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233A - 邻近的频带 - Google Patents

邻近的频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233A
CN107852233A CN201580082186.2A CN201580082186A CN107852233A CN 107852233 A CN107852233 A CN 107852233A CN 201580082186 A CN201580082186 A CN 201580082186A CN 107852233 A CN107852233 A CN 107852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band
mode
response
guar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1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齐瓦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7852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5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frequency-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考虑相邻频率之间可能的干扰并且使开销最小化,确定在第一频带中使用的第一传输模式和在与第一频带相邻的第二频带中使用的第二传输模式,将这些传输模式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的结果来确定要在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之间使用的保护频带的大小。

Description

邻近的频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以下对背景技术的描述可以包括见解、发现、理解或公开,或者与公开一起的于本发明之前在相关领域中未知但是由本发明提供的关联。本发明的一些这样的贡献可以在下面具体指出,而本发明的其他这样的贡献将从它们的上下文中显而易见。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惊人增长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的普及已经增加了对移动宽带服务的使用以及因此对可用的频谱的使用。增加空中接口容量的一种方式是允许不同的网络运营商在相同地理区域中使用相邻频带。但是,当在相同的地理区域使用相邻频带时,应考虑相邻信道干扰。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借助于优选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系统的简化架构和一些示例装置的框图;
图2、3和4是示出了示例功能的流程图;
图5和6是示例的信令图;以及
图7是示例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虽然本说明书可能在多个位置引用“一”、“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但这不一定意味着每个这样的引用是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者该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适用于被配置为使用也被称为保护间隔的保护频带的任意网络/系统以及这种网络/系统中的实体/节点/装置,保护频带是旨在不被使用、或仅被用于受限的接入,以防止相邻频带之间的干扰,以克服相邻信道干扰的频谱分配。这种网络/系统的示例包括长期演进高级(LTE-A)接入系统、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LTE高级、4G(第四代)以及诸如5G(第五代)的更高版本、使用因特网协议的云网络、网状网络、以及诸如LTE直接和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的自组织(ad-hoc)网络、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联网系统、中继网络、如物联网系统的对等联网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或其任意组合。不同的系统和网络的规范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无线通信中。这种发展可能需要对实施例进行额外的改变。因此,所有的词语和表达应当被宽泛地解释,并且它们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实施例。例如,未来网络很可能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FV是一种网络架构概念,该网络架构概念提出将网络节点功能虚拟化为“构建块”或实体,该“构建块”或实体可以在操作上动态实例化、被连接或链接在一起以提供网络服务。虚拟化网络功能(VNF)可以包括使用标准或通用类型服务器而不是定制硬件来运行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换句话说,这个概念提出将许多网络设备(装置、节点)类型整合到标准服务器上,标准服务器的硬件可以运行实现网络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而不需要新设备的安装。云计算和/或数据存储也可以被利用。在无线电通信中,这可能意味着至少部分地在服务器、主机或可操作地耦合到远程无线电头端的节点中执行节点操作。节点操作也可能分布在多个服务器、节点或主机中。另一联网模式是软件定义联网(SDN),其中通过将数据转发(数据平面)与其上的诸如路由和资源分配的控制决策进行解耦来将较低级别的功能抽象化。这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基于软件的SDN控制器来实现,这些基于软件的SDN控制器允许底层网络通过独立于底层网络硬件的SDN控制器进行编程。因此,应当理解,核心网络操作和诸如基站操作的接入网络操作之间的工作的分配可能不同于本文描述的分配,或者甚至不存在,并且下面描述的基站功能可能会迁移到任意对应的抽象或装置。
在下文中,使用基站作为调整装置的示例来进一步详细讨论用于调整保护频带的实施例,而不将示例限制为这样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在下面的示例中,使用两个基站之间的干扰作为示例,而不是将解决方案限制于这样的示例。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和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干扰具有相同的性质,尽管它们对整个小区或扇区的影响可能小于两个基站之间的干扰可以具有的影响。因此,类似的方案是直接的实施细节,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同的干扰场景中可以容易地实现。
在图1中示出示例系统100的非常通用的架构。图1是仅示出一些元件和功能实体的简化系统架构,所有这些元件和功能实体是逻辑单元,其实现可以与所示出的不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该系统包括未示出的其他功能和结构,例如到核心网络/系统的连接。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100包括两个无线接入网络101、101',两个无线接入网络101、101'均借助于接入点节点120(图1中每个接入网络仅示出一个接入点节点)为用户设备110、110'(在图1中每个接入网络仅示出一个用户设备)提供对系统的接入,其中接入点可以经由核心网络或直接地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其他网络节点和/或接入节点和/或连接到其它网络130,诸如因特网。在所示的示例中,假定接入点具有相邻频率和相同或重叠的地理覆盖,并且它们通过接口102彼此连接。例如,接口102可以是X2接口。
