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0458A -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0458A
CN107840458A CN201711252697.1A CN201711252697A CN107840458A CN 107840458 A CN107840458 A CN 107840458A CN 201711252697 A CN201711252697 A CN 201711252697A CN 107840458 A CN107840458 A CN 107840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row
msup
floating body
upper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26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0458B (zh
Inventor
孙昕
汤加刚
杨阳
杨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2526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0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0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0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0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0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9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9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e.g. solar cells, windpower, fue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8Mobile apparatus and plants, e.g. mounted on a vehic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2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包括光伏水泵系统、水流上升系统、文丘里进气系统、上浮体和下浮体;其中,上浮体漂浮于水面;文丘里进气系统包括两端开口且纵向设置的文丘里管以及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的若干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水面之上;水流上升系统纵向贯穿浮体,其底部与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连接,文丘里管的下部直筒底部与光伏水泵的进水口连通,上浮体和下浮体中的植物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并可通过生物膜有效降解水中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浮体中的球状填料大大强化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本发明能够绿色低碳运行,可经济、高效、无电耗地原位改善浅水河流湖库水体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适合用于各类湖泊水库、景观水等水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类池塘,人工湖,人工河等景观水体已广泛应用于公园,住宅小区,酒店等地。景观水大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且一般水域面积相对小,所以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而景观水的水源有些采用自来水,使得水体中缺少一个整的生物链,从而自净能力极低。虽然有些景观水采用天然河道或湖泊引水,由于现在城市水源污染严重,氮磷含量偏高,使得水体从一开始就有很高的污染负荷,并不断富集。再加上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较低韵景观水中。此外管理不完善,还会使水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目前景观水体污染控制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物理方法有清淤换水、曝气增氧等。化学方法有投加石灰和硫酸铜等。生物学方法是向水中投加适量的微生物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以上方法耗费资金大,而且污染反复性高,没有从根本上治理景观水体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其中用的最普遍的方法是人工浮岛技术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申请号为201110006882.9的中国专利提到的双层人工浮岛介绍的上层种植挺水植物,下层种植沉水植物,对水体的氮磷吸收更好,稳固性好,植物种植率高。但该发明的不足是大多数时间,上层浮岛遮住下层植物的阳光,并且上层与下层的之间部分的空间全部浪费。
