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9201A -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9201A
CN107859201A CN201711109698.0A CN201711109698A CN107859201A CN 107859201 A CN107859201 A CN 107859201A CN 201711109698 A CN201711109698 A CN 201711109698A CN 107859201 A CN107859201 A CN 107859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structure
underbeam
wainscot
wall
shea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96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ucheng Zou Edible Fung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ucheng Zou Edible Fung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ucheng Zou Edible Fung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ucheng Zou Edible Fung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096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59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59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920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10Lime cements or magnesium oxid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墙体包括上梁、下梁和设置在上下梁之间的墙体结构,所述墙体结构包括第一上墙板以及第一下墙板,第一上墙板和第二上墙板均对称设置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上墙板之间预留有容纳工字钢的空间,两个所述第一下墙板之间设置第一抗震结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骨架,并设置在工字钢、下梁与第一下墙板之间。本发明通过采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基体的减震块,利用氧化石墨烯极强的吸附能力,将减震成分均匀融合在氧化石墨烯基体上;本身材质重量轻,且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在墙体内侧设置第一抗震结构,在墙体两侧设置第二抗震结构能够缓解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冲击力。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抗震墙体在国外研究较多,特别是日本,由于日本地震较多,因此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要求较高,对抗震建筑材料的研究也较多,我国对抗震建筑材料的研究较少,在唐山地震出现后,我国开始注意建筑物的抗震性,1994 年,国务院发文,防震重点地区,建筑要按抗 6 级地震能力、抗地震破坏烈度能力达 8 度来设防。做到“小震不妨,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是各地对建筑物的抗震性研究不多,在汶川大地震时,90 %的房屋没有抗震能力,80 %以上的人死于房屋倒塌,专家预测,如果汶川地区的房屋均能够达到抗 6 级地震的能力,人员伤亡数将减少 70 %以上,此后国家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了要求,具有抗震能力的框架结构成为了建筑物的主体,框架结构由于钢筋的整体连接作用,使建筑物的抗 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框架结构建筑物需要隔墙材料进行分隔、装饰。
现有技术中基于钢筋的抗震结构仍处于研究阶段,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抗震结构往往通过增厚墙体,改变墙体材质的方式实现,其本身的结构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水墙体结构,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漏水墙体结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下梁和设置在上下梁之间的墙体结构,所述墙体结构包括第一上墙板以及第一下墙板,第一上墙板和第二上墙板均对称设置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上墙板之间预留有容纳工字钢的空间,两个所述第一下墙板之间设置第一抗震结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骨架,并设置在工字钢、下梁与第一下墙板之间;
在所述第一抗震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所述第一减震块置于工字梁与第一抗震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块置于第一抗震结构与下梁之间;减震块的构成材料按照重量份为:橡胶10-15份、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10份、石灰粉10-15份;
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连接结构,其包括竖直设置并贴靠在所述第一下墙板的边缘的第一竖向主筋,第一竖向主筋沿两个第一下墙板设置;还包括与两个第一下墙板间的第一竖向主筋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竖向主筋;还包括绕设在相邻第二竖向主筋之间的弧形匝筋,以及连接在相邻第一竖向主筋与第二竖向主筋之间的第一倾斜辅筋。