用户设备110、110'是指便携式计算设备(设备、装置),并且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或移动终端或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也称为机器到机器设备和对等设备。这样的计算设备(装置)包括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在具有或不具有订户标识模块(SIM)的情况下以硬件或软件进行操作,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设备: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膝上型计算机和/或触摸屏计算机、电子阅读设备、平板计算机、游戏机、笔记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传感器、致动器、视频摄像机、汽车、冰箱、其他家用电器、遥测设备和远程监控家电。用户设备不需要任意修改,但是如图示的示例中的用户设备110、110'之一的用户设备被配置为接收关于当前正在使用的保护频带的信息并且使用该信息来确定例如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在何处期望以用户设备为目标的用户数据。为此,用户设备110可以包括保护频带单元(g-b-u)111,该保护频带单元(g-b-u)111执行处理并向用户设备110提供必要的配置。
接入点节点120、120'或任意相应的网络实体(网络装置、网络节点、网络设备)是向接入点连接到的(无线或有线)网络130提供包括资源分配的空中接入的装置,并且接入点节点可以被配置为支持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这样的装置的示例包括演进型节点B和基站或任意其他接入节点。接入节点120、120'被配置为支持可调保护频带宽度。为此,接入节点可以包括保护频带调整单元(g-b-a-u)121、121'。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保护频带调整单元的功能的示例。应当理解,接入节点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接收和/或发送天线(图1中未示出)。
在诸如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系统中,使用不同的信道接入方法。以下将使用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作为无线接入方法的示例来描述不同示例,而不将示例限制为这样的解决方案。此外,在另一类型的接入方法中,可以在除了下面使用的模式之外的其他模式之间发生干扰。然而,对其他类似的“干扰准则”实现下面描述的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直接的过程。
图2至5所示的示例描述了基站中的保护频带调整单元的示例功能,包括保护频带调整单元使基站中的其他单元执行的功能。为了清楚起见,术语基站在以下示例中被用作示例功能的执行者。在这些示例中,假设基站确定其自己的保护频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保护频带中的其自己的部分。取决于运营商之间关于相邻频率的协议,实际的保护频带可以平均分配给两个运营商,即一半和一半,或不均匀地分配。均匀分配是公平分配,尤其适用于当使用预定义或协定的保护频带值时。如果大多数时间另一个运营商具有低到中等负载而另一个运营商具有中等到高负载、或者如果运营商之一具有一个或多个传统基站(传统基站是指未配置为适应保护频带的基站),则不均匀分配可能是合适的分配。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假定基站被配置为在两个不同的保护频带(即,对于保护频带的两个不同的大小),大保护频带和小保护频带,之间切换。然而,应当理解,可能有更多的保护频带,如将在下面所述的。
在该示例中,假设该过程特定于子帧地被执行。子帧在本文意味着帧的一部分,该部分包括控制部分和业务部分。业务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业务或者用于下行链路业务,取决于传输(操作)模式。对于时分双工,子帧可以对应于时间上的最小调度单元。应当理解,适配过程应当被执行,使得它跟随帧内的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即在传输时间间隔(TTI)级别上)的变化。
参照图2,基站在频带1中操作,并且相邻频带是2。基站在步骤201中确定子帧的频带1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被多么准确地确定取决于在所示示例中使用的双工系统。当在使用频分双工时,发射机和接收机在不同的子频带工作。如果两个基站在相邻频率中并且正在使用频分双工,则它们“听”不到彼此,并且通常不会相互干扰。因此,不需要更准确地确定传输模式。但是,其可以被更准确地确定。当在使用时分双工时,情况更为复杂,并且建议更准确地确定传输模式。下面给出更准确的确定的示例。
基站在步骤202中进一步确定当前正在使用的频带2的传输模式。如何执行这个确定有几种方法。例如,所涉及的基站可以通过基站之间的接口交换关于其在使用的模式的信息。另一示例是基站监听另一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并从信息中推断出模式。例如,可以使用空中(OTA)子帧来交换这样的信息,其中基站在另一基站正在发送时监听,或者反之亦然。当然,对于频分双工,当从发送模式切换到监听模式时,频带必须被切换。另一种可能性是间接接收信息,作为干扰的抑制的滤波器适配的副产物,或使用相同的信息。又一替代方案是使用例如布置到基站的测试接收机,诸如用户设备模块;或者基站可以从布置在相同频带中的另一基站的这种测试接收机获得信息。无论如何获得确定所需的信息,应当理解,信息应当是及时可用的,即信息交换的延迟应当足够短以允许在适当的时间对保护频带调整。此外,应当理解,虽然适配是特定于子帧执行的,但是确定步骤202可以使用先前的信息。例如,如果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不对称性半静态地定义帧结构,则不需要在每次执行适配时在基站之间执行信息交换。
基站将模式相互比较。换句话说,在步骤203检查两个基站是否均工作在频分双工(FDD)模式。如果不是,则在步骤204中检查两个基站是否均工作在时分双工(TDD)模式中。如果不是,则基站中的一个工作在频分双工模式,另一个基站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链路方向的准确度来确定时分双工模式,以确定使用哪个保护频带。换句话说,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在步骤205中检查时分双工模式是否是时分双工(TDD)下行链路(DL)模式。该检查是由于以下事实:下行链路模式中的时分双工频带是与频分双工模式类似,对干扰具有鲁棒性。然而,在上行链路模式(UL)中,时分双工频带必须被保护免受诸如相邻信道泄漏比(ACLR)的干扰。
因此,如果相邻频带中的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而另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步骤205),则小保护频带(GB)就足够,并将被使用(步骤206)。否则,即,如果相邻频带中的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而另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步骤205),则需要将使用(步骤207)大保护频带(GB)。
如果两个相邻频带均处于频分双工模式(步骤203),并且因此不干扰,如上所述,小保护频带(GB)是足够的并且将被使用(步骤206)。
