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1246A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1246A
CN107801246A CN201610806617.1A CN201610806617A CN107801246A CN 107801246 A CN107801246 A CN 107801246A CN 201610806617 A CN201610806617 A CN 201610806617A CN 107801246 A CN107801246 A CN 107801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scending control
pus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66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1246B (zh
Inventor
周明宇
孙立新
丁颖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ell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066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124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0228 priority patent/WO20180459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1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1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1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其方法包括: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以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本发明通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空闲状态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示意图,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运营商通过部署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基站),和核心网设备(如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Register)等,为用户终端(如手机等移动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
移动通信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通话的蜂窝电话标准,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接入方法;第二代移动通信引入了数字技术,提高了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性,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和“码分多址”(CDMA IS-95,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为代表;第三代移动通信均是以码分多址作为接入技术的,主要有CDMA2000、WCDMA、TD-SCDMA三种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制定的长期演进接入技术(LTE/LTE-A,Long Term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其标准在国际上相对统一,其下行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上行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的接入方式,依据其灵活的带宽和自适应的调制编码方式,达到了下行峰值速率1Gbps,上行峰值速率500Mbps的高速传输。
MuLTEfire(MF网络)是一种新的基于LTE的网络,它能独立运行于非授权频谱中,并且不需要在授权频谱中有一个“锚点”,是为在LTE R13LAA下行传输方法的基础上新定义上行传输方法,即stand-alone LTE-U。其中,MuLTEfire的上行复用方式采用与传统LTE上行SC-FDMA不同的B-IFDMA方式,用于满足非授权频段的带宽占用的地区性规范要求,并在其上行物理信道中引入了扩展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enhance 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或extend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在MF网络中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可通过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进行传输,其中,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中包括:ACK/NACK(应答/拒绝应答)、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SR(上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等信息。与传统LTE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不同,ePUCCH是基于eNB调度的,具体调度方式基于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触发,但是传统LTE的DCI中并没有分配专门的比特用于调度ePUCCH的传输,而新增加用于指示ePUCCH传输的比特会增加DCI的大小,同时也会因与LTE R14eLAA的DCI大小不同,而造成导致盲检复杂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示MF网络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字段的值不同于该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字段的值不同与该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机,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字段的值不同于该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器,与接收机连接,用于实现如下功能: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发送机,与处理器连接,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通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空闲状态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上行传输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MF网络中的ePUCCH是基于eNB调度的,具体调度方式基于DCI触发,但是传统LTE(包含LTE R14eLAA)的DCI中并没有分配专门的比特用于调度ePUCCH的传输,而新增加用于指示ePUCCH传输的比特会增加DCI的大小,同时也会因与LTER14eLAA的DCI大小不同,盲检方式不兼容,从而造成导致盲检复杂度增加。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通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空闲状态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这里是说DCI仍采用现有标准中的字段长度以实现与现有标准的兼容,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该字段的可能取值。
其中,该上行传输信道可以是传输上行数据信号的上行传输信道,如PUSCH,亦可以是传输上行控制信号的上行传输信道,如ePUCCH或者sPUCCH。值得指出的是PUSCH既可以传输上行数据信号亦可以传输上行控制信号。
步骤2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由于DCI中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也就是说虽然DCI的长度不变,但DCI中未定义的字段取值或未定义的空闲信息状态可用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信道。
