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2762A -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2762A
CN107902762A CN201711477620.4A CN201711477620A CN107902762A CN 107902762 A CN107902762 A CN 107902762A CN 201711477620 A CN201711477620 A CN 201711477620A CN 107902762 A CN107902762 A CN 107902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oxygen
waste water
water control
traction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776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2762B (zh
Inventor
李克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long Yux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ong 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ong 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ong 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776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2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2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2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2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2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02F2101/203Iron or iron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02F2101/206Manganese or manganese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侧河道之间的多个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相邻净水植株栽培系统之间设有河底供氧系统,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包括四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的支撑套管,支撑套管内插入支撑杆;支撑杆的一侧连接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转动套,转动套上缠设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负重组件,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治理网的一角,四根牵引绳的端部连接污水治理网的四角并牵引拉伸污水治理网,污水治理网上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底座,底座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植株种植盆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连接螺杆,螺杆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污水处理的持续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河流水污染已相当严重,主要表现是“富营养化”。河流污水不仅仅影响水体的功能例如供应生活用水,以及危害水生生物,而且正在导致河流本身的消亡。合理污水处理技术必须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选择,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技术的有效性;水环境被修复的程度;投资和成本,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与成本比较等。
河流水环境修复基本方法:
1、控制外源污染:控制外源性负荷是改善河流水富营养化状态的根本途径。
2、稀释和冲刷:稀释和冲刷是一种常用的河流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以及昆明滇池内海,都采用外流引水进行稀释和冲刷。
3、深层水抽取:水体质量恶化一般从深层水开始,将深层水抽出来一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处理是一种可供河流污水处理选择的技术。
4、水动力学循环:水体循环可以通过泵、射流或者曝气实现,通常是完全循环,这样可以防止水体分层或者破坏已经形成的分层。
5、深水曝气;
6、底泥疏浚;
7、生态控制:生态控制技术是利用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将水生生物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以上的七个传统河流污水治理方法基本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完成,而且可持续性还有待考证,针对一些农村或者乡镇的小河道,如果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污水治理的话基本是无法完成河流净化的工作,现在的污水治理工程一般都比较巨大,普通民众无法完成河流的污水治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侧河道之间的多个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相邻净水植株栽培系统之间设有河底供氧系统,所述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包括四个固定在河道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的支撑套管,支撑套管内插入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连接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转动套,转动套的周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缠设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负重组件,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治理网的一角,四根牵引绳的端部连接污水治理网的四角并牵引拉伸污水治理网;