如果两个相邻频带均处于时分双工模式(步骤203),则需要更准确地确定时分双工模式。如果相邻频带是同步的(步骤208),即模式是同步的时分双工模式,则频带原则上是对齐的,因此不干扰。因此小保护频带就足够了并将被使用(步骤206)。
然而,如果相邻频带不是同步的(步骤208),则需要链路方向的准确度来确定使用哪个保护频带。如果相邻频带中的链路方向相同,则不会产生干扰。如果相邻频带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则情况相反。换句话说,在步骤209中检查两个相邻频带是否均处于上行链路模式(UL)或处于下行链路模式(UL)。如果是,则小保护频带就足够了并将被使用(步骤206)。如果不是,则使用大保护频带(步骤207)。
在其它示例实施方式中,时分双工模式的准确度不必如此详细地被确定。例如,如果两个频带均处于时分双工异步模式,和/或其中一个处于时分双工模式,则可以跳过对上行链路模式和下行链路模式的确定,并且将使用大保护时段而无需进一步检查。换句话说,可以省略步骤209和/或步骤205,并且过程可以进行到步骤207。
在进一步的示例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决定使用大保护频带之前,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准确度也可以用于频分双工,和/或甚至可以将准确度确定到“是否发送”的等级。图3示出了这种情况的示例。
参考图3,该示例开始于在步骤301中检测到频带中的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并且另一个处于时分双工模式的情况。(换句话说,对图2中的步骤204的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由于在所示的示例中使用了更准确的确定,因此在步骤302中检查频分双工模式是否是频分双工(FDD)上行链路(UL)模式。该检查是由于以下事实:上行链路模式下的频分双工频带可能造成干扰和/或受到干扰,而在下行链路模式下则不会造成干扰或受到干扰。
如果该模式是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步骤302),则在步骤303检查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是否接收或者不活动。原因是只有在空中接口上发送东西时干扰才会产生并会起作用。所以如果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是不活动的,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
如果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正在接收(步骤303),如果传输模式是时分双工下行链路,则存在与时分双工频带相干扰的可能性。因此,在步骤305中检查其他传输模式是否是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如果不是,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
如果该模式是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步骤305),则在步骤306检查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是否正在发送,其原因是只有在发送东西时干扰才会产生并且才会起作用。如果在时分双工下行链路中没有发送任何东西,即它是不活动的,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
然而,如果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正在发送(步骤306),并且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正在接收,则最有可能发生干扰,并且在步骤307中使用大保护频带。
如果传输模式是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步骤302中回答为“否”),则在步骤308中检查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是发送还是不活动。原因是只有在空中接口上发送东西时干扰才会产生并才会起作用。因此如果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是不活动的,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
如果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正在发送(步骤308),则如果发送模式是时分双工上行链路,则存在与时分双工频带相干扰的可能性。因此在步骤309中检查其他传输模式是否是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如果不是,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
如果该模式是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步骤309),则在步骤310中检查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是否正在接收,原因在于只有在发送东西时干扰才会产生并且才会起作用。如果在时分双工上行链路中没有收到任何东西,即它是不活动的,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
然而,如果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正在接收(步骤310),并且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正在发送,则如果分配给业务的频带彼此接近(步骤311),则可能发生干扰。如果分配给业务的频带彼此接近,则在步骤307中使用大保护频带。如果它们彼此不接近(步骤311),则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步骤304)。例如,如果分配给业务的频带差值小于大保护频带的大小,则可以认为分配给业务的频带彼此接近。应当理解,也可以使用其他限制。
在上面的示例中,保护频带大小的动态调整是与基站的传输模式无关地执行的。然而,基站中的保护频带大小的动态调整可以响应于基站开始在频带上使用时分双工模式而被触发,并且只要时分双工模式正在使用中,则执行动态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当做出采用时分双工模式的决定时,固有地执行上面利用步骤201描述的传输模式的确定,并且不需要执行上述的步骤203的检查,并且如果执行,则答案将永远是“不”。进一步地,在一个实现中,频分双工模式中的基站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其他基站开始/已经开始/将开始使用时分双工模式而触发动态调整,并且只要另一个基站正在使用时分双工模式则执行它。对于后者的实现,基站可以被配置为通知相邻频带上的基站它们何时开始使用时分双工模式以及何时它们结束使用时分双工模式。自然地,该信息也可以以上述的步骤202的方式获得。
