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6520B -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6520B
CN107846520B CN201711015585.4A CN201711015585A CN107846520B CN 107846520 B CN107846520 B CN 107846520B CN 201711015585 A CN201711015585 A CN 201711015585A CN 107846520 B CN107846520 B CN 107846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record
call
terminal
pass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55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6520A (zh
Inventor
黄健源
常永波
殷兵
胡国平
程甦
魏思
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55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65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6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6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18Call detail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36Quality of speech transmission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54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移动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多种类型的语音通话参数,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在降低单通误判率的同时,提升了单通检测效果。

Description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话单通故障是在网络通话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故障,其一般表现为:链路建立成功后,通话双方不能正常进行通话,其中一方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而对方听不到声音。感知单通即是在通话过程中用户级感知层面认定某一次通话为单通的一种故障场景。这种感知单通的出现势必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使用户满意度指标下降,更严重的是会影响通话双方的交流气氛和沟通情景,导致用户对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产生严重怀疑,容易引起用户投诉。因此,如何检测感知单通是个重要问题。
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两种单通检测方法,第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网络中的数据包,对主叫端和被叫端作丢包率计算,如果检测到语音通话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阈值,则认为该通语音通话丢失较多的语音数据,并认定该通语音通话出现单通。第二种方法主要是检测语音通话过程中每一数据帧为语音帧还是静音帧,并确定出现静音帧的持续时长,即计算用户连续不说话的时长。若静音段的持续时长大于预设静音时长阈值,则认定该通语音通话出现单通。对于第一种方法,由于当数据包丢包分布均匀而非连续丢包时,则对于用户而言,并不会感知到单通,从而会引起误判。对于第二种方法,由于当语音通话过程被正常打断或正常结束而一方未挂断时,此时用户只是没有讲话而已或讲话已经结束,并非出现单通,从而也会引起误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
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多种类型的语音通话参数,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在降低单通误判率的同时,提升了单通检测效果。
另外,由于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只是简单地通过信号检测的方式实现单通检测,而并没有考虑用户行为以及用户的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单通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用于通信领域,即在通信领域中的任何通话场景下,都可以检测出双端中是否出现一端有声、一端无声的情形(即单通),从而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单通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的单通检测准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不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三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四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五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
其中,第五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一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获取第一时长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筛选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筛选所有非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非单通关键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为主叫端且第二终端为被叫端,或者,第一终端为被叫端且第二终端为主叫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调用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单通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单通检测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单通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单通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单通检测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通话单通故障是在网络通话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故障,其一般表现为:链路建立成功后,通话双方不能正常进行通话,其中一方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而对方听不到声音。感知单通即是在通话过程中用户级感知层面认定某一次通话为单通的一种故障场景。目前,感知单通产生的原因一般来源于用户终端、无线网络传输和有线传输3个方面。
其中,用户终端的原因主要包括:1、当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不达标或接收灵敏度差时;2、当通话一方终端发生故障而不发送数据包时;3、当终端发送的语音包编码格式存在问题时;4、当终端编码和解码出现异常时;5、当终端电量比较低,导致通话产生的上行电平越来越低时;6、当终端中存在元器件损坏或性能下降时;7、甚至当用户误操作、不慎使用静音功能时等等原因,都会可能在通话过程中给用户产生单通的感觉。
无线网络传输的原因主要包括:1、当无线网络侧的部分载频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时;2、当无线网络侧的部分频点的上行或下行受到其他频点干扰时;3、当用户处在快速移动中的场景时;4、当通话过程中产生掉话的时候;5、其他无线网络原因。有线传输的原因主要包括:语音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各网络接口出现了丢包。
由此可见,感知单通产生的原因很多,这也造成很难检测出单通故障。针对上述情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具有语音通话功能的终端,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
102、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在上述步骤101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互相语音通话时,可通过网络抓包技术来获取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通话记录。具体地,通过网络抓包技术可从网络中抓取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的实时传送协议(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RTP)包或者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包。基于抓取到的RTP包或者RTCP包,根据网络通信使用的标准编码方法,使用对应的语音标准解码方法获取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多种类型的语音通话参数,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在降低单通误判率的同时,提升了单通检测效果。
在获取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之后,可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第一预设条件,对确定第一终端发生感知单通的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可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其中,可通过语音活动检测(Voice Activity Detection,VAD),检测出第一通话记录中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具体地,按照预设时间长度将第一通话记录划分成帧,并计算每一帧的能量值。根据经验设定能量阈值,将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帧判定为语音帧,将能量值不大于能量阈值的帧判定为静音帧。其中,连续的静音帧即可组成具有一定静音时长的通话记录分段。对于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通话记录分段,即为第一通话记录分段。若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则说明第一终端在与第二终端进行语音通话时,出现了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第一终端侧对应的第一用户有段时间没有说话,也即在这个时间段内,第一终端那侧是通的,但由于第一用户没有讲话,从而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了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且第二终端侧对应的第二用户没有听到第一用户在讲话。第二种情形,第一终端那侧不通(单通),第一用户是在讲话,但第一用户讲的话根本不能传递至第二终端从而被第二用户听到。由于第一用户是在讲话可是不能正常传递,从而导致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了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而且第二用户根本听不到第一用户在讲话。
