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5183A -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5183A
CN107835183A CN201711154567.4A CN201711154567A CN107835183A CN 107835183 A CN107835183 A CN 107835183A CN 201711154567 A CN201711154567 A CN 201711154567A CN 107835183 A CN107835183 A CN 107835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uthority
vehicle network
control
intelligen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545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培利
林小淞
张靠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UO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UO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UO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UO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545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5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5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5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2Entit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S2,安全管理单元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通过,则将该身份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安全管理单元发送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危险指令执行防御措施;S3,如果验证通过,安全管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给权限控制单元,权限控制单元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Description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控制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智能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计算机中,航空、轨道等交通领域也存在信息安全问题。例如2013年4月,美国发生飞机操纵安全事故,2008年1月,波兰罗兹市发生轻轨电车事故,造成12人受伤(红外遥控)。
随着汽车行业使用更多的电脑、网络技术,汽车网络安全问题将愈发突出,汽车黑车也将成为现实。汽车行业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如下:1.车载电脑,最新汽车上至少100台车载电脑,运行6000万行代码,无人驾驶2亿行以上的代码;2.信息架构,汽车中使用的计算和联网系统沿袭了既有的计算和联网架构,也继承了这些系统纯天然的安全缺陷;3.机信一体,智能车采用感知-决策-控制来代替人对机械部分直接控制。信息安全不仅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可能会成为社会安全问题。许多汽车的方向盘、刹车、油门等都是电子手段控制的,因此,这极有可能会被一名经验丰富的黑客入侵并控制。现实世界中的“劫车”情形将会更加恐怖,尤其在你开车时,黑客们通过网络科技手段来控制你的汽车。
黑客通过便携设备攻击汽车,如车载APP,智能手机、娱乐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或OBD接口产品,还可能通过无线网络攻击,如智能钥匙、TPMS系统、V2X通信设备、Wifi/Blue、Telematics。
智能汽车信息安全特点:1)机器决策-控制替代人,缺乏人干预环节,危险大;2)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等信息设备,增加信息危险面;3)V2X无线通信将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问题;4)汽车的电动化也将带来更多的信息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能够起到主动防御汽车被网络攻击的功能,进一步保障了智能网联车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S2,安全管理单元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通过,则将该身份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安全管理单元发送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危险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S3,如果验证通过,安全管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给权限控制单元,权限控制单元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步骤S1中身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步骤S3中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智能钥匙采用AES加密算法或RSA加密算法将数字密码给安全管理单元。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步骤S2中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恶意信息库用于储存身份不明信息。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它包括如下单元,
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权限控制单元,用于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安全管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执行不同的命令;
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恶意信息库,用于存储身份不明信息。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身所述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优化,安全处理单元执行的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对于汽车使用者的身份进行三重验证,相对于现在的汽车用钥匙不仅可以打开车门,还可驾驶汽车,本发明的智能钥匙仅仅具有打开汽车车门的功能,想要驾驶汽车,需进行指纹验证,通过指纹验证方可驾驶汽车。
2.汽车如果被盗,窃贼会驾驶汽车行驶到陌生的地方,本发明的第三重身份验证即是对车辆行驶范围的控制,通过控制汽车行驶范围,在汽车被盗后,有助于找到。
3.本发明的恶意信息库用于存储不明身份信息,一旦接收到存储在恶意信息库中的身份信息,汽车主动启动防御措施,锁死车门。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身份获取单元,
102、权限控制单元,
103、安全管理单元,
104、安全处理单元,
105、恶意信息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S2,安全管理单元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通过,则将该身份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安全管理单元发送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危险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S3,如果验证通过,安全管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给权限控制单元,权限控制单元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本发明优选一实施例,一种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该实施例的身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智能钥匙采用AES加密算法或RSA加密算法将数字密码给安全管理单元。AES加密算法是密码学中的高级加密标准,该加密算法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密钥长度的最少支持为128、192、256,分组长度128位,算法应易于各种硬件和软件实现。AES加密算法被设计为支持128/192/256位(/32=nb)数据块大小(即分组长度);支持128/192/256位(/32=nk)密码长度,,在10进制里,对应34×1038、62×1057、1.1×1077个密钥。RSA加密算法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并且被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RSA是第一个能同时用于加密和数宇签名的算法,它能够抵抗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所有密码攻击,已被ISO推荐为公钥数据加密标准。RSA加密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那时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该实施例的智能钥匙采用RSA加密算法将生成的数字密码作为私钥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安全管理单元采用公钥对私钥进行验证。
指纹识别模块用于获取使用者的指纹,并将获取的指纹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进行验证。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获取使用者的脸部信息,将脸部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进行验证,人脸识别模块采用AdaBoost算法对采集的脸部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AdaBoost算法处理数据,排除干扰数据,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S2,安全管理单元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通过,则将该身份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安全管理单元发送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危险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恶意信息库用于储存身份不明信息,当安全管理单元接收到身份不明信息时,验证不会通过,并将该身份不明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同时对于不同的身份不明信息进行分级处理,根据身份不明信息级别发送不同等级的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执行不同的预防措施。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恶意信息库不仅仅来自于汽车自身接收到的信息,汽车厂商也会定期更新恶意信息数据库。如果身份不明信息来自于智能钥匙发送的信息,则安全处理单元锁死车门,不让打开车门。如果身份不明信息来自于指纹识别模块,则安全处理单元控制发动机不工作,汽车无法打火的同时,锁死车门,同时发送报警信息给车主。该实施例的报警信息是汽车进行声光报警,且发送报警短信到车主手机上。如果身份不明信息来自于人脸识别模块,则安全处理单元锁死车门,发送报警信息给车主,且对于车辆的行驶范围进行控制,当靠近行驶范围边界时,提醒无法前行,执意前行则发动机熄火。
