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1999B -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1999B
CN107831999B CN201711082043.9A CN201711082043A CN107831999B CN 107831999 B CN107831999 B CN 107831999B CN 201711082043 A CN201711082043 A CN 201711082043A CN 107831999 B CN107831999 B CN 107831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erminal
display area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820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1999A (zh
Inventor
杨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820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1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19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属于人机交互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露,该方法包括:折叠状态下,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根据触摸信号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根据握持状态控制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本申请实施例实现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自动控制,整个过程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设置,简化了设置流程,提高了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的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机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一种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应运而生。
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呈U型,终端具有较小的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展开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呈V型或平面,整个折叠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为了节约终端的电量,用户在使用处于折叠状态的终端时,需要手动设置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屏,并设置背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熄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用于解决用户在使用处于折叠状态的终端时,需要手动设置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亮屏,并设置背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熄屏,设置过程繁琐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应用于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露,该方法包括:
折叠状态下,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根据触摸信号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根据握持状态控制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露,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折叠状态下,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触摸信号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握持状态控制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折叠显示屏,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屏幕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屏幕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用户在使用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外露的终端时,终端通过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并根据该触摸信号确定终端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从而自动控制该握持状态下面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亮屏显示,并控制该握持状态下背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熄屏,进而实现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自动控制,整个过程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设置,简化了设置流程,提高了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图3至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第一握持状态下终端的示意图;
图9是第二握持状态下终端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等。本申请中的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触摸显示屏130。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触摸显示屏1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地,该存储器1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以操作系统为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1所示,存储器120中存储有Linux内核层220、系统运行库层240、应用框架层260和应用层280。Linux内核层220为终端100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等。系统运行库层240通过一些C/C++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库层240中还提供有安卓运行时库(Android Runtime),它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应用框架层260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时可能用到的各种API,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比如活动管理、窗口管理、视图管理、通知管理、内容提供者、包管理、通话管理、资源管理、定位管理。应用层280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联系人程序、短信程序、时钟程序、相机应用等;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比如即时通信程序、相片美化程序等。
以操作系统为IOS系统为例,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如图2所示,IOS系统包括:核心操作系统层320(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340(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360(Media layer)、可触摸层380(Cocoa Touch Layer)。核心操作系统层320包括了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以及底层程序框架,这些底层程序框架提供更接近硬件的功能,以供位于核心服务层340的程序框架所使用。核心服务层340提供给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系统服务和/或程序框架,比如基础(Foundation)框架、账户框架、广告框架、数据存储框架、网络连接框架、地理位置框架、运动框架等等。媒体层360为应用程序提供有关视听方面的接口,如图形图像相关的接口、音频技术相关的接口、视频技术相关的接口、音视频传输技术的无线播放(AirPlay)接口等。可触摸层380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各种常用的界面相关的框架,可触摸层380负责用户在终端100上的触摸交互操作。比如本地通知服务、远程推送服务、广告框架、游戏工具框架、消息用户界面接口(User Interface,UI)框架、用户界面UIKit框架、地图框架等等。
在图2所示出的框架中,与大部分应用程序有关的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服务层340中的基础框架和可触摸层380中的UIKit框架。基础框架提供许多基本的对象类和数据类型,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和UI无关。而UIKit框架提供的类是基础的UI类库,用于创建基于触摸的用户界面,iOS应用程序可以基于UIKit框架来提供UI,所以它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基础架构,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绘图、处理和用户交互事件,响应手势等等。
触摸显示屏130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130通常设置在终端100的前面板。
