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654B -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 Google Patents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0654B
CN107850654B CN201580082300.1A CN201580082300A CN107850654B CN 107850654 B CN107850654 B CN 107850654B CN 201580082300 A CN201580082300 A CN 201580082300A CN 107850654 B CN107850654 B CN 107850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te wireless
respective remote
wearable device
user
wea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3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0654A (zh
Inventor
J·雷纳马基
O·科斯基米耶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Technologie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Technologies Oy
Publication of CN107850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0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47Determining attitu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04Details
    • G01S3/043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方法,其包括:基于使用天线阵列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无线传送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S6.1),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S6.2),其中,天线阵列构成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以及只有在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至少一个预定条件时(S6.3),引发对第二装置或与第二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执行(S6.5)。

Description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设备的用户被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包围,可以向这些无线设备传输分组以获得附加信息或者形成连接。这在使得设备能够有效地彼此获取信息和/或在设备之间形成连接方面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其中具有许多不同的用户和远程装置的系统中。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说明书描述一种方法,其包括:基于使用天线阵列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无线传送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其中,天线阵列构成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以及只有在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至少一个预定条件时,引发对第二装置或与第二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执行。主动扫描可使用包括在从第二装置接收的射频分组中的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标识符来执行。
引发对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执行包括:将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添加到主动扫描白名单中。
该方法可包括:确定用户的注视方向;以及如果用户的注视方向和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
该方法可包括:确定由用户执行的姿势的方向;以及如果用户的姿势方向和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
该方法可包括:只有在相对于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至少一个其它预定条件也被满足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可包括:确定与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连接被期望的用户指示是否已经接收到;以及只有在已经接收到所述用户指示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该方法还可以或可替代地包括:估计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只有在估计距离满足预定标准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如果估计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则估计距离可满足预定标准。该方法可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包括:确定从第二装置接收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以及只有在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高于阈值时,引发的主动扫描的执行。该方法可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包括:确定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类型;以及只有在装置被确定是预定义类型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该方法可替代地或可附加地包括:确定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只有在垂直距离满足预定标准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如果垂直距离指示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位于相同的楼层,则垂直距离可满足预定标准。
在第二方面,本说明书描述一种装置,其被配置为执行关于第一方面描述的任何方法。
在第三方面,本说明书描述一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装置:基于使用天线阵列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无线传送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来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其中,天线阵列构成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以及只有在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至少一个预定条件时,引发对第二装置或与第二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执行。主动扫描可使用包括在从第二装置接收的射频分组中的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标识符来执行。
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至少通过使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被添加到主动扫描白名单中来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确定用户的注视方向;以及如果用户的注视方向和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
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确定由用户执行的姿势的方向;以及如果用户的姿势方向和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
