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4823A - 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84823A CN107884823A CN201711202274.9A CN201711202274A CN107884823A CN 107884823 A CN107884823 A CN 107884823A CN 201711202274 A CN201711202274 A CN 201711202274A CN 107884823 A CN107884823 A CN 107884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body
- connecting line
- mrow
- layering
- connected grap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64242 Descurainia soph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798 dela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8 gra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 G01V2210/641—Continuity of geobod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是关于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获取各个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采用解释层位对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根据分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根据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解释层位来控制砂体连通图中井间砂体的走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砂体连通图的趋势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砂体连通图是连井剖面中,将所有井相同时间沉积的砂岩相连后组成的剖面图,砂体连通图可用于反映砂岩的连通、展布情况,还用于反映井间砂体的走向。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绘制砂体连通图的应用程序在获取到多井之间的连接顺序,以及每口井的分层、砂岩、砂体连通关系以及层积相等信息之后,自动生成砂体连通图,后续,技术人员可以对相邻两井之间的位置进行计算,并根据相关经验更新井间砂体的走向,也即对砂体连通图进行趋势控制。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下:由于对砂体连通图的趋势控制需要人工参与,因此砂体连通图与实际的地质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砂体连通图与实际的地质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所述砂体连通图包括所述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和砂体,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形成分层连接线,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砂体形成砂体多边形;
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所述砂体连通图包括至少一个测井分层,每个测井分层对应有砂体多边形和分层连接线;
获取各个所述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根据所述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所述砂体多边形,得到经过趋势控制的砂体连通图。
可选地,所述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Δyi=(yh1-yt1)+(yh1-yt1)(yh2-yt2)xi/x12;
其中,Δyi是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对应的纵向偏移量,yh1和yh2分别为所述解释层位与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yt1和yt2分别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xi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中的左边测井之间的距离,x12为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分层连接线包括上层连接线和下层连接线,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所述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包括:
采用如下第二公式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其中,ysnew是计算后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sold是计算前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fo1和yfo2分别为所述上层连接线和所述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yfn1和yfn2分别为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
可选地,所述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解释层位不连续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
和/或,
当所述解释层位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第二拟合处理。
可选地,所述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
根据所述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更新所述初始的砂体连通图,得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更新所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连通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所述砂体连通图包括所述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和砂体,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形成分层连接线,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砂体形成砂体多边形;
层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坐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连通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所述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如下公式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Δyi=(yh1-yt1)+(yh1-yt1)(yh2-yt2)xi/x12;
其中,Δyi是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对应的纵向偏移量,yh1和yh2分别为所述解释层位与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yt1和yt2分别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xi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中的左边测井之间的距离,x12为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分层连接线包括上层连接线和下层连接线,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所述坐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采用如下第二公式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其中,ysnew是计算后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sold是计算前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fo1和yfo2分别为所述上层连接线和所述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yfn1和yfn2分别为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插值处理模块和/或第二处理模块;
所述插值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解释层位不连续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解释层位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第二拟合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平滑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更新所述初始的砂体连通图,得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更新所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其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根据解释层位来控制砂体连通图中井间砂体的走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装置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每个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来控制砂体连通图中井间砂体的走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可选地,终端中安装有具备砂体连通图绘制能力的应用程序,各步骤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上述应用程序。另外,该终端可以是计算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了便于说明,在下述方法实施例中,仅以各步骤的执行主体是终端为例进行介绍说明,但对此不构成限定。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测井的砂岩层积信息包括测井的分层信息、岩性信息、以及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砂体连通关系。测井的分层信息用于指示测井的分层情况。测井的岩性信息用于指示测井的井岩性的分布情况,其中,井岩性可以根据岩石的软硬程度及成因进行划分得到,例如:花岗岩、大理岩等等。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砂体连通关系包括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砂体是否连通、连通的位置等信息。测井的砂岩层积信息可以由专业的探测工具采集得到。
砂体连通图是用井间连通关系来反映砂体的横向分布范围的图件。砂体连通图包括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和砂体,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形成分层连接线,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砂体形成砂体多边形。结合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砂体连通图的示意图。砂体连通图包括测井分层11、分层连接线12和砂体多边形13。
步骤102,获取各个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是该测井分层对应的地质时间。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与测井分层通常位于同一地层。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可以按照地质时间将层位进行重排序得到。结合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示出的解释层位14的示意图。
步骤103,采用解释层位对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解释层位对分层连接线的趋势变化进行约束,从而使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可选地,终端采用如下公式对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Δyi=(yh1-yt1)+(yh1-yt1)(yh2-yt2)xi/x12;
其中,Δyi是分层连接线中的点对应的纵向偏移量,yh1和yh2分别为解释层位与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yt1和yt2分别为分层连接线与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xi为分层连接线中的点与相邻两个测井中的左边测井之间的距离,x12为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距离。
结合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15的示意图。
