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2896A -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2896A
CN107872896A CN201610848347.0A CN201610848347A CN107872896A CN 107872896 A CN107872896 A CN 107872896A CN 201610848347 A CN201610848347 A CN 201610848347A CN 107872896 A CN107872896 A CN 107872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data channel
channel
physical dow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83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2896B (zh
Inventor
陈冬雷
夏树强
左志松
张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483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289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1242 priority patent/WO2018054237A1/zh
Priority to EP17852305.6A priority patent/EP3518599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87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2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基站上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本发明能够节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指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采用固定的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定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前向兼容问题、网络部署限制问题、不能适应不同终端支持最小定时能力不同以及不同业务对定时关系要求不同的问题。
因此,相关技术中指出基站可以动态和/或半静态指示给终端以下两种定时关系,这两种定时关系包括:从下行数据接收到相应的上行HARQ反馈之间的定时,以及从上行授权接收到相应的上行数据发送之间的定时。通常地,半静态指示可以采用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进行,动态指示采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对于从下行数据到相应的上行HARQ反馈之间的定时,在大部分数据调度的时候,这个定时关系并没有改变。如果通过一种大小的DCI来通知定时关系是否改变以及具体如何进行HARQ反馈,包括给HARQ反馈分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由于DCI较高的可靠性要求,将给DCI带来比较大的无线资源开销和功率开销。在Verizon 5G协议中采用了预留比特用于指示下行HARQ定时关系及相应物理上行信道资源分配的方法,总共有9bit。
在LTE中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总是在周期性发送,即使小区中没有数据发送,也将给邻区带来干扰以及造成能量消耗。为了在NR中尽量减少这种“always-on”信号的发送(即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触发相应的信号发送),可以采用非周期性的SRS(S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在NR中,为了减少数据处理时延,考虑把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放在数据前面,但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信道条件,可能需要增加DMRS配置,从而在物理层需要实现灵活的DMRS配置。在NR中,对于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可以采用两级CSI-RS设计,第二级CSI-RS进行长周期的发送,第一级CSI-RS根据需要进行非周期性的发送。通常情况下,第一级CSI-RS并不需要频繁的发送。此外,在高频情况下,与波束相关的参考信号也需要设计成非周期性按需发送,也存在动态选择某种配置进行发送的问题。这些下行参考信号虽然实现了非周期性发送,解决了周期性发送参考信号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配置参考信号进行非周期性发送的控制信息采用在下行物理控制信道上预留比特的方式发送,将增加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和功率开销。在CSI-RS、与波束相关的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发送的情况下,还存在测量报告进行非周期上报的问题,包括是否触发测量报告、触发测量报告的类型,测量报告上报的定时以及所采用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等。这些信息基站也是按需采用非周期的控制命令来触发。在Verizon 5G协议中,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预留了9bit用于指示下行相关参考信号的发送以及测量报告的上报。
上述与HARQ反馈、下行参考信号配置及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两类控制信息,都可以是非周期性地发送,如果放入下行控制信道中采用预留比特的方式发送,在不需要发送这些控制信息时,将带来下行控制信道额外的开销,特别是在采用短发送时间间隔进行调度时,控制信道开销所占比例更大。因此,对于不需要频繁发送的控制信息,需要研究引入新的发送机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节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接收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接收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基站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基站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终端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部分下行控制信息与数据动态的进行复用,从而达到了节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开销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基站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终端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示意图(基站);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示意图(终端);
图5为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的示意图一;
图6为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的示意图二;
图7为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下行数据的HARQ反馈定时示意图;
图9为CSI-RS发送以及相应测量报告上报触发示意图;
图10为配置DMRS发送示意图;
图11为第二控制信息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发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NR中,对于下行数据的HARQ反馈将引入动态定时指示、灵活地配置相关参考信号发送以及按需非周期性地触发基于参考信号的测量报告上报,从而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地支持不同的场景。对于从下行数据到相应的上行HARQ反馈之间的定时,在大部分数据调度的时候,这个定时关系并没有改变。如果通过一种大小的DCI来通知定时关系是否改变以及具体如何进行HARQ反馈,包括给HARQ反馈分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由于DCI较高的可靠性要求,将给DCI带来比较大的无线资源开销和功率开销。对于动态定时指示,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采用默认的定时关系及隐式的资源分配,像现在LTE中基于n+4进行HARQ反馈定时,根据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的位置生成用于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只是在少数情况下需要动态地改变HARQ反馈定时以及相关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同时,这些控制信息的发送通常伴随有下行数据发送,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些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进行复用,当这些控制信息不需要发送时,用来发送这些控制信息的资源可以用于发送数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相关参考信号的发送,可以缺省为当前时间间隔内或子帧内不发送或者按照某种默认的配置发送,只有当需要改变发送模式时,才进行具体控制信息的发送。
这些控制信息是否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可以通过在物理下行控制信息中设置一个控制域来进行指示。无论是否发送这些控制信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负荷大小,从而也减少了盲检次数。这些控制信息的发送将固定在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的某些位置,从而并不需要每次需要发送的时候,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来进行指示,从而减少控制信道开销。具体固定的位置可以通过在标准中约定,也可以通过RRC消息来配置。此外,这些控制信息应该放在数据前面发送,一方面因为在NR中考虑将DMRS放在数据前面发送,从而减少终端数据处理,所以将这些控制信息放在数据前面发送,将更加靠近DMRS,从而使得这些控制信息能够被更加可靠地接收。另外,由于参考信号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可以触发本时间间隔或子帧内在后续用于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导致下行数据被打孔,因此,为了数据能够正确地被解调,终端也需要更早地获取到这些控制信息。最后,为了提高与下行数据复用的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不同于数据的编码方式以及相比数据更高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
当没有下行和上行数据发送时,可以重用用于下行数据解调相关的控制信息域,进行参考信号发送以及测量报告上报配置的指示。这样,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需要设置一个控制信息域用于指示当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是否发送用于物理下行数据信道解调相关的信息,当不发送用于物理下行数据信道解调相关的信息时,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用于指示参考信号发送以及测量报告上报配置的信息。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S110,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S120,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S130,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进行发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预先通知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生成;所述缺省值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发送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映射到所述预定的位置上发送;