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只有在相对于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至少一个其它预定条件也被满足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在一些示例中,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确定与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连接被期望的用户指示是否已经接收到;以及只有在已经接收到用户指示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附加地或可替代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估计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只有在估计距离满足预定标准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如果估计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则估计距离满足预定标准。附加地或可替代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确定从第二装置接收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以及只有在确定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高于阈值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附加地或可替代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确定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的类型;以及只有在确定装置是预定义类型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附加地或可替代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装置:确定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只有在垂直距离满足预定标准时,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如果垂直距离指示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位于相同的楼层,则垂直距离可满足预定标准。
在第四方面,本说明书描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计算装置执行时,使计算装置执行关于第一方面描述的任何方法。
在第五方面,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至少执行:基于使用天线阵列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无线传送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来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其中,天线阵列构成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以及只有在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至少一个预定条件时,引发对第二装置或与第二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执行。
在第六方面,本说明书描述一种装置,其包括:用于基于使用天线阵列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无线传送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来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的装置,其中,天线阵列构成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以及用于只有在确定第一装置相对于第二装置的定向满足至少一个预定条件时,引发对第二装置或与第二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执行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理解在本文中描述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现在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其中:
图1是通信系统1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性地执行对远程装置的主动扫描,以从那些装置获得附加信息;
图2是图1中示出的用户的通信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示例的简化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图2中示出的用户的通信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图1的远程装置中的一个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的用户的通信装置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图6A至6C是示出可由用户的通信装置执行的各种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可指代相似的元件。
参考图1,其中示出了通信系统1,其准许用户选择性地引发在用户的通信装置3、4与远程装置2-1至2-6之间形成无线连接。在该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包括两个单独的无线设备3、4。更具体地,在图1的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3(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头戴式设备的形式,具体是一对电子眼镜3)和便携式通信设备4(在该示例中为移动电话)。然而,将理解,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和操作在一些示例中可仅由可穿戴电子设备3和便携式通信设备4中的单独一个来执行。
远程装置2-1至2-6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射频标签功能2-1A至2-6A。这种标签功能2-1A至2-6A包括发送信号的能力,用户的通信装置3、4相对于远程装置2-1至2-6的定向可从该信号确定。在诸如图1的示例中,其中用户通信设备3、4包括多个设备3、4,所确定的定向是这些设备中的仅一个设备的定向。通过标签功能发送并且基于其可确定用户的通信装置3、4的定向的信号可被称为定位分组。定位分组可以是以下两种类型中的一个:“到达角”(AoA)和“离开角”(AoD)。AoA分组在标签功能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并且用户的装置包括相控天线阵列30(参见图3)时使用。AoD分组在标签功能包括相控天线阵列并且用户装置3、4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AoD分组的天线时使用。
远程装置2-1至2-6可包括用于发送定位分组的简单标签。该标签可以是简单的自包含设备,具有非常有限范围的能力。在这样的示例中,标签可与能够对主动扫描做出响应的另一个更复杂的设备或装置相关联。在这些示例中,自包含标签和更复杂的装置可以一起被称为远程装置2-1至2-6。
在其它示例中,提供标签功能的组件可以不作为自包含设备提供,而是可以作为更复杂的设备的一部分来提供,更复杂的设备能够执行简单标签能够执行的那些以外的操作。可包括标签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智能手表和平板计算机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在这样的示例中,标签功能可被禁用,使得它始终处于不活动状态,并且仅在需要时才激活。
用户的通信装置3、4被配置为如果用户的通信装置3、4(或其特定部分)相对于远程装置2-1至2-6的定向被发现满足预定条件,则引发对远程装置中的一个的主动扫描的执行。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使用主动扫描,以从主动扫描的主体获得进一步的信息。进一步的信息可以是可通过执行被动扫描接收到的那些(例如蓝牙低功耗广告数据)以外的信息。执行主动扫描可包括发送请求分组,响应于请求分组而从主动扫描的主体装置接收响应分组。在一些实例中,主动扫描可用于获取在两个装置之间形成连接(诸如配对连接)所需的信息。通过如果用户的通信装置3、4的定向被发现满足预定条件,则引发对远程装置中的一个的主动扫描的执行,用户能够容易通过仅仅将他们的通信装置3、4(或者仅其一部分)以预定的方式相对于远程装置定向来选择特定远程装置以从中获得进一步的信息。这加速了信息的接收,并且如果需要,还加速了连接的形成,特别是当许多远程装置在附近时,因为它允许执行有针对性的主动扫描。这减少了冲突的数量并且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特别是在其中存在许多不同用户和远程装置的系统中。
参考图2和图3,用户的通信装置3、4包括天线30-1、30-2、30-3、30-4的阵列30,这些天线可操作以检测由远程装置2-1至2-6发送的信号(或定位分组)。天线30-1至30-4用作可检测来自远程装置2-5的信号的入射角θ的相控阵列。这使得能够确定从多天线阵列30到远程装置2-5的方位。该确定的方位指示天线阵列30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定向,以及用户的通信装置3、4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定向。此外,如果用户的通信装置3、4具有假定的相对于用户的定向,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也可以说是可操作以确定用户相对于远程装置的定向。
在一些示例中,阵列30中的天线可采用一维阵列(即沿着单个轴)来提供。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操作以确定远程装置相对于用户的通信装置定位所沿着的轴。在这样的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仅能够确定远程装置2-5位于两个相反方向中的一个(例如它的前面或它的后面)。换句话说,装置可仅能够确定到远程装置的方位是n度还是n+180度。
在其它示例中,阵列30中的天线可采用二维阵列来提供,如图3的示例中的情形。在这些示例中,无线通信装置3、4可操作以确定朝向远程装置2-1至2-6的单个方向或方位。
在图2的示例中,天线30-1至30-4以二维布置排列。具体地,在图2中,两个天线30-1、30-2被设置在围绕眼镜3的镜片的镜框的一部分31中或上,并且一个天线30-3、30-4被设置在眼镜的每个镜腿32-1、32-2中。