普通的生物载体吸附净化人工浮岛需要充足的氧气,而污染的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低,且现有的人工浮岛技术只能净化其周围的影响区域,而靠岸边的水域很难被净化。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开发新型人工浮岛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运用基于太阳能的电机驱动装置混合上下层水体,同时通过负压吸气的方法对被提升的底部水体在表层进行充氧,浮岛中的植物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长时间处理过程中浮岛中的轻质填料会形成生物膜,对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有降解作用;浮体中的球状填料大大增加了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同时在球状填料上也会形成大量的生物膜,加强对污染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浮岛中的沉水植物会产生溶解氧与混合充氧系统吸入的溶解氧,加速生物膜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整个浮岛实现了经济、高效、便捷地原位改善水体水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包括光伏水泵系统、水流上升系统、文丘里进气系统、上浮体、下浮体和锚固墩;其中,
上浮体用于漂浮在水面上,下浮体用于设置在水中,上浮体和下浮体之间通过若干纵向设置的支撑柱以及若干倾斜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成一个整体;锚固墩设置在水体底部,并与下浮体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搭接杆,且每个搭接杆上悬挂有塑料种植袋,塑料种植袋用于上种植沉水植物;
光伏水泵系统包括设置在上浮体周边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设置在水中的光伏水泵,且太阳能发电装置用于为光伏水泵供电;
文丘里进气系统包括两端开口且纵向设置的文丘里管以及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的若干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水面之上;
水流上升系统在纵向贯穿于上浮体,其底部与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连接,文丘里管的下部直筒底部与光伏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光伏水泵通过尼龙绳与上浮体连接;光伏水泵为立式水泵,其吸水口在立式水泵中部,并设置在下浮体下面,出水口在立式水泵的顶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若干进气管周向均匀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且进气管的进气口朝下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水流上升系统包括在纵向贯穿于上浮体的出水延伸筒,该出水延伸筒的底部与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连接,顶部通过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杆连接有顶部水平导流板。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出水延伸筒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使得出水延伸筒的底部与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螺纹连接,出水延伸筒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一圈硅胶面,若干支撑杆通过卡箍周向设置在出水延伸筒的顶部外侧。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顶部水平导流板的底部设置有流线型导流锥台,且流线型导流锥台的中心线与出水延伸筒的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文丘里管和出水延伸筒的尺寸与水泵流量以及最大安装高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其中,D1-文丘里管的缩小管内径;
D2-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内径;
D3-出水延伸筒内径;
g-重力加速度;
ρ-水的密度;
Q-水泵出水流量;
ΔD1-进气管的出气口最大水下安装高度;
λ-摩擦阻力系数;
P1-大气压;
基于文丘里管中空气流速的曝气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β-气体体积膨胀系数;
v-文丘里管中空气流速;
t-气体平均温度,℃;
K-局部阻力系数;
Dg-进气管直径;
ΔD2=ΔD1+0.15,其中0.15表示进气管的进气口高于水面0.15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浮体是底部为网格状的开口容器,其底部上方放置有一个纱网,且上浮体中心开有圆形孔口,水流上升系统在纵向贯穿于圆形孔口;
上浮体的四周每隔30度设置有一个锚座,在半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处每隔30度开设有一个圆形孔洞,锚座和上浮体是一体设置的;