所述第二抗震结构包括设置在外侧的梯形混凝土块、水平设置在第一下墙板外侧的第二水平筋,以及设置在梯形混凝土块与第二水平筋之间的第二倾斜辅筋,第二倾斜辅筋一端焊接在相连接的第二水平筋上。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竖向主筋的上端穿过第一减震块与工字梁固定,下端穿过第二减震块与下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为ACC墙体,双层墙体厚度100mm;所述工字梁的上端抵靠在上梁的下侧,并且通过L型角钢固定;所述L型角钢的两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墙板与第一下墙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并且在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粘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震墙体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包括:
步骤a,制作减震块,按照重量份将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灰粉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3-5倍的水,充分搅拌10-15小时,待形成水泥浆时,静置3-4小时,形成凝结物;按照重量份将橡胶加热至200-300°,并将高温的橡胶材料裹覆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凝结物表层,降温至常温,静置3-4小时,形成减震块;在安装减震块时,将减震块的表层加热至60-70°温度,与上梁、第一抗震结构、下梁粘接为一体;
步骤b,焊接第一抗震结构,然后将第一抗震结构与上端的工字梁及下端的下梁固定,之后,将两个第一下墙板从两侧推动至第一抗震结构处,完成安装;
步骤c,第二水平筋水平插入墙体, 混凝土块中预埋钢筋,在第一下墙板安装完成后,推动两侧混凝土块至适当位置,将第二倾斜辅筋与第二水平筋焊接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基体的减震块,利用氧化石墨烯极强的吸附能力,将减震成分均匀融合在氧化石墨烯基体上;本身材质重量轻,且减震效果更好。
本发明同时在墙体内侧设置第一抗震结构,在墙体两侧设置第二抗震结构,第一抗震结构各个竖向主筋的上端穿过第一减震块与工字梁固定,下端穿过第二减震块与下梁固定;中间主筋之间设置环形匝筋,能够缓解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以及扭转冲击力,第一、二主筋之间设置倾斜的辅筋,各个辅筋之间首尾焊接在竖向主筋上,能够缓解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冲击力。本发明的第一抗震结构能够在竖直、水平方向上防止冲击,同时还能够缓解扭转力,尤其适合在墙体预留空间内设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倾斜辅筋能够缓解墙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冲击;并且,在墙体安装完成后,从两侧推动第二抗震结构实现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抗震墙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抗震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抗震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抗震墙体结构的示意图,包括上梁1、下梁6和设置在上下梁之间的墙体结构,所述墙体结构包括第一上墙板21以及第一下墙板4,第一上墙板和第二上墙板均对称设置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上墙板21之间预留有容纳工字钢2的空间,两个所述第一下墙板4之间设置第一抗震结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骨架,并设置在工字钢2、下梁6与第一下墙板4之间,提供与工字梁2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以及在两个墙板之间提供防止倾斜的拉力及防止扭曲的拉力。具体而言,所述墙板为ACC墙体,双层墙体厚度约100;所述工字梁2的上端抵靠在上梁1的下侧,并且通过L型角钢固定;所述L型角钢的两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工字梁高度范围内采用50厚的AAC墙体与上梁1连接。上、下墙体结合处通过密封胶32密封;并且,上下墙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33固定;第一下墙板4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板45与下梁6固定。
继续参阅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抗震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块31和第二减震块44,所述第一减震块31置于工字梁2与第一抗震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块44置于第一抗震结构与下梁6之间,通过其自身的减震效果对工字梁和第一抗震结构进行减震,尤其,在竖直方向上消除冲击力。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减震块的构成材料按照重量份为:橡胶10-15份、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10份、石灰粉10-15份。上述减震块通过采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基体,利用氧化石墨烯极强的吸附能力,将减震成分均匀融合在氧化石墨烯基体上;氧化石墨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的石墨烯单片上引入了许多氧基功能团,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相较于无定型的活性炭通过碳化、造孔通过物理反应吸附形成混合物,氧化石墨烯单片上随机分布着羟基和环氧基。在水性环境中,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灰粉的作用下,形成浆状物,在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后,附着在氧化石墨烯的表层,由于氧化石墨烯具有较大的表层,吸附能力强,因此,减震成分能够最大程度的附着在氧化石墨烯的表层,形成以氧化石墨烯为基体的减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橡胶与上梁1、第一抗震结构、下梁6粘接为一体。
