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9270A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9270A
CN107809270A CN201710730152.0A CN201710730152A CN107809270A CN 107809270 A CN107809270 A CN 107809270A CN 201710730152 A CN201710730152 A CN 201710730152A CN 107809270 A CN107809270 A CN 107809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e
emergency
sec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01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9270B (zh
Inventor
J·多恩霍夫
谷田直辉
对马雄次
藤嶋坚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09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9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60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stations, e.g. for communication with li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H04M3/5116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for emergency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42/00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 H04M2242/04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for emergency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例如关于电梯的紧急状态而进行的紧急发送与非紧急发送,适用不同的模块结构时,即使用于处理的资源较小,也能进行延时较少的数据处理。本发明的通信方法中,在将数据从电梯发送至呼叫中心时,由第1模块及第2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来处理数据。该方法中,能够设定紧急状态及非紧急状态这两种状态。在非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适用非紧急设定,既由第1模块又由第2模块处理数据。在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适用紧急设定,不使用第1模块而使用第2模块来处理数据。然后,适用了紧急设定的区段中,即使在中途从紧急状态转变成非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仍持续适用紧急设定直到该区段结束为止。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状况来切换数据的通信方式的技术。例如涉及在电梯控制单元与呼叫中心之间发送数据时的与电梯的紧急状态相关的数据发送。
背景技术
为了对位于远距离的多个电梯进行维护,而周期性地在电梯侧收集相关联的数据,并为了进行分析及维护将数据发送至呼叫中心等管理部门。数据可以是例如各种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装置自己生成的数据、由电梯使用者输入的语音等其它数据。数据由各个电梯内的小型处理器、即控制单元收集,并通过WAN(wide-area network:广域网)被发送至呼叫中心。
网络中大多情况下使用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这样的无线技术,这样的网络链路大多情况下受到带宽限制,所能使用的带宽依赖于各种外部因素,也能因时间而变。
在紧急情况下,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能供乘客紧急对呼叫中心发出呼叫。该呼叫通常是双向(two-way)的语音呼叫。为了对通信链路当前能够使用的带宽是否足够用于语音呼叫进行评价,周期性地进行带宽评价,或在进行紧急呼叫之前进行带宽评价。
为了节省运营费用,VoIP(Voice-over-IP:网络电话)使用与用于发送维护数据的通信链路相同的通信链路,利用该VoIP来进行紧急呼叫。为了进一步节省运营费用,需要减少通过网络发送来的数据量,通过在利用WAN进行发送前,适用数据压缩来实现。
呼叫中心必须在使用经压缩的数据之前,进行解压缩。压缩与解压缩仅为一示例,也可以是用于节省运营费用的其它方法,例如用于减少数据的其它方法,这样的方法一般被称为“数据转换”。这样的转换、例如压缩及解压缩需要对数据进行规定的计算,由此会给发送带来规定的延时。但是,紧急呼叫对于语音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发送延时。
对于通常的发送(非紧急发送)与紧急发送的要求相冲突的问题,作为一个解决方案,对紧急发送使用专用的WAN来进行连结。其它解决方案还有禁止无关联的非紧急发送。
后者的解决方法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在不同发送之间共享网络连结的情况下,优先处理紧急发送,从而改善能够使用紧急发送的可使用资源。这需要区别紧急发送与非紧急发送,为了区别紧急发送与非紧急发送,例如考虑TCP/IP接收目的地三元组(TCP/IPdestination 3-tuple)、即表示协议、接收目的地IP地址以及接收目的地端口编号的关联区段信息。另外,对发送数据的内容进行分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公报US2006/0194,566A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若考虑运营费用的增大,则使用紧急发送用的专用WAN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改善能在共享的线路上使用紧急发送的可使用资源,考虑在紧急发送的期间禁止不关联的非紧急发送,或优先处理紧急发送。
禁止非紧急发送及紧急发送的优先处理需要区别非紧急发送与紧急发送。用于决定非紧急发送与紧急发送的方法之一为例如研究TCP/IP接收目的地三元组、即表示协议、接收目的地IP地址以及接收目的地端口编号的区段信息。该方法的问题在于,例如使用类似的TCP/IP接收目的地三元组的情况下,可能无法仅基于区段信息来区别紧急发送与非紧急发送。因此,大多情况下,必须在区段信息评价之外,还分析转换数据的内容。然而,仅以通常在电梯的控制单元中使用的小型处理器的能力是难以进行这样的内容分析的。
另外,为了得到最终的结果,大多情况下,必须事先处理规定量的数据,因此该内容分析本身会带来规定的时间延时,在该期间内,无法满足对于紧急呼叫连结质量的高要求。另外,关于与数据转换有关的构成的突然变化或单向变化,若在电梯侧与呼叫中心侧之间识别到这样的变化,而未被同步,则例如可能会在压缩或解压缩中报错,引起数据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例如关于电梯的紧急状态而进行的紧急发送与非紧急发送,适用不同的模块结构时,即使用于处理的资源较小,也能进行延时较少的数据处理。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是将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与紧急数据并从发送机发送至接收机的通信系统。该系统中,发送机包括输入部、输出部、存储装置、区段管理部、控制单元功能模块以及处理数据的模块。存储装置包括:保存对发送数据的区段进行确定的区段参数以及生成区段的时刻的区段管理表;保存紧急状态与非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的紧急标记表;分别对非紧急数据及紧急数据定义模块的适用方式的模块标记适用表。区段管理部对区段管理表进行写入及读取,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在从输入部输入有数据的情况下从区段管理部获得与该数据相关的区段的信息,并读取出紧急标记表,基于区段的生成时刻及转换时刻,将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或紧急数据,基于该区分及模块标记适用表的内容来对数据适用模块,从输出部发送至接收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侧面是将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与紧急数据并进行发送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中,包括输入部、输出部、存储装置、区段管理部、控制单元功能模块以及处理数据的模块。存储装置包括:保存对发送数据的区段进行确定的区段参数以及生成区段的时刻的区段管理表;保存紧急状态与非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的紧急标记表;分别对非紧急数据及紧急数据定义模块的适用方式的模块标记适用表。