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1076A -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1076A
CN107911076A CN201711197769.7A CN201711197769A CN107911076A CN 107911076 A CN107911076 A CN 107911076A CN 201711197769 A CN201711197769 A CN 201711197769A CN 107911076 A CN107911076 A CN 107911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double
sided
cooling system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77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1076B (zh
Inventor
张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gw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Ha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Ha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Hanx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977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10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1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1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1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1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20Optical components
    • H02S40/22Light-reflecting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H02S40/425Cooling means using a gaseous or a liquid coolant, e.g. air flow ventilation, water circ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和散热装置,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太阳能电池安装盒和太阳能电池组,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之间间隙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的外围设有所述散热装置。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正面钢化玻璃的表面设置的所述通光孔,增加背面组件接受太阳光的能量,从而提高整体电池组件的发电量;通过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的外围设置的所述散热装置,可以提高所述太阳能组件的散热性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的所述正面栅线,替代了单面太阳能电池的全铝背电场,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使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组件,定义:具有封装及内部连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单体太阳电池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作电源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发电量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然而,太阳能组件在发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应用,如果不能及时的散热,会影响太阳能组件使用的寿命,而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背板散热,散热效果不明显。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和散热装置,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正面钢化玻璃、背面钢化玻璃、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太阳能电池安装盒和太阳能电池组,其中,所述正面钢化玻璃、所述第一粘合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所述第二粘合层和所述背面钢化玻璃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之间间隙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的外围设有所述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卡扣、弹簧、通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散热装置本体呈片状,所述散热装置本体环绕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外壁四周,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之间通过所述弹簧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内设有环形设置的所述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包括双面太阳能电池、金属基板、固定件和凹槽,所述金属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的内部,所述金属基板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所述凹槽,所述双面太能能电池通过所述固定件容纳于所述凹槽内部,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焊带相连接,所述焊带位于所述通孔内,其中,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包括ITO膜层、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超薄隧穿二氧化硅、p型硅片和银电极,所述p型硅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远离所述p型硅片上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的一侧设有所述ITO膜层,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远离所述p型硅片下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的一侧设有所述银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组件通过框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背面钢化玻璃的底端安装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组负极的接线盒。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两侧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相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设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ITO膜层上设有两个激光开槽区。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激光开槽区内对应连接有正面栅线。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通气管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均安装有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设有通光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正面钢化玻璃的表面设置的所述通光孔,可以利用所述通光孔将太阳光反射到组件的背面,增加背面组件接受太阳光的能量,从而提高整体电池组件的发电量;通过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的外围设置的所述散热装置,可以提高所述太阳能组件的散热性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的所述正面栅线,替代了单面太阳能电池的全铝背电场,实现了背面吸光的能力,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使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中太阳能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中双面太阳能电池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中双面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正面钢化玻璃;2、第一粘合层;3、太阳能电池组;4、第二粘合层;5、背面钢化玻璃;6、太阳能电池安装盒;7、框架;8、固定件;9、双面太阳能电池;10、金属基板;11、绝缘层;12、出气管;13、控制阀门;14、散热装置本体;15、卡扣;16、弹簧;17、通气管;18、进气管;19、散热装置;20、正面栅线;21、激光开槽区;22、ITO膜层;23、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4、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5、银电极;26、p型硅片;27、太阳能组件;29、凹槽;30、通孔;31、焊带;32、接线盒;33、进气口;34、出气口;35、通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包括太阳能组件27和散热装置19,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正面钢化玻璃1、背面钢化玻璃5、第一粘合层2、第二粘合层4、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和太阳能电池组3,其中,所述正面钢化玻璃1、所述第一粘合层2、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所述第二粘合层4和所述背面钢化玻璃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之间间隙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外围设有所述散热装置19。
