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0037B -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0037B
CN107920037B CN201610886101.2A CN201610886101A CN107920037B CN 107920037 B CN107920037 B CN 107920037B CN 201610886101 A CN201610886101 A CN 201610886101A CN 107920037 B CN107920037 B CN 107920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communication signal
leakage
on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61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0037A (zh
Inventor
叶晨晖
胡小锋
张凯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61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20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20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0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0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0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821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C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光通信方法和装置。例如,提供了一种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光网络单元(ONU)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基于训练信号和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该方法还包括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一通信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泄漏比率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

Description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光通信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25Gb/s的双二进制多波长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已经被认为是用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NG-EPON)上行链路的、满足100Gb/s要求的最有希望的候选。然而,这种双二进制多波长TWDM-PON中也存在多个技术问题。例如,安装在光网络单元(ONU)中的激光器的发射波长通常会由于诸如驱动电流或温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漂移。激光器的波长漂移会导致一个信道中的功率泄漏到相邻的另一信道中,从而产生信道间串扰(ICI)。如何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来消除ICI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方法和装置。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基于训练信号和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该方法还包括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一通信信号。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泄漏比率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确定训练信号与泄漏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并且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包括:基于泄漏比率和时间差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泄漏比率和时间差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包括:通过以时间差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延迟而获得延迟信号;通过将泄漏比率与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相乘而获得泄漏的通信信号;以及从延迟信号中移除泄漏的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第二ONU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包括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并且从第一ONU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包括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对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分别进行码间串扰消除。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接收单元被配置为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基于训练信号和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接收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一通信信号,并且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泄漏比率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由激光器的波长漂移引起的ICI的示例;
图3图示了到达第二光接收器的信号与泄漏到第一光接收器中的信号之间的不同步;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OLT处实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在OLT处实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OLT处实施的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7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时和未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时误码率相对于接收光功率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它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光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第一ONU 110、第二ONU 120、光纤链路130以及OLT 140。第一ONU 110和第二ONU 120可以经由光纤链路130与OLT 140进行通信。
第一ONU 110包括第一光发送器112。第一光发送器112包括第一激光器(未示出)。第一激光器被配置为经由第一信道向OLT 140发送具有第一波长的光信号。第二ONU 120包括第二光发送器122。第二光发送器122包括第二激光器(未示出)。第二激光器被配置为经由第二信道向OLT 140发送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光信号。
为了便于向OLT 140传输,第一信道中的信号与第二信道中的信号基于预定的复用方式在光纤链路130中被复用。该预定的复用方式的示例包括但是不限于TWDM。光纤链路130可以实施为光分配网络,该光分配网络可以是例如PON。
OLT 140可以包括波长解复用器142、第一光接收器144A、第二光接收器144B、第一模数转换器(ADC)146A、第二ADC 146B、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46。
波长解复用器142可被配置为将从光纤链路130接收的复用信号进行解复用以实现接收信号的波长分离,并且将经过波长分离的信号相应地路由至第一光接收器144A和第二光接收器144B。波长解复用器142的示例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阵列波导光栅(AWG)和滤波器。
第一ADC 146A可被配置为对从第一光接收器144A接收的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一采样信号。第二ADC 146B可被配置为对从第二光接收器144B接收的信号进行采样,以获得第二采样信号。