区段管理部对区段管理表进行写入及读取,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在从输入部输入有数据的情况下从区段管理部获得与该数据相关的区段的信息,并读取出紧急标记表,基于区段的生成时刻及所述转换时刻,将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或紧急数据,基于该区分及模块标记适用表的内容来对数据适用模块,从输出部发送至接收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侧面是将数据从电梯发送至呼叫中心时,由第1模块及第2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来处理数据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中,能够设定紧急状态及非紧急状态这两种状态。在非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适用非紧急设定,既由第1模块又由第2模块处理数据。在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适用紧急设定,不使用第1模块而使用第2模块来处理数据。然后,适用了紧急设定的区段中,即使在中途从紧急状态转变成非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仍持续适用紧急设定直到该区段结束为止。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迅速决定与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有关的紧急/非紧急结构并能减少资源,从而避免间歇性或非同步的构成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的概要的构成要素框图。
图2是图示因外部紧急装置所接收到的紧急状态而不同的区段及其各自的模块适用的通信序列及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图。
图3是图示不同事件、规定的事件的时间戳的比较及其不同结果的时序图。
图4是图示电梯侧及呼叫中心侧的关联装置的结构的构成要素框图。
图5是图示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而由不同构成要素间进行互相作用的简化概要的构成要素框图及互相作用图。
图6是图示本发明可具体实现的结构的硬件构成要素的硬件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紧急信号状态的获得及关联数据结构的更新的序列图。
图8是图示紧急数据发送时的本发明的重要的主要功能的序列图。
图9是图示非紧急数据发送时的本发明的重要的主要功能的序列图。
图10是在电梯侧进行的本发明的主要功能的程序流。
图11是在电梯侧由本发明的主要功能进行的区段及紧急时间戳的比较功能的程序流。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紧急/非紧急关联状态来进行数据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的程序流。
图13是在呼叫中心侧进行的本发明的主要功能的程序流。
图14是图示本发明的关于登录的紧急/非紧急信号来更新关联数据结构的程序流。
图15是图示出了模块标记适用表的架构(schema)。
图16是图示出了紧急标记表的架构。
图17图示出了区段管理表的示例的架构。
图18是图示出了紧急状态网络标记结构的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本发明并不限定、解释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的容易理解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或主旨的范围内改变其具体结构。
在以下说明的发明结构中,对于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在不同附图间共通适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本说明书等中“第1”、“第2”、“第3”等标记用于识别构成要素,并非用作限定数量或顺序。另外,在每个段落中分别使用用于识别构成要素的编号,在一个段落中使用的编号并非一定在其它段落也表示相同结构。另外,用某个标号来识别的构成要素并不妨碍其兼备用其它标号来识别的构成要素的功能。
附图等中表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仅为利于理解发明,而可能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因此,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附图等中公开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
简单说明以下说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梯控制单元从外部装置、例如电梯厢内的紧急呼叫按钮接收紧急信号,接收到之后,将关联的紧急状态转换及其各个时刻登录至紧急状态转换表。在准备发送发送数据时,例如一部分的数据源将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之后,将关联的区段生成时间与来自紧急状态转换表的最新关联的有效紧急状态的时间戳相比较。关于比较结果,利用一部分结构来对发送数据适用发送及转换模块,添加表示之前的比较结果的网络报头,而接收呼叫中心侧能够利用相类似的方式来适用发送及转换模块。
(实施例1)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第1实施例,适用图1至图18。为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概要,各附图的概要说明如下。
图1图示出了第1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的构成要素示例。为了说明书本发明的要点的概念,如下所述使用图2及图3。
图2图示出了在各区段生成时间内,关于各紧急状态对不同区段适用通信序列及发送及转换模块。
图3图示出了不同区段的生成及紧急信号接收时刻及其各个时刻的比较结果,图示出了不同模块结构的简化概要。
两个附图中,对于登录的紧急信号的时刻与用于数据发送的区段生成时间之间的关系,决定是利用紧急结构来发送数据还是利用非紧急结构来发送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
不仅是本发明的不同构成要素,对于其互相作用也利用图4及图5如下所述进行说明。
图4图示出了发送电梯侧及接收呼叫中心侧的装置可采用的构成要素的结构及主要构成要素间的关联数据及控制连结。
图5图示出了所发送的数据到达时,发送电梯侧的主要构成要素之间的数据流及构成要素的互相作用的简化概要、以及选择各发送及转换模块结构的方法。
利用图6如下所示那样来说明为具体实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而可采用的硬件结构。
图6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采用的硬件结构的硬件结构图。
利用图7、8及图9对说明本发明的要点的事件序列进行说明。图7图示出了每次获得新的紧急信号状态时,例如按下紧急按钮,接收到关联信号时,或者根据来自呼叫中心的关联信号来关断之前的紧急状态时适用的关联数据结构的更新序列图。图8是图示出对发送数据适用的模块的结构为紧急结构的情况下的本实施例的一般动作的序列图。图9是图示出模块的结构为非紧急结构的情况下的本实施例的一般动作的类似序列图。
利用图10、11及图12如下所述那样说明对电梯的控制单元进行的主电梯侧的程序流,另外,图12是后述的呼叫中心侧执行的程序流。图10是在数据从规定的数据源到达时,由发送侧的控制单元执行的发送至呼叫中心的电梯侧的主要功能的程序流程图。图11是为了决定对当前待定中的数据适用哪个发送及转换模块结构而从区段管理部接收到用于发送的关联区段之后,作为图10的发送侧的控制单元的主程序流的子流程执行的区段及紧急时间戳的比较功能的程序流程图。图12是图示出由图11的程序流决定的关于紧急/非紧急结构适用发送及转换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在发送数据时,作为电梯侧的控制单元的主程序流的子流程来执行,在接收到数据时,作为中心侧通信功能的主程序流的子流程来执行。
利用图13如下那样说明在呼叫中心执行的主呼叫中心侧的程序流。另外,如上所述,图12的程序流也可以在呼叫中心侧执行。图13是图示出在接收数据时由接收侧的通信功能所执行的呼叫中心侧的主要功能的程序流程图。
如下述段落中简要说明的那样,在电梯侧的控制单元接收到紧急信号时,执行图14的程序流。
图14是在接收到紧急信号时,例如按下紧急按钮后,由电梯侧的控制单元执行的紧急标记表更新流程的程序流程图。
利用图15、16及图17如下所述那样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需的主数据结构进行说明。图15的数据结构既保存在电梯侧的控制单元又保存在呼叫中心并由其使用,另一方面,图16及图17的数据结构仅存在电梯侧的控制单元并由其使用。图15是图示出对由电梯侧的控制单元及呼叫中心侧通信功能管理的用于紧急及非紧急发送的发送及转换模块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块标记适用表的架构。图16是对由电梯侧的控制单元管理的紧急信号转换时刻进行说明并图示出紧急标记表的架构。图17示例出包含区段生成时间的时间戳及附加的区段参数,并由电梯侧的区段管理部进行管理的简化的区段管理表。
为了能够将电梯侧的控制单元当前发送的紧急状态通知给远程呼叫中心,如下所述利用图18进行说明的那样,使用网络标记。图18是图示出紧急状态网络标记结构、以及能够从发送电梯侧向接收呼叫中心侧通知紧急状态的网络报头标记的简化架构。
根据上述简要说明来阐述本发明的一般概要。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CPU)执行保存在存储装置中的程序,从而对于规定的处理与其它硬件协同工作来实现计算或控制等功能。有时将执行计算机等的程序、其功能或实现其功能的方法称为“功能”、“方法”、“部”、“单元”、“模块”、“块”、“流程”等。另外,为了说明方便,以上述为处理主体来进行说明。
