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2481B -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2481B
CN107832481B CN201710658230.0A CN201710658230A CN107832481B CN 107832481 B CN107832481 B CN 107832481B CN 201710658230 A CN201710658230 A CN 201710658230A CN 107832481 B CN107832481 B CN 107832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wells
channeling
time
steam chann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8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2481A (zh
Inventor
杨艳霞
孙业恒
吴光焕
邓宏伟
韦涛
李伟
王可君
于建梅
刘祖鹏
闵令元
李伟忠
王一平
王传飞
石军平
陈桂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6582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2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2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2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2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2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包括:建立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间汽窜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关系;分析各参数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影响的显著性,确定影响汽窜时间的主控因素;利用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多主控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回归确定预测模型中的系数;计算研究区块未汽窜井与周围邻井发生汽窜的时间,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得到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根据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进行组合吞吐分区。本发明可为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技术是将一个组合吞吐区的多口蒸汽吞吐井同时进行注蒸汽,同时开井生产;该技术可有效控制吞吐井间汽窜,改善动用不均,且操作成本低、实用性强,国内外矿场实践取得较好的开发效益。但以往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技术时,均是人为划分组合吞吐区,操作主观性强,应将哪些吞吐井划分为一个组合蒸汽吞吐区缺乏明确、可靠、科学的方法,严重阻碍了该项技术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明确、可靠、科学地解决了组合蒸汽吞吐分区的问题,为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解决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技术时缺乏分区方法的问题,实现对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开发中科学划分组合吞吐区,从而有效控制蒸汽吞吐井间汽窜、动用不均衡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该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软件CMG建立模拟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间汽窜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所述数值模拟模型中采用出砂机理来反映汽窜;
步骤2:利用步骤1中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关系;
步骤3:分析步骤2中各参数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影响的显著性,确定影响汽窜时间的各单一主控因素;
步骤4:利用步骤2中计算的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多主控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
步骤5: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回归确定步骤4中建立的预测模型中的系数,得到该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步骤6:利用步骤5中建立的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公式,计算研究区块未汽窜井与周围邻井发生汽窜的时间,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得到该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
步骤7:根据步骤6中得到的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进行组合吞吐分区。
进一步,步骤3中,油藏静态参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进一步,步骤2中,渗透率突进系数与汽窜时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
进一步,步骤3中,油藏静态参数原油粘度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进一步,步骤2中,原油粘度与汽窜时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
进一步,步骤3中,开发动态参数井间压力梯度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进一步,步骤2中,井间压力梯度与汽窜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
进一步,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方程可表达为:
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Σ各确定的单一主控因素所影响汽窜时间×各确定的单一主控因素的系数+系数,所述的各系数均为回归系数。
进一步,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分别作出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的关系曲线,选择相关性好的数据点代入多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可确定出预测模型中的各项系数,从而得到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进一步,步骤2中,油藏静态参数包括渗透率突进系数和原油粘度,开发动态参数包括井间压力梯度。
进一步,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中,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影响显著,为影响汽窜时间的三项单一主控因素;渗透率突进系数与汽窜时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原油粘度与汽窜时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井间压力梯度与汽窜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
进一步,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函数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得到多主控因素下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模型:
Figure BDA0001369280950000021
其中,th为汽窜时间,周;KR为渗透率突进系数,代表汽窜方向的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比值;μo为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其单位为mPa·s;ΔP为井间注采压差,其单位为MPa;L为井距,其单位为m;ΔP/L为汽窜井间压力梯度,其单位为MPa/m;a1、a2、a3、a4、a5为系数。
进一步,在步骤5中,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分别作出汽窜时间与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关系曲线,选择相关性好的数据点代入多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可确定出预测模型中的各项系数,从而得到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进一步,在步骤6中,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其中发生汽窜时间在第1~3周期的为Ⅰ级汽窜,影响油井产量20%以上;发生汽窜时间在第4~6周期的为Ⅱ级汽窜,影响油井产量10%~20%;发生汽窜时间在第7~10周期的为Ⅲ级汽窜,影响油井产量10%以下;以上Ⅰ~Ⅲ级汽窜,井间具有汽窜关联;在10周期以上发生的汽窜对产量影响一般低于3%,可忽略不计,划为不易汽窜级别,井间无汽窜关联。
进一步,在步骤7中,将所有汽窜关联的井划分为一个组合吞吐区,一个组合吞吐区的蒸汽吞吐井同时进行注蒸汽,同时开井生产;若某一组合区的井数较多,矿场注汽能力无法满足时,则选择汽窜级别高的井分别作为中心井,与周围几口汽窜关联井组合,将该组合区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小组合区。
