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3251B -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3251B
CN107853251B CN201711288671.2A CN201711288671A CN107853251B CN 107853251 B CN107853251 B CN 107853251B CN 201711288671 A CN201711288671 A CN 201711288671A CN 107853251 B CN107853251 B CN 1078532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flower
sunflowers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days
s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8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3251A (zh
Inventor
宫庆涛
孙瑞红
武海斌
李素红
蒋恩顺
李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2886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53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53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3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3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3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该方法于3月中下旬或4月上中旬起,每间隔15~30天在划分后的一块小片区内播种向日葵,按小片区排布顺序逐次间隔将向日葵播种于寄主地块内;于不同播种时间种植的向日葵花头、第1、2个叶片或叶间茎上采集各虫态试虫。本发明采用间隔分期栽植向日葵来大量获得桃蛀螟卵、幼虫、蛹、成虫,由于向日葵为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易于吸引成虫产卵,并且可为大量幼虫提供存在场所,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各虫态试虫,并于10月份后获得大量越冬代老熟幼虫进行室内科研试验;虫态丰富,获取方法简单,容易,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可为害向日葵、蓖麻、高粱、玉米、大豆、扁豆、棉花、姜科植物等作物;板栗、石榴、枣、山楂、梨、李、杏、梅、苹果、葡萄、柿、樱桃、核桃、柑橘、甜橙、脐橙、柚、枇杷、龙眼、无花果、荔枝、芒果、木菠萝、木瓜、银杏等果树;松、杉、桧柏、臭椿等林木,是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桃蛀螟为害极其严重,在有些寄主上甚至是毁灭性的。
桃蛀螟在我国北方各省年发生2~3代,华北地区3~4代,西北地区3~5代,华中地区5代,华南地区5~6代,为田间间隔一定时期多次栽植诱集活性较高的寄主作物进行自然条件下繁育桃蛀螟,获取各虫态试虫提供基础。
目前,关于桃蛀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发生期监测或用虫量较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于室内防控药剂筛选或行为学等用虫量较大的研究较少。其中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桃蛀螟试虫缺乏。当前,桃蛀螟试虫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田间采集;二是室内利用人工饲料或寄主叶、果饲养。但是,目前的桃蛀螟试虫获取途径实际操作中遇到较多问题。比如,①由于桃蛀螟成虫具有较强迁飞能力,为迁飞性昆虫;幼虫和蛹具有隐蔽性,卵粒相对较小、分布较分散且数量少,各虫态均难以采集。②人工饲料大多配方复杂,成本较高,饲养试虫数量少,在饲养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和细菌的感染而发霉、腐烂。目前,饲养桃蛀螟常采用Honda等或Utsumi等研制的人工饲料配方,Honda等配方为:150g饲料粉(包含玉米、小麦、稻麸、维生素和微量物质)、50g大豆粉、50g干木屑、30g琼脂粉和700mL水,完全搅拌均匀,接着蒸30min,等温度降到60℃时加5g维生素C。Utsumi等配方为:150g干玉米籽粒,在配料前将玉米种子浸泡一晚上,再加6g桃干、200mg柠檬酸、10mL防腐剂、9g琼脂粉、6g稻糠、3g干酵母、6g糖和220mL水,拌匀后先高压蒸熟,等冷却后加2g L-维生素C。