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9149A -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9149A
CN107889149A CN201610879323.1A CN201610879323A CN107889149A CN 107889149 A CN107889149 A CN 107889149A CN 201610879323 A CN201610879323 A CN 201610879323A CN 107889149 A CN107889149 A CN 107889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orting
quality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channel quality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93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9149B (zh
Inventor
刘建琴
成艳
刘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9102887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657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9323.1A priority patent/CN107889149B/zh
Priority to CN201910289152.0A priority patent/CN110120851B/zh
Priority to CA3038844A priority patent/CA3038844A1/en
Priority to JP2019517774A priority patent/JP2019530369A/ja
Priority to BR112019006406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06406A2/pt
Priority to PCT/CN2017/104068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508A1/zh
Priority to EP17854958.0A priority patent/EP3518446B1/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12169A priority patent/KR20190054158A/ko
Publication of CN10788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9149A/zh
Priority to US16/369,929 priority patent/US1112836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9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该方法包括:基站获取用户设备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并且接收UE采用该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该信道质量信息,该方法应用于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波束赋形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波束赋形技术是基站通过调整基站的天线阵列中每个天线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获取较大的天线增益以补偿基站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下行信号过程中下行信号的损耗。
目前,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UE位置发生移动,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采用当前赋形波束的方向可能无法到达UE,而造成UE接收下行信号时频繁中断的问题,UE需要动态地将能够反映基站与UE之间的信道状态的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基站。具体的,UE每次测量得到信道质量信息之后,UE均需要向基站上报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重新选择新的赋形波束,以保证基站向UE发送的下行信号沿该新的赋形波束的方向时能成功到达UE。
上述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中,由于UE每次测量得到信道质量信息之后都需要将该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基站,因此导致UE需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较多,从而可能造成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基站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并接收UE采用该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该信道质量信息。
本申请中,由于基站和UE可以灵活、自适应地约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因此该约定的上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需求,从而UE采用该约定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包括:上述基站从物理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该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中,当UE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当UE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基站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站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之后,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站为UE配置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本申请中,基站为UE配置基站获取到的UE上报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从而UE接收到基站配置的上报方式后,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基站为UE配置上述上报方式可以包括:上述基站向UE发送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
本申请中,上述基站向UE发送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从而UE接收到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之后,UE可以根据该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中的指示信息确定该上报方式,然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UE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并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本申请中,由于基站和UE可以灵活、自适应地约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因此该约定的上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需求,从而UE采用该约定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UE采用上述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包括:UE采用该上报方式,在物理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该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中,UE可以采用上述上报方式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如此,UE可以从不同的物理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UE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可以包括:UE根据信道质量信息,确定该上报方式,其中,UE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还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
本申请中,UE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指示信息可以向基站指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所采用上报方式,进而基站可以获知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UE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可以包括:UE接收上述基站配置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UE接收基站配置的上报方式可以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
本申请中,上述UE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包括上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之后,UE可以根据该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中的指示信息确定该上报方式,然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获取模块、接收模块和解调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用户设备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UE采用该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解调模块用于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从物理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该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基站还包括配置模块,该配置模块用于在上述获取模块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之后,在上述接收模块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为UE配置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向UE发送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
第三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中,上述上报方式可以为基站中预定义的。
本申请中,上述上报方式是在基站中预先定义好的(即预先保存的),并且基站中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与UE中预定义的上报方式相同,从而当UE采用该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可以获知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所采用的上报方式。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获取模块和上报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上报模块用于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上报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上报方式在物理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该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信道质量信息,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其中,上述上报模块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还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基站配置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
第四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上述上报方式可以为UE中预定义的。
