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6408A -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6408A
CN107846408A CN201711145640.1A CN201711145640A CN107846408A CN 107846408 A CN107846408 A CN 107846408A CN 201711145640 A CN201711145640 A CN 201711145640A CN 107846408 A CN107846408 A CN 107846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cloud platform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user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56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von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von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von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von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56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6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8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delegation of authentication, e.g. a proxy authenticates an entity to be authenticated on behalf of this entity vis-à-vis an authentication 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该系统至少包括:若干终端设备、代理服务器,以及云平台,其中,所述若干终端设备,用于分别获取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取到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所述代理服务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接收到的各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所述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各自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其中,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对应一种用户模板信息。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便捷性和认证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特征识别设备也已经深入了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该技术作为身份认证手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有着简单快速、高效和用户友好等特性,同时,较之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传统字符密码之外的重要的身份认证技术之一。
现有技术下,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如,考勤、考试、出入门禁等等),存在采集不同用户认证信息的终端设备。而不同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是不一样的,即,各个终端设备是单独使用的。若终端设备的数目很多,且多个终端设备需要重复性的采集用户的不同类用户认证信息,不仅数据处理量很大,而且由于各个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不一样,导致后期处理复杂,认证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至少包括若干终端设备、代理服务器,以及云平台,其中,
所述若干终端设备,用于分别获取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取到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
所述代理服务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接收到的各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所述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各自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其中,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对应一种用户模板信息。
可选的,所述代理服务器至少包括适配协议层、协议转换层和通信层,其中,
所述适配协议层,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解析;
所述协议转换层,用于使用所述指定通信协议对解析后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封装;
所述通信层,用于将封装后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可选的,所述云平台至少包括计算云服务器和存储云服务器,其中,
所述计算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各自对应用户模板信息,并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发送给所述存储云服务器;
所述存储云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模板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进行分类存储。
可选的,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各自对应用户模板信息之后,所述计算云服务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至少一类用户模板信息各自对应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类用户模板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若干终端设备还用于:
获取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并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生成相应的模板请求,及通过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得的模板请求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模板信息与身份认证请求中包含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所述代理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模板请求,并通过所述指定通信协议将获得的模板请求发送至所述云平台,以及接收来自所述云平台返回的相应用户模板信息,并通过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返回至各自对应的终端设备;
所述云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模板请求获取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并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返回给所述代理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若干终端设备还用于:
在本地保存获取到的用户模板信息,以及在获取到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时,根据本地保存的用户模板信息,与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包含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
代理服务器接收若干终端设备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所述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云平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
云平台接收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云平台基于所述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各个不同终端设备和云平台之间设置用于协议转换的代理服务器,实现了各个不同终端设备与指定了通信协议的云平台进行通信,而且云平台能够基于不同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相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并对用户模板信息进行分类存储,这样,云平台最终只需要存储不同类的用户模板信息,无需存储每一个用户模板信息,不仅减少了后期数据处理量,而且,还能结合代理服务器的协议转换,进一步提高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代理服务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阅图1所示,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至少包括:若干终端设备、代理服务器,以及云平台。
其中,所述若干终端设备,用于分别获取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取到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是认证设备,例如,考勤机、通道式设备、梯控设备、认证仪、指纹设备、虹膜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可以包含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用户ID信息、用户的身份证信息、IC卡信息、面部图像信息、虹膜图像信息、指纹图像信息、掌纹图像信息、用户的考勤信息、考试记录信息、出入记录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接收到的各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现有技术中,每一个终端设备都有特定的通信协议,并基于各自的通信协议与各自归属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然而,云平台仅能提供一套通信协议。因此,为了实现云平台与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各终端设备与云平台之间,设置代理服务器。以对不同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所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与代理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如图2所示,代理服务器至少可以包括适配协议层、协议转换层和通信层。其中,适配协议层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接收到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解析。协议转换层用于使用指定通信协议对解析后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封装。通信层用于将封装后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云平台,以供云平台处理。实现了各个终端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
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目前的终端设备使用的通信协议的种类较多,因此可以在代理服务器中设置多个代理库,以应对不同种类的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各自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其中,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对应一种用户模板信息。
具体的,云平台至少可以包括计算云服务器和存储云服务器。其中,计算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各自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并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发送给所述存储云服务器。存储云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模板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进行分类存储。
其中,用户属性是唯一标识用户的信息。例如,用户属性可以是用户的身份证号,存储云服务器可以将同一身份证号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归为一类进行存储。
进一步,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各自对应用户模板信息之后,所述计算云服务器还可以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至少一类用户模板信息各自对应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类用户模板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其中,属性信息用于标识用户模板信息对应的终端设备。该属性信息可以是用户ID、设备ID等信息。例如,用户模板信息的属性信息是:设备ID 3,计算云服务器根据该用户模板信息对应的设备ID,将该用户模板信息发送至设备ID为3的终端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终端设备还可以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具体的,若干终端设备还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并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生成相应的模板请求,及通过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得的模板请求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模板信息与身份认证请求中包含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相应的,代理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模板请求,并通过所述指定通信协议将获得的模板请求发送至所述云平台,以及接收来自所述云平台返回的相应用户模板信息,并通过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返回至各自对应的终端设备。云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模板请求获取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并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返回给所述代理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实时从云平台获取用户模板信息用于用户的身份认证。具体的,终端设备获取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后,根据该身份认证请求生成相应的模板请求,并通过自身的通信协议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该模板请求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接收到该模板请求后,获取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将该用户模板信息通过代理服务器,返回给对应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云平台所返回的用户模板信息,以及身份认证请求中包含的待认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干终端设备还可以用于:在本地保存获取到的用户模板信息,以及在获取到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时,根据本地保存的用户模板信息,与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包含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地保存用户模板信息。在获取到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时,可直接从本地获取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使得身份认证的便捷性和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在终端设备和云平台之间设置代理服务器,可以同时兼容老式终端设备和新式终端设备,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各个终端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提高了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
