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267B - 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网络元件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网络元件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267B
CN107852267B CN201580082087.4A CN201580082087A CN107852267B CN 107852267 B CN107852267 B CN 107852267B CN 201580082087 A CN201580082087 A CN 201580082087A CN 107852267 B CN107852267 B CN 107852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network element
determining
uplink signaling
wireless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0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2267A (zh
Inventor
杰瑞·维克伯格
甘纳·米尔德亨
约翰·鲁内
伊卡罗·L·J·达席尔瓦
彭特斯·瓦伦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20113165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52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2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网络元件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无线设备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该方法包括确定(1810)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1820)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Description

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网络元件和计算机 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双连接,并且具体涉及用于在无线设备通过至少两个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时,使无线设备能够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演进分组系统(EPS)是演进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分组交换域。EPS包括演进分组核心(EPC)和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图1示出了非漫游背景下的EPC架构的概况,该架构包括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服务网关(SGW)、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也称为用户设备(UE)的无线设备。无线接入网E-UTRAN由一个或多个eNodeB (eNB)组成。
图2示出了整个E-UTRAN架构并且包括eNB,向UE提供 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终端。用户平面控制终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媒体访问控制(MAC) 和物理层(PHY)。除了列出的用户平面控制终端之外,控制平面控制终端还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eNB通过X2接口相互连接。eNB 也通过S1接口与EPC连接,更具体地通过S1-MME接口与MME连接,以及通过S1-U接口与SGW连接。
EPC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架构的主要部分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长期演进(LTE)概述
LTE在下行链路(DL)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而在上行链路(UL)中使用直接傅立叶变换(DFT)扩展OFDM。基本的LTE DL物理资源因此可以被看作是如图5所示的时-频网格,其中每个资源单元在一个OFDM符号间隔期间对应于一个OFDM子载波。
在时域中,LTE DL传输被组织成10ms的无线电帧,每个无线电帧由长度Tframe=1ms的十个相等大小的子帧组成(见图6)。此外,LTE 中的资源分配通常以资源块(RB)来描述,其中RB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0.5ms)以及频域中的12个连续的子载波。在时间方向上的一对相邻的两个RB(1.0ms)被称为RB对。RB在频域中编号,从系统带宽的一端以0开始。LTE中引入了虚拟RB(VRB)和物理RB (PRB)的概念。对UE的实际资源分配是根据VRB对来进行的。存在两种类型的资源分配,即,集中式(localized)资源分配和分布式资源分配。在集中式资源分配中,直接将VRB对映射为PRB对,从而也可以将两个连续集中式VRB布置为频域中的连续PRB。另一方面,分布式VRB不被映射到频域中的连续PRB;从而为使用这些分布式VRB传输的数据信道提供了频率分集。
DL传输是动态调度的,即,在每个子帧中,基站传输关于向哪些终端传输数据、以及在当前DL子帧中在哪些RB上传输数据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令通常在每个子帧中的前1、2、3或4个OFDM符号中传输,并且编号n=1、2、3或4被称为控制格式指示符(CFI)。 DL子帧还包含公共参考符号(CRS),该公共参考符号(CRS)是接收机已知的,并用于例如控制信息的相干解调。图7中示出了CFI=3 的DL系统。
LTE控制和用户平面架构
在图8a和8b中示出了突出在eNB侧的无线电接口的常规控制和用户平面协议架构。控制和用户平面由以下协议层和主要功能组成:
-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仅控制平面)
·非接入层(NAS)和接入层(AS)二者的系统信息的广播
·寻呼
·RRC连接处理
·针对UE的临时标识符的分配
·用于RRC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信令无线电承载的配置
·无线电承载的处理
·QoS管理功能
·包括密钥管理的安全功能
·移动功能包括:
оUE测量报告和报告的控制
о切换
оUE小区选择和重选以及小区选择和重选的控制
·去往/来自UE的NAS直接消息传送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针对UE的每个无线电承载存在一个PDCP实体。PDCP用于控制平面(RRC)和用户平面二者
·控制平面主要功能,包括加密/解密和完整性保护
·用户平面主要功能,包括加密/解密,使用鲁棒头部压缩 (ROHC)的头部压缩和解压缩,以及顺序传递,重复检测和重传(主要在切换期间使用)
-无线电链路控制,RLC
·RLC层针对PDCP层提供服务,并且针对UE的每个无线电承载存在一个RLC实体
·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段或级联,重传处理 (使用自动重复请求(ARQ)、重复检测和顺序传递到更高层。
-媒体访问控制,MAC
·MAC以逻辑信道的形式向RLC层提供服务,并且执行这些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主要功能有:UL和DL调度、调度信息报告、混合ARQ重传以及跨载波聚合的多个分量载波的数据复用/解复用
-物理层,PHY
·PHY以传输信道的形式向MAC层提供服务,并处理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由eNB执行的DL的主要功能(OFDM)是:
о发送DL参考信号
о详细步骤(从“上到下”):循环冗余校验(CRC)插入;码块分段和每码块CRC插入;信道编码(Turbo编码);速率匹配和物理层混合ARQ处理;比特级加扰;数据调制(正交相移键控 (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天线映射和多天线处理;包括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和循环前缀(CP)插入的 OFDM处理,产生时域数据,该时域数据有时被称为IQ数据或数字化射频(RF)数据);数-模转换;功率放大器;以及发送到天线。
·由eNB执行的UL的主要功能(DFT扩展OFDM)是:
о随机接入支持
о详细步骤(从“上到下”):CRC去除、码块解分段、信道解码、速率匹配和物理层混合ARQ处理;比特级解扰;数据解调;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天线映射和多天线处理;OFDM处理,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CP去除;模数转换;功率放大器;以及从天线接收。
所描述的eNB功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部署。在一个示例中,所有协议层和相关功能都部署在包括天线的相同物理节点中。其中一个示例是微微或毫微微eNodeB。另一个部署示例是所谓的主-远程 (Main-Remote)分割。在这种情况下,eNodeB被分成主单元和远程单元,也分别称为数字单元(DU)和远程无线电单元(RRU)。主单元或DU包含所有协议层,除了放置在远端单元或RRU中的PHY层的下半部分。PHY层中的分割处于时域数据级(IQ数据,即在IFFT/FFT 和CP插入/去除之后/之前)。IQ数据通过所谓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 (CPRI)从主单元转发到远程单元,所述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是高速、低等待时间的数据接口。远程单元然后执行所需的数模转换以创建模拟RF数据、对模拟RF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并将模拟RF数据转发到天线。在又一个部署选项中,RRU和天线处于同一位置,创建了所谓的天线集成无线电(AIR)。
载波聚合
LTE Rel-10规范已经标准化,支持高达20MHz的分量载波(CC) 带宽,这是最大的LTE Rel-8载波带宽。宽于20MHz的LTE Rel-10 操作是可能的,并且作为多个LTE CC呈现给LTE Rel-10终端-。载波聚合(CA)是获得宽于20MHz的带宽的直接方式。CA意味着LTE Rel-10终端可以接收多个CC,其中CC具有或至少具有与Rel-8载波相同的结构的可能性。在图9中示出了CA。Rel-10标准支持多达五个聚合CC,其中每个CC在RF规范中被限制为具有6个带宽(即分别对应于1.4、3、5、10、15和20MHz的6、15、25、50、75或100 个RB)之一。针对UL和DL,聚合的CC的数量以及各个CC的带宽可以是不同的。对称配置是指DL和UL中CC的数量相同的情况,而不对称配置是指在DL和UL中C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中配置的CC的数量可能与终端看到的CC的数量不同。即使网络提供相同数量的UL和DL CC,终端也可以例如支持比UL CC 更多的DL CC。
CC也被称为小区或服务小区。更具体地,在LTE网络中,由终端聚合的小区被表示为主服务小区(PCell)和辅服务小区(SCell)。术语服务小区包括PCell和一个或多个SCell。所有的UE都有一个 PCell。哪个小区作为UE的PCell是终端特定的。该PCell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即重要的控制信令和其他重要的信令通常经由PCell来处理。UL控制信令总是在UE的PCell上发送。配置为PCell的分量载波是主CC,而所有其他CC是SCell。UE可以在PCell和SCell二者上发送和接收数据。诸如调度命令的控制信令可以被配置为仅在 PCell上发送和接收。但是,这些命令对于SCell也是有效的,并且这些命令也可以被配置为在PCell和SCell二者上进行发送和接收。不管操作模式如何,UE将只需要读取广播信道以在主分量载波(PCC)上获取系统信息参数。与辅分量载波(SCC)有关的系统信息可以在专用RRC消息中提供给UE。在初始接入期间,LTE Rel-10终端的行为类似于LTE Rel-8终端。然而,在成功与网络连接后,Rel-10终端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和网络在UL和DL中配置有额外的服务小区。配置基于RRC。由于RRC信令的繁重信令以及相当慢的速度,可以设想终端可以配置有多个服务小区,即使当前并非全部使用。总之, LTE CA支持多载波的有效使用,从而允许数据通过所有载波进行发送和接收。支持跨载波调度,从而避免了需要UE一直监听所有载波调度信道。解决方案依赖于载波之间紧密的时间同步。
LTE Rel-12双连接
双连接(DC)是3GPP当前正在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以支持UE 与多个载波连接从而同时在多个载波上发送和接收数据。以下是基于当前3GPP标准的DC的概述。E-UTRAN支持DC操作,由此处于 RRC_CONNECTED模式的具有多个接收机和发射机的UE被配置为利用两个不同调度器提供的无线电资源,所述两个不同调度器位于通过X2上的非理想回程互连的两个eNB中。参与某个UE的DC的eNB 可以承担两个不同的角色。eNB可以充当主eNB(MeNB),或者充当辅eNB(SeNB)。在DC中,UE与一个MeNB和一个SeNB连接。特定承载使用的无线电协议架构取决于如何设置承载。存在三种选择:主小区组(MCG)承载、辅小区组(SCG)承载和分割承载。图10 中描述了这三种选择。信号无线电承载(SRB)总是与MCG承载关联,因此只使用MeNB提供的无线电资源。注意,DC也可以被描述为具有被配置为使用由SeNB提供的无线电资源的至少一个承载。
通过X2接口信令执行用于DC的eNB间控制平面信令。通过S1 接口信令执行对MME的控制平面信令。在MeNB和MME之间,每个UE只有一个S1-MME连接。每个eNB应该能够独立处理UE,即向一些UE提供PCell,同时向其他UE提供用于SCG的SCell。针对某个UE,DC中涉及的每个eNB都拥有其无线电资源,并且主要负责分配其小区的无线电资源。MeNB和SeNB之间的协调通过X2接口信令进行。图11示出了针对某个UE的DC中涉及的eNB的控制平面(C-平面)连接。MeNB通过S1-MME与MME进行C-平面连接, MeNB和SeNB通过X2-C互连。图12示出了针对某个UE的DC中涉及的eNB的用户平面(U-平面)连接。U-平面连接取决于所配置的承载选项。对于MCG承载,MeNB通过S1-U与S-GW进行U-平面连接,并且SeNB不参与用户平面数据的传送。对于分割的承载,MeNB 通过S1-U与S-GW进行U-平面连接,另外,MeNB和SeNB通过X2-U互连。对于SCG承载,SeNB通过S1-U直接与S-GW连接。
