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1939A -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1939A
CN107901939A CN201711340733.XA CN201711340733A CN107901939A CN 107901939 A CN107901939 A CN 107901939A CN 201711340733 A CN201711340733 A CN 201711340733A CN 107901939 A CN107901939 A CN 107901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ed arm
arm body
adaptive
vibration isolator
lo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07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1939B (zh
Inventor
徐世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407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1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39A/zh
Priority to EP18889191.5A priority patent/EP372563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9681 priority patent/WO201911461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1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50Othe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能够避免外套脱落,提高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包括转臂体和隔振垫,所述转臂体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振垫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具有垂向间距,且均与所述曲面件至少在前后方向滚动配合,所述垂向间距用于为所述转臂体的另一端绕所述转臂节点的转动提供空间;或者,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球面,所述弧形面或球面由前至后延展;所述上表面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大于所述下表面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以便为所述转臂体的另一端绕所述转臂节点的转动提供空间。

Description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交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交通设备中,要通过转向架解决在高速运行时车辆的平稳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外铁路转向架一般采用两系悬挂结构,即一系悬挂定位装置和二系中央悬挂装置,采用两系悬挂是保证车辆高速运行的通用结构。
车辆在直线高速运行时,需要一系悬挂定位装置具有较强的抑制轮对蛇行运动的能力,才能保证车辆高速运行的稳定性。一般而言,铁路轨道交通设备均有空载和满载的运行工况,特别是城轨和铁路货车中,这两种工况的差异尤为突出。因此,一系悬挂定位装置中,需要设置转臂能够自适应不同载重情况的弹性定位装置,以保证一系悬挂定位装置中各部件的定位准确和可靠性。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转臂定位装置在空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转臂定位装置在负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适用于高速的转向架的转臂定位装置一般由转臂体1'、转臂弹性节点2'、隔振垫3'、弹簧4'、构架5'、轮对6'等组成。轮轨间的作用力的传递路径为车轮→车轴→轴承→转臂体1';转臂体1'通过两条路径将作用力传递给构架5',即①转臂体1'→转臂弹性节点2'→构架5',②转臂体1'→隔振垫3'→弹簧4'→构架5',构架5'会按照相反的方向将车辆载重传递给转臂体1',进而经由转臂体1'传递给轮轨。
其中,转臂体1'与隔振垫3'之间平面接触,转臂体1'的上平面和隔振垫3'的下平面作为滑移面M,形成滑动副。如图1所示,在空载状态下,滑动副保持静止状态,即滑移面M不产生相对滑动,转臂体1'的上平面稳定地支撑隔振垫3'的下平面;如图2所示,在负载状态下,车体的重量作用于构架5',使得构架5'和转臂弹性节点2'沿图2中右侧箭头的方向向下运动,进而驱动转臂绕转臂弹性节点2'沿图2中左侧箭头所指方向顺时针转动,使得上述两滑移面M相对滑动,以适应转臂弹性节点2'处的垂向运动。
采用上述现有的转臂定位装置,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方面,车辆垂向振动和载重变化时,转臂体1'的转动无法及时适应并调节,使得轨道的适应性差;另一方面,转臂体1'转动时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转臂体1'与构架5'间的隔振垫3'和弹簧4'不能精确定位,还会导致固定轴距的变化不可控,产生轴距差,降低临界速度;再者,垂向挠度在滑移面M的前后方向是不同的,导致隔振垫3'和弹簧4'受到较大的弯矩,降低了使用寿命。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以便在提高转臂体的自适应能力的同时,提高定位精度,延长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提高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和隔振垫,所述转臂体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振垫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具有垂向间距,且均与所述曲面件至少在前后方向滚动配合,所述垂向间距用于为所述转臂体的另一端绕所述转臂节点的转动提供空间。
