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2202A -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2202A
CN107832202A CN201711080166.9A CN201711080166A CN107832202A CN 107832202 A CN107832202 A CN 107832202A CN 201711080166 A CN201711080166 A CN 201711080166A CN 107832202 A CN107832202 A CN 107832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disk
time
subclass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0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甄天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0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22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2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2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G06F11/341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by assessing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52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76Data lo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并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通过在读写操作之前对硬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检测,能够提前检测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硬盘,从而提高硬盘的可靠性。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盘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还涉及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越来越大,因此在读写操作时对电子设备中的硬盘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分布式文件系统ceph中,在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如果硬盘的稳定性不高,将导致读写操作的失败,从而导致数据丢失。现有技术是在写数据时失败时,控制进程退出。但是,由于缺少对硬盘的检测,在写数据失败使进程退出时也会导致数据的丢失。
因此,如何降低在进行读写操作时丢失数据的可能性,提高硬盘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能够预先检测硬盘的读写速度从而判断硬盘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利用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计算所述硬盘的平均时延;
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当所述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一类盘;
反之,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二类盘。
优选地,所述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具体包括:
设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起止时刻分别提取对所述硬盘的统计数据;其中,所述统计数据包括读总次数、读总耗时、写总次数和写总耗时;
将两次的所述统计数据分别对应作差,得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其中,所述读操作参数包括读次数和读耗时,所述写操作参数包括写次数和写耗时。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计算所述硬盘的平均时延具体包括:
将所述读耗时与所述写耗时相加,以得到读写耗时;
将所述读次数与所述写次数相加,以得到读写次数;
判断所述读写次数是否为0;
若所述读写耗时为0,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无效盘;若所述读写耗时不为0,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
若所述读写次数不为0;则用所述读写耗时除以所述读写次数,得到所述平均时延。
优选地,在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一类盘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
当所述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准时间时,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类盘中的第一子类盘;
当所述平均时延大于所述第二标准时间且小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类盘中的第二子类盘。
优选地,在所述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之后进一步包括:
设置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统计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所述第二子类盘的次数;
统计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所述第二子类盘、所述第二类盘和所述无效盘的总确定次数;
若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
若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子类盘;
否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
优选地,在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或所述第二子类盘或所述第二类盘之后进一步包括:
设置第三时间间隔;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若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的次数,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
否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
优选地,在所述设置第三时间间隔之后进一步包括:
计算并判断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所述第二子类盘和所述第二类盘的次数之和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若是,则结束进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计算所述硬盘的平均时延;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一类盘;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时延大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二类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通过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并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可见,通过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并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也就是说,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判断硬盘的读写情况,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从而判断硬盘的性能。通过上述方法在读写操作之前对硬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检测,能够提前检测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硬盘,从而提高硬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检测硬盘的方法中步骤S10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检测硬盘的方法中步骤S20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能够预先检测硬盘的读写速度从而判断硬盘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检测硬盘的方法包括:
S10: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Linux内核中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一般的,在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ceph中,硬盘的读写数据都记录于内存记录文件中,通过提取记录需检测的OSD进程所对应的硬盘的数据,获取需检测的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间隔为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该间隔时间一般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根据OSD的进程情况,也可以根据硬盘的一般读写速率设置。例如可以每3秒提取一次需检测的OSD进程所对应的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本实施例对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不做限定。
S20: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步骤S10中获取到的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硬盘的时延表示从系统发出数据请求,到硬盘完成数据返回的过程需要的时间。一般的,硬盘的时延受硬件介质、处理芯片、转速等因素的影响,硬盘上各个存储区块的延迟时间不一样,比如硬盘内侧的延迟时间就和最外侧不一样,用于读操作和用于写操作的硬盘位置不一样,因此,硬盘读数据和写数据的速度也会有所差别。计算出硬盘对数据的读写操作的平均速度,也就是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
