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4181A -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4181A
CN107804181A CN201710787446.7A CN201710787446A CN107804181A CN 107804181 A CN107804181 A CN 107804181A CN 201710787446 A CN201710787446 A CN 201710787446A CN 107804181 A CN107804181 A CN 107804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chamber
sliding
new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74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7874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41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4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418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顶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外周设置有弧面,所述充电桩体中设置有操纵腔,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中端设置有与所述操纵腔连通的插腔,所述操纵腔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在所述操纵腔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端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滑移架,所述滑移架右端面上前后互称设置有两个推移板,每个所述推移板右端设置有第一斜状面,在所述操纵腔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可前后滑移的两个滑移板,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供电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是将与其连接的充电枪直接伸入到充电桩体的接电腔中配合连接以通电,而充电桩体的接电腔与市电连接会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在新能源汽车不充电时,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枪往往是从接电腔中拔出的,这样就会造成接电腔的裸露,由于接电腔外没有设置任何的防护措施,这样就会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顶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外周设置有弧面,所述充电桩体中设置有操纵腔,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中端设置有与所述操纵腔连通的插腔,所述操纵腔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在所述操纵腔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端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滑移架,所述滑移架右端面上前后互称设置有两个推移板,每个所述推移板右端设置有第一斜状面,在所述操纵腔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可前后滑移的两个滑移板,每个所述滑移板左端面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抵触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每个所述滑移板内侧端面的右端设置有遮板,两个所述遮板相对设置,所述滑移架中端设置有穿通所述滑移架且与所述滑移架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左端与设置在所述操纵腔左端壁中的驱使机连接,所述螺状杆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端面可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右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对的接电腔,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中均设置有前后穿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力件,后侧的所述滑移板的前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左右两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进电腔和右进电腔,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端面上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左沉孔和右沉孔,所述左沉孔和右沉孔中分别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所述左沉孔和右沉孔中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固定连接的第二左弹力件和第二右弹力件,所述驱动电机的外部还设置有护载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同侧的所述第二斜状面和所述第一斜状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移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所述滑移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宽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腔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宽度相等,两个所述遮板的宽度之和与所述插腔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固定块右端面到所述操纵腔右端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遮板的长度相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移架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端面抵触时,两个所述推移板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的外侧端面抵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进电腔与所述右进电腔电连接,所述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用以分别伸入到所述左进电腔和右进电腔中且与所述左进电腔和所述右进电腔配合连接,所述左接电销与市电连接,所述右接电销与所述接电腔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操纵腔的前端壁和后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体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护载装置包括消震块和除热鳍片,所述消震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除热鳍片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滑移架的右端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左端面处于抵触状态,两个推移板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滑移板的外侧端面抵触,两个推移板克服两个第一弹力件的弹性力而相互靠近,两个第一弹力件分别收缩在各自对应的通孔中,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由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左弹力件和第二右弹力件而分别被顶出左沉孔和右沉孔,从而分别与滑移块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抵触,两个遮板处于抵触状态,从而将插腔和接电腔封闭,接电腔处于断电状态,避免了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2.通过控制驱使机工作运转提供动力驱动滑移架向左滑移,滑移架向左滑移带动两个推移板向左滑移,而后两个第一斜状面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斜状面抵触,当滑移架向左滑移到滑移架的左端面与操纵腔的左端壁抵触时,两个滑移板由于两个第一弹力件的作用力而相互远离,两个第一弹力件分别伸出各自对应的通孔,两个遮板也相互远离而脱离抵触,两个滑移板的外侧端面分别与操纵腔的前端壁和后端壁抵触,左进电腔与右进电腔分别与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相对,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由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左弹力件和第二右弹力件的作用力而分别伸入到左进电腔和右进电腔中,此时,插腔和接电腔处于打开状态,接电腔同时处于通电状态,而后将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从插腔伸入到接电腔中配合连接便可为新能源汽车供电,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运行的平稳性,同时也增加了接电腔供电的稳定性。