DSP 148被配置为对从第一ADC 146A和第二ADC 146B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经处理的信号。
应当理解,仅出于阐释的目的,在图1中示出光通信系统100包括两个ONU并且两个ONU的光发送器发送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然而,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存在任何适当数目的ONU。例如,光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例如,四个)ONU群组,每个ONU群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ONU。此外,相同ONU群组内的ONU被配置为发送具有相同波长的光信号,而不同ONU群组间的ONU被配置为发送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而且,为了便于向OLT 140传输,相同ONU群组内的ONU所发送的光信号可以基于时分复用方式而被复用,而不同ONU群组间的ONU所发送的光信号可以基于波分复用方式而被复用。
如前所述,激光器的发射波长通常会由于诸如驱动电流或温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漂移。激光器的波长漂移会导致一个信道中的功率泄漏到相邻的另一信道中,从而产生信道间串扰(ICI),进而影响OLT 140处的信号解调。
图2图示了由激光器的波长漂移引起的ICI的示例。在图2中,横坐标表示信号的波长,纵坐标表示信号的功率。
图2中的(a)部分示出了第一光发送器112的第一激光器经由第一信道CH1向OLT140发送的具有第一波长λ1的光信号210。
图2中的(b)部分示出了第二光发送器122的第二激光器经由与第一信道CH1相邻的第二信道CH2向OLT 140发送的光信号220。光信号220具有与第一波长λ1不同的第二波长λ2
图2中的(c)部分示出了在波长解复用器142处接收到的信号。如图2中的(c)所示,第一光发送器112的第一激光器发生波长漂移,导致第一信道CH1中的功率泄漏到相邻的第二信道CH2中。从图2中的(c)部分可以看到,光信号210的功率明显高于光信号210的功率,因此光信号220对来自第一信道CH1的功率泄漏(例如高达20dB)高度敏感,即遭受由波长偏移引起的ICI。
图2中的(d)部分示出了在第二光接收器144B处接收到的信号。如图2中的(d)部分所示,由于ICI,在第二光接收器144B处接收到的信号受到第一信道CH1中的信号的污染。换言之,在第二光接收器144B处接收到的信号不仅包含期望的接收信号(即来自第二信道CH2的信号),而且包含来自第一信道CH1的泄漏信号。
图2中的(e)部分示出了在第一光接收器144A处接收到的信号。从图2中的(e)部分可以看到,由于第一光发送器112的第一激光器发生波长漂移,因此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受到衰减。
此外,第一ONU 110到OLT 140的距离与第二ONU 120到OLT140的距离可能不同。由此,经由第一信道CH1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与从第一信道CH1泄漏到第二信道CH2中、从而到达第二光接收器144B的信号之间可能是不同步的。也即,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例如如图3所示。在图3中,Y表示经由第一信道CH1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Y'表示从第一信道CH1泄漏到第二信道CH2中、从而到达第二光接收器144B的信号。从图3中可见,信号Y与Y'是不同步的,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Δ。
目前,为了避免产生ICI,对ONU中的激光器的波长稳定性以及波长解复用器的隔离度设置了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ONU中的激光器的波长漂移应当不超过20GHz,波长解复用器的隔离度应当不低于33dB。这是对当前的制造能力的近乎苛刻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近乎苛刻的要求,无疑将增大ONU的制造成本。
除了对ONU中的激光器的波长稳定性设置严格的要求之外,目前还在ONU中采用自适应发射功率调节方案,以避免产生ICI。根据该方案,响应于检测到ICI,OLT将命令产生波长漂移的激光器降低其发射功率。然而,如图2中的(e)部分所示,由于第一光发送器112的第一激光器发生波长漂移,因此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本身已经受到衰减。因而,降低第一激光器的发射功率将使得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被进一步衰减,进而导致信号解调困难。
除了ICI之外,由于在ONU的发送器处采用双二进制(DB)编码,因此存在由针对DB的带宽限制引起的码间串扰(ISI)。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方案中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的缺陷和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利用OLT处的ADC和DSP来检测和消除由于波长漂移而引起的ICI,从而允许ONU中的激光器产生较大的波长漂移,由此降低了ONU的制造成本。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OLT处实施的方法400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例如可以由OLT 140来实施。应当理解的是,方法400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动作和/或可以省略所示出的动作。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为了讨论的目的,下面将结合图1对方法400进行说明。
在410,OLT 140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 110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检测ICI的目的,第一ONU 110的第一光发送器112被开启而第二ONU 120的第二光发送器122被关闭,第一光发送器112向OLT 140发送训练信号。相应地,OLT 140中的波长解复用器142从第一光发送器112接收该训练信号。波长解复用器142将接收的训练信号进行解复用以实现接收信号的波长分离,并且将经过波长分离的信号路由至第一光接收器144A。
在420,OLT 140检测训练信号中是否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该第二信道为第二ONU 120与OLT 140之间的信道。在第一ONU 110的第一光发送器112被开启而第二ONU120的第二光发送器122被关闭的实施例中,如果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则第二光接收器144B将从波长解复用器142接收到该泄漏信号。由此,基于第一光接收器144A和第二光接收器144B中的接收信号即可确定训练信号中是否存在被泄漏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分别利用第一ADC 146A和第二ADC146B对第一光接收器144A和第二光接收器144B中的接收信号进行采样而获得两个采样信号。通过将所获得的两个采样信号进行互相关来确定二者的相关度,进而根据该相关度来检测是否存在泄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该相关度在预定阈值以上,则可以确定存在泄漏。该预定阈值可以根据期望的检测精度来确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如果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泄漏信号,在430,在此OLT 140基于训练信号和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训练信号的功率和泄漏信号的功率来确定泄漏比率。
在440,OLT 140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通信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信期间,第一ONU 110的第一光发送器112以及第二ONU120的第二光发送器122均被开启,从而分别经由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向OLT 140发送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相应地,OLT 140中的波长解复用器142接收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波长解复用器142将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进行解复用以实现接收信号的波长分离,并且将经过波长分离的信号分别路由至第一光接收器144A和第二光接收器144B。
在450,OLT 140基于泄漏比率对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进行ICI消除。在第一ONU 110的激光器发生波长漂移的情况下,第一信道中的信号功率会泄漏到第二信道中,从而产生ICI。换言之,第二光接收器144B所接收的信号中不仅包含期望的接收信号(即从第二光发送器122接收的信号),而且包含来自第一信道的泄漏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基于所确定的泄漏比率对第二光接收器144B所接收的信号进行ICI消除,即移除其中的泄漏信号,从而增强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