S30: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判断平均时延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平均时延为计算得出的第一时间间隔内读写数据的平均延时时间,第一标准时间为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的标准时延。可以理解的是,计算出的平均时延的有效值越小,表示硬盘的读写速度越快。因此,将计算出的平均时延也就是硬盘的实际读写时延与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以此为依据判断硬盘的读写性能。本实施例对第一标准时间的值不做限定,但是第一标准时间的值的设置需要根据硬盘的实际情况或者系统读写状态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具体的,可以通过比差的方式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也就是说,用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差,并得出差值,当差值为负值或为0时,则表示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当差值为大于0的值时,则表示平均时延大于第一标准时间。当然,也可以用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与平均时延作差,并得出差值,这样,当差值为负值或为0时,则表示平均时延大于第一标准时间;反之,则表示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
当然,也可以通过比值的方式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通过判断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的比值与1的关系,从而判断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的大小关系。例如,当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的小于或等于1,则表示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
S40: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
S50: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根据平均时延与第一标准时间比较的结果判断硬盘的性能,将第一标准时间作为划分硬盘的分类的分界点。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当平均时延大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可以理解的是,平均时延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为划分硬盘的中介点,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平均时延等于第一标准时间的硬盘确定为第二类盘。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硬盘的方法,通过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并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也就是说,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判断硬盘的读写情况,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从而判断硬盘的性能。通过上述方法在读写操作之前对硬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检测,能够提前检测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硬盘,从而提高硬盘的可靠性。
图2为图1所示的检测硬盘的方法中步骤S10的具体流程图。请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检测硬盘的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步骤S10中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具体包括:
S11:设置第一时间间隔。
一般的,可以根据检测硬盘的实际需求设置第一时间间隔。也就是说,预先设置一个合适的判断硬盘性能的时间间隔。本实施例对第一时间间隔的起止时间不做限定,对第一时间间隔的长度也不做限定。
S12:在第一时间间隔的起止时刻分别提取对硬盘的统计数据;其中,统计数据包括读总次数、读总耗时、写总次数和写总耗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系统对硬盘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都会将硬盘的历史操作情况进行记录,一般的,对硬盘的历史操作情况将记录于/proc/diskstats文件中。因此可以通过提取需要检测的硬盘的文件中的统计数据,从而获取对硬盘的读总次数、读总耗时、写总次数和写总耗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提取对硬盘的统计数据的位置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对硬盘的统计数据一般是从启动时的累积值,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获取的对硬盘的统计数据是从启动开始到这一时刻的累积值。在第一时间间隔的起止时刻分别提取对硬盘的统计数据,例如,在某一时刻提取对硬盘的统计数据,包括对硬盘的读总次数a1、读总耗时b1、写总次数c1和写总耗时d1,在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后,再次提取硬盘的统计数据,包括对硬盘的读总次数a2、读总耗时b2、写总次数c2和写总耗时d2
S13:将两次的统计数据分别对应作差,得出第一时间间隔内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其中,读操作参数包括读次数和读耗时,写操作参数包括写次数和写耗时。
具体的,根据步骤S12中两次提取的对硬盘的统计数据,将两次的统计数据分别对应作差,得出第一时间间隔内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其中,读操作参数包括读次数和读耗时,写操作参数包括写次数和写耗时。例如,第一次的提取的统计数据包括读总次数a1、读总耗时b1、写总次数c1和写总耗时d1,第二次的提取的统计数据包括读总次数a2、读总耗时b2、写总次数c2和写总耗时d2,将两次的统计数据分别对应作差,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读次数Δa为(a2-a1),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读耗时Δb为(b2-b1),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写次数Δc为(c2-c1),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写耗时Δd为(d2-d1)。
通过获取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用于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并根据计算出的平均时延对硬盘进行判断,使得检测的硬盘的读写性能更准确。
图3为图1所示的检测硬盘的方法中步骤S20的具体流程图。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检测硬盘的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步骤S20中利用所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具体包括:
S21:将读耗时与写耗时相加,以得到读写耗时。
S22:将读次数与写次数相加,以得到读写次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读耗时与写耗时相加,以得到读写耗时,通过将读次数与写次数相加,以得到读写次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计算出读耗时Δb和写耗时Δd后,将读耗时Δb与写耗时Δd相加,以得到读写耗时(Δb+Δd);在计算出读次数Δa与写次数Δc后,将读次数Δa与写次数Δc相加,以得到读写次数(Δa+Δc)。
S23:判断读写次数是否为0;
S24:若读写次数为0,则再判断读写耗时是否为0;
S25:若读写耗时为0,则确定硬盘为无效盘;
也就是说,当读写次数与读写耗时都为0时,则表示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硬盘没有进行读写操作,因此第一时间间隔内硬盘的读写周期为无效周期,确定该硬盘为无效盘。
S26:若读写耗时不为0,则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也就是说,当读写次数为0,但是读写耗时不为0时,表示某一读写操作在第一次的提取的统计数据之前就已经开始,在第一时间间隔内也未完成,因此读写次数为0,但是这一读写过程也计入第一时间间隔内的读写时间,因此读写耗时不为0,这种情况下,确定该硬盘为第二类盘。
S27:若读写次数不为0;则用读写耗时除以读写次数,得到平均时延。
也就是说,在读写耗时与读写次数均不为0的情况下,用读写耗时除以读写次数,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平均时延。例如,根据上述举例,用读写耗时(Δb+Δd)的值除以读写次数(Δa+Δc)的值,即: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上述方案只是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之后进一步包括:
S41: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判断平均时延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标准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标准时间为预先设置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的另一标准时延。在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之后,将平均时延与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本实施例对第二标准时间的值不做限定,但是第二标准时间的值的设置需要根据硬盘的实际情况或者系统读写状态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具体的,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的方式可以通过比差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比值的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42: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二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中的第一子类盘。
