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0625A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0625A
CN107940625A CN201711417770.6A CN201711417770A CN107940625A CN 107940625 A CN107940625 A CN 107940625A CN 201711417770 A CN201711417770 A CN 201711417770A CN 107940625 A CN107940625 A CN 107940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enser
dehumidifier
evaporato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7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0625B (zh
Inventor
程超
岑晓维
杨健春
陈学彬
崔振民
李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177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40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40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0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0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0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除湿机,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至少两第二蒸发器、以及至少一冷凝器;冷凝器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一第一蒸发器罩盖一第一入风口;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一第二蒸发器罩盖一第二出风口;除湿机还包括风机,风机临近所述冷凝器设置,将外部空气经由第一蒸发器后,依次通过第一风道和冷凝器流出;且将外部空气依次经由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后流出。旨在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率和除湿能力。

Description

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潮湿的环境会不利于人们的活动,也不利于设备仪器的存放和使用,而除湿机可以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使人们或设备工作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中。现有的除湿机一般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二者形成制冷循环系统。在工作时,蒸发器获得低于环境空气露点的蒸发温度,当空气经过蒸发器时,空气温度一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便会凝结出空气中的水份,而后被蒸发器冷凝后的低温低湿空气通过冷凝器,冷凝器凭借内部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将空气加热后再输送到室内环境,避免低温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然而,只设置蒸发器和冷凝器形成的除湿机,在制冷除湿的过程中能效比较低,尤其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现有的除湿机的除湿能力衰减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机,旨在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效率和除湿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除湿机,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至少两第二蒸发器、以及至少一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所述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所述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一第一蒸发器罩盖一第一入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一第二蒸发器罩盖一第二出风口;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临近所述冷凝器设置,将外部空气吸入并经由第一蒸发器后,依次通过第一风道和冷凝器后吹出;且将外部空气吸入并依次经由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后吹出。
可选地,所述除湿机还设有至少一补风口,一补风口处设置有一补风冷凝器,该补风冷凝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风机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补风口吸入后,通过补风冷凝器后吹出。
可选地,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为两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置。
可选地,两所述补风冷凝器位于所述冷凝器的背离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
可选地,两所述补风冷凝器位于所述冷凝器的朝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冷凝器朝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或位于所述冷凝器背离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
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二蒸发器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可选地,两所述显热交换器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除湿机在进行除湿工作时,风机启动,外部空气通过每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入至显热交换器内。具体的,以一个显热交换器为例,显热交换器内形成两股空气流,第一股空气流经由第一风道,第二股空气流经由第二风道,两股空气流同时进入到显热交换器,此时,第一股空气流已经经过了第一蒸发器的降温除湿,其本身的温度较低,而第二股空气流在进入到第二风道内时,因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高温高湿的第二股空气流受到低温低湿的第一股空气流的影响,第一股空气流和第二股空气流进行热交换,第二股空气流的温度被降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然后,第二股空气流再通过第二蒸发器进行进一步除湿,如此,提升第二股空气流的除湿量,也即,提高第二蒸发器的除湿效率和除湿能力。
