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722B - 免授权多址接入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 - Google Patents
免授权多址接入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52722B CN107852722B CN201680043404.6A CN201680043404A CN107852722B CN 107852722 B CN107852722 B CN 107852722B CN 201680043404 A CN201680043404 A CN 201680043404A CN 107852722 B CN107852722 B CN 1078527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cs
- uplink transmission
- ctu
- base station
-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102100033943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1001068639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6
- 102100029516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1001125486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33949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1068638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3948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068637 Homo sapiens Basic salivary proline-rich protein 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49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27 signaling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BS确定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所述BS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限制,所述MCS限制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所述BS向与第一CTU访问区域相关的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所述MCS限制。UE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MCS限制,并确定所述MCS限制内用于第一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MCS索引。所述UE使用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CTU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用户数据和在所述第一UE处确定的所述第一MCS索引。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5年7月27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免授权多址接入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 in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的第14/810,119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包括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传输方案。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等无线网络常利用上行链路(uplink,UL)的共享数据信道。上行链路(uplink,UL)的共享数据信道的选择通常基于调度/授权,调度和授权机制由网络中的基站(base station,BS)控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向基站发送UL调度请求。当BS收到调度请求时,BS向UE发送UL授权,指示其UL资源分配。然后,UE通过授权资源传输数据。
调度/授权机制的信令资源开销会非常大,尤其是在传输的数据较小的情况下。例如,约20字节的小报文传输每次使用的调度/授权机制资源可能约为报文大小的30%到50%。调度/授权过程还可能引起数据传输的初始延迟。在典型的无线网络中,正在发送的调度请求与第一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之间常存在7-8ms的最小延迟。
发明内容
在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基于所述资源过载量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MCS)限制,所述MCS限制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以及向与所述CTU访问区域相关的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所述MCS限制。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确定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基于所述资源过载量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限制,所述MCS限制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以及向与所述CTU访问区域相关的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所述MCS限制。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限制;在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处确定所述MCS限制内的第一MCS索引;以及使用所述第一CTU访问区域中的CTU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用户数据和在所述第一UE处确定的所述第一MCS索引。
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所述UE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从基站接收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限制;在所述UE处确定所述MCS限制内的第一MCS索引;以及使用所述第一CTU访问区域中的CTU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用户数据和在所述第一UE处确定的所述第一MCS索引。
本发明内容简单地介绍了下文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本发明内容不旨在确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本特征,也不旨在帮助确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所请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任何或所有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绘网络示例的框图。
图2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绘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绘CTU到CTU访问区域的示例映射的图。
图4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述基站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描绘CTU访问区域中的产生不同过载系数的资源分配示例的图。
图6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述基站选择MCS限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述用户设备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述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示例的框图。
图9是描绘CTU访问区域中的资源分配示例的图,其中,预留了时频资源区域用于传输控制信息。
图10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述用户设备进行的开环链路自适应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所公开技术的描述基站进行的闭环链路自适应的流程图。
图12是计算系统的高级框图,该计算系统可以用来实施本文描述的任何计算设备,例如UE和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了针对多址架构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提供链路自适应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相关操作方法。准正交多址接入方案,例如低密度签名正交频分复用(low densitysignature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LDS-OFDM)和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支持不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的资源过载。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允许用户设备在基站(base station,BS)没有向请求/授权机制分配资源的情况下发送上行链路传输。各个UE在没有请求/授权机制的情况下竞争并访问上行链路资源。这减少了请求/授权信令的网络开销资源总量。
提供链路自适应是为了允许UE基于信道状态信息、路径损耗和/或流量特性等本地参数来调整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这提高了频谱效率。UE利用单独的链路自适应,而不是利用如可以以传统免授权通信为代表的预定义的链路定义。此外,基站可基于系统负载指定MCS限制。这可以增加并发访问的UE的数量以及系统容量。使用链路自适应的免授权传输方案可由基站定义,或者可由无线标准定义。
公开了一种基站,其实施使用链路自适应的免授权传输方案。基站用于确定UE密度和服务需求,例如链路预算、覆盖区域等。基站基于这些参数确定免授权方案中的适当资源过载,以便满足所要求的参数。基站可确定一些资源,例如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transmission unit,CTU),以分配给CTU访问区域。基站基于小区负载或其它参数确定供CTU访问区域中的UE使用的最高MCS级别。最高MCS级别作为MCS限制被广播给UE。UE基于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本地条件来选择MCS限制内的MCS级别。UE提供上行链路传输中的MCS索引,该MCS索引指示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传输数据的MCS级别。基站在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时访问MCS索引以利用合适的MCS级别。
图1示出了根据各实施例的网络100的框图。基站(base station,BS)102管理其覆盖区域106内的各种UE 104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BS 102也可称为蜂窝塔或站点、宏小区、微小区、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NodeB、eNodeB或eNB、接入网,等等。BS 102可以支持多个蜂窝载波的并发传输。BS 102实施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该方案中定义了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使得UE 104可在没有请求/授权机制的情况下竞争并访问上行链路资源。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可由BS定义,或者可在无线标准(例如3GPP)中设置。UE 104可映射到各种CTU访问区域以避免冲突(即,当两个或更多UE尝试通过同一上行链路资源传输数据时)。然而,如果发生冲突,则UE 104可使用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方法来解决冲突。BS 102对活动UE进行盲检测(即,不使用显式信令),并对收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