具体而言,在制作减震块时,按照重量份将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灰粉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3-5倍的水,充分搅拌10-15小时,待形成水泥浆时,静置3-4小时,形成凝结物;按照重量份将橡胶加热至200-300°,并将高温的橡胶材料裹覆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凝结物表层,降温至常温,静置3-4小时,形成减震块;在安装减震块时,将减震块的表层加热至60-70°温度,与上梁、第一抗震结构、下梁粘接为一体。
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连接结构,其包括竖直设置并贴靠在第一下墙板4的边缘的第一竖向主筋45,第一竖向主筋45沿两个第一下墙板4设置;还包括与两个第一下墙板4间的第一竖向主筋45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竖向主筋46;还包括绕设在相邻第二竖向主筋46之间的弧形匝筋43,以及连接在相邻第一竖向主筋45与第二竖向主筋46之间的第一倾斜辅筋41。
具体而言,各个竖向主筋的上端穿过第一减震块31与工字梁固定,下端穿过第二减震块44与下梁6固定;中间主筋之间设置环形匝筋,能够缓解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以及扭转冲击力,第一、二主筋之间设置倾斜的辅筋,各个辅筋之间首尾焊接在竖向主筋上,能够缓解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冲击力。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抗震结构能够在竖直、水平方向上防止冲击,同时还能够缓解扭转力,尤其适合在墙体预留空间内设置。具体而言,在安装过程中,首先焊接成为第一抗震结构,然后将第一抗震结构与上端的工字梁及下端的下梁固定,之后,将两个第一下墙板4从两侧推动至第一抗震结构处,完成安装。
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抗震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为了能够同时在墙体内外设置防震结构,在墙体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二抗震结构,所述第二抗震结构包括设置在外侧的梯形混凝土块5、水平设置在第一下墙板4外侧的第二水平筋52,以及设置在梯形混凝土块5与第二水平筋52之间的第二倾斜辅筋51,第二倾斜辅筋51一端焊接在相连接的第二水平筋52上。在浇筑混凝土块5时,预先放置第二倾斜辅筋51,浇筑完成后,将第二倾斜辅筋51的自由端焊接在第二水平筋52上。在安装时,混凝土块5中预埋钢筋,在第一下墙板安装完成后,推动两侧混凝土块5至适当位置,将第二倾斜辅筋51与第二水平筋52焊接完成。其中,第二水平筋52水平插入墙体即可,使第二倾斜辅筋51与第二水平筋52能够焊接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倾斜辅筋能够缓解墙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冲击。
本发明墙体施工过程包括:
步骤a,制作减震块,按照重量份将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灰粉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3-5倍的水,充分搅拌10-15小时,待形成水泥浆时,静置3-4小时,形成凝结物;按照重量份将橡胶加热至200-300°,并将高温的橡胶材料裹覆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凝结物表层,降温至常温,静置3-4小时,形成减震块;在安装减震块时,将减震块的表层加热至60-70°温度,与上梁、第一抗震结构、下梁粘接为一体;
步骤b,焊接第一抗震结构,然后将第一抗震结构与上端的工字梁及下端的下梁固定,之后,将两个第一下墙板从两侧推动至第一抗震结构处,完成安装;
步骤c,第二水平筋水平插入墙体, 混凝土块中预埋钢筋,在第一下墙板安装完成后,推动两侧混凝土块至适当位置,将第二倾斜辅筋与第二水平筋焊接完成。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下梁和设置在上下梁之间的墙体结构,所述墙体结构包括第一上墙板以及第一下墙板,第一上墙板和第二上墙板均对称设置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上墙板之间预留有容纳工字钢的空间,两个所述第一下墙板之间设置第一抗震结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骨架,并设置在工字钢、下梁与第一下墙板之间;
在所述第一抗震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块和第二减震块,所述第一减震块置于工字梁与第一抗震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块置于第一抗震结构与下梁之间;减震块的构成材料按照重量份为:橡胶10-15份、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10份、石灰粉10-15份;
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为钢筋连接结构,其包括竖直设置并贴靠在所述第一下墙板的边缘的第一竖向主筋,第一竖向主筋沿两个第一下墙板设置;还包括与两个第一下墙板间的第一竖向主筋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竖向主筋;还包括绕设在相邻第二竖向主筋之间的弧形匝筋,以及连接在相邻第一竖向主筋与第二竖向主筋之间的第一倾斜辅筋。
2.所述第二抗震结构包括设置在外侧的梯形混凝土块、水平设置在第一下墙板外侧的第二水平筋,以及设置在梯形混凝土块与第二水平筋之间的第二倾斜辅筋,第二倾斜辅筋一端焊接在相连接的第二水平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竖向主筋的上端穿过第一减震块与工字梁固定,下端穿过第二减震块与下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为ACC墙体,双层墙体厚度100mm;所述工字梁的上端抵靠在上梁的下侧,并且通过L型角钢固定;所述L型角钢的两个连接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墙板与第一下墙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并且在接缝处设置有密封胶粘接。