无线接入网(E-UTRAN)功能的集中化
已经讨论了当前无线接入网(RAN)架构的未来可能的演进。从基于宏站点拓扑结构的起点,例如低功率小区的引入、不同无线电基站站点之间的传输网络的演进、无线电基站硬件演进,以及对处理能力的增加的需求引发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RAN架构提出了几种策略,有时引入不同的方向。诸如协调增益、硬件联合增益、节能增益以及回程/前传(fronthaul)网络的演进等一些策略正致力于有利于更集中化的部署。同时,其他策略正在朝着去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诸如对于某些5G用例(例如任务关键型机器类型通信(MTC)应用) 的非常低的等待时间要求。术语前传和回程是关于基站使用的。传统的前传定义是基带主单元和远端单元之间基于CPRI的光纤链路。回程是指用于S1/X2接口的传输网络。
回程/前传技术的最近演进确实开启了基带集中化(通常称为 C-RAN)的可能性。C-RAN是一个可以用不同方式解释的术语。对于一些方式来说,它意味着一个“基带旅馆”类解决方案,其中来自多个站点的基带共同位于一个中心站点,尽管基带单元之间没有紧密连接和快速的数据交换。C-RAN最常见的解释可能是“集中化的RAN”,其中在基带之间至少有某种协调。一个潜在的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宏基站及其覆盖的较低功率节点的较小的集中化的RAN。在这样的配置中,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之间的紧密协调通常会带来可观的增益。术语“协调RAN”是C-RAN的一个常用解释,侧重于集中化的协调增益。对C-RAN的其他更多未来的解释包括基于“云”和“虚拟化”的RAN解决方案,其中在通用硬件(例如通用处理器)上支持无线电网络功能,并且可能作为虚拟机。
集中化部署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力量来驱动,例如可能易于维护、升级和减少站点需求,以及收获协调增益。一个常见的误解是,集中化将实现大的联合增益(pooling gain)和对应的硬件节省。联合增益在第一数量的联合小区上很大,但随后迅速减小。获得来自共同定位和相互连接的大量站点的基带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其允许的紧密协调。这些示例是UL协调多点(CoMP),以及将若干扇区和/或载波组合成一个小区。这些特征的增益有时可能相对于宽松的协调方案的增益更加显著,例如在不需要基带的共同定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标准接口 (X2)实现的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
从协调增益的角度来看,一个有吸引力的C-RAN部署是围绕一个更大的宏站点建立-的C-RAN,通常有几个频带,以及宏站点覆盖的一些低功率无线电装置,这些无线电装置通过高速互连紧密地集成到宏站点。预计在诸如体育场和商场等部署场景中可以看到最大的增益。针对任何C-RAN部署的一个重要考虑是通过前传的传输,即集中化的基带部分和无线电装置之间的连接,有时被称为“第一英里”。在市场间变化很大的前传的成本需要与收益相平衡。
发明内容
对于如图10所示并且在背景技术部分中进一步描述的与具有无线电协议架构的DC RAN架构连接的UE,没有已知的如何将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传输到网络的过程。如果无线设备通过两个或更多个无线链路与网络连接,则无线设备需要知道例如在哪个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目的是减轻或至少减少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提供用于在多连接场景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过程。这个目的和其它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方法、无线设备和网络元件以及通过根据从属权利要求的实施例来实现。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在无线设备中执行。无线设备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该方法包括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无线设备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在第一网络元件中执行。无线设备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该方法在第一网络元件中执行。该方法包括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该方法还包括向无线设备传输使该无线设备能够确定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可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该无线设备还被配置为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无线设备还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来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使无线设备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第一网络元件。无线设备可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第一网络元件还被配置为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第一网络元件还被配置为向无线设备传输使无线设备能够确定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该信息包括对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
根据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与上述方面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实施例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了无线设备如何在多连接场景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过程。另一个优点是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可以适应当前情况,例如,无线设备的能力或负载情况。
将在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中解释实施例的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和所附附图,将易于理解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包括其特定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3GPP接入的非漫游EPC架构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E-UTRAN整体架构的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EPC控制平面协议架构。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EPC用户平面协议架构。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基本的LTE DL物理资源。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LTE时域结构。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DL子帧。
图8a和8b示意性地示出了常规eNB无线电接口的控制和用户平面协议层。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五个CC的CA。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DC的无线电协议架构。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DC中涉及的eNB的C-平面连接的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DC中涉及的eNB的U-平面连接的框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网络元件之间的功能分割的一个示例。
图14a和图14b示意性地示出了分割为eNB-a和eNB-s的eNB。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针对无线设备建立的具有功能分割的DC。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针对无线设备建立的多RAT DC。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UE与网络之间的信令的信令图。
图18a-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用于无线设备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用于网络元件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0a-20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无线设备和网络元件的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某些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不同方面。为了解释而不是限制的目的,阐述了诸如特定场景和技术等的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不同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还可以存在偏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
在不同论坛上对无线行业的不断讨论似乎正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发展:5G无线电接入网的功能架构应该设计得足够灵活,以便部署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并且可能部署在网络的不同站点上。已经提出如图13所示的功能分割。在这个示例中,RAN功能分为同步功能(SF) 和异步功能(AF)。异步功能是具有宽松的定时约束的功能,同步功能通常执行时间关键的功能。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严格依赖于用于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的无线电链路的定时。严格依赖意味着无线电链路的定时对于同步网络功能按预期工作至关重要。异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不严格依赖于无线电链路的定时,或者甚至不依赖于无线电链路的定时。同步功能可以置于被称为eNB-s的逻辑节点中,异步功能可以置于被称为eNB-a的逻辑节点中。与eNB-s关联的功能的实例(即同步功能)可以置于靠近空中接口的网络元件处。同步功能将形成所谓的同步功能组(SFG)。与eNB-a相关联的异步功能的实例可以在靠近空中接口的网络元件处(即在与eNB功能相同的网络元件处,或者在诸如固定网络节点(FNN)的其它网络元件中) 被灵活地实例化。如果假定这些功能是E-UTRAN功能,那么功能的分割可导致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功能架构,其中将需要一个新的接口。
为了支持DC或多连接特征,例如用于聚合数据速率的用户平面聚合,或者用于例如可靠性和快速分组交换的控制/用户平面分集等,可以使异步功能的实例对同步功能的多个实例通用。换句话说,与 eNB-a相关联的功能的相同实例可以控制与eNB-s相关联的功能的多个实例。在当前LTE功能的情况下(参见上面的“LTE控制和用户平面架构”部分),这可导致与RLC/MAC/PHY的多(N个)实例相关联的RRC和PDCP功能的公共实例。N是UE可以同时连接的链路数量。在图15中示出了一个示例场景,其中UE经由网络元件eNB-s1 和网络元件eNB-s2二者通过两条链路与网络元件eNB-a连接。网络元件eNB-a通常包括异步功能,即对控制平面(RRC和PDCP)和用户平面(PDCP)公共的协议。
可以设想,5G无线电接入将由多个空中接口(例如,空中接口变体或用于不同RAT的空中接口)组成。这多个空中接口可以紧密集成,这意味着针对多个空中接口可以具有公共的功能实例。还可以设想,5G场景中的空中接口之一可以是LTE兼容的(例如,LTE的演进),而另一个是非LTE兼容的。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多RAT集成架构,多连接场景必须支持来自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元件或逻辑节点。例如由于5G网络应该运行在高频上,以及需要解决新的用例,因此与LTE兼容的网络元件支持相比,非LTE兼容的网络元件可能支持不同的低层协议。因此,LTE与新的5G无线电接入之间的标准化CA 可能是不可能的。标准化的DC解决方案包含不同级别的用户平面聚合,但是在两个不同的LTE载波之间、或LTE兼容的载波与非LTE 兼容的载波之间不存在用于双控制平面的手段。
因此,可以扩展先前描述的eNB-a和eNB-s之间的功能分割,以便针对多个空中接口定义相同的异步功能实例,其中UE可以同时通过多个空中接口来连接UE,或者在移动过程期间进行连接。例如,对于5G无线电接入的兼容LTE和不兼容LTE部分,多个空中接口然后将针对每个空中接口都具有不同的同步功能组。
图13中所示的分割可以应用于不同RAT(例如一个LTE RAT和一个5G RAT)之间的DC。在这种情况下,eNB-a可以包括对用于异步功能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公共支持。每个RAT的eNB-s包含同步功能,因此使得同步功能是RAT特定的,例如,对于LTE RAT和5G RAT是不同的。这样的场景如图16所示,其中eNB-a被称为“5G &LTE eNB-a”,而eNB-s被分别称为“LTE eNB-s1”和“5G eNB-s2”。
诸如以上参考图15和16所描述的功能分割和RAN架构、或者其中在不同网络元件中对功能组进行实例化的任何其他RAN功能分割意味着具有与多个网络元件和/或来自相同或多个空中接口的链路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公共的功能实例的可能性。