在该方案下,UE 104可在BS没有向请求/授权机制分配资源的情况下发送上行链路传输。因此,节省了总网络开销资源。此外,该系统支持在上行链路期间通过绕过请求/授权方案来节省时间。虽然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BS 102和六个UE 104,但是典型的网络可包括多个BS,每个BS覆盖来自其地理覆盖区域中的不同数量的UE的传输。
网络100使用各种高级信令机制来启用并配置免授权传输。能够进行免授权传输的UE104可将这种能力用信号通知给BS 102。这允许BS 102同时支持免授权传输和传统信号/授权传输(例如,用于较老的UE型号)。相关UE可通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中定义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等(例如,如3GPP TS 25.331标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协议规范中提出的)来用信号通知这种能力。可在RRC信令的UE能力列表中添加一个新字段来指示UE是否支持免授权传输。或者,可以修改或推断一个或多个现有字段,以便指示免授权支持。
BS 102还使用高级信令机制(例如广播信道或慢信令信道)来将启用或配置免授权传输方案所需的信息通知给UE 104。例如,BS 102可通过信号通知其支持免授权传输、其搜索空间和对CTU访问区域的接入码、签名集合的最大大小(即,已定义签名的总数量)、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设置,等等。此外,BS 102可时常使用如慢信令信道(例如,仅在约数百毫秒内发生,而不是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TTI)中发生的信令信道)来更新该信息。
BS 102实施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免授权传输上行链路方案定义CTU访问区域以便由UE启用免授权传输。CTU是由网络100预定义的用于竞争传输的基本资源。每个CTU可以是时间、频率、码域和/或导频元素的组合。码域元素可以是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代码、低密度签名(low-density signature,LDS)签名、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码本,等等。在下文中,这些可能的码域元素可统称为“签名”。多个UE可竞争同一个CTU。CTU的大小由网络预设,并且可考虑预计传输大小、所需填充量和/或MCS级别。
CTU访问区域是发生竞争传输的时频区域。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可定义网络100的多个CTU访问区域。免授权传输上行链路方案可由BS 102通过高级信令(例如通过广播信道)定义或者可由标准预定义并且在UE中(例如在UE固件中)实施。这些区域可存在于一个或多个频段(同频段或跨频段)中,并且可占用BS 102或BS 102支持的载波的全部上行链路传输带宽或总传输带宽的一部分。仅占用一部分带宽的CTU访问区域允许BS 102在传统请求/授权方案(例如,用于不能支持免授权传输的较老的UE型号)下同时支持上行链路传输。此外,BS 102可在请求/授权方案下利用未使用的CTU进行调度传输,或者,如果部分CTU访问区域在一段时间内未使用,则BS 102可调整这些访问区域的大小。此外,CTU访问区域可周期性地跳频。BS 102可通过慢信令信道将CTU访问区域大小和频率的这些变化用信号通知给UE 104。
各实施例,如图1的实施例,结合特定上下文进行描述,该特定上下文即LTE无线通信网络。但是各实施例也可应用到其它无线网络,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网络、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网络、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网络,等等。
图2示出了BS 102定义的各种CTU访问区域的示例配置。在图2中,BS 102支持三个载波的传输,这些载波分别在频率F1、F2和F3以带宽BW1、BW2和BW3操作。图2示出了在所有三个载波中定义的使用不同配置的示例CTU访问区域200。图2所示的配置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在各实施例中可定义替代性CTU访问区域配置。
多个CTU访问区域(例如,如图2所示)允许有区别地对每个CTU访问区域进行分类,以便为不同的UE类型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例如,可对CTU访问区域进行分类以支持不同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级别、不同的UE配置(例如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UE订阅的不同服务级别、不同的UE几何形状,或它们的组合。此外,每个CTU访问区域可用于支持不同数量的UE。每个CTU访问区域的大小可根据使用该区域的UE的预计数量而变化。例如,一个CTU访问区域的大小可基于该CTU访问区域中的负载历史(例如UE数量)、UE冲突概率估计和/或在一段时间内测量到的UE冲突。
图3示出了各种CTU访问区域中的示例CTU资源定义。图3示出了四个CTU访问区域302至308。可用带宽针对CTU访问区域302至308划分为时频区域,每个访问区域302至308占用带宽的预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块(例如,访问区域302占用PRB 1至4)。在图3中,CTU恒等地映射到访问区域302至308,但是出于说明性目的,示出了该映射的不同视图。
在图3中,每个CTU访问区域能够支持多达三十六个UE竞争在各个区域中定义的三十六个CTU。每个CTU是时间、频率、签名和导频的组合。每个访问区域302至308占用不同的频率时间区域。这些频率时间区域被进一步划分,以便每个频率时间区域支持六个签名(S1至S6)和映射到各个签名的六个导频以创建总共三十六个导频(P1至P36)。BS 102处的导频/签名去相关器用于检测并解码各UE信号和传输。
在该方案下,不同的UE在同一签名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各实施例支持签名冲突(即,当若干UE使用同一签名同时访问相同的频率时间资源时)。虽然签名冲突可能降低UE性能,但是传输的信息可以由BS 102使用各种解码方案(例如,如后续段落中详细描述的联合消息传递算法(joint 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JMPA)方案)进行解码。此外,两个UE之间的签名冲突不影响其它UE的性能。因此,签名冲突对整体系统性能无害。各实施例将多个可能的UE映射到相同的频率时间签名资源,使得系统在每个竞争传输中都可满载。
可能不支持导频冲突。与签名冲突类似,导频冲突是指多个UE使用同一导频序列同时访问相同的频率时间签名资源的情况。但是,与签名冲突不同的是,导频冲突在免授权传输方案中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BS 102可能无法对导频冲突场景中的UE传输信息进行解码,因为BS 102可能无法估计使用同一导频的UE的各个信道。例如,假设两个UE具有相同的导频且它们的信道是h1和h2。BS 102仅能够估计这两个UE的h1+h2的信道质量。因此,传输的信息不会被正确地解码。各实施例可根据系统中支持的UE数量来定义一些唯一导频(例如,图3中的每个访问区域三十六个导频)。图3中给出的特定数量仅用于说明性目的,CTU访问区域和CTU的特定配置可根据网络而变化。
各实施例通过包括以下机制来启用免授权传输:通过UE到CTU的映射/重映射实现的冲突避免机制和通过异步HARQ实现的冲突解决机制。为了使UE在免授权方案中成功进行上行链路传输,UE确定一个CTU,数据能够通过该CTU发送。在一项实施例中,UE基于网络(例如网络100)中的UE(例如UE 104)和基站(例如BS 102)都知道的预定义映射规则来确定应该用来进行传输的CTU。这些映射规则可以是针对UE(例如在适用的标准中或者在UE的固件中)预定义的隐式(即,默认)规则和/或由BS使用高级信令定义的显式规则。例如,在3GPP等无线标准中预定义不同的映射规则(如称为映射配置)(例如,如3GPP TS 36.213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中指定的;物理层过程),并且BS将适用的映射配置的索引用信号通知给UE。
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为CTU访问区域中的每个CTU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CTU的索引ICTU。UE基于用来选择适当CTU索引的映射规则来确定传输哪些CTU。CTU索引的映射可在可用资源上均匀分布,其中,可用资源考虑了时频域上的CTU区域的大小和降低BS解码复杂度的需求。考虑CTU区域的大小使得UE不会被映射到可用时频资源的相同子集。
传统上,免授权上行链路方案依赖于整个CTU访问区域的预定义的链路定义。免授权传输降低了信令开销和时延,从而有效地使用可用频谱。UE不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并且基站不向UE发送资源授权。为了正确地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BS需要利用先前用于上行链路的合适的MCS级别。如果基站循环通过多个MCS级别,直到使用来自UE的MCS正确地对一个信号进行解码,则可能引入低效性。相应地,通常使用一个预定义的链路定义来使基站能够使用该预定义的链路定义有效地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例如,可预定义一种调制编码方案以在一个或多个CTU访问区域中使用。每个UE利用该预定义的MCS来进行其上行链路传输。由于BS没有提前分配资源给免授权上行链路方案中的请求UE,所以BS通常不向UE传输链路自适应信息。此外,UE利用预定义的MCS级别进行传输,而不考虑本地条件和参数。虽然利用一个预定义的MCS级别进行所有传输可以提供高可靠性,但是相关限制可能导致频谱使用效率低。
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包括链路自适应以提高免授权传输中的频谱效率。提供免授权传输是为了减少信令时延,而提供从UE到基站的链路自适应是为了提高频谱效率。基站用于确定UE密度和服务需求,例如链路预算、覆盖区域等。基站基于这些参数来配置具有适当资源过载的免授权传输方案,以便满足所要求的参数。
例如,基站可确定一些资源,如分配给CTU访问区域的CTU,以便满足小区需求。基站基于小区负载确定CTU访问区域中的UE能够使用的最高MCS级别。例如,当小区负载增加时,基站降低最高MCS级别以避免覆盖区域中的UE之间无法解决的干扰。当小区负载降低时,基站提高最高MCS级别以提高传输速率和频率使用效率。最高MCS级别作为MCS限制被广播给UE。然后,UE基于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本地条件(例如信道质量、路径损耗等)来选择MCS限制内的MCS级别。UE包括上行链路传输中的MCS索引,该MCS索引指示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传输数据的MCS级别。基站访问MCS索引以利用合适的MCS级别来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
图4是根据一项实施例的描述基站实施使用链路自适应的免授权传输方案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400处,实施免授权传输方案。该传输方案可使用一个或多个CTU访问区域,基站可以将各CTU索引映射到这些CTU访问区域。CTU访问区域可预定义或由基站定义。每个CTU索引对应一个CTU,一个UE可在该CTU上进行免授权传输。BS可使用高级信令(例如通过广播信道)来发送启用免授权传输的信息。高级信令可以包括关于已定义的CTU访问区域的信息、访问区域中CTU的数量和/或CTU索引映射。
注意到,基站无需显示地定义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例如,可通过标准来定义一种免授权传输方案的几个部分或全部。例如,可通过标准来定义CTU访问区域。基站可将CTU索引映射到CTU访问区域并传输信息以实施免授权传输方案。
在步骤402处,基站为与一个或多个CTU访问区域对应的覆盖区域动态地分配资源池。在步骤402处,基站确定覆盖区域中的小区负载量,以便分配覆盖区域中的与负载相当的资源数量。例如,基站可确定覆盖区域中的活动UE的数量或覆盖区域中的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流量总量。在确定或估计小区负载量之后,基站调整可用物理资源以分配具有适当资源数量的资源池。当小区负载增加时,基站分配大量非正交资源;当小区负载降低时,基站分配少量非正交资源。通常,基站基于要使用的过载系数均匀地释放/增加资源。在LDS-OFDM方案中,基站可在不同的时频区域中分配更多的稀疏扩频代码集以增大资源池。在SCMA方案中,基站可分配更多的SCMA代码集,这些SCMA代码集可以基于不同阶数的星座或星座维度。