步骤104,根据分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当分层连接线包括上层连接线和下层连接线,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时,步骤104可以替代实现为采用如下第二公式计算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其中,ysnew是计算后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sold是计算前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fo1和yfo2分别为上层连接线和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yfn1和yfn2分别为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
步骤105,根据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包括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和重新绘制的砂体多边形。将砂体多边形中的每个点的坐标顺次连接,即可得到重新绘制的砂体多边形。结合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重新绘制的砂体多边形16的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解释层位来控制砂体连通图中井间砂体的走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步骤302,获取各个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步骤301至302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当解释层位不连续时,对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
根据解释层位来进行后续的绘制砂体连通图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解释层位连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解释层位不连续时,可通过对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来保证解释层位连续。可选地,采用线性插值法对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其中,线性插值法是指使用连接两个已知量的直线来确定在这两个已知量之间的一个未知量的值的方法。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抛物线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以及三线性插值法对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304,当解释层位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对解释层位进行第二拟合处理。
根据解释层位来进行后续的绘制砂体连通图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解释层位需要充满整个剖面,此处的预设条件是指解释层位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与砂体连通图的长相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解释层位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可通过对解释层位进行拟合处理来保证解释层位符合预设条件。可选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解释层位进行拟合处理。最小二乘法的实现原理是采用m个点来拟合直线y=ax+b,b的值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a的值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xi是m个点中的第i个点的横坐标,yi是m个点中的第i个点的纵坐标。另外,上述m个点均是解释层位中的点。
需要说明的是,对解释层位进行第二拟合处理需要在解释层位的两侧未充满整个剖面的前提条件下进行。
步骤305,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
在采用解释层位对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之前,还可以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从而减小分层连接线的波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简单平均法、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的平滑程度可以影响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与实际层位趋势的相似度。具体地,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的平滑程度越小,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与实际层位趋势的相似度越大;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的平滑程度越大,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与实际层位趋势的相似度越小。另外,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的平滑程度可以根据平滑参数确定,以简单平均法为例,平滑参数为平滑点,平滑点的数量越多,则平滑程度越大,平滑点的数量越少,则平滑程度越小。
步骤306,采用解释层位对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步骤307,根据分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步骤308,根据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步骤306至308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3至105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9,获取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
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可以是对各个测井的砂岩层级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进行修改后得到的。
步骤310,根据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更新初始的砂体连通图,得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更新初始的砂体连通图的过程与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的过程相似,但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是对各个测井的砂岩层级信息中的部分进行修改后得到的,对初始的砂体连通图进行更新时,可以对初始的砂体连通图的全部进行更新,也即重新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也可以仅对初始的砂体连通图中与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更新。在对初始的砂体连通图中与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更新时,初始的砂体连通图中的其它部分的显示属性与编辑结果均不发生改变。
步骤311,根据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更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更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的过程与生成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的过程相似,但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是对各个测井的砂岩层级信息中的部分进行修改后得到的,对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进行更新时,可以对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的全部进行更新,也即重新生成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也可以仅对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中与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更新。在对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中与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更新时,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中的其它部分的显示属性与编辑结果均不发生改变。
另外,当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发生更新时,也可以对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进行更新,当解释层位发生更新时,终端采用更新后的解释层位对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根据分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偏移量;根据每个点的偏移量重新绘制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解释层位来控制砂体连通图中井间砂体的走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还通过对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使得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的波动较小;还通过在获取到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后,仅对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中与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更新,避免重新获取整个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能够提升解释效率。
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可以包括:连通图生成模块401、层位获取模块402、第一处理模块403、坐标计算模块404和连通图绘制模块405。
连通图生成模块401,用于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所述砂体连通图包括所述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和砂体,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形成分层连接线,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砂体形成砂体多边形。
层位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各个所述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第一处理模块403,用于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坐标计算模块404,用于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连通图绘制模块405,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所述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根据解释层位来控制砂体连通图中井间砂体的走向,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绘制出的砂体连通图内容更加丰富准确,更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在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03,具体用于采用如下公式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Δyi=(yh1-yt1)+(yh1-yt1)(yh2-yt2)xi/x12;
其中,Δyi是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对应的纵向偏移量,yh1和yh2分别为所述解释层位与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yt1和yt2分别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xi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中的左边测井之间的距离,x12为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距离。
在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层连接线包括上层连接线和下层连接线,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所述坐标计算单元404,具体用于采用如下第二公式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其中,ysnew是计算后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sold是计算前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fo1和yfo2分别为所述上层连接线和所述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yfn1和yfn2分别为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
