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6020A -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6020A
CN107886020A CN201710965399.0A CN201710965399A CN107886020A CN 107886020 A CN107886020 A CN 107886020A CN 201710965399 A CN201710965399 A CN 201710965399A CN 107886020 A CN107886020 A CN 107886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parameter
barcode scanning
camera
overlapp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653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6020B (zh
Inventor
刘克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653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6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6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6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6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6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本发明实施例的扫码区域位于感知/成像重叠区,可以实现移动设备屏幕上扫码的区域与移动设备后方直接对应区域保持一致,及所见即所得,从而减少用户进行扫码操作时的认知误差,提升扫码效率,减少操作出错率。

Description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码的方法和一种扫码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二维码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基于二维码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加好友、付款和收款等功能。现有二维码扫码是利用摄像头取景为移动设备屏幕上的呈现内容,然后取其中部分区域作为扫码区域,用于对目标二维码进行扫码识别。但是,现有的扫码方式与用户的感知方式存在差异。
以手机为例,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的扫码方式的示意图,左边的图所示为进入的手机扫码界面,右边的图是使用手机摄像头对于二维码进行扫码时,实际取到景物的拍摄区域。参照图2所示的一种现有的扫码方式的实现原理图,可以看出,用户在扫码时的用户感知拍摄区域正对着手机屏幕,然而,摄像头取得的实际拍摄区域和扫码区域存在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会导致用户每次扫码时,都需要手动校对扫码区域与二维码的位置关系,造成扫码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扫码的方法和一种扫码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扫码的方法,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实际拍摄区域的步骤,包括:
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可选地,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
若是,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若否,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扫码的装置,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设备型号读取模块,用于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用户感知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实际拍摄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重叠区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扫码区域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可选地,所述实际拍摄区域确定模块包括:
位置信息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实际拍摄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可选地,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所述重叠区域计算模块包括:
等分参数计算子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若是,则调用第一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若否,则调用第二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
第一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第二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可选地,所述重叠区域计算模块包括:
差值计算子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重叠区域计算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方法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启动扫码功能时,读取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然后在确定摄像头拍摄的实际拍摄区域和用户感知的用户感知区域后,根据设备型号、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然后将重叠区域作为扫码区域,以基于该扫码区域进行扫码。本发明实施例的扫码区域位于感知/成像重叠区,可以实现移动设备屏幕上扫码的区域与移动设备后方直接对应区域保持一致,及所见即所得,从而减少用户进行扫码操作时的认知误差,提升扫码效率,减少操作出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扫码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现有的扫码方式的实现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扫码的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重叠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扫码的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手机正面上的位置信息的参数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手机背面上的位置信息的参数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摄像头位于左上角时扫码区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摄像头位于中上方时扫码区域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扫码的步骤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扫码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扫码的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电脑等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首先读取到移动设备的终端类型。具体地来说,
步骤102,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用户感知区域是指,被摄物平面中移动设备的屏幕后方正对的区域,或者可以理解为将移动设备的屏幕作为一个透明的玻璃,用户可以直视的那个区域。在实际中,不同设备型号(例如iphone 7、iphone5s)的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是不一样的,而设备型号具有其对应的屏幕宽度参数和屏幕高度参数,用户感知区域是屏幕后方正对的区域,因此可以由屏幕宽度参数和屏幕高度参数确定。优选地,用户感知区域还可以基于用户视角调整,以更符合实际的扫码情形。参照图4,所示是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该图中的实际成像区域即为用户感知区域,其中,左边的图是摄像头在移动设备的左上角,右边的图是摄像头在移动设备的中上方。在左边的图和右边的图中,不管摄像头位于中上方或者左上角,移动设备的屏幕所在的区域均是用户感知区域。
步骤103,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实际拍摄区域是指移动设备的摄像头进行拍摄时,实际取到景物的拍摄区域,同样可以参照图4,左边的图为摄像头在移动设备的左上角的情形,此时实际拍摄区域在用户感知区域左上的位置,左边的图为摄像头在移动设备的中上方的情形,此时实际拍摄区域在用户感知区域中上方的位置。
步骤104,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后,将基于设备型号,去计算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两者的重叠区域。
步骤105,采用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得到重叠区域后就可以基于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用于后续的扫码操作。
重叠区域又可以称为感知/拍摄重叠区域。由于重叠区域是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两者的重叠区域,而其中用户感知区域是用户感知到的摄像头的拍摄区域,实际拍摄区域才是摄像头实际取到景物的拍摄区域,因此重叠区域这两者的特性,即,既是用户感知到的摄像头拍摄区域,也是摄像头实际取到景物的拍摄区域,对于用户而言,所见即所得,可以减少用户进行扫码操作时的认知误差,提升扫码效率,减少操作出错率。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扫码的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步骤202,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在确定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时,首先读取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也即是移动设备的机型型号,例如iphone7、iphone5s等等。
在一种示例中,可以通过读取Device model(设备模型)信息来获取设备型号,如iphone7plus。其中读取设备型号信息的参考OC代码为:
NSString*deviceModel=[[UIDevice currentDevice]model]
在实际中,在确定移动设备的机型型号后,该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都可以从预置的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
以手机为例,可以利用已获取的手机型号,匹配扫码app中已有的手机摄像头位置与手机型号的数据库,获取手机摄像头的位置信息。参考示例数据表格如下:
在上述表格中罗列了手机的位置信息。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移动设备的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是Left(左),屏幕宽度参数(a),屏幕高度参数(b),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c),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中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是以手机背面摄像头的位置来确定的。因此,如果摄像头位于左上方,从手机的正面即屏幕来看,应该是属于右上方。其他摄像头安装位置同理。