下浮体的底部是一个网格状的圆盘,其上方四周每隔30度设置有一个锚座,且锚座和下浮体是一体设置的,下浮体与上浮体的对应处每隔30度开设有一个圆形孔洞,支撑柱连接于上下浮体的圆形孔洞,下浮体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孔口,便于光伏水泵贯穿。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浮体与下浮体之间对应位置处的锚座通过连接杆和支撑柱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下浮体的周围上设置有防碰撞橡皮条;
上浮体和下浮体之间形成的中间部分里面充满悬浮状态的球状填料;上浮体上设置有轻质填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整个人工浮岛周围种植植被,有效的利用了人工浮岛的体积,大大增加了浮岛有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生物膜量。本发明呈圆台状,周围种植沉水植物,上部种植挺水植物,有效的利用了人工浮岛面积,大大的增加了植物种植量,且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互不干扰,上层的挺水植物没有遮挡水中四周沉水植物的光线,整个人工浮岛植物接受阳光量基本相当,这更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本发明上浮体与下浮体之间充满了球状填料,球状填料可以很快挂上大量膜,能有效吸附降解水中污染物,老化的生物膜在流动的水流剪切力作用下,少部分生物膜脱离球状填料吸附在四周的轻质填料上,可被沉水植物吸收降解。
本发明将整个水域的水不断的混合,进而在人工浮岛的净化作用下,不断的净化整个水域的水。并且机械混合充氧装置向人工浮岛周围的水体充氧,增加了人工浮岛周围的溶解氧含量,促进球状填料与轻质填料上生物膜中污染物的降解。
本发明中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增加水体中溶解氧。
本发明上浮体的挺水水植物基本不会干扰四周的沉水植物的光照。
本发明的植物、填料上的生物膜、光伏水泵与植物产生的溶解氧会产生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污染物降解量和降解速度。
本发明可以根据水体污染情况及景观要求选择混合模式。当水流上升系统的顶部位于水面上方时,水流在光伏水泵作用下依次流经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缩小管、下部直筒和水流上升系统,在缩小管处因过流断面变小获得一个较大的流速,根据文丘里原理,当流速大到一定数值时,会在缩小管中产生负压,空气则从进气管中进入缩小管,完成充氧过程;当水流冲击到水流上升系统顶部时,向四周喷射,形成二次充氧过程;从水流上升系统流出的水流可以混合一定范围的水体,将下层水体提升到水体上层并充氧;露出水面的喷射水流还可以作为一个景观喷泉。当水流上升系统顶部位于水面下时,从水流上升系统流出的水流可以混合更大范围的水体,但水流只完成一次充氧过程。
进一步,光伏水泵为立式水泵,其吸水口在下浮体下方,出水口在立式水泵顶端,进而方便光伏水泵进水,并且可以避免将水底的杂物吸入。
进一步,若干进气管周向均匀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且进气管的进气口朝下设置,如此便可以有效避免从水流上升系统喷出的水堵塞进气管。
进一步,水流上升系统包括在纵向贯穿于浮体的出水延伸筒,该出水延伸筒的底部与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连接,顶部通过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杆连接有顶部水平导流板,且顶部水平导流板的底部设置有流线型导流锥台,且流线型导流锥台的中心线与出水延伸筒的中心线重合,这样,当顶部水平导流板伸出水面,水流会依次经过出水延伸筒和顶部水平导流板,经流线型导流锥台导流像喷泉一样向四周喷水,此为二次曝气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文丘里进气系统和水流上升系统的第一断面图。
图2为文丘里进气系统和水流上升系统的第一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人工浮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流上升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文丘里进气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人工浮岛正视图。
图7为人工浮岛与光伏水泵系统的中心轴测图。
图8为人工浮岛的上浮体俯视图。
图9为人工浮岛的下浮体俯视图。
图10为支撑柱的示意图。
图11为圆形螺栓片的示意图。
图12为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13为锚座的示意图。
图中:1、光伏水泵;2、文丘里进气系统;201、文丘里管;3、进气管;4、出水延伸筒;5、流线型导流锥台;6、螺钉;7、上浮体;8、吸水口;9、尼龙绳;10、锚固墩;11、顶部水平导流板;12、尼龙吊绳13、太阳能发电装置;14、支撑杆;15、卡箍;16、下浮体;17、连接杆;18、支撑柱;19、纱网;20、防碰撞橡皮圈;21、搭接杆;22、塑料种植袋;23、球状填料;24、轻质填料;25、锚座;26、上圆形孔口;27、上圆形孔洞;28、下圆形孔口;29、下圆形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包括光伏水泵系统、水流上升系统、文丘里进气系统2、上浮体7、下浮体16、连接杆17、支撑柱18和锚固墩10,各个单元均可拆卸,方便维修。
上浮体7为开口容器,下端为网格状,容器内里面放入轻质填料24为挺水植物提供生长与附着场所,纱网置于容器底用于截留填料防止其进入下层。上浮体7四周每隔30度设置一个锚座25,在半径三分之一处、三分之二处和上浮体四周每隔30度设置一个上圆形孔洞27,锚座25和上浮体7是一体设置的;上浮体7中心开有上圆形孔口26,水流上升系统在纵向贯穿于上圆形孔口26。
