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6182A -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96182A
CN107896182A CN201711239273.1A CN201711239273A CN107896182A CN 107896182 A CN107896182 A CN 107896182A CN 201711239273 A CN201711239273 A CN 201711239273A CN 107896182 A CN107896182 A CN 107896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warding
type
request message
service
sess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92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96182B (zh
Inventor
晁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392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96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96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6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96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96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Remote access server, e.g. BRAS
    • H04L12/2876Handling of subscriber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using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AAA] servers o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该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本公开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控制平面可以选择匹配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转发平面下发生成的会话信息,由此不同业务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选择一类转发平面进行上线,各个转发平面能够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提高转发效率和吞吐能力。

Description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转控分离技术在例如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场景的运营商环境中得以应用。转控分离技术是指将控制平面(CP,ControlPlane)和转发平面(UP,User Plane,又称为用户平面)分开,使得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相互独立又协同工作。其中,控制平面可以用于控制和管理各种网络协议的运行,通过网络协议提供给路由器或交换机对整个网络环境中网络设备、连接链路和交互协议的准确了解,并在网络状况发生改变时做出及时的调整以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转发平面可以用于完成各种业务处理和报文转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转发平面与报文转发的业务类型匹配度不够而造成转发平面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所述方法用于BRAS设备的控制平面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装置,所述装置用于BRAS设备的控制平面中,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控制平面可以选择匹配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转发平面下发生成的会话信息,由此不同业务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选择一类转发平面进行上线,各个转发平面能够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提高转发效率和吞吐能力。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BRAS转控分离组网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中步骤S32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中步骤S32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装置的框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装置的一示意性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报文转发装置9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目前,转发平面可以采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类转发平面、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类转发平面或X86(一种复杂指令集)类转发平面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其中,ASIC类转发平面可以为ASIC平台,NP类转发平面可以为NP平台,X86类转发平面可以为X86平台。相关技术中,往往根据业务类型的具体需求,单一地采用ASIC类转发平面、NP类转发平面或X86类转发平面建立BRAS转控分离组网。
相关技术中,ASIC类转发平面、NP类转发平面或X86类转发平面均能够进行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但是,针对单一采用ASIC类转发平面的BRAS转控分离组网,存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业务支持不完善的问题;针对单一采用NP类转发平面的BRAS转控分离组网,存在使用成本高的问题;针对单一采用X86类转发平面的BRAS转控分离组网,存在转发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公开的BRAS转控分离组网可以如下:用户设备可以与二层交换机连接,二层交换机可以分别与多个不同类的转发平面(例如ASIC类转发平面、NP类转发平面或X86类转发平面)连接,多个转发平面可以分别与控制平面连接,控制平面可以与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ccounting,验证、授权和记账)服务器连接。此外,多个转发平面还可以分别与网络侧设备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为核心路由器。多个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还可以分别与管理编排系统连接。
其中,控制平面可以用于控制和管理各种网络协议的运行,通过网络协议提供给路由器或交换机对整个网络环境中网络设备、连接链路和交互协议的准确了解,并在网络状况发生改变时做出及时的调整以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转发平面可以用于完成各种业务处理和报文转发。控制平面或转发平面分别设置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内存,能够实现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相互独立又协同工作。
其中,二层交换机的缩写为LSW(Local Access Network Switch),转发平面的缩写为UP(User Plane),控制平面的缩写为CP(Control Plane),核心路由器的缩写为CR(Core Router),管理编排系统的缩写为MANO(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ASIC类转发平面缩写为ASIC类UP,NP类转发平面缩写为NP类UP,X86类转发平面缩写为X86类UP。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BRAS转控分离组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例如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2和用户设备3)与LSW连接,LSW分别与ASIC类UP、NP类UP和X86类UP连接,ASIC类UP、NP类UP和X86类UP分别与CP连接,CP与AAA服务器连接。ASIC类UP、NP类UP和X86类UP还分别与CR连接。ASIC类UP、NP类UP、X86类UP和CP分别与MANO连接。其中,ASIC类UP、NP类UP和X86类UP均可以与CP之间建立正常的传输通道。
