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2652B -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2652B
CN107862652B CN201711173377.7A CN201711173377A CN107862652B CN 107862652 B CN107862652 B CN 107862652B CN 201711173377 A CN201711173377 A CN 201711173377A CN 107862652 B CN107862652 B CN 107862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iew
photo
tile
orthograph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733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2652A (zh
Inventor
韩嘉福
徐刚
朱大勇
李洪省
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qius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qius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qius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qius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733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2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2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2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2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2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14Transformations for image registration, e.g. adjusting or mapping for alignment of ima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01C11/02Picture tak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mmetry or photographic surveying, e.g. controlling overlapping of pi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G01C11/04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 G01C11/06Interpretation of pictures by comparison of two or more pictures of the same ar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38Image mosaicing, e.g. composing plane images from plane sub-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60Rotation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包括:对观测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对正视数据正射校正得到正射数据;获取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及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鸟瞰图。本发明将倾斜摄影和电子地图技术与鸟瞰图结合。鸟瞰图的瓦片数据按显示级别存储,以分层分级方式显示,第一层采用正射数据,低级别显示时无需频繁换片。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相片地图,大比例观测时接边处视觉效果佳,多角度观测同一地物,在同一平台显示正射数据与原始相片,在物方坐标系平台显示像方坐标系下的相片地图。

Description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鸟瞰图是根据透视原理,利用高视点透视法从高处某一点俯视地面起伏绘制而成的立体图,简单来说就是在空中俯视某一地区所看到的图像,鸟瞰图能够便于读图者理解空间地形关系。
当前,传统的鸟瞰图通常是采用高斯投影法,以固定视角对地物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的数据以固定比例尺进行绘制的。但因为鸟瞰图是从空中的固定视点斜视地面的地貌、景观、建筑等,以固定视角进行观测,不能进行视角切换,斜视难免产生地上物体的相互遮挡,导致被遮挡的物体无法被观测到。而且以固定比例尺进行绘制,绘制的比例尺较小,不能对鸟瞰图上地物的局部或细节部分进行观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将倾斜摄影和电子地图技术与鸟瞰图结合,实现了对地物多角度、多比例尺、大范围且多专题信息同时观测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
对所述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得到所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
分别获取所述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所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及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及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包括:
根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相片瓦片数据;
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与所述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正射瓦片数据;
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存储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及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得到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存储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及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级别;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级别、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相片编号及所述相片瓦片数据中每个相片瓦片的行号和列号,分别对所述每个相片瓦片进行命名;
根据所述每个相片瓦片的命名结果,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所述每个相片瓦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存储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及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级别;
当所述第二显示级别小于或等于预设级别阈值时,将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包括的所有正射瓦片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
当所述第二显示级别大于所述预设级别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级别确定需存储的文件夹数目及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级别及所述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将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存储在所述文件夹数目个文件夹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鸟瞰图对应的显示请求,所述显示请求携带用户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分级显示所述鸟瞰图。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分级显示所述鸟瞰图,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所述显示请求对应的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