本申请中,上述上报方式是在UE中预先定义好的(即预先保存的),并且UE中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与基站中预定义的上报方式相同,从而当UE采用该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可以获知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所采用的上报方式。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上述上报方式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本申请中,上述上报方式可以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如此可以提供多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UE可以灵活地选择上述多种上报方式中的至少一项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上述上报模式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其中,UE采用第一上报模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或者等于UE采用第二上报模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
在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上述第一上报模式为非差分上报模式,上述第二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
本申请中,当上述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时,UE可以根据该差分上报模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具体的,UE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与UE上一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值上报给基站,则UE无需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的绝对信息(即该信道质量信息的具体数值)上报给基站,即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比较少,从而能够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在上述第一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上述上报粒度包括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该第一上报粒度为UE在上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该第二上报粒度为UE在上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
在上述第一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上述第一上报粒度大于或者等于上述第二上报粒度。
本申请中,由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有限,因此,一方面基站和UE可以获取较大的第一上报粒度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进一步能够节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另一方面,基站和UE可以获取较小的第二上报粒度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提高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准确性。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基站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基站执行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基站的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该基站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UE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UE执行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UE的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该UE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二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基站,以及第四方面或其或其任意一种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用户设备UE。
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中的基站和第七方面中的UE。
第九方面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三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四方面或其任意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五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技术效果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上报粒度,而不是用于描述上报粒度的特定顺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赋形波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赋形波束。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中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信道质量信息:指的是UE对下行参考信号,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信道测量结果,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过程中,UE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索引或波束索引,该参考信号索引或波束索引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or,CQI)等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一个参考信号对应一个波束,参考信号索引与波束索引一一对应。
可选的,该信道质量信息可以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指示符(CSI-Reference Signal Index,CR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等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该信道质量信息还可以为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Management,RRM)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RSRP和RSRQ等中的至少一个。此外,该信道质量信息还可以为上述信息外的其他任意一种或多种信道质量信息,或者除上述信息之外还包括其他任意一种或多种信道质量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UE上报RSRP、RSRQ或CQI时,通常指的是UE上报上述RSRP、RSRQ或CQI的索引值。
通常,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UE位置发生移动,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沿当前赋形波束的方向可能无法到达UE,而造成UE接收下行信号时频繁中断的问题,UE需要将每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基站,从而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重新选择新的赋形波束,以保证基站向UE发送的下行信号沿该新的赋形波束的方向能成功到达UE。由于该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中UE每次测量得到信道质量信息之后都需要将该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基站,因此导致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较多,从而可能造成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比较大。其中,上述下行信号可以是某种下行参考信号,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其他下行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为了解决上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开销比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基站可以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然后基站接收UE采用该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其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和UE可以灵活、自适应地约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因此该约定的上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需求,从而UE采用该约定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和UE 101。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的硬件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基站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200、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201和天线202,BBU和RRU之间可以用光纤连接,BBU再通过同轴电缆及功分器(耦合器)连接至天线,一般一个BBU可以连接多个RRU。
RRU可以包括4个模块:数字中频模块、收发信机模块、功放模块和滤波模块。数字中频模块用于光传输的调制解调、数字上下变频、数模转换等;收发信机模块完成中频信号到射频信号的变换;再经过功放模块放大以及滤波模块滤波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BBU用于完成Uu接口(即UE与基站之间的接口)的基带处理功能(编码、复用、调制和扩频等)、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和基站之间的逻辑接口的接口功能、信令处理、本地和远程操作维护功能,以及基站系统的工作状态监控和告警信息上报功能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E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E,可以为图1所示的手机,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包括:处理器1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2、电源13、存储器14、输入单元15、显示单元16、音频电路17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手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其可以包括比如图3所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可以组合如图3所示的部件中的某些部件,或者可以与如图3所示的部件布置不同。
处理器11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4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中。