6.一种抗震墙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施工过程包括:
步骤a,制作减震块,按照重量份将氧化石墨烯20-25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灰粉混合,加入混合物重量3-5倍的水,充分搅拌10-15小时,待形成水泥浆时,静置3-4小时,形成凝结物;按照重量份将橡胶加热至200-300°,并将高温的橡胶材料裹覆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凝结物表层,降温至常温,静置3-4小时,形成减震块;在安装减震块时,将减震块的表层加热至60-70°温度,与上梁、第一抗震结构、下梁粘接为一体;
步骤b,焊接第一抗震结构,然后将第一抗震结构与上端的工字梁及下端的下梁固定,之后,将两个第一下墙板从两侧推动至第一抗震结构处,完成安装;
步骤c,第二水平筋水平插入墙体, 混凝土块中预埋钢筋,在第一下墙板安装完成后,推动两侧混凝土块至适当位置,将第二倾斜辅筋与第二水平筋焊接完成。
CN201711109698.0A 2017-11-11 2017-11-11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07859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9698.0A CN107859201A (zh) 2017-11-11 2017-11-11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9698.0A CN107859201A (zh) 2017-11-11 2017-11-11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9201A true CN107859201A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0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9698.0A Withdrawn CN107859201A (zh) 2017-11-11 2017-11-11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592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7329A (zh) * 2019-04-10 2019-07-30 相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隔墙
CN113622510A (zh) * 2020-05-07 2021-11-09 万平华 加气混凝土墙板的安装方法
CN115450421A (zh) * 2022-09-21 2022-12-0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双连梁抽屉式模板结构及双连梁的浇筑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7329A (zh) * 2019-04-10 2019-07-30 相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隔墙
CN110067329B (zh) * 2019-04-10 2024-04-19 相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隔墙
CN113622510A (zh) * 2020-05-07 2021-11-09 万平华 加气混凝土墙板的安装方法
CN115450421A (zh) * 2022-09-21 2022-12-0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双连梁抽屉式模板结构及双连梁的浇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05192U (zh) 一种预制楼板建筑
CN107859201A (zh) 一种抗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7489212A (zh) 免承重力防剪切屈曲钢板剪力墙
CN105780965B (zh) 一种装配式消能减震填充墙板
CN105952229A (zh) 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安装施工方法
CN106121270B (zh) 一种框架或框剪加固改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86819U (zh) 一种保证连续梁悬浇施工的稳定支撑体系
CN106869379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墙板下托上挂式连接结构
CN208803586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整体拼装外墙板及吊装结构
CN206607724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墙板下托上挂式连接结构
CN205502623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用连接装置
CN205577187U (zh) 预制钢管混凝土构造柱夯土墙
CN204826283U (zh) 一种蜂窝式空间钢筋布置方式混凝土抗爆墙板
CN205557905U (zh) 一种装配式消能减震填充墙板
CN108019000A (zh) 一种装配式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免套筒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05804293A (zh) 预制钢管混凝土构造柱夯土墙
CN210216816U (zh) 一种抗震型混凝土墙体
CN204898508U (zh) 一种根部设置防屈曲耗能结构的圆钢管桥墩
CN2118170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轻型降噪装置
CN209637263U (zh) 用于加固砌体结构的附加抗侧力索结构
CN207739510U (zh) 一种加强型冷弯钢管混凝土柱及结构体系
CN203654454U (zh) 一种上下层预制阳台板及其与梁间的支撑连接结构
CN208184007U (zh) 一种回形控力防屈曲支撑结构
CN207392519U (zh) 一种免承重力防剪切屈曲钢板剪力墙
CN105019353A (zh) 一种根部设置防屈曲耗能结构的方法及圆钢管桥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