本发明通过开展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影响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多主控因素下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并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回归确定预测模型中的系数,从而建立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用来预测研究区块未汽窜井与周围邻井发生汽窜的时间。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得到该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进行组合吞吐分区。与矿场以往应用的分区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分区方法明显的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较好地解决了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问题,为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渗透率突进系数的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原油粘度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某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级别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某研究区块组合蒸汽吞吐分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通过对组合吞吐致效机理、组合时机优化及矿场实践研究,认识到转组合吞吐“宜早不宜晚”,汽窜前组合效果好于汽窜后,为实现窜前组合,必须对目标区块井间汽窜进行预判。本发明通过对影响井间汽窜的动静态因素进行研究,确定影响汽窜时间的主控因素,建立多主控因素下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实现对研究区块井间汽窜的预判。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建立2口井蒸汽吞吐概念模型,模型中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取值依据胜利稠油蒸汽吞吐区块平均值。流程进入步骤102。
在步骤102,利用步骤101中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渗透率突进系数、油层厚度、原油粘度、含油饱和度变异系数、压差、注汽强度、井距等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井间汽窜时间,该步骤的目的是得到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关系。流程进入步骤103。
在步骤103,根据步骤102中计算的结果,分析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影响,发现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这三项参数对汽窜时间的影响显著。其中渗透率突进系数与汽窜时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原油粘度与汽窜时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井间压力梯度与汽窜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该步骤的目的是确定汽窜时间的主控因素。流程进入步骤104。
在步骤104,对步骤103中得到的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函数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得到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模型:
Figure BDA0001369280950000041
其中,th为汽窜时间,周;KR为渗透率突进系数,代表汽窜方向的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比值;μo为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mPa·s;ΔP为井间注采压差MPa,L为井距,ΔP/L为汽窜井间压力梯度,MPa/m;a1、a2、a3、a4、a5为系数。流程进入步骤105。
在步骤105,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分别作出汽窜时间与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关系曲线,选择相关性好的数据点代入多因素下吞吐汽窜时间预测模型中,可确定出模型中的各项系数a1、a2、a3、a4、a5的值分别为2.847、0.000152、1471、127.14、11.663,从而得到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Figure BDA0001369280950000051
流程进入步骤106。
在步骤106,利用步骤105中建立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计算研究区块中未汽窜井与周围邻井发生汽窜的时间,并根据汽窜时间确定其汽窜级别,做出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图。该步骤的目的是为组合吞吐分区提供依据。流程进入步骤107。
在步骤107,根据目标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将研究区所有已经发生或还未发生Ⅰ~Ⅲ级汽窜的井划分为6个组合吞吐区。流程结束。
需要明确的是,通过测井二次解释结果插值可得到渗透率平面等值图,由此可计算出井间渗透率突进系数KR,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μo可通过室内实验测得,井距L是油藏方案编制过程已知的参数,因此以上参数的获得比较容易,而注采井间压差ΔP是本发明中获得难度较大的参数,如果能够保证一个注汽周期监测一下注汽压力和井底流压,那么通过本发明预判汽窜时间的准确度较高,可为组合吞吐分区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汽窜时间与渗透率突进系数的关系图,幂相关系数为0.9788,说明二者呈现较好的乘幂函数关系。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汽窜时间与原油粘度的关系图,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906,说明二者呈现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汽窜时间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图,多项式相关系数高达0.9906,说明二者呈现较好的多项式函数关系。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某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块汽窜关联井最多的区域井数可达22口,而汽窜关联井最少的区域井数仅有2口。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某目标区块组合吞吐分区示意图,在图6中,目标区块划分为6个组合区,其中组合区Ⅱ、Ⅳ、Ⅵ是分别将汽窜关联井划分为一个个区;而组合区Ⅰ、Ⅲ、Ⅴ是将汽窜关联井较少的几个区域划分在一个区内。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发明之用,并非是对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软件CMG建立模拟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间汽窜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所述数值模拟模型中采用出砂机理来反映汽窜;
步骤2:利用步骤1中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关系;
步骤3:分析步骤2中各参数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影响的显著性,确定影响汽窜时间的各单一主控因素;
步骤4:利用步骤2中计算的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多主控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
步骤5: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回归确定步骤4中建立的预测模型中的系数,得到该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步骤6:利用步骤5中建立的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公式,计算研究区块未汽窜井与周围邻井发生汽窜的时间,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得到该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
步骤7:根据步骤6中得到的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进行组合吞吐分区;
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函数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得到多主控因素下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模型:
Figure FDA0002843173990000011
其中,th为汽窜时间,周;KR为渗透率突进系数,代表汽窜方向的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比值;uo为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其单位为mPa·s;ΔP为井间注采压差,其单位为MPa;L为井距,其单位为m;ΔP/L为汽窜井间压力梯度,其单位为MPa/m;a1、a2、a3、a4、a5为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油藏静态参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渗透率突进系数与汽窜时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油藏静态参数原油粘度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原油粘度与汽窜时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开发动态参数井间压力梯度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井间压力梯度与汽窜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方程可表达为:
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Σ各确定的单一主控因素所影响汽窜时间×各确定的单一主控因素的系数+系数,所述的各系数均为回归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分别作出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的关系曲线,选择相关性好的数据点代入多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可确定出预测模型中的各项系数,从而得到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油藏静态参数包括渗透率突进系数和原油粘度,开发动态参数包括井间压力梯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中,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影响显著,为影响汽窜时间的三项单一主控因素;渗透率突进系数与汽窜时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原油粘度与汽窜时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井间压力梯度与汽窜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分别作出汽窜时间与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关系曲线,选择相关性好的数据点代入多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可确定出预测模型中的各项系数,从而得到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其中发生汽窜时间在第1~3周期的为Ⅰ级汽窜,影响油井产量20%以上;发生汽窜时间在第4~6周期的为Ⅱ级汽窜,影响油井产量10%~20%;发生汽窜时间在第7~10周期的为Ⅲ级汽窜,影响油井产量10%以下;以上Ⅰ~Ⅲ级汽窜,井间具有汽窜关联;在10周期以上发生的汽窜对产量影响一般低于3%,可忽略不计,划为不易汽窜级别,井间无汽窜关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将所有汽窜关联的井划分为一个组合吞吐区,一个组合吞吐区的蒸汽吞吐井同时进行注蒸汽,同时开井生产;若某一组合区的井数较多,矿场注汽能力无法满足时,则选择汽窜级别高的井分别作为中心井,与周围几口汽窜关联井组合,将该组合区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小组合区。
CN201710658230.0A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Active CN107832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8230.0A CN107832481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8230.0A CN107832481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2481A CN107832481A (zh) 2018-03-23
CN107832481B true CN107832481B (zh) 2021-07-06

Family

ID=6164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8230.0A Active CN107832481B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2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3731B (zh) * 2018-07-16 2022-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驱稠油开采物理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09653717B (zh) * 2019-01-23 2021-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井蒸汽吞吐汽窜后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方法
CN109899025B (zh) * 2019-01-24 2019-12-31 西南石油大学 海上油田蒸汽吞吐的汽窜防治体系的应用方法
CN112081568B (zh) * 2019-06-12 2022-1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热采稠油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方法
CN113669037B (zh) * 2020-05-13 2023-04-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稠油多轮次吞吐后多元定向降粘的梯级设计方法
CN114198073A (zh) * 2020-08-31 2022-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吞吐汽窜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2814A (en) * 1989-09-28 1990-10-16 Mobil Oil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of cyclic steam in a reservoir with inactive bottom water
CN106547973A (zh) * 2016-11-02 2017-03-2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汽窜通道的定量描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51632B2 (en) * 2013-01-08 2020-12-01 Conocophillips Company Heat scavenging method for thermal recovery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2814A (en) * 1989-09-28 1990-10-16 Mobil Oil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of cyclic steam in a reservoir with inactive bottom water
CN106547973A (zh) * 2016-11-02 2017-03-2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汽窜通道的定量描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2481A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2481B (zh) 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
CN106991236B (zh) 一种基于四维地应力动态变化的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方法
US201603768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Multi-Layered Oil Reservoirs
CN106351624A (zh) 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分区调控提高采收率方法
CN104948163A (zh) 一种页岩气井产能测定方法
CN104100263B (zh) 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10750930A (zh) 一种基于裂缝连续体模型预测裂缝性储层应力演化的方法
CN109611073B (zh) 一种致密油水平井泥岩可压裂层位优选的方法及装置
CA2914348A1 (en) Method of modelling hydrocarbon production from fractured unconventional formations
CN111927555A (zh) 一种开采扰动条件下煤矿工作面涌水量的动态预测方法
Velasco et al. New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prediction tool for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CN111997581B (zh) 非均质油藏开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WO2001063092A1 (ja) 石油産出方法
AlQassab et al. Estimating the size and orient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s using microseismic events
CN108229713B (zh) 断块油藏多层合采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CN114218877B (zh) 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Zhao et al. Analytical model of waterflood sweep efficiency in vertical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under constant pressure
CN109726450A (zh) 确定页岩气藏水平井重复压裂时机的方法及设备
Leemput et al. Full-field reservoir modeling of Central Oman gas-condensate fields
CN114357766A (zh) 一种长直井段井网整体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CN106600693A (zh) 含油饱和度的四维建模方法
Leem et al. Geomechanics in optimal multi-stage hydraulic fracturing design for resource shale and tight reservoirs
CN112101619A (zh) 一种基于多方法融合预测单井配产配注的方法
RU2418155C1 (ru) Способ системной циклическ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на поздней стади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