如图3所示,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代理服务器,包括:
步骤301、代理服务器接收若干终端设备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
步骤302、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所述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云平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由代理服务器对用户认证信息的协议进行转换,使其能被云平台识别并处理,从而在不改变原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终端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提高了身份认证的便捷性和认证效率。
如图4所示,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云平台,包括:
步骤401、云平台接收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
步骤402、所述云平台基于所述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各个不同终端设备和云平台之间设置用于协议转换的代理服务器,实现了各个不同终端设备与指定了通信协议的云平台进行通信,而且云平台能够基于不同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相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并对用户模板信息进行分类存储,这样,云平台最终只需要存储不同类的用户模板信息,无需存储每一个用户模板信息,不仅减少了后期数据处理量,而且,还能结合代理服务器的协议转换,进一步提高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
本发明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若干终端设备、代理服务器,以及云平台,其中,
所述若干终端设备,用于分别获取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取到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
所述代理服务器,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接收到的各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所述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各自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其中,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对应一种用户模板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服务器至少包括适配协议层、协议转换层和通信层,其中,
所述适配协议层,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解析;
所述协议转换层,用于使用所述指定通信协议对解析后的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封装;
所述通信层,用于将封装后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至少包括计算云服务器和存储云服务器,其中,
所述计算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各自对应用户模板信息,并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发送给所述存储云服务器;
所述存储云服务器,用于根据用户模板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进行分类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类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各自对应用户模板信息之后,所述计算云服务器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至少一类用户模板信息各自对应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类用户模板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终端设备还用于:
获取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并根据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生成相应的模板请求,及通过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得的模板请求发送至所述代理服务器;以及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模板信息与身份认证请求中包含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所述代理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模板请求,并通过所述指定通信协议将获得的模板请求发送至所述云平台,以及接收来自所述云平台返回的相应用户模板信息,并通过对应的通信协议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返回至各自对应的终端设备;
所述云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代理服务器发送的模板请求获取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并将获得的用户模板信息返回给所述代理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终端设备还用于:
在本地保存获取到的用户模板信息,以及在获取到用户的身份认证请求时,根据本地保存的用户模板信息,与所述身份认证请求包含的待认证信息进行比对,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7.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代理服务器接收若干终端设备通过各自对应的通信协议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将所述用户认证信息发送至云平台。
8.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平台接收代理服务器通过指定通信协议发送的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云平台基于所述用户认证信息,生成并保存对应的用户模板信息。
CN201711145640.1A 2017-11-17 2017-11-17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7846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5640.1A CN107846408A (zh) 2017-11-17 2017-11-17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5640.1A CN107846408A (zh) 2017-11-17 2017-11-17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6408A true CN107846408A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9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5640.1A Pending CN107846408A (zh) 2017-11-17 2017-11-17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640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5380A (zh) * 2018-10-26 2019-04-1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49009A (zh) * 2019-03-08 2019-07-23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信息获取系统和方法
CN110830425A (zh) * 2018-08-13 2020-02-2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对象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1614697A (zh) * 2020-06-02 2020-09-0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身份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CN112637221A (zh) * 2020-12-25 2021-04-0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609A (zh) * 2008-08-22 2010-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307097A (zh) * 2011-09-02 2012-01-04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384249A (zh) * 2013-07-08 2013-11-0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认证服务器
CN106534206A (zh) * 2016-12-28 2017-03-2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6790136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609A (zh) * 2008-08-22 2010-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307097A (zh) * 2011-09-02 2012-01-04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384249A (zh) * 2013-07-08 2013-11-0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认证服务器
CN106534206A (zh) * 2016-12-28 2017-03-2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6790136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425A (zh) * 2018-08-13 2020-02-2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对象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0830425B (zh) * 2018-08-13 2022-03-0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对象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9615380A (zh) * 2018-10-26 2019-04-1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49009A (zh) * 2019-03-08 2019-07-23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信息获取系统和方法
CN110049009B (zh) * 2019-03-08 2022-06-1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信息获取系统和方法
CN111614697A (zh) * 2020-06-02 2020-09-0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身份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CN112637221A (zh) * 2020-12-25 2021-04-0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37221B (zh) * 2020-12-25 2022-10-1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3872B1 (en) Identity verification system
CN107846408A (zh) 基于云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US93239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facto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O2021232594A1 (zh) 语音情绪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2024998A (zh) 考勤管理系統、方法及電子設備
WO2020098308A1 (zh) 人群画像分类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89543A (zh) 会话中实现表情图像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71807B (zh)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21517303A (ja) 閾値ベースのマッチングによる遠隔ユーザの身元確認
CN110446063A (zh) 视频封面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05179A1 (zh) 生物特征图像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09463A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00336A (zh) 存储设备、验证码应用方法和装置
CN107357787A (zh) 语义交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947323B2 (en) Synthetic oversampling to enhance speaker iden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CN108876177A (zh) 一种旅游咨询管理平台及管理方法
CN109034069A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301995B2 (en) Feature identification in medical imaging
CN107563360A (zh) 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8229535A (zh) 涉黄图像审核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4618B (zh) 确定对话数据对应的标准问题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46907A (zh) 一种视频聊天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08278B (zh) 意图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97609B1 (en) Biometric based us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CN109690556A (zh) 人物中心特性特定照片匹配排名引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