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2885A -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2885A
CN107872885A CN201610855265.9A CN201610855265A CN107872885A CN 107872885 A CN107872885 A CN 107872885A CN 201610855265 A CN201610855265 A CN 201610855265A CN 107872885 A CN107872885 A CN 10787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sr
terminal
base station
business datum
ascending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52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2885B (zh
Inventor
许斌
权威
张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52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72885B/zh
Priority to EP17854684.2A priority patent/EP350364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01510 priority patent/WO20180592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7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885A/zh
Priority to US16/364,545 priority patent/US1115377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2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用于减小对时延要求高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时延。该方法包括:终端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并向基站发送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并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所述终端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上行常规数据传输是基于动态调度的。对于处于连接态并且上行同步的终端来说,如果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终端需要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基站发送上行调度授权(即UL-Grant)为UE分配上行资源。但是终端向基站发送的SR中并没有携带数据量大小的信息,因此终端会在相应上行资源上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e Report,BSR),基站会根据BSR信息为终端分配数据占用的上行资源,最后用户才能在这些上行资源上发送数据。
现有BSR上报机制是以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为单位上报逻辑信道组中包含的若干逻辑信道数据量的总大小,基站按照LCG数据量的总大小来分配上行资源。当终端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以后,需要根据基站给定的配置规则和令牌桶规则来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资源。
具体地,首先基站会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UE的每个逻辑信道分配优先级(即priority)和优先比特率PBR(Prioritised Bit Rate),终端按照每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PBR来为每个逻辑信道分配资源。在为每个逻辑信道数据分配资源的时候,终端首先要保证分配的资源满足每个逻辑信道的最小资源需求(即PBR)。在保证每个逻辑信道的PBR得到满足之后,根据各个逻辑信道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为逻辑信道分配资源。其中,只有在当所有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都发送完毕且分配的资源还未耗尽的情况下,低优先级的逻辑信道才能得到服务。图1是逻辑信道资源分配的一个例子,从图1可以看出,终端发送的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中携带了三个逻辑信道的PBR以及一部分高优先级的数据。
在5G以及更多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例如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这些业务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终端传输这种对时延非常敏感的业务时,仍然基于LCG进行BSR上报,那么基站只能知道某个逻辑信道组的数据量,无法准确获知这类对时延敏感业务所在逻辑信道准确的数据量,可能会造成对时延敏感业务的数据并不能一次性发送,导致时延增长,并且,由于逻辑信道之间要进行资源复用,逻辑信道之间的资源复用处理过程会耗费一定时间。例如按照图1所示分配逻辑信道资源,上述对时延敏感业务占高优先级,则该业务并不能一次性发送,且逻辑信道之间的资源复用也会带来额外的时延。
综上,基于LCG进行BSR上报时,基站分配资源粒度较粗,会造成对传输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数据时延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BSR上报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基于LCG进行BSR上报时,基站分配资源粒度较粗,会造成对传输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数据时延增加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BSR的上报方法,终端对于对所需要的处理时长低于设定阈值的一类业务数据,基于逻辑信道或者数据承载单独进行BSR上报。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BSR的方式对传输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数据带来传输不及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BSR的上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所述终端在确定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所述第一BSR,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所述终端计算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所述N的值。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的。这样,终端不再是传统的在BSR中携带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的一个范围,而是在第一BSR中携带N的值,能够明确通知基站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的大小,方便基站分配精准的第一上行资源,且携带倍数N的值要比携带待传数据量的值要占用更小的资源,避免BSR占用资源过大,既能准确表示精确数据量的大小,又能节省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SR中还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这样,能够让基站方便准确快速的确定终端待传数据量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在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后,在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分段,其中,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在被配置为使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上述预分段功能。这样,通过对PDU进行预分段,避免在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之后再分段带来的更多时延,从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或者MAC CE来确定基站为终端分配的预分段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所述第一上行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BSR之后,若所述终端可用上行资源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若终端可用上行资源为0或不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所述终端触发调度请求SR上报之后,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其中,所述SR用于向所述基站请求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的上行资源,且所述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的限制。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所述终端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所述周期性BSR是由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这样可以使得基站及时了解到终端的数据发送情况,及时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避免终端在有周期性的数据发送时,后续数据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所述终端在设定时长内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所述终端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或者,所述终端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避免了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失败,或者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上行资源失败导致终端收不到上行资源,从而延误第一类业务数据发送的问题,保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资源能够到达。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还有可能在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待发送的第二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要求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且,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BSR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所述待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终端会占用所述第二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保证及时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接收到第二上行资源时,还没成功发送第一BSR,则会取消发送第一BSR。