步骤203,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是根据摄像头的安装位置来确定的,如果摄像头安装于左上角,那么实际拍摄区域应当是偏终端设备的左上角区域,如果摄像头安装于右上角,那么实际拍摄区域应当是偏终端设备的右上角区域,如果摄像头安装于中上方,那么实际拍摄区域应当是终端设备的中上方区域。具体地一种示例中,将屏幕宽度参数进行等分,得到屏幕宽度中心点,并基于该宽度中心点构成一条垂直线,当摄像头的中心点刚好位于垂直线的时,可以认为摄像头安装于中上方,当摄像头的中心点于垂直线左边的时,可以认为摄像头安装于左上方,当摄像头的中心点于垂直线右边的时,可以认为摄像头安装于右上方。
当然,上述划分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即左上角,右上角以及中上方仅仅是作为示例,在实际中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确定摄像头的安装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步骤204,确定所述摄像头的用户感知区域。
基于上述的a(宽)*b(高),就可以确定出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简单来说,手机的屏幕所在的区域即是用户感知区域。
步骤205,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在具体应用中,在确定了设备型号,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本发明实施例的所需的重叠区域了。其中,基于摄像头在移动设备所处位置不同,计算重叠区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当摄像头安装于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时,所述步骤205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子步骤S12,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若是,则执行子步骤S13,若否,则执行子步骤S14;
子步骤S13,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子步骤S14,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参照图4左边的图,若读取手机型号为摄像头在左上角的机型型号,则可以确定感知/拍摄重叠区域在手机屏幕的右上区域,具体地,感知/拍摄重叠区域大小计算公式为:
若a/2>d,则重叠区大小为:(a/2)*(b/2)
若a/2<d,则重叠区大小为:(d)*(b/2)
此时,重叠区域位于手机屏幕右上角。
当摄像头安装于中上方时,所述步骤205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子步骤S22,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
参照图4右边的图,若读取手机型号为手机摄像头位于手机中上部分,则确定感知/拍摄重叠区域在手机屏幕的中上方区域,感知/拍摄重叠区域大小计算公式为:
(b-c)*a
此时,重叠区域位于手机屏幕中上方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重叠区域的方式仅仅是作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基于其他方式计算重叠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步骤206,采用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得到重叠区域后,就可以根据重叠区域,去调整扫码区域(扫码框),从而使得扫码框与重叠区域重合,这样便能让扫码框与二维码快速对应上,随后就可以基于扫码框读取二维码进行扫码的操作。
参照图8,对于摄像头在左上角的情形,在扫码时,将摄像头拍摄到的感知/拍摄重叠区域的图像数据(即摄像头捕获图像的左下方图像)显示到用户感知区域(即手机屏幕)的感知/拍摄重叠区域部分(屏幕右上方区域)。图9为摄像头在中上方的情形,与左上角情形类似,就不进行赘述了。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现流程,下面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实现扫码的流程进行说明。
第一步:读取手机机型型号:通过读取Device model信息获取手机型号,如iphone7plus。
第二步:获取用户感知区域:利用已获取的手机型号,匹配扫码app中既有手机摄像头位置与型号的数据库,获取手机摄像头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中的屏幕高度参数和屏幕宽度参数即可确定。
第三步:确定感知/成像重叠区域。
第四步:将手机摄像头拍摄到的感知/成像重叠区域的图像数据显示到实际成像区的感知/成像重叠区域部分。
第五步:扫码读取二维码信息。
在本示例中,扫码区域位于感知/成像重叠区,可以实现移动设备屏幕上扫码的区域与移动设备后方直接对应区域保持一致,及所见即所得,从而减少用户进行扫码操作时的认知误差,提升扫码效率,减少操作出错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扫码的结构框图,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装置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设备型号读取模块301,用于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用户感知区域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实际拍摄区域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重叠区域计算模块304,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扫码区域生成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实际拍摄区域确定模块302可以包括:
位置信息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实际拍摄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叠区域计算模块304可以包括:
等分参数计算子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若是,则调用第一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若否,则调用第二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
第一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第二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重叠区域计算模块304可以包括:
差值计算子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重叠区域计算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采用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实际拍摄区域的步骤,包括:
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可选地,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
若是,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若否,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对于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扫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实际拍摄区域的步骤,包括:
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
若是,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若否,则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
5.一种扫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设备型号读取模块,用于在启动移动设备的扫码功能时,读取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型号;
用户感知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用户感知区域;
实际拍摄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型号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重叠区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感知区域和所述实际拍摄区域计算重叠区域;
扫码区域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扫码区域,并基于所述扫码区域进行扫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拍摄区域确定模块包括:
位置信息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预置终端数据库中查找到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位置信息;
实际拍摄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实际拍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信息,屏幕高度参数,屏幕宽度参数,摄像头距离水平中心的水平距离参数,以及,摄像头距离垂直中心的垂直距离参数,所述重叠区域计算模块包括:
等分参数计算子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时,采用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宽度参数,以及,采用所述屏幕高度参数计算等分屏幕高度参数;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等分屏幕宽度参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垂直距离参数;若是,则调用第一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若否,则调用第二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
第一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等分屏幕宽度参数;
第二重叠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重叠区域的大小的高度为等分屏幕高度参数,宽度为垂直距离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计算模块包括:
差值计算子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安装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摄像头的安装于中上区域时,计算所述水平距离参数和所述屏幕高度参数之间的差值;
重叠区域计算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差值和所述屏幕宽度参数计算重叠区域。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965399.0A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886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5399.0A CN107886020B (zh)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65399.0A CN107886020B (zh)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6020A true CN107886020A (zh) 2018-04-06
CN107886020B CN107886020B (zh) 2019-03-08