S3,如果验证通过,安全管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给权限控制单元,权限控制单元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参阅图2所示,为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如下单元,
身份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103,身所述份获取单元101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权限控制单元102,用于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安全管理单元103,用于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执行不同的命令。
安全处理单元104,用于接收安全管理单元103发送的控制指令,安全处理单元104根据安全管理单元103发送的指令执行防御措施,安全处理单元104执行的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恶意信息库105,用于存储身份不明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S2,安全管理单元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没通过,则将该身份信息存储到恶意信息库,安全管理单元发送危险指令给安全处理单元,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危险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S3,如果验证通过,安全管理单元发送控制指令给权限控制单元,权限控制单元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身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钥匙采用AES加密算法或RSA加密算法将数字密码给安全管理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恶意信息库用于储存身份不明信息。
7.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单元,
身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汽车使用者进行身份信息,将身份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单元;
权限控制单元,用于赋予汽车使用者对于汽车的操作权限,根据使用者的身份赋予使用者不同的权限;
安全管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执行不同的命令;
安全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安全处理单元根据安全管理单元发送的指令执行防御措施;
恶意信息库,用于存储身份不明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所述份获取单元包括智能钥匙、指纹识别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钥匙对应的权限是打开汽车车门,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发动,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对应的权限是控制汽车行驶范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处理单元执行的防御措施包括锁死车门、发动机不工作、发送报警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711154567.4A 2017-11-20 2017-11-20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835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54567.4A CN107835183A (zh) 2017-11-20 2017-11-20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54567.4A CN107835183A (zh) 2017-11-20 2017-11-20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5183A true CN107835183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51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54567.4A Pending CN107835183A (zh) 2017-11-20 2017-11-20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51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2562A (zh) * 2019-09-26 2020-02-28 福建中通海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273475A (zh) * 2022-08-03 2022-11-01 吴鸣浩 一种终端交互的信息化计划管理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315A (zh) * 2013-05-24 2013-09-18 成都秦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汽车智能控制仪表及物联网汽车智能管理系统
CN104842938A (zh) * 2015-04-20 2015-08-19 杨尧任 车辆多重验证的控制方法
CN205440280U (zh) * 2015-12-22 2016-08-10 大丰云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验证设备
CN105915487A (zh) * 2015-10-21 2016-08-31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车辆电子钥匙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18023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authorizing a software update in a mot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315A (zh) * 2013-05-24 2013-09-18 成都秦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物联网汽车智能控制仪表及物联网汽车智能管理系统
CN104842938A (zh) * 2015-04-20 2015-08-19 杨尧任 车辆多重验证的控制方法
CN105915487A (zh) * 2015-10-21 2016-08-31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车辆电子钥匙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18023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authorizing a software update in a motor vehicle
CN205440280U (zh) * 2015-12-22 2016-08-10 大丰云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验证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2562A (zh) * 2019-09-26 2020-02-28 福建中通海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项目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273475A (zh) * 2022-08-03 2022-11-01 吴鸣浩 一种终端交互的信息化计划管理系统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vi et al. Advanced analytics for connected car cybersecurity
CN111095955B (zh) 用于联网车辆网络安全的系统和方法
CN105745665B (zh) 具有增强的隐私的安全的车辆数据管理
KR102422326B1 (ko) 자동차의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US9571284B2 (en) Controlling access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stored in a vehicle using a cryptographic key
US20150294518A1 (en) Remotely programmed keyless vehicle entry system
CN104183036A (zh) 安全被动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系统的移动历史确保
US20190121357A1 (en) Architecture for Secure Vehicle Control
CN112644423B (zh) 用于使用安全密码进入系统起动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Elkhail et al. Vehicle security: A survey of security issues and vulnerabilities, malware attacks and defenses
CN1561506A (zh) 用于进入数据密钥激活设备的便携式设备及方法
US10507795B1 (en) Vehicle-based password
CN114120487B (zh) 一种汽车数字钥匙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06066378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contact-less systems
Xun et al. Side-channel analysis for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security: A new perspective
US202103976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User Authentication
US10169612B2 (en) Method for executing a safety-critical function of a computing unit in a cyber-physical system
CN109733323B (zh) 车辆的管理方法和车辆
CN114205091A (zh) 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自动驾驶车辆网络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
CN107835183A (zh) 智能车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19997A (zh) 创建车辆钥匙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23336A (zh) 一种手机可控的摩托车智能锁
CN107640124B (zh) 车载安全系统
EP39264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user authentication
Berlin et al. POSTER: Anomaly-based misbehaviour detection in connected car backe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