虽然在上面的示例中使用了两个保护频带的大小,但是应当理解,保护频带的大小可以有几种。例如,在两者都处于频分双工模式的情况下,小保护频带的大小可以为零,而在其他情况下,小保护频带的大小可以大于零,例如0.5或1MHz或10%的频带,或7.5%的频带,或者对于每种情况,可以定义自己的小保护频带大小。相应地,对于不同情况,大保护频带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如果两个相邻频带均处于时分双工模式,则大保护频带可以是10MHz,而其他情况下,则大保护频带可以是5MHz。总之,在图示的示例中,可能有2、3、4、5或6个不同的保护频带大小,基站在其中确定(选择)使用哪个保护频带大小。此外,要使用的保护频带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大小可以是预定的,并且/或者将要使用的保护频带的大小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可以作为后台过程被确定/调整。后台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或者随机重复。在某些同步准确度足够可靠的情况下,可能只有一个调整过程,或者同步准确度的信息可以被用来确定保护频带的大小。当确定保护频带的大小时可以考虑使用的波形。目前克服干扰所需的保护频带(即对应于本文的大保护频带的保护频带)的大小是频带的25%。然而,应对(tackling)干扰的新波形正在发展之中,并且如果被投入使用,则至少可以减小大保护频带的大小,也可能减小小保护频带的大小。
总结这个过程,确定其中发生频带间干扰或强频带间干扰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使用大保护频带,否则可以使用零或小保护频带。
从上面可以明显看出,大保护频带只能用于其被实际需要的某些特定情况。因此由保护频带引起的整体额外开销将减少,并且用于用户业务的可用频带将增加。即使大保护频带的大小为频率带宽的25%、小保护频带的大小为频率带宽的10%、并且仅当正交频分复用被使用并完全同步时使用零尺寸保护频带,这仍适用。如果低于6GHz的频率将被使用使得大块的频带不可用,则保护频带大小的这种动态适配将特别有用。
图4示出了其中基站(例如保护频带适配单元或调度单元或者这些单元一起)被配置为使用保护频带大小的一种两阶段适配的示例实现。这提供了一种半静态(半永久)保护频带。这些阶段在本文被称为有限负载阶段和负载阶段。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称。例如,他们可能被称为“不调整”阶段和“快速调整”阶段。有限负载阶段是更简单的模式,其中要在基站之间发送的控制信息的量可以被最小化,从而使控制开销的量被最小化。此外,在所示的示例中,假设只有在两个基站均同意的情况下,在相邻频率中操作的基站才被配置为使用有限负载阶段。如果不同意的话,可以是处于负载阶段的基站将不会从处于有限负载阶段的另一基站接收调整所需的控制信息。参考图4,基站在步骤401中确定其频带1中的业务负载,并且在步骤402中将该负载与用于负载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应当理解,用于负载的预设阈值可以被自由设置,但是它应当是在有限负载阶段向用户提供一定体验质量的值。
如果负载未超过用于负载的预设阈值(步骤402),则在步骤403检查是否存在使用有限负载阶段的协定。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协议,则在步骤404中使用以上利用图2描述的适配过程。自然地,适配过程的准确度可以与图2中公开的准确度不同。例如,用图3描述的准确度可以被使用。然后,基站在步骤405中尝试与另一基站关于有限负载阶段的使用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使用的信令可以重用一些现有的信令,例如基站之间的接口上的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消息,或专用消息,诸如针对该协议过程裁剪的消息。如果另一基站同意,则在步骤05中相应地更新协定信息。然后过程返回到步骤401以确定负载。
如果有协定(步骤403),则在步骤306中使用大保护频带,并且该过程返回到步骤401以确定负载。因此,即使在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中,也不会将用户数据业务分配给可能遭受干扰的资源块。
由于仅在需要空中频带容量时才执行模式确定和保护频带适配,所以半静态保护频带的使用节省了基站资源。
如果负载超过用于负载的预设阈值(步骤402),则在步骤407中检查是否存在使用有限负载阶段的协定。如果存在,则基站在步骤408中通过向其他基站发送对应的信息并且相应地更新其自己的协议信息来取消该协定,然后在步骤409中执行上面利用图2描述的过程。此后,过程前进到步骤401以确定负载。
如果负载超过用于负载的预设阈值,并且如果没有协定(步骤407),则该过程直接进行到步骤409以执行上面利用图2描述的适配过程。当然,适配过程的准确度可以与在图2中公开的适配过程的准确度不同。例如,可以使用利用图3所描述的准确度。
尽管在图4中没有示出,但是如果基站从另一基站接收到该协定的取消,则它将相应地更新其协定信息。此外,如果基站接收到对协定的请求,则基站使用负载情况来确定接受(负载不超过阈值)还是拒绝(负载超过阈值)该请求,发送对应信息,以及相应地更新协定状态。
有限的负载阶段也可以在没有任意协定的情况下使用。在这样的实现中,如果负载保持在阈值以下,则使用大保护频带,并且如果负载超过阈值,则将使用保护频带适配过程。参考图4,这意味着步骤403、404、405、407和408被跳过。
图5示出了具有相邻频带的两个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被交换以便于使两个基站在频率上同步自身,使得保护频带可以减小并且由保护频带引起的开销被最小化。可以响应于采用时分双工而触发该过程。然而,应当理解,用于时分双工帧的上行链路阶段和下行链路阶段的同步不同于所描述的过程。
一旦过程被触发,基站BS1在点5-1生成一个或多个测量信号5-2。例如,可以使用定义为SI(x)=sin(x)/x且与针对LTE所定义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波形相关的SI函数。SI函数提供的优点是它们具有周期性的零点,并且如果两个基站被适当地同步,它们的相互干扰也将为零。
当基站BS2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测量信号5-2时,它在点5-3中使用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测量信号的干扰估计当前帧起始偏移和相邻频带上的发送之间的频率偏移。然后在消息5-4中将估计的偏移报告回基站BS1。基站BS1使用所接收的信息在点5-5中调整其帧起始和频率,使得相邻频带之间的差异最小化。上述过程可以重复,直到基站BS1检测到相邻频带是同步的,即在时间和频率上对齐,或者至少几乎对齐。应当理解,总会存在一些残余估计误差。
在另一实现中,基站BS2可以调整其自己的发送而不是估计。此外,该过程可以一步一步地执行,即重复进行,直到达到同步。
图6中示出的示例描述了在实现中的示例功能,该实现中用户设备被通知所使用的保护频带或其调整。例如,基站中的保护频带调整单元和用户设备中的保护频带单元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下面描述的功能。然而,为了清楚起见,术语基站和用户设备在下面被用作示例功能的执行者。
参考图6,当基站BS在点6-1中调整其保护频带时,它向用户设备(为了清楚起见,在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UE)发送消息6-2。该消息可以包含调整之后的保护频带的大小、调整后使用哪个保护频带的指示、先前的保护频带被减少或增加了多少的指示等等。响应于接收到消息6-2,用户设备UE在点6-3中确定例如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的哪个位置期望以用户设备为目标的用户数据。
尽管在上述示例中描述了用于基站的一个保护频带,但是应当理解,这些示例还可以用于其中存在用于基站的多个保护频带(或用于用户设备的多个保护频带)的情况。