RF电路12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手机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3(比如电池),可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存储器1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4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4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图像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4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5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5可包括触摸屏15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52。触摸屏151,也称为触摸面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摸屏151上或在触摸屏15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摸屏15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并能接收处理器11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摸屏151。其他输入设备15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电源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6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6可包括显示面板16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61。进一步的,触摸屏151可覆盖显示面板161,当触摸屏15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2中,触摸屏151与显示面板1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摸屏151与显示面板16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音频电路17、扬声器171和麦克风172,用于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7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71,由扬声器17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7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7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4以便进一步处理。
可选的,如图3所示的手机还可以包括各种传感器。例如陀螺仪传感器、湿度计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磁力计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3所示的手机还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量化码本的方法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以三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量化码本的方法进行示例性的描述。具体的,实施例1:基站可以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并将该上报方式配置给UE,从而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如图4所示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实施例2:UE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并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如图5所示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实施例3:基站和UE分别获取预定义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UE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如图5所示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实施例1
结合图1,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基站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UE需要采用与基站约定好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进而基站可以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可以由基站获取,具体可以为,基站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上报方式可以为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结合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上述上报方式为上报粒度时,上述上报粒度具体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确定。
基站可以将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并将每个区间的长度称为一个上报粒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上报粒度的一致性,基站可以将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均匀划分为多个区间。
当然,上述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的划分也可以是非均匀的,即基站将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采用非均匀的方式划分为多个区间后,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可以有至少两个。示例性的,基站首先将该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划分为两个部分,然后再将两个部分分别均匀划分为多个区间,如此第一部分中每个区间的长度可以称为上报粒度A,第二部分中每个区间的长度可以称为上报粒度B,上报粒度A与上报粒度B可以不相等,例如上报粒度A大于上报粒度B,或者上报粒度A小于上报粒度B。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假如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为[0,100],如果基站将该取值范围均匀划分为100个区间,即每个区间的长度为1,则基站获取上述的上报粒度为1;如果基站将该取值范围均匀划分为50个区间,即每个区间的长度为2,则基站获取上述的上报粒度为2,由此可以获知,基站将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划分的区间越少,基站获取的上报粒度越大,UE上报该信道质量信息时所需比特数越少,即可以降低UE上报该该信道质量信息时开销。
其中,上述基站将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后,每个区间均可以对应一个上报索引值。
可选的,上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可以包括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具体的,当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为第一上报粒度;当UE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为第二上报粒度,其中,第一上报粒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上报粒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比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由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有限,因此,一方面基站可以确定较大的第一上报粒度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进一步能够节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另一方面,基站可以确定较小的第二上报粒度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提高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基站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确定上报粒度,例如,在UE选择赋形波束的过程中,当UE初始扫描赋形波束时,基站可以确定较大的上报粒度(也可以称为粗粒度)用于UE根据该粗粒度选择赋形波束;在赋形波束的修正和优化阶段,基站可以配置较小的上报粒度(也可以称为细粒度)用于UE根据该细粒度精确地选择赋形波束。
可选的,基站还可以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上报粒度,
当基站没有任何先验信息,如基站没有收到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可以确定较大的上报粒度;当基站接收到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根据UE连续多次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大小确定一个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范围,并在此上报范围内确定较小的上报粒度。
可选的,结合图4,基站可以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范围,具体的,基站根据赋形波束的能量信息确定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并将信道质量信息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范围确定为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上报范围可以包括第一上报范围和第二上报范围,该第一上报范围为UE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范围,该第二上报范围为所述UE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范围,该第一上报范围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上报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比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由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有限,因此,基站可以确定较小的第一上报范围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进一步能够节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另一方面,基站可以配置较大的第二上报范围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提高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结合图4,基站可以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模式,具体的,该上报模式可以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该第一上报模式为UE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模式,该第二上报模式为所述UE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模式,其中,UE采用第一上报模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或者等于UE采用第二上报模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
第一上报模式可以为非差分上报模式,上述第二上报模式可以为差分上报模式。当基站确认接收到UE上一次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确定UE下一次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模式可以为差分上报模式,即UE将当前的信道质量信息与上一次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分值上报给基站;当基站确认没有接收到UE上一次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确定UE下一次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模式可以为非差分上报模式,即UE将当前的所有信道质量信息均上报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比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由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有限,因此,一方面基站可以确定反馈比特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较少的第二上报模式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进一步能够节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另一方面,基站可以确定反馈比特数(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较多的第一上报模式用于UE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可以提高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准确性。
