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625A -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 Google Patents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625A
CN107852625A CN201580082283.1A CN201580082283A CN107852625A CN 107852625 A CN107852625 A CN 107852625A CN 201580082283 A CN201580082283 A CN 201580082283A CN 107852625 A CN107852625 A CN 107852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
sinr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commun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2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2625B (zh
Inventor
P·王
薛峰
崔洋硕
叶书苹
S·塔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52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2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Abstract

描述用于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受害方和干扰源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检测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以及响应于检测到服务质量问题,确定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还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还公开并且要求其它示例。

Description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子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各方面总体上涉及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victim)和干扰源(aggressor)。
背景技术
传统无线系统是半双工的,在其中,在正交时间资源(时分双工(TDD))或正交频率资源(频分双工(FDD))中执行上行链路(UL)传输和下行链路(DL)传输。
提高无线系统的频谱效率(SE)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在相同时间和频率下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全双工发射机和接收机。在理想状况下操作的全双工系统使传统半双工系统针对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效率加倍。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STR),因此在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引入了附加的干扰信号,这可能在相邻基站之间以及邻近的无线设备(WD)(也称为用户设备(UE))之间引起干扰。因此,用于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受害方和干扰源的技术在例如电子通信系统中对于电子设备可以是实用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提供具体实施方式。不同附图中使用相同标号来指示类似或相同的项。
图1是根据本文讨论的各种示例的示例性全双工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图2是根据本文讨论的各个示例的无线设备的功能组件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文讨论的各个示例的识别干扰的下行链路受害方的方法中的高层次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文讨论的各个示例的来自上行链路干扰源的干扰贡献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文讨论的各个示例的识别干扰的下行链路受害方的方法中的高层次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图7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3GPP LTE网络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图8和图9分别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3GPP类型无线接入网络标准的UE与eNodeB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结构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图10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图11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选地可以包括触摸屏的图10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2是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设备的组件的示意性框图图示。
应理解,为了说明的简明性和清楚性,附图所示的要素不必按比例绘制。例如,为了清楚,一些要素的尺寸可以相对于其它要素被夸大。此外,如果认为合适,在附图之间重复标号,以指示对应和/或类似要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各个示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各个示例。在其它实例中,并未详细描述公知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掩盖特定示例。此外,可以使用各种手段(例如,集成半导体电路(“硬件”)、组织为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某种组合)来执行示例的各个方面。为了本公开的目的,对“逻辑”的引用应当表示硬件、软件或其某种组合。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引用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不一定全指代同一实施例。此外,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来组合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词语“示例性”在此用于表示“充当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理解为必然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各种操作可以依次并且以最有助于理解所要求的主题的方式被描述为多个离散操作。然而,描述的顺序不应当理解为暗示这些操作必然是依赖于顺序的。特别地,无需按呈现的顺序执行这些操作。可以按与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操作。在附加实施例中可以执行各种附加操作和/或可以省略所描述的操作。
如以上简要描述的那样,支持在相同时间在相同频率中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全双工通信系统能够潜在地使频谱效率加倍。然而,全双工通信系统在其发送与接收机链之间引入干扰。此外,蜂窝网络中的全双工系统由复杂的干扰环境表征,包括上行链路接收机中的基站到基站干扰以及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这可以在此称为下行链路接收机中的UE到UE干扰)。
对于蜂窝通信系统(例如,LTE),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用户设备对其它小区中的其它上行链路信号产生传统的同信道干扰。又对于全双工蜂窝系统,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对下行链路信号(尤其是附近的下行链路信号)产生干扰(即,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破坏受害方下行链路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当两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彼此靠近并且处于小区边缘处时,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恶化。在该位置中,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典型地非常弱。相比之下,小区边缘附近的用户设备按接近最大输出功率的等级进行发送,因此在用户设备之间生成干扰。因此,服务质量参数对于高密度室内环境(例如,自助餐馆、机场、体育馆等)中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所产生的严重性能降级是特别脆弱的。此外,这些环境中的静止用户设备很可能持续地进行发送/接收达长时间段,使得服务因强干扰而延长中断。需要正确地处置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所产生的这种服务中断,以获得全双工能力的益处。
为了实现用于校正或至少补偿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措施,必须首先识别作为干扰的受害方以及干扰的源的通信链路,即,干扰是由基站还是由另一用户设备生成的。此外,如果干扰是由用户设备生成的,则必须识别干扰源(即,干扰的源)。
本文所公开的主题针对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提供用于识别受害方下行链路用户设备和识别上行链路干扰源的技术。在一个方面中,可以确定下行链路UE主要受UE到UE干扰还是受来自其它基站的小区间干扰影响。为了提供鲁棒的控制信道区域,多数全双工蜂窝通信系统并未在控制信道区域中利用全双工技术。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不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区域重叠。因此,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区域仅经历小区间下行链路干扰,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区域经历小区间下行链路干扰和UE到UE干扰两者。在一个方面中,可以利用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信道区域之间的差异来确定一件用户设备处的下行链路处是否处于压倒性的UE到UE干扰之下。在另一方面中,可以从可能的小区内和小区间上行链路干扰源候选池识别上行链路干扰源。
以下参照图1-图12描述这些技术和可以包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附加特征和特性。
图1是示例性全双工通信系统系统100以及有用的信号和产生与系统100关联的干扰的信号的示意性框图图示。系统100包括多个小区101,仅示出其中的三个小区,并且由六边形表示。每个小区101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扇区,其表示为六边形内的菱形。应理解,小区101和/或扇区分别可以并且确实实际上具有与六边形或菱形不同的形状。每个小区101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02。多个无线设备(WD)103可以位于整个系统100中,但仅示出两个WD。