S43:当平均时延大于第二标准时间时,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中的第二子类盘。
也就是说,在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之后,再将第一类盘的平均时延与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在第一类盘中再划分出第一子类盘和第二子类盘。需要说明的是,当平均时延大于第二标准时间时,也就是说,平均时延大于第二标准时间且小于第一标准时间时,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中的第二子类盘。例如,预先设置第一标准时间为100毫秒,设置第二标准时间为35毫秒,如果计算出硬盘的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100毫秒,则该硬盘的读写周期为第一周期,确定该硬盘为第一类盘,否则,则该硬盘的读写周期为第二周期,确定该硬盘为第二类盘。在确定该硬盘为第一类盘的情况下,也就是该硬盘的读写周期为第一周期的情况下,再次判断硬盘的平均时延是否小于或等于35毫秒,若是,则该硬盘的读写周期为第一周期中的第一子周期,确定该硬盘为第一类盘中的第一子类盘,否则,该硬盘的读写周期为第一周期中的第二子周期,则确定该硬盘为第一类盘中的第二子类盘。
通过在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之后进一步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能够能准确地区分硬盘的性能,对硬盘的检测更加准确。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之后进一步包括:
S51:设置第二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第二时间间隔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因此,设置第二时间间隔,也就是相当于将多个第一时间间隔的总时间作为第二时间间隔。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时间间隔包括的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52:统计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第二子类盘的次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硬盘的平均时延将第一类盘的硬盘再次分类为第一子类盘或第二子类盘。在每一个第一时间间隔时都对硬盘进行了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第二类盘或无效盘。在设置第二时间间隔后,就可以确定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第二子类盘的次数,将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第二子类盘的次数分别进行统计。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确定硬盘的性能的时候对硬盘进行标记,然后统计硬盘的标记情况,也可以通过在每一次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或第二子类盘后进行对应的计数,然后提取计数的情况进行统计。本实施例对统计的方式不做限定。
S53:统计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第二类盘和无效盘的总确定次数。
相应的,根据在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性能的划分判定,统计第二时间间隔内包含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第二类盘和无效盘的总确定次数。统计方式可以与统计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第二子类盘的次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54: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
S55:若是,则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
S56:若否,则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
S57:若是,则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
S58:否则,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需要说明的是,将统计的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与总次数的一半作比较,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当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时,也就是说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概率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则确定该硬盘为第一子类盘。将统计的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的次数与总次数的一半作比较,当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时,也就是说硬盘为第二子类盘的概率大于或等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则确定该硬盘为第二子类盘。其余情况,例如当第一子类盘或第二子类盘的次数都小于总确定次数的一半时,也就是说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或者无效盘的概率偏大,则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时间间隔包含两个第一时间间隔,在第一时间间隔时,当两个第一时间间隔内硬盘的读写周期均为第二子周期,即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时,或两个第一时间间隔内硬盘的读写周期一个是第二子周期,一个是无效周期时,即两个第一时间间隔内,一次为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一次确定硬盘为无效盘,此时,确定该硬盘为第一子类盘。
再例如,第二时间间隔包括8个第一时间间隔,在这8个第一时间间隔中,硬盘的读写周期为第一子周期的数量有5个,即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为5,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5大于总确定次数8的一半,因此确定该硬盘为第一子类盘。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硬盘的性能后,再通过第二时间间隔对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内的判断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再次判断,能够更准确地对检测硬盘的性能,减小判断的误差。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或第二子类盘或第二类盘之后进一步包括:
S61:设置第三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第三时间间隔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也就是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进行的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第二类盘或无效盘。一般的,第三时间间隔时长为第一时间间隔的100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设置为3秒,第三时间间隔设置为5分钟,即100个第一时间间隔时长。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三时间间隔的时长设置为其他的长度,本实施例对第三时间间隔的具体时长不做限定。
S62: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是否为大于或等于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的次数。
S63:若是,则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
S64:否则,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在第三时间间隔内,统计硬盘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或第二类盘的次数,并将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的次数进行比较,当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的次数,则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当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小于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的次数,则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例如,设置第三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包括100个第一时间间隔。这100个第一时间间隔中的每一个第一时间间隔都有对硬盘的判断,并获得对应的判断结果。假设统计得出这100个第一时间间隔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为30次,确定硬盘为第二子类盘的次数为15次,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的次数为50次,确定硬盘为无效盘的次数为5次。由于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的次数大于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因此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通过设置第三时间间隔,第三时间间隔包括的第一时间间隔数大于第二时间间隔包括的第一时间间隔数,也就是说,第三时间间隔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长,通过对第三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检测的情况的再次统计,能够减少偶然误差导致的误判,使得检测硬盘的结果更加准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设置第三时间间隔之后进一步包括计算并判断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和第二类盘的次数之和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若是,则结束进程。
