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0715A -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0715A
CN107820715A CN201780000816.6A CN201780000816A CN107820715A CN 107820715 A CN107820715 A CN 107820715A CN 201780000816 A CN201780000816 A CN 201780000816A CN 107820715 A CN107820715 A CN 107820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user equipment
timer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08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20715B (zh
Inventor
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68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3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20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0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20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0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sings, housings
    • H04B1/036Coo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0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e.g. by providing a similar standby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包括: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本公开技术方可以实现UE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而且可以避免在任意时间、频繁地发送信令所导致的信令负担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为UE)设置高阶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为MIMO)、多载波聚合或者高阶调制解码等无线传输方式,以满足用户对于高速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但是这种高速的无线传输方式可能会导致UE过热,而UE过热可能会进一步导致UE的业务数据的传输中断、甚至设备重新启动等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用户使用UE时有良好体验,UE提供商一般会针对手机做温度控制,例如,可以控制UE通过去附着以及重新附着的方式来降低无线链路配置,以避免UE过热。相关技术中,UE在去附着以及重新附着的过程中会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中断,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用以实现UE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避免相关技术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中断的问题,而且通过计时器确定发送第一信令之后的预设时长后要执行的过热保护操作,避免了在任意时间、频繁地发送信令所导致的信令负担重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包括: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包括:
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所述计时器;
在所述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所述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或者,
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所述响应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包括:
从所述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基于所述降温辅助信息,生成所述响应信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应用在用户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
过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包括:
重置子模块,被配置为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所述计时器;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所述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或者,
第三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计时器停止模块,被配置为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响应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生成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生成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降温辅助信息,生成所述响应信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所述响应信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所述响应信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当用户设备确定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可以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实现UE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避免相关技术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中断的问题,并且在发送第一信令之后设置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并且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避免了在任意时间、频繁地发送信令所导致的信令负担重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场景图。
图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时器的计时方法示意图一。
图1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时器的计时方法示意图二。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基站和用户设备交互实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场景图,图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时器的计时方法示意图一,图1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时器的计时方法示意图二;该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可以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如图1A所示,该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103:
在步骤101中,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发送第一信令时启动一个计时为预设时长的计时器,计时器的计时起始时间为发送第一信令的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时长的计时器可以由基站设置,并且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信令,如RRC连接重配置信令中的其他配置信令Otherconfig信令指示给用户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中可以为包含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的信令,第一信令中可以携带指示基站解决用户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过热导致的性能过低Lower-Performance的指示信息;和/或,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和/或,用户设备的临时UE能力,临时UE能力可以以用户设备类型表征或者以射频参数表征。
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用户设备的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并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确定用户设备是否过热,例如,可在用户设备温度超过85度持续5分钟时确定用户设备过热。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温度可以为用户设备的电池表面温度,或者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表面温度,或者用户设备的前屏或者后壳的温度等。
在步骤102中,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C,用户设备在T0时刻发送第一信令,计时器在T0时刻开始计时,计时器的计时长度为t1,则用户设备可检测T0+t1时刻的设备温度,如果在T0时刻至T0+t1时刻之间的T2时刻,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携带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可不对计时器执行任何操作,仍在T0+t1时刻检测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基站基于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计时器,在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参见图1D,用户设备在T0时刻发送第一信令,计时器在T0时刻开始计时,计时器的计时长度为t1,则用户设备可检测T0+t1时刻的设备温度,如果在T0时刻至T0+t1时刻之间的T2时刻,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携带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则可对计时器执行重置操作,即计时器在T2时刻重新开始计时,则用户设备可在T2+t1时刻检测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在计时器还没有超时时,用户设备开始了连接重建流程,则需要停止运行计时器。
在步骤103中,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结果可以用户设备仍然过热,检测结果还可以为用户设备不再过热。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检测结果,所执行的过热保护操作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这里先不详述。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如图1B所示,在图1B所示的场景中,包括基站10、用户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20,其中,用户设备20确定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可以向基站10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实现UE20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10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并且在发送第一信令之后设置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检测用户设备20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例如,如果检测结果为仍然过热,则可向基站10再次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并重新启动计时器。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101-步骤103,可以实现UE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避免相关技术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中断的问题,并且在发送第一信令之后设置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并且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避免了在任意时间、频繁地发送信令所导致的信令负担重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包括:
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基站基于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计时器;
在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基站发送指示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并停止运行计时器;或者,