除此之外,利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桃蛀螟,还容易使卵孵化率低、幼虫成活率低、成虫易受湿度影响而溺死,且易出现种群衰退现象。③室内饲养时,桃蛀螟虫体较大,老熟幼虫体长约22mm,重量约为0.1g左右,蛹长约13mm,重量约为0.07g左右,是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和蛹重量的10倍。各虫态发育历期较长,寄主叶、果饲养时易腐烂,需频繁添加或更换饲料,浪费人力。④桃蛀螟食性极杂,且在不同作物甚至相同作物不同品种上发育历期和进度差异较大,有报道称,桃蛀螟幼虫在不同作物苹果和鲜玉米上发育历期分别为32天和16天,相差16天。在同一作物蓖麻抗虫蓖麻品种EB 16-A和感虫品种上发育历期分别为26.5天和19天,相差7.5天。使田间较难在同一时期大量采集到某一虫态试虫。⑤成虫体长约12mm,翅展约20mm,停止飞翔时双翅才平展于体上,占据较大空间。并且鳞翅目害虫,室内饲养密度大时,易造成其翅膀鳞片脱落,影响其活力,使成虫期缩短,产卵量减小,造成室内饲养种群逐渐萎缩,给大规模饲养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获取大量桃蛀螟各虫态试虫的新方法,来提高获取各虫态试虫的数量,以促进桃蛀螟各项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常规田间采集和室内饲养难以大量获得桃蛀螟卵、幼虫、蛹、成虫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桃蛀螟田间发生期,通过向日葵的特定种植,间隔分期栽植向日葵,保持田间始终有向日葵花头供每代桃蛀螟产卵,从而连续、快速获得大量各虫态试虫。
术语解释:
桃蛀螟越冬代:桃蛀螟以老熟幼虫越冬,老熟幼虫经成蛹、成虫、成虫羽化、产卵为越冬代。
第一代:越冬代产的卵经幼虫、蛹、成虫、成虫羽化、产卵为第一代。
第二代:第一代产的卵经幼虫、蛹、成虫、成虫羽化、产卵为第二代。
第三代:第二代产的卵经幼虫、蛹、成虫、成虫羽化、产卵为第三代。
第四代:第三代产的卵经幼虫、蛹、成虫、成虫羽化、产卵为第四代,其他代以此类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选择有寄主地块,将地块划分成片区;
(2)于3月中下旬或4月上中旬起,每间隔15~30天在一块小片区内播种向日葵,按小片区排布顺序逐次间隔将向日葵播种于寄主地块内;
(3)于不同播种时间种植的向日葵花头、第1、2个叶片或叶间茎上采集各虫态试虫。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地块为有桃蛀螟危害的果园或其它寄主作物田周边距离较近的地块。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将地块划分成3~6片区,各片区首尾相连成一字型排列,相邻片区间隔距离小于等于500m;从一字型一端至另一端即为小片区排布顺序。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播种时按片区从一端至另外一端的方向,间隔、逐次播种于各小片区内。该中种植向日葵的方法以便于前一次栽植中羽化出的成虫就近交配产卵。
优选的,相邻片区播种间隔时间为16-25天,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片区播种间隔时间为18-23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向日葵的播种深度为3-10cm,优选的,播种深度为4-8cm。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向日葵播种次数与片区数量一致,优选的,播种次数为3~6次,首次播种的向日葵花期与越冬代桃蛀螟成虫羽化期相一致。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首次播种向日葵的数量大于以后每次的种植数量。进一步优选的,首次播种向日葵的数量为以后每次的种植向日葵数量的3-5倍。
以便获得较大虫口基数,利用桃蛀螟种群自然增长,于2~5次种植的向日葵上获得各虫态试虫。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播种后向日葵的株距为10-30cm,行距为30-80cm。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向日葵为食葵或油葵,品种为早熟向日葵品种、中熟向日葵品种或晚熟向日葵品种。
进一步优选的,早熟向日葵品种选自KD204(新食葵2号)、LD9091、杂交食葵H1、辽喧杂1号、RH3148或大诚地212;中熟向日葵品种选自向日葵1号、晋葵9号、567DW、645、765C、665、金星1号、RH3708、美葵王一号(RH118)、大诚地223、黑大片、DK188、DK119、H658或三道眉;晚熟向日葵品种为龙食葵2号;全生育期天数在85~140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食葵植株高度为1.5-2.4m,油葵植株高度为0.7-1.2m。