从所述鸟瞰图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及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
显示所述显示级别及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从所述鸟瞰图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及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的类型;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所述显示指示信息指示显示透明数据,则分别从所述正射数据和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所述显示指示信息指示不显示透明数据,则从所述正射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相片瓦片,则从包含当前地物的所有相片中选择中心偏移量最小的相片,根据所述显示级别、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及选择的所述相片的相片编号,获取对应的相片瓦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显示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包括: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所述正射数据和/或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正射瓦片,则直接显示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所述侧视数据、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中的任一种对应的相片瓦片,则搭建网格框架,将所述相片瓦片显示在所述网格框架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获取所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包括:
获取航空倾斜摄影的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根据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所述场景矢量数据及所述侧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侧视透明图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鸟瞰图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倾斜摄影模块,用于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
正射校正模块,用于对所述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得到所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所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及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观测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对正视数据正射校正得到正射数据;获取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及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鸟瞰图。本发明将倾斜摄影和电子地图技术与鸟瞰图结合。鸟瞰图的瓦片数据按显示级别存储,以分层分级方式显示,第一层采用正射数据,低级别显示时无需频繁换片。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相片地图,大比例观测时接边处视觉效果佳,多角度观测同一地物,在同一平台显示正射数据与原始相片,在物方坐标系平台显示像方坐标系下的相片地图。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飞行平台上相机分布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瓦片切割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相片瓦片金字塔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正射正射瓦片金字塔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瓦片数据的组织存储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分层分级显示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一种鸟瞰图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鸟瞰图是以固定视角对地物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的数据以固定比例尺进行绘制的。以固定视角进行观测,不能进行视角切换,斜视会存在地物的相互遮挡,导致被遮挡的物体无法被观测到。而且以固定比例尺进行绘制,绘制的比例尺较小,不能对鸟瞰图上地物的局部或细节部分进行观测。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观测区可以为整个县、市或者全国范围等。航空倾斜摄影技术是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相机,通过多台相机同时从一个正视、四个倾斜视角等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飞行平台可以为无人机。例如,在无人机上布置编号为0、2、3、4、5的相机,这五台相机在无人机上安装的方位关系如图2所示。通过这五台相机同时拍摄一组正视和四个侧视五个不同角度的相片。
通过搭载多台相机的飞行平台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即可得到观测区的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若飞行平台上搭载如图2所示的五台相机,则得到的正视数据即为编号为0的相机拍摄的原始影像数据,而侧视数据为编号为2、3、4、5的相机拍摄的原始影像数据。拍摄相片时,还同时记录航高、航速、航向重叠、旁向重叠、坐标等参数,以便于对相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此同一地物能够在多张相片上被找到,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地物,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地物的实际情况。通过航空倾斜摄影技术来获取观测区的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具有分辨率高、多视角同时采集、同一目标地物重复再现、视觉效果好等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得观测区的侧视数据后,还通过如下操作对侧视数据进行预处理:
a.格式转换。
通过航空倾斜摄影获得的侧视数据的格式为“.tif”。但由于“.tif”格式的相片数据量较大,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在调用时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tif”格式的相片数据转换为“.jpg”格式。
b.相片旋转。
航空倾斜摄影时,航线均为东西向,导致相片不全部都是由南向北拍摄的,不符合人体视觉感受,所以需要对这些相片进行旋转。在旋转时按摄影飞机的飞行方向,将影像分为“西向”和“东向”两类。在“西向”的数据中,根据相机编号,将相机2的相片顺时针旋转90°,将相机3的相片逆时针旋转90°,将相机5的相片旋转180°。在“东向”的数据中,根据相机编号,将相机2的相片逆时针旋转90°,将相机3的相片顺时针旋转90°,将相机4的相片旋转18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得观测区的正视数据之后,还通过如下步骤102的操作对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操作。
步骤102:对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得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
通过航空倾斜摄影获得的正视数据的格式也为“.tif”,数据量较大,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调用时增加时间成本。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将正视数据由“.tif”格式转换为“.jpg”格式。
