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4758B -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4758B
CN107904758B CN201711269172.9A CN201711269172A CN107904758B CN 107904758 B CN107904758 B CN 107904758B CN 201711269172 A CN201711269172 A CN 201711269172A CN 107904758 B CN107904758 B CN 107904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yarns
reed
heald fram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691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4758A (zh
Inventor
房坤鹏
朱梦蝶
胡方田
李丹丹
潘梁
阮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iberglas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iberglas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iberglas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iberglas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691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4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4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4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4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4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60Construction or operation of sla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2.5D机织工艺技术中变幅宽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成型中加减经纱不均匀导致缺陷集中的难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包括筘架、调节螺杆、固定板、调节板、连接杆和筘片。提出一种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还提出一种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优点,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安装使用方便且可反复使用,成本低;可实现全幅宽内均匀加减纱,避免加减纱造成缺陷集中带;主要解决变幅宽、变经纱密度的板块立体织物预制体成型难题。

Description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的装置,还涉及立体织物领域中一种机织物的织造方法,具体为一种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更具体为可在线调节幅宽和经纱数量的装置以及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可应用于2.5D机织板块或锥体的幅宽和经纱数量的在线调节。
背景技术
2.5D织造技术具有可加工性好、一次成型、层间性能优异等特点,近年来,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得到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及应用。目前,2.5D织物结构有浅交直联、浅交弯联、深交直联和深交弯联等多种,最常用的有浅交弯联和浅交直联,如图1和2所示。
2.5D机织工艺是采用2.5D结构,以平面机织制备的一种成型方式。2.5D结构较为常用的结构有:2.5D浅交弯联或浅交直联。2.5D机织工艺具有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常用于制备板块形、锥体、异形等多种形状的立体织物。传统机织工艺针对锥体、异形等变截面织物,设计通过计算织物由大端到小端尺寸变化来设计经纱的衰减规律,实现锥体仿形尺寸编织。
由于现有工艺控制经纱密度和幅宽的装置采用了传统钢筘,筘齿固定无法移动。织物幅宽的改变,只能通过幅宽边缘经纱数量的增减来实现,因此造成经纱断纱集中于织物幅宽两侧,形成宽度约0.5~1cm的边缝,影响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复合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型面尺寸日趋复杂,对织物均匀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解决现有2.5D机织工艺变幅宽缺陷集中的问题,实现无缝机织,成为2.5D机织工艺重要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2.5D机织工艺技术中变幅宽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成型中加减经纱不均匀导致缺陷集中的难题。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为了解决2.5D机织锥体仿形存在的边缝问题,设计一种可全幅宽均匀加减纱的机织成型工艺,研制出一种可在线调节幅宽和经纱数量的装置,并实现全幅宽内均匀加减纱;具体的设计思想:1)织物幅宽由经纱数量来工艺设计依据织物周长变化来设计经纱的衰减规律;2)织物幅宽为所在圆截面周长的一半,经纱衰减位置避免相邻,沿幅宽方向均匀分布;3)经纱数量的加减和位置控制,通过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实现;4)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包括筘架、调节螺杆、固定板、调节板、连接杆和筘片;5)依据加减纱工艺,通过增加或减纱筘片的数量,完成经纱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可实现在线均匀加减经纱的装置,用于实现在线均匀加减变幅宽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的经纱,主要解决变幅宽的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成型中加减经纱不均匀导致缺陷集中的难题。
一种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包括筘架,筘架由上横板、下横板、左立板和右立板构成的四方形框架,在上横板与下横板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板,在上横板与下横板上均设置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均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在两个连接杆之间间隔设置两个调节板且两个调节板均可沿两个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在两个固定板上均通过螺纹副设置调节螺杆,两个调节螺杆均与上横板以及下横板平行,两个调节螺杆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两个调节板固联;在两个连接杆之间可拆卸式设置至少两个筘片,筘片均位于两个调节板之间,筘片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在两个连接杆上,相邻两个筘片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筘片包括筘片本体,筘片本体的上端自侧面向上设置用于挂在连接杆上的弧形槽,筘片本体的下端设置用于插入连接杆的“U”型插槽;在筘片本体工作面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垫板,垫板与相邻筘片紧贴,相邻两个筘片之间通过垫板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垫板的厚度等于经纱的直径;两个垫板对应筘片本体工作面的上端和下端设置,一个垫板上对应设置有弧形槽,另一个垫板上对应设置有“U”型插槽。本发明中的筘片采用上述特殊的结构,可根据经纱密度和幅宽大小进行在线增减数量。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筘片采用弹簧钢制成。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两个调节螺杆对称设置。两个调节螺杆对称设置的优点在于,两个调节螺杆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高。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的距离可调,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的距离可调。此技术特征设置的优点在于,可以调节以适用于不用型号的型号,使得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上横板和下横板上均设置腰型槽,左立板和右立板均通过螺母固定在两个腰型槽内。此技术特征设置的优点在于,调节的方式和结构简单,可操作性更强。
本发明装置的工作原理:
在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编织成型过程中,先将经纱按照工艺密度要求分别穿过筘片中的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在引纬完成一定次数以后,工艺要求需衰减或增加经纱根数,此时,在经纱衰减或增加点在线取出或者增加相应数量的筘片,同时两侧调节螺杆对称相应旋动一定位移,保证整体筘片的稳定性,依次循环直到织物编织完成。
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安装使用方便且可反复使用,成本低,主要解决变幅宽的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成型中加减经纱不均匀导致缺陷集中的难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一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固定在织机上,织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综框和后综框,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与前综框和后综框平行设置;
