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8015A -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8015A
CN107818015A CN201711012076.6A CN201711012076A CN107818015A CN 107818015 A CN107818015 A CN 107818015A CN 201711012076 A CN201711012076 A CN 201711012076A CN 107818015 A CN107818015 A CN 107818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ace
image
system resourc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20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8015B (zh
Inventor
王君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20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8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8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8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8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8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部解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人脸解锁方面,面部解锁技术是依据人的面部是独一无二这一特性进行解锁的一种技术。目前,在面部解锁成功后,系统资源调用通常是终端设备根据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等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提升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应用于包括面部图像采集装置的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面部图像采集装置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现有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是当不同的用户在同一台终端设备上面部解锁成功后,终端设备所采用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都是相同的,可见,该种方法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相同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某些程度上无法提升。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根据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的匹配结果确定用户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根据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可见,本申请是基于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的匹配结果,匹配结果不同,采用不同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这样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提升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限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并行执行指的是至少两个动作是在不同的进程上同步进行的,比如动作A和动作B,动作A在进程1上执行,动作B在进程2上执行,且动作B是在动作A执行过程中进行的。
(3)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运算器(算数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Data)、控制及状态的总线(Bus)。中央处理器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4)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终端设备(比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进行图像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5)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采用“数据驱动并行计算”的架构,是一种特别擅长处理视频、图像类的海量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器。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其中,面部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也可以是普通摄像模组,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检测到屏幕解锁事件,且在步骤101之前终端设备处于黑屏状态时,终端设备需要在步骤101之前先点亮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然后,执行步骤101。
进一步地,在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时,触控显示屏的亮度可以是根据环境光的亮度确定的,具体有:环境光的亮度越高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时,触控显示屏的亮度越低,环境光的亮度越低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时,触控显示屏的亮度越高。或者,不同时段对应不同的亮度,在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时,触控显示屏的亮度是根据当前系统的时间确定的。
步骤102: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终端设备根据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部模板集包括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和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包括:
在第一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授权用户,所述第一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
在第二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授权用户,所述第二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所述第一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可以是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也可以是由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与年龄段相关联,所述年龄段包括青年和中年。
其中,在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是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情况下,所述一个第一授权用户为终端设备的主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更新的方式有:终端设备获取预设时段内采集到的一个第一授权用户的M个面部图像,所述M为正整数;终端设备解析所述M个面部图像;终端设备从所述M个面部图像中获取面部特征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值的X个面部图像,所述X为正整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中的X个面部模板更新为所述X个面部图像,所述M大于或者等于所述X。
其中,预设时段的终止时间节点为当前系统时间,预设时段的时长例如可以是5小时、10个小时、1天、2天、1周或是其他值。
其中,预设数值例如可以是8、9、10、11、12或是其他值。
其中,在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是由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一授权用户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主人、终端设备的主人的配偶、终端设备的主人的朋友,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包括T个子模板集,所述T为大于1的整数,子模板集Y更新的方式与所述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第一面部模板子集更新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叙述,所述子模板集Y为所述T个子模板集中的任意一个子模板集。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的具体实施方式有:首先,终端设备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然后,终端设备获取面部模板i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最后,终端设备确定用户的面部图像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与面部模板i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的比值;其中,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与面部模板i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的比值即为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所述面部模板i为第一面部模板子集中的任意一个面部模板。
其中,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用户的面部图像以及面部模板所包含的面部特征数量采用现有技术相关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一阈值例如可以是80%、82%、84%、86%、88%或是其他值。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阈值为80%,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将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i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i的第一匹配值(比如82%),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匹配值(比如82%)大于第一阈值(80%),那么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用户为第一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可以是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二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也可以是由终端设备授权的多个第二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与年龄段相关联,所述年龄段包括少年和老年。
其中,在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是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二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情况下,所述一个第二授权用户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主人的孩子,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主人的父亲或者母亲,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更新的方式与所述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第一面部模板子集更新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在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是由终端设备的多个第二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授权用户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主人的孩子、终端设备的主人的父母,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包括N个子模板集,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子模板集Z更新的方式与所述由终端设备的一个第一授权用户的面部模板组成的集合的第一面部模板子集更新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叙述,所述子模板集Z为所述N个子模板集中的任意一个子模板集。
其中,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二匹配值的具体实施方式与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其中,第二阈值例如可以是82%、84%、86%、88%、90%或是其他值。
举例来说,假设第二阈值为82%,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将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j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j的第二匹配值(比如85%),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匹配值(比如85%)大于第二阈值(82%),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匹配值(比如85%)大于第二阈值(82%),那么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类型。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设备将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中的面部模板匹配,以得到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在终端设备将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中的面部模板匹配的同时,终端设备将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二面部模板子集中的面部模板匹配,以得到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二匹配值。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阈值为80%,第二阈值为82%,终端设备将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中的面部模板匹配,得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比如78%),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匹配值(比如78%)小于第一阈值(80%),终端设备将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二面部模板子集中的面部模板匹配,得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二匹配值(比如85%),终端设备确定第二匹配值(比如85%)大于第二阈值(82%),那么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
