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5319B - 智能辨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辨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5319B
CN107885319B CN201610867658.1A CN201610867658A CN107885319B CN 107885319 B CN107885319 B CN 107885319B CN 201610867658 A CN201610867658 A CN 201610867658A CN 107885319 B CN107885319 B CN 107885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circuit
things gateway
communication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76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5319A (zh
Inventor
刘丹青
傅陈震
张晓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676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5319B/zh
Priority to US15/435,272 priority patent/US20180097885A1/en
Priority to EP17000737.1A priority patent/EP3301955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885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5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5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5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供使用者携带并于不同区域活动,具有动作感测电路、通讯电路与处理电路。动作感测电路用于侦测使用者的动作。通讯电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用来跟物联网网关透过无线通讯协定。处理电路从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与预定的动作规则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决定是否控制所述通讯电路主动发出通知,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

Description

智能辨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智能辨识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的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装置被开发出来,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在这些技术里头,有一类是提供智能判断使用者位置的电子装置。能够获知使用者是否出现在某些区域,或是哪些使用者出现在哪些区域在应用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举例来说,假如知道使用者出现在室内,或办公室区域内,可以设计对应的控制装置来开启适当的灯光跟其他的电子设备。相对地,当判断使用者离开房子,或办公区域,可以设计对应的控制装置来关闭灯光,开启保全安防等机制。
在这类的应用设计中,电池容量一直是设计上的一大限制。对于需要常充电的装置,往往会让使用者排斥使用,或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因此,如果能够设计出可携带的电子装置,有利于判断使用者的位置,进而跟其他的设备进行互动,将对于开发丰富的应用有很大的技术帮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供使用者携带并于不同区域活动。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以设计卡扣,用来扣接在钥匙圈上。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也可以设计在手机保护壳中,让使用者在携带手机的时候,顺便就携带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此外,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也可以设计嵌入在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品中,例如钱包等平常使用者会方便随身携带的物品。
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的组成可以有一个电路板上安装对应的控制芯片、感测电路以及对应的通讯元件,例如天线。并且,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安装一个锂电池、纽扣电池、一般的标准电池或跟其他装置共用电源。举例来说,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以从手机的电池通过电连接结构取得电力。
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也可以安装在使用者使用的汽车、机车、自行车、滑板或其他的交通工具上。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常伴随着使用者离开或进入某个区域,在这个意义上,嵌入到移动的交通设备也属于这里提到的使用者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设备的范围。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让使用者便于携带,在不同的区域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包括动作感测电路、通讯电路以及处理电路。动作感测电路可通过包括三轴或九轴加速度传感元件以及对应的电路或其他的感测电路来实作。举例来说,动作感测电路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震动传感元件跟对应的电路来加以实做。在今日已开发出来的感测器元件,有许多可以侦测运动发生的产品,都可以在不同的设计考量下,例如成本或灵敏度,分别拿来实做这里的动作感测电路。
此外,这里提到的动作感测电路可以主要通过一个感测元件构成,也可以通过多个感测元件搭配组成。在多个感测元件搭配组成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考量不同的运动感测结果,来综合判断携带这个动作感测电路的使用者的动作,以达到更为准确的判断结果。另一方面,如果为了考量制造的成本或其他因素,设计者也可以采取比较低成本或低耗电的感测元件来达成实作这个实施例的目标。