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接收到第二上行资源时,已成功发送第一BSR,则终端会在接收到第一上行资源时,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基站为终端分配逻辑信道用于专门传输对所需要的处理时长低于设定阈值的一类业务数据,并配置为当终端有这类数据发送时,可以基于这个逻辑信道上单独触发BSR上报。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BSR的方式对传输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数据带来传输不及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BSR的上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基站为终端分配并向终端通知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后,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所述终端;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所述基站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所述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并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N倍。这样,基站可以通过N的值准确获取终端待发送的数据量大小,并为终端精确分配上行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预先设定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基站根据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并向所述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这样,可以结合链路质量为终端指示合适的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的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基站还可以为终端配置预分段功能,该预分段功能可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较佳的实现方式为,基站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前,将所述终端的预分段功能配置为使能,指示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后,接收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之前,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基站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向终端通知预分段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基站配置预分段功能的粒度不同: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逻辑信道或者无线承载配置预分段功能,或者,基站可以基于终端配置预分段功能。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终端的结构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BSR的方式对传输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数据带来传输不及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所述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的;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所述N的值。这样,终端不再是传统的在BSR中携带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的一个范围,而是在第一BSR中携带N的值,能够明确通知基站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的大小,方便基站分配精准的第一上行资源,且携带倍数N的值要比携带待传数据量的值要占用更小的资源,避免BSR占用资源过大,既能准确表示精确数据量的大小,又能节省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BSR中还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这样,能够让基站方便准确快速的确定终端待传数据量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触发所述第一BSR之后,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在被配置为使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上述预分段功能。这样,通过对PDU进行预分段,避免在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之后再分段带来的更多时延,从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或者MACCE来确定基站为终端分配的预分段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所述第一上行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BSR之后,若可用上行资源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通过收发器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以及,若可用上行资源不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触发调度请求SR上报之后,通过收发器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其中,所述SR用于向所述基站请求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的上行资源,且所述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的限制。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通过收发器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通过收发器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所述周期性BSR是由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这样可以使得基站及时了解到终端的数据发送情况,及时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避免终端在有周期性的数据发送时,后续数据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通过所述收发器在设定时长内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收发器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或者,若所述收发器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避免了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失败,或者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上行资源失败导致终端收不到上行资源,从而延误第一类业务数据发送的问题,保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资源能够到达。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通过所述收发器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前,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待发送的第二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要求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收发器接收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BSR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所述待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收发器占用所述第二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保证及时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收发器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基站的结构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为终端分配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通过收发器向终端通知所述分配单元分配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通过收发器向所述终端通知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之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BSR的方式对传输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数据带来传输不及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通过收发器将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所述终端,以及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所述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并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N倍。这样,基站可以通过N的值准确获取终端待发送的数据量大小,并为终端精确分配上行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所述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以及向所述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结合链路质量为终端指示合适的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的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前,将所述终端的预分段功能配置为使能,指示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后,接收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之前,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向终端通知预分段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配置预分段功能的粒度不同:可以基于终端的逻辑信道或者无线承载配置预分段功能,或者,可以基于终端配置预分段功能。