在与图15所示的示例场景中UE进行的测量报告(作为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有关的非限制性的一般背景中描述了实施例。UE 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eNB-a连接。在这个示例场景中,通过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UE的网络功能在eNB-a和eNB-s1之间进行分割,其可以分别被称为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二网络元件。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UE的网络功能在eNB-a和eNB-s2之间进行分割,其中 eNB-s2可以被称为第三网络元件。这些网络元件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是同一物理网络节点的一部分,或者它们可以是分开的物理网络元件。在示例场景中,网络功能在eNB-a和eNB-s1/e-NB-s2之间根据它们是异步还是同步来进行分割。可以针对多个空中接口定义异步功能 eNB-a的同一实例,其中可以同时通过与两个无线链路对应的多个空中接口来连接UE。然后多个空中接口中每个空中接口将与不同的同步功能组相关联。图15中的eNB-s1和eNB-s2可以来自同一RAT,并且可以由同一运营商或不同运营商拥有。备选地,eNB-s1和eNB-s2 可以来自各自不同的RAT,例如,LTE兼容和非LTE兼容的5G接入,如图16所示。同样在第二种情况下,它们可能由同一运营商或不同运营商拥有。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主要在多个RAT(例如LTE和5G RAT)的背景中给出。然而,所描述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单个RAT 情况,尤其是在单个eNB-s与多个不同的运营商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单个RAT可以用于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
虽然本示例场景中的功能是基于它们是否同步来区分的,但是应该注意,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网络功能架构,该网络功能架构中,网络功能基于某些其他准则(而不是该功能是否同步) 被分割成两个网络元件。一个示例是:基于所述功能对于多个RAT是公共的还是特定于RAT之一的,在多RAT场景中分割功能。
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纯粹的DC场景,而不在两个网络元件上分割网络功能。在那种情况下,无线设备经由两条链路直接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而不涉及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
此外,虽然实施例是关于DC场景来描述的,但是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UE进入多连接的场景,其中“多”意味着多于两个,其通过除其他链路之外添加可以来自同一或不同接入层或RAT的又一个链路的方式来完成。在多连接场景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过程与上述DC场景中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类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多连接场景。
传输模式
在DC场景(例如,具有诸如在图16中所示的示例场景中的拆分功能)中向网络传输测量报告的不存在过程的问题通过如下解决方案来解决:该方案中UE确定在哪个或哪些无线链路上传输测量报告。 UE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测量报告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
-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
-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
-在两个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
然后在传输测量报告时使用所确定的传输模式。在两个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的传输模式对于要一次发送的测量报告和/或不应该丢失的测量报告(例如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特别有用。另外,如果引入未确认的上行链路信令过程,则在两个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的传输模式可能适合于未确认的测量报告。另一方面,在无线链路之一上传输的传输模式对于定期测量报告特别有用。这种传输模式的优点是减少了测量报告传输量。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诸如通过使用预定的规则或方案(例如,考虑诸如信道条件、信令过程的性质、预期的等待时间、所需的传输功率以及用户特定或UE特定的策略等方面),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确定要选择什么无线链路。在一个示例中,用于传输的无线链路的选择基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或测量报告的类型。在另一示例中,每当测量报告要被传输时,UE随机地或基于例如循环规则来自主选择一个链路。
在实施例中,作为确定传输模式的一部分,UE还可以确定如何执行重传。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UE确定在两条链路二者上传输测量报告。此外,UE确定在两条链路二者上重复重传测量报告,并且在获得确认(ACK)或确认网络已经在其中一条链路上接收到测量报告的响应时停止重传。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UE在无线链路之一上传输测量报告,并且在没有ACK或响应的情况下,UE在另一无线链路上重传测量报告。这些实施例通过引入由UE传输的测量报告的分集来增加测量报告的稳健性。
图17是示出实施例中的在UE 1750与网络之间的一个示例信令的信令图,在该实施例中,UE在两个链路二者上重复传输测量报告,并且当在其中一个链路上获得ACK时停止传输。在S1a和S1b中, UE 1750在每个链路上传输测量报告。这些消息都丢失(用虚线信号箭头表示),即网络从未接收到测量报告。在S2a和S2b中,UE 1750 在两个链路二者上重传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的重传S2a在第一链路上由LTE eNB-s11720接收到,并由5G&LTE eNB-a11700在S2c中转发和接收。5G&LTE eNB-a11700进而通过两条链路在S3a和S3b中向UE1750传输测量报告ACK。在该示例中,仅由5G eNB-s21730 通过第二链路传输的测量报告ACK被UE 1750在S3d中接收到。S3c 中通过第一链路传输的测量报告ACK丢失。在UE 1750在S3d中接收到测量报告ACK之前,UE 1750可能已经开始测量报告的第二次重传(未示出)。然而,当它经由5G eNB-s21730接收到测量报告ACK 消息S3d时,在171中停止重传。上述具有重传的传输模式要求测量报告具有适当的下行链路确认消息,诸如该示例中的测量报告ACK,它由网络响应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而发送。这种具有重传的传输模式在两个无线链路的信道条件均很差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确定传输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由UE自主执行。在备选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由网络执行,并且网络随后例如通过使用诸如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等配置消息来配置UE,来向UE通知所确定的传输模式。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是两个先前的实施例的组合,其中网络确定一组可能的传输模式并相应地配置或通知UE,由此UE做出关于使用什么传输模式的最终决定。
无线设备可以在测量报告生成之后确定传输模式。但是,也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即在确定传输模式之后生成测量报告。可以例如由网络在上行链路许可消息或调度命令中将传输模式告知UE。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生成每个测量报告之前告知传输模式。在另一实施例中,UE可以接收配置规则,作为使得UE能够确定传输模式的 RRC消息的一部分,并且因此传输模式将由UE在生成测量报告之前确定。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测量报告由例如RRC层生成并且被较低层排队,并且较低层随后可以恰好在测量报告被传递之前确定传输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可以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一个或多个准则。所述准则在下面列出。对于UE自主确定传输模式的实施例,因此UE利用准则来确定传输模式。当是网络确定传输模式时,网络对应地使用准则来进行所述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和UE均使用准则,该准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网络和UE分别使用的准则可以不同,因为网络和UE可能未访问相同的信息。在下面的准则列表中,当没有另外声明时,每个准则均适用于UE和网络二者。
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列表
信道质量
将UE与网络连接的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可以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UE和/或网络可以测量无线链路的子集或全部的信道质量。如果网络正在测量信道质量,则UE可以从网络接收信道质量的指示或报告。UE或网络可以使用信道质量来确定传输模式,从而增加传输的测量报告到达网络的概率。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优于第二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并且如果第一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高于质量阈值,则UE可以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测量报告。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类似于第二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并且如果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等于或低于质量阈值,则UE可以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测量报告。例如当信道质量差异小于给定值时,信道质量可以被确定为类似。在该后一个实施例中,UE可以可选地确定测量报告应当在两个链路二者上重传,直到在任一链路上接收到来自网络的确认消息。这可以例如在要传输的测量报告被分类为“重要”时被确定,这可以根据测量报告的类型和情况(例如参见下面在“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下的准则列表中)来做出。这种“重要的”测量报告的示例是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由于两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差,所以这将触发切换,因此在性能方面是重要的。
负载
UE与网络连接的无线链路上的负载可以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当选择传输模式时,UE和/或网络可以使用两个链路二者或任一链路的负载。这样可以减少负载对系统传输测量报告的影响。可以通过例如测量上行链路频带上的接收信号功率来获得给定链路的负载。备选地,可以通过检查调度队列的吞吐量或大小来获得负载。
UE能力
UE能力可以被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UE可以例如能够使用第一无线链路而不使用第二无线链路,并且因此可以确定仅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测量报告。作为一个示例,当两个链路分别对应于两个不同的RAT(例如,一个LTE兼容的和一个非LTE兼容的RAT),并且UE仅具有LTE能力时,可能是这种情况。
恢复性/冗余性/鲁棒性
可以使用恢复性、冗余性或鲁棒性要求作为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UE可以例如确定在链路之一上传输测量报告,然后由于鲁棒性原因- 如果没有收到确认,则确定在另一链路上重传测量报告。
服务要求/QoS
活动服务的要求或承载的QoS(其可以是RAN意识到服务要求的唯一方式)可以决定传输模式的确定。例如,如果服务要求鲁棒性和/或低等待时间,并且因此应当避免重传,则可以选择在两个无线链路上同时传输相同的分组。另一个示例是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传输不同的分组以提高吞吐量。这可以特别适用于能够将不同的QoS告知不同UE的信令承载的情况。
等待时间
将UE与网络连接的无线链路的等待时间可以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在一个示例中,测量报告在具有最低等待时间的无线链路上传输。为了获得链路的等待时间,在一个示例中,UE可以在两个链路上传输互联网协议版本4(IPv4)ping并比较ping响应。如何获得链路的等待时间值的另一示例是在两个链路分别使用不同的RAT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链路使用假定的等待时间排列顺序的预配置(例如,硬编码的)值。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
可以将要发送/接收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输入。在一个示例中,用于测量报告的传输模式被确定为在无线链路之一上传输,而用于所有其他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被确定为在两个无线链路上传输。通常,传输模式的选择可以取决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重要性或紧急性,或者可以取决于是否预期针对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