本发明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转臂体的上表面与隔振垫的下表面通过曲面件滚动连接,可以降低摩擦系数,使得转臂体能够根据振动和载重变化及时地响应并相应转动,从而完成自适应;更为重要的是,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与曲面件相适配,即使在转臂体的转动过程中,曲面件也能够得到可靠的定位,进而通过曲面件确定隔振垫的位置,如此,转臂体转动时,可以通过球体带动隔振垫同步运动而精确定位,提高了临界速度。并且,车辆振动和载重变化时,同一轮对的转臂体可以同步动作,使得转向架的固定轴距相同;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还存在垂向间距,与现有技术中以平面形式滑动摩擦相比,转臂体在转动时能够自适应,隔振垫和弹簧基本上不会受到转臂体的弯矩作用,提高了隔振垫、弹簧和构架等元件的使用寿命。由于转臂体能够自适应位置的变化,提高了对轨道的适应能力,降低了轮轨的作用力,减小了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挡,至少对所述下表面的前后两端进行隔挡,以限制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在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量。
可选地,所述限位挡呈圆筒状突出于所述上表面设置,以围成所述隔振垫的安装座,用于限制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滚动时,所述隔振垫与所述转臂体在所述限位挡的各径向的相对运动量。
可选地,所述曲面件为球体或者轴向处于左右方向的圆柱体,所述曲面件设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中间,所述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曲面件的下曲面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曲面件的上曲面配合的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圆弧为大于半圆且小于三分之二圆的优弧。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和隔振垫,所述转臂体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振垫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球面,所述弧形面或球面由前至后延展;所述上表面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大于所述下表面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以便为所述转臂体的另一端绕所述转臂节点的转动提供空间。
由于转臂体的上表面和隔振垫的下表面设置为弧形面或者球面,在转臂体转动过程中,依然能够通过弧形面或者球面对隔振垫进行精确定位,提高了车辆的临界速度;由于转臂体能够自适应,对轨道的适应性好,减小了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转臂体的转动所导致的固定轴距变化可控,不会产生轴距差,提高了临界速度,降低了轮轨的作用力,减小了车轮磨耗和噪音;隔振垫和弹簧受到的附加弯矩小,提高隔振垫、弹簧、转臂体、转臂节点、构架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上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凹弧面或者凹球面,所述下表面为向下突出设置的凸弧面或者凸球面。
可选地,所述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挡,至少对所述下表面的前后两端进行隔挡,以限制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在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和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所述构架通过转臂节点与所述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连接,所述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为上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可选地,所述隔振垫的上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弹簧安装座,以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构架弹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转臂定位装置在空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转臂定位装置在负载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转向架中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与轮对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的剖视图。
图1-图2中:
转臂体1'、转臂弹性节点2'、隔振垫3'、弹簧4'、构架5'、轮对6';
图3-图5中:
转臂体1、隔振垫2、转臂节点3、上表面4、下表面5、曲面件6、限位挡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弹簧10、弹簧安装座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上下、左右和前后均以轨道交通设备为参照进行定义,以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方向所指向的方向为前,与前相对的方向为后;在平行于轨道面的平面内,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沿运行方向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右;以垂直于轨道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或者说垂向,垂直地指向轨道面的方向为下,垂直地背离轨道面的方向为上。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