其中,ASIC类UP可以适用于大带宽、低QoS、IPoE(Internet Protocol overEthernet)、视频等业务;NP类UP可以适用于高带宽、高QoS要求的PPPoE/IPoE(Point 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Internet Protocol over Ethernet)、CGN(CarrierGrade NAT,运营商级的NAT)等业务;XP86类UP可以适用于大会话信息小流量,ITMS(Integrated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终端综合管理系统)、IoT(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等业务。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BRAS设备的控制平面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1至步骤S23。
在步骤S21中,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在步骤S22中,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该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在步骤S23中,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其中,会话请求报文可以是能够触发控制平面生成会话信息(Session)的报文。会话信息可以指存储建立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的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控制平面与AAA服务器连接的情况下,会话请求报文可以为认证请求报文。会话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用户名和AAA信息(例如用户设备的验证信息、流量统计信息或计费统计信息等)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转发平面在接收到来自于控制平面的会话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会话信息在本地建立转发表项,实现报文转发、限速或流量统计等功能,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转发平面在本地建立转发表项之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经过二层交换机的端口转发至用户设备。二层交换机的端口学习到该转发平面的MAC地址后,后续该端口就可以正常转发该用户设备和该转发平面之间的报文。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来自于转发平面的探测报文之后,刷新本地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表项,保证用户设备发出的报文经过二层交换机的端口转发到网络侧设备。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认证请求报文触发CP生成Session的过程可以为:用户设备1向LSW发送认证请求报文1。LSW在接收到认证请求报文1的情况下,通过选定的端口发送认证请求报文1。例如,若端口2为选定的端口,则LSW通过端口2向NP类UP发送认证请求报文1,由此端口1和端口3默认为丢弃认证请求报文1,ASIC类UP和X86类UP接收不到认证请求报文1。NP类UP接收认证请求报文1,并向CP发送认证请求报文1。CP接收认证请求报文1,并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报文1。AAA服务器接收认证请求报文1,并根据认证请求报文1进行认证。AAA服务器返回认证成功或认证失败。在AAA服务器返回认证成功的情况下,CP生成Session1。由此,Session1中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1的IP地址、MAC地址、用户名和AAA信息(例如用户设备1的验证信息、流量统计信息或计费统计信息等)等。CP根据认证请求报文1对应的业务类型,从ASIC类UP、NP类UP和X86类UP中确定用于转发Session1的UP。例如,若认证请求报文1对应的业务类型为视频业务,则CP确定用于转发Session1的UP为ASIC类UP。CP向ASIC类UP发送Session1。ASIC类UP在接收到Session1之后,在ASIC类UP本地建立转发表项,实现报文转发、限速或流量统计等功能。ASIC类UP在本地建立转发表项之后,向用户设备1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经过LSW的端口1转发至用户设备1。LSW的端口1学习到ASIC类UP的MAC地址,打开端口1的单播转发功能。用户设备1发出的报文经过LSW的端口1转发至ASIC类UP,端口1可以正常转发用户设备1和ASIC类UP之间的报文。由此,通过ASIC类UP来进行用户设备1与CR之间报文的转发。
本公开的报文转发方法,采用ASIC类转发平面、NP类转发平面和X86类转发平面等构成BRAS转控分离组网,控制平面可以选择匹配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转发平面下发生成的会话信息,由此不同业务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选择一类转发平面进行上线,各个转发平面能够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提高转发效率和吞吐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ASIC类转发平面、NP类转发平面和X86类转发平面作为示例介绍了BRAS转控分离组网的构成如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BRAS转控分离组网的构成,例如采用其他类转发平面。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1至步骤S33。
在步骤S31中,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在步骤S32中,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该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其中,开放流(OpenFlow)通道可以为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之间的传输通道。每个开放流通道对应于一个转发平面。由此,在确定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之后,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该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开放流通道可以由控制平面发起建立。在开放流通道建立完成之后,控制平面可以对开放流通道进行调用。例如,控制平面通过开放流通道向转发平面发送会话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若ASIC类UP的IP为1.1.1.1,NP类UP的IP为2.2.2.2,X86类UP的IP为3.3.3.3,CP的IP为4.4.4.4。CP可以建立与ASIC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OpenFlow1:Remote-Address IP 1.1.1.1,Local-Address IP 4.4.4.4}。CP可以建立与NP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OpenFlow2:Remote-Address IP 2.2.2.2,Local-Address IP4.4.4.4}。CP可以建立与X86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OpenFlow3:Remote-Address IP3.3.3.3,Local-Address IP4.4.4.4}。即CP与ASIC类UP之间为OpenFlow1,CP与NP类UP之间为OpenFlow2,CP与X86类UP之间为OpenFlow3。
在步骤S33中,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步骤S33)可以包括:通过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2经过LSW发送认证请求报文2。LSW在接收到认证请求报文2的情况下,通过选定的端口2向NP类UP发送认证请求报文2。NP类UP接收认证请求报文2,并向CP发送认证请求报文2。CP接收认证请求报文2,并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报文2。AAA服务器接收认证请求报文2,并根据认证请求报文2进行认证。AAA服务器返回认证成功或认证失败。在AAA服务器返回认证成功的情况下,CP生成Session2。若认证请求报文2对应的业务类型为IoT业务,CP从OpenFlow1、OpenFlow2和OpenFlow3中确定IoT业务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为OpenFlow3,则CP通过OpenFlow3发送Session2。X86类UP在接收到Session2之后,在X86类UP本地建立转发表项,实现报文转发、限速或流量统计等功能。X86类UP在本地建立转发表项之后,向用户设备2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经过LSW的端口3转发至用户设备2。LSW的端口3学习到X86类UP的MAC地址,打开端口3的单播转发功能。用户设备2发出的报文经过LSW的端口3转发至X86类UP,端口3可以正常转发用户设备2和X86类UP之间的报文。由此,通过X86类UP来进行用户设备2与CR之间报文的转发。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中步骤S32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可以包括步骤S41和步骤S42。