2)根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排列经纱,布纱层数为n层、布纱列数为m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
3)在步骤1中的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n层、m列,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n层、m列;
4)在步骤1中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内的相邻两个筘片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内均穿过f列经纱,f为1或2;将前综框与后综框内前后相邻的两列经纱定义为一组,共m/f组,因此,m列经纱沿幅宽方向依次穿入m/f个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5)将步骤3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高于后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初始状态位置;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k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完成了第一次引纬操作;
6)完成步骤5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5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后综框高于前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二状态位置;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二次引纬操作;
7)完成步骤6的第二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6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到初始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一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设定第一衰减位置a;
到达设定的第一衰减位置a,剪除位于第一衰减位置a处的f列经纱;经纱剪除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对应第一衰减位置a所在位置的筘片之间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调节两个调节螺杆,使两旁的筘片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然后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三次引纬操作;
8)完成步骤7的第三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7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到第二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二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设定第二衰减位置b;
到达设定的第二衰减位置b,剪除位于第二衰减位置b处的f列经纱;经纱剪除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对应第二衰减位置b所在位置处的筘片之间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调节两个调节螺杆,使两旁的筘片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然后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四次引纬操作;
9)完成步骤8的第四次引纬操作后,循环步骤7和步骤8,以此类推,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等等次衰减,直至织物长度达到要求,完成织物编织。
本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在步骤1中提及的织机为现有中应用于2.5D立体织物织造的织机,此织机为现有设备。
本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在步骤2和步骤3中提及的在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n层、m列,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n层、m列,此排列经纱的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中的常规排列经纱的方式,因此本发明具体不作详细说明。
本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在步骤5中提及的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k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完成了第一次引纬操作;在步骤6中提及的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二次引纬操作;在步骤7中提及的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三次引纬操作;以及在步骤8中提及的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四次引纬操作;此第一次引纬操作、第二次引纬操作、第三次引纬操作和第四次引纬操作均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中的常规引纬操作,因此本发明具体不作详细说明。这里提及的用于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为现有技术公开的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工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高低固定在织机上,织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综框和后综框,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均与前综框和后综框平行设置;
2)根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排列经纱,布纱层数为上n层、下n层,布纱列数为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
3)在步骤1中的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上n层、下n层、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上n层、下n层、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
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上n层、m列经纱构成了上片经纱,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下n层、m列经纱构成了下片经纱;
依据2.5D锥体织物的排列经纱特点所知,由于2.5D的结构n层的经纱经过错位以后形成n+2层经纱,因此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经纱层的总层数为2n+4;
4)在步骤1中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内的相邻两个筘片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内均穿过f列经纱,f为1或2;将前综框与后综框内前后相邻的两列经纱定义为一组,共m/f组,因此,m列经纱沿幅宽方向依次穿入m/f个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5)将步骤3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高于后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初始状态位置;
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最高层经纱与次高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次高层经纱与高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三层经纱与高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6)完成步骤5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5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与后综框平齐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二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一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一衰减位置a;
到达设定的第一衰减位置a,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一衰减位置a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衰减位置a所在位置的筘片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调节两个调节螺杆,使两旁的筘片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五层经纱与高六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六层经纱与高七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七层经纱与高八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