本文所述的内外以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的中轴线为参照,靠近该中轴线的方向为内,远离该中轴线的方向为外。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和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该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1和隔振垫2,转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3与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4与隔振垫2的下表面5连接,并且,该转臂体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轮对的车轴转动连接。该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能够实现转臂的自适应,提高车辆临界速度和安全性,降低轮轨作用力,减小车轮磨耗和噪音,还可以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1、隔振垫2和曲面件6,转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3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4与隔振垫2的下表面5连接;其中,转臂体1的上表面4和隔振垫2的下表面5均与曲面件6至少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滚动配合,或者说,曲面件6的上曲面与隔振垫2的下表面5配合,曲面件6的下曲面与转臂体1的上表面4配合,并且,曲面件6至少能够以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进行前后方向的滚动,以便转臂体1绕转臂节点3转动时能够带动该曲面件6滚动,进而通过曲面件6带动隔振垫2转动。并且,该上表面4和下表面5之间具有垂向间距,该垂向间距用于为转臂体1的另一端绕转臂节点3的转动提供空间。
随着车辆载重变化,包括有无载重和载重量的大小变化,构架相对轮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转臂体1旋转,以适应构架与轮对之间的位置变化,使得转臂体1与隔振垫2达到稳态。当转臂体1绕转臂节点3转动时,转臂体1的另一端的上表面4会改变与隔振垫2的下表面5的相对位置,或者说,上表面4和下表面5的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导致两者之间的间距在前后方向不一致;在上表面4和下表面5之间设置的垂向间距,就是为了允许转臂体1转动过程中两表面的相对倾斜,或者说,在转臂体1转动过程中,垂向间距能够使得上表面4和下表面5存在最大倾斜角度时不发生碰触和干涉,从而避免隔振垫2影响转臂体1的转动,为转臂体1的另一端相对转臂节点3的转动提供空间,以使得转臂体1顺利转动,最终实现对转臂体1和隔振垫2的位置调整和精确定位,实现转臂体1的自适应。
与现有技术中转臂体1和隔振垫2以上下两个平面滑动接触相比,本发明中,转臂体1的上表面4和隔振垫2的下表面5均与曲面件6滚动配合,转臂体1的上表面4通过球形的配合面可以精确定位曲面件6,曲面件6通过其曲面结构可以精确定位隔振垫2,并且,转臂体1还可以通过曲面件6带动隔振垫2同步转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转臂体1和隔振垫2的定位精度。
由于转臂体1和隔振垫2能够精度定位,尤其是,与平面滑动相比,转臂体1在自适应过程中与隔振垫2始终保持接触配合,在车辆振动或者载重变化时,同一轮对的转臂体1能够同步动作,且因转臂体1的转动所导致的固定轴距变化可控,不会产生轴距差,从而降低了轮轨作用力,减小了脱轨系数以及车轮磨耗和噪音,提高了临界速度和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转臂体1通过曲面件6与隔振垫2滚动配合,转臂体1与隔振垫2不直接接触,所有的作用力均通过曲面件6传递给隔振垫2,而曲面件6可以在前后方向呈对称结构,使得垂向挠度在前后方向的分布大致相同,减小了隔振垫2和弹簧10受到的附加弯矩,提高了隔振垫2、弹簧10、转臂体1、转臂节点3和构架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上下平面滑动配合相比,本发明中转臂体1的长度可以不受限制,现有技术中基于上下平面滑动配合的方式需要选用较长的转臂体1,而本发明中的滚动配合完全可以满足自适应和精确定位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较短的转臂体1,从而可以降低转向架的重量,减小轮重减载率,为优化车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图4所示,转臂体1的上表面4还可以设有限位挡7,至少能够对隔振垫2的下表面5的前后两端进行隔挡,以限制上表面4与下表面5在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量,避免上表面4与下表面5脱离接触或者在前后方向产生过大的位移量,从而保证隔振垫2与转臂体1的连接可靠性。同时,限位挡7的前后尺寸还要大于隔振垫2的下表面5的前后尺寸,以允许隔振垫2与转臂体1能够在前后方向相对运动,避免影响转臂体1的转动。
该限位挡7可以呈圆筒状突出于上表面4设置,从而围成隔振垫2的安装座,用于限制上表面4和下表面5相对滚动时,隔振垫2与转臂体1在圆筒状的限位挡7的各个径向的相对运动量,尤其是在前后和左右方向的相对运动量,以提高隔振垫2和转臂体1的定位精度。
在上述基础上,曲面件6可以为球体或者圆柱体,圆柱体的轴向可以处于左右方向,以使得曲面件6能够在前后方向滚动;曲面件6可以设于上表面4和下表面5的中间,上表面4设有与曲面件6的下曲面配合的第一凹槽8,下表面5设有与曲面件6的上曲面配合的第二凹槽9,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9能够上下对接,形成与曲面件6相匹配的整球状的安装槽,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9可以各呈半球面的槽状设置,进而对曲面件6进行可靠限位,并借助曲面件6实现同步转动。
当曲面件6为球体时,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9为球面状的槽,当曲面件6为圆柱体时,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9为圆弧槽。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8对应的圆弧可以为大于半圆且小于三分之二圆的优弧,此时,第一凹槽8略大于第二凹槽9,以使得曲面件6更为可靠地“陷入”转臂体1的第一凹槽8内,防止因车辆振动等而影响连接可靠性;并且,第二凹槽9对应的表面积也不至于过小,使得第二凹槽9与曲面件6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使得转臂体1能够通过曲面件6带动隔振垫2相应运动。