基站102可以体现为但不限于演进节点B(eNB或eNodeB)、宏小区基站、微微小区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等。无线设备103可以体现为但不限于移动站(MS)、订户站(SS)、机器到机器类型(M2M类型)设备、用户终端设备(CPE)、用户设备(UE)、笔记本类型计算机、平板类型设备、蜂窝电话、智能类型设备、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信息处理系统等,如本文所描述的那样。
在104处指示从BS 102到WD 103的有用的下行链路(DL)信号。在105处指示从WD103到BS 102的有用的上行链路(UL)信号。对于半双工系统,BS 102为连接到BS的WD 103所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104产生将要在并未连接到BS的WD 103处接收的干扰信号106。类似地,WD 103所生成的上行链路信号105产生将要在WD并未连接到的BS 102处接收的干扰信号107。在图1中通过虚线表示干扰信号106和107。
除了在半双工系统中产生的干扰信号106和107之外,全双工系统也将包括将由同时发送和接收(STR)产生的两个新的干扰信号。具体地说,当一个WD正在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其归属BS而另一WD正在从其归属BS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将观测到WD-WD干扰信号108。STR将产生的新的第二干扰信号将是BS-BS干扰信号109,并且当一个BS正在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WD而另一BS正在从WD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时将被观测到。
图2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无线设备(WD)200的示意性框图图示。无线设备200包括接收机部分210、发射机部分220、处理部分230、天线240以及功率控制器250。接收机部分210和发射机部分220以公知方式耦合到处理部分230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240。在一些示例中,通过开环或闭环反馈技术由天线240和接收机部分210从基站(例如,基站102)接收上行链路噪声加干扰等级(N1+I1)。处理部分230提取从归属基站接收到的归属基站处的N1+I1。N1+I1信息连同增益G1信息和SINRTarget信息一起传递到功率控制器250。可以基于半双工DL信干比和全双工DL信号与UE-UE干扰比率来(近似地)计算增益G1信息。耦合到发射机部分220的功率控制器250控制从发射机部分220输出的UL发送功率。
图3是示出根据本文所讨论的各个示例的用于识别干扰的下行链路受害方的方法中的高层次操作的流程图。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网络节点中所嵌入的处理设备(例如,基站(例如,图1中所描绘的基站102之一)中的处理器)实现图3中所描绘的操作。在LTE网络中,基站可以体现为允许下行链路上的发送和上行链路上的接收同时进行的eNB。
在没有显著UE到UE干扰的LTE网络中,接近小区边缘的UE可以在多数时间实现所保证的最小吞吐量。如果LTE BS发现其所服务的一件用户设备(UE)中的服务中断,则eNB可以采取动作以确定服务中断的可能原因。具体地说,对于知道存在可能的UE到UE干扰的eNB,eNB可以实现检测过程,以确定UE是否处于压倒性UE到UE干扰之下并且来自哪个UE。
在一些示例中,全双工蜂窝系统可以利用如下帧结构,在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区域总是与同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区域和下行链路数据区域二者正交,并且,下行链路数据区域可以与上行链路数据区域重叠。这样确保从eNB到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鲁棒传输。因此,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不经历来自上行链路UE的干扰,但是确实经历来自其它eNB的干扰,与半双工通信系统类似。
参照图3,在操作310,服务于UE的eNB可以检测UE下行链路中的服务质量中断。例如,可以通过接收多个连续NACK或通过接收所报告的低CQI来检测服务质量中断。
在操作315,服务于UE的eNB可以命令UE测量用于控制信道符号的资源元素上的其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功率(RSRP)以及控制符号处的相邻小区RSRP等级。可以从UE对RSRP的测量以及eNB所广播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的已知传输功率导出来自服务eNB以及来自相邻eNB的路径损耗。一旦知道了路径损耗,就也知道了eNB和相邻eNB的接收功率谱密度(psd)。
在操作320,eNB确定与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对应的参数SINR_minPDCCH。在一个示例中,使用以下公式确定该参数:
公式1:
其中,N是包括服务小区(小区0)在内的所考虑的eNB的总数量。P0、P1、…PN-1分别是在服务小区PDCCH RS区域处所测得的N个小区当中的服务小区和相邻干扰小区(小区1、2、……、N-1)的psd(在RE内所获得的并且归一化到子载波间隔的平均功率)。总和对来自所有小区的干扰进行建模。由于通过假设所有干扰BS处于全负载来实现分母,因此SINR_minPDCCH表示当仅存在来自相邻下行链路传输的干扰时的数据信道传输的最小SINR。因此,SINR_minPDCCH可以用作用于判断下行链路UE是否处于附加UE到UE干扰的阈值。
在操作325,eNB确定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对应的参数SINR_minPDSCH。假设P0_pdsch、P1_pdsch、…PN-1_pdsch分别是在服务小区PDSCH RS区域处所测得的N个小区当中的服务小区和相邻干扰小区的接收功率谱密度(psd)(在RE内所获得的并且归一化到子载波间隔的平均功率),于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确定SINR_PDSCH:
公式2:
在操作330,确定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是否小于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其为可调谐的因子)。如果在操作330,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小于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则控制进行到操作335,并且eNB确定受害方UE是来自干扰源UE的UE到UE干扰的受害方。
相比之下,如果在操作330,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不小于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则控制进行到操作335,并且eNB确定受害方UE是来自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干扰的受害方。
因此,图3中的操作使得基站(例如,eNB)能够将干扰受害方分类为来自一个或多个附近UE设备的UE到UE干扰的受害方或来自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的下行链路干扰的受害方。在基站确定干扰受害方是下行链路干扰的受害方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实现用于识别正在生成UE到UE干扰的上行链路干扰源的过程。将参照图4和图5解释用于进行该操作的一种方法。
参照图5,在操作510,检测到UE到UE干扰的eNB命令UE上报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并且请求相邻干扰eNB提供它们各自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位图。在操作515,服务eNB从相邻干扰eNB接收PRB位图Mi,其中,Mi=[m1,m2,..mNprb]是eNB从干扰小区i=2、……、M以及其自身的小区i=1收集的UL PRB图案,其中,Mi的元素具有1或0的值,值“1”表示UL传输使用对应UL PRB,值“0”表示UL传输不使用对应UL PRB。
一旦eNB接收到子带CQI,它就开始处理:将CQI映射为干扰位图矢量I_CQI=[I1,I2,...,INPRB],其中,元素值“0”表示无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则为“1”。因此,在操作510,服务eNB将矢量ITOT[1...N]初始化为零,并且设定N_EVALPERIOD=0。
该处理然后进入操作520-530所定义的循环,在其中,在操作520,确定所评估的时段的数量N_EVALPERIOD是否小于定义生成全数据集所需的时段的最小数量的阈值(N_REQPERIOD)。在一些示例中,阈值N_REQPERIOD可以是固定数量的时段,而在其它示例中,该阈值可以根据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操作阈值而动态地设定。在一些示例中,该阈值可以根据调度器实现方式(例如,半永久、永久或动态)或部署场景(室内半静态或室外高移动性等)而不同地设定。
如果在操作520,N_EVALPERIOD小于N_REQPERIOD,则控制进行到操作525,并且服务eNB将CQI映射为I_CQI=[I1,I2,...,INPRB],并且为每个报告间隔设定加权因子矢量W=[W1,W2...WNPRB]。图4是干扰贡献的图示。因为受害方UE的顶部时间线基于CQI报告示出受干扰的UE的PRB(或子带)的位置,所以所有这些位置在对应I_cqi矢量中具有元素1。其它时间线指示来自小区1、2和3中的上行链路干扰源的对受害方UE的PRB干扰的位置。注意,来自不同小区的不同干扰源可以在PRB位置中重叠(例如,图2中的小区2和3中的干扰源),但同一小区中的不同干扰源归因于小区内上行链路UE位置的正交性而可以仅具有不同PRB位置。
在操作530,对于每个eNB I=[1...N],eNB使用公式(3)来确定总干扰贡献
公式3:Itoti=Itoti+([i)cqiweighted]t*Mi
对于i=1、……、M,其中,Icqiweighted表示I_cqi的加权版本,即,第i个元素是Icqi[i]*Wi,其中,W=[W1,W2,…,WNPRB]是可调整的加权因子矢量。W可以用于表示从CQI反馈值导出的不同PRB处的干扰的不同等级(在图4中反映为不同PRB带处的条形的各种高度)。eNB递增评估时段(N_evalPeriod=N_evalPeriod+1),然后控制回到操作520。因此,操作520-530所定义的循环中的操作生成作用于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加权干扰值。
如果在操作520,已经满足所需数量的评估时段,则控制进行到操作540,其中,确定加权干扰值Itot_i是否超过阈值干扰值Thre_interference。在一些示例中,阈值Thre_interference可以是静态的。在其它示例中,可以响应于通信网络的操作状况而动态地设定阈值Thre_interference。例如,可以基于网络中总干扰的统计的知识来设定该阈值(例如,设定为50%百分比)。
如果在操作540,加权干扰值不大于阈值,则控制进行到操作525,并且处理终止,而没有找到干扰源。相比之下,如果在操作540,加权干扰值大于阈值,则控制进行到操作530,并且服务eNB请求相邻eNB中的一个或多个识别其干扰源。因为每个干扰源UE候选在一个小区中具有独特的UL PRB分配图案,并且干扰源UE可能具有很少的功率余量(PHR),所以干扰源所属的正进行服务的eNB可以识别特定干扰源。如果干扰源属于服务eNB(i=1),则eNB可以容易地进行识别,因为它具有UL PRB的所有信息和其自身小区的PHR信息。相比之下,如果干扰源属于相邻eNB(i!=1),则服务eNB可以在评估间隔期间(例如,通过X2接口)向相邻方通知干扰图案,然后相邻eNB可以识别干扰源。
在操作555,响应于请求,接收到请求的相邻eNB扫描它们各自的上行链路PRB分配(并且可选地,它们的PHR信息),以识别可能正在生成对受害方的干扰的一个或多个干扰源。