此外,与由软件构成的功能相同的功能也能通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硬件来实现。该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
图1图示出了实施例的系统结构(100)。电梯(110)收容与WAN(150)相连的控制单元(120),进而,呼叫中心(130)也同样与WAN相连。电梯(110)内的控制单元(120)能通过WAN(150)对呼叫中心(130)发送及接收数据。
图2图示出从电梯将数据发送至呼叫中心时的多个区段的通信序列以及根据紧急/非紧急状态的转移而适用的紧急/非紧急发送及其所使用的转换模块。
紧急状态(201)在左侧由紧急状态转换线(210)来图示。“开启”表示紧急状态,“关闭”表示非紧急状态。也就是说,该信息示出了从紧急状态转移至非紧急状态的转移时刻以及从非紧急状态转移至紧急状态的转移时刻。时线(220)上所图示的那样,四个不同的区段“区段#1”至“区段#4”均从发送机(202)开始。图2中发送机(202)是数据发送的电梯侧端点,另外,对区段的源头进行简化表示。相反侧的呼叫中心一侧同样是简化接收机(208)而得到的端点。
在各区段的数据通过WAN(205)被发送之前,在发送侧适用或通过第1发送转换模块、即模块#1(203)以及第2发送转换模块、即模块#2(204)。在接收侧区段的数据适用或通过模块#2(206)以及模块#1(207)。
如线(221)所图示的那样,“区段#1”如紧急状态转换线(210)图示那样,在紧急状态为“关闭”的期间生成,因此适用用于非紧急发送的模块结构。也就是说,首先在发送侧的222,对数据适用模块#1(203),在223对数据适用模块#2(204),在接收侧的224对数据适用模块#2(206),在225对数据适用模块#1(207)。以同样的方式来从接收机(208)进行响应。也就是说,首先在接收侧的226,适用模块#1(207),之后,在227适用模块#2,接着,在发送侧的228适用模块#2(204),在229适用模块#1(203)。
在非禁止状态下同样地生成区段#2。然而,在区段#2之后,如图所示,在紧急状态转换线上的211,紧急状态转换为“开启”。在进行这样的变更的紧急状态期间,生成区段#3,适用用于紧急发送的模块结构。也就是说,在发送侧的240,通过模块#1(203),在241适用模块#2(204),同样,在接收侧的242适用模块#2(206),在243通过模块#1(207)。
在生成区段#4之前,如在212所图示的,紧急状态转换为“关闭”,之后,对区段#4的数据适用用于非紧急状态的模块结构。
另一方面,区段#3在时刻212之后也持续,在发送机202与接收机208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在212的时刻之后,在状态转换线上的213所示那样,紧急状态变为“关闭”,但在紧急“开启”状态的期间生成区段#3,因此在260、261、262及263所图示的那样,适用用于紧急发送的结构。
在214以同样方式紧急状态变更为“开启”之后,通过上述的区段#4之后的后续发送中,区段#4在紧急状态为“关闭”的期间生成紧急状态,因此在270、271、272及273所图示的那样,使用用于非紧急发送的模块结构。
图2所图示的序列的特征在于,基于生成区段时的紧急状态来确定每个区段的发送及转换模块结构,而与当前的紧急状态无关。通过确保在发送侧及接收侧将模块的顺序及使用保持为相同,从而确保适用不同方式的数据发送的安全,并能为进行紧急发送而迅速使延迟诱发模块无效(disabling)。
图3图示出了两个示例(300及350)中的紧急状态转换状态与区段生成时间的时刻的比较。
在第1示例(300)中,首先如在时线(305)上图示的那样,在311的时刻tE接收第1紧急信号(例如是按下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按钮)。在某一程度的时间后,在312的时间t1生成新的区段。之后,在313的时间t2发送第1数据,在314的时间t3发送第2数据。
为了决定使用紧急模块结构还是使用非紧急模块结构,在两个数据发送的时刻t2及t3,将紧急信号的时间戳tE与区段生成时间的时间戳t1进行比较,在示例(300)中,如在340所图示的那样,区段生成时间t1与紧急信号tE的登录时间相同或比紧急信号tE的登录时间要晚,因此适用紧急模块结构。
在第2示例(350)中,首先在361的时间t1生成新的区段。接着,在362的时间t2发送第1数据。之后,在363的时间tE接收紧急信号。接着,在364的时间t3发送第2数据。
该示例中,在390的比较示出了区段生成时间t1比紧急信号时间tE要早的情况,为发送第1数据及第2数据,适用非紧急模块结构。图3所图示的时刻比较提供了一种简单且迅速的方法来决定到所指定的区段结束为止的期间内、对待定中的数据的发送应该适用紧急发送及转换模块结构,还是应该适用非紧急发送及转换模块结构。一般利用区段管理部来管理区段生成时间,因此添加用于登录及管理所登录的紧急状态转换的时刻的结构以及用于比较数据发送前的关联时刻的结构即可。
图4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自的数据和控制连结。
图示于上部的发送侧具有电梯(110),该电梯(110)收容控制单元(120)、紧急输入装置(410)以及规定的数据源(411)。一个实施例中,紧急输入装置(410)是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控制单元(120)是包含多个功能模块及数据结构的处理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是通用处理器,图4所图示的功能模块是其实际表现的抽象概念。
控制单元(120)所包含的功能模块为区段管理部(420)、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第1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1(450)以及第2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2(460),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将发送及转换模块的数量限制为两个,一般来说模块的数量没有限制。
一个实施例中,模块#1是带宽评价模块,模块#2是压缩/解压缩模块。区段管理部(420)对电梯的控制单元(120)与位于远程的呼叫中心(130)之间的终端对终端通信区段进行管理,在一实施例中,区段管理部(420)对TCP及UDP区段进行处理。处理中包含例如区段的生成及废弃。与区段管理相关的信息被保存在区段管理表(1800),区段管理表(1800)与区段管理部(420)相连结。用虚线来表示用于控制的连结。
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对维护数据及紧急呼叫数据的终端对终端数据发送、以及对发送数据适用发送及转换模块进行处理。
对从规定的数据源(411)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发送,在一实施例中,数据源周期性地发送电梯的利用及关联构成要素的状态信息。发送数据流由虚线(441)来图示。为了通过不同的发送及转换模块来控制发送数据流,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利用控制连结(445)来控制开关(440及442),第1开关(440)控制发送数据是否通过模块#1(450),第2开关(442)控制发送数据是否通过模块#2(460)。
为了决定应对发送数据适用哪个模块,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在一实施例中,适用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a)内的信息,该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a)包含与区段的紧急/非紧急状态有关的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构成。为了决定区段的紧急状态,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使用区段管理部(420)所接收的关联区段信息以及紧急标记表(1600)。一个实施例中,紧急输入装置(410)所接收的紧急信号被登录于紧急标记表(1600)。在适用所需的模块之后,发送数据通过WAN(150)被发送至图示于下部侧的接收侧的呼叫中心(130)。
呼叫中心(130)的模块与控制单元(120)相同,为由依次受到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的控制的两个开关(472及474)来控制其适用的多个发送及转换模块、即包含模块#2(490)及模块#1(480)的处理器。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与电梯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相同,利用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b)来适用模块的适用构成。为了决定紧急状态,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参照所接收到的发送数据中包含的网络报头信息。
如图4所图示的那样,在电梯侧,能够通过构成要素之间的控制及数据流,利用表内管理的信息,并基于紧急/非紧急状态来决定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在接收呼叫中心一侧,能够考虑网络报头信息并基于紧急/非紧急状态来进行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
图5着眼于控制单元(120)的主要构成要素,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动作的概要。一般的数据流图示于下部,数据(540)被控制单元(120)所接收,经由不同模块所预先构成的路径中的一个被发送到WAN(150),该不同模块可根据开关(550)的位置来选择。