在步骤404处,基站基于一个或多个CTU访问区域中的资源过载量来确定该CTU访问区域的MCS限制。MCS限制指示UE在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中能够支持的最高MCS级别。例如,MCS限制可以是在不同MCS索引到不同MCS级别的映射中使用的MCS索引。将更多非正交资源分配到资源池使CTU访问区域中的资源过载更高。随着资源过载的增加,覆盖区域中的链路预算降低。基站确定在当前资源负载下,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中能够支持的最高MCS级别。基站可考虑过载量以及基站能力来确定最高MCS级别。在一个示例中,可在一个CTU访问区域内使用多级过载。可使用过载率(也称为过载系数)到不同MCS级别的映射。这样,基站可为CTU访问区域选择与当前过载系数对应的最高MCS级别。
在一个示例中,MCS级别与LDS-OFDM中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对应。链路自适应方案利用MCS级别与LDS-OFDM中的调制方案和编码率之间的预定义映射。在另一示例中,MCS级别与SCMA中的不同SCMA码本集合(基于不同阶数的星座)和编码率对应。链路自适应方案利用MCS级别与SCMA中的SCMA码本集合和编码率之间的预定义映射。对于各个示例,映射可以存储在基站以及UE处,以从所选MCS级别中确定合适的MCS参数。基站和UE可使用指示对应MCS级别的一组MCS索引。MCS级别也可在其它多址接入系统中使用。
在步骤406处,基站向覆盖区域中的UE广播可用资源池和MCS限制。MCS限制设置了UE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最高MCS级别,其中,这些上行链路传输使用一个或多个CTU访问区域中的资源池中的资源。UE从可用资源池中选择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资源,例如CTU。然后,UE可以基于如下文中描述的信道条件等本地参数来选择MCS限制内的MCS级别。
在步骤408处,基站从覆盖区域中的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传输包括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包括UE标识符(UE identifier,UE ID)以标识发送上行链路传输的UE。在步骤410处,基站访问来自UE的控制信息中包括的MCS索引。MCS索引指示UE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MCS限制内的)MCS级别。在一个示例中,控制信息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例如LTE中的PUCCH中提供。
在步骤412处,基站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盲解码。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使用联合消息传递算法(joint 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JMPA)和活动UE检测器方法。基站使用MCS索引来访问到SCMA或LDS-OFDM信息的映射,SCMA或LDS-OFDM信息是例如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码本集合和编码率。基站使用对应的MCS信息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
在步骤414处,基站确定解码是否成功。如果解码成功,则在步骤416处,基站向UE指示解码成功。在步骤416处,基站可响应于成功解码发送确认(例如ACK)。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UE ID被成功解码,则基站可以可选地响应于未成功解码发送NACK信号。
如果在步骤414处解码不成功,或者在步骤416处发送指示之后,在步骤420处,基站更新流量统计。例如,基站可以测量与来自各UE的传输相关的上行链路信噪比或者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基站可监控或开发关于上行链路检测性能和/或竞争概率的长期统计。基站可以使用该统计信息来动态地分配资源池和/或确定MCS限制。
在如图4所描述的一项实施例中,基站包括:实施元件,其实施免授权传输方案;分配元件,其动态地分配资源池;过载元件,其确定与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第一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限制设置元件,其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限制,MCS限制指示第一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以及广播元件,其向与第一CTU访问区域相关的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广播MCS限制。
图5是描述免授权传输方案及可使用的各种过载系数的示例的框图。图5描绘了四个物理资源块PRB1、PRB2、PRB3和PRB4。同样如图3所示,这四个物理资源块可与一个CTU访问区域(例如302)对应。在图5中,SCMA方案被描述为SCMA代码长度为4,使用四个子载波。各个子载波可通过不同方式过载以在CTU访问区域内实现不同级别的资源过载。例如,可改变CTU访问区域中的CTU数量以实现不同的过载系数。在LDS-OFDM方案中,基站可通过在时频区域中分配不同数量的稀疏扩频码集来改变资源池的大小。在SCMA方案中,基站可分配不同数量的SCMA代码集,这些SCMA代码集可以基于不同阶数的SCMA星座。将了解,图5中的配置仅作为示例提供。可使用其它调制方案以及任意大小和配置的CTU访问区域。
图5中的第一行描绘了过载系数为0.5的CTU访问区域的示例。过载系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在一个示例中,过载系数基于活动UE的数量以及分配给第一CTU访问区域的CTU的数量。过载系数可以等于所分配CTU的数量与活动UE的数量的商。在另一个示例中,使用第一个CTU中的上行链路流量代替活动UE的数量来确定过载系数。在另一个示例中,过载系数等于SCMA代码长度与活动UE的数量的商。在图5中,存在SCMA代码长度为4的两个UE,从而产生0.5的过载系数。SCMA代码是稀疏代码。这时,这两个UE共享四个PRB。UE1包括PRB1和PRB2中的非零值,而UE2包括PRB2和PRB4中的非零值。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同UE不会在物理资源块之间竞争。
图5中的第二行描绘了过载系数为1.0的CTU访问区域的示例。这时,SCMA代码长度为4的四个UE共享四个PRB,使得过载系数为1.0。UE1包括PRB1和PRB2中的非零值,而UE2包括PRB2和PRB4中的非零值。UE3包括PRB1和PRB2中的非零值,而UE4包括PRB3和PRB4中的非零值。在这种情况下,UE1与UE3竞争第一PRB1,UE2与UE3竞争第二PRB2,UE1与UE4竞争第三PRB3,UE2与UE4竞争第四PRB4。例如,UE1和UE3利用通过不同网状线表示的不同签名来访问PRB1,从而提供多址访问。
图5中的第三行描绘了过载系数为1.5的CTU访问区域的示例。这时,SCMA代码长度为4的六个UE共享四个PRB,使得每个PRB在三个UE之间共享。用户设备UE1至UE4包括PRB中的非零值,如第二行所示。相应地,UE5包括PRB1和PRB4中的非零值,而UE6包括PRB2和PRB3中的非零值。同样地,UE1、UE3与UE5竞争第一PRB1,UE2、UE3与UE6竞争第二PRB2,UE1、UE4与UE6竞争第三PRB3,UE2、UE4与UE5竞争第四PRB4。例如,UE1、UE3和UE5利用通过不同网状线表示的不同签名(例如码字)来访问PRB1,从而提供多址访问。图5中提出的场景作为示例提供,因为可使用过载系数和子载波的多种变体。
图6是描述在免授权传输方案中基站设置MCS限制以访问CTU访问区域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452处,基站确定与CTU访问区域相关的资源过载量。基站可通过使物理资源块过载来动态地分配资源以生成资源池。基站可通过调整CTU访问区域中使用码本集合的数量来动态地分配CTU给CTU访问区域。资源过载量基于CTU访问区域内非正交资源的分配,并且可以根据过载系数来确定。过载系数与CTU访问区域的可用链路预算相关。过载系数越高,链路预算越低。过载系数越低,链路预算越高。
在步骤454处,基站确定基站能力。基站可以确定其可用处理能力和资源分配量。在步骤456处,基站针对CTU访问区域确定上行链路中能够支持的最高MCS级别。最高MCS级别基于资源过载量(其影响上行链路的链路预算)和基站能力。在一个示例中,在步骤456处,基站使用过载系数到MCS级别的映射。映射所指示的MCS级别可基于当前的基站能力进行调整。通常,基站响应于低过载系数确定较高的最高MCS级别,响应于高过载系数确定较低的最高MCS级别。当过载系数低时,CTU访问区域的链路预算较高。可以使用更先进的、高性能的MCS级别。相应地,基站确定能够支持更高的最高MCS级别。当过载系数高时,可用链路预算较低。相应地,基站确定能够支持更低或更保守的MCS级别。在步骤456处,基站在确保上行链路通信满足一项实施例中的阈值成功率的同时尝试确定最高MCS级别。
在步骤458处,基站选择MCS限制以广播给覆盖区域中的UE。在一个示例中,MCS限制指示CTU访问区域中的UE可以使用的最高MCS级别。在一项实施例中,MCS限制可以指定为MCS索引。UE和基站可以使用MCS索引到不同MCS级别的映射或表。例如,可使用索引1至16来指示十六个MCS级别,较低的MCS索引值对应较低的MCS级别。基站和UE可包含各个MCS索引到调制编码值的映射。例如,每个MCS索引可指示一个调制方案和编码率(例如LDS-OFDM)或者不同的码本集合和编码率(例如SCMA)。
图7是描述UE在利用与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链路自适应的免授权传输方案中进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502处,UE从基站接收可用资源池和MCS限制的指示。UE可在进入基站的覆盖区域后接收指示,或者可周期性地在基站更新资源池和MCS限制时接收指示。该指示可确定一个或多个CTU访问区域以及分配给各个CTU访问区域的CTU的总数量。
在步骤504处,UE确定与CTU访问区域有关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或路径损耗信息。例如,如果UE处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模式下,则在步骤504处,其可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如果UE处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模式下,则在步骤504处,其可确定路径损耗信息。在步骤506处,UE确定上行链路流量特性。例如,UE可确定与其要上行传输到基站的数据相关的可靠性和/或时延。
在步骤508处,UE确定要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CTU。UE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和/或上行链路流量特性来选择CTU。在另一个示例中,UE可随机选择CTU或通过基于默认映射规则确定CTU索引来选择CTU。在步骤510处,UE基于来自步骤504的路径损耗估计来选择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在一项实施例中,路径损耗估计基于下行链路。
在步骤512处,UE选择基站在广播中提供的MCS限制内的MCS级别。UE可使用各种选项来确定MCS级别。在一项实施例中,UE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流量特性来选择最高可能的MCS级别。例如,当信道状态信息指示无干扰信道或低干扰水平的信道时,UE可选择高MCS级别以在传输中提供高性能。然而,如果信道状态信息不合适,则UE可选择较低的MCS级别以提高上行链路传输的成功概率。如果上行链路流量需要高可靠性,则可选择MCS限制内的相对较低的MCS级别。类似地,如果上行链路流量需要低时延,则可选择较低的MCS级别。
在一项实施例中,UE利用回退值来选择MCS级别。例如,UE可确定应该用于上行链路的最高可能MCS级别,然后根据回退值降低MCS级别。这样,系统可利用低于可能MCS级别的MCS级别来提供更高的可靠性。较低的MCS级别虽然可能导致各上行链路的处理较慢,但是可以通过减少所需的重传次数来提高整体系统性能。
例如,UE可体验低链路预算并达到最大传输功率(例如,UE位于小区边缘区域中或者信道条件差)。UE还可基于实际估计的链路预算来降低所选MCS级别。
在步骤514处,UE使用具有所选MCS级别和功率传输的所选CTU来发送上行链路传输。UE发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包括与步骤512中选择的MCS级别对应的MCS索引。基站使用MCS索引来确定用于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的适当MCS级别。控制信息还可包括UE ID信息。
在步骤516处,UE确定到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是否成功。例如,UE可在预定时间内等待ACK信号。如果收到ACK信号,则上行链路流程在步骤518处结束。UE可移至另一个任务或者准备另一次上行链路传输。
如果未收到ACK信号,则UE确定传输由于冲突等原因而未成功。在步骤520处,UE确定传输尝试次数是否超出阈值。如果尝试次数未超出阈值,则在步骤522处,UE执行异步HARQ方法以解决冲突。