此外,这个智能辨识装置的通讯电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用来跟物联网网关进行连接。这里提到的物联网网关指的是用于物联网应用中的一个物联网网关,可用于进一步操作其他的物联网装置,以达成预设的操作。然而,必须说明的是,由于今日电子技术与成本的下降,各种物联网装置本身除了提供特定的应用,例如灯光、音响、温度调整,也可以内嵌这里提到的物联网网关功能。换言之,一个锁在天花板的LED灯泡,可以在电路板上安装对应的通讯电路,以达成所需的物联网网关的功能。另一个可能的做法也可以是,一台电视机,内建所需的通讯电路来达成所述的物联网网关的功能。或是,一台独立的机器,专门用来达成物联网网关的功能。
至于这种物联网网关可以建构在各种不同的通讯协定上,例如Z-Wave、Zigbee,其他公开的标准,或是某特定厂家自行定义的特别规格的通讯标准。这种物联网网关甚至也可以是单一的电子装置,例如冷气空调装置,而不控制其他的电子设备。
此外,具体来说,通过设定这个通讯电路的功率跟相关的参数,使得这个通讯电路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可以代表使用者目前所在的位置。这个通讯电路通过无线通讯协定,在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进行通讯,使得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是否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
当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时,通知物联网装置根据预定规则进行因应的操作。举例来说,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假设是5米内,可用于一般的房间设计。当使用者携带这个智能辨识装置进入具有物联网网关的房间,当这个智能辨识装置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达成通讯连接,物联网网关可以判断使用者出现在这个5米的范围内,并进而开启冷气空调、灯光等相关的物联网设备。相对地,假如物联网网关无法跟这个辨识装置进行连接,物联网网关则根据预定的规则,关闭灯光、空调或相关的设备。另一种可能性是,物联网网关跟多个辨识装置达成连接,物联网装置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启动、关闭或调整物联网装置,提供满足多个使用者同时存在一个区域的需求。举例来说,假如使用者A跟使用者B都出现在一个房间,并且物联网网关通过跟对应的两个辨识装置达成连接,物联网网关可以操作空调设备提供适合两个人活动的空调效果,或是播放对应的音乐。
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将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与预定的动作规则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决定是否控制所述通讯电路主动发出通知,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换言之,动作感测电路会侦测使用者是否有运动,或甚至有什么类型的运动。这些侦测的运动的动作结果,经过处理或未经过处理传送到处理电路。处理电路可以根据预设的动作规则,去判断目前侦测到的动作是否符合预定的动作模式。假如符合的话,操作通讯电路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一旦通讯成功,物联网网关就可以判断使用者可能出现在这个区域,并且进而采取对应的操作,控制对应的电子设备进行预设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机制,通讯电路不需要密集地尝试跟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毕竟,使用者可能白天都在外面上班,真正需要尝试与家里物联网网关建立通讯的时间,可能占全部时间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本发明注意到当使用者要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往往都会伴随一定的动作。换言之,很有可能在使用者有一定模式运动的动作下,才有需要去判断是否进入某个物联网网关的通讯范围内。通过处理电路跟动作感测电路的协同运作,可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通讯尝试,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浪费。
如上所述,这样的辨识装置通常希望设计的非常轻巧,对于电量的耗用,如果能够多几个月的使用时间,就会带来非常大的技术效果的差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处理电路根据比对结果推测所述使用者并未有符合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时,不让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换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运动的动作时候,通讯电路不需要浪费电力来尝试不必要的通讯。
另一方面,当处理电路可以根据比对结果推测所述使用者有符合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时,启动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以确认是否所述通讯电路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
这里提到的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进行不同的调整。例如,为了更精准的连接对应的动作跟是否进入某个预定区域,动作感测电路跟处理电路可以设计的更详细,针对不同的动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可能的动作模式。相对地,为了降低成本跟设计的复杂度,感测电路也可以很单纯的判断是否有运动发生,并且处理电路在有侦测运动发生的时候,就通知通讯电路尝试与网路网关进行通讯,进一步判断是否使用者已经进入某个预定的区域内。
同一个辨识装置可以搭配不同的区域里头的不同物联网网关。举例来说,家里可以设置第一个物联网网关,而办公室可以设置第二个物联网网关。同一个物联网网关也可以对应多个辨识装置。相对于传统的红外线或超声波侦测是否有使用者出现在某个空间,这样的辨识装置里头可以进一步设定使用者的身份识别码,并进而进行规则的设定。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提供使用者更为丰富且贴心的服务。甚至,这样的设计可以搭配各种机器学习的演算法跟机制,不断从各个使用场合去学习跟调整,自动找出各种智能服务的最佳方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从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移动到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外时,所述物联网网关通知所述物联网装置启动安全防护操作。换言之,当使用者携带辨识装置离开家里或办公室的时候,也就是物联网网关无法继续顺利与使用者携带的辨识装置进行通讯时,物联网网关可以自动启动对应的安全防护操作,例如开启家里的保全设备。换言之,使用者离开家里的时候,如果有瓦斯忘记关闭、小偷入侵的情况,物联网网关就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自动采取对应的操作。