其中,所谓上表面4和下表面5的中间是指两者由各自的中点向外扩展一定较小距离形成的中间区域,不严格地限定为正中间的位置。
详细地,隔振垫2的第二凹槽9可以是在前后方向连续的槽,也可以为在前后方向拼接而成的槽,当采用拼接结构时,可以包括两个或者多个半球面状或者半圆弧状的槽。
此处所述的半球面状是相对于整个球面而言的,并不是确切地指半个球面,可以大于或小于半个球面,如四分之一个球面等,只要不是整个球面都可以称之为半球面。同理,所述的半圆弧状也是相对于整个圆而言的,并不是确定地指半个圆弧,可以大于或小于半个圆弧,如四分之一圆弧、八分之一圆弧或者三分之二圆弧等,只要不是整个圆弧都可以称之为半圆弧。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曲面件6,可以是球体或者圆柱体,也可以是腰鼓形或飞碟等形状的曲面结构,只要能够在转臂体1转动时、带动该曲面件6在前后方向滚动,进而将这种滚动传递给隔振垫2,带动隔振垫2跟随转臂体1同步转动即可。
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曲面件6的材料可以是摩擦系数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纤维等非金属耐磨件;隔振垫2可采用非金属与橡胶硫化工艺,或者耐磨橡胶或橡胶垫等弹性元件。
本发明中,曲面件6的数量不限于一个,还可以为两个及以上的数量。当设有两个及以上的曲面件6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前后方向间隔分布,或者在左右方向间隔分布,还可以在上表面4和下表面5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具体分布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再者,隔振垫2的上部可以设置有弹簧安装座11,用于安装垂向延伸的弹簧10,并通过该弹簧10与构架弹性连接,如此,转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3与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隔振垫2和弹簧10与构架弹性连接。弹簧安装座11可以包括处于外部的环形座和设于该环形座的内环的安装凸台,弹簧10可以包括内外套装的内弹簧10和外弹簧10,内弹簧10安装于安装凸台,外弹簧10安装于环形座,内弹簧10和外弹簧10共同实现对构架的弹性支撑。
实施例2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1和隔振垫2,转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3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4与隔振垫2的下表面5连接;并且,上表面4和下表面5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球面,弧形面可以呈由前至后延展的弧形,球面可以为由前至后延展的半球形;本实施例对于上表面4和下表面5所呈现结构的描述是前后方向上能够形成的结构,即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垂向切面上所呈现的结构,弧形面是指在前后方向上是弧形结构,球面是指在前后方向上是半球形的结构;上表面4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大于下表面5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以便为转臂体1的另一端绕转臂节点3的转动提供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表面4和下表面5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球面,当转臂体1绕转臂节点3转动时,可以通过上表面4的弧形结构或球面结构对隔振垫2进行导向,引导隔振垫2相应的运动,以使得隔振垫2与转臂体1同步运动到下一个稳态。
转臂体1绕转臂节点3转动的过程中,处于转臂体1另一端的上表面4以曲线形式运动,其运动轨迹大致为圆弧形,因此,上表面4的弧形面或球面可以根据转臂体1的运动轨迹相应设置,从而对隔振垫2进行有效的导向;尤其是,当转臂体1的上表面4和隔振垫2的下表面5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球面时,这种弧形面或球面的结构形式可以使得上表面4与下表面5始终保持完整接触,与现有技术中平面滑移的形式相比,不存在滑移面M的开合,更加不涉及滑移面M的开合时间,也就不会因为滑移面M的开合时间不确定而影响定位精度或者使用安全性。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转臂体1可以根据载重情况自适应,并且,在自适应过程中与隔振垫2保持连接,能够使得构架和转臂体1之间的隔振垫2和弹簧10精确定位,可以提高临界速度。
尤其是,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导致滑移面M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同一条轮对和两条轮对之间的位置均会有变化,且这种变化不可控;转向架的轴距差的不正位会使轮对出现倒八字或内八字,进而与轨道发生冲角,降低临界速度。而本实施中,转臂体1转动时,转臂体1和隔振垫2同步运动,因转臂体1导致的固定轴距变化可控,不会产生轴距差,轨道的适应性好,降低了轮轨作用力,减小了车轮磨耗和噪音,提高了临界速度和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同时,如实施例1所述,现有技术中采用平面滑移时,需要较长的转臂体1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而本实施例可以实现转臂体1的自适应,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缩短了转臂体1的长度,减小了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在提高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转向架的轻量化,为优化车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再者,现有技术中的滑移面M是平面,转动的角度无法适应,当垂向挠度变化时,隔振垫2和弹簧10滑移面M的前后方向的挠度无法保持一致,从而产生弯矩,换言之,现有技术的方案中,隔振垫2和弹簧10受到较大的弯矩,降低了使用寿命。而本实施例中,由于隔振垫2与转臂体1以弧形面或球面接触,隔振垫2能够与转臂体1同步转动,降低了隔振垫2和弹簧10受到的附加弯矩,提高了隔振垫2、弹簧10、转臂体1、转臂节点3和构架的使用寿命。