如果已经满足传输尝试的阈值次数,则在步骤524处,UE可以访问重传参数。例如,重传参数可指定用于重传的设置。重传参数可指定在传输期间将使用具有同一代码的同一资源(例如CTU)。或者,重传参数可指定应使用具有一个不同代码的同一资源进行重传。或者,重传参数可指定应使用一个不同的资源进行重传。可使用各种阈值,以便可使用所有或部分不同技术。例如,UE可尝试使用具有同一代码的同一资源,直到满足第一阈值,然后尝试使用具有不同代码的同一资源,直到满足第二阈值。在满足第二阈值后,UE可尝试使用一个不同的资源。
在如图7所描述的一项实施例中,UE包括:接收元件,其从基站接收与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中的第一竞争传输单元(contention transmission unit,CTU)访问区域相关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确定元件,其在第一用户设备(ser equipment,UE)处确定MCS限制内的第一MCS索引;以及传输元件,其使用第一CTU访问区域中的CTU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传输。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用户数据和在第一UE处确定的第一MCS索引。
图8是描述基站102与UE 104之间的用于实施免授权传输方案中的链路自适应的信令的高级框图。在552处,基站102向其覆盖区域中的UE广播MCS限制。可使用不同机制进行广播。基站可以使用各种高级信令,例如广播信道或慢信令信道,在MCS限制内向UE指示可以通过链路自适应使用免授权传输。
在554处,UE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传输包括数据部分以及控制信息,数据部分包含供基站传输和路由的用户数据。控制信息可在CTU访问区域中使用如下文描述的预留时频组合进行发送。控制信息包括MCS索引,MCS索引指示UE在发送上行链路传输时使用的MCS级别。基站使用MCS索引来确定在对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解码时使用的MCS级别。
在556处,基站向UE传输UE特定设置。例如,基站可确定应该用于特定UE的特定MCS级别或传输功率设置。基站可使用广播信道或慢信令信道来传输这些UE特定设置。步骤556是可选的,可在任何时间执行。例如,BS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监控与UE相关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开发特定MCS索引或功率设置。
在558处,基站向其覆盖区域中的UE广播MCS限制。步骤558随小区负载和其它条件的变化而周期性地执行。基站监控覆盖区域内的流量,并且可对CTU访问区域和CTU分配进行调整。在558处,基站可基于调整或流量特性更新MCS限制并广播针对该限制的更新后的MCS索引。
图9是描述传输控制信息用于免授权传输方案中的链路自适应的示例的框图。图9继续图5的示例,描绘四个物理资源块PRB1、PRB2、PRB3和PRB4。再次示出具有过载系数配置为1.0的CTU访问区域的场景。UE1利用PRB1和PRB2,UE2利用PRB2和PRB4,UE3利用PRB1和PRB2,UE4利用PRB3和RPB4。
在CTU访问区域中预留了一组固定资源602、604、606和608。固定资源602在PRB1的预留部分内,固定资源604在PRB2的预留部分内,固定资源606在PRB3的预留部分内,固定资源608在PRB4的预留部分内。这些固定资源被预留用于传输包括MCS信息的控制信息。MCS信息可包括MCS索引,MCS索引指示UE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对应MCS级别。在一项实施例中,使用预定义的MCS级别来传输固定资源。这样,基站可以使用固定的MCS级别对控制信息中的MCS索引进行解码,然后基于该MCS索引对数据进行解码。可以针对控制信息使用基于低阶星座的SCMA代码集,而可以针对数据使用基于高阶星座的SCMA代码集。这在确定用于对数据进行解码的控制信息时可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在一项实施例中,不允许在预留区域中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信令(固定MCS)与数据(动态MCS)之间的冲突。可包括其它控制信息,例如用于HARQ过程的HARQ ID。
当使用CTU传输数据时,UE使用对应物理资源块内的固定资源来传输对应的控制信息。这样,通过使用共享相同非零位置的SCMA代码集,MCS信息被链接到对应数据。例如,UE1在CTU中使用第一物理资源块PRB1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2传输用于对数据进行解码的控制信息。类似地,UE1使用第三物理资源块PRB3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6传输控制信息。UE2使用PRB2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4传输对应控制信息;使用PRB4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8传输对应控制信息。UE3使用PRB1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2传输对应控制信息;使用PRB2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4传输对应控制信息。UE4使用PRB3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6传输对应控制信息;使用PRB4传输数据,使用固定资源608传输对应控制信息。
图10是根据一项实施例的描述UE执行的开环链路自适应的流程图。在步骤652处,UE跟踪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例如,每次收到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信号时,UE可增加一位计数。成功率可以定义为收到的ACK信号总数与上行链路传输总数之间的比率。在步骤654处,UE确定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是否大于阈值TH。如果成功率大于阈值,则在步骤656处,UE确定选择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当前MCS索引是否等于基站设置的MCS限制。如果MCS索引低于MCS限制,则在步骤658处,UE增加MCS索引。如果MCS索引在MCS限制处,则在步骤660处,UE降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UE可使用预定义的步长来降低传输功率。这样,如果UE的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超过例如指定级别,则UE将提高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MCS级别。如果MCS级别在MCS限制处,则UE降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这样,如果UE达到最低成功率,则其可节省电力。UE可在对MCS索引和/或传输功率进行调整之后重置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
如果上行链路成功率小于或等于阈值,则UE尝试通过调整传输功率和/或MCS级别来提高比率。在步骤664处,UE确定当前选择的传输功率是否等于可以使用的最大功率电平。如果未达到最大传输功率,则在步骤668处,UE增加传输功率。可以使用预定义的步长来增加传输功率,直至达到最大功率。如果达到了最大功率电平,则在步骤670处,UE减小MCS索引。UE减小MCS索引以降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MCS级别。这样,UE在第一次尝试达到上行链路传输的可接受成功率时可增加传输功率。如果增加功率并没有产生足够的成功率,则UE可以减小MCS索引,以便尝试使用更保守的MCS级别来提高传输成功率。
在图10中,使用单个阈值来确定是否调整MCS索引和/或传输功率。在一项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和第二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成功率高于第一阈值,则UE在步骤658中增加MCS索引或在步骤660中降低传输功率。如果成功率小于第一阈值,则UE确定成功率是否低于第二阈值。如果成功率低于第二阈值,则UE在步骤668中增加传输功率或在步骤670中减小MCS索引。这样,当成功率高于最小第二阈值,但是小于用于触发MCS的提高或传输功率的降低的较大阈值时,UE可以保持当前功率设置和MCS级别。
图11是根据一项实施例的描述基站实施闭环自适应所进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702处,基站测量来自各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在步骤704处,基站分析各个UE的SINR以确定该UE与基站的上行链路是否应调整。如果与基站的链路应调整,则在步骤706处,基站针对该UE选择MCS级别和/或功率传输级别。例如,如果SINR低于阈值,则基站可确定UE应使用低于其已选MCS级别的MCS级别。类似地,如果SINR低于阈值,则基站可确定UE应使用较高的传输功率。相反,如果SINR高于阈值,则基站可确定UE应使用较高的MCS级别。类似地,如果SINR高于阈值,则基站可确定UE应使用较低的传输功率。
在步骤708处,基站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向特定UE发送链路自适应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使用慢信令信道。例如,基站可使用DCI格式通过PDCCH向UE发送MCS索引或功率控制设置。在发送链路自适应信息或确定不一定需要链路自适应之后,在步骤702处,基站通过测量上行链路传输的SINR来继续。
图12是计算系统50的高级框图,计算系统50可以用来实施本文描述的任何计算设备,例如UE 104和基站102。图12的计算系统包括处理器80、存储器82、大容量存储设备84、外围设备86、输出设备88、输入设备90、移动存储器92和显示系统94。如本文描述的计算设备可包括比所描述的组件更少或更多的组件。例如,基站可以不包括外围设备86等。为简单起见,图12所示的组件描绘为通过单个总线96相连。然而,这些组件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数据传送方式相连。在一种替代方案中,处理器80和存储器82可通过本地微处理器总线相连,大容量存储设备84、外围设备86、移动存储器92和显示系统94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总线相连。
处理器80可包括单个微处理器,或者可包括用于将计算机系统配置为多处理器系统的多个微处理器。存储器82存储供程序处理器80实施本文所述技术的指令和数据。在一项实施例中,存储器82可包括成排的动态随机存储存储器、高速缓存、闪存、其它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其它存储元件。大容量存储设备84是用于存储数据和代码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可通过磁盘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来实施。在一项实施例中,大容量存储设备84存储系统软件,程序处理器80使用这些系统软件来实施本文所述的技术。移动存储器92与软盘、CD-RW、闪存卡/驱动器等移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一起操作,以输入和输出去往和来自图10的计算系统的数据及代码。在一项实施例中,用于实施各实施例的系统软件存储在这种移动介质上,并通过移动存储器介质驱动器92输入到计算机系统。
外围设备86可包括任意类型的计算机支持设备,例如输入/输出接口,以便为计算机系统增加额外的功能。例如,外围设备8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用于将计算机系统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网络、调制解调器、路由器、无线通信设备等。输入设备90提供用户接口的一部分,可包括键盘或定点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等)。为了显示文本和图形信息,计算系统会(可选地)具有输出显示系统94,输出显示系统可包括显卡和监控器。输出设备88可以包括扬声器、打印机、网络接口等。系统100还可包括通信连接98,通信连接98支持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其它设备通信。通信连接的示例包括用于LAN连接的网卡、无线网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连接可以包括使用DNS、TCP/IP、UDP/IP和HTTP/HTTPS等协议实现通信的硬件和/或软件。
图12的计算系统中描绘的组件是通常在计算系统中发现的适用于本文所述技术的组件,旨在代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一大类这种计算机组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总线配置、网络平台和操作系统。