在步骤S41中,确定表示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
其中,认证域名(Domain Name)可以指用于在报文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的信息。会话请求报文的认证域名能够表示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例如,认证域名为IPoE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IPoE业务,认证域名为PPPoE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PPPoE业务,认证域名为IoT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IoT业务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步骤S42中,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表示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若ASIC类UP的IP为1.1.1.1,NP类UP的IP为2.2.2.2,X86类UP的IP为3.3.3.3,CP的IP为4.4.4.4。认证域名可以包括IPoE、PPPoE和IoT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CP可以建立与ASIC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并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OpenFlow1:Remote-Address IP 1.1.1.1,Local-Address IP 4.4.4.4,IPoE}。CP可以建立与NP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并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OpenFlow2:Remote-Address IP 2.2.2.2,Local-Address IP 4.4.4.4,PPPoE}。CP可以建立与X86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并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OpenFlow3:Remote-Address IP 3.3.3.3,Local-Address IP 4.4.4.4,IoT}。即CP与ASIC类UP之间为OpenFlow1,CP与NP类UP之间为OpenFlow2,CP与X86类UP之间为OpenFlow3。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PoE对应于OpenFlow1,PPPoE对应于OpenFlow2,IoT对应于OpenFlow3。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51至步骤S54。
在步骤S51中,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在步骤S52中,确定表示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
在步骤S53中,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该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在步骤S54中,通过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3经过LSW发送认证请求报文3。LSW在接收到认证请求报文3的情况下,通过选定的端口2向NP类UP发送认证请求报文3。NP类UP接收认证请求报文3,并向CP发送认证请求报文3。CP接收认证请求报文3,并向AAA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报文3。AAA服务器接收认证请求报文3,并根据认证请求报文3进行认证。AAA服务器返回认证成功或认证失败。在AAA服务器返回认证成功的情况下,CP生成Session3。若认证请求报文3的认证域名为PPPoE,CP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认证域名PPPoE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为OpenFlow2,则CP通过OpenFlow2发送Session3。NP类UP在接收到Session3之后,在NP类UP本地建立转发表项,实现报文转发、限速或流量统计等功能。NP类UP在本地建立转发表项之后,向用户设备3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经过LSW的端口2转发至用户设备3。LSW的端口2学习到NP类UP的MAC地址,打开端口2的单播转发功能。用户设备3发出的报文经过LSW的端口2转发至NP类UP,端口2可以正常转发用户设备3和NP类UP之间的报文。由此,通过NP类UP来进行用户设备3与CR之间报文的转发。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中步骤S32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可以包括步骤S61和步骤S62。
在步骤S61中,获取该会话请求报文中携带的用于表示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
其中,业务类型标识可以指用于在报文传输时标识报文业务类型的信息。例如,可以在会话请求报文中添加TLV(Type Length Value,类型长度值)字段,该TLV字段用于保存业务类型标识。例如,业务类型标识为1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IPoE业务,业务类型标识为2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PPPoE业务,业务类型标识为3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IoT业务,业务类型标识为4的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为视频业务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步骤S62中,根据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根据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若ASIC类UP的IP为1.1.1.1,NP类UP的IP为2.2.2.2,X86类UP的IP为3.3.3.3,CP的IP为4.4.4.4。业务类型标识可以包括1至4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CP可以建立与ASIC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并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OpenFlow1:Remote-Address IP 1.1.1.1,Local-Address IP 4.4.4.4,1/4}。CP可以建立与NP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并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OpenFlow2:Remote-Address IP 2.2.2.2,Local-Address IP 4.4.4.4,2}。CP可以建立与X86类UP之间的开放流通道,并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OpenFlow3:Remote-Address IP 3.3.3.3,Local-Address IP 4.4.4.4,3}。即CP与ASIC类UP之间为OpenFlow1,CP与NP类UP之间为OpenFlow2,CP与X86类UP之间为OpenFlow3。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4对应于OpenFlow1,2对应于OpenFlow2,3对应于OpenFlow3。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示意性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71至步骤S74。
在步骤S71中,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该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在步骤S72中,获取该会话请求报文中携带的用于表示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