并且,本申请设置至少两个显热交换器,也即,该除湿机形成有至少四股空气流道,每一个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股空气流的除湿量都会被提升。因此,本申请的除湿机的除湿能力和除湿效率都被极大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除湿机未设置补风冷凝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湿机未设置补风冷凝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除湿机设置补风冷凝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除湿机设置补风冷凝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湿机设置补风冷凝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除湿机设置补风冷凝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除湿机 71a 第一股空气流
10 第一蒸发器 711 第一入风口
30 第二蒸发器 713 第一出风口
50 冷凝器 73 第二风道
51 补风冷凝器 73a 第二股空气流
51a 补风气流 731 第二入风口
70 显热交换器 733 第二出风口
71 第一风道 90 风机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除湿机100。
参照图1至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湿机100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10、至少两第二蒸发器30、以及至少一冷凝器50;
冷凝器50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70,每一显热交换器70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于显热交换器70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
第一风道71包括第一入风口711和第一出风口713,一第一蒸发器10罩盖一第一入风口711;
第二风道73包括第二入风口731和第二出风口733,一第二蒸发器30罩盖一第二出风口733;
除湿机100还包括风机90,风机90临近冷凝器50设置,将外部空气吸入并经由第一蒸发器10后,依次通过第一风道71和冷凝器50后吹出;且将外部空气吸入并依次经由第二风道73、第二蒸发器30以及冷凝器50后流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除湿机100在进行除湿工作时,风机90启动,外部空气通过每一显热交换器70的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进入至显热交换器70内。具体的,以一个显热交换器70为例,显热交换器70内形成两股空气流,第一股空气流71a经由第一风道71,第二股空气流73a经由第二风道73,两股空气流同时进入到显热交换器70,此时,第一股空气流71a已经经过了第一蒸发器10的降温除湿,其本身的温度较低,而第二股空气流73a在进入到第二风道73内时,因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在显热交换器70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高温高湿的第二股空气流73a受到低温低湿的第一股空气流71a的影响,第一股空气流71a和第二股空气流73a进行热交换,第二股空气流73a的温度被降低,提前达到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状态,然后,第二股空气流73a再通过第二蒸发器30进行进一步除湿,如此,第二股空气流73a在经过第二蒸发器30前得到预冷,也即,提高第二蒸发器30的潜热比,提升第二蒸发器30的除湿能力。
并且,本申请设置至少两个显热交换器70,也即,该除湿机100形成有至少四股空气流道,每一个显热交换器70的第二股空气流73a都会被预冷。因此,本申请的除湿机100的除湿能力和除湿效率都被极大地提升。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每一显热交换器70经由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除湿后的空气均流经同一冷凝器50进行升温后回到室内环境中,如此,可简化冷凝器50的数量和结构的设置,冷凝器50也可根据具体的实施拆分成多段布置以满足不同结构布局的需求。
本申请的除湿机100还包括壳体(未图示)上述的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冷凝器50、显热交换器70均设置在该壳体内,该壳体内还设置有隔板组件(未图示),使得两个显热交换器70均能够形成独立的腔室,防止两个显热交换器70之间的气流产生窜动的情况。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壳体对应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设置空气入口,对应冷凝器50设置空气出口,如此,通过该壳体,使得除湿机100的各个部件的安装和设置都较为方便。壳体可采用塑料材质通过注塑方式生产制成,可采用可拆卸的壳体结构,也即多块分壳拼接组装形成壳体。壳体的形状可采用圆形、方形、正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
当然,需要知悉的是,还可以不设置壳体,通过模块化拼装的方式安装上述的各个部件,每个部件均形成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还可以设置压缩机(未图示),该压缩机与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冷凝器50通过节流部件以及管路系统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该压缩机可以设置与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以及冷凝器50安装在同一壳体中,共同形成一个除湿机100。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显热交换器70的工作原理为:显热交换器70是一类只传热不传质的热交换器,工作时两股空气流体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体,第一风道71和第二风道73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分隔板两侧两股流体存在温差,两股流体通过分隔板发生热量交换,完成传热过程。分隔板为板状、片状,起分隔作用的部分不应存在任何贯穿孔,只可发生热交换,无质交换;其材质可为塑料、金属,但不限于此两种材质。显热交换器70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正多边体,可为其他偶数边的各种异形体。
第一蒸发器10、第二蒸发器30、以及冷凝器50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0或第二蒸发器30):凭借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温低压制冷剂的蒸发吸收热量,将经过蒸发器的空气中的水份凝结出来,达成除湿目的。该蒸发器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时,可采取多排布管形式,一般优选1~4排,其管径优选4mm~10mm,翅片类型优选开窗片,片距优选1.2mm~1.6mm。如此设置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可在节约安装空间和材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通过空气,与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为微通道换热器时,一般优选1~2排,扁管宽度优选8mm~20mm,厚度优选1.2mm~2.0mm,片距优选1.1~1.4mm。如此设置的微通道换热器可提高换热能效。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冷凝器50:凭借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将流经冷凝器50的低温低湿空气加热,达成复热空气的目的,降低除湿过程对环境温度的影响。该冷凝器50可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时,可采取多排布管形式,一般优选1~6排,其管径优选4mm~7mm,翅片类型优选开窗片,片距优选1.2mm~1.6mm。为微通道换热器时,一般优选1~2排,扁管宽度优选8mm~16mm,厚度优选1.2mm~2.0mm,片距优选1.1~1.4mm。该冷凝器50的设置的有益效果类似于蒸发器,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除湿机100的出风量以及换热效果,参见图3至图6,除湿机100还设有至少一补风口,一补风口处设置有一补风冷凝器51,该补风冷凝器51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风机90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补风口吸入后,通过补风冷凝器51后吹出。