这里提到的动作感测电路可以跟处理电路以及通讯电路安装在同一个壳体里头。另一种方式也可以设计成,动作感测电路与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和通讯装置分离设计。例如,用来侦测使用者的运动的感测器做成手环,手环跟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进行无线通讯,传递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再按照预定的动作规则,进行上述的对应处理。
为了节省电力的消耗,当所述通讯电路不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时,所述通讯电路可进入省电模式。这种省电模式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省电或休眠设计,例如电路设计里头将不同的模组设计不同的电源供应配置,处理电路操作对应的电源供应模组,来唤醒或是通知通讯电路进入省电模式。依据目前的电子设计技术,进入省电模式的电路模组,可以只消耗非常低或甚至不消耗电力。因此,辨识装置可以达成比较明显的省电效果,使得有限的电池容量能够支撑更长的使用时间。
为了更准确的判断动作模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可以具有校对模式。并且,在校对模式中,处理电路控制通讯电路,在不管侦测的使用者动作如何情况下,操作通讯电路持续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换言之,处理电路可以记录使用者的动作以及是否与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信息。这样的比对可以作为调整跟设定上述动作规则的依据。举例来说,通过将侦测到的动作进行分类,并且统计各个分类下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次数,就可以排除某些动作模式,其实是可以不需要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接,进而更进一步的达成省电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也可根据所述通讯电路在符合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时,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通讯的通讯结果,来调整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换言之,处理电路可以统计现在使用的动作规则有多少比例是失败的连线尝试。并且,通过对于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连线的次数,来动态调整动作规则。
除了物联网网关可以在判断使用者进入某个特定区域后,采取对应的操作,辨识装置本身也可以根据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连线与否的信息,来启动对应的操作。举例来说,辨识装置可以设置其他的电路或装置,这些电路或装置可以在使用者进入某个预定区域或离开某个预定区域,通过处理电路的指令采取不同的动作。
另外,为了异常状况的处理,辨识装置也可以设定电子或机械的切换开关,可让使用者启动或停止是否根据所述动作感测电路所侦测的动作,来控制所述通讯电路是否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可具有安防模式。此时所述智能辨识装置用于安置在要保护的物体,当所述处理电路在所述安防模式时,且当所述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动作时,所述通讯电路通知所述物联网网关启动对应的安防操作。举例来说,这个辨识装置可以挂在门把上,如果有人转动门把,会触发辨识装置的动作感测电路。这时候便能通过辨识装置发出警报声,或联络物联网网关采取对应的操作。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安防模式,未必要辨识装置出现在上述物联网网关的传输范围内。因此,举例来说,这个辨识装置可以设计成一个小扣环,当使用者出差的时候,扣在旅馆房间的门把上,或是做火车的时候,扣在行李架上的行李上。换言之,同一个辨识装置不但可以省电,而且可以用来达成不同的作用。
此外,为了提供更稳定的操作体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可根据所述动作规则,在未侦测到动作时,控制所述通讯电路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后,仍然周期性尝试向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举例来说,在即使没有发生侦测的运动下,处理电路仍然可以通知通讯电路,每两分钟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线。此外,处理电路甚至可以分类动作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安排不同的时间周期,让通讯电路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线。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辨识装置可以具有时间电路。换言之,辨识装置可以知道现在是早上还是晚上或是特别的时间区间。处理电路可以根据所述时间电路提供的当时时间,使用不同的动作规则。举例来说,在半夜跟白天或是常见的通勤时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动作规则,已更有效的达成省电,同时避免误判或漏判的情形发生。
当时间信息一起考虑的情况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可统计不同时间中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次数,来修正调整所述动作规则。由于每个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的使用者习惯,进行更精确的调整跟设定。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辨识装置可以设置附加通讯电路。所述附加通讯电路通过附加通讯协定确认所述智能辨识装置所在的位置,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附加通讯电路,尝试与物联网网关通讯。举例来说,这个附加通讯电路可以是蓝牙、Wi-Fi或NFC。辨识装置除了Z-Wave的通讯电路,也可以有别的通讯电路的设置。当通过蓝牙等附加通讯电路发现可以与安置在特定区域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可以辅助判断此时辨识装置已经出现在对应的区域内。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线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辨识装置可以具有电池电路。当所述电池电路侦测电量低于预定数值时候,所述处理电路参考剩余电量的大小,设定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尝试通讯的的规则。换言之,在不同的电量下,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可以有不同的处理规则。