7)完成步骤6的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后,将步骤6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后综框高于前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三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二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二衰减位置b;
到达设定的第二衰减位置b,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二衰减位置b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二衰减位置b所在位置的筘片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调节两个调节螺杆,使两旁的筘片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最高层经纱与次高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次高层经纱与高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三层经纱与高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8)完成步骤7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7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与后综框平齐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四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三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三衰减位置c;
到达设定的第三衰减位置c,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三衰减位置c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三衰减位置c所在位置的筘片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调节两个调节螺杆,使两旁的筘片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五层经纱与高六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六层经纱与高七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七层经纱与高八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
9)完成步骤8的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后,将步骤8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初始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四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四衰减位置d;
到达设定的第四衰减位置d,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四衰减位置d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四衰减位置d所在位置的筘片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调节两个调节螺杆,使两旁的筘片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最高层经纱与次高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次高层经纱与高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三层经纱与高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10)完成步骤9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重复步骤6-步骤9,以此类推,进行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等等次衰减,直至织物长度达到要求,完成织物编织。
本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在步骤1中提及的织机为现有中应用于2.5D立体织物织造的织机,此织机为现有设备。
本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在步骤2和步骤3中的在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上n层、下n层、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上n层、下n层、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此排列经纱的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中的常规排列经纱的方式,因此本发明具体不作详细说明。而且依据2.5D锥体织物的排列经纱特点所知,由于2.5D的结构n层的经纱经过错位以后形成n+2层经纱,因此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经纱层的总层数为2n+4,这是本领域技术的常规知识。
本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在步骤5中提及的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在步骤6中提及的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在步骤7中提及的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在步骤8中提及的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在步骤9中提及的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此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完成的引纬操作均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织造的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中的常规引纬操作,因此本发明具体不作详细说明。这里提及的用于织造的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为现有技术公开的织造2.5D锥体织物的工艺。
本发明提及的两种织造方法的特点是,可根据织物设计要求在线调节幅宽和经纱密度。2.5D机织织物编织过程中,经纱要求每一纬衰减一次,由织物的理论幅宽尺寸设计每一纬经纱衰减的根数。利用编织设备的可在线调节幅宽和经纱密度的功能,将每一纬中经纱衰减位置均匀分布在织物表面区域,将经纱的衰减位置分散,改善经纱衰减位置集中形成的边缝问题。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可实现全幅宽内均匀加减纱,避免加减纱造成缺陷集中带;2)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安装使用方便且可反复使用,成本低。主要解决变幅宽、变经纱密度的板块立体织物预制体成型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2.5D浅交弯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2.5D浅交直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筘片的主视图。
图6是筘片的侧视图。
图7是2.5D板块织物经纱衰减位置示意图。
图8是2.5D锥体织物经纱衰减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3-6所示,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包括筘架1,筘架1由上横板1-1、下横板1-2、左立板1-3和右立板1-4构成的四方形框架,左立板1-3和右立板1-4之间的距离可调,上横板1-1和下横板1-2之间的距离可调。此技术特征设置的优点在于,可以调节以适用于不用型号的型号,使得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在上横板1-1和下横板1-2上均设置腰型槽,左立板1-3和右立板1-4均通过螺母固定在两个腰型槽内。此技术特征设置的优点在于,调节的方式和结构简单,可操作性更强。
在上横板1-1与下横板1-2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板3,在上横板1-1与下横板1-2上均设置连接杆5,两个连接杆5均位于两个固定板3之间;在两个连接杆5之间间隔设置两个调节板4且两个调节板4均可沿两个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滑动;在两个固定板3上均通过螺纹副设置调节螺杆2,两个调节螺杆2均与上横板1-1以及下横板1-2平行,两个调节螺杆2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两个调节板4固联;两个调节螺杆2对称设置。两个调节螺杆2对称设置的优点在于,两个调节螺杆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高。