中间结构里面的中心部分放入悬浮的球状填料23,每两个连接杆之间都有搭接杆21相连,搭接杆上悬挂塑料种植网22,塑料种植网中放轻质填料24。
上浮体轻质材料上种植挺水植物,四周塑料种植网中的轻质填料种植沉水植物。
下浮体16上部四周每隔30度设置一个锚座25,在与上浮体7对应的上圆形孔洞27处开设有下圆形孔洞29,中心预留的下圆形孔口28便于光伏水泵1穿出。
最外层和最内层支撑柱用纱网围住,用于填放球状填料。
两个浮体的锚座25与连接杆17相连,用螺栓固定。支撑柱18的圆形螺栓片大于所预留的圆形孔洞。每个支撑柱上有四个圆形螺栓片,用于固定上浮体7与下浮体16。
下浮体周围设置防撞橡皮条20。
文丘里进气系统2包括两端开口且纵向设置的文丘里管201以及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的若干进气管3,进气管3的进气口朝下,为U型防水进气口。文丘里管201包括缩小管、下部直筒和上部直筒,上部直筒外部有30cm的外螺纹,用于连接出水延伸筒4,可以通过两装置螺纹的拧实程度来调节水泵导流板距水面的高度。
光伏水泵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13(含面板、蓄电池及逆变器)和光伏水泵1;光伏水泵1为立式水泵,吸水口8在立式水泵中部,出水口在立式水泵顶端。
水流上升系统包括出水延伸筒4、流线型导流锥台5、顶部水平导流板11和卡箍15。顶部水平导流板11和流线型导流锥台5通过4根支撑杆14固定在卡箍15上,工作时,将卡箍15固定在出水延伸筒4上部的硅胶面上。
出水延伸筒4上部发明一定长度的硅胶面包裹黏附于其上,下部直筒内有一圈30cm的内螺纹用于连接文丘里管201。
如图1所示,文丘里进气系统2的出气口最大水下安装高度(即淹没深度,△H1)和吸气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缩小管内径D1、上部直筒内径D2、出水延伸筒内径D3和进气管直径Dg,1-1断面为缩小管断面,2-2断面为突扩断面,3-3断面为水平面,根据Bernoulli方程可知:
其中Z1、Z3为断面1-1、断面3-3相对水体底部的标高,P1和P3分别为断面1-1和断面3-3处压强,V1和V3为缩小管和出水延伸筒内流速,忽略较短的缩小管的沿程阻力,得到:
hf=hf沿程+hf局部
当已知水泵流量,即可得到V1和V3以及上述方程中各项参数;由于该方程只有1项未知数(△H1),故当刚能发生吸气现象时,P1和P3均为大气压,从而可以计算出出气口最大水下安装高度ΔH1=Z3-Z1
根据连续性方程可知:
其中
带入(1)式,可得1-1断面负压P1、水泵流量Q与最大安装高度ΔH1之间的关系式:
令P1=0时即可算出最大安装高度。
如图2所示,缩小管内径D1、上部直筒内径D2、出水延伸筒内径D3,进气管直径Dg,1-1断面为缩小管断面,0-0断面进气管吸气口断面,根据Bernoulli方程可知:
其中:
l---进气管总长,m;
β---气体体积膨胀系数,1/273;
v---文丘里管中空气流速;
λ---摩擦阻力系数,取工程计算中粗略值0.03;
t---气体平均温度,℃;
K---局部阻力系数,K=K1+K2,K1=0.15,为90°弯管处阻力系数,K2=0.5,为U型管处局部阻力系数;
代入各参数数值得:
其中,ΔH2=ΔH1+0.15(文丘里进气管高于水面0.15m)。
当确定水泵流量Q后,可以根据①式确定最大安装高度。安装设备时可以根据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安装高度。水泵流量Q以及安装高度都确定之后,可以根据①式计算得出缩小管处负压的大小,再将求出的负压P1的值代入②式,即可算出文丘里管中空气流速v,以及曝气量Q
顶部水平导流板11的垂直位置可以调节,通过螺纹调节出水延伸筒4与上部直筒的重合程度,可以根据水体情况选择使顶部水平导流板11露出水面或在水面下。
为了防止进气管进水,将进气口发明为U型进气口,进气口开口向下。
将装置整体通过下浮体16漂浮垂直立于水面下;同时为了使装置固定,在水体底部设置锚固墩10;光伏水泵1通过尼龙绳9和上浮体7相连,下浮体16用锚固墩10固定使其不随水体流动;装置与锚固墩10采用锚钩法相连接。
上浮体7左右有两块太阳能板接收光能发电,给光伏水泵1供电;上浮体7中心开一直径400mm圆洞供出水延伸筒4露出水面,以满足不同的水质改善和水体景观要求。
为了对本发明进一步了解,现对其工作原理做一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安放在各类景观水体中,依靠装置外人工浮岛的浮力,使其漂浮、垂直立于水中;依靠尼龙吊绳12将装置底部与锚固墩10相连,使装置固定水体中。四根对称布置的进气管3伸出水面。工作时光伏水泵1的出水通过文丘里进气系统2的下部直筒,从渐缩管流入缩小管时,水流速度因过水断面的减小增大,从而在缩小管处产生负压,空气因负压被吸入缩小管中,此为一次曝气过程。当顶部水平导流板11伸出水面,水流会依次经过出水延伸筒4和顶部水平导流板11,经流线型导流锥台5导流像喷泉一样向四周喷水,此为二次曝气过程。整个过程有着充足的曝气量,并使下部水体经充氧提升至上部水体,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水体循环。不仅可以解决水质问题,而且整个装置都在水面以下,水面上可以形成一个喷泉景观。当水泵导流板在水面下时,可以形成一个范围更大的水体循环。