因此,通过上述不同的设计,可以提供使用者一个更方便的物联网设计方案。
图示说明
图1例示本发明辨识装置实施例的应用场景。
图2例示本发明辨识装置实施例的架构图。
图3例示本发明辨识装置实施例的判断规则流程图。
图4例示另一个实施例辨识装置的设计方式。
图5例示辨识装置与物联网网关的互动方式。
图6例示辨识装置作为安防装置的应用场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例示根据本发明的智能辨识装置102的运用场景之一。在图1中,使用者101携带智能辨识装置102,可以进入门104后的空间活动,也可以离开这个空间区域。在这个空间中有一个物联网网关(IoT Gateway)103。物联网网关103具有一定的有效传输范围。换言之,当使用者101在门104外的空间时,智能辨识装置102可能已经远离这个传输范围,无法与物联网网关103进行通讯。通过这样的特性,可以根据是否智能辨识装置102成功与物联网网关103进行通讯,来判断使用者101是否出现在这个预设的空间中。
接着请参照图2,其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辨识装置的一种实施架构图。
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20,供使用者携带并于不同区域活动。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以设计卡扣,用来扣接在钥匙圈上。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也可以设计在手机保护壳中,让使用者在携带手机的时候,顺便就携带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此外,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20也可以设计嵌入在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品中,例如钱包等平常使用者会方便随身携带的物品。
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20的组成可以有一个电路板上安装对应的控制芯片、感测电路以及对应的通讯元件,例如天线。并且,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安装一个锂电池、纽扣电池、一般的标准电池或跟其他装置共用电源。举例来说,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以从手机的电池通过电连接结构取得电力。
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20也可以安装在使用者使用的汽车、机车、自行车、滑板或其他的交通工具上。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常伴随着使用者离开或进入某个区域,在这个意义上,嵌入到移动的交通设备也属于这里提到的使用者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设备的范围。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可让使用者便于携带,在不同的区域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个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20包括动作感测电路201通讯电路203以及处理电路202。动作感测电路201可通过包括三轴或九轴加速度传感元件以及对应的电路或其他的感测电路来实作。举例来说,动作感测电路201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震动传感元件跟对应的电路来加以实做。在今日已开发出来的感测器元件,有许多可以侦测运动发生的产品,都可以在不同的设计考量下,例如成本或灵敏度,分别拿来实做这里的动作感测电路201。
此外,这里提到的动作感测电路201可以主要通过一个感测元件构成,也可以通过多个感测元件搭配组成。在多个感测元件搭配组成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考量不同的运动感测结果,来综合判断携带这个动作感测电路的使用者的动作,以达到更为准确的判断结果。另一方面,如果为了考量制造的成本或其他因素,设计者也可以采取比较低成本或低耗电的感测元件来达成实作这个实施例的目标。
此外,这个智能辨识装置的通讯电路203,具有一定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用来跟物联网网关进行连接。这里提到的物联网网关指的是用于物联网应用中的一个物联网网关,可用于进一步操作其他的物联网装置,以达成预设的操作。然而,必须说明的是,由于今日电子技术与成本的下降,各种物联网装置本身除了提供特定的应用,例如灯光、音响、温度调整,也可以内嵌这里提到的物联网网关功能。换言之,一个锁在天花板的LED灯泡,可以在电路板上安装对应的通讯电路,以达成所需的物联网网关的功能。另一个可能的做法也可以是,一台电视机,内建所需的通讯电路来达成所述的物联网网关的功能。或是,一台独立的机器,专门用来达成物联网网关的功能。
至于这种物联网网关可以建构在各种不同的通讯协定上,例如Z-Wave、Zigbee,其他公开的标准,或是某特定厂家自行定义的特别规格的通讯标准。这种物联网网关甚至也可以是单一的电子装置,例如冷气空调装置,而不控制其他的电子设备。
此外,具体来说,通过设定这个通讯电路203的功率跟相关的参数,使得这个通讯电路203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可以代表使用者目前所在的位置。这个通讯电路203通过无线通讯协定,在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进行通讯,使得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是否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
当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203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时,通知物联网装置根据预定规则进行因应的操作。举例来说,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假设是5米内,可用于一般的房间设计。当使用者携带这个智能辨识装置20进入具有物联网网关的房间,当这个智能辨识装置20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达成通讯连接,物联网网关可以判断使用者出现在这个5米的范围内,并进而开启冷气空调、灯光等相关的物联网设备。相对地,假如物联网网关无法跟这个辨识装置20进行连接,物联网网关则根据预定的规则,关闭灯光、空调或相关的设备。另一种可能性是,物联网网关跟多个辨识装置20达成连接,物联网装置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启动、关闭或调整物联网装置,提供满足多个使用者同时存在一个区域的需求。举例来说,假如使用者A跟使用者B都出现在一个房间,并且物联网网关通过跟对应的两个辨识装置20达成连接,物联网网关可以操作空调设备提供适合两个人活动的空调效果,或是播放对应的音乐。