S102、基站为UE配置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后,基站需要为UE配置该上报方式,从而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基站为UE配置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具体可以为基站向UE发送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从而UE接收到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之后,UE可以根据该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中的指示信息确定该上报方式,然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为差分上报模式时,基站为UE配置该上报模式具体可以为:基站在向UE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中增加1比特来指示该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从而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S103、UE接收基站配置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S104、UE采用基站配置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UE接收到基站配置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UE接收到的上报方式为上报粒度时,UE采用该上报粒度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基站将信道质量信息的取值范围划分的区间越少,基站获取的上报粒度越大,UE上报该信道质量信息时所需比特数越少,即可以降低UE上报该该信道质量信息时开销。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UE接收到的上报方式为上报范围时,UE采用该上报范围上报信道质量信息,UE将测量得到的在上报范围内的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基站,而该上报范围之外的信道质量信息则无需上报给基站,可以减少UE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数量和次数,从而能够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UE接收到的上报方式为上报模式时,UE采用该上报模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该上报模式可以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第一上报模式具体可以为非差分上报模式,第二上报模式具体可以为差分上报模式。当该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时,UE可以根据该差分上报模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具体的,UE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与UE上一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值上报给基站,则UE无需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的绝对信息(即该信道质量信息的具体数值)上报给基站,即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比较少,从而能够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可选的,当基站采用多个赋形波束向UE发送下行信号时,UE需要向基站同时上报多个信道质量信息的平均值和最优值(即最大值),UE可以将平均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平均信道质量信息与最优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值上报给基站,则UE无需将最优信道质量信息的绝对信息上报给基站;或者UE可以将最优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平均信道质量信息与最优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值上报给基站,则UE无需将平均信道质量信息的绝对信息上报给基站,即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比较少,从而能够降低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应理解,上述差值(例如平均信道质量信息与最优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值)可以为该差值的索引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也可以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还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5、基站接收UE采用基站配置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从物理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该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UE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当UE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基站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
S106、基站根据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解调基站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到UE采用的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后,基站需要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基站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采用新的赋形波束向UE发送下行信号,以保证基站向UE发送的下行信号能成功到达UE。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基站可以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该上报方式可以包括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范围和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然后基站为UE配置该上报方式,UE接收到基站配置的上报方式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该信道质量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和UE可以灵活、自适应地约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因此该约定的上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需求,从而UE采用该约定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实施例2
结合图1,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UE根据信道质量信息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信道质量信息可以为UE对下行信道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信道测量结果。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上报方式可以为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对于该上报方式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S101中对于该上报方式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UE根据其一段时间内测量得到的信道质量信息的范围是否固定收敛在某个更小的范围,决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或者上报范围是否需要调整。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上报模式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其中,第一上报模式可以为S101中的非差分上报模式,也可以为其他任意一种反馈比特数较多的上报模式,例如第一上报模式对应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索引或波束索引,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质量指示中的至少两个;第二上报模式可以为S101中的差分上报模式,也可以为其他任意一种反馈比特数较少的上报模式,第二上报模式对应的信道质量信息是第一上报模式对应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子集,例如第二上报模式对应的反馈量包括参考信号索引或波束索引,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质量指示中的一个。
S202、UE采用UE确定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UE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包括上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向基站指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所采用上报方式,进而基站可以获知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可选的,当上述上报方式为上报粒度时,基站和UE侧有一个预定义的上报粒度的集合,UE在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同时上报该上报粒度集合中的某个上报粒度的索引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道质量信息为该上报粒度对应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当上述上报方式为上报范围时,基站和UE侧有一个预定义的上报范围的集合,UE在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同时上报该上报范围集合中的某个上报范围的索引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道质量信息为该上报范围中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当上述上报方式为上报模式时,UE在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同时上报该上报模式的指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道质量信息为该上报模式对应的信道质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UE可以在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预留1个或者多个比特,在该预留的1个或者多个比特处设置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来向基站指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所采用的上报模式。
示例性的,当上述上报方式为上报模式时,UE可以在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预留1比特,在该1比特处设置“1”,表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采用的上报模式为第一上报模式,也可以设置“0”表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采用的上报模式为第二上报模式,如果采用“1”表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采用的上报模式为第一上报模式,那么可以采用“0”表示UE当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采用的上报模式为第二上报模式。当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标志来设置该指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S203、基站接收UE采用UE确定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