用户的通信装置3、4还包括控制器33,其被配置为引发上述操作中的至少一些的执行。控制器33还被配置为控制装置3、4的各种其它组件34(其示例针对图3讨论)的操作。在图2的示例中,控制器33被设置在眼镜的镜腿中。各种其它组件34中的至少一些也可被设置在眼镜的镜腿32-1、32-2中的一个中。在装置3、4采用两个单独的设备3、4(如图1所示)的形式的情况下,其它组件34可分别放在两个设备3、4中。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装置3、4还包括RF收发信机功能349,其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RF天线349A发送和接收数据分组。RF收发信机功能349(在下文中称为RF收发信机349)可在控制器33的控制下操作。RF收发信机功能349可由蓝牙收发信机(例如BLE收发信机)提供。
控制器33可通过使RF收发信机349向中间设备(例如便携式通信装置4)发送信号以引发中间设备执行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来响应确定多天线阵列30相对于远程装置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这在图3中示出。然而,在其它示例中,特别是在无线通信装置3、4由单个设备组成的情况下,控制器33可通过使用RF收发信机349引发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的执行来响应确定预定条件被满足。换句话说,主动扫描可由包括多天线阵列30的设备3执行。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还可包括注视检测器341、342、343。注视检测器341、342、343可包括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341、342,其检测用户的眼睛运动。注视检测器341、342、343还可包括注视角度估计器343以确定用户的注视角度。在图2的示例中,提供第一视网膜检测器和第二视网膜检测器341、342,每个检测器邻近一个眼镜镜片。视网膜检测器341、342可使用跟踪用户视网膜的移动的光电检测器来进行操作以确定他们的注视方向。
在其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包括注视检测器341、342、343的示例中,预定条件(其为了执行主动扫描而应当被满足)可以是天线阵列30相对于远程装置的定向和注视方向采用预定关系。更具体地,预定关系可以是定向指示朝向远程装置的方位与注视方向大致对齐。
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装置3、4还可包括被配置为确定手势的方向的手势识别组件347、348。手势识别组件347、348可包括用于检测用户的手的位置的光学传感器347,例如红外照相机。与所检测的位置有关的数据被传送到被配置为识别由用户做出的手势的方向的手势识别模块348。在图2的示例中,光学传感器347被设置在围绕或支撑镜片的镜框31的一部分中。
在其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包括手势识别组件347、348的示例中,预定条件可以是天线阵列30相对于远程装置的定向和手势方向采用预定关系。更具体地,预定关系可以是定向指示朝向远程装置的方位与手势方向大致对齐。
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包括陀螺仪设备350(例如固态陀螺仪设备),陀螺仪设备350被配置为检测可由控制器33解释的装置3、4的移动。因此,用户输入和指示可通过移动装置3、4来提供。用户输入可附加地或可替代地经由不同种类的用户输入接口42(参见图4)来提供,例如诸如触摸屏的触摸式传感器、一个或多个可按压按键或按钮、语音控制接口等。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姿势”可涵盖任何类型的姿势,包括但不限于眼睛运动和眨眼(两者都可由注视检测器检测)、头部运动(其可由陀螺仪设备检测)和手势(其可由手势识别组件检测)。因此,手势识别组件、注视检测器和陀螺仪设备可被称为姿势检测器,采用姿势形式的用户输入或指示可经由这些姿势检测器来提供。
用户的通信装置3、4还可包括RF开关344,该RF开关将各个天线30-1至30-4按顺序连接到接收机345。在该示例中,接收机345是BLE接收机,其将来自各个天线的顺序信号提供给AoA估计器346,以确定到远程装置2-5的角度θ或方位。到远程装置2-5的方位指示用户的装置3、4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定向。如上所述,用户的装置3、4的定向还可与用户的定向相对应。
远程装置2-5的标签功能2-5A可被配置为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无线发射/接收技术进行操作。合适类型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蓝牙基本速率/增强数据速率(BR/EDR)和蓝牙低功耗(BLE)。蓝牙低功耗(BLE)是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发布的相对较新的无线通信技术,作为蓝牙核心规范版本4.0的组成部分。其它合适类型的技术包括WLAN和ZigBee。由于BLE的能耗相对较低并且由于大多数移动电话和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够使用BLE技术进行通信,所以BLE的使用可能特别有用。
由远程装置2-1至2-6的标签功能2-1A至2-6A发送的信号可根据诺基亚高精度室内定位(HAIP)方案,例如在http://www.in-location-alliance.com中描述的。
图4是图1的远程装置2-1至2-6中的一个的示意图。远程装置2-5包括标签功能2-5A,标签功能2-5A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发射机22经由天线23发射信号(例如定位分组)以用于由无线通信装置3、4检测。发射机22还可提供接收功能,使得标签功能2-5A还可从用户的通信装置3、4接收数据分组。在一些示例中,标签功能2-5A可操作以通过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来响应主动扫描,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保持与用户的通信装置3、4的连接以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对主动扫描的响应和/或连接例如可使用蓝牙协议来提供。
在其它示例中,除了标签功能2-5A之外,远程装置2-5还可包括可连接装置2-5B,其被配置为通过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来响应主动扫描。在一些情况下,可连接装置2-5B可被配置为与用户的通信装置3、4形成连接。在这样的示例中,标签功能可仅仅被配置为发送诸如定位分组的信号,以允许确定它与接收装置3、4之间的方位,对主动扫描的任何响应和随后的连接(如果需要)由可连接装置2-5B提供。虽然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将理解,可连接装置2-5B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器、收发信机和天线,以用于使能对主动扫描的响应向用户的通信装置3、4的传输(例如经由蓝牙)。
标签功能的控制器21可被配置为产生AoA信号。AoA信号(也被称为定位分组)可包括用于识别标签功能2-5A和/或可连接装置2-5B的标识符。在主动扫描响应由标签功能2-5A提供的情况下,标识符使能标签功能的识别。在响应由可连接装置2-5B提供时,标识符使能可连接装置2-5B的识别。标识符使能执行对远程装置的主动扫描,从而在无线通信装置3、4处接收来自远程装置2-5的更多信息。标识符例如可以是蓝牙地址。
便携式通信装置4的主要电路组件的简化示意框图在图5中示出。便携式通信设备4包括发射机/接收机(或收发信机)43和关联的天线44,该天线可耦合到控制器40并由控制器40控制。发射机/接收机43和关联的天线44可被配置为从可穿戴电子设备3的发射机349接收消息。发射机/接收机43还可能够向远程装置2-5发送诸如主动扫描请求分组的无线消息,并且从远程装置2-5接收诸如随后的响应分组的无线消息。发射机/接收机43还可能够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与远程装置2-5形成连接。发射机/接收机43可被配置为使用诸如BLE的蓝牙协议进行操作。如在上面简要提及的,便携式通信设备4可包括用于从用户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接口。它还可包括用于向用户输出可视信息的显示器46。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器46和用户输入接口42可构成触摸屏。
在该示例中,便携式通信设备4是移动电话,因此附加地包括蜂窝移动电路41和关联的天线45,以与移动电话网络一起使用。
图6A、6B和6C示出了可由如参考图1、2、3和5所描述的用户的通信装置3、4执行的各种操作。
在操作S6.1中,装置3、4从远程装置2-5接收信号(例如采用定位分组的形式)。
在操作S6.2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使用多天线阵列30来估计朝向远程装置2-5的方位,从而确定用户的通信装置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定向。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接下来进行到操作S6.3,其中确定用户的装置3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定向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如果定向指示设备朝向或大致朝向远程装置2-5,则定向可满足预定条件。换句话说,如果定向指示方位具有特定值或者在准许的值的范围内,则预定条件可被满足。所准许的范围或值例如可以是45度,与天线阵列设备3对应的方位的任一侧直接面向远程装置2-5。
如果确定用户的通信装置3、4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被配置为进行到操作S6.4。然而,将理解,在其它示例中,用户的通信装置可被配置为直接进行到操作S6.5。
在操作S6.4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确定是否至少一个相对于远程装置2-5的其它标准已经被满足。这可包括在下面参考图6C讨论的多个不同的操作。
如果确定所要求的至少一个其它标准未被满足,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返回到操作S6.1。然而,如果确定至少一个其它标准被满足,则无线通信装置3、4进行到操作S6.5。