所述污水治理网上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底座,底座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植株种植盆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连接螺杆,螺杆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所述河底供氧系统包括设置在相邻污水治理网之间的氧气供给管,氧气供给管横向排布在河床的底部,在氧气供给管上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氧气支管,氧气支管上设有氧气孔。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各个河底供氧系统的氧气供给管连接氧气供给总管,氧气供给总管位于河道的一侧朝河道的延伸方向排布。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所述负重组件包括与牵引绳连接的支撑底盘,支撑底盘上搁置多个负重单元,牵引绳的端部与支撑底盘的中部连接。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所述负重单元为混凝土圆盘或金属圆盘,在负重单元的中部设有便于牵引绳穿过的通孔,负重单元的侧面设有与牵引绳对应的插入槽。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所述植株种植盆接种沉水植物。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所述氧气供给总管连接氧气泵。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所述氧气供给管与污水治理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米。
上述的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氧气供给管上的氧气支管从河床向河面延伸,氧气支管与氧气供给管连通且垂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河流污水治理装置由多个相互间隔的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和河底供氧系统组成,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包括四个固定在河道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的支撑套管,支撑套管内插入支撑杆;
支撑杆的一侧连接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转动套,转动套的周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缠设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负重组件,负重组件包括与牵引绳连接的支撑底盘,支撑底盘上搁置多个负重单元,牵引绳的端部与支撑底盘的中部连接,负重单元为混凝土圆盘或金属圆盘,在负重单元的中部设有便于牵引绳穿过的通孔,负重单元的侧面设有与牵引绳对应的插入槽,负重单元添加或者减少都比较方便,直接从插入槽拉出即可,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治理网的一角,四根牵引绳的端部连接污水治理网的四角并牵引拉伸污水治理网;污水治理网上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底座,底座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植株种植盆接种沉水植物,植株种植盆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连接螺杆,螺杆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植株种植盆采用螺杆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污水治理网上,方便后期植株种植盆破碎时进行更换,污水治理网上的植株种植盆的集中密度也可调,根据水污染的程度,随时进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调节,在水处理时,首先在牵引绳上悬挂较少的负重单元,污水治理网以及其上的植株种植盆和沉水植物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沉入到河底,沉水植物在河底生长时产生氧气并吸收河水底部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对河底水质进行净化,沉水植物在河底培育一段时间后,在牵引绳上进一步添加负重单元从而将污水治理网以及其上的植株种植盆和沉水植物抬高到河流的中层,通过沉水植物对河流中层的水质进行净化,中层水质净化完成后,可以进一步添加负重单元将污水治理网以及其上的植株种植盆和沉水植物抬高到河流的表层,此时可以选择更换植株种植盆内的植株种类,例如换成浅水植株之类的植物,植株种植盆内的植株对河流的表层水质进一步净化,该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的设计优点在于,通过添加或者减少牵引绳上的负重单元可以控制污水治理网及其上的沉水植物在河流层中的不同深度位置,方便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立体化净化,而且该系统安置在河道内后,几年内都不需要投入新的设施,只需要定期加持或减少牵引绳上的负重单元即可,污水处理的持续性强。
河底供氧系统包括设置在相邻污水治理网之间的氧气供给管,氧气供给管横向排布在河床的底部,在氧气供给管上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氧气支管,氧气支管上设有氧气孔,目的有三个:第一个也是通常能够达到的一个就是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氧浓度,第二个目的是改善冷水鱼类的生长环境和增加食物供给,第三个目的是通过改变底泥界面厌氧环境为好氧条件来降低内源性磷的负荷,其他附带的目的或者效果包括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河底供氧系统对净水植株栽培系统起到辅助净化的作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沉水植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制氧设备对污水中的沉水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2)本发明河流污水治理装置通过设置一电机可以同时驱动污水治理网上下移动以及搅拌机构对污水增氧,实现一物多用,减少了污水治理成本,并且也免去了制氧设备的使用。
