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8156A - 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18156A CN107918156A CN201711041124.4A CN201711041124A CN107918156A CN 107918156 A CN107918156 A CN 107918156A CN 201711041124 A CN201711041124 A CN 201711041124A CN 107918156 A CN107918156 A CN 1079181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quadrant
- component
- subsea node
- polarity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2—Move-out correc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本申请实施例可提高地震数据极性判断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底节点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与常规的海底电缆采集方式相比,海底节点采集既能记录到纵波信息,也能获得有助于复杂构造成像、岩性识别及裂缝预测的转换波信息,因而备受关注。目前海底节点采集常采用四分量节点,该四分量节点一般由一个压力检波器(简称水检分量)和三个速度检波器(简称陆检X、Y、Z分量)构成,三个速度检波器相互之间呈90°夹角。与压力检波器不同,速度检波器具有矢量特征,即速度检波器对不同方向的地震波产生的地震响应存在差异,最终导致记录地震信号的极性存在差异,这为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监控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地震数据极性是影响后续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多分量地震数据极性监控是野外海底节点采集质量监控的重点工作。在地震数据极性识别方面,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刘成斋等曾通过分析地震道能量特征来判断极性反转振幅异常等异常地震道;高少武曾利用互相关的方法来检测地震数据极性。
然而,上述描述方法虽在纵波地震数据极性检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未考虑速度检波器的矢量特征,因此,在面对转换波地震数据时,其极性检测的准确性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以提高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检测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线性动校正处理;
其中,offset为海底节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Vwater为海水速度,Sx、Sy、Rx、Ry分别为炮点与海底节点坐标,Depth为海底节点水深。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所述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包括压力分量、陆检X分量、陆检Y分量和陆检Z分量;
对应的,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其中,i=1,2,3,4表示象限,Shyi为第i个象限内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的叠加数据体,hyi,j为第i个象限内第j个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nhy为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x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y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z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将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为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包括:
数据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数据校正模块,用于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数据叠加模块,用于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极性确定模块,用于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线性动校正处理;
其中,offset为海底节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Vwater为海水速度,Sx、Sy、Rx、Ry分别为炮点与海底节点坐标,Depth为海底节点水深。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所述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包括压力分量、陆检X分量、陆检Y分量和陆检Z分量;
对应的,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其中,i=1,2,3,4表示象限,Shyi为第i个象限内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的叠加数据体,hyi,j为第i个象限内第j个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nhy为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x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y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z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将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为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多分量地震数据体方位进行划分,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从而消除由速度检波器矢量特征带来极性不一致影响,然后在每个象限内,通过判断多分量直达波信号在经动校正和叠加处理后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正负号来检测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从而实现了地震数据极性的判断。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可消除由速度检波器矢量特征带来极性不一致影响,因此即使面对转换波,仍然可以实现地震数据极性的准确判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四分量地震数据体按地震采集方位角划分为四个象限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桩号为5944节点经线性动校正处理之后的检波点道集;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各个分量地震数据叠加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比陆上地震勘探,由于海水介质存在,海底电缆和海底节点采集能记录到高信噪比、不受地震反射信息干涉的直达波信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考虑利用直达波进行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的极性检测。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地震采集方位角即勘探地震中的方位角。而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由速度检波器矢量特征带来极性不一致影响。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可以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所示,例如当地震采集方位角为45度时,则相应的,四个象限为:
第一象限(Ⅰ):0°~90°;
第二象限(Ⅱ):90°~180°;
第三象限(Ⅲ):-180°~-90°;
第四象限(Ⅳ):-90°~0°。
S102、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后,每个海底节点位于每个象限内的地震数据是确定的。而地震数据一般是包含直达波信号的,因此,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校正例如可以为线性动校正。例如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可以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线性动校正处理;
其中,offset为海底节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Vwater为海水速度,Sx、Sy、Rx、Ry分别为炮点与海底节点坐标,Depth为海底节点水深。
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方式中,如图3示出了为桩号为5944的海底节点的线性动校正处理之后的检波点道集。其中,海底节点水深Depth=732米,海水速度Vwater=1536米/秒。
S103、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分量地震数据体例如可以为四分量地震数据体,其可以包括压力分量、陆检X分量、陆检Y分量和陆检Z分量。其中,压力分量也可称为水检分量。相应的,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其中,i=1,2,3,4表示象限,Shyi为第i个象限内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的叠加数据体,hyi,j为第i个象限内第j个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nhy为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x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y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z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
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叠加后的结果可如图4所示,在图4中,海底节点的桩号范围为5904~6416;a)~f)分别为水检分量第一象限叠加、陆检Z分量第一象限叠加、陆检X分量第一象限叠加、陆检X分量第三象限叠加、陆检Y分量第二象限叠加和陆检Y分量第四象限叠加。