本文所述的技术可以使用硬件、软件或者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施。所用软件存储在上述处理器可读存储设备(例如存储器82、大容量存储器84或移动存储器92)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对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编程,以便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处理器可读存储设备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例如,而非作为限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非瞬时性的,可在任何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的方法或技术中实施。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来存储所需信息并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例如载波或其它传送机制,并且包括任意信息递送介质。术语“调制数据信号”是指这样一种信号: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通过对该信号中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来设置或更改。例如,而非作为限制,通信介质包括有线介质,例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以及无线介质,例如RF和其它无线介质。任何上述介质的组合也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可以将部分或所有软件替换为专用硬件,包括自定义集成电路、门阵列、FPGA、PLD和专用计算机。在一项实施例中,使用实施一项或多项实施例的(存储在存储设备上的)软件来对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进行编程。这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设备、外围设备和/或通信接口通信。在替代性实施例中,可以将部分或所有软件替换为专用硬件,包括自定义集成电路、门阵列、FPGA、PLD和专用计算机。
上文的详细描述已出于说明性和描述性目的而提出。其并非旨在穷举或限制发明主题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更是可能的。选出和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公开技术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因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利用各个实施例的技术和适合预期特定用途的各种变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
基于所述资源过载量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CS限制,所述MCS限制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以及
向与所述CTU访问区域相关的多个用户设备UE发送所述MCS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用CTU从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
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中包括的控制信息中确定MCS索引;以及
尝试使用与所述控制信息中的所述MCS索引对应的MCS级别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数据进行盲解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CTU访问区域的预留时频区域内;以及
所述尝试进行盲解码包括使用预定义的MCS级别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盲解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对来自第一UE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监控来确定所述第一UE的链路自适应信息;以及
在控制信道中向所述第一UE传输所述链路自适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第一UE的所述链路自适应信息包括针对所述第一UE的MCS索引和功率设置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控来自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所述多个UE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开发与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性能相关的一项或多项长期统计;
基于所述一项或多项长期统计调整所述MCS限制;以及
将调整后的MCS限制发送给所述多个U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负载自适应地为所述CTU访问区域分配竞争传输单元CTU;
其中,确定资源过载量包括基于分配给所述CTU访问区域的CTU的数量以及活动UE的数量来确定过载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活动UE的数量和上行链路流量的总量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所述分配给所述CTU访问区域的CTU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MCS限制包括:
响应于第一过载系数选择第一MCS限制,并且响应于高于所述第一过载系数的第二过载系数选择第二MCS限制;
其中,所述第一MCS限制与第一MCS级别对应,所述第一MCS级别高于与所述第二MCS限制对应的第二MCS级别。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
基于所述资源过载量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CS限制,所述MCS限制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以及
向与所述CTU访问区域相关的多个用户设备UE发送所述MCS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使用CTU从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UE接收上行链路传输;
尝试使用预定义的MCS级别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中包括的控制信息进行盲解码;
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中包括的所述控制信息中确定MCS索引;以及
尝试使用与所述控制信息中的所述MCS索引对应的MCS级别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数据进行盲解码;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CTU访问区域的预留时频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测量所述多个UE中的一个或多个UE的信号干扰噪声比(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
基于与所述多个UE中的第一UE相关的所述SINR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UE的链路自适应信息;以及
在控制信道中向所述多个UE传输所述链路自适应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监控来自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所述多个UE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开发与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性能相关的一项或多项长期统计;
基于所述一项或多项长期统计调整所述MCS限制;以及
将调整后的MCS限制发送给所述多个UE。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址接入系统包括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系统;
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将多个MCS索引映射到多个SCMA码本集合和编码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址接入系统包括低密度签名正交频分复用LDS-OFDM系统;
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将多个MCS索引映射到LDS-OFDM系统中的多个调制方案和编码率。
1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基站接收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TU访问区域的调制编码方案MCS限制,其中,所述MCS限制基于所述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确定,所述MCS限制用于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
在用户设备UE处确定所述MCS限制内的第一MCS索引;以及
使用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CTU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用户数据和在所述UE处确定的所述第一MCS索引。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包括:
使用与所述第一MCS索引对应的第一MCS级别来发送所述用户数据;以及
使用所述CTU访问区域的预留时频区域内的预定义的MCS级别来发送所述第一MCS索引。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UE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和估计路径损耗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确定所述第一MCS索引包括:基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估计路径损耗中的至少一项来选择所述第一MCS索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UE处确定上行链路流量特性;
其中,确定所述第一MCS索引包括: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流量特性以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估计路径损耗中的所述至少一项来选择所述第一MCS索引。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流量特性以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估计路径损耗中的所述至少一项来确定最高MCS级别;
其中,确定所述第一MCS索引包括通过以下操作来选择所述第一MCS索引:将回退值应用到所述最高MCS级别以确定与所述第一MCS索引对应的有所降低的MCS级别。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UE处的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来选择所述MCS限制内的第二MCS级别;以及
在所述第二MCS级别处发送第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传输包括与所述第二MCS级别对应的第二MCS索引。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使用第一传输功率来发送,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UE处的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来选择最大功率中的第二传输功率;以及
以所述第二传输功率来发送第二上行链路传输。
23.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从基站接收与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相关的竞争传输单元CTU访问区域的调制编码方案MCS限制,其中,所述MCS限制基于所述CTU访问区域的资源过载量确定,所述MCS限制用于指示所述CTU访问区域的最高MCS级别;