该简化后的概要中,按此顺序来适用两个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1及模块#2,或仅适用模块#2。例如,前者的结构用于非紧急发送,而后者用于紧急发送。
利用图5的上部2/3的构成要素来说明与开关(550)的设定相关联的信息及判断。首先,如后述图14所说明的那样,来自紧急输入装置(410)的信号被进行紧急标记表更新处理流的功能模块(1400)接收并处理,其结果被登录于紧急标记表(1600)。
发送数据时(例如数据(540)),从使用依次保存在区段管理表(1800)中的信息的区段管理部(420)请求关联区段。由功能模块(1100)来处理区段信息以及保存在紧急标记表(1600)中的关联紧急状态信息,以决定关联区段的紧急状态。
后述如图11所说明的那样,功能模块(1100)执行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将区段及紧急时间戳进行比较。由功能模块(1200)来处理关联区段的紧急状态以及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所包含的模块的适用结构,从而设定开关(550),该开关(550)决定数据(540)应当经由哪条路径。
功能模块(1200)如后述图12所说明的那样,通过执行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1200)以对数据适用所有的激活通信模块,从而执行实际的“开关设定”以及发送及转换模块的适用。
图5所图示的构成要素互相作用的效果在于,基于紧急状态转换信息与区段管理部所管理的关联区段信息的时刻的比较,来对实际的发送数据适用紧急模块结构或非紧急模块结构,其中,所述紧急状态转换信息是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基于所登录的紧急信号而得到的。
图6图示出为实现本实施例可能的硬件构成要素的结构。控制单元(120)可以包含能执行本实施例中说明的不同功能的类似构成要素。CPU(715)、作为存储装置的主存储器(720)及辅助存储器(730)、NIC(740)及规定串行输入/输出(I/O)(760)通过规定的通信总线(710)而互相连接。
构成要素的数量能进行变化,例如其他NIC安装于总线。CPU(715)可以是通用处理器,能够访问通过通信总线(710)而连接的其它构成要素,例如,能够访问保存于主存储器(720)中的程序命令,并处理规定的程序。程序例如是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程序流的规定机器代码(machine code)。
一实施例中,程序命令保存于规定的非易失性辅助存储器(730),开始时间由CPU复制进主存储器(720)内,之后执行该程序命令。一实施例中,数据源(411)及紧急输入装置(410)通过串行I/O(760)相连,WAN通过NIC(740)连接。
图6所图示的结构是为实现本实施例的最小限度的结构,而并不限制本实施例的适用,可以进行变更。根据典型的一实施例,CPU(715)执行保存于存储器(720或730)中的程序,来执行实施例的功能。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也可以利用非通用处理器来代替CPU(715)。
图7图示出了紧急信号的获取及登录的序列。不仅图示了作为接收侧的呼叫中心(130),还图示出发送电梯侧的紧急输入装置(410)及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由紧急输入装置(410)来发送规定的紧急状态信息、例如“按下按钮”这一消息(610),由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来接收。之后,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执行紧急标记表更新处理流(1400a)。紧急标记表更新处理流(1400a)的处理中,例如将紧急状态转换登录至紧急标记表(1600)(未图示)内。至此,引起紧急“开启”状态转换的事件的基本处理序列结束。
图7的下部同样图示出引起紧急状态转移至“关闭”的事件,呼叫中心(130)之后将“紧急状态关闭”这一消息(620)发送给进行紧急标记更新处理流(1400b)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紧急标记表更新处理流(1400b)的处理中,与上述同样地登录例如相关联的紧急状态转换。一般而言,非紧急信号(“紧急状况关闭”这一信息(620))的发送人是呼叫中心(130),但可以是不限制本发明范围的其它信号源。
每当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接收到规定的信号消息(610或620)时,产生图7所说明的序列。图7所图示的序列中,能够基于紧急信号及关联信息来更新紧急状态转换,其中,该紧急信号及关联信息例如从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等紧急输入装置接收到。
图8是发送紧急数据时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序列图。所图示的构成要素是发送电梯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区段管理部(420)、第1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1(450)、第2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2(460)、接收呼叫中心侧的第2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2(490)、第1发送及转换模块、即模块#1(480)以及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
首先,由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来接收数据正准备发送这一规定消息(810)。接着,由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来执行主流程(1000)的动作。
在主流程(1000)中,首先在815将“区段获取”这一消息发送给区段管理部(420),从而请求与所发送的数据相关联的区段。区段管理部420中,执行规定的区段查询处理(817),在819将关联的区段返回至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也可以将该关联的区段称为“当前区段”。
将对于区段请求(815)的应答(819)发送至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时,在区段查询(817)中,利用区段管理部(420)来设置新的区段,或检索已有的区段。
接着,在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中,利用主流程(1000)来执行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以将区段及紧急时间戳进行比较。该比较中,如图7的序列图所示,通过将以前登录于紧急标记表(1600)的紧急状态转换的时间戳与从区段管理部(420)返回的消息(819)进行比较,从而对于关联的当前区段决定紧急状态。主流程(1000)在后述的图10中进行详细说明,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在后述的图11中进行详细说明。
该示例中,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为“开启”,这意味着对当前区段适用紧急结构。因此,接着利用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的主流程(1000)来执行网络数据内的紧急标记设定处理(820),对网络数据添加TCP选项,对接收呼叫中心通知所适用的紧急状态。
之后,由控制单元功能模块的主流程(1000)来执行对数据适用所有的激活通信模块的模块适用功能流程(1200a),对要发送的数据适用与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相关的所有所需的发送及转换模块。该示例中,由于是紧急发送,因此仅适用模块#2,发送数据以消息(830)而被发送至模块#2(460),在模块#2(460)的处理结果以消息(832)返还,从而更新发送数据。
最终,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的主流程(1000)将消息(838)的发送数据发送至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
呼叫中心功能模块的主流程(1300)接收发送数据,在网络数据内的紧急标记获得功能模块(850)对网络数据内的关联TCP选项进行检查,决定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
由于在该示例中为紧急发送,因此发现关联TCP选项,从而必须适用紧急模块结构。接着,由呼叫中心功能模块的主流程(1300)来执行对数据适用所有激活通信模块的模块适用功能流程(1200b),适用与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相关的所有所需的发送及功能模块。此处,用于紧急发送的结构与在发送侧适用的结构相同,即、仅适用模块#2,因此所接收到的发送数据在消息(860)内被发送至模块#2(490),其结果是,在以消息(862)返还,从而更新所接收到的发送数据。
此处主功能处理结束。在一示例中,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能够在这之后保存所接收到的发送数据,或用于规定的维护关联分析。
图9是发送非紧急数据时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序列图。一般而言,图9所图示的功能序列与图8所图示的相类似,一部分与当前区段的紧急/非紧急状态关联而被更改。本说明中主要以不同点为重点。