请搭配参照图3,其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辨识装置20的处理电路202将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步骤301),与预定的动作规则进行比对(步骤302),并根据比对结果决定是否控制所述通讯电路203主动发出通知,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步骤303)。假如连接成功(步骤304),则物联网网关启动对应的操作(步骤305)。换言之,动作感测电路201会侦测使用者是否有运动,或甚至有什么类型的运动。这些侦测的运动的动作结果,经过处理或未经过处理传送到处理电路202。处理电路202可以根据预设的动作规则,去判断目前侦测到的动作是否符合预定的动作模式。假如符合的话,操作通讯电路203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一旦通讯成功,物联网网关就可以判断使用者可能出现在这个区域,并且进而采取对应的操作,控制对应的电子设备进行预设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机制,通讯电路203不需要密集地尝试跟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毕竟,使用者可能白天都在外面上班,真正需要尝试与家里物联网网关建立通讯的时间,可能占全部时间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本发明注意到当使用者要从一个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区域,往往都会伴随一定的动作。换言之,很有可能在使用者有一定模式运动的动作下,才有需要去判断是否进入某个物联网网关的通讯范围内。通过处理电路202跟动作感测电路201的协同运作,可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通讯尝试,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浪费。
如上所述,这样的辨识装置20通常希望设计的非常轻巧,对于电量的耗用,如果能够多几个月的使用时间,就会带来非常大的技术效果的差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处理电路202根据比对结果推测所述使用者并未有符合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时,不让所述通讯电路203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换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运动的动作时候,通讯电路203不需要浪费电力来尝试不必要的通讯。
另一方面,当处理电路202可以根据比对结果推测所述使用者有符合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时,启动所述通讯电路203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以确认是否所述通讯电路203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
这里提到的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进行不同的调整。例如,为了更精准的连接对应的动作跟是否进入某个预定区域,动作感测电路201跟处理电路202可以设计的更详细,针对不同的动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可能的动作模式。相对地,为了降低成本跟设计的复杂度,动作感测电路201也可以很单纯的判断是否有运动发生,并且处理电路202在有侦测运动发生的时候,就通知通讯电路203尝试与网路网关进行通讯,进一步判断是否使用者已经进入某个预定的区域内。
同一个辨识装置20可以搭配不同的区域里头的不同物联网网关。举例来说,家里可以设置第一个物联网网关,而办公室可以设置第二个物联网网关。同一个物联网网关也可以对应多个辨识装置20。相对于传统的红外线或超声波侦测是否有使用者出现在某个空间,这样的辨识装置20里头可以进一步设定使用者的身份识别码,并进而进行规则的设定。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提供使用者更为丰富且贴心的服务。甚至,这样的设计可以搭配各种机器学习的演算法跟机制,不断从各个使用场合去学习跟调整,自动找出各种智能服务的最佳方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203从位于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移动到位于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外时,所述物联网网关通知所述物联网装置启动安全防护操作。换言之,当使用者携带辨识装置20离开家里或办公室的时候,也就是物联网网关无法继续顺利与使用者携带的辨识装置20进行通讯时,物联网网关可以自动启动对应的安全防护操作,例如开启家里的保全设备。换言之,使用者离开家里的时候,如果有瓦斯忘记关闭、小偷入侵的情况,物联网网关就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自动采取对应的操作。
请参照图4,其例示另一种实施例的设计方式。上述的动作感测电路可以跟处理电路以及通讯电路安装在同一个壳体里头。另一种方式也可以设计成,动作感测电路401与辨识装置41的处理电路412和通讯装置413分离设计,如图4所示。例如,用来侦测使用者的运动的感测器做成手环,手环跟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进行无线通讯,传递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再按照预定的动作规则,进行上述的对应处理。
为了节省电力的消耗,当所述通讯电路不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时,所述通讯电路可进入省电模式。这种省电模式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省电或休眠设计,例如电路设计里头将不同的模组设计不同的电源供应配置,处理电路操作对应的电源供应模组,来唤醒或是通知通讯电路进入省电模式。依据目前的电子设计技术,进入省电模式的电路模组,可以只消耗非常低或甚至不消耗电力。因此,辨识装置可以达成比较明显的省电效果,使得有限的电池容量能够支撑更长的使用时间。
为了更准确的判断动作模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可以具有校对模式。并且,在校对模式中,处理电路控制通讯电路,在不管侦测的使用者动作如何情况下,操作通讯电路持续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换言之,处理电路可以记录使用者的动作以及是否与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信息。这样的比对可以作为调整跟设定上述动作规则的依据。举例来说,通过将侦测到的动作进行分类,并且统计各个分类下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次数,就可以排除某些动作模式,其实是可以不需要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接,进而更进一步的达成省电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也可根据所述通讯电路在符合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时,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通讯的通讯结果,来调整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换言之,处理电路可以统计现在使用的动作规则有多少比例是失败的连线尝试。并且,通过对于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连线的次数,来动态调整动作规则。