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16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正交幅度调制QAM、256正交幅度调制QAM。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每层上重复发送。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进行复用,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重复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相对解调参考信号的功率偏移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S210,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接收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S220,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S230,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接收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通过基站预先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获得,或者由预定义规则获得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所述缺省值通过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得到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接收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解码方式进行解码,在预定的位置上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
所述解调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解调方式、1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64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25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在每层重复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301,用于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第二发送模块302,用于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进行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预先通知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生成;所述缺省值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发送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映射到所述预定的位置上发送;
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16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正交幅度调制QAM、256正交幅度调制QAM。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每层上重复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三发送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进行复用,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重复发送。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相对解调参考信号的功率偏移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接收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第二接收模块402,用于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接收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通过基站预先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获得,或者由预定义规则获得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所述缺省值通过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得到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接收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可选地,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解码方式进行解码,在预定的位置上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
所述解调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解调方式、1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64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25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
可选地,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在每层重复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第三接收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实施例一
图5中给出了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第三控制信息是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包括HARQ反馈定时,HARQ反馈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
在该示意图情况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复用在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第一控制信息是资源分配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为1bit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复用与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当1bit指示为0时,表示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采用缺省配置,不需要从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获取信息;当1bit指示为1时,表示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需要采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复用的信息。
图8中给出了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情况下,终端的下行数据最小HARQ反馈定时为n+1时,进行动态定时指示的过程图。在下行子帧#1,#5以及#6时,终端默认采用最小HARQ定时反馈,此时反馈用的PUCCH资源分配采用LTE中基于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CCE位置计算方式得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二控制信息1bit指示为0,指示终端按照约定的定时关系和PUCCH资源分配规则去反馈HARQ信息即可,此时预定的用于HARQ相关控制信息发送的位置用于下行数据发送。在下行子帧#2,#3以及#4时,由于上行子帧#2以及#3用于其他非NR业务,此时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反馈都在上行子帧#4上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在下行子帧#2,#3以及#4进行调度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二控制信息1bit指示为1,用于告诉终端对当前下行数据进行HARQ反馈的相关控制信息复用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由于与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在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的预定位置上发送,所以终端只需要到这些位置上去接收相关控制信息即可。
图7中给出了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进行复用的示意图。当第三控制信息为与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时,第三控制信息和下行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案编码之后,进行复用,然后根据基站指示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进行层映射。当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时,在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重复发送HARQ相关的控制信息。当下行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未采用空分复用时,在每层上重复发送HARQ相关的控制信息。
实施例二
图6中给出了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第三控制信息是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也包括CSI-RS对应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如CSI的定时以及用于反馈的PUCCH的资源分配。在该示意图情况下,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位于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第一控制信息是资源分配信息。位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的第二控制信息为1bit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复用与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和/或与CSI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当1bit指示为0时,表示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采用缺省配置,当1bit指示为1时,表示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需要采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复用的信息。图9中给出了TDD(Time DivisionDuplexing,时分双工)情况下,CSI-RS发送以及相应测量报告上报触发过程。在子帧#n和子帧#n+2时,基站默认不发送CSI-RS以及不触发终端进行CSI上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二控制信息1bit指示为0,指示终端在当前子帧不需要进行CSI-RS接收和进行CSI反馈,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也没有相应的控制信息发送,此时预定的用于CSI-RS配置相关控制信息发送的位置用于下行数据发送。在下行子帧#n+1,#n+3以及#n+4时,基站发送CSI-RS并且在子帧#n+1、#n+4要求终端上报CSI,此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二控制信息1bit指示为1,指示终端在当前子帧需要接收与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与CSI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由于与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和/或与CSI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在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的预定位置上发送,所以终端只需要到这些位置上去接收相关控制信息即可。