在两个连接杆5之间可拆卸式设置至少两个筘片6,筘片6均位于两个调节板4之间,筘片6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在两个连接杆5上,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如图5和6所示,筘片6采用弹簧钢制成。筘片6包括筘片本体6-1,筘片本体6-1的上端自侧面向上设置用于挂在连接杆5上的弧形槽6-2,筘片本体6-1的下端设置用于插入连接杆5的“U”型插槽6-3;在筘片本体6-1工作面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垫板6-4,垫板6-4与相邻筘片6紧贴,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通过垫板6-4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垫板6-4的厚度等于经纱的直径;两个垫板6-4对应筘片本体6-1工作面的上端和下端设置,一个垫板6-4上对应设置有弧形槽6-2,另一个垫板6-4上对应设置有“U”型插槽6-3。本发明中的筘片采用上述特殊的结构,可根据经纱密度和幅宽大小进行在线增减数量。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工作原理:
在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编织成型过程中,先将经纱按照工艺密度要求分别穿过筘片中的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在引纬完成一定次数以后,工艺要求需衰减或增加经纱根数,此时,在经纱衰减或增加点在线取出或者增加相应数量的筘片,同时两侧调节螺杆对称相应旋动一定位移,保证整体筘片的稳定性,依次循环直到织物编织完成。
通过使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进行在线均匀加减变幅宽板块及锥体立体织物预制体的经纱,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
本实施例中,设定,经纱为480Tex×1股的高强玻璃纤维,纬纱为480Tex×2股的高强玻璃纤维,2.5D机织板块理论厚度为4mm,梯形板块织物大端宽度300±1mm,小端宽度为100±1mm,织物长度300mm。
根据梯形板块提出的要求进行工艺设计:设定,织物结构为2.5D机织浅交弯联结构,织物的总经纱列数为274列,经纱的布纱列数设计为m=274列,经纱的布纱层数设计为n=6层,织物经密为9根/厘米,纬密为3.5根/厘米,纬纱的设计层数为k=7;织物经纱衰减位置如图7所示。
一种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一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固定在织机上,织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综框和后综框,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与前综框和后综框平行设置;
2)根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排列经纱6层、274列;
3)在步骤1中的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6层、274列,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6层、274列。
4)在步骤1中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内的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内均穿过2列经纱;此步骤中,依据织物经密要求是9根/cm,因此,每两片活动筘片之间穿f=2列经纱。将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相邻两列经纱定义为一组,共137组;因此,274列经纱沿幅宽方向依次穿入137个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5)将步骤3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高于后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初始状态位置;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7层纬纱;完成了第一次引纬操作;
6)完成步骤5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5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后综框高于前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二状态位置;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7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二次引纬操作;
7)完成步骤6的第二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6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到初始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织物的幅宽由300mm变为278mm,进行第一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设定第一衰减位置a;
到达设定的第一衰减位置a,剪除位于第一衰减位置a处的2列经纱;经纱剪除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对应第一衰减位置a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然后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7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三次引纬操作。
8)完成步骤7的第三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7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到第二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织物的幅宽由278mm变为256mm,进行第二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设定第二衰减位置b;
到达设定的第二衰减位置b,剪除位于第二衰减位置b处的2列经纱;经纱剪除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对应第二衰减位置b所在位置处的筘片6之间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然后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7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四次引纬操作;
9)完成步骤8的第四次引纬操作后,循环步骤7和步骤8,以此类推,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等等次衰减,直至织物长度达到300mm要求,完成织物编织。
实施例2: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本实施例中,设定,经纱为480Tex×1股的高强玻璃纤维,纬纱为480Tex×2股的高强玻璃纤维,2.5D机织锥体的厚度为4mm,织物大端直径为Φ200mm,小端直径为Φ10mm。
根据锥体尺寸要求进行工艺参数设计:设定,织物结构为2.5D机织浅交直联结构,织物大端幅宽为314mm,织物长度为400mm,半锥角5度;织物的总经纱列数628,经纱的布纱列数设计为m=314;经纱的布纱层数设计为n=6,织物经密为10根/厘米,纬密为3.5根/厘米。
织物机织成型时,分为上下两片,布纱采用上下两部分。依据工艺计算每次衰减4组经纱,织物经纱衰减位置如图8所示。
一种采用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高低固定在织机上,织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综框和后综框,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均与前综框和后综框平行设置。
2)根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排列经纱上n=6层、下n=6层、314列,上n=6层与下n=6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
3)在步骤1中的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上6层、下6层、314列,上6层与下6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上6层、下6层、314列,上6层与下6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
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上6层、314列经纱构成了上片经纱,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下6层、314列经纱构成了下片经纱;
依据2.5D锥体织物的排列经纱特点所知,由于2.5D的结构6层的经纱经过错位以后形成8层经纱,因此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经纱层的总层数为16。
4)在步骤1中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内的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内均穿过f=2列经纱,将前综框与后综框内前后相邻的两列经纱定义为一组,共157组,因此,314列经纱沿幅宽方向依次穿入157个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5)将步骤3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高于后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初始状态位置;
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第1层经纱与第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5层经纱与第16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再由第2层经纱与第3层经纱位置引入,从第14层经纱与第15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再由第3层经纱与第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3层经纱与第1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依次循环引入纬纱,直到从第9层经纱与第10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此时完成第一次引纬。