为进行发送已准备的发送数据由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以消息(910)而被接收之后,执行主流程(1000),接着由区段管理部来接收当前区段。后续的对区段及紧急时间戳进行比较的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对当前区段将紧急状态“关闭”,这意味着适用非紧急结构。
该情况下,接着执行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1200a)以对数据适用所有的变为激活状态的通信模块。首先,以消息(930)将发送数据发送至模块#1,以消息(932)接收在模块#1中进行处理的结果,从而更新发送数据。以消息(934)将更新后的发送数据发送至模块#2,以消息(936)接收在模块#2中进行处理的结果,从而再次更新发送数据。以消息(938)将更新后的发送数据发送至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
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在该主流程(1300)中接收发送数据,对网络内的规定的关联TCP选项进行检查,从而决定当前区段所关联的紧急状态。图9的示例中,未发现上述选项,因此假定为非紧急状态。
接着,执行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1200b)以对数据适用所有变为激活状态的通信模块,首先按次序在消息(960)内将接收到的发送数据发送至模块#1,在消息(962)内接收其结果,更新发送数据,在消息(964)内将更新后的发送数据再次发送至模块#2,在消息(966)内接收其结果,据此更新发送数据。另外,接收并得到更新的发送数据的处理与图8的说明相同。
图10示出了由发送侧电梯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来执行的主流程(1000)的程序流。
在步骤(1015)中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由发送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来开始程序流。该情况下,数据例如是由数据源(411)生成的数据。
接着,在步骤(1020),利用所发送的数据的网络参数向区段管理部(420)请求可适用于该发送的区段(称为当前区段)。网络参数中,例如维护关联数据中,能够设定规定的协议、接收目的地IP地址及协议端口。
在还未存在关联的区段的情况下,区段管理部(420)对更新及设定与远程呼叫中心之间的区段所需的所有步骤进行处理。此处,区段在一实施例中为公知的UDP或TCP区段,能够通过公知的步骤来确立。一实施例中,由处理结果而生成的区段信息可以为图17的区段管理表(1800)的一行(row)。
接着,在步骤(1030)获取当前区段的时间戳T1。通过指定区段参数,并参照区段管理表(1800),从而能获取时间戳T1,以作为以前接收到的区段信息的T1栏(1810)内的值。能够利用时间戳T1来知晓当前区段的生成时间。
接着,执行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即、对区段及紧急时间戳进行比较的子流程。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的结果在之后的步骤(1040)记录为紧急状态变量(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是”或“否”)。
接下来的步骤(1050)中,评价紧急状态变量的值,若该值为“是”,则表示应当对发送数据适用紧急结构,程序流程接着步骤(1052),此处在网络数据内设定紧急标记。在一实施例中,该标记如在后的图18中的紧急状态网络标记结构(1700)的紧急标记字段(1735)中所说明的那样。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作为子流程执行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1200)以对数据适用所有的变为激活状态的通信模块,根据需要通信模块能够将发送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接着,根据需要在步骤(1060)将经数据变换后的发送数据发送至接收机。接收机例如是呼叫中心(130)。最终,流程在步骤(1090)结束。
若在步骤(1050)中,评价为紧急状态变量是“否”,则表示应当对发送数据适用非紧急结构,程序流程跳过步骤(1052),接着直接调用的子流程、即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1200)。
根据图10的程序流程,所发送的数据被发送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接收后,依次执行关联的子流程,接收关联的当前区段信息,判断与关联的当前区段相关的紧急状态。基于所判断的紧急状态适用与发送数据相关的发送及转换模块,另外,为了对接收机通知当前区段的先前判断的紧急状态,而准备网络数据内的报头标记,仅在接收侧考虑网络报头,就能判断紧急状态。
图11详细图示出对区段及紧急时间戳进行比较的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
如步骤(1115)所图示的那样,在从区段管理部来接收到当前区段之后,作为主流程(1000)的子流程,由发送侧电梯的控制单元控制模块(430)来开始该程序流程。
首先,在步骤(1120)决定当前区段的时间戳T1。该时间戳T1是图10的主流程(1000)的步骤(1020)中接收到的当前区段信息的T1栏(1810)内的值,表示当前区段的生成时间。
接着,在步骤(1130)将图16的紧急标记表(1600)的最后条目记入变量C。
接着,在步骤(1140)将时间戳TC定为变量C的条目的栏TE内的时间戳。
在步骤(1150),将当前区段的时间戳T1与变量C的条目的时间戳TC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评价T1是否在TC以上。在评价为是的情况下,即、当前区段生成时间为与当前在变量C中包含的所接收到的紧急信号的登录时间相同的时间,或比其要晚的时间的情况下,接着执行步骤(1152),此处,变量C的“紧急标记”栏的值被返回至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
“紧急标记”栏的值是当前包含在变量C的已登录的紧急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其可以是紧急标记表(1600)内的紧急标记栏(1620)的紧急标记,可以具有“开启”或“关闭”的值。
至此,程序流程在步骤(1190)结束。若步骤(1150)中的评价为否定,即、时间戳T1所指定的当前区段生成时间比当前变量C所包含的紧急信号的登录时间要早,则接着执行步骤(1154)。
在步骤(1154)评价变量C的条目是否是紧急标记表(1600)的第1条目。在为是的情况下,紧急标记表(1600)中未登录有更早的紧急信号,因此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152)。
在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158),此处,紧急标记表(1600)的前一个条目被记录至变量C。例如,在步骤(1150)变量C包含紧急标记表(1600)的第3条目的情况下,在步骤(1158)将紧急标记表(1600)的第2条目记录至C。
接着,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140),时间戳TC被定为前一个变量C的条目的栏TE内的时间戳。
图11的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中,对当前区段判断紧急标记表(1600)内关联的条目的紧急状态。通过判断紧急状态,从而能够决定应当对发送数据适用哪个模块结构,而无需之后考虑发送数据的内容或网络数据的规定统计。
为了检测紧急标记表(1600)内的“关联条目”,从具有最大时间戳的条目(即最后条目)逆序判断条目。为了检测产生当前区段时刻的“关联条目”的状态,执行图11的处理循环,直到条目的时间戳TC小于或等于当前区段的时间戳T1。此外,“当前区段的时间戳”是实质上生成当前区段时的时间戳。
图12示出了对数据适用所有的变为激活状态的通信模块的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1200)。该程序流程即在发送侧的控制单元(120)执行,也在接收侧的呼叫中心(130)执行。
如步骤(1215)所示那样,在决定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后,发送数据之前,由发送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的主流程(1000)来开始该程序流程。另外,在接收数据,决定接收到的网络数据内的紧急标记的存在及状态之后,由接收侧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的主流程(1300)来开始该程序流程。之后利用图13来说明主流程(1300)。
步骤(1220)中,获取当前的紧急状态,以作为紧急状态变量。进行工作的构成要素为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的情况下,当前紧急状态通过作为主流程(1000)内的子流程而调用的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的结果来决定。另外,进行工作的构成要素为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的情况下,当前紧急状态通过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的主流程(1300)的程序步骤(1344或1346)来决定。
在步骤(1230),紧急状态变量的值得到评价,若结果为是(即、结果表示紧急状态),则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32)。