除了物联网网关可以在判断使用者进入某个特定区域后,采取对应的操作,辨识装置本身也可以根据成功与物联网网关连线与否的信息,来启动对应的操作。举例来说,辨识装置可以设置其他的电路或装置,这些电路或装置可以在使用者进入某个预定区域或离开某个预定区域,通过处理电路的指令采取不同的动作。
另外,为了异常状况的处理,辨识装置也可以设定电子或机械的切换开关,可让使用者启动或停止是否根据所述动作感测电路所侦测的动作,来控制所述通讯电路是否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
请参照图6,其例示辨识装置同时作为安防装置的一个应用场景。在这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可具有安防模式。此时所述智能辨识装置61用于安置在要保护的物体62,例如窗门口。当所述处理电路在所述安防模式时,且当所述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动作时,所述通讯电路通知所述物联网网关启动对应的安防操作。举例来说,这个辨识装置61可以挂在门把上,如果有人转动门把,会触发辨识装置的动作感测电路。这时候便能通过辨识装置61发出警报声,或联络物联网网关采取对应的操作。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安防模式,未必要辨识装置61出现在上述物联网网关的传输范围内。因此,举例来说,这个辨识装置61可以设计成一个小扣环,当使用者出差的时候,扣在旅馆房间的门把上,或是做火车的时候,扣在行李架上的行李上。换言之,同一个辨识装置61不但可以省电,而且可以用来达成不同的作用。
请参照图5,其例示物联网网关、辨识装置跟使用者的操作关联示意图。当使用者移动(步骤501)时,辨识装置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接(步骤503)。当顺利连接后,物联网网关判断使用者位于预定区域内(步骤504)。另外,为了提供更稳定的操作体验,处理电路可根据所述动作规则,在未侦测到动作时,控制所述通讯电路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后,例如超过每2.5分钟(步骤502),仍然周期性尝试向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步骤505)。举例来说,在即使没有发生侦测的运动下,处理电路仍然可以通知通讯电路,每2.5分钟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线。此外,处理电路甚至可以分类动作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安排不同的时间周期,让通讯电路尝试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线。另一方面,如果在预定的时间都没有连接到辨识装置(步骤506),物联网网关判断使用者离开这个区域(步骤507),并且启动对应的操作,例如关灯。此外,为了避免辨识装置没电的情况,造成误判,辨识装置在检测到低电量(步骤508)时,可以通知物联网网关进行低电量的对应操作(步骤509)。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辨识装置可以具有时间电路。换言之,辨识装置可以知道现在是早上还是晚上或是特别的时间区间。处理电路可以根据所述时间电路提供的当时时间,使用不同的动作规则。举例来说,在半夜跟白天或是常见的通勤时间,可以采用不同的动作规则,已更有效的达成省电,同时避免误判或漏判的情形发生。
当时间信息一起考虑的情况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可统计不同时间中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次数,来修正调整所述动作规则。由于每个使用者的生活习惯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的使用者习惯,进行更精确的调整跟设定。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辨识装置可以设置附加通讯电路。所述附加通讯电路通过附加通讯协定确认所述智能辨识装置所在的位置,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附加通讯电路,尝试与物联网网关通讯。举例来说,这个附加通讯电路可以是蓝牙、Wi-Fi或NFC。辨识装置除了Z-Wave的通讯电路,也可以有别的通讯电路的设置。当通过蓝牙等附加通讯电路发现可以与安置在特定区域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时,可以辅助判断此时辨识装置已经出现在对应的区域内。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与物联网网关进行连线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辨识装置可以具有电池电路。当所述电池电路侦测电量低于预定数值时候,所述处理电路参考剩余电量的大小,设定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尝试通讯的规则。换言之,在不同的电量下,辨识装置的处理电路可以有不同的处理规则。
虽然上面已经提供了不同的实施例,但是设计者应该可以在本发明的说明下,进行不同元件的增加或删除或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概念下,仍然应该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可携带的智能辨识装置,供使用者携带并于不同区域活动,其特征在于,包含:
动作感测电路,用于侦测使用者的动作;
通讯电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无线传输距离,用来跟物联网网关通过无线通讯协定,在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进行通讯,使得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是否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当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时,通知物联网装置根据预定规则进行因应的操作;以及