其中,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使用的G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使用的NPU的工作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第一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第一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中央处理器(CPU)中的大核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阈值、使用CPU的第一工作频段、使用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阈值、使用GPU的第一工作频段、使用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三设定阈值、使用NPU的第一工作频段;
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CPU中的小核的个数小于第四设定阈值、使用CPU的第二工作频段、使用GPU的个数小于第二设定阈值、使用GPU的第二工作频段、使用NPU的个数小于第三设定阈值、使用NPU的第二工作频段,所述CPU的第二工作频段小于所述CPU的第一工作频段,所述GPU的第二工作频段小于所述GPU的第一工作频段,所述NPU的第二工作频段小于所述NPU的第一工作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类型还对应第三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第三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CPU中的大核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阈值、使用CPU的第三工作频段、使用GPU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阈值、使用GPU的第三工作频段、使用NPU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三设定阈值、使用NPU的第三工作频段,所述CPU的第三工作频段小于所述CPU的第二工作频段,所述GPU的第三工作频段小于所述GPU的第二工作频段,所述NPU的第三工作频段小于所述NPU的第三工作频段。
其中,所述大核的最高工作频率大于所述小核的最高工作频率。
其中,第一设定阈值例如可以是2、3、4或是其他值。
其中,第二设定阈值例如可以是2、3、4或是其他值。
其中,第三设定阈值例如可以是2、3、4或是其他值。
其中,第四设定阈值例如可以是2、3、4或是其他值。
其中,CPU的工作频段与其对应的工作频段的频率如表2所示:
表2
CPU的工作频段 CPU工作频段的频率(GHZ)
CPU的第一工作频段 2.0-2.2
CPU的第二工作频段 1.8-2.0
CPU的第三工作频段 1.6-1.8
其中,GPU的工作频段与其对应的工作频段的频率如表3所示:
表3
GPU的工作频段 GPU工作频段的频率(MHZ)
GPU的第一工作频段 640-700
GPU的第二工作频段 560-640
GPU的第三工作频段 500-560
其中,NPU的工作频段与其对应的工作频段的频率如表4所示:
表4
NPU的工作频段 NPU工作频段的频率(GOPS)
NPU的第一工作频段 24-36
NPU的第二工作频段 12-24
NPU的第三工作频段 0-12
举例来说,假设第二设定阈值为6,第三设定阈值为2,第四设定阈值为4,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类型,根据表1可知第二类型的用户对应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或者第三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终端设备在触控显示屏的左上角区域弹出一个提示框(如图2所示),当检测到用户针对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点击操作时,终端设备执行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比如终端设备使用CPU的2个小核、使用CPU的1.9GHZ工作频率、使用GPU的4个核、使用GPU的570MHZ工作频段、使用NPU的1个核、使用NPU的15GOPS工作频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对应至少两种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弹出一提示框,所述提示框内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框显示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比如,提示框显示的位置在触控显示屏的左上角区域、触控显示屏的左下角区域、触控显示屏的右上角区域、触控显示屏的右下角区域,等等。或者,所述提示框显示的位置可以是不固定的,每一个时段对应一个显示位置,比如8:00am~12:00am对应的显示位置为触控显示屏的中间区域,12:00am~14:00pm对应的显示位置为触控显示屏的右下角,等等。
步骤103: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举例来说,假设面部图像采集装置为前置摄像头,第一阈值为80%,假设第一设定阈值为3,第二设定阈值为6,第三设定阈值为2,终端设备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终端设备确定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比如82%),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匹配值(比如82%)大于第一阈值(80%),那么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用户为第一类型,根据表1可知第一类型用户对应第一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比如终端设备使用CPU的4个大核、使用CPU的2.1GHZ工作频率、使用GPU的8个核、使用GPU的650MHZ工作频段、使用NPU的3个核、使用NPU的27GOPS工作频段。
可见,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根据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的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根据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可见,本申请基于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的匹配结果,匹配结果不同,采用不同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这样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提升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更为详细的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终端设备检测到屏幕解锁事件。
步骤302:终端设备通过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步骤303: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匹配,以得到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一匹配值。
步骤304: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第一匹配值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若否,则执行步骤305-步骤306。
若是,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5: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
步骤306: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步骤307:终端设备将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匹配,以得到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第二匹配值。
步骤308: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第二匹配值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若否,则执行步骤309。
若是,则不执行任何操作。
步骤309: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
步骤310:终端设备是否检测到用户针对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点击操作。
若是,则执行步骤311。
若否,则执行步骤312。
步骤311:终端设备执行第二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步骤312:终端设备执行第三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部模板集包括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和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第一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授权用户,所述第一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
在第二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授权用户,所述第二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所述第一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使用的G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使用的NPU的工作频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对应至少两种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程序包括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弹出一提示框,所述提示框内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方法,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终端设备500包括:处理单元501、通信单元502和存储单元503,处理单元501包括采集单元5011、确定单元5012、执行单元5013和提示单元5014。存储单元5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通信单元5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上述某些单元(采集单元5011、确定单元5012、执行单元5013和提示单元5014)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关步骤。
其中,所述采集单元5011,用于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所述确定单元5012,用于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所述执行单元5013,用于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5012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部模板集包括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和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所述确定单元5012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包括:
在第一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授权用户,所述第一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
在第二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授权用户,所述第二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所述第一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使用的G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使用的NPU的工作频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对应至少两种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提示单元5014,用于在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弹出一提示框,所述提示框内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其中,处理单元5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单元503可以是存储器,通信单元5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射频芯片、通信接口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方法部分。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6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终端设备600包括:壳体10、主板20、触控显示屏30、电池40和副板50,主板20上设置有红外光源21、虹膜摄像头22、前置摄像头23、处理器24、存储器25和SIM卡槽26等,副板上设置有振子51、一体音腔52、VOOC闪充接口53和指纹模组54,上述前置摄像头23组成该终端设备600的面部图像采集装置。
其中,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23,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所述处理器24,用于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所述处理器24,还用于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方面,所述处理器2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部模板集包括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和第二面部模板子集,在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方面,所述处理器24具体用于:
在第一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授权用户,所述第一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
在第二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授权用户,所述第二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所述第一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使用的G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使用的NPU的工作频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对应至少两种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处理器24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弹出一提示框,所述提示框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所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面部图像采集装置的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模板集包括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和第二面部模板子集,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包括:
在第一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授权用户,所述第一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
在第二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授权用户,所述第二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所述第一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
4.根据权利要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使用的G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使用的NPU的工作频段。
5.根据权利要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对应至少两种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弹出一提示框,所述提示框内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面部图像采集装置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用户的类型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模板集包括第一面部模板子集和第二面部模板子集,在根据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第一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授权用户,所述第一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一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
在第二匹配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授权用户,所述第二匹配值是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所述第二面部模板子集的匹配值,所述第一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授权用户的系统资源调用优先级。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系统资源调用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使用的中央处理器(CPU)的个数、使用的C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图形处理器(GPU)的个数、使用的GPU的工作频段、使用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个数、使用的NPU的工作频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对应至少两种系统资源调用策略,所述处理器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二类型的用户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弹出一提示框,所述提示框内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相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面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与面部模板集匹配时,确定所述用户的面部图像对应的系统资源调用策略;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系统资源调用策略调用系统资源。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12076.6A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7818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2076.6A CN107818015B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2076.6A CN107818015B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8015A true CN107818015A (zh) 2018-03-20
CN107818015B CN107818015B (zh) 2021-08-06

Family

ID=6160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2076.6A Active CN107818015B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801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067A (zh) * 2007-09-29 2008-02-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47725A (zh) * 2011-03-29 2011-08-10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ndroid中支持双摄像头的方法
US20110302279A1 (en) * 2007-11-05 2011-12-08 Limelight Networks, Inc. Origin request with peer fulfillment
CN102360355A (zh) * 2011-09-28 2012-02-22 福州海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人脸识别搜索比对引擎
CN102760215A (zh) * 2012-06-27 2012-10-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进行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08082A (zh) * 2013-01-24 2013-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智能手机多用户模式权限管理方法及权限管理系统
CN103489115A (zh) * 2012-06-11 2014-0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定制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4038511A (zh) * 2013-03-04 2014-09-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516777A (zh) * 2013-10-04 2015-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和系统
WO2015070401A1 (zh) * 2013-11-13 2015-05-2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隐私保护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68420A (zh) * 2016-06-08 2016-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加载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528290A (zh) * 2016-09-17 2017-03-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067A (zh) * 2007-09-29 2008-02-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302279A1 (en) * 2007-11-05 2011-12-08 Limelight Networks, Inc. Origin request with peer fulfillment
CN102147725A (zh) * 2011-03-29 2011-08-10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ndroid中支持双摄像头的方法
CN102360355A (zh) * 2011-09-28 2012-02-22 福州海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人脸识别搜索比对引擎
CN103489115A (zh) * 2012-06-11 2014-0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定制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2760215A (zh) * 2012-06-27 2012-10-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进行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08082A (zh) * 2013-01-24 2013-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智能手机多用户模式权限管理方法及权限管理系统
CN104038511A (zh) * 2013-03-04 2014-09-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516777A (zh) * 2013-10-04 2015-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和系统
WO2015070401A1 (zh) * 2013-11-13 2015-05-2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隐私保护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68420A (zh) * 2016-06-08 2016-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加载方式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528290A (zh) * 2016-09-17 2017-03-22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资源调度方法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8015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2180B (zh) 触摸屏灵敏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9428969A (zh) 双屏终端的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54139A (zh) 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832595A (zh) 一种锁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317916B (zh) 应用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127000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096356A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80488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54357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256068A (zh) 指纹的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7925A (zh) 阅读翻页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330316A (zh) 解锁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874134A (zh) 护眼模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71000A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291540A (zh) 后台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022074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256334A (zh) 食谱搭配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808081A (zh) 一种提醒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368998A (zh) 日程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657221A (zh) 一种面部信息采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479809A (zh) 提醒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818015A (zh) 一种系统资源调用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022047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10298207A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21696A (zh) 眼球追踪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