所述散热装置19包括散热装置本体14、卡扣15、弹簧16、通气管17、进气管18和出气管12,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呈片状,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环绕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外壁四周,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之间通过所述弹簧16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上安装有所述卡扣15,所述卡扣15内设有环形设置的所述通气管17,所述通气管1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18相连接,所述通气管1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12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包括双面太阳能电池9、金属基板10、固定件8和凹槽29,所述金属基板10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内部,所述金属基板10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所述凹槽29,所述双面太能能电池9通过所述固定件8容纳于所述凹槽29内部,每个所述凹槽29的底部设有通孔30,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通过焊带31相连接,所述焊带31位于所述通孔30内,其中,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包括ITO膜层22、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p型硅片26和银电极25,所述p型硅片2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远离所述p型硅片26上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的一侧设有所述ITO膜层22,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远离所述p型硅片26下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的一侧设有所述银电极2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组件27通过框架7固定。通过设置的所述框架7,可以便于将所述太阳能组件27的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面钢化玻璃5的底端安装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负极的接线盒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7的两侧设有进气口33和出气口34,其中所述进气口34与所述进气管18相连接,所述出气口34与所述出气管12相连接。通过设置的所述进气口33和所述出气口34,可以通过向所述进气口33内通入冷气,以达到降低所述太阳能组件27的温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设有绝缘层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TO膜层22上设有两个激光开槽区21。通过在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上开设所述激光开槽区21,可以替代全铝背电场,增强背面的吸光的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激光开槽区21内对应连接有正面栅线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18、所述出气管12和所述通气管17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避免高温度对所述进气管18、所述出气管12和所述通气管17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18和所述出气管12上均安装有控制阀门13。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设有通光孔35。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太阳能组件27和散热装置19,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正面钢化玻璃1、背面钢化玻璃5、第一粘合层2、第二粘合层4、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和太阳能电池组3,其中,所述正面钢化玻璃1、所述第一粘合层2、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所述第二粘合层4和所述背面钢化玻璃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之间间隙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外围设有所述散热装置19。
所述散热装置19包括散热装置本体14、卡扣15、弹簧16、通气管17、进气管18和出气管12,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呈片状,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环绕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外壁四周,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之间通过所述弹簧16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上安装有所述卡扣15,所述卡扣15内设有环形设置的所述通气管17,所述通气管1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18相连接,所述通气管1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12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包括双面太阳能电池9、金属基板10、固定件8和凹槽29,所述金属基板10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内部,所述金属基板10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所述凹槽29,所述双面太能能电池9通过所述固定件8容纳于所述凹槽29内部,每个所述凹槽29的底部设有通孔30,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通过焊带31相连接,所述焊带31位于所述通孔30内,其中,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包括ITO膜层22、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p型硅片26和银电极25,所述p型硅片2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远离所述p型硅片26上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的一侧设有所述ITO膜层22,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远离所述p型硅片26下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的一侧设有所述银电极2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正面钢化玻璃1的表面设置的所述通光孔35,可以利用所述通光孔35将太阳光反射到组件的背面,增加背面组件接受太阳光的能量,从而提高整体电池组件的发电量;通过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外围设置的所述散热装置19,可以提高所述太阳能组件27的散热性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的所述正面栅线20,替代了单面太阳能电池的全铝背电场,实现了背面吸光的能力,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使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组件(27)和散热装置(19),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正面钢化玻璃(1)、背面钢化玻璃(5)、第一粘合层(2)、第二粘合层(4)、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和太阳能电池组(3),其中,所述正面钢化玻璃(1)、所述第一粘合层(2)、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所述第二粘合层(4)和所述背面钢化玻璃(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之间间隙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外围设有所述散热装置(19);