处理电路,从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与预定的动作规则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决定是否控制所述通讯电路主动发出通知,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其中所述处理电路在校对模式时,控制所述通讯电路,不管所述侦测的使用者动作如何,仍然持续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并且将所述动作感测电路侦测的使用者动作,与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设定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处理电路根据比对结果推测所述使用者并未有符合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时,不让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处理电路根据比对结果推测所述使用者有符合预定的动作规则的动作时,启动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以确认是否所述通讯电路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物联网网关判断所述通讯电路从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内,移动到位于相对于所述物联网网关的所述有效无线传输距离外时,所述物联网网关通知所述物联网装置启动安全防护操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作感测电路、所述处理电路与所述通讯电路位于同一个壳体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作感测器通过无线通讯,将所侦测到的使用者动作传送给所述处理电路,以根据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控制所述通讯电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通讯电路不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时,所述通讯电路进入省电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通讯电路在符合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时,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通讯的通讯结果,来调整所述预定的动作规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作感测电路为加速侦测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作感测电路为震动感测器,在遇到震动的时候发出对应的侦测信号给所述处理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成功进行通讯时,所述处理电路启动对应于所述物联网网关所在区域的预定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通讯协定为Z-Wave通讯协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切换开关,用于启动或停止根据所述动作感测电路所侦测的动作,来控制所述通讯电路是否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电路更具有安防模式,此时所述智能辨识装置用于安置在要保护的物体,当所述处理电路在所述安防模式时,当所述动作感测电路侦测到动作时,所述通讯电路通知所述物联网网关启动对应的安防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动作规则,在未侦测到动作时,控制所述通讯电路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后,周期性尝试向所述物联网网关进行通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时间电路,其中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时间电路提供的当时时间,使用不同的动作规则。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电路统计不同时间中所述通讯电路尝试与所述物联网网关连线成功的次数,来修正调整所述动作规则。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附加通讯电路,所述附加通讯电路通过附加通讯协定确认所述智能辨识装置所在的位置,所述处理电路根据所述附加通讯电路,尝试与物联网网关通讯。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个电池电路,当所述电池电路侦测电量低于预定数值时候,所述处理电路参考剩余电量的大小,设定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物联网网关尝试通讯的规则。
CN201610867658.1A 2016-09-30 2016-09-30 智能辨识装置 Active CN107885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7658.1A CN107885319B (zh) 2016-09-30 2016-09-30 智能辨识装置
US15/435,272 US20180097885A1 (en) 2016-09-30 2017-02-16 Smart electronic apparatus
EP17000737.1A EP3301955B1 (en) 2016-09-30 2017-04-28 Smart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67658.1A CN107885319B (zh) 2016-09-30 2016-09-30 智能辨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5319A CN107885319A (zh) 2018-04-06
CN107885319B true CN107885319B (zh) 2021-02-26

Family

ID=5867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7658.1A Active CN107885319B (zh) 2016-09-30 2016-09-30 智能辨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97885A1 (zh)
EP (1) EP3301955B1 (zh)
CN (1) CN107885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7313B (zh) * 2020-05-27 2021-08-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設備偵測系統及設備偵測方法
RU2769632C1 (ru) * 2021-03-12 2022-04-04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Касперского"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IoT-устройством со стороны элемента сетевой 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ы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1368A (zh) * 2015-11-25 2016-03-02 贾晓轻 一种智能手环
CN105467852A (zh) * 2015-12-29 2016-04-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5630137A (zh) * 2014-10-29 2016-06-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单手体感操作通讯装置的系统及方法