另一方面,如果在420处检测到训练信号中不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则可以在460进行任何适当的其他处理。
如以上参考图3所描述的,第一ONU 110到OLT 140的距离与第二ONU 120到OLT140的距离可能不同,因此经由第一信道CH1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与从第一信道CH1泄漏到第二信道CH2中、从而到达第二光接收器144B的信号之间可能是不同步的,即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Δ。在此情况下,为了进行ICI消除,需要使第一光接收器144A中的信号与第二光接收器144B中的信号同步。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则可以确定训练信号与泄漏信号之间的时间差Δ。就此而言,对从第二ONU 120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进行ICI消除包括基于所确定的泄漏比率和时间差Δ来对第二通信信号进行ICI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基于所确定的泄漏比率和时间差Δ来对第二通信信号进行ICI消除。通过以该时间差Δ对第二通信信号进行延迟来获得延迟信号。通过将泄漏比率与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相乘而获得泄漏的通信信号。而后,可以从延迟信号中移除泄漏的通信信号,从而完成对第二通信信号的ICI消除。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采用第一ADC 146A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采样而获得第一采样信号,并且采用第二ADC 146B对第二通信信号进行采样而获得第二采样信号。通过以该时间差Δ对第二采样信号进行延迟而获得延迟信号,可以从延迟信号中移除泄漏的通信信号。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ONU的发送器处可以采用非归零码(NRZ),因而ONU的发送器经由带宽受限链路向OLT发送通信信号。例如,ONU的发送器采用10GHz的带宽来发送25Gb/s的NRZ信号。相应地,OLT经由该带宽受限链路接收该通信信号。在此情况下,OLT所接收的通信信号中会存在ISI。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对经由该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ISI消除。当然,这仅仅是示例性而并非是限制性的,任何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ISI消除方法均可与本公开的实施例结合使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ISI消除之后,OLT可以将所接收的经DB编码的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ONU中的激光器产生波长漂移的情况下,利用OLT处的ADC和DSP能够检测和消除由于波长漂移而引起的ICI,从而提高了OLT处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允许激光器产生较大的波长漂移,消除了对ONU中激光器的波长漂移的严苛限制,由此降低了ONU的制造成本。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在OLT处实施的方法500的流程图。方法500可以被视为上文描述的方法400的一种示例实现。应当理解的是,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动作和/或可以省略所示出的动作。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在510,OLT 140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 110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510对应于上文参考图4描述的410,此处不再赘述。
在520,OLT 140检测训练信号中是否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520对应于上文参考图4描述的420,此处不再赘述。
在530,OLT 140基于训练信号和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以及训练信号与泄漏信号之间的时间差Δ。
在540,OLT 140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通信信号。540对应于上文参考图4描述的440,此处不再赘述。
在550,OLT 140基于所确定的泄漏比率和时间差Δ对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ICI消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该时间差Δ对从第二ONU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延迟来获得延迟信号。通过将泄漏比率与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的通信信号相乘,可以获得泄漏的通信信号。继而,可以从延迟信号中移除泄漏的通信信号,从而完成ICI消除。
在560,OLT 140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对经由带宽受限链路从第二ONU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ISI消除。
另一方面,如果在520处检测到训练信号中不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则OLT 140可以在570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通信信号。570对应于上文参考图4描述的440,此处不再赘述。随后,方法500进行到如上所述的560。
应当理解,上文参考图4所描述的各个特征同样适用于方法500,因而将不再赘述。
如以上参考图5所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经由第二信道到达第二光接收器144B的信号与从第二信道泄漏到第一信道中、从而到达第一光接收器144A的信号之间是不同步的情况下实现ICI的消除。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异步ICI的消除。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能够实现ISI的消除。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针对组合的ICI-ISI的消除方案。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OLT处实施的装置。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装置600的框图。装置600包括接收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
接收单元610被配置为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
处理单元620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与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基于训练信号和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
接收单元610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一通信信号,并且处理单元620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泄漏比率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20被进一步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确定训练信号与泄漏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并且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包括:基于泄漏比率和时间差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20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以时间差对第一通信信号进行延迟而获得延迟信号;通过将泄漏比率与经由第一信道从第一ONU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相乘而获得泄漏的通信信号;以及从延迟信号中移除泄漏的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第二ONU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包括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20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对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分别进行码间串扰消除。