对于S203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对S1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4、基站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中的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上报方式,解调基站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基站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中包括上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因此基站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上报方式,解调基站接收到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而基站可以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采用新的赋形波束向UE发送下行信号,以保证基站向UE发送的下行信号成功到达UE。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UE可以确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该上报方式可以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然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包括该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的信道质量信息,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上报方式,解调该信道质量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和UE可以灵活、自适应地约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因此该约定的上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需求,从而UE采用该约定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实施例3
结合图1,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基站获取预定义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S302、UE获取预定义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上报方式是预定义的,具体可以在基站和UE中预先定义好的(即预先保存的),并且基站获取的上述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与UE获取的预定义的上报方式相同,从而当UE采用该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基站可以获知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所采用的上报方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UE传输信道质量信息的信道类型在UE和基站中预定义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该上报方式可以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UE传输该信道质量信息的信道类型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也可以为任意一种其他的上行物理信道,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不限定S301和S302的执行顺序。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先执行S301,后执行S302;也可以先执行S302,后执行S301;还可以同时执行S301和S302。
S303、UE采用UE获取的预定义的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
对于S303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对S104中UE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4、基站接收UE采用UE获取的预定义的上报方式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
S305、基站根据基站获取的预定义的上报方式,解调信道质量信息。
对于S304和S305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对S105和S106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基站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过程中,基站和UE可以分别获取预定义的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该上报方式可以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然后UE可以采用该上报方式向基站上报信道质量信息,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该上报方式,解调该信道质量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和UE可以灵活、自适应地约定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因此该约定的上报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需求,从而UE采用该约定的上报方式上报信道质量信息,能够降低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时的开销。
上述主要从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例如基站和UE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基站和UE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包括获取模块110、配置模块120、接收模块130和解调模块140。获取模块110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101和S301。配置模块120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102。接收模块130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105、S203和S304。解调模块用于支持所述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106、S204和S305。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包括:处理模块220和通信模块230。处理模块220用于对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220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获取模块120和解调模块140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230用于支持基站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通信模块230用于支持基站执行上述配置模块110和接收模块130执行的步骤。如图8所示,该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210和总线240,存储模块210用于存储基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模块220可以是基站中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为上述如图2所示的基站中的射频拉远单元,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模块230可以是基站中的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该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可以为上述如图2所示的基站中的基带处理单元和天线。
存储模块210可以是基站中的存储器等,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如图2所示的射频拉远单元中。该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该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总线2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2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上述基站的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该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基站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UE,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UE包括获取模块310和上报模块320。获取模块310用于支持UE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103、S201和S302。上报模块320用于支持UE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S104、S202和S303。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UE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UE包括:处理模块420和通信模块430。处理模块420用于对UE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获取模块310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430用于支持UE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执行上述上报模块320和获取模块310执行的步骤。UE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410和总线440,存储模块410用于存储UE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模块420可以是UE中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为上述如图3所示的手机中的处理器11,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模块430可以是UE中的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该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可以为上述如图3所示的手机中的RF电路12。
存储模块410可以是UE中的存储器等,该存储器可以为上述如图3所示的手机中的存储器14。该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总线440可以是EISA总线等。总线4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UE包括的其他部件,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对如图3所示的UE的结构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上述UE的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该UE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UE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和UE。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上述基站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基站;上述UE可以为如图1中所示的UE;对于基站和UE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由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5)

1.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获取用户设备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为所述UE采用所述上报方式上报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上报方式,解调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其中,所述UE采用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UE采用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为非差分上报模式,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从物理信道上接收所述UE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至少包括所述上报粒度,所述上报粒度包括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所述第一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所述第二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粒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上报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为预定义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获取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之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UE配置所述上报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所述UE配置所述上报方式,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UE发送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或者所述物理层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11.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获取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所述UE采用所述上报方式,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其中,所述UE采用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UE采用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为非差分上报模式,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采用所述上报方式,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