对于上述两种情形,当第二用户听不到第一用户的讲话时,按照常理,在这个时间段内,第二用户通常会讲话询问情况。例如,第二用户可能会说“喂喂”,“说话啊”,“在么”之类的话来询问情况。其中,“喂喂”,“说话啊”,“在么”即为单通关键词。除了上述示例之外,单通关键词还可以包括“诶”、“说话”、“怎么不说话”、“讲话啊”、“没打通”、“没声音”、“没有声音”、“没信号”、“能听到吗”、“能听见吗”、“听不到”及“听得见吗”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相应地,当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可检测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是否包括单通关键词,以确定第二用户是否在询问情况。
其中,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同时间段。例如,第一通话记录的总时长为30秒,第二通话记录的总时长也为30秒。若第一通话记录中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为10秒至20秒的通话记录分段,则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即为第二通话记录中10秒至20秒的通话记录分段。单通关键词主要是指用户在感知到单通时所讲的话,也即第二用户在听不到第一用户的声音时所讲的话,以问询第一用户情况。
若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二用户在听不到第一用户的声音时,第二用户通常会开始讲话(包含单通关键词)来询问情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也即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说话,第一用户没有说话的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通过一些方式协商好了暂时不通话,如第二用户让第一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就不会说话,而是等着第二用户回来。或者,第一用户让第二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会先忙别的而不说话。
而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协商好了暂时不通话,可以从第一通话记录和/或第二通话记录中的内容推测出来。因此,在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后,可检测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是否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如果均不包含,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并没有作不通话的协商。其中,非单通关键词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作了不通话的协商。
例如,如果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包括非单通关键词,如第一用户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对第二用户说了“请稍等”,即第一用户让第二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才会是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静音段。如果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后包括非单通关键词,如第一用户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后对第二用户说了“我回来了”,则说明第一用户之前与第二用户协商过,让第二用户先等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其中,“请稍等”、“我回来了”即为非单通关键词。当然,除了上述示例之外,非单通关键词还可以包括“等等”、“你等会儿”、“我有事”、“待会”、“等一下”、“等着啊”、“暂停一下”、“休息一下”、“继续说”、“拜拜”及“再见”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果在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包括非单通关键词,如第二用户在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对第一用户说了“我有事,请稍等”,即第二用户让第一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处于等待状态中而不说话,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才会是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静音段。如果在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后包括非单通关键词,如第二用户在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后对第一用户说了“我回来了”,则说明第二用户之前与第一用户协商过,让第一用户先等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
通过上述过程,若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并没有作暂时不通话的协商。当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了单通关键词时,即第二用户通过讲话询问第一用户情况,按照常理,若此时第一终端那侧是通的(即对应上述第一种情形),则第一用户在听到第二用户的问询后,势必会回应第二用户。而若此时第一终端那侧不是通的,则第一用户的讲话不能传递至第二用户。因此,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若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则说明第二用户在问询后(即在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后),第一用户并没有在第二时长阈值对应的时间段内回复第二用户。因此,很可能是由于第一用户讲的话不能传递至第二终端被第二用户听到(也即对应上述第二种情形),从而可确定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也即第二用户感知到了单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第一预设条件,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可结合双端语音通话的VAD检测结果实时分析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在降低单通误判率的同时,提升了单通检测效果。
另外,由于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只是简单地通过信号检测的方式实现单通检测,而并没有考虑用户行为以及用户的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单通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用于通信领域,即在通信领域中的任何通话场景下,都可以检测出双端中是否出现一端有声、一端无声的情形(即单通),从而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单通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的单通检测准确率。
由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上述过程主要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方法,即按照第一预设条件,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而在语音通话过程中,除了发生感知单通这种情况之外,还包括双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或者双端互不相通的情况。而在上述第一预设条件下的某些逻辑分支下,还可以判定语音通话过程中是否出现除发生感知单通之外的情况。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二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或者第四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不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第二预设条件,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的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可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
若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时,则说明第一终端在与第二终端进行语音通话时,出现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两种情形。对于上述两种情形,由于第二用户听不到第一用户的讲话,从而按照常理,在这个时间段内,第二用户通常会讲话询问情况。例如,第二用户可能会说“喂喂”,“说话啊”,“在么”之类的话来询问情况。其中,“喂喂”,“说话啊”,“在么”即为单通关键词。
相应地,当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可检测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是否包括单通关键词,以确定第二用户是否在询问情况。
若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结合上述内容可知,第二用户在听不到第一用户的声音时,开始讲话(包含单通关键词)来询问情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也即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说话,第一用户没有说话的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通过一些方式协商好了暂时不通话,如第二用户让第一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就不会说话,而是等着第二用户回来。或者,第一用户让第二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会先忙别的而不说话。