具体的,统计确定硬盘为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和第二类盘的次数之和,并将次数之和与预先设置的阈值作比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类盘、第二子类盘、第二类盘均为有效盘,对应的周期为有效周期,无效盘对应的周期为无效周期。
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判定值,可以设置为总判断次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第三时间间隔内包括的第一时间间隔数的十分之一。例如,假如第三时间间隔包括100个第一时间间隔时,可以设置有效周期的阈值为10,即当有效周期的数量小于阈值10时,就不进行第三时间间隔的判断。当然,阈值要也可以根据统计无效盘的数量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设置的阈值的值不做限定。
通过将有效周期与阈值的比较,能够避免在第三时间间隔内由于有效周期过少而在对硬盘的检测时产生的误判,减少了不必要的判断,进一步提高了硬盘检测的准确性。
上文对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该方法对应的检测硬盘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由于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照应,因此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的示意图,包括:
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计算模块72,用于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
比较模块73,用于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第一确定模块74;用于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
第二确定模块75;用于当平均时延大于第一标准时间时,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硬盘的装置,具有上述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有益效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的示意图,包括:
存储器8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
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
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硬盘的装置,具有上述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下步骤:
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利用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计算硬盘的平均时延;
将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当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硬盘为第一类盘;
反之,确定硬盘为第二类盘。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硬盘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的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有益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硬盘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Claims (10)

1.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利用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计算所述硬盘的平均时延;
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当所述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一类盘;
反之,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二类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具体包括:
设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起止时刻分别提取对所述硬盘的统计数据;其中,所述统计数据包括读总次数、读总耗时、写总次数和写总耗时;
将两次的所述统计数据分别对应作差,得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其中,所述读操作参数包括读次数和读耗时,所述写操作参数包括写次数和写耗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计算所述硬盘的平均时延具体包括:
将所述读耗时与所述写耗时相加,以得到读写耗时;
将所述读次数与所述写次数相加,以得到读写次数;
判断所述读写次数是否为0;
若所述读写耗时为0,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无效盘;若所述读写耗时不为0,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
若所述读写次数不为0;则用所述读写耗时除以所述读写次数,得到所述平均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一类盘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
当所述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标准时间时,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类盘中的第一子类盘;
当所述平均时延大于所述第二标准时间且小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类盘中的第二子类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二标准时间作比较之后进一步包括:
设置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统计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和所述第二子类盘的次数;
统计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所述第二子类盘、所述第二类盘和所述无效盘的总确定次数;
若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
若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确定次数的一半,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子类盘;
否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或所述第二子类盘或所述第二类盘之后进一步包括:
设置第三时间间隔;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若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的次数,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
否则,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二类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置第三时间间隔之后进一步包括:
计算并判断所述确定所述硬盘为所述第一子类盘、所述第二子类盘和所述第二类盘的次数之和是否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若是,则结束进程。
8.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内对硬盘的读操作参数和写操作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读操作参数和所述写操作参数计算所述硬盘的平均时延;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平均时延与预设的第一标准时间作比较;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时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则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一类盘;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时延大于所述第一标准时间时,确定所述硬盘为第二类盘。
9.一种检测硬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检测硬盘的方法的步骤。