上面在图2至图6中描述的步骤、点和消息(即,信息交换)和相关功能不是绝对的时间顺序,并且步骤/点中的一些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以与给定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其他功能也可以在步骤/点之间或在步骤/点之内执行,并且可以发送其他信息。例如,当小保护频带或零保护频带被投入使用时,可以关闭射频滤波器。步骤/点中的一些、或步骤/点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被省略或由对应的步骤/点或步骤/点的一部分替换。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使得实现上面例如借助于图2、3、4、5和/或6利用实施例/示例描述的对应装置/网络节点/用户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的装置/网络节点/用户设备不仅包括现有技术手段,而且还包括用于实现例如借助于图2、3、4、5和/或6利用实施例描述的对应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的部件,并且其可以包括用于每个分离的功能/操作的分离的部件,或者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两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例如,用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的部件和/或保护频带调整单元和/或保护频带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软件和/或软件-硬件和/或硬件和/或固件组件(不可擦除地记录在诸如只读存储器的介质上或体现在硬连线的计算机电路中)或其组合。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任意合适的处理器/计算机可读数据存储介质或存储器单元或制品中,并且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计算机、硬件(一个或多个装置)、固件(一个或多个装置)、软件(一个或多个模块)或其组合来执行。对于固件或软件,可以通过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实现。借助于图7提供了关于保护频带调整单元的更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该描述也适用于用户设备中的保护频带单元,因此本文不再重复。
图7是示出被配置为无线接入装置(接入节点)的装置700的一些单元的简化框图,其至少包括保护频带调整单元,或者以其他方式被配置为执行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所描述的功能,或者在功能在未来被分布的情况下执行功能中的一些。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该装置包括:接口(IF)实体701,用于接收和发送信息;实体702,能够执行计算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实现本文描述的保护频带调整单元,或者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功能/操作的至少部分,如果分布式情况被实现,则作为相应的单元或子单元,其具有对应的算法703;以及存储器704,可用于存储保护频带调整单元或对应的单元或子单元或者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功能/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即用于实现以上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功能/操作的算法所需要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存储器704也可用于存储其它可能的信息,例如保护频带的不同大小、何时使用什么保护频带的条件等。接口实体701可以是无线电接口实体,例如远程无线电端头,向装置提供无线电通信能力。实体702可以是适于执行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实施例或操作的处理器、单元、模块等。
换言之,被配置为提供无线接入装置(接入节点)的装置或者被配置为提供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功能的装置是计算设备,其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的实施例/示例所描述的对应装置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装置或设备或设备或节点,并且其可以被共同配置以执行来自不同实施例/示例的功能。保护频带调整单元以及上面利用装置所述的对应单元和子单元以及其他单元和/或实体可以是分离,甚至位于另一物理装置中,位于形成提供功能的一个逻辑装置的分布式物理装置中,或被集成到相同装置中的另一单元。
被配置为提供无线接入装置(接入节点)的装置或被配置为提供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的装置通常可以包括连接到存储器和装置的各种接口的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单元、微控制器等。通常,处理器是中央处理单元,但是处理器可以是附加的操作处理器。用于本文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功能/操作的单元/子单元和/或算法中的每一个或一些或一个可以被配置为计算机或处理器、或者诸如单片计算机元件的微处理器、或者被配置为芯片组,该芯片组至少包括用于提供用于算术运算的存储区域的存储器以及用于执行算术运算的运算处理器。用于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功能/操作的单元/子单元和/或算法中的每一个或一些或一个可以包括计算机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其他硬件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硬件组件已经被编程和/或将被通过下载计算机程序代码(一个或多个算法)编程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任意客户机可读分发/数据存储介质或存储器单元或制品上体现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加载到装置中时构成保护频带调整单元或提供对应功能的实体。程序也称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例程、构成“程序库”的程序片段、小应用程序和宏,其可以被存储在任意介质中,并且可以被下载到装置中。换言之,用于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所描述的功能/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的单元/子单元和/或算法中的每一个或一些或者一个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算术逻辑单元、多个特殊寄存器和控制电路的元件。
此外,被配置为提供无线接入装置(接入节点)的装置或被配置为提供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的装置通常可以包括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EEPROM、ROM、PROM、RAM、DRAM、SRAM、双浮栅场效应晶体管、固件、可编程逻辑等,并且通常存储内容、数据等。存储器或存储器可以是任意类型(彼此不同),具有任意可能的存储结构,并且如果需要,由任意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换句话说,存储器可以是处理器内的任意计算机可用非临时性介质,或适于执行所需操作/计算的对应实体,或在处理器或对应实体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其可以经由各种手段来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或对应的实体。存储器还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或对应实体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诸如软件应用程序(例如,用于单元/子单元/算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或操作系统、信息、数据、内容等,用以根据示例/实施例执行与装置的操作相关联的步骤。存储器或其一部分可以是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驱动器或在处理器/设备内实现的或在处理器/设备外部实现的其他固定的数据存储器或存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其可以经由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手段来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网络节点。外部存储器的示例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的可移除存储器、分布式数据库和云服务器。