在步骤(1232),适用栏设定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用于紧急情况的结构”。
接着,在步骤(1240),当前条目被设定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第1条目。
在步骤(1250),将当前条目的条目的适用栏的栏内值考虑在内。
在步骤(1260),评价在步骤(1250)考虑的值是否为“适用”。若步骤(1260)的评价为是(即、值为“适用”),则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62)。
在步骤(1262),对发送数据适用根据当前条目的模块ID栏(1510)而参照的模块,例如,若模块为压缩模块,则发送数据由模块进行压缩。其它示例中为带宽评价模块,此处,将包含网络响应的网路数据考虑在内,基于所考虑的数据来执行带宽评价,另一方面,发送数据未变更。
在后续的步骤(1264),评价当前条目是否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最后条目。若步骤(1264)的评价为是,则程序流程在步骤(1290)结束。
在步骤(1264)的评价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68),此处,当前条目被设定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下一个条目。例如,在当前条目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第1条目的情况下,在步骤(1268)当前条目被设定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第2条目。接着,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50)。
在步骤(1260)的评价为否的情况下,跳过步骤(1262),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64),这表示根据当前条目而参照的模块被通过或被跳过。
在步骤(1230)的评价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34),此处,适用栏被设定为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用于非紧急情况的构成栏(1520)。程序流程之后接着执行步骤(1240)。
图12所图示的程序流程的效果决定当前区段的紧急状态,据此根据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来设定各模块的适用状态。
图13图示出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的主流程(1300)。在接收数据时,由接收侧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来开始该程序流程。
步骤(1320)中,接收数据。在步骤(1330),对所接收到的网络数据尝试获取紧急标记。例如,对图18的紧急状态网络标记结构(1700)内图示的紧急标记TCP选项的存在进行检测。
在步骤(1340)中,判断紧急标记的存在。在评价为是的情况下(即、发现紧急标记的情况下),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342),此处,评价被发现的紧急标记是否被设定(“开启”或“关闭”)。
若步骤(1342)的评价为是(即、数据内的紧急标记为“开启”),则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344),此处,紧急状态变量被设定为“是”。
在接下来的步骤(1200)中,如图12所说明的那样,作为子流程执行模块的适用功能处理流(1200)以对数据适用所有的变为激活状态的通信模块。接着,程序在步骤(1390)结束。
若步骤(1342)的评价为否(即、数据内的紧急标记为“关闭”),则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346),此处,紧急状态变量被设定为“否”。之后,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200)。
若步骤(1340)的评价为否,则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346)。
图13的程序流程的效果在于,避免对额外的表或其它数据结构进行管理及评价,并基于网络数据来评价与接收到的数据有关的关联紧急状态。
图14图示出与紧急标记表更新流程(1400)的功能相对应的程序流程。在接收规定的紧急信号时,例如电梯轿厢内的紧急呼叫按钮被按下,或例如由呼叫中心接收到“紧急状态关闭”时,由发送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来开始程序流程。步骤(1420)中,变量E被设定为紧急标记表(1600)的最新条目的紧急标记栏(1620)内的值(也就是说,选择TE栏(1610)中具有最大时间戳的条目,将其紧急标记值记录为变量E)。在接着的步骤(1430),接收到的紧急信号被记录为变量S,紧急信号可以具有“紧急”或“普通”(即、非紧急)的值。在接着的步骤(1440),评价变量S的值是否为“紧急”。在是的情况下,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442),此处,评价变量E的值是否为“开启”,即、紧急标记表(1600)内的最新条目的紧急状态是否为“紧急”(该情况下,紧急标记为“开启”),或者,紧急状态是否为“非紧急”(该情况下,紧急标记为“关闭”)。在评价为是的情况下,程序流程在步骤(1490)结束。若步骤(1442)的评价为否,则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448),此处,紧急状态变量被设定为“是”。在接着的步骤(1450),当前的时间戳被记录为变量T,该时间戳例如为由规定的物理时钟或逻辑时钟所接收到的当前时间。在接下来的步骤(1460),对紧急标记表(1600)生成新的条目(具有对TE栏(1610)使用的变量T内的值以及对于紧急标记栏(1620)的变量紧急状态内的值),新的条目被添加于紧急标记表(1600)。接着,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490),程序结束。在步骤(1440)的评价为否的情况下,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444),此处,与步骤(1442)的评价相同,对变量E的值是否为“开启”进行评价。若评价为是,则接着执行步骤(1446),此处,紧急状态变量被设定为“否”。程序流程接着执行步骤(1450)。若步骤(1444)的评价为否,则在步骤(1490)结束程序。图14的程序流程的效果在于,为了迅速进行图11的主流程(1000)内的比较,而将紧急状态转换或变更(从“紧急”变更为“非紧急”,或相反)登录于紧急标记表(1600)内。
图15图示出发送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及接收侧的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470)均使用的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的架构。
该表包含三个栏,即、模块ID栏(1510)、用于非紧急的构成栏(1520)以及用于紧急的构成栏(1530)。模块ID栏(1510)包含存在于系统结构的各模块的识别符。
用于非紧急的构成栏(1520)以及用于紧急的构成栏(1530)包含“适用(apply)”或“通过(pass)”的值,以下对是否应当适用由栏(1510)的模块ID所指定的模块(“适用”)还是不适用(“通过”)进行说明。
图15所图示的示例对非紧急发送的情况下,首先适用模块“1”,之后,适用模块“2”,在紧急发送的情况下,仅适用模块“2”的模块结构进行说明。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由系统工程师或管理部来准备,之后,能够保存于非易失性的辅助存储器(730),在为实际适用而进行初始化时,能够复制到主存储器(720)。上述准备必须既在控制单元(120)中适用,也要在呼叫中心(130)中适用。
通常,在控制单元(120)的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a)中某个模块为“适用”的情况下,该模块在呼叫中心(130)的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b)中也是“适用”。另外,在控制单元(120)的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a)中某个模块为“通过”的情况下,该模块在呼叫中心(130)的模块标记适用表(1500b)中也是“通过”。
另外,通常,由呼叫中心(130)内的模块ID栏(1510)参照的模块的顺序与控制单元(120)内的模块ID栏(1510)参照的模块的顺序相反,呼叫中心侧的模块的适用顺序与电梯一侧相反。例如,若在电梯侧,模块的顺序为“1”,接着为“2”,则通常来说,呼叫中心侧的模块的顺序为“2”,接着为“1”。
图15的架构的效果在于,能够基于紧急状态来规定哪个模块应该以哪种顺序来被适用的结构。
图16示出了由发送侧的控制单元功能模块(430)使用的紧急标记表(1600)的架构。
该表包含TE栏(1610)及紧急标记栏(1620)。TE栏(1610)包含紧急状态转换的时间戳,紧急标记栏(1620)包含新的紧急状态是紧急(“开启”)还是非紧急(“关闭”)。
本实施例中,紧急标记表(1600)的在TE栏(1610)内具有最小的时间戳的条目为初始状态。图16的示例中,第1条目为初始状态,其时间戳为“0.0”,紧急标记值为“关闭”。
之后,新登录的紧急标记表条目的时间戳不会变小,随着时间的经过,时间戳的值增加。因此,TE栏(1610)的值为升序。
紧急标记栏(1620)例如如本示例的第1条目所图示的那样,在初始状态下被设为“关闭”,之后交替在“开启”与“关闭”的状态之间转换。