3.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供电安全可靠,运行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的触电事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保证了本装置运行的平稳性,同时也保证了接电腔供电的稳定性,在通电后使得新能源汽车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的俯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接电腔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的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2,所述充电桩体2顶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护板1,所述防护板1外周设置有弧面102,从而方便雨水、灰尘落下,所述充电桩体2中设置有操纵腔3,所述充电桩体2右端面中端设置有与所述操纵腔3连通的插腔31,所述操纵腔3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在所述操纵腔3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左端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滑移架8,所述滑移架8右端面上前后互称设置有两个推移板9,每个所述推移板9右端设置有第一斜状面10,在所述操纵腔3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的前后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可前后滑移的两个滑移板11,每个所述滑移板11左端面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10抵触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12,每个所述滑移板11内侧端面的右端设置有遮板13,两个所述遮板13相对设置,所述滑移架8中端设置有穿通所述滑移架8且与所述滑移架8配合连接的螺状杆5,,所述螺状杆5左端与设置在所述操纵腔3左端壁中的驱使机4连接,所述螺状杆5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左端面可转动配合连接,从而通过所述驱使机4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滑移架8左右滑移,所述第二固定块7右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腔31相对的接电腔71,所述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中均设置有前后穿通的通孔17,所述通孔17中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11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力件18,后侧的所述滑移板11的前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之间设置有滑移块14,所述滑移块14左右两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进电腔15和右进电腔16,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右端面上和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左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左沉孔65和右沉孔75,所述左沉孔65和右沉孔75中分别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左接电销66和右接电销76,所述左沉孔65和右沉孔75中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左接电销66和右接电销76固定连接的第二左弹力件67和第二右弹力件77,所述驱动电机4的外部还设置有护载装置。
其中,同侧的所述第二斜状面12和所述第一斜状面10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方便同侧的所述第二斜状面12和所述第一斜状面10的抵触滑移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滑移块1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和第二固定块7之间的距离,所述滑移块14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宽度,从而方便所述滑移块14前后滑移。
其中,所述插腔3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宽度相等,两个所述遮板13的宽度之和与所述插腔31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固定块7右端面到所述操纵腔3右端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遮板13的长度相等,从而方便两个所述遮板13将所述插腔31和所述接电腔71封闭。
其中,所述滑移架8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左端面抵触时,两个所述推移板9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11的外侧端面抵触,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推移板9靠近。
其中,所述左进电腔15与所述右进电腔16电连接,所述左接电销66和右接电销76用以分别伸入到所述左进电腔15和右进电腔16中且与所述左进电腔15和所述右进电腔16配合连接,所述左接电销66与市电连接,所述右接电销76与所述接电腔71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块6和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操纵腔3的前端壁和后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7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体积。
其中,所述护载装置包括消震块42和除热鳍片41,所述消震块42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4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所述除热鳍片41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4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所述除热鳍片41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驱动电机4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消震块42用以减少所述驱动电机4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从而防止所述驱动电机4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过大而导致所述充电桩体2抖动。
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驱使机4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滑移架8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的左端面处于抵触状态,两个所述推移板9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11的外侧端面抵触,两个所述推移板9克服两个所述第一弹力件18的弹性力而相互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弹力件18分别收缩在各自对应的所述通孔17中,所述左接电销66和右接电销76由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左弹力件67和第二右弹力件77而分别被顶出所述左沉孔65和右沉孔75,从而分别与所述滑移块14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抵触,两个所述遮板13处于抵触状态,从而方便两个所述遮板13将所述插腔31和所述接电腔71封闭,所述接电腔71处于断电状态;
当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先控制所述驱使机4工作运转,所述驱使机4工作运转提供动力带动所述螺状杆5转动,所述螺状杆5转动驱动所述滑移架8向左滑移,所述滑移架8向左滑移带动两个所述推移板9向左滑移,所述滑移架8向左滑移的过程中,两个所述推移板9的内侧端面分别逐渐脱离与两个所述滑移板11的外侧端面抵触,而后两个所述第一斜状面10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斜状面12抵触,当所述滑移架8向左滑移到所述滑移架8的左端面与所述操纵腔3的左端壁抵触时,两个所述滑移板11由于两个所述第一弹力件18的作用力而相互远离,两个所述第一弹力件18分别伸出各自对应的所述通孔17,两个所述遮板13也相互远离而脱离抵触,两个所述滑移板11的外侧端面分别与所述操纵腔3的前端壁和后端壁抵触,所述左进电腔15与所述右进电腔16分别与所述左接电销66和右接电销76相对,所述左接电销66和右接电销76由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左弹力件67和第二右弹力件77的作用力而分别伸入到所述左进电腔15和右进电腔16中,此时,所述插腔31和所述接电腔7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接电腔71同时处于通电状态,而后将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从所述插腔31伸入到所述接电腔71中配合连接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