在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测量报告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测量报告的类型来确定传输模式。在一个示例中,用于周期性测量报告的传输模式被确定为要在链路之一上传输,而用于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的传输模式被确定为要在两个链路上传输。
对应的下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
在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对下行链路消息的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于下行链路的传输模式来确定传输模式。例如,上行链路消息可以在与接收下行链路消息时所在的相同的一个或多个无线链路上传输。备选地,UE可以被配置为在与接收下行链路消息的链路不同的某个其他链路上(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离)发送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网络可以确定当下行链路信令消息要被发送时的传输模式,并且通过在给定的无线链路上发送下行链路信令消息来隐含地配置UE的传输模式。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
另一备选实施例是根据指定的信令协议,基于网络中的接收器是否对上行链路信令消息进行确认或响应来确定传输模式。例如,UE 可以在一个无线链路上传输要被确认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而在两个无线链路上传输不预期确认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载波聚合(CA)
每个无线链路的上行链路使用可以是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上行链路使用可以例如是它们使用LTE和5G CA或双连接。例如,如果在LTE侧应用CA,则除了LTE和5G之间的双连接之外,只能通过LTE发送消息。CA对LTE链路的性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优选 LTE链路。
回程质量
可以将从5G eNB-s2到eNB-a1的回程质量和从LTE eNB-s1到 eNB-a1的回程质量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原则是质量较好的回程优先于质量较差的回程。eNB-a1可以测量到不同的eNB-s1和eNB-s2 的链路,并且可以向UE通知(例如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关于特定链路的回程质量。
UE的移动性/速度
UE的移动性或速度可以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如果UE正在快速移动,例如当UE的速度被测量为高于指定限制时,或者当UE 被识别为处于特定移动性状态时,优选对应于不同链路的最宽覆盖区域的无线链路。例如,在LTE部署在比5G链路的频带更低的频带上的情况下,LTE链路可能是优选的。
服务质量
在不同的链路上的商定或期望的QoS可以被用作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不同的链路可以通过显式信令与不同的QoS相关联。备选地,可以测量不同链路的QoS。
预定规则
诸如循环规则之类的预定规则可以用于确定传输模式。预定规则的一个示例是确定UE在第一无线链路上每一秒传输一次测量报告,而在第二无线链路上每隔一秒传输一次测量报告。
随机选择
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可以是在可用无线链路之间随机选择一个无线链路来传输测量报告。
参照图18a-e和19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
图18a是示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无线设备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无线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设备,诸如 UE、移动终端、传感器或膝上型计算机。该方法在无线设备中执行并且包括:
-1810: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不同传输模式的优点在上面的“传输模式”部分中进一步描述。在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1820: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上面的“确定传输模式”部分中,描述了与如何完成所述确定有关的不同实施例。所述确定可以例如由无线设备自主执行,可以由网络单独执行,然后网络配置无线设备进行相应的传输,或者可以是网络和无线设备的组合确定。与无线设备相比,网络可能具有针对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某些准则的更好的知识,反之亦然。以下参考图 18b-c描述的实施例解释了这些备选实施例中的一些。
图18b是示出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网络向无线设备传输使设备能够基于一些准则来确定传输模式的信息。该网络可以例如向无线设备发送两种传输模式的指示,然后无线设备可以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一些准则来确定或选择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之。在该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
-1800:从第一网络元件接收指示备选传输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尽管第一网络元件涉及将信息传输到无线设备,但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线通信网络的另一网络节点。
-1810:基于接收的信息确定传输模式。在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准则可以例如是由无线设备测量的信道质量。
-1820: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图18c是说明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网络发送传输模式指示和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二者。这使得无线设备能够基于来自网络的信息来确定传输模式。该网络可以例如发送两个备选传输模式以及两个链路的负载值,并且然后无线设备基于从网络接收的信息,在给定要传输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的情况下,确定最佳传输模式。该方法因此可以包括:
-1800:从第一网络元件接收指示备选传输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1805:从第一网络元件接收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1810:基于所接收的信息和所接收的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来确定传输模式。所述确定还可以基于用于确定无线设备已知的传输模式的准则,诸如要传输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
-1820: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如在上面的“传输模式”部分中所描述的,确定传输模式还可以包括确定在哪个链路上重传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图18d是示出了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一个这样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组合。在这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1810可以包括:
-1811: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1812:确定在两个无线链路上重复地重传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直到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接收到对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为止。
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1820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即首先在两条链路上传输,然后在没有接收到针对第一次传输的确认的情况下在两条链路上重传。
图18e是示出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另一个这样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可以与参照图18a-c描述的任何实施例组合。在这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1810可以包括:
-1815: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1816:如果没有接收到针对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的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则确定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重传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1820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即,首先在一条链路上传输,并且在没有接收到针对第一次传输的确认的情况下,在另一条链路上重传。
在参照图18a-e描述的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任何实施例中,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可以涉及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
·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的负载;
·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无线设备能力;
·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相关联的承载的服务质量;
·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等待时间;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作为其响应的下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否被确认;
·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的载波聚合的使用;
·无线设备的速度;
·与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相关联的服务质量;
·用于确定所述传输模式的预定规则;
·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随机选择。
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确定1810可以包括: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传输模式。信道质量的获得可以包括:测量信道质量和从第一网络元件接收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的信道质量。然后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1810传输模式可以包括: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等于或高于阈值时,确定在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的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另一方面,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低于阈值时,传输模式的确定1810可以包括: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图19是示出了用于使无线设备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无线设备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连接。该方法在第一网络元件中执行并且包括:
-1910: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1920:向无线设备传输信息使得无线设备能够确定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信息包括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所传输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备选传输模式之一从无线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可以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
·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的负载;
·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无线设备能力;
·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相关联的承载的服务质量;
