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0551A -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0551A
CN107860551A CN201711042493.5A CN201711042493A CN107860551A CN 107860551 A CN107860551 A CN 107860551A CN 201711042493 A CN201711042493 A CN 201711042493A CN 107860551 A CN107860551 A CN 107860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yaw angle
support mechanism
zero poin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24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0551B (zh
Inventor
杨振华
易凡
张�林
魏志
谢燕
蒋鸿
杨国超
张鹏
杜宁
高川
孙宁
刘晨雨
尹刚
陈星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7110424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0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0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0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0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0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风洞中确定一个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第二步、以铅垂基准平面为基准,在试验模型和模型支撑机构上分别形成激光投影直线;第三步、调整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位置,将其左右对称中心与第二步形成的激光投影直线对齐,使得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位于侧滑角零位;第四步、估算试验模型和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零点定位误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在风洞现场使用方便、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风洞,操作方便;在大尺寸风洞中,侧滑角调节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洞试验中侧滑角的零点校正问题。
背景技术
风洞试验过程中,需要准确测量试验模型的姿态角。除试验模型俯仰角以外,模型的侧滑角状态也会影响到其气动数据。为了确保风洞试验的数据质量,许多型号试验都需要在试验前确定模型在风洞中的零度侧滑角基准。
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在风洞现场对试验模型的侧滑角零点进行校正。一种可行的做法是利用激光跟踪仪在风洞中对模型的支撑机构进行侧滑零点校正,但这是一项十分耗时和繁琐的工作,一般在生产性风洞中每年只进行一次。模型支撑机构的零点校正周期过长,不利于保证风洞试验的数据质量;而且由于试验模型在支撑机构上本身存在安装角,支撑机构进行侧滑零点校正以后,并不能保证试验模型也处于侧滑角零点状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采用了一种光学校正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在风洞现场确定试验模型和支撑机构的零度基准,具有操作方便、适应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风洞中确定一个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
第二步、以铅垂基准平面为基准,在试验模型和模型支撑机构上分别形成激光投影直线;
第三步、调整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位置,将其左右对称中心与第二步形成的激光投影直线对齐,使得试验模型或者支撑机构位于侧滑角零位;
第四步、估算试验模型和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零点定位误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在风洞现场使用方便、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风洞,操作方便;
2、在大尺寸风洞中,侧滑角调节灵敏度和定位精度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激光器在风洞中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为激光投线仪、2为试验段下壁板、3为试验模型、4为支撑机构。
图2是激光器在风洞上下壁板的投影示意图,图中:1为激光投线仪、2为试验段下壁板投影线、3为试验段上壁板投影线、4为试验模型、5为支撑机构。
图3是激光器在试验模型和支撑机构上的投影示意图,图中:1为试验模型、2为试验模型表面的投影线位置、3为试验模型头部的中心点位置、4为模型支撑机构、5为支撑机构中心线位置、6为支撑机构表面投影线位置。
图4是侧滑角零点误差估计原理意图,图中:1为试验模型旋转中心、2为模型支杆尾端、L为模型旋转中心到支杆尾端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步,利用光线在空气中直线传播的特性,在风洞中确定一个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具体操作如下:
在风洞试验段入口地面或者顶部中心处布置一台激光投线仪,该投线仪投出一条激光线并在风洞上下壁板处形成投影线,如图2所示的试验段下壁板投影线2和试验段上壁板投影线3。调整激光投线仪的横向位置和投影方向,使得风洞上下壁板处的投影线距离两边侧壁的距离相等;如果激光投线仪带有陀螺仪,能够投影出铅垂激光线,则只需要保证下壁板投影线距离两边侧壁的距离相等即可。上下壁板投影线的位置调整完成以后,就可以认为这两条投影线组成的平面为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
第二步、以第一步形成的激光投影面为基准,在试验模型和支撑机构上分别形成可以观测的投影直线,具体操作如下:
观察试验模型和支撑机构的表面材质及其表面的投影线位置,如果两者表面的激光投影线发生了镜面反射效应,则在其表面喷涂显影剂,以便得到人眼可以清晰观测的投影线位置,如图3中所示的试验模型表面的投影线位置2和支撑机构表面投影线位置6;
第三步、调整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位置,将其左右对称中心与第二步形成的激光投影线对齐,则认为此时试验模型或者支撑机构位于侧滑角零位。具体操作如下:
保持第一步形成的投影线位置不变,利用风洞机械结构调节试验模型或者支撑机构的侧滑角,此时第二步形成的投影线在试验模型或者支撑机构上的投影位置将会发生变化。由于试验模型和风洞支撑机构一般为几何对称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调节试验模型的侧滑角位置时,使图3中的模型表面投影线2对准模型头部的中心位置3,如图3(a)所示为已对准;当调节支撑机构的侧滑角位置时,使图3中的支撑机构的中心线5对准支撑机构表面的投影线6,如图3(b)所示为未对准(即支撑机构的中心线5与支撑机构表面的投影线6未对齐)。
第四步、估算侧滑角零点定位误差。具体方法如下:
设试验模型旋转中心距离支杆尾部距离为L,如图4所示。现场测量激光投线仪在模型头部的投影线宽度为W1,测量模型支撑机构上的投影线宽度为W2。则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最大误差为Δβ1=atan(W1/L),模型支撑机构侧滑角零点的最大误差为Δβ2=atan(W2/L)。此时,侧滑角β的调节灵敏度可以估计为S=L×tan(β)/β≈L,风洞尺寸越大,L越长,侧滑角的调节灵敏度越高。

Claims (8)