CN105700394A (zh) * 2014-12-12 2016-06-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基于动作追踪的车辆附件操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0125B2 (en) * 2012-09-11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control of application data to a mobile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40105343A (ko) * 2013-02-22 2014-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및 디바이스에서 복수의 모드를 이용한 데이터의 보안 방법
CN103248763B (zh) * 2013-04-19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及移动终端
GB2517129B (en) * 2013-05-31 2015-12-09 Jaguar Land Rover Ltd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19122B2 (en) * 2013-11-15 2020-07-21 Apple Inc. Automated environment providing feedback based on user routine
US9520045B2 (en) * 2014-09-02 2016-12-13 Apple Inc. Establishment and detection of breakage of wireless leash between devices
US9942056B2 (en) * 2015-02-19 2018-04-10 Vivint,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ally monitoring user activity
US9654564B2 (en) * 2015-06-24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an IoT device using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via a remote control proxy device
CN105046777A (zh) * 2015-07-13 2015-11-11 南京万里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的家庭安防智能钥匙
US9854529B2 (en) * 2015-12-03 2017-12-26 Google Llc Power sensi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dio management
US10178530B2 (en) * 2015-12-14 2019-01-08 Afer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sset and crowd tracking in an Io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137A (zh) * 2014-10-29 2016-06-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单手体感操作通讯装置的系统及方法
CN105700394A (zh) * 2014-12-12 2016-06-2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基于动作追踪的车辆附件操作
CN105361368A (zh) * 2015-11-25 2016-03-02 贾晓轻 一种智能手环
CN105467852A (zh) * 2015-12-29 2016-04-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表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智能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01955A1 (en) 2018-04-04
CN107885319A (zh) 2018-04-06
US20180097885A1 (en) 2018-04-05
EP3301955B1 (en)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788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sensor output of a mobile device with a security system
US988357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light sources according to location
US10290191B2 (en) Alarm arming with open entry point
US9679454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transceiver devices using control signals
US9543998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transceiver devices using bypass circuitry
US9396633B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transceiver devices by optimizing component layout
US101676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garage door opener operations
EP309630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ction with active infrared sensors
CN104574885B (zh) 基于电子钥匙的安防系统控制方法及安防系统
CN105190720A (zh) 安全系统访问简档
US20210272431A1 (en) Electronic Security System Having Wireless Security Devices
CN107885319B (zh) 智能辨识装置
CN106817494A (zh) 基于开关门状态的蓝牙设备监测系统
US20230263393A1 (en) Non-intrusive monitoring system
KR100981449B1 (ko) 무선 경비 장치 및 방법
AU2022440629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N115997092A (zh) 使用状况通知装置
JP4718127B2 (ja) 接点出力装置
CN106600914B (zh) 基于开门区域的开门钥匙端监测识别系统
EP2323113A1 (en)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