对于正视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在正视数据包括的相片上选取一些地面控制点。获取该相片范围内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根据选取的地面控制点和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该相片同时进行倾斜改正和投影差改正,将该相片重采样成正射影像。
通过上述方式对正视数据包括的所有相片均进行正射校正,得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正射校正可以改正因地形起伏和传感器误差引起的像点位移。另外,由于观测区往往跨多景图像,因此还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镶嵌形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整个观测区的较大的图像。在进行图像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的两幅或多幅图像应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若镶嵌的两幅图像在接边处色调相差太大,则可以利用直方图进行色调均衡、色彩平衡等,使接边处色调尽量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生成的鸟瞰图在显示第一层数据时,采用的就是经过正射校正处理的正射数据。在显示第二层数据时,采用的是倾斜摄影测量得到的原始的正视数据。显示第三层数据时,采用的是倾斜摄影测量得到的侧视数据。
步骤103:分别获取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获取航空倾斜摄影的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其中,摄影参数包括飞行平台上搭载的多台相机的相机参数及这多台相机在拍摄过程中记录的航高、航速、航向重叠、旁向重叠、坐标等参数。场景矢量数据涵盖观测区包含的地物场景。
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场景矢量数据及正射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生成正射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在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时,首先根据地物相片、摄影参数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矢量多边形。然后通过生成的矢量多边形从场景矢量数据中裁剪出地物相片对应的地物矢量数据。由于地物相片是地物景物的中心投影构像,地物矢量数据则是能够反映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二者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投影。因此为了使地物矢量数据与地物相片一一匹配,需要将地物矢量数据由物方坐标系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具体地,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地物矢量数据,将地物矢量数据由物方坐标系转换到像方坐标系下。然后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栅格化处理包括:对转换后的地物矢量数据进行边缘补齐操作;渲染边缘补齐操作后的地物矢量数据,得到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
对于正射数据包括的每张地物相片都按照上述方式获得每张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也就获得了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
与正射数据相同,对于正视数据包括的每张地物相片,同样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场景矢量数据及正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生成正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从而得到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
同样地,对于侧视数据包括的每张地物相片,同样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场景矢量数据及侧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生成侧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从而得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步骤104: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及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如下A1-A3的操作来生成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具体包括:
A1:根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相片瓦片数据。
预设瓦片金字塔模型是一种多分辨率层次模型。利用该预设瓦片金字塔模型依次构建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对应的瓦片金字塔,在构建瓦片金字塔时,对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下面以侧视数据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将侧视数据包括的第一相片代入预设瓦片金字塔模型进行处理,即可获得第一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第一相片为侧视数据包括的任一相片。具体处理过程如步骤(1)-(4)所示:
(1)、确定第一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的级别n。设侧视数据包括的相片的大小为a*b像素(a>256,b>256),即第一相片的像素大小为a*b。将第一相片作为金字塔的顶层,即第n层。若a/2>256,且b/2>256,则n递减1,此时将第一相片转换为像素大小为a/2*b/2的相片并作为金字塔的第n-1层。若a/4>256,且b/4>256,则n再次递减1,将第一相片转换为像素大小为a/4*b/4的相片并作为金字塔的第n-2层;……;依次类推,直到a/2n<256,或b/2n<256时,n不再递减,将第一相片转换为像素大小为a/2n*b/2n的相片并作为金字塔的第0层,此时第一相片对应的相片金字塔构建完成。
(2)对位于第n层的第一相片进行瓦片切割,按照预设顺序将第一相片切分成尺寸均为256*256像素的多个正方形瓦片,得到第一相片的第n层瓦片矩阵。
预设顺序可以为从第一相片的左上角开始,从左向右,自上向下进行切割。或者预设顺序可以为从第一相片的右上角开始,从右向左,自上向下进行切割。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预设顺序,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瓦片切割的预设顺序。
对第一相片进行瓦片切割时,从第一相片的中心点开始计算,以256*256像素大小的网格进行划分,直至将第一相片全部划分完为止。划分过程中第一相片的边缘处划分出的图像块的大小不一定与切片网格的大小完全一致,对于图像块大小小于256*256像素时,先将对这些图像块进行边缘补齐操作,在这些图像块的位置处填充透明的像素,当输出的相片瓦片为“.png”格式时,被填充的地方显示为无填充色。进行边缘补齐后对第一相片划分的每个图像块的大小均与网格大小一致。默认划分好的第一相片中左上角的第一个网格的坐标为(0,0),依次得到每个网格的坐标,网格的坐标也为切片后得到的相片瓦片的行列号。从坐标为(0,0)的网格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向下依次进行切片,得到第一相片对应的瓦片矩阵。切片过程如图3所示。
(3)在第n层的第一相片的基础上,对第一相片进行重采样生成第n-1层的相片。并通过上述第(2)步中介绍的瓦片切割方式对重采样的相片进行瓦片切割,得到第n-1层的瓦片矩阵。
在对第一相片进行重采样时,将第一相片中2*2像素合成一个像素,得到第n-1层的相片。
(4)采用与第(3)步相同的方式,对第n-1层的相片进行重采样,得到第n-2层的相片,然后对第n-2层的相片进行瓦片切割,得到第n-2层对应的瓦片矩阵,……,依此类推,直至获得第0层对应的瓦片矩阵。第n层至第0层每层对应的瓦片矩阵共同构成第一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如图4所示。
对于侧视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都同第一相片,按照上述方式分别获取到每张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同时对于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也按照上述方式分别获取侧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同样地,按照上述方式获取正视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对应的相片金字塔,以及按照上述方式获取正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