应当理解,装置600中记载的每个单元分别与参考图1至图5描述的方法400和500中的每个步骤相对应。因此,上文结合图1至图5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6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并且具有同样的效果,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装置600中所包括的单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装置600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图6中所示的这些单元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实现为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固件模块或者其任意组合。特别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流程、方法或过程可以由光线路终端中的硬件来实现。例如,光线路终端可以利用其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和/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来实现方法400和500。
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增强OLT的接收灵敏度。图7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时和未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时误码率(BER)相对于OLT处的接收光功率的变化图。
在图7中,710表示当第一ONU 110的第一光发送器112被关闭时所得到的结果,其中第一光发送器112被关闭意味着无功率泄漏或无ICI。720表示当第一ONU 110的第一光发送器112被开启但不采用本公开的实施例时所得到的结果。当第一光发送器112中的激光器被开启并且波长漂移为42.5GHz时,泄漏功率为-22.5dBm,其甚至比第二信道自身中的信号还要高2.5dB。作为比较,730表示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异步ICI消除方案后改进的性能。740和750表示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ISI消除方案后进一步改进的性能。
从图7可见,如果不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功率损失约为7.5dB。而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能够获得显著的5dB增益。
应当注意,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公开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本公开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10)

1.一种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方法,包括:
经由光纤链路中的第一信道从第一光网络单元(ONU)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所述光纤链路中的与所述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基于所述训练信号和所述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
经由所述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一通信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泄漏比率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所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确定所述训练信号与所述泄漏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并且
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包括:
基于所述泄漏比率和所述时间差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泄漏比率和所述时间差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包括:
通过以所述时间差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延迟而获得延迟信号;
通过将所述泄漏比率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从所述第一ONU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相乘而获得泄漏的通信信号;以及
从所述延迟信号中移除所述泄漏的通信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二ONU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包括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对经由所述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和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分别进行码间串扰消除。
6.一种在光线路终端处实施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经由光纤链路中的第一信道从第一光网络单元(ONU)接收具有第一波长的训练信号;以及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所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所述光纤链路中的与所述第一信道相邻的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基于所述训练信号和所述泄漏信号来确定泄漏比率;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信道从第二ONU接收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第一通信信号,并且所述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所述泄漏比率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训练信号中存在被泄漏到所述第二信道的泄漏信号,确定所述训练信号与所述泄漏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并且
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包括:
基于所述泄漏比率和所述时间差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信道间串扰消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
通过以所述时间差对所述第一通信信号进行延迟而获得延迟信号;
通过将所述泄漏比率与经由所述第一信道从所述第一ONU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相乘而获得泄漏的通信信号;以及
从所述延迟信号中移除所述泄漏的通信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从所述第二ONU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包括经由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第一通信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
基于自适应最小均方算法对经由所述带宽受限链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和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分别进行码间串扰消除。
CN201610886101.2A 2016-10-10 2016-10-10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920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6101.2A CN107920037B (zh) 2016-10-10 2016-10-10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6101.2A CN107920037B (zh) 2016-10-10 2016-10-10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0037A CN107920037A (zh) 2018-04-17
CN107920037B true CN107920037B (zh) 2021-01-12