而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协商好了暂时不通话,可以从第一通话记录和/或第二通话记录中的内容推测出来。因此,在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后,可检测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是否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若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并没有作暂时不通话的协商。由于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了单通关键词,即第二用户通过讲话询问第一用户情况,从而按照常理,若此时第一终端那侧是通的,即对应上述第一种情形,则第一用户在听到第二用户的问询后,势必会回应第二用户,也即第一用户不会沉默太久,会在短时间内回应第二用户。相应地,第二用户在讲完话后(包含单通关键词),即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可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出现静音时长不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若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了静音时长不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则说明第一用户在短时间内回应了第二用户。因此,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除了第二预设条件给出的情形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之外,还可以在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第三预设条件,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的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可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
若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时,则说明第一终端在与第二终端进行语音通话时,出现了上述实施例中的两种情形。对于上述两种情形,由于第二用户听不到第一用户的讲话,从而按照常理,在这个时间段内,第二用户通常会讲话询问情况。例如,第二用户可能会说“喂喂”,“说话啊”,“在么”之类的话来询问情况。其中,“喂喂”,“说话啊”,“在么”即为单通关键词。
相应地,当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可检测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是否包括单通关键词,以确定第二用户是否在询问情况。
若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结合上述内容可知,第二用户在听不到第一用户的声音时,开始讲话(包含单通关键词)来询问情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也即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说话,第一用户没有说话的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通过一些方式协商好了暂时不通话,如第二用户让第一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就不会说话,而是等着第二用户回来。或者,第一用户让第二用户等一会儿自身先忙点儿别的,从而第一用户在这个时间段内会先忙别的而不说话。
而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之前,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协商好了暂时不通话,可以从第一通话记录和/或第二通话记录中的内容推测出来。因此,在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后,可检测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是否包含非单通关键词。若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处于正常通话阶段。
除了第二预设条件及第三预设条件给出的情形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之外,还可以在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第四预设条件,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的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可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再检测第二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
当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且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时(其中,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都没有讲话。若可以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则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虽然在同一时间段内都没有讲话,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可以互相通话只是都没有讲话而已。
基于上述内容,可先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而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检测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是否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可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若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因此,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或者第四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第二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或者第四预设条件,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可结合双端语音通话的VAD检测结果实时分析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可实时高效地判定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非单通)。同理,同样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非单通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的非单通检测准确率。
由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上述过程提供了单通与非单通的检测方式。而在语音通话过程中,还包括双端互不相通的情况。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五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
其中,第五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第五预设条件,对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的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可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再检测第二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
当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且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时(其中,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都没有讲话。若可以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未作暂时不通话的协商,则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都没有讲话,很有可能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所造成的,也即第一用户的讲话无法传递至第二用户,第二用户的讲话也无法传递至第一用户。
基于上述内容,可先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而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检测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是否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可确定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是否作了暂时不通话的协商。若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则说明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未作暂时不通话的协商。因此,可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五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由于可按照第五预设条件,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可结合双端语音通话的VAD检测结果实时分析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可实时高效地判定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同理,同样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互不相通的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双端互不相通的准确率。
上述实施例主要给出了单通、非单通及互不相通的检测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检测第一通话记录中是否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对于该检测过程中所用到的第一时长阈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方式。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每一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获取第一时长阈值。
其中,单通通话样本可从大量话单数据中,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获得。具体地,对于每一话单数据,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可在话单级别人工标注是否为单通。一般来说,单通处语音表现为一端无声,另一端有声。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为语音通话过程中用户不说话的那段通话记录分段。通过将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取平均值,即可得到第一时长阈值。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计算第一时长阈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同理,对于第二时长阈值,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计算。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也即第二用户问询第一用户情况后,若第一终端侧是通的,则第一用户势必会在一个时长区间内回应第二用户。因此,通过采集上述情形下第一用户的回应时长,对采集到的所有回应时长取平均值,即可得到第二时长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每一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获取第一时长阈值。另外,还可按照类似的方式获取第二时长阈值,从而为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分析用户行为、以及为分析语音通话场景提供了依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单通关键词的筛选方式。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筛选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