6)完成步骤5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5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与后综框平齐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二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幅宽由314mm变为312mm,进行第一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一衰减位置a;
到达设定的第一衰减位置a,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一衰减位置a处各剪除2列经纱,共计剪除4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衰减位置a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第1层经纱与第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1层经纱与第1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2层经纱与第3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0层经纱与第11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3层经纱与第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9层经纱与第10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4层经纱与第5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8层与第9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5层与第6层经纱中间位置引入,从第7层经纱与第8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
7)完成步骤6的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后,将步骤6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后综框高于前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三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二次衰减,幅宽由312变为310mm;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二衰减位置b;
到达设定的第二衰减位置b,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二衰减位置b处各剪除2列经纱,共计剪除4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二衰减位置b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第1层经纱与第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5层经纱与第16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再由第2层经纱与第3层经纱位置引入,从第14层经纱与第15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再由第3层经纱与第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3层经纱与第1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依次循环引入纬纱,直到从第9层经纱与第10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8)完成步骤7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7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与后综框平齐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四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三次衰减,幅宽由310mm变为308mm;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三衰减位置c;
到达设定的第三衰减位置c,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三衰减位置c处各剪除2列经纱,共计剪除4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三衰减位置c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第1层经纱与第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1层经纱与第1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2层经纱与第3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0层经纱与第11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3层经纱与第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9层经纱与第10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4层经纱与第5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8层与第9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由第5层与第6层经纱中间位置引入,从第7层经纱与第8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
9)完成步骤8的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后,将步骤8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初始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四次衰减,幅宽由308mm变为306mm;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四衰减位置d;
到达设定的第四衰减位置d,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四衰减位置d处各剪除2列经纱,共计剪除4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四衰减位置d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第1层经纱与第2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5层经纱与第16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再由第2层经纱与第3层经纱位置引入,从第14层经纱与第15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再由第3层经纱与第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第13层经纱与第14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依次循环引入纬纱,直到从第9层经纱与第10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10)完成步骤9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重复步骤6-步骤9,以此类推,进行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等等次衰减,直至织物长度达到400mm要求,完成织物编织。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筘架(1),筘架(1)由上横板(1-1)、下横板(1-2)、左立板(1-3)和右立板(1-4)构成的四方形框架,在上横板(1-1)与下横板(1-2)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板(3),在上横板(1-1)与下横板(1-2)上均设置连接杆(5),两个连接杆(5)均位于两个固定板(3)之间;在两个连接杆(5)之间间隔设置两个调节板(4)且两个调节板(4)均可沿两个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滑动;在两个固定板(3)上均通过螺纹副设置调节螺杆(2),两个调节螺杆(2)均与上横板(1-1)以及下横板(1-2)平行,两个调节螺杆(2)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两个调节板(4)固联;在两个连接杆(5)之间可拆卸式设置至少两个筘片(6),筘片(6)均位于两个调节板(4)之间,筘片(6)的两端均滑动设置在两个连接杆(5)上,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筘片(6)包括筘片本体(6-1),筘片本体(6-1)的上端自侧面向上设置用于挂在连接杆(5)上的弧形槽(6-2),筘片本体(6-1)的下端设置用于插入连接杆(5)的“U”型插槽(6-3);在筘片本体(6-1)工作面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垫板(6-4),垫板(6-4)与相邻筘片(6)紧贴,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通过垫板(6-4)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垫板(6-4)的厚度等于经纱的直径;两个垫板(6-4)对应筘片本体(6-1)工作面的上端和下端设置,一个垫板(6-4)上对应设置有弧形槽(6-2),另一个垫板(6-4)上对应设置有“U”型插槽(6-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筘片(6)采用弹簧钢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调节螺杆(2)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左立板(1-3)和右立板(1-4)之间的距离可调,上横板(1-1)和下横板(1-2)之间的距离可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横板(1-1)和下横板(1-2)上均设置腰型槽,左立板(1-3)和右立板(1-4)均通过螺母固定在两个腰型槽内。