图7中给出了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进行复用的示意图。当第三控制信息为与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时,第三控制信息和下行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案编码之后,进行复用,然后根据基站指示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进行层映射。当下行使用的层数大于1时,在每层上重复发送与CSI-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
实施例三
图10中给出了配置DMRS发送的示意图。在子帧#n,#n+2以及#n+4上默认不配置发送额外的DMRS信号。此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二控制信息1bit指示为0,表示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没有复用与DM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在当前子帧不进行额外的DMRS信号发送,此时,预定的用于与DM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发送的位置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在子帧#n+1以及#n+3上,需要发送额外的DMRS,此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二控制信息1bit指示为1,表示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复用与额外的DMRS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终端将在指定的位置上接收DMRS信号。
实施例四
图11中给出了第二控制信息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息在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发送,在该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第二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终端在检测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是否有第三控制信息之前,先在预定的位置上检测第二控制信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取值,确实是否有第三控制信息复用在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0)

1.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进行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发送下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预先通知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生成;所述缺省值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发送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映射到所述预定的位置上发送;
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64正交幅度调制QAM、256正交幅度调制QA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每层上重复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进行复用,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重复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相对解调参考信号的功率偏移不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14.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接收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接收下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通过基站预先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获得,或者由预定义规则获得而无需通知。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所述缺省值通过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得到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接收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解码方式进行解码,在预定的位置上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
所述解调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解调方式、1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64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25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在每层重复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24.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或16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或16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26.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发送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发送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发送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将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映射到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进行发送。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发送下行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发送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预先通知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生成;所述缺省值由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给终端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31.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发送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32.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映射到所述预定的位置上发送;
所述调制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64正交幅度调制QAM、256正交幅度调制QAM。
33.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每层上重复发送。
34.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发送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进行复用,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重复发送。
35.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相对解调参考信号的功率偏移不相同。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37.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或28或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或28或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39.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下行链路资源区域,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区域用于接收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或者用于接收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复用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位置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上接收下行数据。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资源区域内预定的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位置通过基站预先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获得,或者由预定义规则获得而无需通知。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不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采用缺省值和/或预先定义的规则获得;所述缺省值通过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得到或者由预定义规则预先约定而无需通知。
44.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接收的结束位置所在符号在时域上位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的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之前或者与所述下行数据接收起始位置所在符号为同一符号。
45.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对所述第三控制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下行数据的信道解码方式进行解码,在预定的位置上采用与所述下行数据相同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