由于在单通通话样本中,通常会包含一侧用户询问另一侧用户情况的讲话内容,如第二用户可能会说“喂喂”,“说话啊”,“在么”之类的话来向第一用户询问情况,从而很大概率会出现一些重复的讲话内容(也即用于询问的讲话内容)。基于此,可将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
同理,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单通关键词的筛选方式。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筛选所有非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非单通关键词。其中,第一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筛选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另外,还可通过筛选所有非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非单通关键词,从而为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分析用户行为、以及为分析语音通话场景提供了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语音通话场景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为主叫端,第二终端为被叫端。或者,第一终端为被叫端,第二终端为主叫端。也即,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单通、非单通及互不相通的检测方式,可适用于主叫端及被叫端中的任意一端。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可选实施例,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装置,该单通检测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单通检测方法。参见图2,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
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模块202,用于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模块202,用于当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一预设条件时,则确定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模块202,用于当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二预设条件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单通关键词后,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不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模块202,用于当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三预设条件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模块202,用于当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四预设条件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确定模块202,用于当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五预设条件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
其中,第五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每一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获取第一时长阈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筛选模块,用于筛选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筛选模块,用于筛选所有非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非单通关键词。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第一终端为主叫端且第二终端为被叫端,或者,第一终端为被叫端且第二终端为主叫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第一预设条件,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可结合双端语音通话的VAD检测结果实时分析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在降低单通误判率的同时,提升了单通检测效果。
第二,由于在通信领域中,通常只是简单地通过信号检测的方式实现单通检测,而并没有考虑用户行为以及用户的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单通检测结果不够准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用于通信领域,即在通信领域中的任何通话场景下,都可以检测出双端中是否出现一端有声、一端无声的情形(即单通),从而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单通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的单通检测准确率。
第三,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或者第四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由于可按照第二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或者第四预设条件,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可结合双端语音通话的VAD检测结果实时分析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可实时高效地判定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非单通)。同理,同样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非单通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的非单通检测准确率。
第四,通过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若判断获知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满足第五预设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由于可按照第五预设条件,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可结合双端语音通话的VAD检测结果实时分析语音通话场景,从而可实时高效地判定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同理,同样为通信领域中的通话场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互不相通的检测方式,提高了通信领域中通话场景下双端互不相通的准确率。
第五,通过根据每一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获取第一时长阈值。另外,还可按照类似的方式获取第二时长阈值,从而为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分析用户行为、以及为分析语音通话场景提供了依据。
第六,通过筛选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另外,还可通过筛选所有非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非单通关键词,从而为在语音语义层面上分析用户行为、以及为分析语音通话场景提供了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通检测设备。参见图3,该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01、存储器(memory)302和总线303;
其中,处理器301及存储器302分别通过总线3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301用于调用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单通检测方法,例如包括: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单通检测方法,例如包括: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第一通话记录及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单通检测设备等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方法。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单通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
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及所述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所述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所述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所述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和所述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所述单通关键词后,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
其中,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的通话记录分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和所述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且在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检测到所述单通关键词后,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出现静音时长不超过第二时长阈值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