可选地,在操作560,一旦识别了一个或多个干扰源,就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干扰减轻过程。例如,调度器可以使用干扰源信息,正交地对受害方和干扰源UE的DL和UL PRB进行调度,以便避免干扰。替代地或附加地,调度器可以降低干扰源UE的UL传输功率。可以实现其它措施。
图6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网络600的示意性框图图示。无线网络600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可以能够实现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用于识别受害方和干扰源的方法。如图6所示,网络600可以是包括能够支持对互联网610的移动无线接入和/或固定无线接入的互联网类型网络610等的互联网协议类型(IP类型)网络。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网络600可以根据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iMAX)标准或未来代的WiMAX而进行操作,并且在一个特定示例中,可以顺应于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6的标准(例如,IEEE 802.16e)或基于IEEE 802.11的标准(例如,IEEE 802.11a/b/g/n标准)等。在一个或多个替选示例中,网络600可以顺应于第3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3GPP LTE)、3GPP2空中接口演进(3GPP2AIE)标准和/或3GPP LTE-Advanced标准。通常,网络600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基于正交频分多址(基于OFDMA)的无线网络(例如,WiMAX顺应性网络、Wi-Fi联盟顺应性网络、数字订户线路类型(DSL类型)网络、不对称数字订户线路类型(ADSL类型)网络、超宽带(UWB)顺应性网络、无线通用串行总线(USB)顺应性网络、第4代(4G)类型网络等),并且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面。
作为移动无线接入的示例,接入服务网络(ASN)612能够与基站(BS)614耦合,以在订户站(SS)616(本文又称为无线终端)与互联网610之间提供无线通信。在一个示例中,订户站616可以包括能够经由网络600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类型设备或信息处理系统(例如,笔记本类型计算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M2M类型设备等)。在另一示例中,订户站能够提供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减少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ASN 612可以实现能够定义网络功能到网络600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实体的映射的简档。基站614可以包括无线电设备,以提供与订户站616的射频(RF)通信,并且可以包括例如顺应于IEEE 802.16e类型标准的物理层(PHY)以及接入控制(MAC)层设备。基站614可以还包括IP背板,以经由ASN 612耦合到互联网610,但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面。
网络600可以还包括受访连接性服务网络(CSN)624,其能够提供一个或多个网络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代理和/或中继类型功能(例如,鉴权、授权和计费(AAA)功能、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功能或域名服务控制等)、域网关(例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网关或互联网协议上的语音(VoIP)网关)和/或互联网协议类型(IP类型)服务器功能等。然而,它们仅是受访CSN或归属CSN 626能够提供的功能的类型的示例,并且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面。
在以下情况下,受访CSN 624可以称为受访CSN:例如,受访CSN624不是订户站616的常规服务提供商的一部分(例如,订户站616正漫游离开其归属CSN(例如,归属CSN626)),或者例如,网络600是订户站的常规服务提供商的一部分,但网络600可以处于并非订户站616的主要或归属位置的另一位置中或状态下。
在固定无线布置中,WiMAX类型用户终端设备(CPE)622可以位于家庭或商业中,以通过与订户站616经由基站614、ASN 612和受访CSN 624进行接入类似的方式而经由基站620、ASN 618和归属CSN626提供对互联网610的家庭或商业用户宽带接入,差别在于:例如,WiMAX CPE 622通常部署在固定位置中,但它可以根据需要而移动到不同位置,而如果订户站616处于基站614的范围内,则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可以利用订户站。
应注意,CPE 622无需一定包括WiMAX类型终端,并且可以包括顺应于例如本文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标准或协议的其它类型的终端或设备,并且通常可以包括固定或移动设备。此外,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CPE 622能够提供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减少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
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操作支持系统(OSS)628可以是网络600的一部分,以提供用于网络600的管理功能并且在网络600的各功能实体之间提供接口。图6的网络600仅是示出网络600特定数量的组件的一种类型的无线网络;然而,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面。
图7示出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包括能够实现用于识别受害方和干扰源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的3GPP LTE网络700的总体架构的示例性框图。图7总体还示出示例性网络元件和示例性标准化接口。在高层次下,网络700包括核心网(CN)701(又称为演进分组系统(EPC))以及空中接口接入网E UTRAN 702。CN 701负责连接到网络的各个用户设备(UE)的总体控制以及承载的建立。虽然并未明确描述,但是CN 701可以包括功能实体(例如,归属代理和/或ANDSF服务器或实体)。E UTRAN 702负责所有无线电有关功能。
CN 701的主要示例性逻辑节点包括但不限于服务GPRS支持节点703、移动性管理实体704、归属订户服务器(HSS)705、服务网关(SGW)706、PDN网关707以及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管理器708。CN 701的每一个网络元件的功能是公知的,并且在此不描述。虽然在此并未描述,但是CN 701的每一个网络元件通过公知的示例性标准化接口(在图7中指示其中的一些,例如接口S3、S4、S5等)而互连。
虽然CN 701包括很多逻辑节点,但是E UTRAN接入网702由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711(图7中仅描绘其中一个)的至少一个节点(例如,演进节点B(基站(BS)、eNB或eNodeB)710)形成。UE 711在此又称为无线设备(WD)和/或订户站(SS),并且可以包括M2M类型设备。在一个示例中,UE 711能够提供根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减少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在一个示例性配置中,E UTRAN接入网702的单个小区提供(具有多个天线设备的)一个基本本地化地理传输点,其提供对一个或多个UE的接入。在另一示例性配置中,E UTRAN接入网702的单个小区提供(均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设备的)多个在地理上基本隔离的传输点,其中,每个传输点提供同时对一个或多个UE的接入,并且其中,为一个小区定义信令比特,使得所有UE共享同一空间信令维度化。对于正常用户业务(与广播相反),在E-UTRAN中不存在集中式控制器;因此,E-UTRAN架构被认为是平坦的。eNB通常通过称为“X2”的接口彼此互连,并且通过S1接口互连到EPC。更具体地说,eNB通过S1MME接口连接到MME 704,并且通过S1U接口连接到SGW 706。eNB与UE之间运行的协议通常称为“AS协议”。各种接口的细节是公知的,并且在此不描述。
eNB 710掌管物理(PHY)层、介质接入控制(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层,它们在图7中未示出,并且包括用户面头压缩和加密的功能。eNB710还提供与控制面对应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功能,并且执行很多功能,包括无线资源管理、准入控制、调度、实施所协商的上行链路(UL)QoS、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和控制面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DL/UL用户面分组头的压缩/解压。
eNB 710中的RRC层覆盖与无线承载有关的功能(例如,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准入控制、无线移动性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中的对UE的资源的调度和动态分配、用于高效使用无线电接口的头压缩、通过无线电接口发送的所有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对EPC的连接性)。RRC层基于UE 711所发送的相邻小区测量来进行切换判断,生成通过空中对UE 711的寻呼,广播系统信息,控制UE测量上报(例如,信道质量信息(CQI)报告的周期性),以及将小区级临时识别符分配给活跃UE 711。RRC层还执行在切换期间UE上下文从源eNB到目标eNB的传送,并且提供用于RRC消息的完整性保护。此外,RRC层负责无线承载的建立和维护。
图8和图9分别描绘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基于3GPP类型无线接入网标准并且能够提供减小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的UE与eNodeB之间的示例性无线电接口协议结构。更具体地说,图8描绘无线电协议控制面的各层,图9描绘无线电协议用户面的各层。图8和图9的协议层可以基于通信系统中公知的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而分类为L1层(第一层)、L2层(第二层)以及L3层(第三层)。
作为第一层(L1)的物理(PHY)层使用物理信道向上层提供信息传送服务。物理层通过传输信道连接到位于物理层之上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层。数据通过传输信道在MAC层与PHY层之间传送。传输信道根据信道是否为共享的而分类为专用传输信道和公共传输信道。通过物理信道执行不同物理层之间(具体地说,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各个物理层之间)的数据传送。
第二层(L2层)中存在各种层。例如,MAC层将各个逻辑信道映射到各个传输信道,并且执行逻辑信道复用,以便将各个逻辑信道映射到一个传输信道。MAC层通过逻辑信道连接到充当上层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逻辑信道可以根据传输信息的类别而分类为用于发送控制面的信息的控制信道以及用于发送用户面的信息的业务信道。