上浮体和下浮体中的植物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长时间处理过程中浮岛中的轻质填料会形成生物膜,对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有降解作用;浮体中的球状填料大大增强了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同时在球状填料上也会形成大量的生物膜,加强对污染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浮岛中的沉水植物会产生溶解氧与混合充氧系统吸入的溶解氧,加速生物膜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球状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在流动的水流剪切力作用下,少部分生物膜脱离球状填料而被吸附在四周的轻质填料上,再被沉水植物吸收降解。混合充氧系统通过驱使水体内部循环,将远离上浮体和下浮体的污染水体循环至其附近,并对水体充氧,形成混合充氧系统与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的协同除污染功效,对水中污染物进行更加高效的吸附降解,整个浮岛将经济、高效、便捷地原位改善水体水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水泵系统、水流上升系统、文丘里进气系统(2)、上浮体(7)、下浮体(16)和锚固墩(10);其中,
上浮体(7)用于漂浮在水面上,下浮体(16)用于设置在水中,上浮体(7)和下浮体(16)之间通过若干纵向设置的支撑柱(18)以及若干倾斜设置的连接杆(17)连接成一个整体;锚固墩(10)设置在水体底部,并与下浮体(16)连接;相邻两个连接杆(17)之间连接有搭接杆(21),且每个搭接杆(21)上悬挂有塑料种植袋(22),塑料种植袋(22)用于上种植沉水植物;
光伏水泵系统包括设置在上浮体(7)周边的太阳能发电装置(13)以及设置在水中的光伏水泵(1),且太阳能发电装置(13)用于为光伏水泵(1)供电;
文丘里进气系统(2)包括两端开口且纵向设置的文丘里管(201)以及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的若干进气管(3),进气管(3)的进气口位于水面之上;
水流上升系统在纵向贯穿于上浮体(7),其底部与文丘里管(201)的上部直筒连接,文丘里管(201)的下部直筒底部与光伏水泵(1)的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光伏水泵(1)通过尼龙绳(9)与上浮体(7)连接;光伏水泵(1)为立式水泵,其吸水口(8)在立式水泵中部,并设置在下浮体(16)下面,出水口在立式水泵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若干进气管(3)周向均匀连通在文丘里管喉部,且进气管(3)的进气口朝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水流上升系统包括在纵向贯穿于上浮体(7)的出水延伸筒(4),该出水延伸筒(4)的底部与文丘里管(201)的上部直筒连接,顶部通过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杆(14)连接有顶部水平导流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出水延伸筒(4)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文丘里管(201)的上部直筒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使得出水延伸筒(4)的底部与文丘里管(201)的上部直筒螺纹连接,出水延伸筒(4)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一圈硅胶面,若干支撑杆(14)通过卡箍(15)周向设置在出水延伸筒(4)的顶部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顶部水平导流板(11)的底部设置有流线型导流锥台(5),且流线型导流锥台(5)的中心线与出水延伸筒(4)的中心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文丘里管和出水延伸筒的尺寸与水泵流量以及最大安装高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mrow> <mfrac> <msub> <mi>P</mi> <mn>1</mn> </msub> <mrow> <mi>&amp;rho;</mi> <mi>g</mi> </mrow> </mfrac> <mo>+</mo> <mfrac> <mrow> <mn>16</mn> <msup> <mi>Q</mi> <mn>2</mn> </msup> </mrow> <mrow> <mn>2</mn> <msup> <mi>g&amp;pi;</mi> <mn>2</mn> </msup> <msubsup> <mi>D</mi> <mn>1</mn> <mn>4</mn> </msubsup> </mrow> </mfrac> <mo>-</mo> <mfrac> <mrow> <mn>16</mn> <msup> <mi>Q</mi> <mn>2</mn> </msup> </mrow> <mrow> <mn>2</mn> <msup> <mi>g&amp;pi;</mi> <mn>2</mn> </msup> <msubsup> <mi>D</mi> <mn>3</mn> <mn>4</mn> </msubsup> </mrow> </mfrac> <mo>-</mo> <msup> <mrow> <mo>(</mo> <mn>1</mn> <mo>-</mo> <mfrac> <msub> <mi>D</mi> <mn>1</mn> </msub> <msub> <mi>D</mi> <mn>2</mn> </msub> </mfrac> <mo>)</mo> </mrow> <mn>2</mn> </msup> <mfrac> <mrow> <mn>16</mn> <msup> <mi>Q</mi> <mn>2</mn> </msup> </mrow> <mrow> <mn>2</mn> <msup> <mi>g&amp;pi;</mi> <mn>2</mn> </msup> <msubsup> <mi>D</mi> <mn>1</mn> <mn>4</mn> </msubsup> </mrow> </mfrac> <mo>-</