7.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板块类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一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固定在织机上,织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综框和后综框,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与前综框和后综框平行设置;
2)根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排列经纱,布纱层数为n层、布纱列数为m列,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
3)在步骤1中的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n层、m列,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n层、m列;
4)在步骤1中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内的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内均穿过f列经纱,f为1或2;将前综框与后综框内前后相邻的两列经纱定义为一组,共m/f组,因此,m列经纱沿幅宽方向依次穿入m/f个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5)将步骤3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高于后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初始状态位置;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k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完成了第一次引纬操作;
6)完成步骤5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5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后综框高于前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二状态位置;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二次引纬操作;
7)完成步骤6的第二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6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到初始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一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设定第一衰减位置a;
到达设定的第一衰减位置a,剪除位于第一衰减位置a处的f列经纱;经纱剪除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对应第一衰减位置a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然后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三次引纬操作;
8)完成步骤7的第三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7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到第二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二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板块类织物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设定第二衰减位置b;
到达设定的第二衰减位置b,剪除位于第二衰减位置b处的f列经纱;经纱剪除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对应第二衰减位置b所在位置处的筘片(6)之间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然后由下往上依次逐层引入k层纬纱,此时完成了第四次引纬操作;
9)完成步骤8的第四次引纬操作后,循环步骤7和步骤8,以此类推,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衰减,直至织物长度达到要求,完成织物编织。
8.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织造2.5D锥体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高低固定在织机上,织机包括平行设置的前综框和后综框,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均与前综框和后综框平行设置;
2)根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排列经纱,布纱层数为上n层、下n层,布纱列数为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
3)在步骤1中的织机的前综框上排列经纱上n层、下n层、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在后综框上排列经纱上n层、下n层、m列,上n层与下n层的中间间隔两个综丝眼;
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上n层、m列经纱构成了上片经纱,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下n层、m列经纱构成了下片经纱;
依据2.5D锥体织物的排列经纱特点所知,由于2.5D的结构n层的经纱经过错位以后形成n+2层经纱,因此前综框与后综框内的经纱层的总层数为2n+4;
4)在步骤1中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内的相邻两个筘片(6)之间构成供经纱贯穿的间隙内均穿过f列经纱,f为1或2;将前综框与后综框内前后相邻的两列经纱定义为一组,共m/f组,因此,m列经纱沿幅宽方向依次穿入m/f个供经纱贯穿的间隙;
5)将步骤3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高于后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初始状态位置;
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最高层经纱与次高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次高层经纱与高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三层经纱与高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6)完成步骤5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5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与后综框平齐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二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一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一衰减位置a;
到达设定的第一衰减位置a,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一衰减位置a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衰减位置a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五层经纱与高六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六层经纱与高七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七层经纱与高八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
7)完成步骤6的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后,将步骤6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后综框高于前综框两个综丝眼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三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二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二衰减位置b;
到达设定的第二衰减位置b,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二衰减位置b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二衰减位置b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最高层经纱与次高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次高层经纱与高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三层经纱与高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8)完成步骤7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将步骤7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前综框与后综框平齐位置,定义此位置为第四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三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三衰减位置c;