在操作S6.5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引发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的执行。该操作可基于远程装置2-5的标识符(诸如蓝牙地址)来执行。该标识符可已经被包括在至少一个所接收的定位分组中。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可包括在操作S6.5-1中,引发将远程装置添加到所存储的白名单中。白名单可以是被准许对其进行主动扫描的远程装置的列表。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被配置为如果远程装置2-5不在白名单上则不执行对该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白名单可包括各种远程装置的标识符,并且可由用户的通信装置3、4存储。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还可包括在操作S6.5-2中引发主动扫描的启动。引发主动扫描的启动可包括使用远程装置的标识符侦听来自装置的传输或者使用标识符向远程装置发送寻呼分组以形成连接。主动扫描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不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在上面所讨论的,主动扫描的执行可由接收来自远程装置2-5的定位分组的设备或者由中间设备4响应于从接收定位分组的设备3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号来执行。
在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后,可执行操作S6.6。在操作S6.6中,如果在主动扫描期间成功发现远程装置2-5,则可接收来自远程装置的响应分组。在一些情况下,随后可形成与远程装置的连接。与主动扫描的执行类似,响应分组可由接收定位分组的设备3和中间设备4中的任何一个接收。
通过以上针对图6A所讨论的将理解,无线通信装置3、4可操作以允许用户仅仅通过使他们的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大致朝向期望与其进行连接的远程装置2-5来引发在他们的通信装置3、4与远程装置之间形成连接。因此,如果如在图1至3的示例中用户的装置包括电子眼镜3,则用户或佩戴者可能够仅仅通过在佩戴眼镜3时大致看向远程装置来引发形成与远程装置2-5的连接。
图6B是示出在一些示例中可构成参考图6A描述的S6.3的确定操作的各种操作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在操作S6.2中,在确定用户的通信装置相对于远程装置的定向后,用户的通信装置可进行到操作S6.3-1,其中注视方向和/或手势方向被确定。如在上面参考图1至3所讨论的,注视方向可使用通信装置3、4的注视检测器341、342、343来确定。手势方向可使用手势识别组件347、348来确定。
随后,在操作S6.3-2中,确定无线通信装置的多天线阵列部分的定向和在操作S6.3-1中确定的注视和/或手势方向是否采用预定关系。该预定关系可包括注视和/或手势方向与从用户的通信装置3和远程装置2-5确定的方位大致对齐。如在上面所讨论的,可准许对齐中一定度数的变化。
如果确定注视和/或手势方向和设备的定向未采用预定关系,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返回到操作S6.1。然而,如果确定注视和/或手势方向和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进行到操作S6.4和操作S6.5中的一个。
因此将理解,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可响应于用户看向(或注视)远程装置2-5和/或朝向远程装置2-5做姿势(例如指向)而引发。在一些示例中,注视方向和手势方向中的仅一个被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仅所确定的手势或注视方向必须被发现采用与设备的定向的预定关系。在其它示例中,注视方向和手势方向两者都是可确定的。在这些示例中,为了执行主动扫描,可能注视方向和手势方向两者必须都被发现采用与用户的装置3的定向的预定关系,或者,注视方向和手势方向中的仅一个采用预定关系就足够了。
图6C是示出对其进行组合可构成图6A的操作S6.4的确定的各种操作的流程图。将理解,步骤被执行的顺序可以与图6C中示出的不同,并且各种操作还可被省略。
图6C的操作可在操作S6.3中确定用户的通信装置3、4相对于远程装置的定向满足预定条件之后执行。
在操作S6.4-1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确定或估计它与远程装置2-5之间的距离。该确定可基于从远程装置2-5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可替代地,不是确定或估计用户的通信装置3、4与远程装置2-5之间的距离,而是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以仅确定从远程装置2-5接收的信号的RSSI。
接下来,在操作S6.4-2中,确定RSSI(或估计距离)是否满足预定标准。如果RSSI高于阈值,则RSSI可满足标准。例如,如果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则距离可满足标准。
如果确定RSSI和/或距离满足标准,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进行到操作S6.4-3(或操作S6.4-7和S6.6中的一个)。然而,如果确定RSSI和/或距离不满足标准,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返回到执行操作S6.1。
将理解,应用阈值距离可允许仅对附近的远程装置执行远程装置的主动扫描。这可减少无意地对在远处但刚好在用户的装置3、4所定向的方向上的远程装置的主动扫描的发生几率。类似地,阈限RSSI值的应用不仅可以防止执行对远距离装置2-5的扫描,而且还可以防止对处于不同房间或者被挡住视线的装置的主动扫描。这是因为来自2-5A的信号通过中间的墙壁/障碍物而发生衰减,所以这些信号的RSSI将会降低。
在操作S6.4-3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确定它本身与远程装置2-5之间的垂直距离。垂直距离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中的一个来确定。例如,如果在操作S6.4-1中距离被确定,则可使用该距离和定向来确定垂直距离。可替代地,如果在操作S6.4-1中RSSI被确定,则可使用RSSI和定向来估计垂直距离。如果既不知道距离也不知道RSSI,则可仅使用定向来估计垂直距离。
接下来,在操作S6.4-4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确定垂直距离是否满足预定标准。例如,如果垂直距离指示远程装置2-5和用户的通信装置3、4位于建筑物的相同的楼层,则预定标准可被满足。这样,可防止无意地执行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如果垂直距离小于阈限垂直距离,则可发现垂直距离指示远程装置2-5和用户的通信装置3、4位于建筑物的相同的楼层。
如果确定垂直距离不满足标准(例如如果垂直距离指示远程装置位于建筑物的不同的楼层),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返回到执行操作S6.1。然而,如果确定垂直距离满足标准,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进行到操作S6.4-5(或操作S6.6)。
在操作S6.4-5中,用户的通信装置3、4确定远程装置2-5的类型。这例如可基于包括在从远程装置2-5接收的信号中的信息来确定。
接下来,在操作S6.4-6中,确定远程装置是否是合适或允许的类型。允许或合适的类型的列表可由用户的装置3、4存储。例如,所确定的类型可指示远程装置是否被配置为提供对主动扫描的响应和/或能够参与与另一个装置的连接。在这样的示例中,如果远程装置是不适合提供对主动扫描的响应的类型,则将确定该类型不合适(或不允许)。如果确定设备合适,则装置3、4可进行到操作S6.4-7。然而,如果确定远程装置的类型不合适,则装置3、4可返回到执行操作S6.1。基于其可做出S6-4.6的确定的其它信息可包括指示可从远程装置获得的服务(例如如果特定服务可用,则可确定装置合适)以及远程装置是否被用户装置获知(例如如果远程装置未被获知,则可确定远程装置不合适)的信息。
操作S6.4-5和S6.4-6的执行可通过防止对不合适类型的远程装置(例如不可能与其相连接)执行主动扫描来防止浪费计算资源。
在操作S6.4-7中(在一些示例中其可在操作S6.3之后直接执行),接收用户指示。用户指示可经由任何合适的接口(诸如姿势检测器中的一个)来接收。例如,其可通过用户采用预定方式移动无线通信装置来提供。这可由陀螺仪设备350检测。可替代地,用户指示可经由诸如触摸式面板和/或物理按键的输入接口来接收。在又一个示例中,用户指示可经由语音控制接口来接收。
随后,在操作S6.4-8中,确定所接收的用户指示是否指示期望由用户的装置3、4进行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可采用任何适当的方式来指示。例如,用户可选择响应于在操作S6.3中达到的肯定确定而被引发由他们的装置3、4向他们呈现的可选选项。该可选选项可允许用户指示他们是否想要执行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类似地,用户可通过对他们的装置3、4执行可识别的移动(可使用陀螺仪设备350检测,例如在佩戴眼镜3时点头)来指示他们希望进行主动扫描。可替代地,可经由语音接口来提供指示。
如果在操作S6.4-8中确定期望进行对远程装置2-5的主动扫描,则用户的通信装置3、4可进行到操作S6.5。然而,如果确定不期望进行主动扫描,则用户的通信装置可返回到操作S6.1。
参考图6C描述的各种操作降低了无意地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的可能性。当然将理解,用户的装置3、4可被配置为执行图6C的所有操作(按照附图中示出的顺序或者采用不同的顺序),或者可被配置为仅执行示出的操作的任何适当的子集(例如但不限于仅仅操作S6.4-7和S6.4-8)。
所描述的系统的多个修改和变形是可能的。例如,在图1至图3的示例中的头戴式设备3的镜片可构成增强现实(AR)显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示例中,可提供AR源以通过显示配置将视觉可辨别数据投射到镜片上,从而向用户提供可与他们的当前视野相关联的数据。