Family

ID=61892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6101.2A Active CN107920037B (zh) 2016-10-10 2016-10-10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2003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2763B2 (en) * 2002-04-03 2005-04-1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ultichanne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CN1741406A (zh) * 2004-08-23 2006-03-01 阿尔卡特公司 接入网络节点的串扰代理
CN101404520A (zh) * 2007-10-03 2009-04-08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估算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89238A (zh) * 2008-01-14 2009-07-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差的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772900A (zh) * 2007-05-29 2010-07-0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串扰评估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CN103095337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消除串扰稳定性方法、装置及局端
CN101908909B (zh) * 2009-06-05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估计远端串扰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62433A (zh) * 2010-12-10 2013-08-21 阿尔卡特朗讯 针对多条加入线路之间的串扰获取阶段的时间对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87666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Bidirection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2763B2 (en) * 2002-04-03 2005-04-1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ultichanne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CN1741406A (zh) * 2004-08-23 2006-03-01 阿尔卡特公司 接入网络节点的串扰代理
CN101772900A (zh) * 2007-05-29 2010-07-0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串扰评估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CN101404520A (zh) * 2007-10-03 2009-04-08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估算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89238A (zh) * 2008-01-14 2009-07-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差的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908909B (zh) * 2009-06-05 2013-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估计远端串扰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62433A (zh) * 2010-12-10 2013-08-21 阿尔卡特朗讯 针对多条加入线路之间的串扰获取阶段的时间对准
CN103095337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消除串扰稳定性方法、装置及局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0037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5621B2 (en) Burst-mode discrete multi-tone for networks
US8824889B2 (en) High capacity optic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240278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관련 장치 및 시스템
KR102179217B1 (ko) Pon들(passive optical networks)에서의 상위-레벨 cdr(clock and data recovery)
US20080050116A1 (en) Station-side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apparatus, subscriber-side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apparatu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14635B2 (en) Preamble design and detection for ranging in an optical OFDM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411099A (zh) 将外围站引入到光学网络中的方法及外围站
Lin et al. Adaptive digital back-propagation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9008869A8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faults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20090225914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US2018019855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leveling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JPWO2019102706A1 (ja) Ponシステム、宅側装置、局側装置、宅側装置の登録方法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WO2017088697A1 (en) Joint acquisition of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frequency offset in optical systems
US11303381B2 (en) Processing parameter and resource sharing architecture for superchannel based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7920037B (zh) 光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200381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JP5696940B2 (ja) 光強度制御装置
US10484096B2 (en)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 method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8538271B2 (en) Combined burst mode level and clock recovery
US2022010326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for optical transceiver
JP2007059965A (ja) 受動光網システムの局側通信装置及び上りバースト光信号送信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
Alfredsson et al. Joint phase tracking for multicore transmission with correlated phase noise
CN118283459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网络系统、网络设备及介质
JP6309469B2 (ja) 光バースト信号プリアンブル制御装置および光バースト信号プリアンブル制御方法
CN118233018A (zh) 一种定位mpi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