在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插值处理模和/或第二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
所述插值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解释层位不连续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解释层位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第二拟合处理。
在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平滑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
平滑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
在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获取模块、第一更新模块和第二更新模块(图中未示出)。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更新所述初始的砂体连通图,得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更新所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500的结构框图。该终端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终端5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
通常,终端500包括有: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
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5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5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5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5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5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外围设备接口5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5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504、触摸显示屏505、摄像头506、音频电路507、定位组件508和电源5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5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外围设备接口5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外围设备接口5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5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5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5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5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5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5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5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5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5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5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5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5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505可以为一个,设置终端5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5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终端5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5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终端5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5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505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505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505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505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5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5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5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终端5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501或射频电路5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5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508用于定位终端5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5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或俄罗斯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509用于为终端5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5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5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5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5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5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511、陀螺仪传感器512、压力传感器513、指纹传感器514、光学传感器515以及接近传感器515。
加速度传感器511可以检测以终端5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5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5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5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5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5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512可以检测终端5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5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511协同采集用户对终端500的3D动作。处理器5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5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513可以设置在终端500的侧边框和/或触摸显示屏5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513设置在终端5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终端5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501根据压力传感器5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513设置在触摸显示屏5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501根据用户对触摸显示屏5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5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501根据指纹传感器5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5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5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514可以被设置终端5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终端5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5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5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5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触摸显示屏5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触摸显示屏5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触摸显示屏5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5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5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505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515,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终端5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515用于采集用户与终端5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515检测到用户与终端5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501控制触摸显示屏5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515检测到用户与终端5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501控制触摸显示屏5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5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的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所述砂体连通图包括所述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和砂体,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形成分层连接线,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砂体形成砂体多边形;
获取各个所述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根据所述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所述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
采用如下第一公式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Δyi=(yh1-yt1)+(yh1-yt1)(yh2-yt2)xi/x12;
其中,Δyi是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对应的纵向偏移量,yh1和yh2分别为所述解释层位与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yt1和yt2分别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交点的纵坐标,xi为所述分层连接线中的点与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中的左边测井之间的距离,x12为所述相邻两个测井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连接线包括上层连接线和下层连接线,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包括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所述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包括:
采用如下第二公式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mrow>
<msub>
<mi>y</mi>
<mrow>
<mi>s</mi>
<mi>n</mi>
<mi>e</mi>
<mi>w</mi>
</mrow>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y</mi>
<mrow>
<mi>s</mi>
<mi>o</mi>