此外,来自各个远程装置的AoA/AoD信号的检测未必要由可穿戴电子设备3来执行,而是可由便携式通信设备4来执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天线阵列19可与控制器33和各种其它组件43一起在便携式通信设备4处提供。在这些示例中,可穿戴电子设备3可被省略。可替代地,可包括可穿戴设备(即使没有天线阵列),并且可包括用于使能注视和/或手势方向的确定的组件。
在一些示例中,天线阵列30在可穿戴设备3中提供,由天线阵列接收的数据通过无线链路被传输到便携式通信设备4以进行处理以获得定向角度θ。类似地,从注视和/或手势检测组件接收的数据可被传输到便携式设备4以进行处理以获得注视和/或手势方向。
如已经讨论的,在本文中使用的“对齐”或“大致对齐”可包括围绕准确对齐的角度的范围,适用于指示用户装置3、4大致朝向远程装置2-5,或者(如果适用)指示用户大致在远程装置2-5的方向上注视或做姿势。
同样如在上面讨论的,参考附图描述的功能可由单个设备来提供,例如由可穿戴设备3和便携式通信设备4中的一个,该设备可被配置为至少执行参考图6A描述的操作S6.1至S6.3和S6.5至S6.6。换句话说,可穿戴设备3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在上面参考用户的通信装置3、4描述的功能的独立设备。可替代地,可穿戴设备3可以是保持与便携式通信设备的连接的辅助设备,其中这两个设备执行上述操作中的不同的操作。
在其中用户的装置3、4包括可穿戴设备3的示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类型可与附图中示出的类型不同。例如,可穿戴设备3可以是智能手表。
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在一些示例中,多天线阵列可被包括在标签功能2-5A中,单个天线可被包括在用户装置3、4中以用于接收来自天线阵列的离开角(AoD)分组。基于所接收的AoD分组,可确定从用户装置3、4到远程装置2-5的方位。
现在将描述上述装置3、4、2.5A及其替代的组件和特征的一些进一步的细节。
装置或设备3、4、2.5A中的每一个的控制器33、21、40包括与存储器332、212、402通信耦合的处理电路331、211、401。存储器332、212、402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332A、212A、402A,这些指令在由处理电路331、211、401执行时,使处理电路331、211、401引发参考图1至图6C描述的各种操作的执行。
图1至图6的装置3、4、2.5A中的任何一个的处理电路331、211、401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组成并且可包括任何合适类型或类型的合适组合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31A、211A、401A。例如,处理电路331、211、401可以是解释计算机程序指令332A、212A、402A并处理数据的可编程处理器。处理电路331、211、401可包括多个可编程处理器。可替代地,处理电路331、211、401例如可以是具有嵌入式固件的可编程硬件。处理电路331、211、401可被称为处理装置。处理电路331、211、401可替代地或可附加地包括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在一些情况下,处理电路331、211、401可被称为计算装置。
处理电路331、211、401被耦合到相应的存储器(或者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332、212、402,并且可操作以从/向存储器332、212、402读取/写入数据。存储器332、212、402可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或代码)332A、212A、402A的单个存储器单元或多个存储器单元。例如,存储器332、212、402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332A、212A、402A可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可由使用易失性存储器以用于临时存储数据或数据和指令的处理电路331、211、401来执行。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RAM、DRAM、SD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ROM、PROM、EEPROM、闪存存储器、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等。存储器通常可被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术语“存储器”除了涵盖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两者的存储器之外,还可仅涵盖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或者仅涵盖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涵盖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可读指令332A、212A、402A可被预编程到装置3、4、2.5A中。可替代地,计算机可读指令332A、212A、402A可经由电磁载波信号到达装置3、4、2.5A,或者可从诸如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器设备或诸如CD-ROM或DVD的记录介质的物理实体210(参见图6)复制。计算机可读指令332A、212A、402A可提供使得设备/装置3、4、2.5A能够执行上述功能的逻辑和例程。
存储在(上述任何类型的)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组合可被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
在适用的情况下,装置3、4、2.5A的BLE能力可由单个集成电路来提供。可替代地,也可由一组集成电路(即芯片组)来提供。可替代地,BLE能力也可以是硬连线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
虽然已经主要参考蓝牙低功耗(BLE)描述了具体实施例,但是将理解,也可以替代地使用其它合适的协议。这样的协议可包括802.11无线局域网络协议、其它类型的蓝牙协议或ZigBee协议。
将理解,在本文中描述的装置3、4、2.5A可包括可能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各种组件。装置3、4、2.5A可包括在本说明书中没有描述(因为它们可能没有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直接交互)的其它可选的SW组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采用软件、硬件、应用逻辑或者软件、硬件和应用逻辑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应用逻辑和/或硬件可驻留在存储器或任何计算机介质上。在示例实施例中,应用逻辑、软件或指令集被维护在各种常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任何一个上。在本文档的上下文中,“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能包含、存储、传输、传播或传送以供诸如计算机的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之结合使用的指令的任何介质或装置。
提到相关“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有形具体化的计算机程序”等,或者“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等,应当被理解为不仅包括具有诸如单个/多个处理器架构和串行/并行架构的不同架构的计算机,而且还包括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信号处理设备和其它设备的专用电路。提到计算机程序、指令、代码等,应当被理解为包括用于可编程处理器的软件,或者可包括用于处理器的指令的诸如硬件设备的可编程内容的固件,或者用于固定功能器件、门阵列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的配置设置。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电路”是指以下的全部:(a)仅硬件的电路实现,诸如仅采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实现;(b)电路和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诸如(如可应用的):(i)处理器的组合;或者(ii)处理器/软件的部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其一起工作以使诸如移动电话或服务器的装置执行各种功能);(c)电路,诸如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其需要软件或固件以工作,即使该软件或固件在物理上不存在。
“电路”的这一定义应用于在本申请中的该术语的全部使用,包括在任何权利要求中的使用。作为另一个示例,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电路”还涵盖仅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的部分及其伴随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术语“电路”还涵盖(例如且如果适用于具体要求的元件)用于移动电话或服务器中的类似集成电路、蜂窝网络设备或其它网络设备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应用处理器集成电路。
如果需要,在本文中讨论的不同功能可采用不同的顺序和/或彼此同时执行。此外,如果需要,上述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可选的或者可被组合。