所述UE采用所述上报方式,在物理信道上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至少包括所述上报粒度,所述上报粒度包括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所述第一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所述第二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粒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上报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为预定义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获取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上报方式;
其中,所述UE向所述基站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中还包括所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获取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包括:
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所述上报方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所述上报方式,包括:
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或者所述物理层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上报方式。
2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接收模块和解调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用户设备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UE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为所述UE采用所述上报方式上报的;
所述解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方式,解调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其中,所述UE采用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UE采用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为非差分上报模式,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从物理信道上接收所述UE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至少包括所述上报粒度,所述上报粒度包括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所述第一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所述第二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粒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上报粒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为预定义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配置模块;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UE配置所述上报方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UE发送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或者所述物理层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32.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和上报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所述上报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上报方式,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包括上报粒度、上报范围和上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式包括第一上报模式和第二上报模式;其中,所述UE采用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UE采用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比特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模式为非差分上报模式,所述第二上报模式为差分上报模式。
36.根据权利要求32至35任意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上报方式,在物理信道上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的至少一个。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至少包括所述上报粒度,所述上报粒度包括第一上报粒度和第二上报粒度,所述第一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所述第二上报粒度为所述UE在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上报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粒度。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报粒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上报粒度。
39.根据权利要求32至38任意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报方式为预定义的。
40.根据权利要求32至38任意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确定所述上报方式;
其中,所述上报模块向所述基站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中还包括所述上报方式的指示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2至38任意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所述上报方式。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控制信令,所述高层信令或者所述物理层控制信令包括所述上报方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UE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式。
4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基站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基站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44.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UE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UE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21意一项所述的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4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UE,所述基站为如权利要求22至31意一项或43所述的基站,所述UE为如权利要求32至42任意一项或44所述的UE。
CN201610879323.1A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7889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323.1A CN107889149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89152.0A CN110120851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88707.XA CN110086572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9517774A JP2019530369A (ja) 2016-09-30 2017-09-28 チャネル品質情報報告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BR112019006406A BR112019006406A2 (pt) 2016-09-30 2017-09-28 método de relato de informações de qualidade de canal, estação de bas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PCT/CN2017/104068 WO2018059508A1 (zh) 2016-09-30 2017-09-28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A3038844A CA3038844A1 (en) 2016-09-30 2017-09-28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17854958.0A EP3518446B1 (en) 2016-09-30 2017-09-28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KR1020197012169A KR20190054158A (ko) 2016-09-30 2017-09-28 채널 품질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6/369,929 US11128363B2 (en) 2016-09-30 2019-03-29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9323.1A CN107889149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9152.0A Division CN110120851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88707.XA Division CN110086572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9149A true CN107889149A (zh) 2018-04-06
CN107889149B CN107889149B (zh) 2023-11-03

Family

ID=6176328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9323.1A Active CN107889149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89152.0A Active CN110120851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88707.XA Active CN110086572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89152.0A Active CN110120851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910288707.XA Active CN110086572B (zh) 2016-09-30 2016-09-30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8363B2 (zh)