详细地,上表面4可以为向下凹陷的凹弧面,下表面5可以设置为向下突出设置的凸弧面;或者,上表面4可以为向下凹陷的凹球面,下表面5可以设置为向下突出设置的凸球面。如此,可以通过转臂体1对隔振垫2进行有效的承托,还可以使得转臂体1的上表面4形成隔振垫2的导向面,引导隔振垫2同步动作,适应载重的变化。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在上表面4设置凹弧面或者凹球面、在下表面5设置凸弧面或者凸球面,还可以在上表面4设置凸弧面或者凸球面、在下表面5设置凹弧面或者凹球面,即互换凹弧面和凸弧面的位置,或者互换凹球面和凸球面的位置,只要能够使上表面4和下表面5实现弧面或球面配合即可。
本实施例中,上表面4也可以设有限位挡7,用于限制上表面4与下表面5的相对滑动,即将转臂体1与隔振垫2的相对运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上表面4与下表面5脱离接触或者接触面积过分减小而产生安全隐患。限位挡7的具体形式可以参照实施例1进行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如弹簧安装座11等均可以参照实施例1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转向架的结构较为复杂,本文仅对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说明,其他部件以及连接关系等烦请参照现有技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1)和隔振垫(2),所述转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3)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4)与所述隔振垫(2)的下表面(5)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曲面件(6),所述上表面(4)和所述下表面(5)之间具有垂向间距,且均与所述曲面件(6)至少在前后方向滚动配合,所述垂向间距用于为所述转臂体(1)的另一端绕所述转臂节点(3)的转动提供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4)还设有限位挡(7),至少对所述下表面(5)的前后两端进行隔挡,以限制所述上表面(4)和所述下表面(5)在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7)呈圆筒状突出于所述上表面(4)设置,以围成所述隔振垫(2)的安装座,用于限制所述上表面(4)和所述下表面(5)相对滚动时,所述隔振垫(2)与所述转臂体(1)在所述限位挡(7)的各径向的相对运动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件(6)为球体或者轴向处于左右方向的圆柱体,所述曲面件(6)设于所述上表面(4)和所述下表面(5)的中间,所述上表面(4)设有与所述曲面件(6)的下曲面配合的第一凹槽(8),所述下表面(5)设有与所述曲面件(6)的上曲面配合的第二凹槽(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8)对应的圆弧为大于半圆且小于三分之二圆的优弧。
6.一种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包括转臂体(1)和隔振垫(2),所述转臂体(1)的一端通过转臂节点(3)与转向架的构架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上表面(4)与所述隔振垫(2)的下表面(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4)和所述下表面(5)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或球面,所述弧形面或所述球面由前至后延展;所述上表面(4)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大于所述下表面(5)在前后方向的延展长度,以便为所述转臂体(1)的另一端绕所述转臂节点(3)的转动提供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4)为向下凹陷的凹弧面或者凹球面,所述下表面(5)为向下突出设置的凸弧面或者凸球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4)还设有限位挡(7),至少对所述下表面(5)的前后两端进行隔挡,以限制所述上表面(4)和所述下表面(5)在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量。
9.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和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所述构架通过转臂节点(3)与所述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垫(2)的上部还设有用于安装弹簧(10)的弹簧安装座(11),以通过所述弹簧(10)与所述构架弹性连接。
CN201711340733.XA 2017-12-14 2017-12-14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Active CN107901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0733.XA CN107901939B (zh) 2017-12-14 2017-12-14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EP18889191.5A EP3725637B1 (en) 2017-12-14 2018-12-07 Bogie and self-adaptive rotary arm positioning device thereof
PCT/CN2018/119681 WO2019114616A1 (zh) 2017-12-14 2018-12-07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0733.XA CN107901939B (zh) 2017-12-14 2017-12-14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1939A true CN107901939A (zh) 2018-04-13