如图3所示,终端100包括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以及连接于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之间的连接组件43,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通过连接组件43实现翻转折叠。
第一壳体41包括与触摸显示屏背面连接的第一支撑面,以及与第一支撑面相对的第一背面,第二壳体42包括与触摸显示屏背面连接的第二支撑面,以及与第二支撑面相对的第二背面。相应的,触摸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和第三显示区域133,其中,第一显示区域131与第一壳体41的位置对应,第二显示区域132与第二壳体42的位置对应,第三显示区域133与连接组件43的位置对应。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和第三显示区域133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伸缩延展性;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仅第三显示区域13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显示区域131和第二显示区域132采用非柔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100的连接组件43采用手动结构。用户手动分离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时,终端10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用户手动合拢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时,终端100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100的连接组件43采用电动结构,比如,连接组件43中设置有电动马达一类的电动旋转部件。在电动旋转部件的带动下,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自动实现合拢或分离,从而使终端100具备展开和折叠两种状态。
按照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是否外露进行划分,终端100可以被划分为外折叠屏终端和内折叠屏终端。其中:
外折叠屏终端
外折叠屏终端是指可折叠角度为180°,且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全部外露的终端。如图3所示,终端100为外折叠屏终端。展开状态下,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齐平(即夹角为180°),且触摸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和第三显示区域133位于同一平面;终端100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41的第一背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背面相靠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夹角由180°变为0°;折叠状态下,如图4所示,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平行(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的夹角为0°),使得触摸显示屏处于U型折叠状态,其中,触摸显示屏的第三显示区域133形成外露的U型弧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的全部或部分显示区域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比如,如图4所示,折叠状态下,仅第二显示区域132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或,仅第三显示区域133用于显示用户界面。
内折叠屏终端
内折叠屏终端是指可折叠角度为180°,且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全部或部分)内敛的终端。如图5所示,终端100为内折叠屏终端。展开状态下,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齐平(即夹角为180°),使得触摸显示屏处于平面展开状态(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和第三显示区域133位于同一平面);终端100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过程中,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靠拢,即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夹角由180°变为0°;折叠状态下,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平行,使得触摸显示屏处于U型折叠状态,其中,触摸显示屏的第三显示区域133形成内敛的U型弧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的全部显示区域均不显示用户界面。
除了在壳体的支撑面上设置触摸显示屏外,第一壳体41的第一背面和/或第二壳体42的第二背面上也可以设置触摸显示屏。内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设置在壳体背面的触摸显示屏用于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与展开状态下触摸显示屏显示的用户界面相同或不同。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100的可折叠角度还可以为360°(既可以内折也可以外折),且在折叠状态下,触摸显示屏外露或内敛的终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图3至图5所示的终端100中,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尺寸相同或相近,终端100的折叠方式被称为对称折叠。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100的折叠方式还可以为非对称折叠。采用非对称折叠时,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的尺寸可以不同或尺寸相差大于阈值(比如50%或60%或70%),相应的,触摸显示屏中第一显示区域131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域132的面积相差大于阈值。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终端100为非对称折叠的外折叠屏终端,第一壳体41的尺寸大于第二壳体42的尺寸。折叠状态下,第一显示区域131的面积大于第二显示区域132的面积。
图3至6中,仅以终端100包含两部分壳体以及一个用于连接壳体的连接组件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终端为两折结构),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100可以包含n部分壳体以及n-1个连接组件,相应的,终端100的触摸显示屏中包含2n-1块显示区域,与连接组件对应的n-1块显示区域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从而实现n折结构的终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终端100中还设置有至少一种其他部件,该至少一种其他部件包括:摄像头、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其他部件设置在终端100的正面、侧边或背面,比如将指纹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背面或侧边、将摄像头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30的上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其他部件可以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的内部或下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骨传导式的听筒设置在终端100的内部;将传统终端的前面板上的其他部件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中,比如将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拆分为多个感光像素后,将每个感光像素集成在触摸显示屏130中每个显示像素中的黑色区域中,使得触摸显示屏130具备图像采集功能。由于将至少一种其他部件集成在了触摸显示屏130的内部或下层,因此终端100具有更高的屏占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100的中框的单个侧边,或两个侧边(比如左、右两个侧边),或四个侧边(比如上、下、左、右四个侧边)上设置有边缘触控传感器,该边缘触控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在中框上的触摸操作、点击操作、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等中的至少一种操作。该边缘触控传感器可以是触摸传感器、热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可以在边缘触控传感器上施加操作,对终端100中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或图2提供的终端,且终端具有外折叠显示屏(如图3、4或6所示)来举例说明,该屏幕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折叠状态下,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对于具备外折叠显示屏的终端,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呈外露U型,也即终端两部分壳体(通过连接组件相连)之间的夹角小于阈值(比如5°)。而展开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呈外露平面或V型,也即终端两部分壳体之间的夹角大于阈值。可选的,终端获取壳体之间的夹角,并根据该夹角确定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或打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终端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且折叠状态保持预定时长(比如1s)时,终端即通过折叠显示屏的触控模组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该触摸信号即为用户握持终端时,手指或手掌与折叠显示屏接触时所产生的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机状态下,终端中的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光线传感器等等)时刻保持工作,终端中的处理器即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确定终端是否发生运动。在折叠状态下(此时整个折叠显示屏均处于熄屏状态),当检测到终端发生运动时,终端确定用户试图使用终端,从而启用折叠显示屏的触控模组(折叠显示屏仍旧处于熄屏状态),并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当接收到对物理按键(比如锁屏键)的按压信号时,终端启用折叠显示屏的触控模组,并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折叠状态下,触发终端采集触摸信号的具体方式以及时机进行限定。