在步骤S73中,根据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该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在步骤S74中,通过该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该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装置的框图。该装置用于BRAS设备的控制平面中。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81,用于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发送模块83,用于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82还用于:从所述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82还用于:确定表示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83还用于:通过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报文转发装置的一示意性的框图。如图9所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建立模块84,用于在所述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第二建立模块85,用于根据表示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建立模块84,用于在所述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第三建立模块86,用于根据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公开的报文转发装置,采用ASIC类转发平面、NP类转发平面和X86类转发平面等构成BRAS转控分离组网,控制平面可以选择匹配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转发平面下发生成的会话信息,由此不同业务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征选择一类转发平面进行上线,各个转发平面能够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提高转发效率和吞吐能力。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报文转发装置900的框图。参照图10,该装置900可包括处理器901、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处理器901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可经由系统总线903通信。并且,处理器901通过读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中与报文转发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文所述的报文转发方法。
本文中提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02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BRAS设备的控制平面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包括:
从所述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包括:
确定表示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
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在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根据表示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包括:
获取所述会话请求报文中携带的用于表示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
根据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在根据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根据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
6.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BRAS设备的控制平面中,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于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报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生成会话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从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转发平面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以通过所确定的转发平面来进行所述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控制平面对应的多个开放流通道中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所确定的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为用于转发所述会话信息的转发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表示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
根据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表示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认证域名,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认证域名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会话请求报文中携带的用于表示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
根据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平面和各个转发平面之间分别建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根据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以及开放流通道对应的转发平面所具有的业务处理特性,建立业务类型标识与开放流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会话请求报文对应的业务类型对应的开放流通道,向所确定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会话信息。
11.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239273.1A 2017-11-30 2017-11-30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96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9273.1A CN107896182B (zh) 2017-11-30 2017-11-30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9273.1A CN107896182B (zh) 2017-11-30 2017-11-30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6182A true CN107896182A (zh) 2018-04-10
CN107896182B CN107896182B (zh) 2020-09-08

Family

ID=61807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9273.1A Active CN107896182B (zh) 2017-11-30 2017-11-30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9618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004A (zh) * 2019-01-29 2019-04-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11405682A (zh) * 2020-03-19 2020-07-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网关
CN113067756A (zh) * 2020-01-02 2021-07-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控制器及接入设备