S104、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例如可以是:在每个象限内,将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为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其中,波峰为正,波谷为负。以图4所示的叠加数据中的部分为例,其对应的极性判断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节点桩号 | 6072 | 6080 | 6088 | 6096 | 6104 | 6112 | 6120 | 6128 | 6136 |
水检第一象限 | 负 | 负 | 负 | 负 | 负 | 负 | 负 | 负 | 负 |
X分量第一象限 | 正 | 正 | 正 | 正 | 负 | 正 | 正 | 正 | 正 |
Y分量第二象限 | 负 | 负 | 负 | 负 | 正 | 负 | 负 | 负 | 负 |
Z分量第一象限 | 正 | 正 | 正 | 正 | 正 | 正 | 正 | 正 | 正 |
从表1的判断结果中可以看出,桩号为6104的海底节点对应的X分量与Y分量极性反转。
虽然上文描述的过程流程包括以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当清楚了解,这些过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例如使用并行处理器或多线程环境)。
参考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可以包括:
数据划分模块51,可以用于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数据校正模块52,可以用于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数据叠加模块53,可以用于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极性确定模块54,可以用于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参考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上述装置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对应,因此,有关于上述装置实施例的细节,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线性动校正处理;
其中,offset为海底节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Vwater为海水速度,Sx、Sy、Rx、Ry分别为炮点与海底节点坐标,Depth为海底节点水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包括压力分量、陆检X分量、陆检Y分量和陆检Z分量;
对应的,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其中,i=1,2,3,4表示象限,Shyi为第i个象限内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的叠加数据体,hyi,j为第i个象限内第j个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nhy为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x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y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z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将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为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6.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数据校正模块,用于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数据叠加模块,用于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极性确定模块,用于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包括: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线性动校正处理;
其中,offset为海底节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Vwater为海水速度,Sx、Sy、Rx、Ry分别为炮点与海底节点坐标,Depth为海底节点水深。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包括压力分量、陆检X分量、陆检Y分量和陆检Z分量;
对应的,所述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公式将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其中,i=1,2,3,4表示象限,Shyi为第i个象限内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的叠加数据体,hyi,j为第i个象限内第j个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动校正后的直达波数据体;nhy为各海底节点的压力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x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X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y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Y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nz为各海底节点的陆检Z分量在各个象限的总道数。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包括:
在每个象限内,将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为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11.一种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地震采集方位角,将各海底节点的多分量地震数据体分为四个象限,以使各海底节点的相同分量地震数据在同一象限中的极性相同;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各分量地震数据中的直达波数据体分别进行动校正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将各海底节点的动校正后的属于相同分量的直达波数据体进行叠加处理;
在每个象限内,根据叠加后的每个分量的第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极性确定对应分量在该象限内的极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1124.4A CN107918156B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1124.4A CN107918156B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18156A true CN107918156A (zh) | 2018-04-17 |
CN107918156B CN107918156B (zh) | 2019-09-06 |
Family
ID=6189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41124.4A Active CN107918156B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18156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63250A (zh) * | 2018-06-27 | 2018-12-21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混凝土裂缝扩展方向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
CN109188527A (zh) * | 2018-10-31 | 2019-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滩浅海地区快速建立三维近海底速度模型的方法 |
CN111435171A (zh) * | 2019-01-15 | 2020-07-21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596357A (zh) * | 2019-02-20 | 2020-08-2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析海底采集节点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162321A (zh) * | 2020-09-17 | 2021-01-01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2415595A (zh) * | 2020-10-30 | 2021-02-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海底节点二次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666600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海底节点仪器的姿态角度的检验方法及装置 |
CN114137609A (zh) * | 2021-11-09 | 2022-03-04 |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 线性微动数据校正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324354A1 (en) * | 2013-04-29 | 2014-10-30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 for avo seismic analysis |
WO2014195467A3 (en) * | 2013-06-07 | 2015-03-19 | Cgg Services 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of pressure and pressure derivative data with ghost diversity |
CN105572742A (zh) * | 2015-12-21 | 2016-05-1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海水深度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629298A (zh) * | 2014-11-25 | 2016-06-01 | 费尔菲尔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地震节点位置的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