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方面所述的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逻辑信道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BSR的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LCB BSR MAC CE的子头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LCB BSR MAC CE的格式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Long BSR MAC CE格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BSR的上报装置结构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BSR的上报装置结构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基于LCG进行BSR上报时,基站分配资源粒度较粗,会造成对传输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数据时延增加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对传输时延要求较高的一类业务数据基于逻辑信道或者数据承载单独进行BSR上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系统架构中包括基站201和终端202;基站201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或者,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等等更多可能的通信系统中。终端202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限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BSR的上报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下描述中,第一类业务数据是指对传输时延有很高要求的业务的数据,例如,低时延高可靠性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对传输时延要求很高的业务;逻辑信道是一种定义在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和MAC层之间的虚拟信道,不同的逻辑信道用于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逻辑信道作为无线承载的一部分,即,无线承载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其中,无线承载可分为数据承载和信令承载;第二类业务数据相对于第一类业务数据而言,是指对传输时延要求相对不高的业务的数据;第二类业务数据可以基于现有技术中的LCG进行BSR上报。
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BSR的上报方法流程如下所述。
步骤301:基站通知终端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
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具体地,基站可以在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元素(即Logical Channel Config IE)中,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当然,可以有多个第一逻辑信道。若基站为终端配置多个第一逻辑信道,则可选的,基站还同时为终端分配的各个第一逻辑信道配置优先级,进一步的,基站还可以配置每一个第一逻辑信道是否可以单独触发BSR上报的指示信息,一般情况下,第一逻辑信道均可以单独触发BSR上报。基站可以将上述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通知给终端。
步骤302:终端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
具体地,终端在接收到RRC信令后,从RRC信令中解析出第一逻辑信道的信息。
步骤303:终端在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第一逻辑信道触发并向基站发送第一BSR,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BSR。
具体地,可以用于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类型包括:RLC数据PDU;未包含在RLC数据PDU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状态PDU(即STATUS PDU);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SDU;PDCP PDU、PDCP控制PDU(即PDCP Control PDUs)。
终端一旦有新的第一类业务数据需要发送,便立即基于第一逻辑信道单独触发BSR上报,不会再基于传统的LCG进行BSR上报;或者在基于某个第一逻辑信道单独上报BSR之后,该第一逻辑信道有更高优先级的第一类业务数据到达,也会基于第一逻辑信道单独触发BSR上报。
若此时终端没有可用的上行资源或者可用上行资源不足以发送第一BSR,则终端会立即触发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上报,该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即logical Channel SR-Prohibit Timer)的限制。
传统的基于LCG上报的BSR中携带的是对应一段数据量大小范围的指示信息,基站根据该指示信息会为终端分配一个近似的资源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第一BSR的上报内容能够上报精确的数据需求量,以使得基站能够为终端待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分配精确的上行资源大小,这样也能够避免分配资源浪费或者分配资源不足的情况,使得资源合理利用。
终端触发第一BSR的具体方式为,终端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终端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在第一BSR中携带N的值。
其中,该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基站向终端指示的。若为基站向终端指示的,具体为:基站根据一些判断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并向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这些判断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例如,在无线链路质量较好时,可以将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大小适应调大,在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可以将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大小适应降低。基站向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的方式可以包括:通过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order指示。
可选的,终端还在第一BSR中携带用于指示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基站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终端还在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的BSR类型用于提示基站需要为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上行资源。
步骤304: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后,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第一上行资源。
可选的,基站在第一BSR中可以获知N值、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基站根据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基站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再根据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所述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不能小于N与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乘积,较佳的,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等于N与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乘积,这样就可以做到精确分配资源。计算完之后,基站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上述乘积大小的第一上行资源。可选的,基站也可以基于无线承载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
步骤305:基站将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上行资源。
步骤306:终端占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待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基站在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303终端在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在上述步骤304终端接收基站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之前,终端进行预分段过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之后分段带来的时延。所谓预分段是指,预先将第一类业务数据PDU在分段层进行分段,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分段层是指具有对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功能的协议层,例如分段层可以是RLC层,或者具有类似RLC层功能的协议层。进一步地,终端的预分段功能是可配置的,即,可以使能或者去使能。终端的预分段功能由基站进行配置,配置方式可以是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向终端通知,配置粒度可以是针对单个终端进行配置,也可以是针对终端中的单个无线承载或者逻辑信道进行配置。
根据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特点,终端可能会周期性的产生第一类业务数据,也就是,每隔时间t就会有一段数据要发送,为了使终端在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时能够不断的请求到上行资源,避免资源不足造成周期性数据发送受阻,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会继续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周期性BSR是由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
另外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终端在发送第一BSR之后,可能会由于发送失败或者基站分配第一上行资源失败等原因,导致终端接收不到基站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终端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受阻,为解决这种问题,终端在发送第一BSR之后,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基于第一逻辑信道触发并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也就是BSR重传。
为了进一步缩小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的时延,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计了如下优化方案:
若终端还未成功发送第一BSR时,收到了基站为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且终端判定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待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则终端可以取消第一BSR的发送,并占用第二上行资源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其中,终端未成功发送第一BSR包括终端已开始触发第一BSR的情况。逻辑信道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第二类业务数据,第二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第一设定阈值。
若终端已发送第一BSR,但是还未收到基站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时,收到了基站为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且终端判定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待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则终端占用第二上行资源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并在第一上行资源分配下来的时候,占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第二类数据业务。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缩短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延,终端在存在第一BSR、第二BSR、第一类业务数据和第二类业务数据需要发送时,这几类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第一BSR、第一类业务数据、第二BSR、第二类业务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BSR的格式、内容及上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即,对时延要求相对较高的业务数据需要发送时,需要单独针对逻辑信道或者数据承载上报BSR,为方便描述,将需要单独针对逻辑信道上报BSR的一类业务称作基于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 Based,LCB)业务,LCB业务对时延要求相对较高,例如,可以是URLLC或者其他对时延要求高的业务。针对LCB业务,引入基于逻辑信道或者数据承载上报的BSR,可称为LCB BSR。相对应的,不同于LCB业务的其他业务可称为普通业务,普通业务相对于LCB业务来说,对时延要求较低,普通业务仍是基于LCG进行BSR上报,基于LCG上报的BSR可称为普通BSR。
1、基站为终端配置逻辑信道
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LCB业务数据的逻辑信道。可选的,根据LCB业务的业务类型,基站可能为终端配置多个用于传输LCB业务数据的逻辑信道,这种情况下,基站还可能为多个用于传输LCB业务数据的逻辑信道配置优先级。
2、终端发送数据优先级
终端在发送数据的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LCB BSR>LCB业务数据>普通BSR>普通业务数据。
若有基于不同逻辑信道的LCB业务数据待发送,则按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逻辑信道上的LCB BSR先上报。
3、LCB BSR上报格式
当有普通业务数据待发送时,终端基于LCG上报的普通BSR的格式包括:长BSR(Long BSR),短BSR(Short BSR)或者截短BSR(Truncated BSR);
LCB BSR的格式可以为:
LCB BSR MAC CE的头格式如图4所示,其中,R为预留比特,用于指示LCB BSR是基于哪个逻辑信道进行上报的;F指示L域的长度;L域指示MAC CE大小;E为扩展域,指示MAC头里是否有更多的子头。其中L域为可选,L域指示的MAC CE大小也可选,如果MAC CE为固定大小则无需L域指示,L域可以不存在,如果MAC CE为可变大小,则需要L域进行指示。
LCID域可用于指示BSR类型,如表1所示,不同的index值可用于代表不同的LCID,即可以表征不同的BSR类型,从预留的index值中选择一个值作为LCB BSR的LCID,例如可以选择10101,当LCID=10101的时候,此MAC CE为LCB BSR MAC CE。
Index LCID
…… ……
10101 LCB BSR
11100 截短BSR
11101 短BSR
11110 长BSR
…… ……
LCB BSR MAC CE的格式如图5所示,其中两个R比特可以用来指示LCB业务所在的逻辑信道的标识,或者作为保留比特为以后使用做预留。
可选的,另外一种BSR MAC CE格式,可以实现LCB BSR和普通BSR在同一Long BSRMAC CE中联合上报。例如,具体一种可能的Long BSR MAC CE格式示例如图6所示。其中,R域可用于指示此Long BSR MAC CE是否包含LCB BSR,进一步的R域可以指示包含几个逻辑信道的LCB BSR;或者R域可以作为保留比特为以后使用做预留。Buffer Size域用于指示传输数据量的大小。Buffer Size#0、Buffer Size#1、Buffer Size#2、Buffer Size#3代表不同逻辑信道组传输数据量的大小,Buffer Size#4和Buffer Size#5指示两个不同的单独触发BSR上报的逻辑信道传输LCB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Oct1~Oct5均包含8bit,每一个Buffer Size域占用6bit。Padding为填充数据包。又例如,另一种可能的Long BSR MAC CE格式示例如图7所示,将图6中所示的Padding置于R域后。当然,图6或图7所示的格式仅作可能的示例,其中具体包含的Buffer Size域数量不做限定,可以参照此格式进行扩展或者缩减。
4、LCB BSR上报内容
传统的BSR MAC CE的Buffer Size域内包含的是一个Index值,其对应一个BufferSize的范围,而不是一个精确的Buffer Size,指示一个“近似”的上行数据量,基站无法准确确定待传输数据的大小。
为了使LCB BSR能够准确上报待传数据量大小,可根据LCB业务的业务特点定义一个基本数据单元,较佳的,可以保证本LCB业务所有的数据包均为该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定义不同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较佳的,可以生成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终端可与基站预先协商好该对应关系,或者,由基站根据无线链路情况,系统负荷和业务特点等特征确定每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生成对应关系后指示给终端,具体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或者PDCCH order等方式进行指示。
在有LCB业务数据待发送时,终端基于单独逻辑信道或者数据承载的触发LCB BSR上报。其中,在LCB BSR的R域指示该LCB业务的业务类型,Buffer Size域携带一个整数值,该整数值指示待传输数据量是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多少倍。
基站在接收到LCB BSR后,可根据R域指示业务类型判断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并根据Buffer Size域的整数值和业务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来准确的确定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
采用这种LCB BSR上报内容的方式,基站可以准确知道终端待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做到精确分配,避免资源的浪费。
5、终端在LCB BSR上报后执行数据包预分段。
现有技术中,终端先通过BSR上报获得基站为逻辑信道组分配的上行资源ULGRANT,然后根据一定规则决定每个逻辑信道可以获得的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大小,此时各个逻辑信道的RLC才能根据获得的资源大小进行数据包分段,从而更好地适配资源大小,但是这种串行的处理过程会使得分段带来额外时延。
本申请中,由于设计了基本数据单元,因此,终端在LCB BSR上报后,RLC层可以根据基本数据单元大小在上行资源还未到达的时候,将大小不一的RLC数据包分段成基本单元数据大小的整数倍的PDU。RLC的预分段功能可以通过基站进行配置,配置方式可以是RRC信令或者MAC CE。
上述RLC层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这样,基站根据UE的LCB BSR上报可以知道终端待传输的LCB数据的具体大小,分配好相应大小的上行资源给终端后,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资源时,由于提前根据基本数据单元大小做好了数据包分段,这时,只需要直接利用上行资源发送数据包,无需再根据资源大小做分段,这样减小了分段带来的处理时延。
6、LCB数据传输资源的占用。
一般情况下,终端在有LCB数据待发送时,会基于逻辑信道单独触发LCB BSR上报,也会收到基站单独为该逻辑信道分配上行传输资源发送的LCB UL GRANT,所以LCB业务数据使用LCB UL GRANT的上行资源进行传输,普通业务数据不允许使用LCB UL GRANT的上行资源进行传输。
但是,当终端收到LCB UL GRANT之前,收到了基站针对普通业务数据发送的普通UL GRANT,在判定普通UL GRANT的上行资源大于等于待传输的LCB业务数据的数据量时,在普通UL GRANT的上行资源上传输LCB业务数据,保证LCB业务数据能够尽快发送给基站;如果普通UL GRANT的上行资源小于待传输的LCB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则终端不在普通ULGRANT的上行资源上传输LCB业务数据,而是等待LCB UL GRANT的上行资源,防止LCB业务数据不能一次地性发送完毕。
终端收到普通UL GRANT时,可能已经触发LCB BSR上报但是并没有发送,则终端可以取消LCB BSR发送;终端也可能已经发送LCB BSR,则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LCB UL GRANT的上行资源时,利用获得的LCB UL GRANT资源传输普通业务DATA。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装置800,该装置800具有实现上述如图3所示方法中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一种可能的结构如图8,装置800包括确定单元801、处理单元802。
确定单元801,用于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处理单元802,用于在确定单元801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基站向终端指示的;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在第一BSR中携带N的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在第一BSR中还携带用于指示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基站确定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在触发第一BSR之后,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在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为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第一上行资源。
可选的,装置800还包括发送单元803,用于在处理单元802基于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BSR之后,若可用上行资源足以发送第一BSR,则将第一BSR向基站发送;以及,若可用上行资源不足以发送第一BSR,则触发调度请求SR上报之后,将第一BSR向基站发送,其中,SR用于向基站请求用于发送第一BSR的上行资源,且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的限制。
可选的,发送单元803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周期性BSR是由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