(3)本发明为了避免搅拌机构复位弹簧使用长久后失效并且无法使得搅拌叶片获得最大的行程和工作稳定性,通过两套搅拌装置配合使用可以使得复位效果更加,并且还能确保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河道内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在河水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河底供氧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植株种植盆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负重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负重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工作示意图I;
图10为图8中提高溶氧量的搅拌装置工作示意图II;
图11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河道;2—底座;3—支撑套管;4—支撑杆;5—固定杆;6—转动套;7—牵引绳;8—负重组件;9—污水治理网;10—底座;11—植株种植盆;12—螺杆;13—固定螺帽;14—氧气供给管;15—氧气支管;16—氧气孔;17—氧气供给总管;18—支撑底盘;19—负重单元;20—通孔;21—插入槽;
30—顶块;31—转动轴;32—伸缩板;33—固定板;34—下滚动球体;35—上滚动球体;36—复位弹簧;37—电机;38—搅拌叶片;3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1: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侧河道1之间的多个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相邻净水植株栽培系统之间设有河底供氧系统,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包括四个固定在河道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2以及与底座2连接的支撑套管3,支撑套管3内插入支撑杆4,支撑杆4可以随时从支撑套管3内抽出;
支撑杆4的一侧连接固定杆5,固定杆5上套设转动套6,转动套6的周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缠设牵引绳7,牵引绳7的一端连接负重组件8,牵引绳7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治理网9的一角,四根牵引绳7的端部连接污水治理网9的四角并牵引拉伸污水治理网9;
污水治理网9上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9上的底座10,底座10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11,植株种植盆11接种沉水植物,植株种植盆11的底部与底座10之间连接螺杆12,螺杆12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13。植株种植盆11采用螺杆12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污水治理网9上,方便后期植株种植盆11破碎时进行更换,污水治理网9上的植株种植盆11的集中密度也可调,根据水污染的程度,随时进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调节。
河底供氧系统包括设置在相邻污水治理网9之间的氧气供给管14,氧气供给管14横向排布在河床的底部,在氧气供给管14上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氧气支管15,氧气支管15上设有氧气孔16,氧气供给管14上的氧气支管15从河床向河面延伸,氧气支管15与氧气供给管14连通且垂直,各个河底供氧系统的氧气供给管14连接氧气供给总管17,氧气供给总管17位于河道1的一侧朝河道1的延伸方向排布。氧气供给总管17连接氧气泵。氧气供给管14与污水治理网9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米。
本发明中,负重组件8包括与牵引绳7连接的支撑底盘18,支撑底盘19上搁置多个负重单元19,牵引绳7的端部与支撑底盘18的中部连接,负重单元19为混凝土圆盘或金属圆盘,在负重单元19的中部设有便于牵引绳7穿过的通孔20,负重单元19的侧面设有与牵引绳7对应的插入槽21,负重单元19添加或者减少都比较方便,直接从插入槽21拉出即可。
该河流污水治理装置由多个相互间隔的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和河底供氧系统组成,在水处理时,首先在牵引绳7上悬挂较少的负重单元19,污水治理网9以及其上的植株种植盆11和沉水植物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沉入到河底,沉水植物在河底生长时产生氧气并吸收河水底部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对河底水质进行净化,沉水植物在河底培育一段时间后,在牵引绳7上进一步添加负重单元19从而将污水治理网9以及其上的植株种植盆11和沉水植物抬高到河流的中层,通过沉水植物对河流中层的水质进行净化,中层水质净化完成后,可以进一步添加负重单元19将污水治理网9以及其上的植株种植盆11和沉水植物抬高到河流的表层,此时可以选择更换植株种植盆11内的植株种类,例如换成浅水植株之类的植物,植株种植盆11内的植株对河流的表层水质进一步净化,该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的设计优点在于,通过添加或者减少牵引绳7上的负重单元19可以控制污水治理网9及其上的沉水植物在河流层中的不同深度位置,方便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立体化净化,而且该系统安置在河道内后,几年内都不需要投入新的设施,只需要定期加持或减少牵引绳上的负重单元即可,污水处理的持续性强。
河底供氧系统包括设置在相邻污水治理网9之间的氧气供给管14,氧气供给管14横向排布在河床的底部,在氧气供给管14上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氧气支管15,氧气支管15上设有氧气孔16,目的有三个:第一个也是通常能够达到的一个就是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氧浓度,第二个目的是改善冷水鱼类的生长环境和增加食物供给,第三个目的是通过改变底泥界面厌氧环境为好氧条件来降低内源性磷的负荷,其他附带的目的或者效果包括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河底供氧系统对净水植株栽培系统起到辅助净化的作用。
如图8至图10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1使用到供氧设备,其优点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缺点是成本太高,无法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以不用制氧设备就对河道中的污水增氧的机构。