CN201711080166.9A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8322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0166.9A CN107832202A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0166.9A CN107832202A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2202A true CN107832202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5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0166.9A Pending CN107832202A (zh) 2017-11-06 2017-11-06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220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3000A (zh) * 2018-05-23 2018-11-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平台的硬盘IO请求延时模拟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09799957A (zh) * 2019-01-08 2019-05-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机械硬盘寿命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10865896A (zh) * 2018-08-27 2020-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慢盘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9748A (zh) * 2019-01-02 2020-07-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放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3901A (zh) * 2020-11-17 2021-02-1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2555A1 (en) * 2004-08-12 2006-03-23 Roger Zimmermann Disk scheduling system using probability of missed disk access
US20060106926A1 (en) * 2003-08-19 2006-05-18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detecting disk array device bottlenecks
CN102033717A (zh) * 2010-12-07 2011-04-27 清华大学 基于磁盘阵列的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03810062A (zh) * 2014-03-05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慢盘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354590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磁盘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897725A (zh) * 2015-12-18 2017-06-27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判断用户视力疲劳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38409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斯特拉德视觉公司 检测图像中所含文本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7301968A (zh) * 2017-07-31 2017-10-27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分选方法、连接方法、组件及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6926A1 (en) * 2003-08-19 2006-05-18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detecting disk array device bottlenecks
US20060062555A1 (en) * 2004-08-12 2006-03-23 Roger Zimmermann Disk scheduling system using probability of missed disk access
CN102033717A (zh) * 2010-12-07 2011-04-27 清华大学 基于磁盘阵列的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03810062A (zh) * 2014-03-05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慢盘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354590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磁盘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897725A (zh) * 2015-12-18 2017-06-27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判断用户视力疲劳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38409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斯特拉德视觉公司 检测图像中所含文本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7301968A (zh) * 2017-07-31 2017-10-27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分选方法、连接方法、组件及测试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3000A (zh) * 2018-05-23 2018-11-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平台的硬盘IO请求延时模拟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0865896A (zh) * 2018-08-27 2020-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慢盘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5896B (zh) * 2018-08-27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慢盘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9748A (zh) * 2019-01-02 2020-07-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放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9748B (zh) * 2019-01-02 2023-09-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放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99957A (zh) * 2019-01-08 2019-05-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机械硬盘寿命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09799957B (zh) * 2019-01-08 2022-02-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机械硬盘寿命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12363901A (zh) * 2020-11-17 2021-02-1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363901B (zh) * 2020-11-17 2023-08-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性能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2202A (zh) 一种检测硬盘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54590B (zh) 磁盘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981944B (zh) 一种基于文件系统的日志存储方法
CN103927251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日志管理方法
CN109684140B (zh) 一种慢盘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049713B (zh) 对存储设备中数据进行巡检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776095A (zh) Ssd固态硬盘数据可靠性智能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US2010013870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ign of failure determination method
US20120079460A1 (en) Instrumen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78914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event logging
CN107608826A (zh) 一种存储集群的节点的故障恢复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7731262A (zh) 一种存储磁盘坏块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4287B (zh) Linux系统下RAID卡异常日志收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521960A (zh) 数据读写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726130A (zh) Bmc事件日志策略的测试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594581B (zh) 一种日志数据的记录方法
CN113903389A (zh) 一种慢盘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
CN111158598B (zh) 一种全闪磁盘阵列的垃圾回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521969B (zh) 一种固态硬盘数据回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44754A (zh) 一种可靠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108129B (zh) 一种动态量化固态硬盘数据可靠性的方法及固态硬盘
CN106648969A (zh) 一种磁盘中损坏数据巡检方法及系统
CN103399714B (zh) 存储设备配置信息的维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503250B (zh) 一种日志跟踪方法和装置
CN109920468B (zh) 一种ssd性能稳态验证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