其中,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的通话记录分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和所述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三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包括单通关键词;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其中,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的通话记录分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和所述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四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未发生感知单通;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之前和/或之后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其中,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的通话记录分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包括:
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和所述第二通话记录满足如下的第五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互不相通;
其中,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一通话记录分段;所述第二通话记录中包括静音时长超过第一时长阈值的第二通话记录分段;检测确定在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和/或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前后均不包含非单通关键词;
其中,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分段与所述第二通话记录分段为相同时间段的通话记录分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一单通通话样本中的静音通话记录分段所对应的静音时长,获取所述第一时长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筛选所有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单通关键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筛选所有非单通通话样本中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将出现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关键词作为非单通关键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主叫端且所述第二终端为被叫端,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为被叫端且所述第二终端为主叫端。
11.一种单通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进行语音通话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所分别对应的第一通话记录和第二通话记录;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语音通话参数分别对所述第一通话记录及所述第二通话记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发生感知单通,所述语音通话参数包括单通关键词,非单通关键词及静音时长;所述单通关键词是根据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所述非单通关键词是根据非单通通话样本确定的。
12.一种单通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15585.4A 2017-10-26 2017-10-26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465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5585.4A CN107846520B (zh) 2017-10-26 2017-10-26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5585.4A CN107846520B (zh) 2017-10-26 2017-10-26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6520A CN107846520A (zh) 2018-03-27
CN107846520B true CN107846520B (zh) 2020-02-11

Family

ID=6166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5585.4A Active CN107846520B (zh) 2017-10-26 2017-10-26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65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421B (zh) * 2019-07-24 2021-09-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基于语音通信的单通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636176B (zh) * 2019-10-09 2022-05-17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96261B (zh) * 2021-07-19 2024-01-05 电信科学技术第十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线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642B (zh) * 2010-06-30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通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143520B (zh) * 2011-01-27 2014-05-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单通检测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JP5688475B2 (ja) * 2011-02-10 2015-03-25 エンパイ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音声サービスについての体感品質の測定
CN102244600A (zh) * 2011-08-12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pp环网中链路故障检测及处理方法、装置
CN103067952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上海湾流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信令流程的移动网络单通分析方法
CN102665232B (zh) * 2012-03-30 2015-09-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问题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269492B (zh) * 2013-04-19 2016-09-2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业务单通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6520A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5612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udio data processing
US803185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nging a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ased on a meaning of speech data
EP2901669B1 (en) Near-end indication that the end of speech is received by the far end in an audio or video conference
EP3132551B1 (en) Jitter buffer control based on monitoring of delay jitter and conversational dynamics
CN107846520B (zh) 单通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917945B2 (en) In-service monitoring of voice quality in teleconferencing
US20150172455A1 (en) Method, network element,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voice quality
EP3490199B1 (en) Calling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060352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intrusive single-ended voice quality assessment in voip
EP2973559B1 (en) Audio transmission channel quality assessment
CN112312427A (zh) 一种优化网络质量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217638A1 (en)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from a sender to a recipient during a telephone call under noisy environment
CN101636990A (zh)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5933181A (zh) 一种通话时延评估方法及装置
US8380525B2 (en) Continued telecommunication with weak links
US88433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visual feedback for latency in communication media
JP2019500765A5 (zh)
CN108074587B (zh) 检测通话断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17243B (zh)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和能量检测的语音质量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2311802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信息传输装置
US20070298823A1 (en) Determining latency associated with push-to-talk communications
KR101514633B1 (ko) 패킷 망에서의 통화 품질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25213B (zh) 一种语音通话场景的识别方法以及音频策略服务端
CN105376750A (zh) 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设备
JP2013197906A (ja) 通話応対状況の管理者自動通知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