US20170299745A1 (en) * | 2014-10-17 | 2017-10-19 | Korea Institute Of Geoscience And Mineral Resources | Prestack egs migration method for seismic wave multi-component data |
-
2017
- 2017-10-30 CN CN201711041124.4A patent/CN1079181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324354A1 (en) * | 2013-04-29 | 2014-10-30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 for avo seismic analysis |
WO2014195467A3 (en) * | 2013-06-07 | 2015-03-19 | Cgg Services 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of pressure and pressure derivative data with ghost diversity |
US20170299745A1 (en) * | 2014-10-17 | 2017-10-19 | Korea Institute Of Geoscience And Mineral Resources | Prestack egs migration method for seismic wave multi-component data |
CN105629298A (zh) * | 2014-11-25 | 2016-06-01 | 费尔菲尔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地震节点位置的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
CN105572742A (zh) * | 2015-12-21 | 2016-05-1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海水深度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成斋 等: "地震数据体中非正常地震道的自动识别与评价方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
高少武 等: "互相关特征参数分析法--一种叠前地震数据处理中有效的分析工具", 《石油物探》 *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63250B (zh) * | 2018-06-27 | 2023-04-07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混凝土裂缝扩展方向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
CN109063250A (zh) * | 2018-06-27 | 2018-12-21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混凝土裂缝扩展方向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
CN109188527A (zh) * | 2018-10-31 | 2019-01-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滩浅海地区快速建立三维近海底速度模型的方法 |
CN109188527B (zh) * | 2018-10-31 | 2021-02-2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滩浅海地区快速建立三维近海底速度模型的方法 |
CN111435171A (zh) * | 2019-01-15 | 2020-07-21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435171B (zh) * | 2019-01-15 | 2023-02-28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海底节点地震数据的时钟漂移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596357A (zh) * | 2019-02-20 | 2020-08-2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析海底采集节点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596357B (zh) * | 2019-02-20 | 2023-11-2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析海底采集节点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666600B (zh) * | 2019-10-16 | 2024-05-2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海底节点仪器的姿态角度的检验方法及装置 |
CN112666600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海底节点仪器的姿态角度的检验方法及装置 |
CN112162321A (zh) * | 2020-09-17 | 2021-01-01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2162321B (zh) * | 2020-09-17 | 2023-03-14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反极性地震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2415595A (zh) * | 2020-10-30 | 2021-02-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海底节点二次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415595B (zh) * | 2020-10-30 | 2024-05-2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海底节点二次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137609A (zh) * | 2021-11-09 | 2022-03-04 |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 线性微动数据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14137609B (zh) * | 2021-11-09 | 2023-12-01 |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 线性微动数据校正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18156B (zh) | 2019-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18156B (zh) | 检测海底节点采集地震数据极性的方法及装置 | |
Walsh et al. | Silver and Chan revisited | |
Trifu et al. | A fast evaluation of the seismic moment tensor for induced seismicity | |
CN112013286B (zh) | 管道泄漏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
Verdon et al. | Imaging fractures and sedimentary fabrics using shear wave splitting measurements made on passive seismic data | |
CN103091395B (zh) | 油藏条件下多孔介质中流体相态三维动态探测方法及装置 | |
Zhu et al. | Seismic arrival-time picking on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ta using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 |
CN104656139A (zh) | 一种转换波的静校正方法及设备 | |
CN105954797A (zh) | 地震数据的断裂识别方法和装置 | |
CN104316966A (zh) | 一种流体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03210323A (zh) | 处理地震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7144877A (zh) | 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 |
Dai et al. | Focal mechanism determination for microseismic ev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left bank slope of the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in China | |
CN107179546B (zh) | 一种确定速度场的方法及装置 | |
Chen et al. | A compact program for 3D passive seismic source‐location imaging | |
Rim et al. | Single-hole imaging using borehole gravity gradiometry | |
Birnie et al. | On the importance of benchmarking algorithms under realistic noise conditions | |
CN108089229A (zh) | 一种检波装置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Genovese et al. | Energy‐compatible modulating functions for the stochastic generation of fully non‐stationary artificial accelerograms and their effects on seismic site response analysis | |
CN107576985A (zh) | 一种地震反演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960264A (zh) | 低渗透砂砾岩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7991705B (zh) | 基于二维统计特征的测井曲线校正方法和装置 | |
CN112684498A (zh) | 一种基于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9001799B (zh) | 一种自动识别异常道的方法及系统 | |
Poppeliers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wave gradiometry for polarized seismic wav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