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sub> <mi>D</mi> <mn>3</mn> </msub> <msub> <mi>D</mi> <mn>1</mn> </msub> </mfrac> <mo>-</mo> <mn>1</mn> <mo>)</mo> </mrow> <mn>2</mn> </msup> <mfrac> <mrow> <mn>16</mn> <msup> <mi>Q</mi> <mn>2</mn> </msup> </mrow> <mrow> <mn>2</mn> <msup> <mi>g&amp;pi;</mi> <mn>2</mn> </msup> <msubsup> <mi>D</mi> <mn>2</mn> <mn>4</mn> </msubsup> </mrow> </mfrac> <mo>=</mo> <msub> <mi>&amp;Delta;H</mi> <mn>1</mn> </msub> <mo>+</mo> <mfrac> <mrow> <mn>16</mn> <msup> <mi>&amp;lambda;Q</mi> <mn>2</mn> </msup> </mrow> <mrow> <mn>2</mn> <msup> <mi>g&amp;pi;</mi> <mn>2</mn> </msup> <msubsup> <mi>D</mi> <mn>2</mn> <mn>5</mn> </msubsup> </mrow> </mfrac> <msub> <mi>&amp;Delta;H</mi> <mn>1</mn> </msub> </mrow>
其中,D1-文丘里管的缩小管内径;
D2-文丘里管的上部直筒内径;
D3-出水延伸筒内径;
g-重力加速度;
ρ-水的密度;
Q-水泵出水流量;
ΔD1-进气管的出气口最大水下安装高度;
λ-摩擦阻力系数;
P1-大气压;
基于文丘里管中空气流速的曝气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β-气体体积膨胀系数;
v-文丘里管中空气流速;
t-气体平均温度,℃;
K-局部阻力系数;
Dg-进气管直径;
ΔD2=ΔD1+0.15,其中0.15表示进气管的进气口高于水面0.1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上浮体(7)是底部为网格状的开口容器,其底部上方放置有一个纱网(19),且上浮体(7)中心开有圆形孔口,水流上升系统在纵向贯穿于圆形孔口;
上浮体(7)的四周每隔30度设置有一个锚座,在半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处每隔30度开设有一个圆形孔洞,锚座和上浮体(7)是一体设置的;
下浮体(16)的底部是一个网格状的圆盘,其上方四周每隔30度设置有一个锚座,且锚座和下浮体(16)是一体设置的,下浮体(16)与上浮体(7)的对应处每隔30度开设有一个圆形孔洞,支撑柱(18)连接于上下浮体的圆形孔洞,下浮体(16)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孔口,便于光伏水泵(1)贯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上浮体(7)与下浮体(16)之间对应位置处的锚座通过连接杆(17)和支撑柱(18)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下浮体(16)的周围上设置有防碰撞橡皮条(20);
上浮体(7)和下浮体(16)之间形成的中间部分里面充满悬浮状态的球状填料(23);上浮体(7)上设置有轻质填料(24)。
CN201711252697.1A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Active CN107840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2697.1A CN107840458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2697.1A CN107840458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0458A true CN107840458A (zh) 2018-03-27
CN107840458B CN107840458B (zh) 2021-02-02

Family

ID=61664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2697.1A Active CN107840458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4045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8219A (zh) * 2018-04-28 2018-10-16 广州昭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循环生物浮岛水处理设备
CN110937691A (zh) * 2019-12-04 2020-03-31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深水水库的物理-生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华的方法
CN115893756A (zh) * 2022-12-23 2023-04-04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太阳能受污染微咸水除盐净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611A (en) * 1987-05-11 1989-10-10 Wet Enterprises, Inc. Venturi-less water nozzle
CN102010068A (zh) * 2011-01-13 2011-04-13 郑州大学 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