步骤702,根据触摸信号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不同握持状态下,用户手指或手掌与折叠显示屏的接触位置、接触面积大小不同,因此,终端可以根据采集到的触摸信号中包含的触摸信息,确定终端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
可选的,该触摸信息中包含触摸区域面积和/或触摸点数量;进一步的,当折叠显示屏中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时,手指或手掌与折叠显示屏接触时,指纹识别模组还能够采集到相应的纹路信息,相应的,该触摸信息中还包括纹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终端81的折叠显示屏在折叠状态下包括第一显示区域811和第二显示区域812(均为平面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弧形显示区域本实施例中不做讨论)。终端81处于第一握持状态时,第一显示区域811为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812则为背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如图9所示,当终端81发生翻转时,终端81处于第二握持状态,此时,第一显示区域811为背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812则为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
步骤703,根据握持状态控制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
进一步的,终端根据握持状态确定出折叠显示屏中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即预定显示区域),以及背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即其它显示区域),并控制预定显示区域亮屏,控制其它显示区域熄屏,在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终端的前提下,降低终端的功耗。
示意性的,当终端81处于图8所示的握持状态时,终端81控制第一显示区域811亮屏,并控制第二显示区域812熄屏;当终端81处于图9所示的握持状态时,终端81控制第一显示区域811熄屏,并控制第二显示区域812亮屏。
上述屏幕控制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正常场景下使用终端,侧卧场景下使用终端,躺卧场景下使用终端,且相较于基于传感器数据确定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其准确度更高。
例如,躺卧场景下,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为朝下的显示区域,若基于重力传感器数据的确定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终端会将控制朝上的显示区域亮屏(正常场景下,面向用户一侧的屏幕通常朝上),导致用户无法躺卧使用终端;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则能准确判断出朝下的显示区域为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保证躺卧场景下终端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外露的终端时,终端通过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并根据该触摸信号确定终端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从而自动控制该握持状态下面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亮屏显示,并控制该握持状态下背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熄屏,进而实现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自动控制,整个过程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设置,简化了设置流程,提高了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控制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折叠状态下终端81的折叠显示屏包括相对的第一显示区域811和第二显示区域812,用户握持终端81时,终端分别采集到位于第一显示区域811和第二显示区域812内的触摸信号,进一步的,终端可以根据不同显示区域中触摸信号各自包含的触摸信息,确定出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下面采用示意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或图2提供的终端,且终端具有外折叠显示屏(如图3、4或6所示)来举例说明,该屏幕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折叠状态下,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折叠状态下,终端采集到的折叠信号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内触发的第一触摸信号,以及在第二显示区域内触发的第二触摸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预先存储有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坐标范围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坐标范围,终端采集到触摸信号后,即根据触摸信号所指示的触摸点坐标,对触摸信号进行分类。当触摸点坐标属于第一坐标范围时,将对应的触摸信号确定为第一触摸信号;当触摸点坐标属于第二坐标范围时,将对应的触摸信号确定为第二触摸信号。
步骤1002,获取第一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一触摸信息,第一触摸信号在第一显示区域触发。
可选的,该第一触摸信息中包含第一显示区域内触摸点的触摸区域面积和/或触摸点数量;当折叠显示屏中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时,第一触摸信息中还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内,触摸点处显示屏采集到的指纹图像(或掌纹图像)。
在图8所示的握持状态下,终端获取到的第一触摸信息中包含拇指在第一显示区域811内的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或纹路特征(拇指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而在图9所示的握持状态下,终端获取到的第一触摸信息中包含拇指以外其它手指在第一显示区域811内的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或纹路特征(其它手指的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003,获取第二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二触摸信息,第二触摸信号在第二显示区域触发。
与上述步骤1003相似的,终端获取到的第二触摸信息中包含第二显示区域内触摸点的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或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图8所示的握持状态下,终端获取到的第二触摸信息中包含拇指外其它手指在第二显示区域812内的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或纹路特征(其它手指的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而在图9所示的握持状态下,终端获取到的第二触摸信息中包含拇指在第二显示区域812内的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或纹路特征(拇指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获取到的第一触摸信息和第二触摸信息中还可以包括触摸区域轮廓以及触摸时长等信息,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02和1003不存在严格的先后关系,即步骤1002和步骤1003可以同步执行,本实施例并不对两者的执行时序进行限定。