步骤23: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这里是说,当下行控制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通过ePUCCH进行传输时,则在被调度的ePUCCH中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步骤24: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当下行控制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通过PUSCH进行传输时,则在被调度的PUSCH中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这样,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空闲状态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步骤3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含一个或多个UE上的资源分配和其他的控制信息,资源分配信息包括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资源分配信息(Resource allocation)等信息。进一步地,这里的资源分配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第一字段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也就是说资源分配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第一字段的可能取值。也就是说当DCI中指示了PUSCH不可用RB数目时,可以重新定义为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下面将参照以下场景对其做详细介绍。
一: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有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N的取值不同于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取值为1的可能数目。
假设20MHz的系统带宽下有10个交织单元interlace,每个交织单元的大小为10个频域上等间隔的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当上行授权信息(ULgrant),例如Format 0/4系列的DCI中的Resource allocation通过10-bit的位图(bitmap)方式进行指示时,当出现7个bit对应为1时,此时对应70个RB是eLAA中不支持的PUSCH的资源数目,则认为该DCI不是用于调度传统UL-SCH的PUSCH,因此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10个比特中出现7个1的组合状态为120种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控制信息传输。其中,具体地可以重新将这120中信息状态定义为指示仅PUCCH传输或通过PUSCH传输的指示信息。
由于M个bit位中有N个bit位的值为1的状态信息有多种,因此可进一步利用其指示分配的interlace编号及数量、和/或是否携带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等信息。具体地,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的特定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和/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ePUCCH或PUSCH中的交织单元个数和编号。例如在上述10个比特中出现7个1的120种组合状态中,定义第1-10种状态指示占用1个interlace且携带HARQ-ACK/NACK,第11-20种状态指示占用1个interlace且不携带HARQ-ACK/NACK,第21-65种状态指示占用2个interlace且携带HARQ-ACK/NACK,第66-110种状态指示占用2个interlace且不携带HARQ-ACK/NACK.,第111-120种状态作为预留指示状态或自定义指示状态。
二: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用于指示交织单元调度的bit位的值不同于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依然以Format 0/4系列为例,当UL grant的DCI中的Resource allocation通过6-bit的连续分配方式进行指示时,具有2^6=64种指示状态,除去分配7个interlace的有效信息状态数目(51种),空余信息状态为13种。而13种中的8种可以用于特定指示非连续的interlace分配,剩余的5种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信道。
具体地,利用剩余的5中指示状态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所采用的传输信道,以及所采用传输信道和是否携带HARQ-ACK/NACK。进一步地,当指示状态指示为仅ePUCCH传输时,DCI中携带的MCS、HARQ Process Number等信息,仅在PUSCH传输有定义的字段可以重新定义为指示其他UCI传输的参数。具体可以包括:占用的interlace、ePUCCH format、OCC编号、DMRS编号等。具体地,在当前DCI指示为仅ePUCCH传输时,具体可以通过重新解释每个TB的HARQ的4-bit,和/或通过每个TB的MCS的5-比特,来分别或者联合指示分配的interlace和ePUCCH格式等,例如通过其中4-bit指示10个interlace的一个,或者6-bit指示连续分配的interlace等。又或者结合RRC中配置的ePUCCH传输信息,仅做为指示ePUCCH传输的触发信息。
这样,无需改变DCI的字段长度,利用现有标准中未定义的资源分配信息的状态信息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提高了DCI的兼容性,且不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可节省网络传输资源。
步骤33: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步骤34: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综上,通过利用现有标准中未定义的资源分配信息的状态信息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步骤4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含一个或多个UE上的资源分配和其他的控制信息,具体包括调制与编码策略(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资源分配信息(Resourceallocation)、冗余版本信息(RV,Redundancy Version)、新数据指示信息(NDI,new dateindicator)等信息。现有标准中NDI信息和RV信息均有定义,但存在未定义的NDI信息和RV信息联合后的部分取值。
具体地,假设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UL-SCH默认选择冗余版本0进行传输。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不为0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0时,确定该上行控制信息不在PUSCH进行传输。
例如,当UL grant的DCI format 0系列(0/0A/0B/0C...)中的重传过程(HARQProcess)对应的New Date Indicator与之前不同(从0变为1,或1变为0)表示新数据传输,且Redundancy Version指示不为0(1/2/3)时,认为该DCI不是用于调度传统UL-SCH的PUSCH,因此可以作为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或者,当UL grant的DCI format 4系列中的HARQ Process对应的其中一个TB对应的New Date Indicator与之前不同(从0变为1,或1变为0),且对应的Redundancy Version指示不为0(1/2/3)时,认为该DCI不是用于调度传统UL-SCH的PUSCH因此可以作为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又或者,当UL grant的DCI format 4系列中的HARQ Process对应的其中两个TB对应的New Date Indicator与之前不同(从0变为1,或1变为0),且Redundancy Version指示不为0(1/2/3)时,认为该DCI不是用于调度传统UL-SCH的PUSCH因此可以作为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所对应的传输块中、至少一个传输块中传输的新数据指示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