·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等待时间;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作为其响应的下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
·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否被确认;
·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的载波聚合的使用;
·无线设备的速度;
·与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相关联的服务质量;
·用于确定所述传输模式的预定规则;
·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随机选择。
如上所述,上述任何一个实施例中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都可以是测量报告。此外,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都可以与一个 RAT相关联,或者分别与参考图15和16所描述的相应不同的RAT 相关联。
例如参照上面的图13描述的功能分割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二网络元件之间进行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之间进行分割。在图15和16中的示例场景中,第一网络元件对应于eNB-a,第二网络元件对应于eNB-s1,并且第三网络元件对应于eNB-s2。如上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网络功能可以是异步网络功能,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的网络功能可以是同步网络功能。第二网络元件的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严格依赖于第一无线链路的定时。第三网络元件的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严格依赖于第二无线链路的定时。此外,异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以不严格依赖于第一无线链路或第二无线链路中的任一个的定时。
参照图20a-c描述的装置的实施例
无线设备
在图20a的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无线设备2050的实施例。无线设备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无线设备 2050可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2000 连接。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来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指示备选传输模式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且基于接收的信息来确定传输模式。无线设备205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来确定传输模式。作为另一选项,无线设备2050 可以被配置为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传输模式,这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实现: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传输模式。所述获得可以包括:测量信道质量和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个。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被配置为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的信道质量,并且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传输模式,这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实现: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等于或高于阈值时,确定在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的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低于阈值时,无线设备2050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传输模式,这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实现:确定在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二者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链路。
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被配置为确定传输模式,这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实现: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并确定在这两个无线链路上重复地重传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直到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接收到对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为止。
作为备选,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被配置为确定传输模式,这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实现: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并且如果没有接收到对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则确定在第二无线链路上重传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可以是测量报告。此外,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都可以与一个RAT相关联,或者分别与不同的RAT相关联。
例如参照上面的图13描述的功能分割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二网络元件之间进行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之间进行分割。 ---在图15和16中的示例场景中,第一网络元件对应于eNB-a,第二网络元件对应于eNB-s1,并且第三网络元件对应于eNB-s2。如上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网络功能可以是异步网络功能,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的网络功能可以是同步网络功能。第二网络元件的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严格依赖于第一无线链路的定时。第三网络元件的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严格依赖于第二无线链路的定时。此外,异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以不严格依赖于第一无线链路或第二无线链路中的任一个的定时。
如图20a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2051和存储器2052。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电路2053,该通信接口电路2053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进行通信。在实施例中,通信接口电路2053可以包括适于与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收发机。存储器2052可包含所述处理电路2051可执行的指令,由此无线设备2050可以可操作地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如上所述。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可操作地经由通信接口电路2053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图20b中示出了功能分割实施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二网络元件2020之间进行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 2050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三网络元件2030之间进行分割。此外,图20b示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网络元件2000、2020、 2030可以是一个物理网络节点2040的一部分。但是,网络元件的任何其他物理部署或分组是可能的。他们可以全部是单独的物理节点,或者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可以是同一物理网络节点的一部分,尽管与第一网络元件分开。
在描述图20c所示的图20a中的实施例的备选方式中,无线设备 205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055,其适于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056,其适于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来发送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其适于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指示备选传输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确定模块2055可以适于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确定传输模式。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2055可以适于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来确定传输模式。作为另一种选择,接收模块可以适于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 接收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在其他实施例中,确定模块2055可以适于通过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以及通过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确定传输模式来确定传输模式。所述获得可以包括:测量信道质量和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信道质量中的至少一个。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2050可以包括适于获得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的信道质量的获得模块,并且确定模块2055可以适于通过如下方式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确定传输模式: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等于或高于阈值时,在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的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低于阈值时,确定模块 2055可以适于通过如下方式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传输模式: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实施例中,确定模块2055可以适于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传输模式: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并且确定在两个无线链路上重复地重传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直到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接收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
作为备选,确定模块2055可以适于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传输模式: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并且如果没有接收到针对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的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则确定在第二无线链路上重传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可以是测量报告。此外,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都可以与一个RAT相关联,或者分别与不同的RAT相关联。
上述模块是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的功能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块被实现为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描述图20a中的实施例的又一备选方式中,无线设备2050可以包括可以是单个单元或多个单元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此外,无线设备2050可以包括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例如,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CPP)。CPP可以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装置,在无线设备2050 的CPU上运行该代码装置时使得无线设备2050执行之前结合图18a-e 描述的方法。换句话说,当所述代码装置在CPU上运行时,它们对应于图20a中的无线设备2050的处理电路2051。