此时,冷媒循环的原理是:冷媒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此时冷媒理论上为气体)流向补风冷凝器51,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补风冷凝器51上面初步降温降温之后流向用于除湿的冷凝器50后再次降温,然后冷媒经过节流装置(此时冷媒理论上为液体)再流向蒸发器(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
冷媒在蒸发器上与空气进行热量传递,冷媒吸热使空气凝露,冷媒也由液体转换为气体,冷媒经过蒸发器换热之后再次流向压缩机。
设置补风冷凝器51的原因:除湿机100的冷凝器50的换热面积和所需的风量都要大于蒸发器,现有的除湿机100采用的技术就是加厚冷凝器50部件,但是效率差,能效低,风量并不能增加。多设置一块单独的补风冷凝器51之后,补风冷凝器51的面积可以随意控制自动调节冷凝器50所需的换热面积,补风冷凝器51加上系统本身的冷凝器50的风量大于蒸发器的风量,在大风量的作用下,有效加强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升整机能效。从系统内部换热角度讲,在有补风冷凝器的系统中,若补风冷凝器51流路与系统本身的冷凝器50进行串联时,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应优先进入补风冷凝器51中与环境温度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再进一步地进入到冷凝器50中与经过蒸发器冷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确保整体冷量的利用率,避免浪费。
参照图3至图6,进一步地,补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补风冷凝器5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补风口相对设置。也即,每一显热交换器70的位置处都对应设置有一补风口和一补风冷凝器51,可以增大风量和换热效率。
为了方便排布补风冷凝器51,可以设置为如下形式:参照图3和图4,两补风冷凝器51位于冷凝器50的背离显热交换器70的一侧。如此,风机90可以更好地将外部空气通过补风冷凝器51排入到室内。
当然,参照图5和图6,,还可以设置为,两补风冷凝器51位于冷凝器50的朝向所述显热交换器70的一侧。如此,使得补风冷凝器51与第二蒸发器30的距离更近,方便整体的各个部件的排布。
在设置风机90的位置时,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及图5,实施方式一:所述风机90位于位于所述冷凝器50朝向所述显热交换器70的一侧。
也即将风机90设置在冷凝器50朝向第一蒸发器10的一侧,使得除湿机100整体的排布更加紧凑,风机90距离第一风道7171和第二风道7373的距离更近,提升风机9090的吸风侧的风力利用效率。
参照图图2、图4及图6,实施方式二:风机90位于冷凝器50背离显热交换器70的一侧。如此,可提升风机90的送风侧的风量,使得被除湿后的空气能够被更远的送出。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两显热交换器70相对设置。通过将两显热交换器70相对设置,可以使得显热交换器70的排布更加合理,风路的设置也更为合理,降低显热交换器70在除湿机100整体排布占据的空间。
进一步地,一显热交换器70之第一风道71的第一出风口713与另一显热交换器70之第一风道71的第一出风口713相对设置。
如此,两个第一风道71的两个第一出风口713相对设置,外部空气第一风道71流出后,两股空气会形成汇流,经由风机90吹出,可提升出风量,减小风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排布,每一第二蒸发器均30与冷凝器50平行设置。如此,既可节省排布的空间,又可使得风的流向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风道71的第一进风口和/或第一出风口713处设置净化组件;和/或第二风道73的第二进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733处设置净化组件。也即,通过该净化组件,可使得该除湿机100同时具有净化和除湿的功能。净化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过滤结构,其中一所述过滤结构为活性炭层,另一所述过滤结构为HEPA过滤层。
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活性炭,使空气中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去除对象包括溶解性的有机物质,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属,并能够脱色、除臭、空气净化。活性炭经过活化后碳晶格形成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发达细孔,大大增加比表面积,提高吸附能力。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中文意思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它对直径为0.3微米(头发直径的1/200)以下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HEPA分PP滤纸、玻璃纤维、复合PP PET滤纸、熔喷涤纶无纺布和熔喷玻璃纤维五种材质。特点:风阻大,容尘量大,过滤精度高,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适合不同的机型使用。通过活性炭层和HEPA过滤层,可是得空气的有机污染物和颗粒都被净化,提升空气的净化质量。
进一步地,除湿机100还设有接水盘(未图示)和与该接水盘连通的水箱(未图示),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设置。
通过将接水盘对应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设置,使得该接水盘可以承接有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30流下的冷凝水,再将该冷凝水导流至水箱内,如此,使得冷凝水能较好地导流至水箱内。该水箱内可设有液位检测装置,该液位检测装置与除湿机100的主控器连接,当该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水箱内的水位达到预设阈值时,传递报警信号到主控器,主控器发出提示音或提示信息。如此,可提醒用户是否要将水箱中的水导流出。水箱中的水导流出的方式可为两种:一种为设置出水管,在该出水管上设置阀门,通过阀门来控制水的流出。另一种是在除湿机100的壳体上设置让位口(未标示),该让位口上设置有活动门,水箱对应该让位口设置。通过将活动门打开,从让位口将水箱取出,然后将水倒掉即可。
进一步地,压缩机和水箱可位于第一蒸发器10的下方,压缩机与水箱相对设置。将压缩机设置在第一蒸发器10的下方,可方便管路的连通,因水箱和压缩机均为重量较重的部件,将水箱和压缩机均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可使得除湿机100的安放更加稳定。同时将水箱与压缩机相对设置可节约壳体内部的安放排布空间,使得除湿机100的整体结构布局更加紧凑。为方便移动除湿机100。还可以在壳体的下端设置轮子。