可选的,装置800还包括接收单元804,用于在发送单元803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基站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发送单元803还用于,占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或者,若接收单元804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向基站发送第一BSR。
可选的,发送单元803,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前,向基站发送第二BSR,第二BSR用于指示待发送的第二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第二类业务数据要求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第一设定阈值;
接收单元804还用于接收到基站根据第二BSR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第二类业务数据,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待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发送单元803还用于占用第二上行资源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
可选的,发送单元803还用于:占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第二类业务数据。
可选的,第一BSR、第二BSR、第一类业务数据和第二类业务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第一BSR、第一类业务数据、第二BSR、第二类业务数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装置900,该装置900具有实现如图3所示方法中基站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一种可能的结构为,装置900包括:分配单元901、通知单元902和接收单元903。
分配单元901,用于为终端分配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
通知单元902,用于向终端通知分配单元901分配的第一逻辑信道,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接收单元903,用于在向终端通知第一逻辑信道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可选的,分配单元901,还用于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
通知单元902,还用于将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终端;
接收单元903,还用于在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
可选的,分配单元901用于:根据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根据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并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其中,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N倍。
可选的,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的;或者,
装置900还包括确定单元904,用于根据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
通知单元902还用于向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通知单元902向终端指示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
可选的,通知单元902用于: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的参数。
可选的,装置900还包括配置单元905,用于在接收单元903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前,将终端的预分段功能配置为使能,指示终端在发送第一BSR之后,接收第一上行资源之前,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1000,终端1000的结构包括收发器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其中,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处理器1002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图3所示的方法。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用于: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在确定单元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BSR的方式对传输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数据带来传输不及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用于,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基站向终端指示的;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在第一BSR中携带N的值。这样,终端不再是传统的在BSR中携带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的一个范围,而是在第一BSR中携带N的值,能够明确通知基站待发送数据的数据量的大小,方便基站分配精准的第一上行资源,且携带倍数N的值要比携带待传数据量的值要占用更小的资源,避免BSR占用资源过大,既能准确表示精确数据量的大小,又能节省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第一BSR中还携带用于指示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基站确定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这样,能够让基站方便准确快速的确定终端待传数据量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触发第一BSR之后,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在被配置为使能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上述预分段功能。这样,通过对PDU进行预分段,避免在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之后再分段带来的更多时延,从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RRC信令或者MACCE来确定基站为终端分配的预分段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为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第一上行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基于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BSR之后,若可用上行资源足以发送第一BSR,则通过收发器1001将第一BSR向基站发送;以及,若可用上行资源不足以发送第一BSR,则触发调度请求SR上报之后,通过收发器1001将第一BSR向基站发送,其中,SR用于向基站请求用于发送第一BSR的上行资源,且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的限制。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时延。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通过收发器1001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通过收发器1001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周期性BSR是由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这样可以使得基站及时了解到终端的数据发送情况,及时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避免终端在有周期性的数据发送时,后续数据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收发器1001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通过收发器1001在设定时长内接收基站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处理器1002还用于,通过收发器1001占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或者,若收发器1001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通过收发器1001向基站发送第一BSR。避免了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失败,或者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上行资源失败导致终端收不到上行资源,从而延误第一类业务数据发送的问题,保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资源能够到达。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在通过收发器1001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前,通过收发器1001向基站发送第二BSR,第二BSR用于指示待发送的第二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第二类业务数据要求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第一设定阈值;处理器1002还用于通过收发器1001接收到基站根据第二BSR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第二类业务数据,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待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处理器1002还用于,通过收发器1001占用第二上行资源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保证及时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002还用于,通过收发器1001占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第二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BSR、第二BSR、第一类业务数据和第二类业务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第一BSR、第一类业务数据、第二BSR、第二类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也可以是,收发器1001与存储器1003均与处理器1002连接,且收发器1001与存储器1003之间没有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连接方式。