本发明通过无数次实验研究,得到了本发明的首次种植向日葵的时间,各片区种植的时间间隔,使越冬代桃蛀螟成虫产卵期和首次栽植的向日葵花期一致,获得较大虫口基数,从而连续、快速获得大量各虫态试虫。
本发明通过无数次实验表明,桃蛀螟主要将卵产在向日葵花头和第1、2个叶片及叶间茎上,产卵量分别占总产卵量的65.9%和14.7%。通过对首次栽植的向日葵向日葵花头和第1、2个叶片及叶间茎进行花期落卵量调查,结合桃蛀螟生物学特性计算估计一年中可获得桃柱螟各虫态试虫数量。由于桃蛀螟从第1代后即开始出现世代重叠,根据所需试验情况,可在不同栽植时间向日葵花头或第1、2个叶片及叶间茎上采集各虫态试虫。
本发明采用间隔分期栽植向日葵来大量获得桃蛀螟卵、幼虫、蛹、成虫,由于向日葵为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易于吸引成虫产卵,并且可为大量幼虫提供存在场所,单位质量虫量显著多于其他寄主植物(如图1)。卵、幼虫、蛹基本集中于花头(如图2),便于采集作为试验用虫备用;
向日葵的生育期一般为85~140天。生育期长短因品种、播期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整个生育期分为幼苗期(28~50天)、现蕾期(约需20天左右)、开花期(6~20天)和成熟期(15~45天)四个生育时期与其他作物相比,其幼苗期较短,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长,便于吸引桃蛀螟产卵并顺利完成幼虫、蛹等虫态发育。除此之外,向日葵作物生长期均可以种植。向日葵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三个时期均可吸引成虫大量产卵;
桃蛀螟卵初期为白色,末期为红色,向日葵花盘主要有黄色和绿色构成,与卵颜色对比强烈,易于观察和采集;桃蛀螟幼虫和蛹多存在于向日葵花托和葵花籽中,易于剥开获取。其它如板栗等,不易破开。成虫可直接采集花盘放入养虫笼中,羽化备用;种植向日葵经济成本低,在沟边、地边或废弃用地均可种植,且生长量大,成活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于3月中下旬或4月上中旬选择适当日期及向日葵品种,每间隔15~30天在一块小片区内播种向日葵,共播种3~6次,且每次种植的向日葵按种植时间先后顺序逐次排列栽植距离较近的小区中。利用向日葵的诱集产卵活性和桃蛀螟种群自然增长,可于5~10月份在栽植的向日葵上快速获得大量各虫态试虫,并于10月份后获得大量越冬代老熟幼虫进行室内科研试验;虫态丰富,获取方法简单,容易,易操作。
(2)本发明方法在桃蛀螟年发生代数越多的地方效果越好。如北方各省年发生2~3代,华北地区3~4代,西北地区3~5代,华中地区5代,华南地区5~6代。
(3)本发明提供的不同虫态桃蛀螟均为自然状态下生长发育而成,与室内饲养的得到的桃蛀螟相比,其用于科研试验中,试验结果更贴近于实际。
(4)利用向日葵得到的卵、幼虫、蛹基本集中于花头,便于采集作为试验用虫备用,成虫可直接采集花盘放入养虫笼中,羽化备用。
(5)本发明的方法兼具桃蛀螟防治效果。
(6)本发明的方法不需占用耕地等,经济成本低,在沟边、地边或废弃用地均可种植,且生长量大,成活率高。与室内饲养相比较,成本降低到室内饲料饲养成本的1/6~1/5(见表1)。
表1桃蛀螟单头成本核算
Figure BDA0001498970560000041
Figure BDA0001498970560000051
附图说明
图1为桃蛀螟在不同寄主植物单株幼虫数量比较柱状图;
图2为桃蛀螟卵、幼虫、蛹在向日葵上的分布情况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地点及情况描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万吉山试验基地,位于泰山山脉南麓,山坡地,坡度为20~30°,面积约为417亩,主要种植苹果、枣、杏、石榴,板栗、核桃、茶叶等;
(1)于苹果园周边选择长度为200m,宽为1m闲置地,按长度平均分成4个小区,每小区长为50m,面积为50m2
(2)选择中熟食葵品种向日葵1号(全生育期约100天左右),在小区中间开沟,分别于4月10日、4月30日、5月20日和6月10日分4次间隔20天单行种植向日葵;按小片区排布顺序逐次间隔将向日葵播种于寄主地块内;4月10日首次播种向日葵的数量大于4月30日、5月20日和6月10日每次的种植数量。首次播种向日葵的数量为以后每次的种植向日葵数量的3倍;中熟食葵品种向日葵1号的发芽率为85%。出苗后,剔除弱苗、伤苗、发育迟缓或距离较近的向日葵苗,每小区保留健壮幼苗,用于试验。
(3)试验调查:桃蛀螟各虫态在泰安地区发生情况见下表2,根据其发生情况和桃蛀螟相关试验设计采集所需虫态桃蛀螟。本实施例仅进行3次试验调查,以评估该发明方法的有效性。
6月19日随机选择10株首次种植的向日葵,调查花头和第1、2个叶片及叶间茎卵量发现,平均落卵量为200粒左右。
8月29日,采集4月30日种植的向日葵上所有桃柱螟,共得到幼虫11224头(其中90%为老熟幼虫),蛹432头。
10月1日,采集6月10日种植的向日葵上越冬代幼虫10344头(其中95%以上为老熟幼虫),蛹0头。
表2桃蛀螟年生活史(山东·泰安)