第二层(L2)的RLC层对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分段和串接,并且将数据的大小调整为适合于下层向无线电间隔(radio interval)发送数据。为了确保各个无线承载(RB)所请求的各个服务质量(QoS),提供三种操作模式(即,透明模式(TM)、无确认模式(UM)以及确认模式(AM))。具体地,AM RLC使用自动重传请求(ARQ)功能来执行重传功能,以便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第二层(L2)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执行头压缩功能,以减小具有相对大的且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IP分组头的大小,以便在具有窄带宽的无线电间隔中高效地发送IP分组(例如,IPv4或IPv6分组)。因此,可以仅发送数据的头部分所需的信息,使得能够增加无线电间隔的传输效率。此外,在基于LTE的系统中,PDCP层执行安全功能,其包括用于防止第三方对数据进行窃听的加密功能以及用于防止第三方处理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功能。
位于第三层(L3)的顶部处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仅定义在控制面中,并且负责控制与无线承载(RB)的配置、重配置和释放关联的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RB是第一层和第二层(L1和L2)在UE与UTRAN之间提供数据通信的逻辑路径。通常,无线承载(RB)配置表示定义了提供特定服务以及信道特性所需的无线电协议层,而且配置了它们的详细参数和操作方法。无线承载(RB)被分类为信令RB(SRB)和数据RB(DRB)。SRB用作C面中的RRC消息的传输通道,DRB用作U面中的用户数据的传输通道。
用于将数据从网络发送到UE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可以被分类为用于发送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和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或广播服务的业务或控制消息可以通过下行链路SCH进行发送,并且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进行发送。用于将数据从UE发送到网络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用于发送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SCH。
用于向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间隔发送传送到下行链路传输信道的信息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被分类为用于发送BCH信息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用于发送MCH信息的物理多播信道(PM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SCH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用于发送从第一层和第二层(L1和L2)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例如,DL/UL调度批准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又称为DL L1/L2控制信道)。同时,用于向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间隔发送传送到上行链路传输信道的信息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被分类为用于发送上行链路SCH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用于发送RACH信息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和用于发送从第一层和第二层(L1和L2)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例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ACK或NACK调度请求(SR)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10描绘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能够实现识别受害方和干扰源的方法的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示例性功能框图。图10的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有形地体现本文所示出并且描述的任何示例性设备、示例性网络元件和/或网络的功能实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个示例中,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表示无线设备200、订户站616、CPE 622、基站614和620、eNB710和/或UE 711的组件,其中,取决于特定设备或网络元件的硬件规格而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在另一示例中,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供M2M类型设备能力。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1000能够提供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减小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虽然信息处理系统1000表示若干类型的计算平台的一个示例,但是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包括比图8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元件和/或不同的元件布置,并且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1010和基带处理器1012。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用作通用处理器,以运行用于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应用和各个子系统,并且能够提供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减小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单个内核,或者替代地,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内核,其中,内核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内核。此外,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部署在同一芯片上的图形处理器或协处理器,或者替代地,耦合到应用处理器1010的图形处理器可以包括单独的分立式图形芯片。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板载存储器(例如,缓存存储器),并且进一步可以耦合到外部存储器设备(例如,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1014),以用于存储和/或执行应用(例如,能够提供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减小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在操作期间,即使当信息处理系统1000断电时,NAND闪存1016也存储应用和/或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候选节点的列表可以存储在SDRAM 1014和/或NAND闪存1016中。此外,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执行SDRAM 1014和/或NAND闪存1016中所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产生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减小在其它无线设备处所经历的干扰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技术。
在一个示例中,基带处理器1012可以控制用于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宽带无线电功能。基带处理器1012可以将用于控制这些宽带无线电功能的代码存储在NOR闪存1018中。基带处理器1012控制无线广域网(WWAN)收发机1020,其用于调制和/或解调宽带网络信号(例如,用于经由3GPP LTE网络进行通信等),如本文关于图10所讨论的那样。WWAN收发机1020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1022,这些功率放大器分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024,以用于经由WWAN宽带网络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基带处理器1012也可以控制无线局域网(WLAN)收发机1026,后者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天线1028,并且可以能够经由基于蓝牙的标准、基于IEEE 802.11的标准、基于IEEE802.16的标准、基于IEEE 802.18的无线网络标准、基于3GPP的协议无线网络、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3GPP LTE)的无线网络标准、基于3GPP2空中接口演进(3GPP2AIE)的无线网络标准、基于3GPP-LTE-Advanced的无线网络、基于UMTS的协议无线网络、基于CDMA2000的协议无线网络、基于GSM的协议无线网络、基于蜂窝数字分组数据(基于CDPD)的协议无线网络、基于Mobitex的协议无线网络、基于近场通信(基于NFC)的链路、基于WiGig的网络、基于ZigBee的网络等进行通信。应注意,它们仅是用于应用处理器1010和基带处理器1012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并且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例如,SDRAM 1014、NAND闪存1016和/或NOR闪存1018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技术(例如,基于磁的存储器、基于硫化物的存储器、基于相变的存储器、基于光的存储器和基于双向(ovonic)的存储器),并且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驱动显示器1030,以用于显示各种信息或数据,并且可以例如经由手指或记录笔,通过触摸屏1032从用户进一步接收触摸输入。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屏幕1032向用户显示可经由手指和/或记录笔选择的菜单和/或选项,以用于将信息输入到信息处理系统1000中。