网络元件
图20a中的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网络元件2000的实施例。第一网络元件2000被配置为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在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被包括在LTE网络的eNodeB中。无线设备2050可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2000连接。第一网络元件2000还被配置为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种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第一网络元件2000还被配置为向无线设备2050传输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确定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
在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被配置为向无线设备2050 传输还包括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的信息。
此外,在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备选传输模式之一从无线设备2050接收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可以是测量报告。此外,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都可以与一个RAT相关联,或者分别与不同的RAT相关联。
例如参照上面的图13描述的功能分割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二网络元件之间进行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无线设备的网络功能在第一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之间进行分割。在图15和16的示例场景中,第一网络元件对应于eNB-a,第二网络元件对应于eNB-s1,并且第三网络元件对应于eNB-s2。如上所述,第一网络元件的网络功能可以是异步网络功能,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的网络功能可以是同步网络功能。第二网络元件的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严格依赖于第一无线链路的定时。第三网络元件的同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严格依赖于第二无线链路的定时。此外,异步网络功能对处理定时的要求可以不严格依赖于第一无线链路或第二无线链路中的任一个的定时。
如图20a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2001和存储器2002。第一网络元件20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电路2003,该通信接口电路2003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无线设备2050进行通信。在实施例中,通信接口电路2003可以包括适于与无线设备2050进行无线通信的收发机。存储器2002可以包含所述处理电路2001可执行的指令,由此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可操作地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第一网络元件2000还可以可操作地向无线设备2050传输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确定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
在图20c中图示的描述第一网络元件的备选方式中,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005,其适于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该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第一网络元件20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006,其适于向无线设备2050 发送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确定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该信息包括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
在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006可以适于向无线设备2050发送还包括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的信息。在任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可以是测量报告。此外,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都可以与一个RAT相关联,或者分别与不同的RAT相关联。
上述模块是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的功能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块被实现为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描述图20a中的实施例的又一备选方式中,第一网络元件2000 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该CPU可以是单个单元或多个单元。此外,第一网络元件2000可以包括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例如, 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CPP)。CPP可以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装置,在第一网络元件2000的CPU上运行该代码装置时,使第一网络元件 2000执行之前结合图19描述的方法。换句话说,当在CPU上运行所述代码装置时,它们对应于图20a中的第一网络元件2000的处理电路 2001。
上面提到和描述的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其他方案、使用、目标和功能都是可能的。

Claims (32)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无线设备(2050)中执行,其中所述无线设备(2050)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2000)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用于确定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相关的传输模式的准则,确定(1810)在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以及
-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1820)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1800)指示所述备选传输模式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确定(1810)所述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1805)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1810)所述传输模式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获得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测量所述信道质量和从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所述信道质量,以及
-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二者的信道质量,以及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1810)所述传输模式包括:
-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等于或高于阈值时,确定在具有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的无线链路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以及
-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低于所述阈值时,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1810)所述传输模式包括:
-确定(1811)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以及
-确定(1812)在这两个无线链路上重复地重传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直到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接收到对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1810)所述传输模式包括:
-确定(1815)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以及
-如果没有接收到针对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的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则确定(1816)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重传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测量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均与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或者各自与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二网络元件(2020)之间分割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所述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以及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三网络元件(2030)之间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所述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的网络功能为异步网络功能,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2020,2030)的网络功能为同步网络功能。
12.一种用于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设备(2050)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2000)连接,所述方法在第一网络元件(2000)中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1910)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进行传输,其中,所述确定(1910)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以及
-向无线设备(2050)传输(1920)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对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以及用于确定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相关的传输模式的准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测量报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均与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或者各自与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二网络元件(2020)之间分割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所述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以及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三网络元件(2030)之间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所述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的网络功能为异步网络功能,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2020,2030)的网络功能为同步网络功能。
17.一种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无线设备(2050),所述无线设备(2050)能够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2000)连接,所述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