Figure BDA0001498970560000061
注:“○”表示卵,“〓”表示幼虫,“⊙”表示蛹,“≈”表示成虫。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试验地点及情况描述: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圣元官庄村,平原地,面积约为5亩。主要种植苹果、枣、杏、桃、板栗、樱桃等。
(1)于果园周边选择长度约120m,宽约2m闲置地,按长度平均分成6个小区,每小区长约20m,面积约40m2
(2)选择早熟食葵品种新食葵2号(全生育期约90天左右),分别于4月13日、4月28日、5月13日、5月28日、6月12日和6月27日分6次间隔15天向种植向日葵;按小片区排布顺序逐次间隔将向日葵播种于寄主地块内;出苗后,剔除弱苗、伤苗、发育迟缓或距离较近的向日葵苗,每小区保留健壮幼苗,用于试验。
(3)试验调查:试验调查:通过随机取样法调查,每个间隔20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随机选取5个花盘,调查其上不同桃蛀螟虫态数目,结果见下表3。通过调查发现,桃蛀螟在泰安1年发生3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有世代重叠现象。
Figure BDA0001498970560000071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试验地点及情况描述:重庆市武隆县和顺镇,山地,面积约为50亩。主要种植板栗。
(1)于果园周边选择长度约120m,宽约2m闲置地,按长度平均分成6个小区,每小区长约20m,面积约40m2
(2)选择早熟食葵品种新食葵2号(全生育期约90天左右),分别于3月10日、3月30日、4月19日,5月9日、5月29日和6月18日分6次间隔20天播种向日葵;按小片区排布顺序逐次间隔将向日葵播种于寄主地块内;出苗后,剔除弱苗、伤苗、发育迟缓或距离较近的向日葵苗,每小区保留健壮幼苗,用于试验。
(3)试验调查:通过随机取样法调查,每个间隔20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随机选取5个花盘,调查其上不同桃蛀螟虫态数目,结果见表4。通过调查发现,桃蛀螟在武隆1年发生4代。
Figure BDA0001498970560000091

Claims (8)

1.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选择有寄主地块,将地块划分成3~6片区,各片区首尾相连成一字型排列,相邻片区间隔距离小于等于500 m;从一字型一端至另一端即为小片区排布顺序;
(2)于3月中下旬或4月上中旬起,每间隔15~30天在一块小片区内播种向日葵,按小片区排布顺序逐次间隔将向日葵播种于寄主地块内;播种时按片区从一端至另外一端的方向,间隔、逐次播种于各小片区内;
(3)于不同播种时间种植的向日葵花头、第1、2个叶片或叶间茎上采集各虫态试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地块为有桃蛀螟危害的果园或其它寄主作物田周边距离较近的地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片区播种间隔时间为16-2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向日葵的播种深度为3-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向日葵播种次数与片区数量一致,首次播种的向日葵花期与越冬代桃蛀螟成虫羽化期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首次播种向日葵的数量为以后每次的种植向日葵数量的3-5倍;播种后向日葵的株距为10-30cm,行距为30-8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向日葵为食葵或油葵,品种为早熟向日葵品种、中熟向日葵品种或晚熟向日葵品种;早熟向日葵品种选自KD204(新食葵2号)、LD9091、杂交食葵H1、辽喧杂1号、RH3148或大诚地212;中熟向日葵品种选自向日葵1号、晋葵9号、567DW、645、765C、665、金星1号、RH3708、美葵王一号(RH118)、大诚地223、黑大片、DK188、DK119、H658或三道眉;晚熟向日葵品种为龙食葵2号;全生育期天数在85~140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食葵植株高度为1.5-2.4m,油葵植株高度为0.7-1.2m。
CN201711288671.2A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Active CN107853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8671.2A CN107853251B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8671.2A CN107853251B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3251A CN107853251A (zh) 2018-03-30