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并停止运行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进一步还可以包括:
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计时器。
具体如何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请参考后续实施例。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以如何实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执行步骤202或者步骤205。
在步骤202中,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01和步骤202的描述可参见图1A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1和步骤102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203中,若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可以相同,也即,第一信令中所包含的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与第二信令中所包含的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相同;第一信令和第二信令可以不相同,也即,第一信令中所包含的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与第二信令中所包含的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不相同。
在步骤204中,若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基站发送指示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或者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停止运行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当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不再过热时,可以基于系统约定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或者不向基站发送任意一个信令。
在步骤205中,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计时器,流程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在计时器超时之前,用户设备由于通信信号太差等原因导致发生连接重新建立的流程,则停止计时器。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201-步骤205,可以实现在用户设备在过热时基于预设时长的计时器确定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间隔时间,避免在任意时间频繁向基站发送信令,减小了频谱资源利用率以及网络的信令负担。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该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可以应用在基站上,如图3所示,该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01-303:
在步骤301中,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中可以为包含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的信令,第一信令中可以携带指示基站解决用户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过热导致的性能过低Lower-Performance的指示信息;和/或,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和/或,用户设备的临时UE能力,临时UE能力可以以用户设备类型表征或者以射频参数表征。
在步骤302中,基于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中可以为包含帮助基站解决UE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的信令,第一信令中可以携带指示基站解决用户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过热导致的性能过低Lower-Performance的指示信息;和/或,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和/或,用户设备的临时UE能力,临时UE能力可以以用户设备类型表征或者以射频参数表征。
在一实施例中,响应信令可以为RRC连接重配置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信令中携带有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则基站可以直接基于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生成响应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信令中携带有用户设备的临时UE能力,则基站可根据第一信令中的用户设备类型确定临时用户设备能力确定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并生成响应信令。
在步骤303中,发送响应信令。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如图1B所示,在图1B所示的场景中,包括基站10、用户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20,其中,用户设备20确定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可以向基站10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实现UE20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10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并且在发送第一信令之后设置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检测用户设备20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例如,如果检测结果为仍然过热,则可向基站10再次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并重新启动计时器。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301-步骤303,可以实现基站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确定用户设备的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进而通过降低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配置来降低设备温度,避免了相关技术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中断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包括:
从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基于降温辅助信息,生成响应信令。
具体如何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请参考后续实施例。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以如何生成响应信令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从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过热导致的性能过低Lower-Performance的指示信息;和/或,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和/或,用户设备的临时UE能力,临时UE能力可以以用户设备类型表征或者以射频参数表征。
在步骤402中,基于降温辅助信息,生成响应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信令中携带有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则基站可以直接基于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生成响应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信令中携带有用户设备的临时UE能力,则基站可根据第一信令中的用户设备类型确定临时用户设备能力确定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并生成响应信令。在一实施例中,如果临时UE能力以用户设备类型表征,则基站可根据第一信令中的用户设备类型确定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在一实施例中,如果临时UE能力以射频参数表征,则基站可根据第一信令中的射频参数确定临时用户设备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可基于所确定的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生成RRC连接重配置的响应信令。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401-步骤402,可以实现基站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确定用户设备的待调整至的无线链路配置,进而通过降低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配置来降低设备温度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基站和用户设备交互实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交互实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501中,用户设备发生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的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在步骤502中,用户设备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在发送第一信令之后即启动预设时长的计时器,计时器的起始计时时间可以理解为发送第一信令的时间。
在步骤503中,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从第一信令中解析指示解决用户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
在步骤504中,基站基于辅助信息,生成响应信令。
在步骤505中,基站发送响应信令。
在步骤506中,检测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并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501-步骤506,可以实现UE在过热时通过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信令的方式降低温度,避免相关技术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中断的问题,而且通过计时器确定发送第一信令之后的预设时长后要执行的过热保护操作,避免了在任意时间、频繁地发送信令所导致的信令负担重的问题。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如图6所示,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包括:
过热处理模块61,被配置为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模块62,被配置为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模块63,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62包括:
重置子模块621,被配置为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基站基于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计时器;
检测子模块622,被配置为在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63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631,被配置为若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63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632,被配置为若检测结果为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基站发送指示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并停止运行计时器;或者,
第三处理子模块633,被配置为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并停止运行计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计时器停止模块64,被配置为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计时器。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应用在基站上,如图8所示,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1,被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生成模块82,被配置为基于接收模块81接收到的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模块83,被配置为发送生成模块82生成的响应信令。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生成模块82包括:
解析子模块821,被配置为从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生成子模块822,被配置为基于降温辅助信息,生成响应信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装置1000可以被提供为一个基站。参照图10,装置1000包括处理组件10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1024、天线组件1026、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1022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处理组件10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000的处理组件10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基站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基站够执行以完成上述第二方面所公开的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响应信令。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1100可以是第一设备,例如智能手机。
参照图11,装置11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102,存储器1104,电源组件1106,多媒体组件1108,音频组件11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112,传感器组件1114,以及通信组件1116。
处理组件1102通常控制装置11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1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1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108和处理组件11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1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1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1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消息,图片等。存储器1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106为装置11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1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1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108包括在装置11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1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1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1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1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1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104或经由通信组件11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1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112为处理组件11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1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1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114可以检测到设备11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装置11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检测装置1100或装置11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1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1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1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1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距离感应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1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1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1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1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1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1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1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100的处理器11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能够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用户设备在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用户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包括:
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所述计时器;
在所述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所述计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或者,
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6.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所述响应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包括:
从所述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基于所述降温辅助信息,生成所述响应信令。
8.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在用户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
过热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重置子模块,被配置为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信令返回的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重置所述计时器;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计时器重置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仍然过热,则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二信令并重新启动所述计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第二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不再过热,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不再过热的第三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或者,
第三处理子模块,被配置为拒绝向基站发送任一信令并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时器停止模块,被配置为若在所述计时器超时之前发生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则停止运行所述计时器。
13.一种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响应信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信令中解析得到降温辅助信息;
生成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降温辅助信息,生成所述响应信令。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所述响应信令。
17.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确定用户设备由无线链路配置过高导致过热时,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并且启动一个预设时长的计时器;
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计时器超时时的设备温度;
执行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操作。
18.一种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降温配置的第一信令;
基于所述第一信令,生成携带有降温配置的响应信令;
发送所述响应信令。
CN201780000816.6A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Active CN107820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6882.XA CN112953575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96673 WO2019028711A1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6882.XA Division CN112953575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0715A true CN107820715A (zh) 2018-03-20
CN107820715B CN107820715B (zh) 2021-04-06

Family

ID=616068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6882.XA Active CN112953575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201780000816.6A Active CN107820715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6882.XA Active CN112953575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4543A1 (zh)
EP (1) EP3661274B1 (zh)
JP (1) JP7035164B2 (zh)
KR (2) KR102487308B1 (zh)
CN (2) CN112953575B (zh)
BR (1) BR112020002730A2 (zh)
ES (1) ES2948118T3 (zh)
PL (1) PL3661274T3 (zh)
RU (1) RU2740512C1 (zh)
SG (1) SG11202000595PA (zh)
WO (1) WO201902871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24A (zh) * 2017-08-10 2018-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0418372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11026269A (zh) * 2019-12-04 2020-04-17 上海褚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力反馈的生物组织结构的触觉反馈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699742A (zh) * 2018-09-28 2020-09-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助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13766646A (zh) * 2020-06-04 2021-12-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频域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812B (zh) 2017-08-09 2019-10-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EP3893083A1 (en) * 2020-04-07 2021-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220149364A (ko) * 2021-04-30 2022-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과온도 상태에 대응하는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220168483A (ko) * 2021-06-16 2022-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과온도 상태에 대응하는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EP4135475A4 (en) * 2021-06-16 2023-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N OVERHEAT CONDITION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24140A (ko) * 2011-05-03 2012-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765963A (zh) * 2011-08-11 2014-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上行链路发射功率退避进行过载缓解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04899A (zh) * 2017-04-20 2018-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0311B1 (en) * 1998-11-20 2004-07-06 Ericsson Inc. Thermal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wireless data modem