具体来说,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污水治理网9,在污水治理网9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污水治理网9位于河岸的两端分别通过牵引绳7与一转动套6连接,每个转动套6固定在一电机37的转动轴31中部,电机37驱动转动套6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收放牵引绳7并最终使得污水治理网9在河道1中垂直位置发生变化,其特征在于:电机37的转动轴31前部还与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连接,电机37改变污水治理网9位于河道1垂直高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河道1中污水含氧量供沉水植物生长使用。
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包括伸缩板32、固定板33、顶块30以及搅拌叶片39;固定板33固定在电机37的转动轴31上并随着转动轴31转动而转动,伸缩板32安装在转动轴31上并且能够沿着转动轴31的轴向移动;固定板33上表面设有两个下滚动球体34,两个下滚动球体34的一部分分别位于固定板33任意一直径两端的安装限位槽内,伸缩板32下表面设有两个上滚动球体35,两个上滚动球体35的一部分位于伸缩板32任意一直径两端的安装限位槽内;固定板3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下滚动球体34顶起伸缩板32的上滚动球体35使得伸缩板32远离固定板33;搅拌叶片39一端固定在伸缩板32上,搅拌叶片39另一端位于河道1污水中;在转动轴31的前部还固定一顶块30和复位弹簧36,复位弹簧36夹持在顶块30与伸缩板32之间;当上滚动球体35与下滚动球体34接触并使得伸缩板32远离固定板33时,复位弹簧36被挤压;当上滚动球体35与下滚动球体34分离时,复位弹簧36将伸缩板32推回原位。
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底座10,底座10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11,植株种植盆11的底部与底座10之间连接螺杆12,螺杆12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13。转动套6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缠设牵引绳7。
还包括含氧量监测传感器,其采集河道不同深度污水的含氧量;自动控制单元,其收集含氧量监测传感器的数值,并且相应决定是否启动电机37并将污水治理网9抬升或降低至含氧量高的水体深度,同时还决定是否启动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给水体增氧。
电机37安装在支撑杆4上,支撑杆4为可自动伸缩结构以使得搅拌叶片38位于不同的水体深度。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到蓄电池中供电机37使用。
本发明自动复位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的控制原理如下:
步骤1、自动控制单元收集含氧量监测传感器的数值显示污水治理网9所处位置含氧量过低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和污水的处理,启动电机37;
步骤2、电机的转动轴31带动转动套6旋转并且也使得其上的牵引绳7收放,从而抬升或降低污水治理网9;同时,转动的转动轴31带动固定板33也随之转动;固定板33上的下滚动球体34与伸缩板32下方的上滚动球体35逐渐接触后,伸缩板32和上滚动球体35被抬起;由于伸缩板32抬起后,其上的搅拌叶片39也随之向前移动,并且此时,顶块30与伸缩板32之间的复位弹簧36被挤压;
步骤3、当固定板33上的下滚动球体34与伸缩板32下方的上滚动球体35逐渐分离,伸缩板32失去了固定板33的推力,复位弹簧36弹性势能释放并将伸缩板32和搅拌叶片39推回原始位置并且使得上滚动球体35又位于下滚动球体34运动轨迹上,
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中的运动使得伸缩板32来回运动,并且也使得搅拌叶片38也来回运动,搅拌叶片38对河道污水进行持续搅拌提高污水的含氧量;
步骤5、当含氧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河道水体中所有部位的含氧量都未达到预设值时,电机37始终工作并且使得污水治理网9在河道中上下来回运动,污水治理网9与搅拌叶片38同时运动增加水体含氧量。
或者,步骤5、当含氧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河道水体中的部分部位含氧量达到预设值时,电机驱动污水治理网9移动至该部位后停止工作。
或者,步骤5、当含氧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河道水体中全部部位的含氧量达到预设值时,电机自动停止工作。
如图11所示,实施例3:实施例2搅拌设备增加制氧,但是缺点是使用复位弹簧复位存在使用寿命短,伸缩板32复位距离不够,并且也会导致搅拌叶片38搅拌幅度不够并最终导致造氧效果不佳。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两套搅拌机构相互配合复位的搅拌机构。
一种通过两套搅拌机构相互配合复位的搅拌机构,在河道两侧分别设置一搅拌机构,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包括伸缩板32、固定板33、顶块30以及搅拌叶片39。
固定板33固定在电机37的转动轴31上并随着转动轴31转动而转动,伸缩板32安装在转动轴31上并且能够沿着转动轴31的轴向移动;固定板33上表面设有两个下滚动球体34,两个下滚动球体34的一部分分别位于固定板33任意一直径两端的安装限位槽内,伸缩板32下表面设有两个上滚动球体35,两个上滚动球体35的一部分位于伸缩板32任意一直径两端的安装限位槽内;固定板3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下滚动球体34顶起伸缩板32的上滚动球体35使得伸缩板32远离固定板33;搅拌叶片39一端固定在伸缩板32上,搅拌叶片39另一端位于河道1污水中。
河道两侧的搅拌叶片39相对而设并且接触,河道两侧的伸缩板32最大位移量相同;在未启动时,其中一个的伸缩板32处于未被顶起的原始状态,另一个的伸缩板32处于其最大位移状态;先启动伸缩板32处于未被顶起原始状态的搅拌机构的电机37,待其伸缩板32处于最大位移量,并且另一个的伸缩板32在被先启动伸缩板32顶回至未被顶起的原始状态后再启动另一个搅拌机构的电机37。
在搅拌叶片39上设有压力传感器39,两个搅拌叶片39相互挤压时会接触时不会触发压力传感器39,自动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39的触发信号启动另一个搅拌机构的电机37。
电机37还驱动转动套6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收放牵引绳7并最终使得与牵引绳7连接的污水治理网9在河道1中垂直位置发生变化,在污水治理网9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