在图10中,处理器10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10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0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0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10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1100,基站1100的结构包括收发器1101、处理器1102和存储器1103,其中,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处理器1102用于调用存储器1103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图3所示的方法。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用于为终端分配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通过收发器1101向终端通知分配单元分配的第一逻辑信道,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通过收发器1101向终端通知第一逻辑信道之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基于逻辑信道组上报BSR的方式对传输时延要求高的业务数据带来传输不及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时长,提高了该类业务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还用于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通过收发器1101将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终端,以及在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类业务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用于根据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根据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并为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其中,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N倍。这样,基站可以通过N的值准确获取终端待发送的数据量大小,并为终端精确分配上行资源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的;或者,处理器1102还用于根据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以及向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结合链路质量为终端指示合适的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通过收发器1101向终端指示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还用于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的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还用于在收发器1101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前,将终端的预分段功能配置为使能,指示终端在发送第一BSR之后,接收第一上行资源之前,将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具体用于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向终端通知预分段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2配置预分段功能的粒度不同:可以基于终端的逻辑信道或者无线承载配置预分段功能,或者,可以基于终端配置预分段功能。
在图11中,处理器1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11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也可以是,收发器1101与存储器1103均与处理器1102连接,且收发器1101与存储器1103之间没有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连接方式。存储器11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1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drive,缩写:SSD);存储器11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终端在确定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所述第一BSR,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所述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的;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所述N的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SR中还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触发所述第一BSR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所述第一上行资源。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BSR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可用上行资源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
若终端可用上行资源不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所述终端触发调度请求SR上报之后,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其中,所述SR用于向所述基站请求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的上行资源,且所述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的限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所述周期性BSR是由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设定时长内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所述终端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或者,
所述终端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待发送的第二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要求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且,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BSR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所述待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占用所述第二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12.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为终端分配并向终端通知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并将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所述基站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所述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并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N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预先设定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基站根据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并向所述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
17.如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通知终端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的参数。
18.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预分段功能配置为使能,指示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后,接收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之前,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
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19.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存在可用于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时,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所述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或者为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指示的;
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倍数N;
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所述N的值。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BSR中还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触发所述第一BSR之后,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终端的预分段功能可被配置为使能或者去使能。
23.如权利要求20、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BSR中携带包含BSR类型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单独分配所述第一上行资源。
24.如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触发第一BSR之后,若可用上行资源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以及,若可用上行资源不足以发送所述第一BSR,则触发调度请求SR上报之后,将所述第一BSR向基站发送,其中,所述SR用于向所述基站请求用于发送所述第一BSR的上行资源,且所述SR上报不受逻辑信道SR延时上报定时器的限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按照设定周期触发并向基站发送周期性BSR,所述周期性BSR是由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周期性触发的。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基站发送第一BSR之后,在设定时长内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或者,若所述接收单元在设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则重新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