US7017062B2 (en) * 2000-12-29 2006-03-2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from an overheated microprocessor
JP3783669B2 (ja) * 2002-08-29 2006-06-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過熱保護回路
CN100446374C (zh) * 2003-07-05 2008-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热保护方法
US8620235B2 (en) * 2008-05-23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for data modules
US20100273517A1 (en) * 2008-10-24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temperature control based on reduction of data rate and wtru transmit power
CN101431228B (zh) * 2008-12-18 2010-10-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热保护控制方法及系统
US8150446B2 (en) * 2009-06-17 2012-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hermal energy control in a mobile transceiver
US8918563B2 (en) * 2010-06-01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ata throttling by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scaling
CN101868021A (zh) * 2010-06-18 2010-10-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热保护方法与无线接入网络设备
US9112691B2 (en) * 2010-08-13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wnlink flow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25533B (zh) * 2010-11-04 2015-11-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主控单元、网络处理单元、过热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2548012B (zh) * 2010-12-22 2019-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02176782A (zh) * 2011-01-10 2011-09-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设备及其热保护方法
US8452323B2 (en) * 2011-09-22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thermally optimal uplink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8831529B2 (en) * 2012-04-30 2014-09-09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N103918339B (zh) * 2012-11-02 201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上行信号的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819481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Gemalto M2M GmbH Configuring and reconfiguring a radio link in view of an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a user equipment without call interruption
US10291013B2 (en) * 2013-11-20 2019-05-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aptive battery protection
CN104317373B (zh) * 2014-10-21 2019-02-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降温的方法和装置
JP2018148248A (ja) * 2015-07-28 2018-09-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860773B2 (en) * 2015-12-07 2018-01-02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to prevent overheating from high performance device configur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DE102015121628B4 (de) * 2015-12-11 2022-08-11 Apple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emperaturregelung in einem Funkempfäng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24140A (ko) * 2011-05-03 2012-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765963A (zh) * 2011-08-11 2014-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上行链路发射功率退避进行过载缓解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04899A (zh) * 2017-04-20 2018-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Thermal issues with high capability UEs", 《3GPP TSG-RAN WG2 #97 R2-1701835》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0824A (zh) * 2017-08-10 2018-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9028739A1 (zh) * 2017-08-10 2019-0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1184781B2 (en) 2017-08-10 2021-11-2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7690824B (zh) * 2017-08-10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EP3780399A4 (en) * 2018-04-28 2021-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418372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US11533647B2 (en) 2018-04-28 2022-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699742A (zh) * 2018-09-28 2020-09-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助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US11743129B2 (en) 2018-09-28 2023-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ssistanc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699742B (zh) * 2018-09-28 2023-1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助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11026269A (zh) * 2019-12-04 2020-04-17 上海褚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力反馈的生物组织结构的触觉反馈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026269B (zh) * 2019-12-04 2023-10-10 上海褚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力反馈的生物组织结构的触觉反馈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766646A (zh) * 2020-06-04 2021-12-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频域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766646B (zh) * 2020-06-04 2023-11-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频域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28711A1 (zh) 2019-02-14
JP7035164B2 (ja) 2022-03-14
CN112953575A (zh) 2021-06-11
KR102487308B1 (ko) 2023-01-11
EP3661274B1 (en) 2023-04-05
RU2740512C1 (ru) 2021-01-15
ES2948118T3 (es) 2023-08-31
CN112953575B (zh) 2022-11-04
EP3661274A4 (en) 2021-01-20
KR20200035299A (ko) 2020-04-02
US20200174543A1 (en) 2020-06-04
KR20220003649A (ko) 2022-01-10
PL3661274T3 (pl) 2023-10-30
EP3661274A1 (en) 2020-06-03
BR112020002730A2 (pt) 2020-07-28
CN107820715B (zh) 2021-04-06
JP2020529783A (ja) 2020-10-08
SG11202000595PA (en) 2020-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0715A (zh)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6604376B (zh) 信道监听控制方法、装置和用户终端
CN109451812B (zh) 用户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223353B (zh) 用于请求系统消息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690824A (zh)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5430161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8519678A (ja) 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アクセス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5306718A (zh) 事件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6506562B (zh) 智能设备的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6714214A (zh) 用户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916975A (zh) 网络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800401B2 (en) User equipment protection metho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7466457A (zh) 降低用户设备温度的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356948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39497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5094966B (zh) 控制pc的方法及装置
US202001545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8401511A (zh) 保护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8353362A (zh) 系统消息接收方法及系统消息接收装置
CN104156387A (zh) 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974377A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EP3905773A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565718A (zh) 传输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2619A (zh) 信令检测的实现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076557A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