尽管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但是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包括来自所描述的实施例和/或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其它组合,而不仅仅是在权利要求中明确阐述的组合。
在此还应注意,虽然在上面描述了各种示例,但是这些描述不应当被视为是限制性的。相反,在不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若干变形和修改。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引发主动扫描的方法,包括:
由可穿戴装置使用相控天线阵列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其中,所述相控天线阵列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由所述可穿戴装置至少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中的相应的射频定位分组,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中的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
当从所述可穿戴装置看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时,由所述可穿戴装置使用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确定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注视方向,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由所述可穿戴装置确定预定关系的发生,所述预定关系表明所述定向指示朝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方位与所述注视方向对齐;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满足关于所述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方向的至少一个预定条件,由所述可穿戴装置引发对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动扫描使用包括在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接收的射频分组中的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标识符来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引发对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包括:将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添加到主动扫描白名单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
确定由所述用户执行的姿势的方向;以及
如果所述用户的姿势方向和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满足所述预定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至少一个其它预定条件也被满足,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包括:
确定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连接被期望的用户指示是否已经接收到;以及
如果已经接收到所述用户指示,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包括:
估计所述可穿戴装置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
如果估计距离满足预定标准,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估计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则所述估计距离满足所述预定标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包括:
确定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接收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高于阈值,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类型;以及
如果所述装置被确定是预定义类型,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11.一种用于执行主动扫描的装置,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用于执行主动扫描的可穿戴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使用相控天线阵列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其中,所述相控天线阵列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至少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中的相应的射频定位分组,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中的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
当从所述可穿戴装置看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时,使用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确定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注视方向,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确定预定关系的发生,所述预定关系表明所述定向指示朝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方位与所述注视方向对齐;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满足关于所述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方向的至少一个预定条件,引发对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主动扫描使用包括在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接收的射频分组中的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标识符来执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至少通过使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被添加到主动扫描白名单中来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确定由所述用户执行的姿势的方向;以及
如果所述用户的姿势方向和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采用预定关系,则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满足所述预定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如果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至少一个其它预定条件也被满足,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确定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连接被期望的用户指示是否已经接收到;以及
如果已经接收到所述用户指示,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估计所述可穿戴装置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之间的距离;以及
如果估计距离满足预定标准,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如果所述估计距离小于阈值距离,则所述估计距离满足所述预定标准。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确定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接收的至少一个射频分组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高于阈值,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可穿戴装置:
确定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所述第三装置的类型;以及
如果所述装置被确定是预定义类型,则引发所述主动扫描。
2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至少:
由可穿戴装置使用相控天线阵列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其中,所述相控天线阵列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由所述可穿戴装置至少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中的相应的射频定位分组,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中的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