27.如权利要求19-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BSR,所述第二BSR用于指示待发送的第二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要求数据处理时长高于第二设定阈值,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BSR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组分配的第二上行资源,所述第二逻辑信道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上行资源的大小不小于所述待发送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占用所述第二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占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之间的传输优先级顺序由高到低为:所述第一BSR、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述第二BSR、所述第二类业务数据。
30.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为终端分配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
通知单元,用于向终端通知所述分配单元分配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所需的数据处理时长低于第一设定阈值;
接收单元,用于在向所述终端通知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之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缓存状态报告BSR。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还用于:
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
所述通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
根据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
根据所述第一BSR中携带的N值与确定的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计算所述第一上行资源的大小,并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分配的第一上行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数据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N倍。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定的;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参数确定每一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基本数据单元的大小,所述参数包括无线链路质量、系统负荷、业务类型特点;
所述通知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指示业务类型与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对应关系。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单元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对应关系的方式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RRC信令指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指示、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
35.如权利要求30-3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单元用于:
通过RRC信令为终端配置用于传输第一类业务数据的第一逻辑信道的参数。
36.如权利要求30-3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BSR之前,将所述终端的预分段功能配置为使能,指示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BSR之后,接收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之前,将所述第一类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分段层进行预分段;
其中,每一段包含的数据量大小为所述第一基本数据单元大小的整数倍,所述分段层为具有对数据进行分段功能的协议层。
CN201610855265.9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72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5265.9A CN107872885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EP17854684.2A EP3503643B1 (en) 2016-09-27 2017-09-13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PCT/CN2017/101510 WO2018059234A1 (zh) 2016-09-27 2017-09-13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US16/364,545 US11153778B2 (en) 2016-09-27 2019-03-26 Buffer status repor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5265.9A CN107872885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2885A true CN107872885A (zh) 2018-04-03
CN107872885B CN107872885B (zh) 2020-11-06

Family

ID=6175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5265.9A Active CN107872885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3778B2 (zh)
EP (1) EP3503643B1 (zh)
CN (1) CN107872885B (zh)
WO (1) WO2018059234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304A (zh) * 2017-02-04 2018-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92388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92446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的方法及设备
CN110691335A (zh) * 2018-07-05 2020-01-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CN110839285A (zh) * 2018-08-16 2020-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51700A1 (zh) * 2019-01-23 2020-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WO2020211097A1 (zh) * 2019-04-19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1934831A (zh) * 2018-05-10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153694A (zh) * 2020-09-30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42877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32953A (zh) * 2020-11-18 2021-02-05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566265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触发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316255A (zh) * 2021-05-13 2021-08-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98A (zh) * 2021-10-27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0513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WO2024092678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1036B2 (en) * 2017-03-24 202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requests and buffer status reports for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574475B (zh) * 2017-05-05 2023-04-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Sr-bsr和资源管理
US20210329665A1 (en) * 2018-09-18 2021-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Priority Control between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ser Data
WO2020114058A1 (en) * 2018-12-07 2020-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enhancement
CN111328105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sr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81B (zh) * 2019-03-28 2023-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及数据重传资源的发送方法
CN113647169A (zh) * 2019-08-07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432185B2 (en) * 2020-10-22 2022-08-30 Cisco Technology, Inc. Delivering intent-based application policy on WiFi networks
US11997693B2 (en) 2022-01-25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er analog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A) layer and physical layer (PHY-A) functions for analog transmission protocol stac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1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CN102119574A (zh) * 2008-08-13 2011-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程序的减缓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21279A (zh) * 2013-08-14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数据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44678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2499B1 (en) * 2006-11-15 2014-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96315A1 (ja) * 2010-02-08 2011-08-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制御プロセッサ、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制御方法