CN107853251B true CN107853251B (zh) 2020-11-27

Family

ID=61705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8671.2A Active CN107853251B (zh) 2017-12-07 2017-12-07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5325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9221A (ja) * 2005-12-22 2007-07-05 Nippon Nohyaku Co Ltd 有害生物防除剤組成物
CN203233933U (zh) * 2013-07-05 2013-10-1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向日葵螟诱芯
CN103444698B (zh) * 2013-08-06 2015-04-0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用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方法及其实施方案
CN103478493B (zh) * 2013-09-25 2014-11-26 北京农学院 桃蛀螟人工饲料配方及制作方法
CN104957182A (zh) * 2015-06-23 2015-10-07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草地螟和金龟子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3251A (zh) 201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chinacea: Cultiva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CN104725145A (zh) 一种具有驱虫作用的有机叶面肥
CN103155906A (zh)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CN103518518A (zh) 一种苦瓜种植方法
CN109122142A (zh)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4303813A (zh) 一种紫苏的种植方法
CN106613903A (zh) 一种利用家蝇辅助杂交茎瘤芥授粉的方法
CN104255243A (zh) 大蒜、辣椒一年两种五收有机栽培方法
CN102893798A (zh) 豌豆的天然支架栽培方法
CN105103855B (zh) 一种促进滇重楼原种子提早发芽的方法
CN103190265A (zh) 一种七叶树的种植方法
CN107853251B (zh) 一种连续快速获取大量桃蛀螟试虫的方法
CN106472591B (zh) 一种生态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CN109380053A (zh) 一种有机生态葡萄的培育方法
Goel et al. Oak tasar culture: aboriginal of Himalayas
CN113951023A (zh) 一种利用小花蝽防治芒果蓟马的方法
CN102017862B (zh) 红茂草的种植方法
CN105009918A (zh) 一种防止玛咖品种退化的繁殖方法
CN105210596A (zh) 一种糜子和白萝卜的套种栽培技术
Alam Lettuce Grown in the Open Field and Protected Culture Applied with Different Fermented Plant Juices
Waman et al. Seed germination techniques for selected underutilized species of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CN110432098A (zh) 一种选育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间材料的方法
CN109851430A (zh) 备长碳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hmad et al. Nursery techniques for Calamus manan and C. caesius at the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nursery, Kepong, Malays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