紧急标记表的示例如图16所图示,TE值的第1条目为“0.0”,紧急标记值为“关闭”,TE值的第2条目为“1463106191.52357756”,紧急标记值为“开启”,TE值的第3条目为“1463114351.63438774”,紧急标记值为“关闭”,TE值的第4条目为“1465894427.26855124”,紧急标记值为“开启”。
图16的架构的效果在于,对紧急状态转换(包含其各自的产生时间)进行管理,以能够迅速地比较紧急状态的时间戳与区段的生成时间戳。
图17示出了由发送侧的控制单元(120)内的区段管理部(420)所管理的区段管理表(1800)的一个示例的构架。
该表包含T1栏(1810)及区段参数栏(1820)。T1栏(1810)包含区段生成时间的时间戳,区段参数栏(1820)包含区段的追加信息,例如包含协议、源IP地址、源协议端口、接收方IP地址以及接收方协议端口的5元组。
本实施例中确保区段管理表(1800)内的条目为固有值。不再使用表的“插槽”,例如由表的第3条目所指定的区段被丢弃之后,能够在之后将新的不同的区段记录于第3条目。
图17所图示的区段管理部的示例中包含如下区段:生成于时间“1465890955.82737157”、由5元组“TCP:10.0.0.1:3114:10.0.0.2:5000”来说明的第1区段、生成于时间“1465891381.48874950”、由5元组“TCP:10.0.0.1:4121:10.0.0.2:5000”来说明的第2区段、生成于时间“1465894428.14782374”、由5元组“UDP:10.0.0.1:41214:10.0.10.1:5060”来说明的第3区段、生成于时间“1465895093.34837919”、由5元组“UDP:10.0.0.1:41214:10.0.10.1:5060”来说明的第4区段。
根据图17的架构,能够提供区段生成时间的时间戳T1,以使得能够由图11的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1100)对步骤(1150)的区段生成时间与紧急状态转换时间进行比较。
图18是图示出发送侧的控制单元(120)能够在发送侧将适用于发送数据的紧急状态通知给接收侧呼叫中心的紧急状态网络标记构造(1700)。通过该结构,在接收侧能够对同一紧急状态适用与发送侧相同的模块结构,而不需考虑网络数据内容或规定的关联数据结构的管理。
本实施例中,紧急状态网络标记构造(1700)利用TCP选项来发送紧急标记。紧急标记字段(1735)具有如字段(1737)所图示那样的布尔值,例如“1”表示紧急状态。图18的数据构造的效果在于,既能在发送侧又能在接收侧对紧急状态进行同步,以为适用关联的模块。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可以将某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替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对各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添加、删除、替换其他实施例的结构。
标号说明
120:电梯的控制单元
150:WAN
410:紧急输入装置
420:区段管理部
430:控制单元功能模块
450:发送及转换模块#1
460a:发送及转换模块#2(结构#1)
460b:发送及转换模块#2(结构#2)
540:数据
550:开关(简化后)
1100:时间戳比较功能流程
1200:模块的适用功能流程
1400:紧急标记表更新流程。

Claims (15)

1.一种通信系统,将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与紧急数据并从发送机发送至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包括输入部、输出部、存储装置、区段管理部、控制单元功能模块以及处理所述数据的模块,
所述存储装置包括:
保存用于确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区段的区段参数、以及该区段的生成时刻的区段管理表;
保存紧急状态及非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的紧急标记表;以及
分别对所述非紧急数据及所述紧急数据定义所述模块的适用方式的模块标记适用表,
所述区段管理部对所述区段管理表进行写入及读取,
所述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在从所述输入部输入有数据的情况下从所述区段管理部获得与该数据相关的区段的信息,并读取出所述紧急标记表,基于所述区段的生成时刻及所述转换时刻,将所述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或紧急数据,基于所述区分及所述模块标记适用表的内容来对数据适用所述模块,从所述输出部发送至所述接收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数据区分为紧急数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将表示该数据为紧急数据这一情况的标记添加于该数据,并从所述输出部发送至所述接收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包括接收侧输入部、接收侧输出部、接收侧存储装置、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以及处理所述数据的接收侧模块,
所述接收侧存储装置包括分别对所述非紧急数据及所述紧急数据定义所述模块的适用方式的接收侧模块标记适用表,
所述呼叫中心通信功能模块在从所述发送机向所述接收侧输入部输入有数据的情况下,检测所述标记,基于该检测的结果,判断所述数据为非紧急数据还是紧急数据,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以及所述接收侧模块标记适用表的内容,对数据适用所述接收侧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及所述接收侧模块均有多个,一个所述模块与一个所述接收侧模块成对,
所述模块标记适用表及所述接收侧模块标记适用表分别对所述非紧急数据及所述紧急数据定义是否由所述模块来进行处理,并定义该处理的顺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急标记表保存从紧急状态转换成非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以及从非紧急状态转换成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按照时间升序来排列所述转换时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机从附属于电梯的控制单元对呼叫中心发送所述非紧急数据及所述紧急数据,
所述接收机在所述呼叫中心接收所述非紧急数据及所述紧急数据,
从所述非紧急状态转换成所述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基于附属于所述电梯的紧急呼叫按钮所发出的信号来设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紧急状态转换成所述非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基于从所述呼叫中心所发出的信号来设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包含对数据进行压缩或解压缩的转换模块,
所述模块标记适用表及所述接收侧模块标记适用表定义成对所述紧急数据不适用所述转换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急数据包含语音数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为TCP选项标记。
11.一种通信装置,将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及紧急数据来进行发送,其特征在于,
包括输入部、输出部、存储装置、区段管理部、控制单元功能模块以及处理所述数据的模块,
所述存储装置包括:
保存用于确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区段的区段参数、以及该区段的生成时刻的区段管理表;
保存紧急状态及非紧急状态的转换时刻的紧急标记表;
分别对所述非紧急数据及所述紧急数据定义所述模块的适用方式的模块标记适用表,
所述区段管理部对所述区段管理表进行写入及读取,
所述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在从所述输入部输入有数据的情况下从所述区段管理部获得与该数据相关的区段的信息,并读取出所述紧急标记表,基于所述区段的生成时刻及所述转换时刻,将所述数据区分为非紧急数据或紧急数据,基于所述区分及所述模块标记适用表的内容来对数据适用所述模块,从所述输出部进行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功能模块在将所述数据区分为紧急数据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数据为紧急数据这一情况的标记添加于该数据。
13.一种通信方法,在将数据从电梯发送至呼叫中心时,由第1模块及第2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来处理所述数据,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能够设定紧急状态及非紧急状态这两种状态,
在所述非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适用非紧急设定,既由所述第1模块又由所述第2模块来处理所述数据,
在所述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适用紧急设定,不使用所述第1模块而使用所述第2模块来处理所述数据,
在适用所述紧急设定的区段中,即使在中途从所述紧急状态转换成所述非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仍持续适用所述紧急设定直到该区段结束为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模块是对所述数据进行压缩的模块,