Family

ID=6178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65399.0A Active CN107886020B (zh) 2017-10-17 2017-10-17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602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5799A (zh) * 2019-10-21 2020-02-07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端扫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24089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案码位置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1561A (zh) * 2021-03-09 2021-05-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屏幕调光特征的二维码安全增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8050A1 (en) * 2011-11-28 2014-03-20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and controll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operating instructions
CN104850835A (zh) * 2015-05-13 2015-08-19 杭州朗和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和扫描终端
CN104954664A (zh) * 2014-03-24 2015-09-30 东芝阿尔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5184203A (zh) * 2015-06-29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70437A (zh) * 2016-10-19 2017-04-1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二维码扫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8050A1 (en) * 2011-11-28 2014-03-20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and controll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operating instructions
CN104954664A (zh) * 2014-03-24 2015-09-30 东芝阿尔派·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4850835A (zh) * 2015-05-13 2015-08-19 杭州朗和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和扫描终端
CN105184203A (zh) * 2015-06-29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70437A (zh) * 2016-10-19 2017-04-19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二维码扫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4089A1 (zh) * 2019-05-07 2020-11-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案码位置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65799A (zh) * 2019-10-21 2020-02-07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端扫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65799B (zh) * 2019-10-21 2023-05-02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端扫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1561A (zh) * 2021-03-09 2021-05-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屏幕调光特征的二维码安全增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6020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918B (zh) 擴增實境的影像展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JP5911846B2 (ja) 肌色領域及び顔領域に基づく視点検出器
US9516223B2 (en) Motion-based image stitching
KR101874494B1 (ko) 특징점의 삼차원 위치 계산 장치 및 방법
KR960035351A (ko) 3차원 표시 화상 생성 방법, 깊이 정보를 이용한 화상 처리 방법, 깊이 정보 생성 방법
CN103428428A (zh) 影像捕获设备以及影像捕获方法
CN107886020A (zh) 一种扫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81972B (zh) 一种机器人的目标跟踪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06920252A (zh) 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838594B2 (en) Irregular-region based automatic image correction
KR101703013B1 (ko) 3차원 스캐너 및 스캐닝 방법
WO2016101524A1 (zh) 纠正被摄物体拍摄倾斜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US111387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ynchronous motion of a human body model
CN105227948B (zh) 一种查找图像中畸变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1456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46116B (zh) 一种用于屏幕上智能取景显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1825321B1 (ko) 모바일 카메라 인식 기술을 이용한 실시간 촬영 최적 구도 피드백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893578A (zh) 一种照片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19208A9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perspective distortions of images
CN11256178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57755A (zh) 拍照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40790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10266456A1 (en) Image capture control method, image cap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obile platform
CN112188085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手持云台相机
WO2021051654A1 (zh) 快速光流跟踪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6

Address after: Room C201, 2nd Building, 492 Anhua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Co-patentee after: The fast onl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Beijing three

Patentee after: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9 2106-030

Patentee before: The fast onl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Beijing th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