正视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对应的相片金字塔、正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侧视数据包括的所有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及侧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金字塔均为步骤A1获得的相片瓦片数据。
A2: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正射瓦片数据。
与步骤A1相似,将正射数据包括的第二相片代入预设瓦片金字塔模型进行处理,即可获得第二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金字塔,第二相片为正射数据包括的任一相片。具体处理过程如步骤(1)-(4)所示:
(1)、确定第二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金字塔的级别m。设正射数据包括的相片大小为s*l像素(s>256,l>256),即第二相片的像素大小为s*l。将第二相片作为金字塔的顶层,即第m层。若s/2>256,且l/2>256,则m递减1,此时将第二相片转换为像素大小为s/2*l/2的相片并作为金字塔的第m-1层。若s/4>256,且l/4>256,则m再次递减1,将第二相片转换为像素大小为s/4*l/4的相片并作为金字塔的第m-2层;……;依次类推,直到s/2m<256,或l/2m<256时,m不再递减,将第二相片转换为像素大小为s/2m*l/2m的相片并作为金字塔的第0层,此时第二相片对应的正射金字塔构建完成。
(2)采用步骤A1中提供的瓦片切割方式对位于第m层的第二相片进行瓦片切割,将第二相片切分成尺寸均为256*256像素的多个正方形瓦片,得到第二相片的第m层瓦片矩阵。
瓦片切割方式在步骤A1中已经详细介绍了,在此不再赘述。
(3)在第m层的第二相片的基础上,对第二相片进行重采样生成第m-1层的相片。并通过上述瓦片切割方式对重采样的相片进行瓦片切割,得到第m-1层的瓦片矩阵。
在对第二相片进行重采样时,将第二相片中2*2像素合成一个像素,得到第m-1层的相片。
(4)采用相同的方式,对第m-1层的相片进行重采样,得到第m-2层的相片,然后对第m-2层的相片进行瓦片切割,得到第m-2层对应的瓦片矩阵,……,依此类推,直至获得第0层对应的瓦片矩阵。第m层至第0层每层对应的瓦片矩阵共同构成第二相片对应的正射正射瓦片金字塔,如图5所示。
对于正射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都同第二相片,按照上述方式分别获取到每张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金字塔。同时对于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也按照上述方式分别获取正射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正射瓦片金字塔。正射数据包括的所有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金字塔及正射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正射瓦片金字塔均为步骤A2获得的正射瓦片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A1和A2的操作获得相片瓦片数据和正射瓦片数据后,通过如下步骤A3来生成鸟瞰图。
A3: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存储相片瓦片数据及正射瓦片数据,得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在存储相片瓦片数据时,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及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级别。其中,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即为相片瓦片所属的原始相片的分辨率。具体地,设观测区的大小为w*h(单位km2),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为r(单位m)。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及相片瓦片所属的原始相片的分辨率,能够得到该原始相片的像素大小为
Figure BDA0001477672620000131
而一张瓦片的像素大小为256*256,由此可计算出将该原始相片进行瓦片切割得到的相片瓦片的个数为
Figure BDA0001477672620000132
依据t值的大小可确定该原始相片对应的第一显示级别k的值。
例如,当观测区的大小为100km*100km,相片瓦片所属的原始相片的分辨率r=0.05m时,得到相片像素大小为2000000*2000000,切割出的相片瓦片的个数t=7813≈213,因此第一显示级别k=13。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相片瓦片数据进行分级显示,第13级~第11级采用相片地图,相片地图为正视数据、侧视数据、正视数据与正视透明层数据叠加显示的数据或者侧视数据与侧视透明层数据叠加显示的数据。具体地,根据第一显示级别、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相片编号及相片瓦片数据中每个相片瓦片的行号和列号,分别对每个相片瓦片进行命名。第一层文件夹以相片编号命名,如1222011130;第二层文件夹以显示级别命名,第二层文件夹里存储相片瓦片。相片瓦片的命名方式为“相片编号-显示级别-瓦片行号-瓦片列号”,如“1222011130-12-2-1”。根据每个相片瓦片的命名结果,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每个相片瓦片。
由步骤A1可知相片瓦片数据包括正视数据对应的相片瓦片、正视透明层数据对应的相片瓦片、侧视数据对应的相片瓦片及侧视透明层数据对应的相片瓦片,所以正视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正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侧视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及侧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均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组织存储。其中,侧视数据包括的相片与侧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透明图层一一对应,正视数据包括的相片与正视透明层数据包括的透明图层一一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10级~第0级采用步骤101中所述的经正射校正处理后的正射数据。在存储正射瓦片数据时,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及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级别。确定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级别的方式,与上述确定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级别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获取正射瓦片数据时,获得了每个正射瓦片的行列号。在进行正射瓦片数据的存储时,正射瓦片的命名方式为“显示级别-文件夹行号-瓦片行号-瓦片列号”,如“7-0-3-4”、“13-5-2-3”。当第二显示级别小于或等于预设级别阈值时,将正射瓦片数据包括的所有正射瓦片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上述预设级别阈值可以为7或8等。例如,假设预设级别阈值为7,当第二显示级别k≤7时,将所有正射瓦片放入一个文件夹即可,此时该文件夹的行号为0。假设一个正射瓦片的行号为2,列号为3,则该正射瓦片的命名结果为“7-0-2-3”。
当第二显示级别大于预设级别阈值时,根据第二显示级别确定需存储的文件夹数目及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用字母k表示第二显示级别,用字母x表示预设级别阈值,则文件夹的数目为2k-x*2k-x。2k-x*2k-x个文件夹排列为一个y*y的文件夹矩阵,从该文件夹矩阵中能够确定出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根据第二显示级别及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将正射瓦片数据存储在上述文件夹数目个文件夹中。
