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9915A -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99915A
CN107899915A CN201711036401.2A CN201711036401A CN107899915A CN 107899915 A CN107899915 A CN 107899915A CN 201711036401 A CN201711036401 A CN 201711036401A CN 107899915 A CN107899915 A CN 107899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amelled coating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pearl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64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明
张涛
孙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64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99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99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9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6Three layers or more
    • B05D7/57Three layers or more the last layer being a clear coat
    • B05D7/577Three layers or more the last layer being a clear coat some layers being coated "wet-on-wet", the others no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基材朝向电子设备外侧的表面上第一漆层以保护基材,在第一漆层尚未固化时,在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然后固化第一漆层,在珠光层上设置第二漆层以保护珠光层,利用珠光层的漫反射作用,达到发射指纹印记的效果,使肉眼不易察觉指纹印记。

Description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譬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壳体外表面容易粘指纹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可以壳体外表面的指纹印不易察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外侧;
在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漆,形成第一漆层;
在所述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以及
在珠光层上进行第二次喷漆,形成第二漆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外侧,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漆层,所述第二漆层上设置有珠光层,所述珠光层上设置有第二漆层,所述珠光层包括珠光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外侧,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漆层,所述第二漆层上设置有珠光层,所述珠光层上设置有第二漆层,所述珠光层包括珠光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通过在基材朝向电子设备外侧的表面上第一漆层以保护基材,在第一漆层尚未固化时,在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然后固化第一漆层,在珠光层上设置第二漆层以保护珠光层,利用珠光层的漫反射作用,达到发射指纹印记的效果,使肉眼不易察觉指纹印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A方向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制作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从后盖制作方法的角度进行描述,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可以形成壳体,所述壳体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
请参阅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壳体10、显示屏20、印制电路板30、电池40。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所述壳体10可以包括盖板11、中框12和后盖13。所述盖板11、所述中框12和所述后盖13相互组合形成所述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通过所述盖板11、所述中框12和所述后盖13形成的一密闭空间,以容纳显示屏20、印制电路板30、电池40等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盖设到所述中框12上。所述后盖13盖设到所述中框12上。所述盖板11和后盖13位于所述中框12的相对面。所述盖板11和后盖13相对设置。所述壳体10的密闭空间位于所述盖板11和后盖13之间。
所述盖板11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1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所述中框12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铝合金中框1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框12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所述中框12可以陶瓷中框、玻璃中框。再比如:所述中框12可以为塑胶中框。还比如:所述中框12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将塑胶部分和注塑到金属板材上形成。
所述后盖13可以金属后盖,比如铝合金后盖,不锈钢后盖。所述后盖13还可以为玻璃后盖或者陶瓷后盖。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后盖13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131和外表面132。所述后盖13的内表面131靠近中框12及盖板11,构成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后盖13的外表面132远离中框12及盖板11,构成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后盖13还可以包括通孔133,所述通孔133可以用于安装摄像头。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图3在A-A方向的剖面图。
为便于说明,以下以后盖13为例,对壳体进行说明。
所述后盖13可以包括一基材134、一第一漆层135、一珠光层136和一第二漆层137。所述第一漆层135、所述珠光层136和所述第二漆层137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材134的表面。
其中,所述基材134可以采用铝材,比如铝合金,也可以采用不锈钢,还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
所述基材134包括第一表面1341和第二表面1342。所述第一表面1341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1342朝向电子设备外侧。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1341朝向盖板11和中框12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表面1341可以为后盖13的内表面131。所述第一表面1341为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342朝向背离盖板11和中框12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表面1342为所述壳体11的外表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后续设置漆层时,漆层能够更加牢固地附着于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可以对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进行抛光处理,以增加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的表面的平整度,从而增加了所述漆层在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的附着力,进而使所述漆层能够牢固地附着于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
所述第一漆层135设置于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进行第一次喷漆处理,形成第一漆层135,以保护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