1.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风洞中确定一个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
第二步、以铅垂基准平面为基准,在试验模型和模型支撑机构上分别形成激光投影直线;
第三步、调整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位置,将其左右对称中心与第二步形成的激光投影直线对齐,使得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位于侧滑角零位;
第四步、估算试验模型和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零点定位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所述的确定铅垂基准平面的方法为:在风洞试验段入口地面或者顶部中心处布置一台激光投线仪,使其投出一条激光线并在风洞上下壁板处形成投影线,调整激光投线仪的横向位置和投影方向,使得风洞上下壁板处的投影线距离两边侧壁的距离相等,由此得到的两条投影线组成的平面即为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投线仪带有陀螺仪,在其投影出铅垂激光线后,仅需调整下壁板投影线距离两边侧壁的距离相等,由此得到的两条投影线组成的平面即为侧滑角为零点的铅垂基准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表面的激光投影直线发生镜面反射效应,则在试验模型或者模型支撑机构表面喷涂显影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试验模型,调整其侧滑角位置使模型表面投影线对准模型头部的中心位置时,试验模型即位于侧滑角零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模型支撑机构,调整其侧滑角位置使模型支撑机构的中心线与模型支撑机构表面的投影线对齐时,模型支撑机构即位于侧滑角零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的侧滑角零点定位误差为:
Δβ1=atan(W1/L)
其中:L为试验模型旋转中心距离支杆尾部距离;W1为现场测量的激光投线仪在模型头部的投影线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支撑机构的侧滑角零点定位误差为:
Δβ2=atan(W2/L)
其中:L为试验模型旋转中心距离支杆尾部距离;W2为现场测量的激光投线仪在模型支撑机构的投影线宽度。
CN201711042493.5A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Active CN107860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2493.5A CN107860551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2493.5A CN107860551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0551A true CN107860551A (zh) 2018-03-30
CN107860551B CN107860551B (zh) 2019-05-31

Family

ID=6169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2493.5A Active CN107860551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055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4579A (zh) * 2019-04-09 2019-07-2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风洞试验模型的偏移角检测组件、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092055A (zh) * 2021-06-09 2021-07-0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侧壁支撑运动机构的自动校零机构和校零方法
CN115165290A (zh) * 2022-06-20 2022-10-1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风洞攻角机构标校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3A (zh) * 1991-08-03 1992-01-01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风洞侧滑角直接实时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JPH10281927A (ja) * 1997-04-11 1998-10-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洞試験模型の位置・姿勢角計測装置
US7997130B1 (en) * 2009-03-27 2011-08-1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deformation of an object in a fluid tunne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3A (zh) * 1991-08-03 1992-01-01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风洞侧滑角直接实时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JPH10281927A (ja) * 1997-04-11 1998-10-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洞試験模型の位置・姿勢角計測装置
US7997130B1 (en) * 2009-03-27 2011-08-1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deformation of an object in a fluid tunnel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繁印等: "新型空战激光模拟训练器理论探讨", 《火力与指挥控制》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4579A (zh) * 2019-04-09 2019-07-2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风洞试验模型的偏移角检测组件、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0044579B (zh) * 2019-04-09 2021-02-09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风洞试验模型的偏移角检测组件、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3092055A (zh) * 2021-06-09 2021-07-0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侧壁支撑运动机构的自动校零机构和校零方法
CN115165290A (zh) * 2022-06-20 2022-10-11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风洞攻角机构标校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0551B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0551B (zh) 一种快速校正风洞试验模型侧滑角零点的方法
CN103364171B (zh) 一种高速风洞模型姿态视频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8981677B (zh) 一种基于激光定位的飞机部件的安装方法
WO2020073929A1 (zh) 作业台车及其机械臂光学标靶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CN104567690A (zh) 一种激光束现场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9029299A (zh) 舱段销孔对接转角的双相机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5606129A (zh) 一种辅助飞机惯导成品组件安装的测量校准方法
CN103792760B (zh) 一种自动调焦执行机构的定位计算与位置校正方法
CN107121124B (zh) 一种星载天线机械指向精度快速测量方法
US201503562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Segments
CN103744271A (zh) 一种激光直写系统与光刻方法
CN104272206A (zh) 转子叶片制造设备及相应的方法
CN106229605A (zh) 一种基于数学建模的大型相控阵天线精准安装方法
CN104535974A (zh) 一种飞机雷达系统校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17433A (zh) 一种可飞行的测量系统和飞行测量方法
CN106646507B (zh) 基于惯性引导的激光跟踪测量设备多目标测量方法与装置
JPH10281927A (ja) 風洞試験模型の位置・姿勢角計測装置
CN106289165A (zh) 一种基座不调平倾斜角自主补偿方法及系统
JP4264160B2 (ja) 光学的圧力場計測装置
CN105466663A (zh) 精确测量风洞跨声速试验段局部气流偏斜角的装置
CN103424125A (zh) 无人机光轴基准安装误差测量方法
CN106595616A (zh) 一种采用激光跟踪仪进行导弹水平测量的方法
CN108195568A (zh) 前照灯光照度检测装置对中自检及校准方法
CN106323587B (zh) 机翼风洞试验模型弹性变形的单目视频高精度测量方法
CN110171526B (zh) 推进模块校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Zhenhua

Inventor after: Gao Chuan

Inventor after: Sun Ning

Inventor after: Liu Chenyu

Inventor after: Yin Ga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nghao

Inventor after: Yi Fan

Inventor after: Zhang Lin

Inventor after: Wei Zhi

Inventor after: Xie Yan

Inventor after: Jiang Hong

Inventor after: Yang Guochao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

Inventor after: Du N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Zhenhua

Inventor before: Gao Chuan

Inventor before: Sun Ning

Inventor before: Liu Chenyu

Inventor before: Yin G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nghao

Inventor before: Yi F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n

Inventor before: Wei Zhi

Inventor before: Xie Y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H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Guoch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

Inventor before: Du N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