US8842602B2 (en) * 2011-07-29 2014-09-23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ement of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EP2958387B1 (en) * 2013-03-12 2017-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14162003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Nec Europ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uplink scheduling prioritization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WO2014183664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nhanced mechanism of uplink time alignment maintenance for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349461B (zh) * 2013-07-26 2019-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CN104378825A (zh) * 2013-08-12 2015-02-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报缓存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050382B1 (en) * 2013-09-27 2017-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US9717092B2 (en) * 2014-04-03 2017-07-25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90274B2 (en) * 2015-08-25 2019-08-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574A (zh) * 2008-08-13 2011-07-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程序的减缓的方法及设备
CN10193201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CN104521279A (zh) * 2013-08-14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数据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44678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Buffer Reporting for E-UTRA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52 R2-060829》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304B (zh) * 2017-02-04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01304A (zh) * 2017-02-04 2018-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92388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92446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的方法及设备
CN111934831A (zh) * 2018-05-10 2020-11-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229043B2 (en) 2018-05-10 2022-01-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934831B (zh) * 2018-05-10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691335A (zh) * 2018-07-05 2020-01-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CN110691335B (zh) * 2018-07-05 2022-05-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配置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CN110839285A (zh) * 2018-08-16 2020-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10839285B (zh) * 2018-08-16 2022-08-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51700A1 (zh) * 2019-01-23 2020-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WO2020211097A1 (zh) * 2019-04-19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2840723B (zh) * 2019-04-19 2023-06-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2840723A (zh) * 2019-04-19 2021-05-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2242877A (zh) * 2019-07-16 2021-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42877B (zh) * 2019-07-16 202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66265A (zh) * 2019-09-26 2021-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触发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566265B (zh) * 2019-09-26 2022-08-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请求触发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153694A (zh) * 2020-09-30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53694B (zh) * 2020-09-30 2023-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332953A (zh) * 2020-11-18 2021-02-05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316255A (zh) * 2021-05-13 2021-08-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0513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CN113891398A (zh) * 2021-10-27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98B (zh) * 2021-10-27 2023-07-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2678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3643B1 (en) 2020-11-11
CN107872885B (zh) 2020-11-06
WO2018059234A1 (zh) 2018-04-05
EP3503643A1 (en) 2019-06-26
US11153778B2 (en) 2021-10-19
US20190223048A1 (en) 2019-07-18
EP3503643A4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2885A (zh)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EP3554125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1933385B (zh) 用于优先化逻辑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4690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分组吞吐量的方法和装置
US848855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87380B (zh) 處理排程資訊回報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US2013008905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livery of bsr information to assist efficient scheduling
CN109412771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611916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EP295838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535246B (zh) 一种缓冲区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83234A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发送缓冲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21369A (zh) 执行分组的传输及优先次序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2348292B (zh) 一种基于mac子层和rlc子层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471763B (zh) 控制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43508A (zh) 面向5g网络切片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网络架构
CN104469957A (zh) Lte系统基站设备下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113821A (zh) 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54840A (zh) 资源分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48225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431901A (zh) 蜂窝网络中的调度
CN106937397B (zh) 资源调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0433637C (zh) 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于为用户装置进行资源调度的基站及其方法
CN107404732A (zh) 缓存报告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13727426B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