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底座10,底座10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11,植株种植盆11的底部与底座10之间连接螺杆12,螺杆12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13。转动套6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缠设牵引绳7。
还包括含氧量监测传感器,其采集河道不同深度污水的含氧量;自动控制单元收集含氧量监测传感器的数值,并且相应决定是否启动电机37并将污水治理网9抬升或降低至含氧量高的水体深度,同时还决定是否启动提高溶氧量的搅拌机构给水体增氧。电机37安装在支撑杆4上,支撑杆4为可自动伸缩结构以使得搅拌叶片38位于不同的水体深度。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到蓄电池中供电机37使用。
本发明通过两套搅拌机构相互配合复位的搅拌机构控制原理如下:
步骤1、在河道两侧分别设置一搅拌机构,河道两侧的搅拌叶片39相对而设并且接触,河道两侧的伸缩板32最大位移量l相同;在未启动时,其中一个的伸缩板32处于未被顶起的原始状态,另一个的伸缩板32处于其最大位移状态。
步骤2、自动控制单元收集含氧量监测传感器的数值显示污水治理网9所处位置含氧量过低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和污水的处理。
步骤3、先启动伸缩板32处于原始状态的搅拌机构的电机37,电机的转动轴31带动转动套6旋转并且也使得其上的牵引绳7收放,从而抬升或降低污水治理网9;同时,转动的转动轴31带动固定板33也随之转动;固定板33上的下滚动球体34与伸缩板32下方的上滚动球体35逐渐接触后,伸缩板32和上滚动球体35被抬起;由于伸缩板32抬起后,其上的搅拌叶片39也随之向前移动,当固定板33上的下滚动球体34与伸缩板32下方的上滚动球体35逐渐分离,伸缩板32失去了固定板33的推力,并且伸缩板32处于最大位移量,同时会把另一个伸缩板32顶回至未被顶起的原始状态。
步骤4、启动另一个搅拌机构的电机37,并且重复步骤3中的动作将先启动伸缩板32由最大位移状态顶回原始状态。
步骤5、重复步骤3和步骤4中的运动使得伸缩板32来回运动,并且也使得搅拌叶片38也来回运动,搅拌叶片38对河道污水进行持续搅拌提高污水的含氧量。
步骤6、当含氧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河道水体中所有部位的含氧量都未达到预设值时,电机37始终工作并且使得污水治理网9在河道中上下来回运动,污水治理网9与搅拌叶片38同时运动增加水体含氧量。
或者,步骤6、当含氧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河道水体中的部分部位含氧量达到预设值时,电机驱动污水治理网9移动至该部位时,停止工作。
或者,步骤6、当含氧量监测传感器检测到河道水体中全部部位的含氧量达到预设值时,电机自动停止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侧河道之间的多个净水植株栽培系统,相邻净水植株栽培系统之间设有河底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包括四个固定在河道上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连接的支撑套管,支撑套管内插入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连接固定杆,固定杆上套设转动套,转动套的周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缠设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负重组件,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污水治理网的一角,四根牵引绳的端部连接污水治理网的四角并牵引拉伸污水治理网;
所述污水治理网上设有若干沉水植物栽培单元,沉水植物栽培单元包括设置在污水治理网上的底座,底座的凹槽内安置植株种植盆,植株种植盆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连接螺杆,螺杆的两端紧固固定螺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供氧系统包括设置在相邻污水治理网之间的氧气供给管,氧气供给管横向排布在河床的底部,在氧气供给管上设有多个平行排布的氧气支管,氧气支管上设有氧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河底供氧系统的氧气供给管连接氧气供给总管,氧气供给总管位于河道的一侧朝河道的延伸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组件包括与牵引绳连接的支撑底盘,支撑底盘上搁置多个负重单元,牵引绳的端部与支撑底盘的中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单元为混凝土圆盘或金属圆盘,在负重单元的中部设有便于牵引绳穿过的通孔,负重单元的侧面设有与牵引绳对应的插入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株种植盆接种沉水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供给总管连接氧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供给管与污水治理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氧气供给管上的氧气支管从河床向河面延伸,氧气支管与氧气供给管连通且垂直。
CN201711477620.4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Active CN107902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7620.4A CN107902762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77620.4A CN107902762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2762A true CN107902762A (zh) 2018-04-13
CN107902762B CN107902762B (zh) 2021-06-11

Family

ID=6187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77620.4A Active CN107902762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27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5369A (zh) * 2021-07-30 2021-12-03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29411Y1 (ko) * 1998-10-26 2001-09-17 강성일 멤브레인산기관플로팅시스템
JP4500210B2 (ja) * 2005-05-19 2010-07-14 株式会社丸島アクアシステム 浮子型散気装置