环境光传感器1034可以用于检测信息处理系统1000正在操作所在的环境光的量,例如,以根据环境光传感器1034检测到的环境光的强度来控制用于显示器1030的亮度或对比度值。一个或多个相机1036可以用于捕获由应用处理器1010所处理的和/或至少临时存储在NAND闪存1016中的图像。此外,应用处理器可以耦合到陀螺仪1038、加速计1040、磁力计1042、音频编码器/解码器(CODEC)1044和/或耦合到适当的GPS天线1048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控制器1046,以用于检测各种环境特性,包括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位置、移动和/或取向。替代地,控制器1046可以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控制器。音频CODEC 1044可以耦合到一个或多个音频端口1050,以经由内部设备和/或经由通过音频端口1050(例如,通过耳机和麦克风插孔)耦合到信息处理系统的外部设备提供麦克风输入和扬声器输出。此外,应用处理器1010可以耦合到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I/O)收发机1052,以耦合到一个或多个I/O端口1054(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端口、串行端口等)。此外,I/O收发机105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耦合到用于可选的可拆卸存储器(例如,安全数字(SD)卡或订户身份模块(SIM)卡)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槽1056,但是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
图11描绘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选地可以包括触摸屏的图10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图11示出有形地体现为蜂窝电话、智能电话、智能类型设备或平板类型设备等的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能够实现用于识别受害方和干扰源的方法的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示例实现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包括图7的基础设施节点、无线设备400、订户站616、CPE 622、移动站UE 711和/或M2M类型设备中的任一个,但是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包括外壳1110,其具有显示器1030,显示器可以包括触摸屏1032,用于经由用户的手指1116和/或经由记录笔1118接收触觉输入控制和命令,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1010。外壳1110可以容纳信息处理系统10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1010、SDRAM1014、NAND闪存1016、NOR闪存1018、基带处理器1012和/或WWAN收发机1020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系统1000进一步可以可选地包括物理致动器区域1120,其可以包括键盘或按钮,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按钮或开关控制信息处理系统1000。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还包括存储器端口或槽1056,用于容纳例如安全数字(SD)卡或订户身份模块(SIM)卡的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可选地,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和/或麦克风1124以及连接端口1054,连接端口用于将信息处理系统1000连接到另一电子设备、坞(dock)、显示器、电池充电器等。此外,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包括外壳1110的一个或多个侧上的耳机或扬声器插孔1128以及一个或多个相机1036。应注意,在各种布置中,图10和图11的信息处理系统1000可以包括比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元件,并且所要求的主题的范围不限于此。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术语“电路”可以指代以下项或作为其一部分或包括它们: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共享的、专用的或群组)和/或存储器(共享的、专用的或群组)、组合逻辑电路和/或提供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合适的硬件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可以实现于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模块中,或者与电路关联的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模块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可在硬件中操作的逻辑。
可以使用任何合适配置的硬件和/或软件将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实现为系统。图12关于一个实施例示出用户设备(UE)设备1200的示例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UE设备1200可以包括应用电路1202、基带电路1204、射频(RF)电路1206、前端模块(FEM)电路1208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1210,至少如所示那样耦合在一起。
应用电路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例如,应用电路1202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的电路。处理器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等)的任何组合。处理器可以耦合于和/或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存储中所存储的指令,以使得各种应用和/或操作系统能够运行在系统上。
基带电路1204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的电路。基带电路12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器和/或控制逻辑,以处理从RF电路1206的接收信号路径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且生成用于RF电路1206的发送信号路径的基带信号。基带处理电路1204可以与应用电路1202进行接口,以用于生成和处理基带信号并且控制RF电路1206的操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可以包括第二代(2G)基带处理器1204a、第三代(3G)基带处理器1204b、第四代(4G)基带处理器1204c和/或用于其它现有代、开发中的或将要在未来开发的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的其它基带处理器1204d。基带电路1204(例如,基带处理器1204a-d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处理使得经由RF电路1206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的通信成为可能的各种无线电控制功能。无线电控制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无线电频移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的调制/解调电路可以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预编码和/或星座映射/解映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的编码/解码电路可以包括卷积、咬尾卷积、turbo、维特比和/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器/解码器功能。调制/解调和编码器/解码器功能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可以包括协议栈的元素,例如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协议的元素,包括例如物理(PHY)元素、介质接入控制(MAC)元素、无线链路控制(RLC)元素、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元素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元素。基带电路1204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204e可以被配置为:运行协议栈的元素,以用于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和/或RRC层的信令。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204f。音频DSP 1204f可以包括用于压缩/解压缩和回声消除的元件,并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其它合适的处理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的组件可以合适地组合在单个芯片、单个芯片组中,或者部署在同一电路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和应用电路1202的一些或所有构成组件可以一起实现在例如片上系统(SOC)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可以提供与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技术兼容的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带电路1204可以支持与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或其它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的通信。基带电路1204被配置为支持多于一种无线协议的无线电通信的实施例可以称为多模基带电路。
RF电路1206可以使得能够通过非固态介质使用调制的电磁辐射进行与无线网络的通信。在各个实施例中,RF电路1206可以包括开关、滤波器、放大器等,以促进与无线网络的通信。RF电路1206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用于下变频从FEM电路1208接收到的RF信号并且将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电路1204的电路。RF电路1206可以还包括发送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用于上变频基带电路1204所提供的基带信号并且将RF输出信号提供给FEM电路1208以用于发送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206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和发送信号路径。RF电路1206的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混频器电路1206a、放大器电路1206b和滤波器电路1206c。RF电路1206的发送信号路径可以包括滤波器电路1206c和混频器电路1206a。RF电路1206可以还包括综合器电路1206d,以用于合成接收信号路径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使用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综合器电路1206d所提供的合成频率来下变频从FEM电路1208接收到的RF信号。放大器电路1206b可以被配置为:放大下变频后的信号,并且滤波器电路1206c可以是低通滤波器(LPF)或带通滤波器(BPF),被配置为:从下变频后的信号中移除不想要的信号,以生成输出基带信号。输出基带信号可以提供给基带电路1204,以用于进一步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可以是零频率基带信号,但这并非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包括无源混频器,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综合器电路1206d所提供的合成频率来上变频输入基带信号,以生成用于FEM电路1208的RF输出信号。基带信号可以由基带电路1204提供,并且可以由滤波器电路1206c滤波。滤波器电路1206c可以包括低通滤波器(LPF),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以分别被布置用于正交下变频和/或上变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以被布置用于镜像抑制(例如,Hartley镜像抑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分别被布置用于直接下变频和/或直接上变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和发送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206a可以被配置用于超外差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是模拟基带信号,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在一些替选实施例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是数字基带信号。在这些替选实施例中,RF电路1206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电路,并且基带电路1204可以包括数字基带接口,以与RF电路1206进行通信。
