能卡外设器405。
业务处理器401,包含有借贷记的应用、网银应用及行业内的应用等功能,能够为智能卡提供借贷记的业务处理,网银支付应用的业务处理以及在行业内的其它应用业务处理。
微控制器402,具有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421、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422及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423,能够处理逻辑加密卡式的数据交互。智能卡芯片403,具有CPU内核431、智能卡芯片存储器432、智能卡芯片传感器433、密码算法协处理器434及智能卡芯片通信接口435,能够处理智能卡式的数据交互。
无线通信器404,包含有业务处理器441及无线操作系统442,业务处理器441上存储有无线通信协议及用户自定义应用数据;无线操作系统442包含有无线电源管理模块、无线通信接口、外设驱动管理模块及无线系统内核。无线通信器404能够将智能卡与终端进行连接,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的传输。
智能卡外设器405,包含有电池、外部存储器、按键、显示灯及天线。智能卡外设器405为智能卡的正常运行提供电力、存储、输入、显示、提示及无线信号分布提供有力的支持。
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终端500(在终端上设置有读写智能卡的系统)可以与上述的智能卡300及智能卡行业用户的数据交互设备相连接,用户在该终端500上输入对智能卡300的读写数据,就能够传送至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在收到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的反馈信息后,终端500就可以通过与智能卡300的通信协议读写智能卡300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终端500上,读写智能卡的系统包括有如下部件:存储器501、收发器502、终端通信连接器503、处理器504。在存储器501中存储有智能卡及逻辑加密卡的各个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的地址信息,还存储有逻辑加密卡的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智能卡的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通过用户所用智能卡的复位时序标准信息与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对比,就可以自动判断出用户当前所用智能卡与用户家中的数据交互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是逻辑加密卡式还是智能卡式。
终端500的收发器502具有与智能卡相同的通信协议,通过收发器502可以与智能卡30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用户在终端500上输入识别智能卡的信息后,收发器502会向待识别智能卡发送预设的连接请求,待识别智能卡接收到收发器502的连接请求后会向终端500反馈连接请求的结果,终端500的收发器502接收到该反馈结果后传送至终端通信连接器503,终端通信连接器503根据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待识别智能卡。待识别智能卡与终端500相连接后,将自身的复位时序信息发送至终端500,终端500的收发器502接收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后,将该复位时序信息传送至处理器504。处理器504的判断处理器541将接收到的复位时序信息与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进行比较,若该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该智能卡为逻辑加密读写方式,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542根据用户输入的读写数据对待识别智能卡进行数据读写;若该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该智能卡为智能读写方式,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543根据用户输入的读写数据对待识别智能卡进行数据读写。
通过智能卡与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联系,在智能卡的数据读写功能中引入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操控的技术,加上逻辑加密卡和智能卡的自动识别处理,使得该智能卡的读写操作可以兼容多种接口,自动适应终端,提升了智能卡业务的融合能力,还提升用户使用智能卡的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智能卡通信连接器301及终端通信连接器503为无线通信连接器,智能卡通信连接器301接收到终端通信连接器503发送的无线连接请求后生成反馈结果并反馈至终端通信连接器503,终端通信连接器503根据无线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以无线通信的形式连接至待识别智能卡。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它移动通信设备,都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至智能卡行业用户的数据交互设备,而这些终端还兼顾有网银、借贷及其它支付功能的行业应用功能,可以远程地与智能卡行业用户的数据交互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空中充值或升级等功能。
另一方面,通过将终端与智能卡以预设通信协议连接起来,可以实现终端读写智能卡的数据,故此,通过终端可以将在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上充值的反馈数据或者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基于移动互联网发送的版本更新数据写入智能卡中,实现了智能卡的空中升级配置,提升了用户和运营方的使用和管理体验。尤其是通过无线远程读写的形式,还可以避免在智能卡与终端之间的有线数据分布,更加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智能卡300与终端连接后,智能卡300的智能卡芯片302或微控制器303将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发送至终端500的收发器502;收发器502还从智能卡的运营商的数据交互设备上获取该智能卡300所需更新的版本信息;
判断处理器541将接收到的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与该智能卡所需更新的版本信息比较,在当前版本信息与所需更新的版本信息不匹配时,判定该智能卡的版本需要更新,并自动从智能卡行业用户的数据交互设备下载所需更新的版本对智能卡进行更新。
通过用户的终端设备自动判定智能卡是否需要更新版本,并自动下载更新数据进行远程更新,省去了智能卡行业用户逐个对用户所用智能卡进行版本更新的繁琐,也方便了用户对智能卡的使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判断处理器541判断到智能卡300的复位时序信息不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该智能卡为死卡,并控制终端通信连接器断开与智能卡的连接并生成提示消息进行展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智能卡损坏等情况的死卡,死卡有可能还是可以与终端进行连接,但是终端无法与其进行数据交互,通过复位时序信息的判定自动识别死卡,可以避免终端对死卡的误操作,使得用户对智能卡的操作更安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判断处理器541还用于分别将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分为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并将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分别对应到不同类型的智能卡信息。在判断处理器541接收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时,将其与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比较,得到待识别卡片的类型信息并展示。如此,用户只需要输入卡片的身份信息,在系统中就能够自动显示出卡片的运营信息,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对智能卡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终端读写智能卡的流程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7、待识别智能卡将自身的当前版本信息发送至终端。