当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充电时,先拔出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而后控制所述驱使机4工作反转以使得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两个所述遮板13继续相互抵触,从而将所述插腔31和所述接电腔71封闭,以便于下一次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滑移架的右端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左端面处于抵触状态,两个推移板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滑移板的外侧端面抵触,两个推移板克服两个第一弹力件的弹性力而相互靠近,两个第一弹力件分别收缩在各自对应的通孔中,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由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左弹力件和第二右弹力件而分别被顶出左沉孔和右沉孔,从而分别与滑移块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抵触,两个遮板处于抵触状态,从而将插腔和接电腔封闭,接电腔处于断电状态,避免了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2.通过控制驱使机工作运转提供动力驱动滑移架向左滑移,滑移架向左滑移带动两个推移板向左滑移,而后两个第一斜状面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斜状面抵触,当滑移架向左滑移到滑移架的左端面与操纵腔的左端壁抵触时,两个滑移板由于两个第一弹力件的作用力而相互远离,两个第一弹力件分别伸出各自对应的通孔,两个遮板也相互远离而脱离抵触,两个滑移板的外侧端面分别与操纵腔的前端壁和后端壁抵触,左进电腔与右进电腔分别与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相对,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由于各自对应的第二左弹力件和第二右弹力件的作用力而分别伸入到左进电腔和右进电腔中,此时,插腔和接电腔处于打开状态,接电腔同时处于通电状态,而后将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从插腔伸入到接电腔中配合连接便可为新能源汽车供电,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运行的平稳性,同时也增加了接电腔供电的稳定性。
3.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供电安全可靠,运行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减少了现有生活中的触电事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保证了本装置运行的平稳性,同时也保证了接电腔供电的稳定性,在通电后使得新能源汽车能够正常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所述充电桩体顶端面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外周设置有弧面,所述充电桩体中设置有操纵腔,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中端设置有与所述操纵腔连通的插腔,所述操纵腔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在所述操纵腔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端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滑移架,所述滑移架右端面上前后互称设置有两个推移板,每个所述推移板右端设置有第一斜状面,在所述操纵腔中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分别互称设置有可前后滑移的两个滑移板,每个所述滑移板左端面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抵触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每个所述滑移板内侧端面的右端设置有遮板,两个所述遮板相对设置,所述滑移架中端设置有穿通所述滑移架且与所述滑移架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左端与设置在所述操纵腔左端壁中的驱使机连接,所述螺状杆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端面可转动配合连接动,所述第二固定块右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对的接电腔,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中均设置有前后穿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力件,后侧的所述滑移板的前端面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左右两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进电腔和右进电腔,所述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端面上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左沉孔和右沉孔,所述左沉孔和右沉孔中分别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所述左沉孔和右沉孔中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固定连接的第二左弹力件和第二右弹力件,所述驱动电机的外部还设置有护载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侧的所述第二斜状面和所述第一斜状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所述滑移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腔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宽度相等,两个所述遮板的宽度之和与所述插腔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固定块右端面到所述操纵腔右端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遮板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架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端面抵触时,两个所述推移板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滑移板的外侧端面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进电腔与所述右进电腔电连接,所述左接电销和右接电销用以分别伸入到所述左进电腔和右进电腔中且与所述左进电腔和所述右进电腔配合连接,所述左接电销与市电连接,所述右接电销与所述接电腔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操纵腔的前端壁和后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载装置包括消震块和除热鳍片,所述消震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除热鳍片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CN201710787446.7A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Withdrawn CN1078041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7446.7A CN107804181A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7446.7A CN107804181A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4181A true CN107804181A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6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7446.7A Withdrawn CN107804181A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41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826A (zh) * 2018-09-17 2019-01-22 肖四杨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826A (zh) * 2018-09-17 2019-01-22 肖四杨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
CN109249826B (zh) * 2018-09-17 2021-07-16 朱亚兵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950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7374260A (zh) 一种新型水杯
CN107342523A (zh)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110182089A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CN107317153A (zh) 一种新型的除尘器装置
CN107804181A (zh)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749916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8232634A (zh)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5730209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池包
CN107369962A (zh) 一种除尘器装置
CN108223987A (zh) 一种道路交通车辆测速仪
CN10782597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设备
CN107863648A (zh) 一种改进型机器人设备
CN107569900A (zh) 一种水质净化器
CN108365380A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CN108206416A (zh)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08232622A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7343751A (zh) 一种新型水杯
CN10783953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7171111A (zh) 一种用于焊接连接设备
CN107317178A (zh) 一种除尘器装置
CN107332014A (zh) 一种新型水杯
CN108232612A (zh)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汽车装置
CN107546527A (zh) 一种新型除尘器装置
CN108099632A (zh)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汽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