在一些双模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单独的无线电IC电路,以用于关于每个频谱处理信号,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器电路1206d可以是小数N综合器或小数N/N+1综合器,但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此,因为其它类型的频率综合器可以是合适的。例如,综合器电路1206d可以是Δ-Σ综合器、频率乘法器或包括具有分频器的锁相环的综合器。
综合器电路1206d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频率输入和除法器控制输入来合成RF电路1206的混频器电路1206a使用的输出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器电路1206d可以是小数N/N+1综合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频率输入可以由压控振荡器(VCO)提供,但这并非要求。取决于期望的输出频率,除法器控制输入可以由基带电路1204或应用处理器1202提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应用处理器1202所指示的信道,从查找表确定除法器控制输入(例如,N)。
RF电路1206的综合器电路1206d可以包括除法器、延迟锁相环(DLL)、复用器和相位累加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法器可以是双模除法器(DMD),并且相位累加器可以是数字相位累加器(DPA)。在一些实施例中,DMD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基于进位)将输入信号除以N或N+1,以提供小数除法比率。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DLL可以包括一组级联的且可调谐的延迟元件、相位检测器、电荷泵和D型触发器。在这些实施例中,延迟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将VCO周期分解为Nd个相等的相位分组,其中,Nd是延迟线中的延迟元件的数量。以此方式,DLL提供负反馈,以协助确保通过延迟线的总延迟是一个VCO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器电路1206d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载波频率作为输出频率,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输出频率可以是载波频率的倍数(例如,载波频率的两倍、载波频率的四倍),并且与正交发生器和除法器电路结合使用,以在载波频率处生成相对于彼此具有多个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频率可以是LO频率(fLO)。在一些实施例中,RF电路1206可以包括IQ/极坐标转换器。
FEM电路1208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对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210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操作、放大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信号的放大版本提供给RF电路1206以用于进一步处理的电路。FEM电路1208可以还包括发送信号路径,其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放大RF电路1206所提供的用于发送的信号以用于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210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发送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FEM电路1208可以包括TX/RX切换器,以在发送模式与接收模式操作之间进行切换。FEM电路可以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和发送信号路径。FEM电路的接收信号路径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以放大接收到的RF信号,并且(例如,向RF电路1206)提供放大的接收RF信号作为输出。FEM电路1208的发送信号路径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PA),用于放大(例如,RF电路1206所提供的)输入RF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用于生成RF信号,以用于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210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随后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设备1200可以包括附加元件(例如,存储器/存储、显示器、相机、传感器和/或输入/输出(I/O)接口)。
在第一非限定性示例中,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检测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以及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服务质量问题,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还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命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针对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符号测量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功率(RSRP)等级。
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CCH。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SCH。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不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
在另一非限定性示例中,一种控制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逻辑,用于:检测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以及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服务质量问题,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还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命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针对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符号测量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功率(RSRP)等级。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CCH。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SCH。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不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
在另一非限定性示例中,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通信方式耦合到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基站;和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生成作用于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总加权干扰值;以及当所述总加权干扰值大于阈值干扰值时,向所述蜂窝网络中的第二小区中的至少第二基站发起请求,以便所述基站识别干扰源。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生成对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的请求。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接收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以及使用所述列表生成作用于所述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加权干扰值。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将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映射为矢量;以及为所述矢量中的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设定加权因子矢量。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从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和所述加权因子矢量确定所述总加权干扰值。