步骤208、终端接收待识别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并从运营商处获取需更新的版本信息,并将两者进行比较。
步骤209、在当前版本信息与需更新的版本信息不匹配时,终端自动下载需更新的版本对智能卡进行更新。在更新完成之后,终端还可自动删去所下载的更新数据,以免占据过多的终端内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206包括:
步骤261、判断复位时序信息是否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或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
步骤262、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或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待识别智能卡为可用,并判断复位时序信息是否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
步骤263、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步骤264、当复位时序信息在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步骤265、当复位时序信息不在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待识别智能卡为死卡,断开与待识别智能卡的连接并生成提示消息进行展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终端读写智能卡的流程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分别将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分为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并将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分别对应到不同类型的卡片信息。
步骤802、根据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与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比较,得到待识别智能卡的类型信息。
通过复位时序区间将不同类型的智能卡进行分类有利于对智能卡数据的分类存储,同时还有利于快速地查找到智能卡信息完成对智能卡信息的远程操控,还降低了终端遍历各种数据库的处理压力。例如,通过复位时序区间将电卡、水卡、燃气卡等进行分类,有利于为用户快速获取要读写的基础数据,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的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通过识别并读写卡片的终端连接识别智能卡,利用不同种类卡片的复位时序不同判断并自动识别卡片种类,能够兼容各种种类的卡片,兼容多种接口,自动适应终端,提升了业务融合能力,进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2)本申请的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通过识别并读写卡片的终端连接识别卡片,通过终端自动识别卡片版本信息并自动更新卡片,可以实现对卡片的空中升级配置,用户和运营方都可以利用终端及互联网进行远程操作,提升了用户和运营方的使用和管理体验。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
智能卡通信连接器,存储有通信协议,通过所述通信协议连接至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数据并传送至智能卡芯片或微控制器;
所述智能卡芯片,包括: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智能卡数据处理器及智能卡数据存储器;其中,
所述智能卡数据交互接口,用于与智能卡的数据交互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智能卡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读写数据并对所述智能卡数据存储器的数据进行读写;所述智能卡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智能卡芯片的复位时序信息、版本信息及交互数据;
所述微控制器,包括: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及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其中,
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交互接口,用于与逻辑加密卡的数据交互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读写数据并对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的数据进行读写;所述逻辑加密卡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逻辑加密卡的复位时序信息、版本信息及交互数据;
电池,用于为所述智能卡通信连接器、智能卡芯片及微控制器供电。
2.一种终端,可用于读写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
存储器,存储有逻辑加密卡的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智能卡的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
收发器,用于向待识别智能卡发送连接请求;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
终端通信连接器,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处理器,包括:判断处理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及智能卡处理器;所述判断处理器,用于将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与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比较;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信连接器为无线通信连接器,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以无线的形式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及更新版本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当前版本信息及更新版本信息进行比较;在所述当前版本信息与所述更新版本信息不匹配时,自动下载更新版本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不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所述待识别智能卡为死卡,并控制所述通信连接器断开与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连接。
6.一种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