EP (1) EP3518446B1 (zh)
JP (1) JP2019530369A (zh)
KR (1) KR20190054158A (zh)
CN (3) CN107889149B (zh)
BR (1) BR112019006406A2 (zh)
CA (1) CA3038844A1 (zh)
WO (1) WO20180595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279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颗粒度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709785A (zh) * 2020-05-08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8698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461A (zh) * 2007-04-27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资源块下行信道质量上报方法、更新方法及其装置
CN101518012A (zh) * 2006-10-30 2009-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与装置
CN102170334A (zh) * 2011-05-03 2011-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2237958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c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147831A1 (en) * 2009-08-04 2012-06-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04115A (zh) * 2010-05-14 2013-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无线网络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69587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和装置
US20150016288A1 (en) * 2013-01-18 2015-01-1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trolling Feedback about Channel Conditions
CN105323041A (zh) * 2011-07-12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1605633T3 (pl) * 2004-06-07 2013-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i sposób do przekazywania w systemie telekomunikacyjnym BWA
US9084199B2 (en) * 2004-09-30 2015-07-14 Alcatel Lucent Utilization of overhead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2007251924A (ja) 2006-02-15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cqi量子化方法
US20090225738A1 (en) * 2008-03-05 2009-09-1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for mutliple sub-bands
CN101841356B (zh) * 2009-03-18 2012-12-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917707B2 (en) * 2009-04-24 2014-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22473A1 (en) * 2009-09-18 2011-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ocol to support adaptive station-depend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ate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237984B (zh) * 2010-05-0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s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KR101690396B1 (ko) 2012-01-27 2016-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33596A1 (ko) * 2012-03-05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보고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GB2500254B (en) * 2012-03-16 2014-01-29 Renesas Mobile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9912430B2 (en) 2012-07-06 2018-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eporting
US8971437B2 (en) * 2012-12-20 2015-03-0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channel feedback
CN108900274B (zh) * 2013-09-27 2021-0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先进lte的发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83956A (zh) * 2014-11-26 2022-12-16 Idac控股公司 高频无线系统中的初始接入
EP3275092B1 (en) * 2015-03-27 2019-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beam-reference signals for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signal transmission
US11791882B2 (en) * 2016-04-13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8012A (zh) * 2006-10-30 2009-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与装置
CN101296461A (zh) * 2007-04-27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资源块下行信道质量上报方法、更新方法及其装置
US20120147831A1 (en) * 2009-08-04 2012-06-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7958A (zh) * 2010-05-07 2011-11-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c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04115A (zh) * 2010-05-14 2013-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无线网络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70334A (zh) * 2011-05-03 2011-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5323041A (zh) * 2011-07-12 2016-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小区资源共享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3369587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和装置
US20150016288A1 (en) * 2013-01-18 2015-01-1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trolling Feedback about Channel Condi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2797A (zh) * 2017-11-17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颗粒度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9802797B (zh) * 2017-11-17 2021-03-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颗粒度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709785A (zh) * 2020-05-08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54158A (ko) 2019-05-21
CA3038844A1 (en) 2018-04-05
BR112019006406A2 (pt) 2019-06-25
US11128363B2 (en) 2021-09-21
CN110086572A (zh) 2019-08-02
CN110120851A (zh) 2019-08-13
WO2018059508A1 (zh) 2018-04-05
CN110120851B (zh) 2020-11-24
US20190229793A1 (en) 2019-07-25
EP3518446A4 (en) 2019-08-21
CN107889149B (zh) 2023-11-03
CN110086572B (zh) 2020-11-24
JP2019530369A (ja) 2019-10-17
EP3518446B1 (en) 2022-08-03
EP3518446A1 (en)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2005B (zh)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的方法、相关装置以及系统
CN106559114B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和装置
JP2021519001A (ja) 測定報告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8632839A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024339A (zh) 一种确定参考信号映射的时域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662A (zh) 一种频谱资源的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92139A (zh) 一种接收广播消息的资源位置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37306A (zh)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JP2015508961A5 (zh)
JP2016502347A5 (zh)
CN107359966A (zh) 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7889149A (zh) 一种上报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064083A (zh) Csi上报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KR20140016971A (ko) 사용자 장비, 기지국 및 원격 무선 헤드 선택 방법
CN109392110A (zh) 一种指示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8585A (zh) 多射频拉远单元rru共小区的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327611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리포팅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CN109803436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9391992A (zh) 一种信号测量方法、第一移动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644364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及反馈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210411B (zh) 小型小区的背景搜索
CN10809270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979399B (zh) 一种生成量化码本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WO2020202394A5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1669772B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