CN107901939B CN107901939B (zh) 2024-03-26

Family

ID=6186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0733.XA Active CN107901939B (zh) 2017-12-14 2017-12-14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19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4616A1 (zh) * 2017-12-14 2019-06-20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0130A (zh) * 2010-12-21 2011-05-11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转臂式轴箱定位弹簧安装调整方法
JP2011251686A (ja) * 2011-09-20 2011-12-1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軸箱支持構造
CN102616246A (zh) * 2012-03-27 2012-08-01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架转臂式轴箱定位装置
WO2013091319A1 (zh) * 2011-12-23 2013-06-27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车辆转向架
EP3135553A1 (en) * 2015-08-28 2017-03-01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to prevent rupture of steel spring
CN207758797U (zh) * 2017-12-14 2018-08-24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0130A (zh) * 2010-12-21 2011-05-11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转臂式轴箱定位弹簧安装调整方法
JP2011251686A (ja) * 2011-09-20 2011-12-1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軸箱支持構造
WO2013091319A1 (zh) * 2011-12-23 2013-06-27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车辆转向架
CN102616246A (zh) * 2012-03-27 2012-08-01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架转臂式轴箱定位装置
EP3135553A1 (en) * 2015-08-28 2017-03-01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to prevent rupture of steel spring
CN207758797U (zh) * 2017-12-14 2018-08-24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14616A1 (zh) * 2017-12-14 2019-06-20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1939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89770A (en) Articulated railway truck
TWI538834B (zh) An air spring for a moving body, and a trolley for a moving body
US5107773A (en) Railway trucks
JP2812712B2 (ja) 2台の鉄道車両の関節式連結器
MX2015002681A (es) Juego de ruedas para interconexion del bastidor lateral de un vagon de coche ferroviario.
CN207758797U (zh)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US3547046A (en) Railway locomotive truck with low traction point
CN205171358U (zh) 一种双向减震路桥伸缩缝
WO2019114616A1 (zh)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CN208181079U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CN107901939A (zh) 转向架及其自适应转臂定位装置
CN110316215A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CN102963381A (zh) 一种h型悬浮架走行机构
EA023992B1 (ru) Трехосная тележка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175746U1 (ru) Поворотная тележка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1553154U (zh) 铁路货车转向架轴箱双侧定位机构
CN209410056U (zh) 一种管片运输车
CN100389035C (zh) 一种永磁悬浮复合转向架
CN112572502B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US9403542B2 (en) Rail car
CN104411562A (zh) 具有摇摆稳定器的轨道车辆
CN104960539A (zh) 一种铁路车辆及其车辆连接装置
CN102310867B (zh) 倾斜承梁以及包括该承梁的二系悬挂
CN114056366B (zh) 柔性构架式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10099849A (zh) 乘客登机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