向待识别智能卡发送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并将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与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比较;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逻辑加密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在所述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调用智能卡处理器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读写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一步为: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的反馈结果及预设的无线通讯协议连接至所述待识别智能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当前版本信息及需更新的版本信息,并将两者进行比较;
在所述当前版本信息与所述需更新的版本信息不匹配时,自动下载需更新的版本对所述待识别智能卡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复位时序信息不在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内时,判定所述待识别智能卡为死卡,断开与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别将所述第一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及第二复位时序标准信息分为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并将所述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分别对应到不同类型的智能卡信息;
根据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复位时序信息与所述不同的复位时序区间信息比较,得到所述待识别智能卡的类型信息。
CN201711212155.1A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079445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2155.1A CN107944532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2155.1A CN107944532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4532A true CN107944532A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5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2155.1A Pending CN107944532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453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5190A (zh) * 2018-12-28 2019-04-26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c卡掉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0941968A (zh) * 2018-09-25 2020-03-31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集成电路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079A (zh) * 2007-10-10 2008-03-05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Cpu与逻辑加密双用智能卡及其关键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1216900A (zh) * 2008-01-14 2008-07-09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芯片兼容逻辑加密卡的方法
CN103021081A (zh) * 2012-11-21 2013-04-03 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实现多卡融合应用的非接触式ic卡与读卡终端之间进行通信交互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079A (zh) * 2007-10-10 2008-03-05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Cpu与逻辑加密双用智能卡及其关键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01216900A (zh) * 2008-01-14 2008-07-09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芯片兼容逻辑加密卡的方法
CN103021081A (zh) * 2012-11-21 2013-04-03 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实现多卡融合应用的非接触式ic卡与读卡终端之间进行通信交互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1968A (zh) * 2018-09-25 2020-03-31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集成电路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85190A (zh) * 2018-12-28 2019-04-26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c卡掉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1600B (zh) 一种安全单元的管理方法及终端
EP2744296B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managing rfid card
CN102802148B (zh) 一种空中写卡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722743B (zh) 远程无线智能卡、智能卡终端设备及远程无线智能卡传输系统
CN101636749B (zh) 用于移动终端中的射频识别读取器的能量供应控制方法
CN104412245A (zh) 模块化的无线供电、照明和自动化控制
JPH08505027A (ja) セルラー移動電話機を高度化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205282802U (zh) 一种电源插座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管理系统
CN204905901U (zh) 一种移动支付的手机充电装置
CN103500400A (zh) 一种多应用移动支付系统及安全方法
CN111581994B (zh) 近场通信nfc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515814A (zh) 增强型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9379734A (zh) 窄带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5469129A (zh) 基于ic卡式水表的购水方法及其系统
CN107944532A (zh) 一种智能卡以及读写智能卡的方法及终端
CN107481429A (zh) 一种基于雨伞共享的还伞系统及还伞方法
CN102609840A (zh) 一种多应用移动支付系统
CN102483791A (zh) 访问管理系统以及访问管理方法
CN106022443A (zh) 一种智能卡及其状态指示方法
CN105722014A (zh) Eeprom数据烧写方法和装置
CN103914712A (zh) 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多应用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568113A (zh) 移动终端电子钱包间的资金互转模块、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592572A (zh) 一种蓝牙连接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2789583A (zh) 基于计算机工作站联网的一卡通终端、工作方法及系统
CN103023994B (zh) 一种用于pos机的远程下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