被配置为提供无线接入装置(接入节点)的装置或被配置为提供以上例如借助于图2和/或图3和/或图4和/或图5和/或图6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的装置通常可以包括不同的接口单元,诸如一个或多个接收单元和一个或多个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各自在装置中提供接口实体,接口实体包括发射机和/或接收机或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信息并且执行必要的功能以使得信息等可以被接收和/或发送的任意其它装置。接收和发送单元/实体可以远离实际装置和/或包括天线集合,其数量不限于任意特定的数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发明概念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改变。

Claims (28)

1.一种方法,包括:
确定在第一频带中使用的第一传输模式和在与所述第一频带相邻的第二频带中使用的第二传输模式;
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传输模式进行比较;以及
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确定要在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之间使用的保护频带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两者均为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两者均为同步的时分双工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时分双工模式,使用大保护频带。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是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是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并且所述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和所述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是异步的,使用大保护频带。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大保护频带。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大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以及发送,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以及接收,使用大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并且所述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为不活动的,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上行链路模式以及接收,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以及发送,在被分配用于业务的所述频带接近时,使用大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并且所述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为不活动的或者被分配用于所述业务的所述频带彼此不接近,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上行链路,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频带中的负载;
如果所述负载不超过预定义的阈值,则使用大保护频带;
否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以及要在所述第一频带中使用的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要使用的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是特定于子帧地被执行的。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以及要在所述第一频带中使用的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的所述确定是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而被执行的。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要在所述第一频带中使用的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的所述确定是响应于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而被执行的。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得向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发送关于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的信息。
14.一种装置,包括:
无线电接口实体,向所述装置提供用于在第一频带上无线电通信的能力;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使得所述装置至少:
确定在所述第一频带中使用的第一传输模式和在与所述第一频带相邻的第二频带中使用的第二传输模式;
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传输模式进行比较;以及
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确定要在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之间使用的保护频带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两者均为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两者均为同步的时分双工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17.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时分双工模式,使用大保护频带。