所述珠光层136设置于所述第一漆层135。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漆层135尚未固化时,对所述第一漆层135上喷珠光粉,形成所述珠光层136,利用珠光层的漫反射作用,达到发射指纹印记的效果,使肉眼不易察觉指纹印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漆层135可以采用热固化型漆或者光固化型漆。当所述第一漆层135尚未固化时,所述第一漆层135具有粘性,以使得所述珠光粉粘附于所述第一漆层135,形成所述珠光层136。在设置完珠光层136后,采用烘烤或者光照的方式固化所述第一漆层135,使得所述珠光粉固定于所述第一漆层135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珠光层136包括多个着色区1361/1362。不同着色区1361/1362采用不同颜色的珠光粉。
例如,所述珠光层136包括第一着色区1361和第二着色区1362。所述第一着色区1361采用红色的珠光粉。所述第二着色区1362采用蓝色的珠光粉。
在例如,所述珠光层136还可以包括第三着色区1363。所述第三着色区1361采用黄色的珠光粉。
所述第二漆层137设置于所述珠光层136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固化所述第一漆层137,待所述第一漆层137固化完成后,在所述珠光层136的表面进行第二次喷漆处理,设置第二漆层137,并固化所述第二漆层137,以保护所述珠光层136。所述第二漆层137采用透明漆。所述第二漆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漆层的厚度。所述第二漆层137可以采用热固化型漆或者光固化型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所述壳体10a包括盖板16和后盖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6直接盖设到所述后盖17上。所述盖板16和所述后盖17相互组合形成所述壳体10a。所述壳体10a具有通过所述盖板16和后盖17形成的一密闭空间,以容纳显示屏20、印制电路板30、电池40等器件。
相比图2所示的壳体10,图6的所述壳体10a不包括中框,或者说是将图2中的中框12和后盖13一体成型形成一后盖17结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7包括内表面171和外表面172,内表面171和外表面172相对设置,形成后盖17的整个表面。所述后盖17的各层结构可以参阅后盖13,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印制电路板30安装在壳体10中,所述印制电路板30可以为电子设备1的主板,印制电路板30上可以集成有天线、马达、麦克风、摄像头、光线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印制电路板30固定在壳体10内。具体的,所述印制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钉螺接到中框12上,也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卡配到中框12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印制电路板30具体固定到中框12上的方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其它方式,比如通过卡扣和螺钉共同固定的方式。
所述电池40安装在壳体10中,电池40与所述印制电路板30进行电连接,以向电子设备1提供电源。壳体10可以作为电池40的电池盖。壳体10覆盖电池40以保护电池40,具体的是后盖13覆盖电池40以保护电池40,减少电池40由于电子设备1的碰撞、跌落等而受到的损坏。
所述显示屏20安装在壳体10中,同时,所述显示屏20电连接至印制电路板3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所述显示屏20包括显示区域14和非显示区域15。所述显示区域14可以用来显示电子设备1的画面或者供用户进行触摸操控等。所述非显示区域15的顶部区域开设供声音、及光线传导的开孔,所述非显示区域15底部上可以设置指纹模组、触控按键等功能组件。其中所述盖板11安装到显示屏20上,以覆盖显示屏20,形成与显示屏20相同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具体可以参阅显示屏20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屏2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所述显示屏可以为全面屏或异性屏,具体的,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电子设备与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区别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域15a直接形成在显示屏20a上,比如在显示屏20a的非显示区域15a设置成透明结构,以便光信号穿过,或者直接在显示屏20a的非显示区域开设供光线传导的开孔或缺口等结构,可以将前置摄像头、光电感应器等设置于非显示区域位置,以便前置摄像头拍照、光电感应器检测。所述显示区域14a铺满电子设备1a整个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a中的壳体10、印制电路板30及电池40等器件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以后盖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制作方法并不限于后盖。
请一并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提供一基材134,所述基材134包括第一表面1341和第二表面1342,所述第一表面1341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1342朝向电子设备外侧。
所述基材134可以为金属材料,比如铝材,进一步的,比如铝合金。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材134可以直接购买得到,也可以对板材加工得到,比如对铝合金板材进行锻压、时效等工艺处理得到。所述基材134还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
所述第一表面1341朝向盖板11和中框12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表面1341可以为后盖13的内表面131。所述第一表面1341为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342朝向背离盖板11和中框12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表面1342为所述壳体11的外表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后续设置漆层时,漆层能够更加牢固地附着于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可以对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进行抛光处理,以增加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的表面的平整度,从而增加了所述漆层在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的附着力,进而使所述漆层能够牢固地附着于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
步骤S102,对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进行第一次喷漆,形成第一漆层135。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进行第一次喷漆,使所述第一漆层135设置于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以保护所述基材134的第二表面1342。所述第一漆层135可以为热固化型漆,也可以为光固化型漆。
步骤S103,在所述第一漆层135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136。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一漆层未135固化时,在所述第一漆层135上喷珠光粉,形成所述珠光层136,利用珠光层的漫反射作用,达到发射指纹印记的效果,使肉眼不易察觉指纹印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漆层135可以采用热固化型漆或者光固化型漆。当所述第一漆层135尚未固化时,所述第一漆层135具有粘性,以使得所述珠光粉粘附于所述第一漆层135,形成所述珠光层136。在设置完珠光层136后,采用烘烤或者光照的方式固化所述第一漆层135,使得所述珠光粉固定于所述第一漆层135的表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珠光层136包括多个着色区1361/1362。不同着色区1361/1362采用不同颜色的珠光粉。
例如,所述珠光层136包括第一着色区1361和第二着色区1362。所述第一着色区1361采用红色的珠光粉。所述第二着色区1362采用蓝色的珠光粉。
在例如,所述珠光层136还可以包括第三着色区1363。所述第三着色区1361采用黄色的珠光粉。
步骤S104:在珠光层136上进行第二次喷漆,形成第二漆层137。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步骤S104可以为:
步骤S1041:固化第一漆层135;
步骤S1042:在珠光层136上进行第二次喷漆:
步骤S1043:固化第二漆层137。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固化所述第一漆层137,待所述第一漆层137固化完成后,在所述珠光层136的表面进行第二次喷漆处理,设置第二漆层137,并固化所述第二漆层137,以保护所述珠光层136。所述第二漆层137采用透明漆。所述第二漆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漆层的厚度。所述第二漆层137可以采用热固化型漆或者光固化型漆。
综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通过在基材朝向电子设备外侧的表面上第一漆层以保护基材,在第一漆层尚未固化时,在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然后固化第一漆层,在珠光层上设置第二漆层以保护珠光层,利用珠光层的漫反射作用,达到发射指纹印记的效果,使肉眼不易察觉指纹印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电子设备1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的限定。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壳体制作方法,所述壳体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外侧;
在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进行第一次喷漆,形成第一漆层;
在所述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以及
在珠光层上进行第二次喷漆,形成第二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的步骤为:当第一漆层未固化时,在所述第一漆层上喷珠光粉,形成一珠光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珠光层上进行第二次喷漆,形成第二漆层的步骤为:
固化第一漆层;
在珠光层上进行第二次喷漆;以及
固化第二漆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层具有多个着色区,不同着色区采用不同颜色的珠光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漆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漆层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漆层采用透明漆。
7.一种壳体,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内侧,第二表面朝向电子设备外侧,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漆层,所述第二漆层上设置有珠光层,所述珠光层上设置有第二漆层,所述珠光层包括珠光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层具有多个着色区,不同着色区采用不同颜色的珠光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漆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漆层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漆层采用透明漆。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1711036401.2A 2017-10-30 2017-10-30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7899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6401.2A CN107899915A (zh) 2017-10-30 2017-10-30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6401.2A CN107899915A (zh) 2017-10-30 2017-10-30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9915A true CN107899915A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4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6401.2A Pending CN107899915A (zh) 2017-10-30 2017-10-30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999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0916A (zh) * 2020-02-26 2020-06-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外壳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4A (zh) * 1993-12-01 1995-06-07 钟竞铮 容器的迷彩涂饰方法
CN101716868A (zh) * 2008-10-10 2010-06-02 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珠光特效彩色涂层钢板
CN102715722A (zh) * 2012-06-18 2012-10-10 佛山市万佳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夜光手机保护套及其加工工艺
CN103171188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壳体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4A (zh) * 1993-12-01 1995-06-07 钟竞铮 容器的迷彩涂饰方法
CN101716868A (zh) * 2008-10-10 2010-06-02 苏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珠光特效彩色涂层钢板
CN103171188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壳体及壳体的制作方法
CN102715722A (zh) * 2012-06-18 2012-10-10 佛山市万佳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夜光手机保护套及其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闫素斋等: "《网印油墨1000问》", 30 April 2005, 印刷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0916A (zh) * 2020-02-26 2020-06-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外壳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3023B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2262107U (zh) 电子设备外壳
CN205375499U (zh) 指纹传感器模块以及具备此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8270071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833400U (zh) 电子设备
WO2021056694A1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81966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039572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69954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322563A (zh) 电子设备
CN107899915A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716251A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08434003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708363A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896447A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08156631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716253B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8494913A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7257514A (zh) 麦克风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7708364A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0840189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889385A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8493599A (zh) 印刷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印刷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158646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432935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