-基于用于确定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相关的传输模式的准则,确定在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以及
-根据所确定的传输模式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
-从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指示所述备选传输模式中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所述准则。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其中,所述获得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测量所述信道质量和从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接收所述信道质量,以及
-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获得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二者的信道质量,并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基于所获得的信道质量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等于或高于阈值时,确定在具有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的无线链路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以及
-当所获得的最高信道质量低于所述阈值时,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确定在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以及
-确定在两个无线链路上重复地重传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直到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上接收到对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为止。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还被配置为:通过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操作来确定所述传输模式:
-确定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以及
-如果没有接收到针对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的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确认,则确定在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上重传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是测量报告。
25.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设备(2050),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均与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或者各自与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
26.一种第一网络元件(2000),被配置为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设备(2050)能够通过至少第一无线链路和第二无线链路与第一网络元件(2000)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还被配置为:
-确定备选传输模式中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所述备选传输模式包括:在第一无线链路上传输;在第二无线链路上传输;以及在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二者上进行传输,其中,所述确定基于用于确定传输模式的准则,以及
-向无线设备(2050)传输使无线设备(2050)能够确定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传输模式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对所确定的至少一个传输模式的指示以及用于确定与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类型相关的传输模式的准则。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令消息为测量报告。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2000),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和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均与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或者各自与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相关联。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2000),其中,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二网络元件(2020)之间分割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服务于所述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以及在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和第三网络元件(2030)之间分割通过第二无线链路服务于所述无线设备(2050)的网络功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网络元件(2000),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元件(2000)的网络功能为异步网络功能,所述第二网络元件和第三网络元件(2020,2030)的网络功能为同步网络功能。
31.一种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无线设备(2050)上运行时使所述无线设备(2050)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网络元件(2000)上运行时使所述网络元件(2000)执行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82087.4A 2015-08-26 2015-08-26 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网络元件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7852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541.7A CN112398583A (zh) 2015-08-26 2015-08-26 传输上行链路测量报告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15/050900 WO2017034449A1 (en) 2015-08-26 2015-08-26 Uplink signal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6541.7A Division CN112398583A (zh) 2015-08-26 2015-08-26 传输上行链路测量报告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267A CN107852267A (zh) 2018-03-27
CN107852267B true CN107852267B (zh) 2020-12-04

Family

ID=542076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087.4A Active CN107852267B (zh) 2015-08-26 2015-08-26 传输上行链路信令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网络元件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2011316541.7A Pending CN112398583A (zh) 2015-08-26 2015-08-26 传输上行链路测量报告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和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6541.7A Pending CN112398583A (zh) 2015-08-26 2015-08-26 传输上行链路测量报告消息的方法、无线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4) US10263729B2 (zh)
EP (4) EP3425830B1 (zh)
JP (1) JP6639663B2 (zh)
KR (1) KR102105999B1 (zh)
CN (2) CN107852267B (zh)
DK (2) DK3614596T3 (zh)
ES (4) ES2773425T3 (zh)
HK (1) HK1247466A1 (zh)
HU (2) HUE040362T2 (zh)
IL (1) IL255040B (zh)
MX (1) MX368091B (zh)
PL (3) PL3251240T3 (zh)
PT (2) PT3917047T (zh)
RU (1) RU2697933C1 (zh)
WO (1) WO2017034449A1 (zh)
ZA (1) ZA2017073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3614596T3 (da) 2015-08-26 2021-05-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plink-signalering til dobbeltkonnektivitet
WO2017129283A1 (en) * 2016-01-27 2017-08-0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split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for different connections
CN107046714B (zh) * 2016-02-05 202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457783A4 (en) * 2016-05-11 2019-12-18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11265956B2 (en) * 2016-05-12 2022-03-01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device
WO2018056623A1 (en) * 2016-09-22 2018-03-29 Lg Electronics Inc. Handling of conflict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US11082946B2 (en) * 2016-10-13 2021-08-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optimizing pag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716157B2 (en) 2017-02-09 2020-07-14 Apple Inc. 5G/LTE dual connectivity
CN108633032B (zh) 2017-03-24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rrc消息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US10660114B2 (en) * 2017-06-15 2020-05-19 Apple Inc. FDM transmission for inter-RAT dual connectivity UE
EP3649829B1 (en) * 2017-07-05 2021-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efficient handling of redundant packet cop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92124A (zh) * 2017-08-10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接通信的指示方法和执行方法、及对应装置和系统
CN109587705B (zh) * 2017-09-28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689102A1 (en) 2017-11-09 2020-08-05 Google LLC Enabling concurrent use of multiple cellular network technologies
JP7143858B2 (ja) * 2017-11-10 2022-09-2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81593B2 (en) 2017-11-30 2020-06-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ssion transfer for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US11044773B2 (en) 2017-11-30 2021-06-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 session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KR102486453B1 (ko) 2017-12-08 2023-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EP3796709A4 (en) 2018-07-02 2021-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YPASS METHOD AND DEVICE DEPENDING ON DUAL CONNECTIVITY LINK QUALITY