18.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是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是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并且所述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和所述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是异步的,使用大保护频带。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大保护频带。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大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以及发送,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以及接收,使用大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并且所述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为不活动的,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上行链路模式以及接收,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以及发送,在被分配用于业务的所述频带彼此接近时,使用大保护频带;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并且所述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为不活动的或者被分配用于所述业务的所述频带彼此不接近,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零尺寸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中的一个处于时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而另一个处于频分双工上行链路模式或频分双工下行链路模式,使用小尺寸保护频带或者零尺寸保护频带。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特定于子帧地执行所述过程。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
确定所述第一频带中的负载;
响应于所述负载不超过预定义的阈值,使用大保护频带;以及
响应于所述负载超过所述预定义的阈值,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以及要在所述第一频带中使用的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进一步使得所述装置:向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发送关于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的信息。
25.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为所述装置提供用于无线电通信的能力的无线电接口实体,和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部件。
26.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
确定在第一频带中使用的第一传输模式和在与所述第一频带相邻的第二频带中使用的第二传输模式;
将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传输模式进行比较;以及
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确定要在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之间使用的保护频带的大小。
27.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程序指令配置装置以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执行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中的任意步骤。
28.一种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以及被配置为接收关于所述保护频带的所述大小的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
CN201580082186.2A 2015-06-17 2015-06-17 邻近的频带 Pending CN107852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63514 WO2016202372A1 (en) 2015-06-17 2015-06-17 Adjacent frequency band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233A true CN107852233A (zh) 2018-03-27

Family

ID=53487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186.2A Pending CN107852233A (zh) 2015-06-17 2015-06-17 邻近的频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91482A1 (zh)
EP (1) EP3311506A1 (zh)
CN (1) CN107852233A (zh)
WO (1) WO20162023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3090A1 (zh) * 2018-10-24 2020-04-30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118002A1 (es) * 2019-02-04 2021-09-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mplazamiento de portador de lte m con banda de protección en banda nr
EP3716501B1 (en) * 2019-03-28 2021-10-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apting guard band between adjacent channe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0894A (zh) * 1998-08-18 2001-08-29 束达网络公司 多层载波离散多音通信技术
US20070286156A1 (en) * 2006-06-06 2007-12-13 Sr Telecom Inc Utilizing guard band between FDD and TDD wireless systems
EP2252123A1 (en) * 2008-03-06 2010-11-17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95425A (zh) * 2011-01-11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抗tdd和fdd频带间干扰的方法及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997367A (zh) * 2008-11-14 2014-08-20 Dbsd卫星业务G.P.公司 灵活使用频谱中的不对称时分双工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6596B2 (en) * 2002-12-20 2009-12-22 Medtronic, Inc. Organ access device and method