所述解调方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正交相移键控QPSK对应的解调方式、1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64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256正交幅度调制QAM对应的解调方式。
46.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则在每层重复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确定是否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接收第三控制信息时,如所述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使用的层数大于1并且进行空分复用,则在所述采用最高调制编码方式的下行数据映射到的每层上接收所述第三控制信息。
48.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长度是1比特。
49.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或41或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与下行参考信号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相关的控制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或41或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信息的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承载上行HARQ反馈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上行HARQ反馈信息在预定序列中的位置的指示信息,所述预定序列包括在一个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多个上行HARQ反馈信息,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发送相关的配置信息,与CSI-RS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与波束相关参考信号测量报告上报相关的控制信息。
CN201610848347.0A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72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8347.0A CN107872896B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101242 WO2018054237A1 (zh) 2016-09-23 2017-09-11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7852305.6A EP3518599B1 (en) 2016-09-23 2017-09-11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8347.0A CN107872896B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896A true CN107872896A (zh) 2018-04-03
CN107872896B CN107872896B (zh) 2022-10-21

Family

ID=61689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8347.0A Active CN107872896B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18599B1 (zh)
CN (1) CN107872896B (zh)
WO (1) WO201805423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2138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WO2019227404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839287A (zh) * 2018-08-17 2020-02-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WO2020133036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重复传输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CN111491375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0200044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6632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934A (zh) * 2011-08-15 2013-0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30336252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73397A (zh) * 2013-01-29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150043468A1 (en) * 2012-03-15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start symbol of down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1836B1 (ko) * 2009-12-30 2017-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932299B (zh) * 2011-08-08 2015-12-1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CN104038312B (zh) * 2013-03-08 2019-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导频的指示信令的确定、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934A (zh) * 2011-08-15 2013-0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50043468A1 (en) * 2012-03-15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start symbol of down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30336252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73397A (zh) * 2013-01-29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R1-166324 Enhancements on Beamformed CSI-RS"",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2138A1 (en) * 2017-10-10 2019-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US11025388B2 (en) 2017-10-10 2021-06-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US11588601B2 (en) 2017-10-10 2023-02-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US11936584B2 (en) 2017-10-10 2024-03-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WO2019227404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839287A (zh) * 2018-08-17 2020-02-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WO2020133036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重复传输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CN111491375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0156002A1 (zh) * 2019-01-28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0200044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1974287B2 (en) 2019-03-29 2024-04-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4237A1 (zh) 2018-03-29
EP3518599A4 (en) 2020-04-29
CN107872896B (zh) 2022-10-21
EP3518599B1 (en) 2024-02-07
EP3518599A1 (en)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5256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サブフレームを動的に設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TWI554071B (zh) 在長期演進分時雙工系統中通知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
RU2758075C1 (ru)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ресурса запроса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TWI571090B (zh) 在長期演進分時雙工系統中通知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
CN107872896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7075487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確認応答シグナリング処理
CN111656722B (zh) 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节点
RU2742350C1 (ru) Выбор ресурсов для управляющей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в сети радиодоступа
KR20210143746A (ko) Nr v2x 리소스 할당에서 리소스 센싱의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99510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RU2745763C1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ощностью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CN104641577A (zh)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792785B2 (en) Enhancing scheduling flexibility for operation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2005512B (zh) 反馈信令的功率控制
US20220353862A1 (e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hannels with frequency hopping
US20240008037A1 (en) Scheduling on a cell from different cells
CN111418173B (zh) 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参数集指示
US20200382261A1 (en) Cqi codepoint reinterpretation
CN110583063A (zh) 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信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