<mi>l</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o>(</mo>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n</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n</mi>
<mn>1</mn>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o</mi>
<mn>1</mn>
</mrow>
</msub>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n</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o</mi>
<mn>2</mn>
</mrow>
</msub>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n</mi>
<mn>1</mn>
</mrow>
</msub>
</mrow>
<mrow>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o</mi>
<mn>2</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y</mi>
<mrow>
<mi>f</mi>
<mi>o</mi>
<mn>1</mn>
</mrow>
</msub>
</mrow>
</mfrac>
<mo>;</mo>
</mrow>
其中,ysnew是计算后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sold是计算前的砂体多边形中的点的纵坐标,yfo1和yfo2分别为所述上层连接线和所述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yfn1和yfn2分别为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上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下层连接线中的点的纵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解释层位不连续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插值处理;
和/或,
当所述解释层位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第二拟合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解释层位进行平滑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
根据所述修改后的砂岩层积信息更新所述初始的砂体连通图,得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
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更新所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7.一种砂体连通图的绘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连通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测井的砂岩沉积信息生成初始的砂体连通图,所述砂体连通图包括所述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和砂体,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测井分层形成分层连接线,相邻两个测井对应的砂体形成砂体多边形;
层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测井分层对应的解释层位;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解释层位对所述分层连接线进行第一拟合处理,得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
坐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层连接线和所述第一拟合处理后的分层连接线计算所述砂体多边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连通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点的坐标重新绘制所述砂体多边形,得到趋势控制后的砂体连通图。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02274.9A CN107884823B (zh) | 2017-11-27 | 2017-11-27 | 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02274.9A CN107884823B (zh) | 2017-11-27 | 2017-11-27 | 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84823A true CN107884823A (zh) | 2018-04-06 |
CN107884823B CN107884823B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1775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02274.9A Active CN107884823B (zh) | 2017-11-27 | 2017-11-27 | 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8482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6797A (zh) * | 2019-10-08 | 2020-01-2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油气水的指纹验证同一个砂体的方法 |
CN111754611A (zh) * | 2020-05-26 | 2020-10-0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地质模型约束的井间砂体连通图自动绘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565746A (zh) * | 2022-02-25 | 2022-05-31 |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剖面导向模型中基于解释段的断层表征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5941A (zh) * | 2012-09-26 | 2014-03-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获得复杂储层的砂体三维形态分布的方法 |
CN104459768A (zh) * | 2013-09-22 | 2015-03-2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 |
CN105242318A (zh) * | 2015-10-10 | 2016-01-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405637A (zh) * | 2015-07-28 | 2017-02-1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厚度预测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443781A (zh) * | 2016-09-08 | 2017-02-22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预测薄层砂体分布的方法 |
CN106526670A (zh) * | 2016-09-21 | 2017-03-22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碎屑岩储层中地震属性砂体空间分布描述及评价的方法 |
-
2017
- 2017-11-27 CN CN201711202274.9A patent/CN1078848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5941A (zh) * | 2012-09-26 | 2014-03-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获得复杂储层的砂体三维形态分布的方法 |
CN104459768A (zh) * | 2013-09-22 | 2015-03-2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 |
CN106405637A (zh) * | 2015-07-28 | 2017-02-1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厚度预测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242318A (zh) * | 2015-10-10 | 2016-01-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443781A (zh) * | 2016-09-08 | 2017-02-22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预测薄层砂体分布的方法 |
CN106526670A (zh) * | 2016-09-21 | 2017-03-22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碎屑岩储层中地震属性砂体空间分布描述及评价的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6797A (zh) * | 2019-10-08 | 2020-01-2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油气水的指纹验证同一个砂体的方法 |
CN111754611A (zh) * | 2020-05-26 | 2020-10-0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地质模型约束的井间砂体连通图自动绘制方法及系统 |
CN111754611B (zh) * | 2020-05-26 | 2023-11-28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地质模型约束的井间砂体连通图自动绘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565746A (zh) * | 2022-02-25 | 2022-05-31 | 北京金阳普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剖面导向模型中基于解释段的断层表征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84823B (zh) | 2019-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90210A (zh) | 搜索音频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884823B (zh) | 砂体连通图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958672A (zh) | 获取基音波形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696706B (zh) | 盐构造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992685A (zh) | 一种检索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389380A (zh) | 地震剖面的同相轴自动拾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192223A (zh) | 音频对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281648A (zh) | 确定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634166A (zh) | 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井压裂段压裂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7943484A (zh) | 执行业务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780237B (zh) | 水平井分段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147796A (zh) | 图像匹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1502616B (zh) | 注水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899051A (zh) | 油井设备的评价标准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345447A (zh) | 面部替换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231091A (zh) | 一种检测音频的左右声道是否一致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343113A (zh) | 一种预测油气藏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861780B (zh) | 生产井中生产层的产量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219206B (zh) | 盐穴储气库的造腔方法及装置 | |
CN114545507B (zh) | 取心深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0132294A (zh) | 绘制移动轨迹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153284B (zh) | 束缚水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388732A (zh) | 音乐地图的生成和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902844A (zh) | 注水系统的优化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096373B (zh) | 选定页岩气区域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