例如,假设预设级别阈值为7,当第二显示级别k>7时,需要分多个文件夹进行存储,每一级分2k-7*2k-7个文件夹。若第二显示级别k=8,则需要21*21共4个文件夹,这4个文件夹组成2*2的文件夹矩阵,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依次为(0,0)、(0,1)、(1,0)、(1,1)。若第二显示级别k=9,则需要22*22共16个文件夹。若第二显示级别k=10,则需要23*23共64个文件夹。在将正射瓦片数据存储在多个文件夹中时,第一层文件夹以显示级别命名,如“9级”、“10级”等;第二层文件夹以“显示级别-文件夹行号”命名,第二层文件夹里存储正射瓦片。
由上述步骤A2可知正射瓦片数据包括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瓦片及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正射瓦片,所以正射数据包括的每张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及正射透明层数据包括的每个透明图层对应的正射瓦片,均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组织存储。其中,正射数据包括的相片与正射透明层数据包括的透明图层一一对应。
为了进一步理解正射瓦片数据和相片瓦片数据的组织存储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正射瓦片数据的存储,第一层文件夹以显示级别进行命名,第二层文件夹以文件夹行号进行命名,第二层文件夹中存储有正射瓦片。相片瓦片数据的存储,第一层文件夹以相片编号命名,第二层文件夹以显示级别命名,第二层文件夹中存储有相片瓦片。
基于上述正射瓦片数据和相片瓦片数据的组织存储方式,在鸟瞰图显示时,可先确定显示的相片对应的相片编号,再根据显示级别和瓦片调度显示的方式进行查询、调取和显示,以提高瓦片数据的显示和调用速度。
通过上述方式组织存储相片瓦片数据及正射瓦片数据后,就完成了鸟瞰图的制作过程。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平移、放大或缩小等操作向显示平台提交显示请求。显示平台接收鸟瞰图对应的显示请求,该显示请求携带用户操作信息。用户操作信息包括平移、放大或缩小等操作的操作类型及这些操作的程度信息。根据用户操作信息,分级显示鸟瞰图。
本发明实施例对鸟瞰图采用分层分级显示的方式,将正射数据和不同视角的侧视数据在同一显示平台上进行显示。第三层包括的显示级别为第k级~第k-1级,采用侧视数据,对应显示相片瓦片金字塔中的第n级~第n-1级(n为相片瓦片金字塔的级别)。第二层包括的显示级别为第k-2级,采用原始的正视数据,对应显示相片瓦片金字塔中的第n-3级。第一层包括的显示级别为第k-3级到第0级,采用正射校正处理后的正射数据,对应显示正射正射瓦片金字塔的第m级到第0级(m为正射正射瓦片金字塔的级别,且m=k-3)。假设观测区的实际像素大小为w*h,k的取值为:512<w/2k-1<256或512<h/2k-1<256。则对鸟瞰图的分层分级显示如图7所示。
在分级显示鸟瞰图时,根据用户操作信息,确定显示请求对应的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显示平台中预先配置了不同的用户操作信息与显示级别的对应关系,如对于放大操作,预先配置了不同的放大倍数区间与显示级别的对应关系。显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显示透明层数据。在用户通过平移、放大或缩小等操作来查看鸟瞰图时,显示平台除了记录用户操作信息外,还提供选择界面给用户。该选择界面包含用于指示显示透明层数据的第一按钮及用于指示不显示透明层数据的第二按钮,用户点击第一按钮或第二按钮后显示平台记录显示指示信息。
确定出显示请求对应的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后,从鸟瞰图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显示平台中预先设置了不同显示级别所采用的瓦片数据的类型,瓦片数据的类型包括正射瓦片或相片瓦片。在获取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时,首先确定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的类型。若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显示指示信息指示显示透明数据,则分别从正射数据和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该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显示指示信息指示不显示透明数据,则从正射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若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相片瓦片,则从包含当前地物的所有相片中选择中心偏移量最小的相片,根据该显示级别、显示指示信息及选择的相片的相片编号,获取对应的相片瓦片。
由于在进行航空倾斜摄影时,包含同一个地物的相片不止一张,所以在显示时要挑选出最佳的相片。即当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相片瓦片时,从包含当前地物的所有相片中选择中心偏移量最小的相片。具体地,根据显示屏幕的大小,计算出屏幕中心点O的物方坐标为(x,y),通过中心点O的坐标,可从步骤102中所述的所有相片对应的矢量多边形中找出包含该点的所有矢量多边形。通过计算中心点O到包含该中心点的每个矢量多边形的中心点O’的距离OO’,OO’即为上述中心偏移量。选出中心偏移量最小的矢量多边形作为最佳矢量多边形。因为矢量多边形与相片是一一对应的,所以该最佳的矢量多边形对应的相片即为最佳相片。由于相片瓦片数据在存储时,相片瓦片的命名结果中包括显示级别和相片编号。因此选取出中心偏移量最小的最佳相片之后,根据显示请求对应的显示级别及最佳相片的相片编号,即可获取出对应的相片瓦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平台为物方坐标系,第一层采用的正射校正处理后的正射数据为物方坐标系,第二层采用的原始的正视数据和第三层采用的原始的侧视数据为像方坐标系。因此,瓦片数据的显示分为将物方坐标系的数据在物方坐标系的动态调度显示和像方坐标系的数据在物方坐标系的动态调度显示。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所需显示的瓦片数据后,通过如下方式来显示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具体包括:
若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数据和/或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正射瓦片,则直接显示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由于正射数据与显示平台都是物方坐标系,因此在显示时可以直接显示该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
若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中的任一种对应的相片瓦片,则搭建网格框架,将相片瓦片显示在网格框架中。由于相片瓦片属于像方坐标系,而显示平台属于物方坐标系,因此在显示相片瓦片时,首先以大小为256*256像素的网格为基准,搭建网格框架,网格框架为虚拟框架,只用于显示相片瓦片。然后将选择出的中心偏移量最小的最佳相片显示在搭建的网格框架中。具体地,由于相片瓦片都是256*256像素大小,而用于显示的网格框架的网格也是256*256像素大小的,因此建立同一显示等级下,相片瓦片与网格框架中的网格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相片瓦片与网格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相片瓦片上的地物与网格中的实际地物会存在偏差。为了消除偏差,提高显示精度,本发明实施例还计算相片瓦片上的地物(X,Y)与实际地物(X′,Y′)之间的偏移量(X0,Y0)。其中,X0=X′-X,Y0=Y′-Y,然后在显示相片瓦片时将网格框架移动(X0,Y0)的偏移量进行显示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用户提供选择界面,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否显示透明数据。若用户选择不显示透明数据,则在显示时根据显示级别,按照上述相片瓦片及相片瓦片的显示方式进行显示。若用户选择显示透明数据,则在显示正射数据包括的某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时,获取正射透明层数据中该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对应的正射瓦片,在显示时将该相片对应的正射瓦片及该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对应的正射瓦片进行叠加显示。同样地,在显示侧视数据包括的某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时,获取侧视透明层数据中该相片对应的透明图层对应的相片瓦片,在显示时将该相片对应的相片瓦片及其对应的透明图层的相片瓦片叠加显示。在显示时叠加透明图层,能够实现对地物的实际测量,反映地物的实际信息,符合人体视觉感受,用户的视觉效果更好。