WO2021190029A1 (zh) * 2020-03-24 2021-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449A (zh) * 2006-06-16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技术交换和转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09055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侧用户面实体选择方法
CN101184114A (zh) * 2007-10-31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标志的分配方法
CN101471854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34248A (zh) * 2009-04-14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度报文识别方法和系统及业务板
CN103209121A (zh) * 2013-03-15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开放流协议的控制面设备的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50124622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Movik Networks, Inc. Multi-Interface, Multi-Layer State-full Load Balancer For RAN-Analytics Deployments In Multi-Chassis, Cloud And 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s
CN106059964A (zh) * 2016-07-28 2016-10-26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230512A (zh) * 2016-07-21 2016-12-14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泛在光接入组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55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侧用户面实体选择方法
CN101060449A (zh) * 2006-06-16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技术交换和转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184114A (zh) * 2007-10-31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标志的分配方法
CN101471854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34248A (zh) * 2009-04-14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度报文识别方法和系统及业务板
CN103209121A (zh) * 2013-03-15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开放流协议的控制面设备的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50124622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Movik Networks, Inc. Multi-Interface, Multi-Layer State-full Load Balancer For RAN-Analytics Deployments In Multi-Chassis, Cloud And 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s
CN106230512A (zh) * 2016-07-21 2016-12-14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泛在光接入组网系统
CN106059964A (zh) * 2016-07-28 2016-10-26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004A (zh) * 2019-01-29 2019-04-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09561004B (zh) * 2019-01-29 2020-12-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13067756A (zh) * 2020-01-02 2021-07-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控制器及接入设备
CN111405682A (zh) * 2020-03-19 2020-07-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网关
CN111405682B (zh) * 2020-03-19 2024-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网关
WO2021190029A1 (zh) * 2020-03-24 2021-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运营商级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863516B2 (en) 2020-03-24 2024-01-0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carrier grad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96182B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781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for Traffic Flow
CN104935516B (zh)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7896182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2970227B (zh) 在asic中实现vxlan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12960B (zh) 用于订户感知服务的应用的网络地址转换
CN101248647B (zh) 用于本地对等通信量的方法和系统
US74472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ng membership discovery in a distributed computer network
CN102301663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243270B (zh)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30406A (zh) 用于支持软件定义网络中的灵活查找关键字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090285215A1 (en)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Six (IPv6) Addressing and Packet Filtering in Broadband Networks
CN106412142A (zh) 一种资源设备地址获取方法及装置
US103619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odified packet
CN108882008B (zh) 一种数据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10745A (zh) 衔接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59302A (zh) 单播隧道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25244B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中转发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66292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886697A (zh) 使用软件定义联网(sdn)控制器向已切换用户设备(ue)进行服务递送
CN106464583A (zh) 实现具有开放流数据和控制平面的云计算机中的3g分组核心
CN107395481A (zh) Evpn拓扑中的广播、未知单播或组播业务的出口节点保护
CN103391296A (zh) 一种控制器、转发器及通道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7580079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851435A (zh) 一种组播流的发送方法以及后端设备
CN103200107B (zh)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6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