到达设定的第三衰减位置c,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三衰减位置c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三衰减位置c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五层经纱与高六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六层经纱与高七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七层经纱与高八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
9)完成步骤8的第二步螺旋引纬操作后,将步骤8中的前综框与后综框调整为初始状态位置,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进行第四次衰减;
依据所需织造的2.5D锥体织物板块尺寸要求的梯度变化,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上均对称设置第四衰减位置d;
到达设定的第四衰减位置d,在上片经纱与下片经纱的第四衰减位置d处各剪除f列经纱,共计剪除2f组经纱;
经纱剪除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上,在第四衰减位置d所在位置的筘片(6)之间均出现一个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此时从两台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的筘架(1)上方抽出该处的一片筘片(6),调节两个调节螺杆(2),使两旁的筘片(6)位移并填补空出的经纱贯穿的间隙;
然后纬纱以螺旋状顺时针引入,由最底层经纱与次底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最高层经纱与次高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次底层经纱与底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次高层经纱与高三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再由底三层经纱与底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入,从高三层经纱与高四层经纱之间位置引出;
以此类推,引入纬纱直到纬纱从最中间位置的经纱层之间位置引出,完成第一次引纬操作;
10)完成步骤9的第一次引纬操作后,重复步骤6-步骤9,以此类推,进行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衰减,直至织物长度达到要求,完成织物编织。
CN201711269172.9A 2017-12-05 2017-12-05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Active CN107904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69172.9A CN107904758B (zh) 2017-12-05 2017-12-05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69172.9A CN107904758B (zh) 2017-12-05 2017-12-05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4758A CN107904758A (zh) 2018-04-13
CN107904758B true CN107904758B (zh) 2020-09-18

Family

ID=6185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69172.9A Active CN107904758B (zh) 2017-12-05 2017-12-05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4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8745A (zh) * 2018-12-28 2019-03-15 珠海泓利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引绳功能织带机器及其编织方法
CN110424088B (zh) * 2019-07-10 2020-11-0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三维环形四步法编织的送纱方法
CN111910318B (zh) * 2020-07-30 2021-06-18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的增强体设计方法
CN113403727B (zh) * 2021-07-02 2022-11-29 大连工业大学 利用普通织机织造变直径三维机织管状织物的方法
CN115198421B (zh) * 2022-05-30 2023-05-12 华融科创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异形管结构及其编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22260A (ja) * 1990-12-25 1992-08-12 Unitika Ltd 三次元構造布帛
US6742547B2 (en) * 2000-09-20 2004-06-01 Bally Ribbon Mills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orms with integral bias fibers and bias weaving loom
CN1317437C (zh) * 2004-05-10 2007-05-23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异形截面机织三维织物的织造工艺
CN202626455U (zh) * 2012-04-01 2012-12-26 施越浩 可更换筘片的钢筘
CN102851844B (zh) * 2012-10-11 2013-11-06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角联锁结构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203938828U (zh) * 2014-05-14 2014-11-12 湖州市千金丝织厂 一种筘齿间距可变的钢筘
CN204434846U (zh) * 2015-01-15 2015-07-01 杭州乐源丝绸有限公司 用于整经机的定幅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4758A (zh) 2018-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4758B (zh) 可在线均匀加减经纱装置及机织物的织造方法
US6315007B1 (en) High speed three-dimensional weaving method and machine
EP1015677B1 (en) Network-like woven 3d fabric material
CN109537137B (zh) 一种2.5d仿形机织套及其织造方法
CN103031652B (zh) 一种截锥体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1254556A (zh) 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剑杆织机及其织造方法
CN108914331A (zh) 一种盒状立体织物及其耦合织造方法
CN106987979A (zh) 一种含斜向纱线的角联锁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6435956A (zh) 一种锥形中空夹芯回转体织物及其应用
CN102051763B (zh) 三维编织异形预制件的添纱编织方法
CN103290601A (zh) 一种角度可调整的法向纱增强的2.5d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3924360B (zh) 一种多层三维立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4790115A (zh) 一种圆管加斜翻边层连结构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8004650A (zh) 大尺寸变厚度回转体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3106B (zh) 重平垂纱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设计织造装置及工艺
CN204982242U (zh) 重平垂纱组合式三维机织物的结构设计织造装置
KR102243433B1 (ko) 다수의 경사 열들 및 종광 열들을 사용한 다층 제품의 제직
KR102197616B1 (ko) 두께 방향 섬유가 연속적으로 보강된 3d 프로파일 빔 프리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2725985B (zh) 一种变密度的三维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4606623A (zh) 一种三维编织接结经纱螺旋交织结构预制件的制备方法
CN104790116B (zh) 一种变厚度层连结构织物的制备方法
US3232319A (en) Method for weaving contoured thread-connected dual wall inflatable fabric on a single shuttle loom
CN114672911B (zh) 机织三维间隔织物的梭口张力模型构建与张力分析方法
CN216040045U (zh) 一种塔丝隆双链条机织面料
Islam 3D wove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07

Address after: 210000 No.30, Andri, Yuhua West Road,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Glass Fibre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210012 Jiangsu city of Nanjing province Jiangning Science Park Tong Road No. 99

Applicant before: Sino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