WO2008035171A2 (en) * 2006-09-18 2008-03-27 Nokia Corporation Adjusting guard band size by qos data positioning in the spectrum band
CN104160732A (zh) * 2012-03-09 2014-11-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实现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US9357402B2 (en) * 2014-02-25 2016-05-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uard band usage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US9806874B2 (en) * 2014-05-09 2017-10-31 Apple Inc. Spectrum enhancement and user equipment coexistence through uplink/downlink decoup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and through non-continuous frame structures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0894A (zh) * 1998-08-18 2001-08-29 束达网络公司 多层载波离散多音通信技术
US20070286156A1 (en) * 2006-06-06 2007-12-13 Sr Telecom Inc Utilizing guard band between FDD and TDD wireless systems
EP2252123A1 (en) * 2008-03-06 2010-11-17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97367A (zh) * 2008-11-14 2014-08-20 Dbsd卫星业务G.P.公司 灵活使用频谱中的不对称时分双工
CN102595425A (zh) * 2011-01-11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抗tdd和fdd频带间干扰的方法及通信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3090A1 (zh) * 2018-10-24 2020-04-30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9303A (zh) * 2018-10-24 2021-06-01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9303B (zh) * 2018-10-24 2024-02-13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79896B2 (en) 2018-10-24 2024-05-0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guard band based on interference caused by overlapping of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11506A1 (en) 2018-04-25
US20180191482A1 (en) 2018-07-05
WO2016202372A1 (en)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284B (zh) 行動通訊之探測參考信號設計方法及其裝置
US20210297216A1 (en) Method for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
US10567972B2 (en) Cloud-base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databases
US11647415B2 (en) Handling delay budge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256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f-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base stations by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 at the edge of a received radio frequency band
KR20210066916A (ko) 암시적인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비주기적 트리거 오프셋
EP2995113A1 (e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118772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 block mapping patter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6412295B1 (ja) 周波数オフセットの推定に基づく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チャネル
WO2019029426A1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25973A (zh) 帧中的保护时段
WO2019030932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参照信号送信方法
CN107852233A (zh) 邻近的频带
CN110858801B (zh) 一种信息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0053767A1 (en) Method for centralizing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15486012A (zh) 使用分量载波组的载波聚合
CN111277375B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14449B (zh)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WO2017128816A1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CN109391338B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202267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6131487A1 (en) Pre-coding
US10182462B2 (en) Configuring physical channel resources for sounding or discovery in a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20190229873A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WO2024022264A1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