当从所述可穿戴装置看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时,由所述可穿戴装置使用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确定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注视方向,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由所述可穿戴装置确定预定关系的发生,所述预定关系表明所述定向指示朝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方位与所述注视方向对齐;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满足关于所述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方向的至少一个预定条件,由所述可穿戴装置引发对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
23.一种用于引发主动扫描的装置,包括:
用于由可穿戴装置使用相控天线阵列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的部件,其中,所述相控天线阵列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用于由所述可穿戴装置至少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射频定位分组中的相应的射频定位分组,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装置中的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的部件;
用于当从所述可穿戴装置看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时,由所述可穿戴装置使用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确定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注视方向的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视网膜检测器构成所述可穿戴装置的一部分;
用于由所述可穿戴装置确定预定关系的发生的部件,其中,所述预定关系表明所述定向指示朝向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方位与所述注视方向对齐;以及
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可穿戴装置相对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的定向满足关于所述用户的眼睛运动的方向的至少一个预定条件,由所述可穿戴装置引发对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或与所述相应的远程无线装置相关联的第三装置的主动扫描的部件。
CN201580082300.1A 2015-06-09 2015-06-09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Active CN1078506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FI2015/050401 WO2016198723A1 (en) 2015-06-09 2015-06-09 Causing performance of an active sca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654A CN107850654A (zh) 2018-03-27
CN107850654B true CN107850654B (zh) 2022-09-27

Family

ID=57503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300.1A Active CN107850654B (zh) 2015-06-09 2015-06-09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3487B2 (zh)
EP (1) EP3308188A4 (zh)
CN (1) CN107850654B (zh)
WO (1) WO20161987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616B (zh) * 2017-08-01 2023-08-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传输WiGig频段的天线结构及收折与延伸该天线结构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31A (zh) * 1994-07-08 1997-07-23 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 用于定位蜂窝电话及类似发射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1206257A (zh) * 2006-12-20 2008-06-2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测向装置及其测向方法
CN101385382A (zh) * 2006-02-21 2009-03-11 诺基亚公司 使用手持设备进行测向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082039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for peer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US20120257604A1 (en) * 2011-04-07 2012-10-11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30188538A1 (en) * 2012-01-25 2013-07-2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based direction finding
CN103999511A (zh) * 2011-12-08 2014-08-20 苹果公司 用于改善无线网络中的移动设备漫游的机制
WO2014177909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Nokia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device
CN104219784A (zh) * 2013-05-29 2014-12-17 诺基亚公司 用于建立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67982A1 (en) * 2013-11-07 2015-05-14 Sony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proximity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02499A (ja) * 1997-06-03 2002-01-22 ステファン バイド 携帯用情報配信装置
US20010036832A1 (en) * 2000-04-14 2001-11-01 Onscene, Inc. Emergency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US8745541B2 (en) * 2003-03-25 2014-06-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ling a computer using hand gestures
FR2890540B1 (fr) * 2005-09-09 2007-11-16 Franck Przysiek Antenne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dans la structure mecanique d'un casque
JP5424667B2 (ja) * 2008-06-02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レーダ装置
US8738783B2 (en) 2010-06-22 2014-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for interaction of paired devices
US8924155B2 (en) 2010-09-13 2014-12-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point based positioning
EP2474834B1 (en) * 2011-01-11 2018-04-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ovision of data usable in apparatus positioning
US9128520B2 (en) * 2011-09-30 2015-09-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rvice provision using personal audio/visual system
US20130083003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Kathryn Stone Perez Personal audio/visual system
US9363004B2 (en) * 2011-12-19 2016-06-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ntennas in a multi-antenna receiver
EP2642425A1 (de) * 2012-03-22 2013-09-25 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rten von Ergebnissen einer Blickerfassung
US9207843B2 (en) * 2012-03-26 2015-12-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content via social networking messages