所述散热装置(19)包括散热装置本体(14)、卡扣(15)、弹簧(16)、通气管(17)、进气管(18)和出气管(12),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呈片状,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环绕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外壁四周,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之间通过所述弹簧(16)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4)上安装有所述卡扣(15),所述卡扣(15)内设有环形设置的所述通气管(17),所述通气管(1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18)相连接,所述通气管(1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12)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包括双面太阳能电池(9)、金属基板(10)、固定件(8)和凹槽(29),所述金属基板(10)固定连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盒(6)的内部,所述金属基板(10)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所述凹槽(29),所述双面太能能电池(9)通过所述固定件(8)容纳于所述凹槽(29)内部,每个所述凹槽(29)的底部设有通孔(30),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通过焊带(31)相连接,所述焊带(31)位于所述通孔(30)内,其中,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包括ITO膜层(22)、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p型硅片(26)和银电极(25),所述p型硅片(2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远离所述p型硅片(26)上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的一侧设有所述ITO膜层(22),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远离所述p型硅片(26)下表面的一侧设有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所述磷掺杂n型微晶硅层(23)远离所述超薄隧穿二氧化硅(24)的一侧设有所述银电极(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组件(27)通过框架(7)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钢化玻璃(5)的底端安装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组(3)负极的接线盒(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的两侧设有进气口(33)和出气口(34),其中所述进气口(34)与所述进气管(18)相连接,所述出气口(34)与所述出气管(1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设有绝缘层(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TO膜层(22)上设有两个激光开槽区(21)。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激光开槽区(21)内对应连接有正面栅线(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8)、所述出气管(12)和所述通气管(17)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8)和所述出气管(12)上均安装有控制阀门(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9)之间设有通光孔(35)。
CN201711197769.7A 2017-11-25 2017-11-25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Active CN107911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7769.7A CN107911076B (zh) 2017-11-25 2017-11-25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7769.7A CN107911076B (zh) 2017-11-25 2017-11-25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1076A true CN107911076A (zh) 2018-04-13
CN107911076B CN107911076B (zh) 2019-08-09

Family

ID=6184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7769.7A Active CN107911076B (zh) 2017-11-25 2017-11-25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107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502A (zh) * 2008-06-09 2011-05-11 阳地太阳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
KR20110078003A (ko) * 2009-12-30 2011-07-07 (주)에스브이지 태양광 어레이의 냉각시스템
DE102011055311A1 (de) * 2011-11-11 2013-05-16 Bernd Schneid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ärmetauscherkörpern und Wärmetauscherkörper für plattenförmige Solarmodule
CN204669308U (zh) * 2015-06-06 2015-09-23 合肥泊吾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
CN106910785A (zh) * 2017-03-03 2017-06-30 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502A (zh) * 2008-06-09 2011-05-11 阳地太阳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
KR20110078003A (ko) * 2009-12-30 2011-07-07 (주)에스브이지 태양광 어레이의 냉각시스템
DE102011055311A1 (de) * 2011-11-11 2013-05-16 Bernd Schneid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ärmetauscherkörpern und Wärmetauscherkörper für plattenförmige Solarmodule
CN204669308U (zh) * 2015-06-06 2015-09-23 合肥泊吾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
CN106910785A (zh) * 2017-03-03 2017-06-30 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1076B (zh) 2019-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2148A (zh) 风冷电池箱
CN20843348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及其散热、加热系统
CN102117857A (zh) 光伏与光热二合一平板太阳能组件
CN107634163A (zh)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CN209710039U (zh) 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
CN105916357A (zh) 一种基于冷板的电源散热装置及方法
CN205488163U (zh) 一种中空双玻璃光伏组件
CN20781884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09413935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动车充电器
CN205944108U (zh) 一种采用重力热管强化换热的光伏组件
CN107911076A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组件及散热系统
CN103579543B (zh) 电子智能电池箱
CN101451389A (zh)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
CN102664565A (zh) 一种高效率直燃式热电半导体发电装置
CN206274516U (zh) 一种风冷散热降温光伏电池组件
CN213401311U (zh) 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组的散热装置
CN101800258A (zh) 电热冷三联产的建筑一体化辐射板
CN107196600A (zh) 一种全季节复合型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
CN106449837A (zh) 一种风冷散热降温光伏电池组件
CN207587792U (zh) 风冷电池箱
CN207801862U (zh) 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CN106784106B (zh) 一种双重发电的半导体模块
CN20744172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2094250U (zh) 电动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1789451U (zh) 竖排内联水箱式太阳能温差双发电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225600 Lingbo Road, Gaoy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ERU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600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Dongtinghu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center, Gaoy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HANXU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No.99 bosden Avenue, Gaoy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6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Jingw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600 Lingbo Road, Gaoy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DERU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