步骤1004,根据第一触摸信息和第二触摸信息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不同握持状态下,折叠显示屏两侧屏幕上触发的触摸信号不同,因此,终端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触摸信息和第二触摸信息确定出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获取到的第一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和第一触摸点数量,第二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二触摸区域面积和第二触摸点数量时,本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一、若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摸面积,和/或,第一触摸点数量小于第二触摸点数量,则确定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根据分析用户的正常使用习惯可知,用户握持终端时,通常使用拇指在面向自己一侧的屏幕上进行操作,而其余的手指则支撑在背向自己一侧的屏幕上。因此,当获取到的触摸信息中包含触摸区域面积和触摸点数量时,终端可以通过比较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内触摸区域面积,或,比较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内触摸点数量的方式,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比如,在图8所示的使用场景下,终端获取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为40个像素点,而第二触摸区域面积为160个像素点,从而确定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又比如,终端获取到第一触摸点数量为1,而第二触摸点数量为4,从而确定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步骤二、若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大于第二触摸面积,和/或,第一触摸点数量大于第二触摸点数量,则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折叠显示屏上,触摸区域面积较大,和/或,触摸点数量较多的显示区域通常为背向用户的区域,因此,当检测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大于第二触摸面积,和/或,第一触摸点数量大于第二触摸点数量时,终端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比如,在图9所示的使用场景下,终端获取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为160个像素点,而第二触摸区域面积为40个像素点,从而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又比如,终端获取到第一触摸点数量为4,而第二触摸点数量为1,从而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获取到的触摸信息中还包括纹路特征时,该步骤还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一、若第一纹路特征符合拇指纹路特征,且第二纹路特征不符合拇指纹路特征,则确定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正常握持姿势下,用户的拇指通常与面向自身一侧的屏幕接触,而除拇指外的其它手指则与背向自身一侧的屏幕接触。因此,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内采集到的纹路特征,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获取到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纹路特征后,将该纹路特征与预存的拇指纹路特征进行匹配,进而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终端所处的握持方式。
当第一纹路特征与拇指纹路特征匹配时,终端确定用户拇指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接触,从而确定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并确定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比如,在图8所示的使用场景下,终端检测到第一纹路特征与拇指纹路特征匹配,而第二纹路特征与拇指纹路特征不匹配,从而确定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步骤二、若第一纹路特征不符合拇指纹路特征,且第二纹路特征符合拇指纹路特征,则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与上述步骤相反的,当第二纹路特征与拇指纹路特征匹配时,终端确定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为第二显示区域,并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比如,在图9所示的使用场景下,终端检测到第二纹路特征与拇指纹路特征匹配,而第一纹路特征与拇指纹路特征不匹配,从而确定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根据触摸区域面积、触摸信号数量和纹路特征三者中的任意一种、任意两种组合或三种确定所处的握持状态,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05,若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则控制第一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第二显示区域熄屏。
通过上述步骤1001至1004确定出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后,终端控制折叠显示屏各个显示区域的亮灭。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当确定终端81处于第一握持状态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811亮屏,并控制第二显示区域812熄屏。
步骤1006,若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则控制第二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熄屏。
示意性的,如图9所示,当确定终端81处于第一握持状态时,控制第二显示区域812亮屏,并控制第一显示区域811熄屏。
可选的,对于处于熄屏状态的显示区域,终端停止响应该显示区域内的触摸操作,或关闭该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模组。
示意性的,图8中,终端81关闭第二显示区域812处的触控模组;图9中,终端81关闭第一显示区域811处的触控模组。
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比较两侧显示区域内触摸信号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和/或,触摸点数量,和/或,纹路特征,确定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提高了确定出的握持状态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屏幕控制的准确性。
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翻转时,终端面向用户一侧的显示区域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确保终端在发生翻转时,能够及时调整屏幕的亮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图10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上述步骤1005和1006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7,获取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角速度数据。
折叠状态下,终端通过内置的角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角速度数据,并计算出终端在各个方向上的旋转角度。当检测某一方向上的旋转角度大于阈值时,即确定终端发生了翻转。
步骤1008,若角速度数据指示终端发生翻转,则启用其它显示区域(处于熄屏状态的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显示区域处于熄屏状态时,终端会停止响应该显示区域内的触摸操作,或关闭该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模组,为了确保终端发生旋转时,折叠显示屏能够采集到触摸信号,进而根据触摸信号重新控制各个显示区域的亮灭状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终端发生旋转时,终端重新启用该显示区域(即熄屏状态下的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比如启用该显示区域处的触控模组),以便后续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当检测到自身发生旋转时,终端81即重新启用第二显示区域812处的触控功能,并重新采集触摸信号;如图9所示,当检测到自身发生旋转时,终端81即重新启用第一显示区域811处的触控功能,并重新采集触摸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角速度数据确定自身是否发生翻转,并在检测到机身发生翻转时,重启熄屏状态下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以便重新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显示区域的亮灭,进一步提高了屏幕控制的准确性。
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屏幕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以及两者的组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屏幕控制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1210,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采集所述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
确定模块1220,用于根据所述触摸信号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控制模块1230,用于根据所述握持状态控制所述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
可选的,所述折叠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且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相对;