CN110798869B (zh) * 2018-08-02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芯片子系统
CN109890086B (zh) * 2018-11-12 2022-11-29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链路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
CN113170519A (zh) 2018-12-10 2021-07-2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与地面基站和卫星或高空平台的用户设备双重连接
CN111404633B (zh) * 2019-01-03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CN112333768A (zh) * 2019-08-05 2021-02-05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之间的数据包重传的装置和方法
US10834618B1 (en) * 2019-08-05 2020-11-1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ccess using different functionality splits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ervices
FI20195887A1 (en) * 2019-10-15 2021-04-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lective transmissions on a wireless device
WO2021092937A1 (zh) 2019-11-15 2021-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确定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11265944B1 (en) * 2020-01-07 2022-03-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imultaneous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over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5GNR) and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US11689763B2 (en) * 2020-09-28 2023-06-27 T-Mobile Usa, Inc. Cross-party diagnostic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662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宽带数字集群组内多媒体业务实时传送的方法
WO2015021318A2 (en) * 2013-08-07 2015-02-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verage enhancements of low cost mtc devices in uplink/downlink decoupled scenari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2035B2 (en) * 2000-09-19 2004-10-0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optimiz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CL2006002735A1 (es) 2005-10-13 2008-01-04 Qualcomm Inc Metodo para operar un terminal inalambrico que comprende: a) mantener un enlace de comunicaciones; b) seleccionar el enlace inalambrico: c) senalizar el enlace de comunicaciones preferido; terminal asociado.
CN101588633B (zh) * 2008-05-19 2011-12-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EP4075714A1 (en) * 2012-09-28 2022-10-1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for enabling further l1 enhancements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2218914B1 (ko) 2013-01-07 2021-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09687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EP2957141B1 (en) * 2013-02-12 2019-01-02 Altiostar Networks, Inc. Long term evolu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642140B2 (en) * 2013-06-18 2017-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UL TDM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16853A1 (en) * 2013-06-21 2014-12-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plink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mobile sta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US9480067B2 (en) * 2013-08-08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llocating user equipment processing capability among multiple access nodes
EP2959743B1 (en) * 2013-10-28 2019-1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JP6355281B2 (ja) 2013-11-01 2018-07-11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ーユー バッファステータスレポート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リクエストを二重接続を用いて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039086B2 (en) * 2013-11-11 2018-07-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network environment where terminal may have dual connectivity to multiple base stations
EP3092864B1 (en) 2014-01-08 2019-08-21 LG Electronics Inc. C-rnti collis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BR112017012744A2 (pt) 2014-12-17 2018-03-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tribuição flexível de funções de rede para acesso via rádio
SG11201510546TA (en) 2015-02-13 2016-09-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stablishment of dual connectivity
DK3614596T3 (da) 2015-08-26 2021-05-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plink-signalering til dobbeltkonnektivite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662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宽带数字集群组内多媒体业务实时传送的方法
WO2015021318A2 (en) * 2013-08-07 2015-02-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verage enhancements of low cost mtc devices in uplink/downlink decoupled scenar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7047B1 (en) 2023-03-15
PT3917047T (pt) 2023-05-10
US20170257183A1 (en) 2017-09-07
US20190199466A1 (en) 2019-06-27
PL3425830T3 (pl) 2020-05-18
PL3251240T3 (pl) 2019-02-28
KR20180008657A (ko) 2018-01-24
US11902017B2 (en) 2024-02-13
MX368091B (es) 2019-09-19
EP3425830A1 (en) 2019-01-09
HUE062238T2 (hu) 2023-10-28
JP2018521607A (ja) 2018-08-02
US10263729B2 (en) 2019-04-16
MX2017013710A (es) 2018-03-02
PT3614596T (pt) 2021-04-21
US20220329347A1 (en) 2022-10-13
ES2946070T3 (es) 2023-07-12
EP3251240A1 (en) 2017-12-06
EP3917047A1 (en) 2021-12-01
IL255040B (en) 2019-05-30
HUE040362T2 (hu) 2019-03-28
ES2773425T3 (es) 2020-07-13
ZA201707332B (en) 2019-02-27
EP3614596A1 (en) 2020-02-26
IL255040A0 (en) 2017-12-31
RU2697933C1 (ru) 2019-08-21
WO2017034449A1 (en) 2017-03-02
PL3917047T3 (pl) 2023-07-24
ES2704737T3 (es) 2019-03-19
ES2875945T3 (es) 2021-11-11
DK3614596T3 (da) 2021-05-03
HK1247466A1 (zh) 2018-09-21
EP3425830B1 (en) 2019-11-06
US10651964B2 (en) 2020-05-12
US20200235845A1 (en) 2020-07-23
US11431436B2 (en) 2022-08-30
EP3614596B1 (en) 2021-03-17
EP3251240B1 (en) 2018-10-03
CN107852267A (zh) 2018-03-27
CN112398583A (zh) 2021-02-23
KR102105999B1 (ko) 2020-05-04
BR112017025659A2 (pt) 2018-08-07
DK3425830T3 (da) 2020-02-03
JP6639663B2 (ja)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2017B2 (en) Uplink signal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JP6878278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JP6100829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2003909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frequency band of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method
WO201612191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35174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32616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269982A1 (en) RRC Diversity
JP6871354B2 (ja) デュアルコネクティビティ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シグナリング
OA18696A (en) Uplink signal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BR112017025659B1 (pt) Dispositivo sem fio configurado para transmitir uma mensagem de sinalização de uplink, primeiro elemento de rede configurado para permitir que um dispositivo sem fio transmita uma mensagem de sinalização de uplink, métodos relacionados e meios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is por computador
JP2018137801A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74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