在另一非限定性示例中,一种控制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逻辑,用于:生成作用于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总加权干扰值;以及当所述总加权干扰值大于阈值干扰值时,向所述蜂窝网络中的第二小区中的至少第二基站发起请求,以便所述基站识别干扰源。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生成对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的请求。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以及使用所述列表生成作用于所述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加权干扰值。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将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映射为矢量;以及为所述矢量中的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设定加权因子矢量。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从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和所述加权因子矢量确定所述总加权干扰值。
在各个示例中,本文所讨论的操作可以被实现为硬件(例如,电路)、软件、固件、微代码或其组合,它们可以被提供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包括其上存储有用于对计算机进行编程以执行本文所讨论的处理的有形(例如,非瞬时性)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此外,术语“逻辑”通过示例的方式可以包括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存储设备(例如,本文所讨论的存储设备)。
在说明书中对“一个示例”或“示例”的引用表示可以在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包括结合该示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说明书中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全都指代或可以并非全都指代同一示例。
此外,在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中,可能使用了术语“耦合”和“连接”连同其派生词。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可以用于指示两个或更多个要素彼此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耦合”可以表示两个或更多个要素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耦合”也可以表示两个或更多个要素可以并非彼此直接接触,但可以仍然彼此协作或交互。
因此,虽然已经通过对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特定的语言描述了示例,但是应理解,所要求的主题可以不限于所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而是,特定特征和动作被公开为实现所要求的主题的样本形式。

Claims (22)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
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检测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服务质量问题,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还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命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针对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符号测量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功率(RSRP)等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CCH。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SC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不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
7.一种控制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逻辑,用于:
检测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服务质量问题,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还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命令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针对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符号测量控制信道参考信号功率(RSRP)等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CCH。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确定对应于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的参数SINR_minPDSCH。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干扰的受害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当所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SCH)不小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最小信噪比(SINR)(SINR_minPDCCH)减去偏移因子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是来自与第二小区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干扰的受害方。
13.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通信方式耦合到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基站;和
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并且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生成作用于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总加权干扰值;以及
当所述总加权干扰值大于阈值干扰值时,向所述蜂窝网络的第二小区中的至少第二基站发起请求,以便所述基站识别干扰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生成对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的请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接收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以及
使用所述列表生成作用于所述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加权干扰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将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映射为矢量;以及
为所述矢量中的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设定加权因子矢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逻辑:
从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和所述加权因子矢量确定所述总加权干扰值。
18.一种控制器,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逻辑,用于:
生成作用于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总加权干扰值;以及
当所述总加权干扰值大于阈值干扰值时,向蜂窝网络中的第二小区中的至少第二基站的发起请求,以便所述基站识别干扰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生成对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的请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蜂窝网络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所述第二基站的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列表和各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状态的对应位图;以及
使用所述列表生成作用于所述受害方的所有干扰测量的加权干扰值。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将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映射为矢量;以及
为所述矢量中的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设定加权因子矢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包括硬件逻辑的如下逻辑,用于:
从所述子带信道质量指示符和所述加权因子矢量确定所述总加权干扰值。
CN201580082283.1A 2015-09-18 2015-09-18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Active CN107852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5/050909 WO2017048273A1 (en) 2015-09-18 2015-09-18 Identifying victims and aggressors in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625A true CN107852625A (zh) 2018-03-27
CN107852625B CN107852625B (zh) 2021-10-15

Family

ID=5828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283.1A Active CN107852625B (zh) 2015-09-18 2015-09-18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9145B2 (zh)
CN (1) CN107852625B (zh)
HK (1) HK1250868A1 (zh)
WO (1) WO20170482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9145B2 (en) 2015-09-18 2019-09-17 Intel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victims and aggressors in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683390A (zh) * 2020-06-11 2020-09-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干扰识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2332A1 (ko) * 2015-09-24 2017-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로깅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0361837B2 (en) 2017-06-16 2019-07-23 Cisco Technology, Inc. Selective proxy to alleviate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in full duplex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US20210250994A1 (en) * 2020-02-07 2021-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based link adaptation with listen-before-talk procedures