该除湿机100还可以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未图示),具体可为颗粒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与主控板电性连接。如此,可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智能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该除湿机100还可以为家庭智能物联网中的一部分,如该除湿机100设置有信号传输装置,该信号传输装置与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连接,该无线连接的方式可以为WiFi、蓝牙、红外或4G,通过该信号传输装置,移动终端可接受除湿机100的监测数据和工作状态,通过移动终端可控制除湿机100的工作模式,同时,该除湿机100还可形成空气质量报告,发送至移动终端供客户查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至少两第一蒸发器、至少两第二蒸发器、以及至少一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两显热交换器,每一所述显热交换器均至少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于所述显热交换器内相互邻接且互不导通;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一第一蒸发器罩盖一第一入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一第二蒸发器罩盖一第二出风口;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临近所述冷凝器设置,将外部空气吸入并经由第一蒸发器后,依次通过第一风道和冷凝器后吹出;且将外部空气吸入并依次经由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后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设有至少一补风口,一补风口处设置有一补风冷凝器,该补风冷凝器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通,所述风机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补风口吸入后,通过补风冷凝器后吹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补风冷凝器的数量也为两个,两所述补风口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补风冷凝器位于所述冷凝器的背离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补风冷凝器位于所述冷凝器的朝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冷凝器朝向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或位于所述冷凝器背离所述显热交换器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蒸发器均与所述冷凝器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显热交换器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CN201711417770.6A 2017-12-22 2017-12-22 除湿机 Active CN107940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7770.6A CN107940625B (zh) 2017-12-22 2017-12-22 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7770.6A CN107940625B (zh) 2017-12-22 2017-12-22 除湿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0625A true CN107940625A (zh) 2018-04-20
CN107940625B CN107940625B (zh) 2024-03-26

Family

ID=6193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7770.6A Active CN107940625B (zh) 2017-12-22 2017-12-22 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4062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3536Y (zh) * 2008-02-22 2008-12-31 范良凯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CN104019574A (zh) * 2014-05-16 2014-09-03 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冷凝压力深度过冷高效除湿机
CN105716156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207688310U (zh) * 2017-12-22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3536Y (zh) * 2008-02-22 2008-12-31 范良凯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CN104019574A (zh) * 2014-05-16 2014-09-03 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冷凝压力深度过冷高效除湿机
CN105716156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207688310U (zh) * 2017-12-22 2018-08-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0625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1176A (zh) 除湿机
CN107449059A (zh) 净化除湿机
CN201582927U (zh)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CN107314463A (zh) 净化除湿机
CN102635906A (zh)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14462A (zh) 净化除湿机
CN110375397A (zh) 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763139U (zh) 除湿机
CN205980035U (zh) 一种具有高效除湿、节能的双转轮空调机组
CN107957100A (zh) 除湿机
CN107940600A (zh) 除湿机
CN207688310U (zh) 除湿机
CN107975884A (zh) 除湿机
CN204513709U (zh) 一种溶液式全热回收机组
CN207688311U (zh) 除湿机
CN207763144U (zh) 除湿机
CN207688305U (zh) 除湿机
CN207688315U (zh) 除湿机
CN207688304U (zh) 除湿机
CN209588299U (zh) 温室棉花新风交换机
CN207763140U (zh) 除湿机
CN105091404B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07763142U (zh) 除湿机
CN108151147A (zh) 除湿机
CN107940625A (zh) 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