CN201999795U (zh) * 2011-01-28 2011-10-0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连续沉降式沉水植物生态网床
CN203295263U (zh) * 2013-06-21 2013-11-2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沉水位置可调的滚轮式沉床
CN203498166U (zh) * 2013-10-14 2014-03-26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沉水植物网箱
CN104944593A (zh) * 2015-07-15 2015-09-30 广州市东篱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沉水植物种植基质及利用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装置
CN105217784A (zh) * 2015-09-15 2016-01-06 南平正大欧瑞信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一体化系统
CN106380000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天津大学 一种可升降双浮力调节的沉床‑浮床水质净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29411Y1 (ko) * 1998-10-26 2001-09-17 강성일 멤브레인산기관플로팅시스템
JP4500210B2 (ja) * 2005-05-19 2010-07-14 株式会社丸島アクアシステム 浮子型散気装置
CN201999795U (zh) * 2011-01-28 2011-10-0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连续沉降式沉水植物生态网床
CN203295263U (zh) * 2013-06-21 2013-11-2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沉水位置可调的滚轮式沉床
CN203498166U (zh) * 2013-10-14 2014-03-26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沉水植物网箱
CN104944593A (zh) * 2015-07-15 2015-09-30 广州市东篱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沉水植物种植基质及利用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装置
CN105217784A (zh) * 2015-09-15 2016-01-06 南平正大欧瑞信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一体化系统
CN106380000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天津大学 一种可升降双浮力调节的沉床‑浮床水质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5369A (zh) * 2021-07-30 2021-12-03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2762B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991B (zh) 一种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
CN107162170B (zh) 一种节能型清水驱动强化硝化二级处理式生物转盘
CN206308212U (zh) 一种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6955735U (zh) 一种浮式光伏生物曝气机
CN102126791A (zh) 人工湿地的防堵方法及其装置
JP2014161813A (ja) メタン発酵槽の運転方法
CN201334419Y (zh) 超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2992476A (zh) 磁加载磁泥内回流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及装置系统
CN201099645Y (zh) 漂浮式太阳能循环水处理机
CN107902762A (zh) 一种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CN107902854A (zh) 一种自动复位提高溶氧量搅拌机构的控制方法
CN201406349Y (zh) 轮涌式水体增氧净化机
CN207002406U (zh)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装置
CN108083445A (zh) 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河流污水治理装置
CN201932959U (zh) 活性炭反冲洗设备
CN206407964U (zh) 一种水体净化用悬浮式微纳米曝气装置
CN111470635A (zh) 一种改善城市景观水体的太阳能曝气浮岛一体机
CN108117171A (zh) 一种通过两套相互配合复位的搅拌机构控制方法
CN108101223A (zh) 一种通过两套相互配合复位的搅拌机构
JP5412598B1 (ja) メタン発酵槽の運転方法
CN200949079Y (zh) 推流式潜水曝气机
CN103539318B (zh) 气浮生物滤池一体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6687624U (zh) 一种高效水环境治理用的水体净化装置
CN205170484U (zh) 一种易于启动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CN104528923B (zh) 水体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4

Address after: No.02, 4th floor, building 2, high tech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 high tech Zone, Shanwe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60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Delong Yux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11, 55 Xinghai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Ningbo, Zhejiang 315000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YONG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