所述确定模块122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一触摸信息,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触发;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二触摸信息,所述第二触摸信号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触发;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所述握持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和第一触摸点数量,所述第二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二触摸区域面积和第二触摸点数量,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摸面积,和/或,所述第一触摸点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摸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若所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摸面积,和/或,所述第一触摸点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摸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可选的,所述折叠显示屏中设置有指纹采集模组,所述第一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一纹路特征,所述第二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二纹路特征,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若所述第一纹路特征符合拇指纹路特征,且所述第二纹路特征不符合所述拇指纹路特征,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若所述第一纹路特征不符合所述拇指纹路特征,且所述第二纹路特征符合所述拇指纹路特征,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1230,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第一握持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熄屏;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第二握持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熄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角速度数据;
所述采集模块1210,还用于若所述角速度数据指示所述终端发生翻转,则启用所述其它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并执行所述采集所述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外露的终端时,终端通过采集折叠显示屏上触发的触摸信号,并根据该触摸信号确定终端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从而自动控制该握持状态下面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亮屏显示,并控制该握持状态下背向用户一侧显示区域熄屏,进而实现折叠状态下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自动控制,整个过程无需用户进行手动设置,简化了设置流程,提高了折叠显示屏的亮熄屏控制效率。
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比较两侧显示区域内触摸信号所指示的触摸区域面积,和/或,触摸点数量,和/或,纹路特征,确定当前所处的握持状态,提高了确定出的握持状态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屏幕控制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角速度数据确定自身是否发生翻转,并在检测到机身发生翻转时,重启熄屏状态下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以便重新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显示区域的亮灭,进一步提高了屏幕控制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装置在进行屏幕控制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装置与屏幕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310、存储器1320和折叠显示屏1330,存储器1320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1310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屏幕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屏幕控制方法。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折叠状态下,所述折叠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露,所述折叠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夹角可变,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折叠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坐标范围,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第一触摸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坐标范围,采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第二触摸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和所述第二触摸信号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根据所述握持状态控制所述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其中,熄屏状态下,所述其它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操作不被响应,或者所述其它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模组关闭;
获取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角速度数据;
若所述角速度数据指示所述终端发生翻转,则启用所述其它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相对;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和所述第二触摸信号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一触摸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二触摸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所述握持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和第一触摸点数量,所述第二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二触摸区域面积和第二触摸点数量,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所述握持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触摸区域面积,和/或,所述第一触摸点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触摸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若所述第一触摸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摸区域面积,和/或,所述第一触摸点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摸点数量,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显示屏中设置有指纹采集模组,所述第一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一纹路特征,所述第二触摸信息中包括第二纹路特征,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所述握持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纹路特征符合拇指纹路特征,且所述第二纹路特征不符合所述拇指纹路特征,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握持状态;
若所述第一纹路特征不符合所述拇指纹路特征,且所述第二纹路特征符合所述拇指纹路特征,则确定所述终端处于第二握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握持状态控制所述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包括:
若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第一握持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熄屏;
若所述终端处于所述第二握持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熄屏。
6.一种屏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折叠显示屏的终端,折叠状态下,所述折叠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外露,所述折叠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夹角可变,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坐标范围,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第一触摸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坐标范围,采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第二触摸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号和所述第二触摸信号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握持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握持状态控制所述折叠显示屏的预定显示区域亮屏,并控制所述预定显示区域外的其它显示区域熄屏,其中,熄屏状态下,所述其它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操作不被响应,或者所述其它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模组关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角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角速度数据;