CN102603087A (zh) * 2012-03-30 2012-07-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深水型水源水库扬水曝气水质改善装置
CN105417743A (zh) * 2015-12-09 2016-0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间歇式机械混合-表层充氧一体化中试装置
CN106277346A (zh) * 2016-10-28 2017-01-04 宁波大学 一种抗风浪生态浮岛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611A (en) * 1987-05-11 1989-10-10 Wet Enterprises, Inc. Venturi-less water nozzle
CN102010068A (zh) * 2011-01-13 2011-04-13 郑州大学 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
CN102603087A (zh) * 2012-03-30 2012-07-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深水型水源水库扬水曝气水质改善装置
CN105417743A (zh) * 2015-12-09 2016-0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间歇式机械混合-表层充氧一体化中试装置
CN106277346A (zh) * 2016-10-28 2017-01-04 宁波大学 一种抗风浪生态浮岛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和呼市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组: "《物理》", 31 May 1978,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社 *
唐晓寅: "《工程流体力学》", 31 August 2007, 重庆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8219A (zh) * 2018-04-28 2018-10-16 广州昭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循环生物浮岛水处理设备
CN110937691A (zh) * 2019-12-04 2020-03-31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深水水库的物理-生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华的方法
CN115893756A (zh) * 2022-12-23 2023-04-04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太阳能受污染微咸水除盐净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0458B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8905B (zh) 一种适用于静水湖泊的自升降式水质净化装置
CN206126968U (zh) 太阳能曝气生物竹炭生态浮床水处理装置
CN1290780C (zh) 地表水域的水质直接净化方法
KR101034132B1 (ko) 물순환 및 조경기능을 갖는 다기능 생태정화 식물섬
CN107935307B (zh) 一种循环复氧强化生物分解的河道水净化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2001755B (zh) 用于城市河湖水质净化的景观式模块化多层组合生物浮岛
CN102531178A (zh) 一种太阳能生态复合净化塘处理养殖废水的组合装置
CN107840458A (zh)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CN109354198B (zh) 一种应用于富营养化河流入海口的污水净化装置
CN106277341A (zh) 一种自曝气淡水贝栅生物净化器
CN207845273U (zh) 河湖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系统
CN103771664A (zh)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107777793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混合充氧水质改善装置
CN206783473U (zh) 河流湖泊水质净化装置
CN107792943A (zh) 一种集净水与灯光亮化为一体的人工浮岛
CN206486356U (zh) 一种使小型景观水体运动的装置
CN206354218U (zh) 跑道式高密度鱼菜共生系统
CN111470635A (zh) 一种改善城市景观水体的太阳能曝气浮岛一体机
CN102249429B (zh) 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55602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CN206232490U (zh) 一种多元化立体式生物净化水体装置
CN115777604A (zh) 一种水体漂浮软体养殖水池曝气充氧集污生态循环养殖场
CN207047057U (zh) 一种具有生态休闲功能的水体循环净化系统
CN108503034A (zh) 生态浮岛
CN107739100B (zh) 一种混合充氧‐人工浮岛集成水质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