在显示平台显示正射数据时,用户可能会对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操作。在对鸟瞰图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操作时,需要进行瓦片数据的调度。从正射正射瓦片金字塔的构建过程可知,一张正射瓦片放大一个级别后会变为四张正射瓦片,相应的这四张正射瓦片缩小一个级别也会变为原来的这一张正射瓦片,相邻级别的正射瓦片之间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假设正射瓦片的行列号为(u,v),放大一个级别后得到的四张正射瓦片分别为(2u,2v)、(2u,2v+1)、(2u+1,2v)、(2u+1,2v+1),因此在对正射瓦片数据进行缩放的操作时,只需显示对应级别的对应正射瓦片即可。即在显示时,确定当前显示级别、缩放后所需显示的显示级别及当前显示的正射瓦片的行列号,根据当前显示级别、缩放后的显示级别及当前正射瓦片的行列号,推导出缩放后所需显示的正射瓦片的行列号,然后获取缩放后所需显示的正射瓦片并进行显示。
在显示鸟瞰图时,第二层采用的正视数据和第三层采用的侧视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的数据统称为相片地图数据。在显示平台显示相片地图数据时,用户可能会对图像进行平移、放大或缩小操作,此时也需要进行瓦片数据的调度。下面按照不同用户操作进行分别说明,包括:
(1)地图平移
地图平移是指显示级别不变时,对地图进行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的平移操作,实质是对显示框架进行平移。当地图平移至相片的边缘处时,需要切换相同显示级别的下一张相片地图对应的相片瓦片。如假设屏幕大小为s*l像素,计算屏幕中心点O到当前相片边缘的垂直距离m,当m≤s/2,或m≤l/2时,切换下一张相片进行显示。
(2)地图缩放
相片地图的缩放都是以屏幕中心点O为基准点进行缩放的。根据相片分级切片的规则可知相邻两个级别的瓦片之间都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当对相片地图进行缩放时,先根据当前显示级别,调取出缩放后所需显示的相片瓦片,再将调取的相片瓦片显示在网格框架中。
(3)地图旋转
地图旋转是指显示等级不变,对地图进行顺时针90°旋转或逆时针90°旋转。假设飞行平台搭载的相机编号分别为2、3、4、5、6、7,对于每台相机,根据飞行平台搭载的每台相机的相机编号来确定旋转后该相机对应的相机编号,并显示旋转后的相机编号对应的相片数据。例如,当前显示的相片3号相机拍摄的,相片编号为“122150485-3”,则顺时针旋转90°后应显示7号相机拍摄的相片“122150485-7”,逆时针旋转90°后应显示6号相机拍摄的相片“122150485-6”。若当前显示的相片为7号相机拍摄的相片“122150485-7”,则顺时针旋转90°后显示相片应为3号相机拍摄的相片“122150485-3”或2号相机拍摄的相片“122150485-2”,此时根据相片“122150485-3”和“122150485-2”的中心点与屏幕中心点距离的大小来确定最终显示哪张相片。
本发明实施例,将倾斜摄影技术和电子地图技术与鸟瞰图相结合,实现了对地物多角度、多比例尺、大范围且多专题信息同时观测的目的。以倾斜摄影的原始相片作为数据源,通过对矢量数据进行坐标变换和渲染,形成透明层,使之与原始相片叠加,实现了制作过程简单、工作量小、可测量、用户视觉体验效果更佳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分层分级显示的方式来显示鸟瞰图,不同层次采用不同数据。第一层(第0级~第k-3级)通过将倾斜摄影得到的正视数据包括的相片进行正射校正和图像镶嵌,形成一张图,再进行分级显示,避免了低级别显示时采用相片地图频繁换片的弊端。第二层(第k-2级)和第三层(第k-1级~第k级)采用相片地图数据,避免了大比例观测地图时采用正射影像导致接边处视觉效果不佳的弊端,同时实现了多角度观测同一地物的目的。
而且不同观测比例尺采用不同数据,使用户体验更佳。第一层为小比例尺观测,采用正射数据,通过图像镶嵌形成一张图,用户可对观测区的整体效果进行宏观观测。随着比例尺不断增大,数据类型由正射数据变为原始的相片数据。此时,第二层采用原始相片的正视数据,作为由物方坐标系数据转为像方坐标系数据的过渡层,一方面不会使用户在视觉上感到突兀,另一方面为第三层的地图观测做了铺垫;第三层为大比例尺观测,采用原始相片的侧视数据,不仅能够清晰观测到地物局部的纹理细节,而且可从不同视角对同一地物进行观测,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觉体验效果更佳。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平台是一个基于物方坐标系的电子鸟瞰图浏览平台,在不同显示级别采用不同的数据,有效地将正射数据与原始相片数据在同一平台显示,不仅丰富了数据源信息,也实现了将像方坐标系下的相片地图数据在物方坐标系平台上显示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观测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对正视数据正射校正得到正射数据;获取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及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鸟瞰图。本发明将倾斜摄影和电子地图技术与鸟瞰图结合。鸟瞰图的瓦片数据按显示级别存储,以分层分级方式显示,第一层采用正射数据,低级别显示时无需频繁换片。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相片地图,大比例观测时接边处视觉效果佳,多角度观测同一地物,在同一平台显示正射数据与原始相片,在物方坐标系平台显示像方坐标系下的相片地图。
实施例2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鸟瞰图生成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鸟瞰图生成方法,该装置包括:
倾斜摄影模块20,用于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
正射校正模块21,用于对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得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
获取模块22,用于分别获取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生成模块23,用于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及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上述生成模块23,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相片瓦片数据;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正射瓦片数据;
存储单元,用于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存储相片瓦片数据及正射瓦片数据,得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上述存储单元,用于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及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级别;根据第一显示级别、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相片编号及相片瓦片数据中每个相片瓦片的行号和列号,分别对每个相片瓦片进行命名;根据每个相片瓦片的命名结果,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每个相片瓦片。
上述存储单元,用于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及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级别;当第二显示级别小于或等于预设级别阈值时,将正射瓦片数据包括的所有正射瓦片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当第二显示级别大于预设级别阈值时,根据第二显示级别确定需存储的文件夹数目及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根据第二显示级别及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将正射瓦片数据存储在文件夹数目个文件夹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接收鸟瞰图对应的显示请求,显示请求携带用户操作信息;根据用户操作信息,分级显示鸟瞰图。
该显示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操作信息,确定显示请求对应的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鸟瞰图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该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
上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的类型;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显示指示信息指示显示透明数据,则分别从正射数据和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显示指示信息指示不显示透明数据,则从正射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相片瓦片,则从包含当前地物的所有相片中选择中心偏移量最小的相片,根据显示级别、显示指示信息及选择的相片的相片编号,获取对应的相片瓦片。