在所述UE处确定所述MCS限制内的第一MCS索引;以及
使用所述CTU访问区域中的CTU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包括用户数据和在所述UE处确定的所述第一MCS索引。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配置所述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使用与所述第一MCS索引对应的第一MCS级别来传输所述用户数据;以及
使用所述CTU访问区域的预留时频区域内的预定义的MCS级别来传输所述第一MCS索引。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UE处确定信道状态信息或估计路径损耗中的至少一项;
在所述UE处确定上行链路流量特性;
其中,所述指令配置所述处理器通过以下操作来确定所述第一MCS索引: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流量特性以及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估计路径损耗中的所述至少一项来选择所述第一MCS索引。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估计路径损耗来选择用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传输使用第一传输功率来传输,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UE处的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
将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大于所述阈值并且所述MCS索引小于所述MCS限制,则在高于所述第一MCS级别的第二MCS级别处发送第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传输包括与所述第二MCS级别对应的第二MCS索引;以及
如果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大于所述阈值并且所述MCS索引达到所述MCS限制,则以第三传输功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三传输功率小于所述第一传输功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还配置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如果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小于所述阈值并且所述第一传输功率达到最大传输功率,则选择小于所述第一MCS索引的第三MCS索引,并使用与所述第三MCS索引对应的第三MCS级别来发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如果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成功率小于所述阈值并且所述第一传输功率小于所述最大传输功率,则以第二传输功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传输功率大于所述第一传输功率。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硬件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硬件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6至2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810,119 | 2015-07-27 | ||
US14/810,119 US9743423B2 (en) | 2015-07-27 | 2015-07-27 | Link adaptation in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PCT/CN2016/090773 WO2017016425A1 (en) | 2015-07-27 | 2016-07-20 | Link adaptation in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2722A CN107852722A (zh) | 2018-03-27 |
CN107852722B true CN107852722B (zh) | 2020-10-09 |
Family
ID=5788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3404.6A Active CN107852722B (zh) | 2015-07-27 | 2016-07-20 | 免授权多址接入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743423B2 (zh) |
EP (1) | EP3320734B1 (zh) |
JP (1) | JP6502575B2 (zh) |
KR (1) | KR102031610B1 (zh) |
CN (1) | CN107852722B (zh) |
AU (1) | AU2016300773B2 (zh) |
RU (1) | RU2691599C1 (zh) |
WO (1) | WO20170164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35562B2 (en) * | 2015-05-28 | 2018-11-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uplink grant-less random access |
US9743423B2 (en) | 2015-07-27 | 2017-08-2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Link adaptation in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EP3139679A1 (en) * | 2015-09-03 | 2017-03-08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to operate a user equipment |
KR20170044877A (ko) * | 2015-10-16 | 2017-04-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차량 메시지 브로드캐스팅 방법 |
US10911281B2 (en) * | 2015-10-20 | 2021-02-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
US10521368B2 (en) * | 2015-12-24 | 2019-12-31 | Arm Limited | Arbitration of requests requir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resources |
US9980149B2 (en) * | 2016-01-29 | 2018-05-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istributed selection of white space channels |
US10382169B2 (en) * | 2016-04-01 | 2019-08-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RQ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
CN107295673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
US10959261B2 (en) * | 2016-04-01 | 2021-03-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assisted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identification |
WO2017183845A1 (ko) * | 2016-04-19 | 2017-10-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Ncma에 기반한 상향링크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KR102153077B1 (ko) | 2016-04-20 | 2020-09-07 |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 다운링크 동기화 |
EP3446515B1 (en) | 2016-04-20 | 2020-12-02 | Convida Wireless, LLC | System information provisioning |
EP3446425B1 (en) | 2016-04-20 | 2024-02-2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Physical channels in new radio |
KR102175608B1 (ko) | 2016-04-20 | 2020-11-06 |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 구성가능한 기준 신호들 |
EP4106483A1 (en) * | 2016-04-28 | 2022-12-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ser equipment operating mode control |
US10299283B2 (en) * | 2016-04-29 | 2019-05-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grant-free and grant-based uplink traffic |
EP3455985B1 (en) | 2016-05-11 | 2022-03-09 | Convida Wireless, LLC | New radio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KR102166986B1 (ko) * | 2016-06-15 | 2020-10-16 |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 그랜트리스 동작들 |
CN114727424A (zh) | 2016-06-15 | 2022-07-08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新无线电的无许可上行链路传输 |
JP6850308B2 (ja) | 2016-06-15 | 2021-03-31 |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 新しい無線のためのアップロード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
KR102186919B1 (ko) * | 2016-07-13 | 2020-12-04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무-승인 데이터 송신을 위한 네트워크 노드, 사용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들 |
CN107666721B (zh) * | 2016-07-29 | 2020-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7498909A (zh) | 2016-08-11 | 2024-02-02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针对新无线电在弹性帧结构中进行波束成形扫描和训练 |
US10412710B2 (en) * | 2016-09-08 | 2019-09-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8058440A1 (zh) * | 2016-09-29 | 2018-04-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US10349398B2 (en) * | 2016-11-01 | 2019-07-09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Non-orthogo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891772B (zh) | 2016-11-03 | 2022-10-04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Nr中的帧结构 |
US10673593B2 (en) * | 2016-11-03 | 2020-06-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HARQ signaling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