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角速度数据指示所述终端发生翻转,则启用所述其它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相对;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一触摸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触摸信号中包含的第二触摸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所述握持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触摸信息和所述第二触摸信息包括触摸区域面积、触摸点数量和纹路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折叠显示屏,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屏幕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屏幕控制方法。
CN201711082043.9A 2017-11-07 2017-11-07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31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2043.9A CN107831999B (zh) 2017-11-07 2017-11-07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2043.9A CN107831999B (zh) 2017-11-07 2017-11-07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1999A CN107831999A (zh) 2018-03-23
CN107831999B true CN107831999B (zh) 2020-01-14

Family

ID=6165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820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31999B (zh) 2017-11-07 2017-11-07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1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6607A (zh) * 2018-03-30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493450B (zh) * 2018-07-17 202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亮灭屏方法、折叠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5529A (zh) * 2018-07-23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124218B (zh) * 2018-10-31 2022-05-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窗的确定方法、移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58480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显示区域的操作执行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48468A (zh) * 2018-12-19 2019-03-08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智能型教学系统
CN109840061A (zh) * 2019-01-31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81892A (zh) * 2019-02-27 2019-07-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61694B (zh) 2019-02-28 2023-02-28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109932887B (zh) * 2019-02-28 2022-03-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58651B (zh) * 2019-04-22 2021-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27862A1 (zh) * 2019-05-10 2020-11-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折的电子终端及显示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86865B (zh) * 2019-06-20 2022-09-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10013800A (ko) * 2019-07-29 2021-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벤트에 따라 형태가 전환되는 접이식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접이식 전자 장치의 형태를 전환하는 방법
CN110602273B (zh) 2019-08-05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79061B2 (en) * 2019-08-09 2022-07-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Nanjing Branch Display mode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CN112486346B (zh) 2019-09-12 2023-05-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按键模式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31864A (zh) * 2019-09-18 2019-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312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06657667A (zh) * 2017-01-09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的点亮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312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06657667A (zh) * 2017-01-09 2017-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的点亮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1999A (zh)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1999B (zh)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70724B (zh) 显示屏展开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44228B (zh) 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704177B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766053B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65952B (zh) 截屏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70716B (zh) 调用后台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28885B (zh) 多任务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782976B (zh) 文件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623793B (zh) 图像拍摄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65775B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765959B (zh) 后台应用程序显示方法和终端
CN107807773B (zh) 一种应用分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66579B (zh) 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678826B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9233306A1 (zh) 图标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656792B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871121B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31993B (zh) 播放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3174B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28810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656578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66660B (zh) 通话降噪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9091411A1 (zh) 拍摄图像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435277B (zh) 显示内容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