上述显示单元,用于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数据和/或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正射瓦片,则直接显示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若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中的任一种对应的相片瓦片,则搭建网格框架,将相片瓦片显示在网格框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航空倾斜摄影的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根据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场景矢量数据及侧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生成地物相片对应的侧视透明图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观测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对正视数据正射校正得到正射数据;获取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及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鸟瞰图。本发明将倾斜摄影和电子地图技术与鸟瞰图结合。鸟瞰图的瓦片数据按显示级别存储,以分层分级方式显示,第一层采用正射数据,低级别显示时无需频繁换片。第二层和第三层采用相片地图,大比例观测时接边处视觉效果佳,多角度观测同一地物,在同一平台显示正射数据与原始相片,在物方坐标系平台显示像方坐标系下的相片地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鸟瞰图生成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
对所述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得到所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
分别获取所述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所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及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所述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及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包括:
根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相片瓦片数据;
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与所述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正射瓦片数据;
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存储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及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得到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存储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及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级别;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级别、所述相片瓦片数据对应的相片编号及所述相片瓦片数据中每个相片瓦片的行号和列号,分别对所述每个相片瓦片进行命名;
根据所述每个相片瓦片的命名结果,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所述每个相片瓦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存储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观测区的大小及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分辨率,确定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级别;
当所述第二显示级别小于或等于预设级别阈值时,将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包括的所有正射瓦片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
当所述第二显示级别大于所述预设级别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级别确定需存储的文件夹数目及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级别及所述每个文件夹的行列号,将所述正射瓦片数据存储在所述文件夹数目个文件夹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鸟瞰图对应的显示请求,所述显示请求携带用户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分级显示所述鸟瞰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分级显示所述鸟瞰图,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信息,确定所述显示请求对应的显示级别及显示指示信息;
从所述鸟瞰图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及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
显示所述显示级别及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鸟瞰图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及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对应的瓦片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的类型;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所述显示指示信息指示显示透明数据,则分别从所述正射数据和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正射瓦片,且所述显示指示信息指示不显示透明数据,则从所述正射数据对应的文件夹中获取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正射瓦片;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相片瓦片,则从包含当前地物的所有相片中选择中心偏移量最小的相片,根据所述显示级别、所述显示指示信息及选择的所述相片的相片编号,获取对应的相片瓦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包括: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所述正射数据和/或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对应的正射瓦片,则直接显示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
若所述显示级别对应的瓦片数据为所述侧视数据、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中的任一种对应的相片瓦片,则搭建网格框架,将所述相片瓦片显示在所述网格框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包括:
获取航空倾斜摄影的摄影参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场景矢量数据;
根据所述摄影参数、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所述场景矢量数据及所述侧视数据包括的地物相片,生成所述地物相片对应的侧视透明图层。
9.一种鸟瞰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倾斜摄影模块,用于对观测区进行航空倾斜摄影获得正视数据和侧视数据;
正射校正模块,用于对所述正视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得到所述观测区对应的正射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正射数据对应的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对应的正视透明层数据及所述侧视数据对应的侧视透明层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射数据、所述正射透明层数据、所述正视数据、所述正视透明层数据、所述侧视数据及所述侧视透明层数据,生成所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正视数据、正视透明层数据、侧视数据、侧视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相片瓦片数据;根据正射数据、正射透明层数据与预设金字塔模型,获取正射瓦片数据;