US20180132248A1 (en) * | 2016-11-04 | 2018-05-10 | Mediatek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NR |
CN108076529B (zh) | 2016-11-14 | 2019-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US10869333B2 (en) | 2016-12-16 | 2020-12-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xed grant-free and grant-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
JP6932928B2 (ja) * | 2017-01-05 | 2021-09-08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11546929B2 (en) * | 2017-01-09 | 2023-01-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for semi-static configuration in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
US11153886B2 (en) * | 2017-01-13 | 2021-10-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n transmission adaptation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
US11265896B2 (en) * | 2017-01-18 | 2022-03-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ynchronous grant-free access |
CN106851822B (zh) * | 2017-02-04 | 2020-05-22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 |
CN108401291B (zh) * | 2017-02-06 | 2023-05-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EP3579435B1 (en) * | 2017-02-07 | 2021-08-0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
WO2018146834A1 (en) * | 2017-02-10 | 2018-08-16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grant-free transmi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8512633B (zh) * | 2017-02-28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680758B2 (en) * | 2017-03-16 | 2020-06-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8631907A (zh) | 2017-03-20 | 2018-10-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授权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
US10869328B2 (en) * | 2017-03-20 | 2020-12-1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US11184115B2 (en) | 2017-03-24 | 2021-11-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RQ proces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
JP7268955B2 (ja) | 2017-03-24 | 2023-05-08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8668367B (zh) * | 2017-04-01 | 2020-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
US10645730B2 (en) | 2017-04-06 | 2020-05-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lexible grant-free resource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
CN108811087B (zh) * | 2017-05-02 | 2021-04-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
EP3416322A1 (en) | 2017-06-14 | 2018-12-1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Reliable ultra-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EP3416450A1 (en) * | 2017-06-14 | 2018-12-1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Joint resource pools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
CN109121166A (zh) | 2017-06-22 | 2019-01-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
CN116095854A (zh) * | 2017-06-27 | 2023-05-09 | 苹果公司 |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标识 |
US11503571B2 (en) * | 2017-08-04 | 2022-11-15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Grant-free resource allocation |
CN109391457A (zh) | 2017-08-04 | 2019-02-26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适用于非正交多址通信系统的传输器及传输方法 |
GB2565764A (en) * | 2017-08-10 | 2019-02-27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9032801A1 (en) * | 2017-08-11 | 2019-02-14 | Convida Wireless, Llc | MECHANISMS OF OPERATIONS WITHOUT AUTHORIZATION FOR NR |
KR102395189B1 (ko) | 2017-08-17 | 2022-05-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승인 통신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KR102437642B1 (ko) * | 2017-08-18 | 2022-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스케줄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10362593B2 (en) | 2017-09-01 | 2019-07-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US20190097765A1 (en) * | 2017-09-25 | 2019-03-28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Poor Channel Conditions In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
SG11202000469TA (en) * | 2017-10-14 | 2020-04-2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CN109842949A (zh) * | 2017-11-27 | 2019-06-04 |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
KR102547005B1 (ko) * | 2017-12-28 | 2023-06-2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통신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
CN111602440B (zh) * | 2018-01-22 | 2024-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配置多个传输 |
US11038567B2 (en) | 2018-01-23 | 2021-06-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autonomous uplink communication design |
WO2019145595A1 (en) * | 2018-01-25 | 2019-08-0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10120860B (zh) * | 2018-02-06 | 2020-06-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1102765B2 (en) * | 2018-02-22 | 2021-08-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uplink grant-free/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CN108811143B (zh) * | 2018-05-18 | 2022-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用户活跃度的上行免授权scma的ctu分配方法 |
WO2020014897A1 (en) * | 2018-07-18 | 2020-01-23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Resource indication in contention based transmission |
US11096186B2 (en) * | 2018-09-11 | 2021-08-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design for power efficiency |
WO2020068251A1 (en) | 2018-09-27 | 2020-04-02 | Convida Wireless, Llc | Sub-band oper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s of new radio |
CN110972172B (zh) | 2018-09-28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免动态授权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11452071B2 (en) * | 2018-10-30 | 2022-09-2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
WO2020165231A1 (en) * | 2019-02-14 | 2020-08-20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WO2020242898A1 (en) | 2019-05-26 | 2020-12-03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US11528086B2 (en) * | 2019-06-20 | 2022-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 configuration specific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
GB2585857A (en) * | 2019-07-17 | 2021-01-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dynamic HARQ in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
US20210194629A1 (en) * | 2019-12-20 | 2021-06-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 adaptation protocol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