US9519640B2 (en) * 2012-05-04 2016-12-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telligent translations in personal see through display
US9055404B2 (en) * 2012-05-21 2015-06-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roximate devices
US20140056177A1 (en) 2012-08-22 2014-02-27 Nokia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discovery
WO2014035231A1 (en) 2012-08-29 2014-03-06 Silverlake Mobility Ecosystem Sdn Bhd Method of pairing mobile devices
US8913955B1 (en) * 2012-09-17 2014-12-1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ally initiated device pairing
US9996150B2 (en) 2012-12-19 2018-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abling augmented reality using eye gaze tracking
WO2014200779A2 (en) * 2013-06-09 2014-12-1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Head mounted display
CN104426582B (zh) * 2013-08-28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处理方法、蓝牙通信终端及通信装置
TW201518979A (zh) * 2013-11-15 2015-05-16 Utechzone Co Ltd 手持式眼控接目裝置、及密碼輸入裝置、方法以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及電腦程式產品
CN103716072B (zh) * 2013-12-20 2016-09-14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连接方法、主蓝牙设备和从蓝牙设备
CN103747520B (zh) * 2013-12-20 2017-06-3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4038263B (zh) * 2014-06-18 2017-0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蓝牙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05649A1 (en) * 2014-07-09 2016-01-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control
US9946339B2 (en) * 2014-10-08 2018-04-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aze tracking through eyewea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31A (zh) * 1994-07-08 1997-07-23 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 用于定位蜂窝电话及类似发射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1385382A (zh) * 2006-02-21 2009-03-11 诺基亚公司 使用手持设备进行测向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06257A (zh) * 2006-12-20 2008-06-2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测向装置及其测向方法
US20120082039A1 (en) * 2010-10-04 201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for peer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US20120257604A1 (en) * 2011-04-07 2012-10-11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vi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999511A (zh) * 2011-12-08 2014-08-20 苹果公司 用于改善无线网络中的移动设备漫游的机制
US20130188538A1 (en) * 2012-01-25 2013-07-2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based direction finding
WO2014177909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Nokia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device
CN104219784A (zh) * 2013-05-29 2014-12-17 诺基亚公司 用于建立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67982A1 (en) * 2013-11-07 2015-05-14 Sony Corporation Directional proximity det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8723A1 (en) 2016-12-15
US20180164399A1 (en) 2018-06-14
EP3308188A4 (en) 2019-01-23
CN107850654A (zh) 2018-03-27
US11543487B2 (en) 2023-01-03
EP3308188A1 (en) 2018-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2136B2 (en)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wireless ranging
US10569874B2 (en) Fligh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75407B2 (e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geofence crossing-based control
US20170160800A1 (en) Device control
EP2945136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mobile terminal
US10516910B2 (en) Device pairing
US103682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gmented reality services
US117295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ltra-wideband applications
US96265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devices using eye tracking
WO2012094419A1 (en) Camera enabled headset for navigation
CN108449952B (zh) 定位模式之间的转换
KR20150018264A (ko) 안경형 단말기의 정보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300551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3d gui)
KR101618783B1 (ko) 이동 단말기,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방법, 그리고, 이동 단말기를 포함하는 제어시스템
KR20150056359A (ko) 안경형 단말기 및 안경형 단말기의 제어방법
KR20150138171A (ko)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5032702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izing of service timing while moving between spaces i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50654B (zh) 引发主动扫描的执行
KR101632220B1 (ko) 이동 단말기,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방법, 그리고, 제어시스템과 그 제어방법
KR20180095324A (ko) 글래스 타입의 이동 단말기
KR102318519B1 (ko) 통신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6207473A1 (en) Responding to determining a direction of receipt of a radio frequency signal
WO2017009518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causing or enabling performance of a wireless interaction
US20180025522A1 (en) Displaying location-specific content via a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KR20140090479A (ko) 통화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