存储单元,用于根据观测区的大小,存储相片瓦片数据及正射瓦片数据,得到观测区对应的鸟瞰图。
CN201711173377.7A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62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3377.7A CN107862652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73377.7A CN107862652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2652A CN107862652A (zh) 2018-03-30
CN107862652B true CN107862652B (zh) 2021-04-27

Family

ID=6170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73377.7A Active CN107862652B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2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6707B (zh) * 2018-05-25 2022-09-23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鸟瞰图生成及神经网络训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
CN110609616B (zh) * 2019-06-21 2020-04-10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交互功能的立体投影沙盘系统
CN111080760B (zh) * 2019-12-19 2023-09-22 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0969691B (zh) * 2020-02-28 2020-06-23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ebGL的摄影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0225A (ja) * 2003-03-07 2007-01-25 Canon Inc 画像データ暗号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290222A (zh) * 2008-06-13 2008-10-22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真正射影像快速构建三维建筑物场景的方法
CN101523157A (zh) * 2006-10-09 2009-09-02 电子地图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正射纠正瓦片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5557B2 (en) * 2013-01-28 2017-05-30 The Boeing Company Panoptic visualization of elements of a complex system using localization of a point on a physical instance of the complex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0225A (ja) * 2003-03-07 2007-01-25 Canon Inc 画像データ暗号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523157A (zh) * 2006-10-09 2009-09-02 电子地图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正射纠正瓦片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90222A (zh) * 2008-06-13 2008-10-22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真正射影像快速构建三维建筑物场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tudy on Cutting and Accessing to and Splicing Tile Map Dynamically Based on ArcGIS;Deng-Ji Qiu 等;《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ences Engineering & Technology》;20130910;第3072-3077页 *
图数整合的高保真版式网络地图发布原理及方法;李鹤元 等;《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0418;第18卷(第4期);第496-476页 *
基于正射影像和三维数字模型制作鸟瞰图的应用;陈浩亮 等;《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116;第I138-1319页 *
矢量与遥感影像的自动配准;张宏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061115(第11期);第A008-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2652A (zh) 201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4709B (zh) 基于无人机实时稠密三维点云和dsm的航测方法及系统
CN107564089B (zh) 三维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JP4981135B2 (ja) 斜めモザイク画像の作成方法
CN107862652B (zh) 一种鸟瞰图生成方法及装置
AU20083225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aking aerial surveys
US20020113865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002552B1 (en)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building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rom satellite images
US20060078215A1 (en)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direction of gravity
US20060078214A1 (en)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direction of gravity
CN105096252B (zh) 一种带状全方位街景影像图的制作方法
JP6672315B2 (ja)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装置
CN108182212B (zh) 一种基于航空摄影的相片地图调度方法与显示系统
JP2010112959A (ja) 傾斜性地理的位置決め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WO2022242395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10170800A1 (en) Rendering a continuous oblique image mosaic
KR100417638B1 (ko) 개인용 컴퓨터를 이용한 수치사진 측량 시스템
JP2014106118A (ja) 数値表層モデル作成方法、及び数値表層モデル作成装置
JP4178469B2 (ja) 空中写真画像データーセットの構成方法
Koeva 3D modelling and interactive web-based visua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bjects
JP3490774B2 (ja) ジオスペシフィックテクスチャ生成の方法
CN114494563B (zh) 航拍视频在数字地球上的融合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693820A (zh) 对象提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0621B (zh) 基于正射投影的鸟瞰图生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210514B (zh) 一种将照片批量融合到三维场景中的方法
JPH1173489A (ja) 画像保存方法及び機械読み取り可能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