CN113347702B (zh) * 2020-02-18 2023-06-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832A (zh) * 2008-07-11 2011-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间干扰消除框架
CN103096333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干扰的协调方法及基站
US20130223271A1 (en) * 2010-11-10 2013-08-29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measurement signalling
CN103297981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03835A (zh) * 2011-02-16 2014-04-02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公式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过程
WO2015072903A1 (en) * 2013-11-13 2015-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4991B2 (en) * 2009-03-26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in low SNR scenario
AU2011233858B2 (en) * 2010-03-29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32724B1 (en) * 2010-06-18 2019-08-07 HFI Innovation Inc.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tilizing the same
US9585024B2 (en) * 2010-07-27 2017-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rganiz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8817641B2 (en) * 2011-02-16 2014-08-26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detecting and avoiding in-device interference
US9516657B2 (en) 2011-04-01 2016-1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forward access channel (Cell—FACH) state
WO2013006194A1 (en) * 2011-07-01 2013-01-10 Intel Corporation Structured codebook for uniform circular array (uca)
CN103828272A (zh) * 2011-07-13 2014-05-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主动小区间干扰协调的设备和方法
US9497765B2 (en) 2011-08-17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coordination for improv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EP2590336A1 (en) * 2011-11-07 2013-05-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ecoding matrix set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WO2013177780A1 (en) 2012-05-31 201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to u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symmetric lte deployment
US9692584B2 (en) * 2013-01-17 2017-06-27 Telefona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radio communications using different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and related radio and/or network nodes
US20170339660A1 (en) * 2014-11-10 2017-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and Using CRS Muting in Shared Cell for Positioning
WO2016190798A2 (en) * 2015-05-25 2016-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9860852B2 (en) * 2015-07-25 2018-0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mall cell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419145B2 (en) 2015-09-18 2019-09-17 Intel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victims and aggressors in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832A (zh) * 2008-07-11 2011-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间干扰消除框架
US20130223271A1 (en) * 2010-11-10 2013-08-29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measurement signalling
CN103703835A (zh) * 2011-02-16 2014-04-02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公式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过程
CN103096333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干扰的协调方法及基站
CN103297981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72903A1 (en) * 2013-11-13 2015-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9145B2 (en) 2015-09-18 2019-09-17 Intel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victims and aggressors in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683390A (zh) * 2020-06-11 2020-09-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干扰识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83390B (zh) * 2020-06-11 2022-08-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行干扰识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8273A1 (en) 2017-03-23
HK1250868A1 (zh) 2019-01-11
CN107852625B (zh) 2021-10-15
US20180241493A1 (en) 2018-08-23
US10419145B2 (en)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7323B2 (en) Beamform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11949474B2 (en) Management of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20352943A1 (en) Dynamically beamformed control channel for beamformed cells
CN103703835B (zh) 用于公式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过程
CN104604307B (zh) 用于具有同步传输接收的全双工无线系统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52625A (zh)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CN107852199A (zh) 用于上行链路波束跟踪的增强型探测参考信令
CN107852635B (zh) 用于多rat聚合的基于多用户的分离
CN107852705A (zh) 发送波束成形
CN107852212A (zh) Mimo通信系统中的波束间移动性控制
CN108476078A (zh) 用于信道栅格频率偏移的通信的演进节点B(eNB)、用户设备(UE)和方法
US2022036932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qi feedback to enable joint dl-ul scheduling in full duplex systems
US20180152856A1 (en) Enhanc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eporting in cellular systems
CN10406768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自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比例重新配置的设定
US20200205015A1 (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Millimeter Wave Pencil Cell Communication
CN110475281A (zh) 用于测量对象合并的准则
US10454623B2 (en) Uplink resource collision reduction in FD-MIMO
CN109314618A (zh)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配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086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0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