在所述紧急状态时开始的区段中,将语音数据作为所述数据进行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急状态通过对所述电梯的紧急呼叫按钮进行操作来开始,
通过利用从所述呼叫中心发送来的解除信号来解除所述紧急状态,从而开始所述非紧急状态。
CN201710730152.0A 2016-09-09 2017-08-23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809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6419 2016-09-09
JP2016176419A JP6660859B2 (ja) 2016-09-09 2016-09-09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270A true CN107809270A (zh) 2018-03-16
CN107809270B CN107809270B (zh) 2021-07-30

Family

ID=61569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0152.0A Active CN107809270B (zh) 2016-09-09 2017-08-23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60859B2 (zh)
CN (1) CN1078092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7074A (zh) * 2018-05-09 2019-11-1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CN114389645A (zh) * 2020-10-19 2022-04-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通信分组混淆装置、电梯系统及通信分组混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4748A (ja) * 1992-11-16 1994-06-10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通話装置
CN1261505A (zh) * 1997-04-22 2000-07-26 艾利森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紧急呼叫接入速度的系统与方法
CN201236083Y (zh) * 2007-11-09 2009-05-13 林浩生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
CN102414109A (zh) * 2009-04-24 2012-04-1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与电梯设备通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8886B2 (ja) * 1995-04-12 2003-05-19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遠隔監視装置
JP2008056425A (ja) * 2006-08-31 2008-03-1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遠隔監視装置
JP2009284254A (ja) * 2008-05-22 2009-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報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4748A (ja) * 1992-11-16 1994-06-10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通話装置
CN1261505A (zh) * 1997-04-22 2000-07-26 艾利森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高紧急呼叫接入速度的系统与方法
CN201236083Y (zh) * 2007-11-09 2009-05-13 林浩生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
CN102414109A (zh) * 2009-04-24 2012-04-1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与电梯设备通讯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7074A (zh) * 2018-05-09 2019-11-1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CN110467074B (zh) * 2018-05-09 2022-02-22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CN114389645A (zh) * 2020-10-19 2022-04-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通信分组混淆装置、电梯系统及通信分组混淆方法
CN114389645B (zh) * 2020-10-19 2023-12-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通信分组混淆装置、电梯系统及通信分组混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270B (zh) 2021-07-30
JP6660859B2 (ja) 2020-03-11
JP2018042173A (ja)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92733A1 (zh) 定时任务配置方法、服务器、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87559B (zh) 一种数据融合治理系统
CN104734915B (zh) 一种复合多进程多线程的多网络并发动态仿真方法
WO2015014133A1 (zh) OPENFLOW网络中QoS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4852939B (zh) 一种部署能力接口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20437A (zh) 一种原型系统与hla仿真系统的接口设备
CN107809270A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Thaliath et al. Predictive closed-loop service automation in O-RAN based network slicing
CN110519786A (zh) 业务服务质量监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242292B (zh) 一种软件定义边缘网关的应用框架和传输控制方法
Wang et al. From design to practice: ETSI ENI 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instantiation fo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0851252A (zh) 一种基于tsn架构的规约转换设备和规约转换方法
Sam Shanmugan et al. A Block-Oriented Network Simulator (BONeS)™
AU2020428669B9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heeten et al. Towards the optimization of a parallel streaming engine for telco applications
CN110324162A (zh) 业务服务质量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95679A (zh) 基于任务驱动的芯片级多异构通讯核的NoC系统
US20160050298A1 (en) Ontology-based waveform reconfiguration
CN111327447A (zh) 一种分布式系统、仲裁方法、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309186B (zh) 一种可扩展的通用型p2p网络模拟器的设计方法
Boxma et al. Two-queue polling models with a patient server
Lang et al. The Effect of Device Redundancy in 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
CN114979301B (zh) 公安视图库与交警集指协议替身数据实时共享方法及系统
WO2023231714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ong et al. Performance based active early warning algorithm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VoIP cor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