US20210250983A1 (en) * | 2020-02-11 | 2021-08-12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Across Different Configured Grant Configura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20230056886A1 (en) * | 2020-03-26 | 2023-02-23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Multiple modulation scheme signalling in a single resource allocation |
US11757563B1 (en) | 2020-04-30 | 2023-09-12 | Sprint Spectum LLC | Suppression of MCS in response to backhaul constraint |
KR20230056622A (ko) * | 2020-08-24 | 2023-04-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및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676352B1 (ko) * | 2020-09-28 | 2024-06-17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 통신 장치의 제어방법 |
US20230422277A1 (en) | 2020-12-16 | 2023-1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grant 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of machine to machine (m2m) type devices |
CN113056027B (zh) * | 2021-02-01 | 2023-11-17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 |
US11496201B2 (en) * | 2021-03-01 | 2022-11-0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uplink and downlink weights for antenna elements of modular antenna arrays |
CN113194499B (zh) * | 2021-04-02 | 2022-12-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用户估计的免授权自适应传输方法 |
US11785630B1 (en) | 2021-04-05 | 2023-10-10 | Sprint Spectrum Llc | Suppression of modulation order in response to uplink voice mutin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1240A (zh) * | 2006-02-03 | 2009-04-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
CN102612852A (zh) * | 2010-03-31 | 2012-07-25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竞争式传送方法 |
WO2014070049A1 (en) * | 2012-10-29 | 2014-05-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WO2014135126A1 (en) * | 2013-03-08 | 2014-09-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20734A1 (en) | 2000-03-20 | 2001-09-20 | Spacebridge Network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
US20050159166A1 (en) * | 2004-01-21 | 2005-07-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led link adaptation |
JP4734970B2 (ja) | 2005-03-09 | 2011-07-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1345906B (zh) | 2007-07-13 | 2012-03-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高速分组接入系统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US7978646B2 (en) * | 2007-10-19 | 2011-07-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ybrid contention-based and schedule-based access to a communication link |
US8300601B2 (en) * | 2008-10-27 | 2012-10-30 | Fujitsu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effective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US8284732B2 (en) * | 2009-02-03 | 2012-10-0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block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474886B (zh) * | 2009-08-12 | 2014-11-19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基于争用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9844073B2 (en) * | 2010-01-11 | 2017-12-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uplink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1093663A2 (ko) * | 2010-01-27 | 2011-08-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버스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022512A1 (en) * | 2012-08-01 | 2014-02-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ntrol of uplink transmission |
US9692550B2 (en) | 2012-11-29 | 2017-06-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veform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
KR101926005B1 (ko) | 2013-08-07 | 2018-12-06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적응성 시스템 파라미터를 가진 확장 디지털 통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9980193B2 (en) * | 2014-12-12 | 2018-05-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port format for communications |
US9750056B2 (en) * | 2015-01-27 | 2017-08-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me |
US9717079B2 (en) * | 2015-07-14 | 2017-07-2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
US9743423B2 (en) | 2015-07-27 | 2017-08-2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Link adaptation in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
-
2015
- 2015-07-27 US US14/810,119 patent/US97434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20 WO PCT/CN2016/090773 patent/WO201701642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7-20 KR KR1020187005466A patent/KR10203161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7-20 RU RU2018106824A patent/RU2691599C1/ru active
- 2016-07-20 EP EP16829791.9A patent/EP3320734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7-20 CN CN201680043404.6A patent/CN10785272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7-20 JP JP2018504089A patent/JP650257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7-20 AU AU2016300773A patent/AU20163007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18 US US15/653,107 patent/US1060972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1240A (zh) * | 2006-02-03 | 2009-04-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
CN102612852A (zh) * | 2010-03-31 | 2012-07-25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竞争式传送方法 |
WO2014070049A1 (en) * | 2012-10-29 | 2014-05-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WO2014135126A1 (en) * | 2013-03-08 | 2014-09-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528657A (ja) | 2018-09-27 |
US9743423B2 (en) | 2017-08-22 |
KR102031610B1 (ko) | 2019-11-08 |
JP6502575B2 (ja) | 2019-04-17 |
EP3320734B1 (en) | 2019-05-29 |
KR20180034558A (ko) | 2018-04-04 |
AU2016300773A1 (en) | 2018-03-01 |
CN107852722A (zh) | 2018-03-27 |
AU2016300773B2 (en) | 2019-02-28 |
US20170318604A1 (en) | 2017-11-02 |
EP3320734A4 (en) | 2018-06-27 |
EP3320734A1 (en) | 2018-05-16 |
RU2691599C1 (ru) | 2019-06-14 |
US20170034845A1 (en) | 2017-02-02 |
US10609724B2 (en) | 2020-03-31 |
WO2017016425A1 (en) | 2017-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2722B (zh) | 免授权多址接入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 | |
US1193648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 |
JP7210596B2 (ja) | 通信デバイス、基地局及び方法 | |
EP357061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 |
EP3498016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 |
CN114208264B (zh) | 用于侧链路通信的csi报告传输 | |
TWI749056B (zh) | 通訊方法、終端裝置和網路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