这样,利用现有标准中未定义的NDI信息和RV信息的联合状态信息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改变DCI的字段长度,提高了DCI的兼容性,且不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可节省网络传输资源。
步骤43: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步骤44: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综上,通过利用现有标准中未定义的NDI信息和RV信息状态信息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四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步骤52:当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调度的PUSCH的最后一个符号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即,当PUSCH的ending symbol指示最后一个符号结束,且SRS request指示发送SRS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步骤53: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步骤54: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综上,通过利用现有标准中未定义的PUSCH的结束符号和CSI请求信息的联合状态信息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五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这里是说DCI仍采用现有标准中的字段长度以实现与现有标准的兼容,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该字段的可能取值。
步骤6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由于DCI中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也就是说虽然DCI的长度不变,但DCI中未定义的字段取值或未定义的空闲信息状态可用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信道。
步骤63: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状态指示信息CSI和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
步骤64: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和所述MCS的值,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
MCS为特殊值(如29或30)时表示对应TB无效。当DCI中所有TB均无效、且CSIRequest指示非周期CSI上报时,指示通过PUSCH来进传输UCI,且该UCI至少包括CSI。而是否传输HARQ-ACK/NACK则可通过其他MCS特殊取值、NDI、RV等单独或者联合指示。下面以单独指示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且MCS的值为第一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例如,当DCI中的TB均通过MCS=29无效、且CSI Request指示CSI上报时,通过PUSCH传输CSI。
或者,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且MCS的值为第二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HARQ-ACK/NACK。例如,当DCI中的TB均通过MCS=30无效、且CSI Request指示CSI上报时,通过PUSCH传输CSI和HARQ-ACK/NACK。
或者,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无CSI上报、且所述MCS的值为第二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中的HARQ-ACK/NACK。例如,当DCI中的TB均通过MCS=30无效、且CSI Request指示无CSI上报时,通过PUSCH仅传输HARQ-ACK/NACK。
第六实施例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这里是说DCI仍采用现有标准中的字段长度以实现与现有标准的兼容,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该字段的可能取值。
步骤7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由于DCI中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也就是说虽然DCI的长度不变,但DCI中未定义的字段取值或未定义的空闲信息状态可用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信道。
步骤73: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状态指示信息CSI和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
步骤74: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
MCS为特殊值(如29或30)时表示对应TB无效。当DCI中所有TB均无效、且CSIRequest指示非周期CSI上报时,指示通过PUSCH来进传输UCI,且该UCI至少包括CSI。而是否传输HARQ-ACK/NACK则可通过其他MCS特殊取值、NDI、RV等单独或者联合指示。下面以联合指示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0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例如,当DCI中的TB均通过MCS=29无效、CSIRequest指示CSI上报、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且RV=0时,通过PUSCH传输CSI。
或者,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1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HARQ-ACK/NACK。例如,当DCI中的TB均通过MCS=29无效、CSI Request指示CSI上报、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且RV=1时,通过PUSCH传输CSI和HARQ-ACK/NACK。
或者,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无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1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中的HARQ-ACK/NACK。例如,当DCI中的TB均通过MCS=29无效、CSI Request指示无CSI上报、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且RV=1时,通过PUSCH仅传输HARQ-ACK/NACK。
此外,当DCI中的TB中至少一个TB有效、CSI Request指示CSI上报、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数据、且RV=0时,通过PUSCH传输CSI和UL-SCH。
当DCI中的TB中至少一个TB有效,CSI Request指示无CSI传输、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数据、且RV=0时,通过PUSCH仅传输UL-SCH。
当DCI中的TB中至少一个TB有效、CSI Request指示CSI上报、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数据、且RV=1时,通过PUSCH传输CSI、HARQ-ACK/NACK和UL-SCH。
当DCI中的TB中至少一个TB有效、CSI Request指示CSI上报、至少一个或者两个NDI指示新传数据、且RV=1时,通过PUSCH传输HARQ-ACK/NACK和UL-SCH。
综上,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空闲状态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七实施例
其中,以上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指示上行控制信息UCI在何种信道进行传输的状态信息,与指示上行控制信息中不同控制信息是否传输的状态信息不同。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介绍同时指示UCI在何种信道传输以及UCI中各控制信息是否传输的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联合指示,以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所有可能取值,这里是说DCI仍采用现有标准中的字段长度以实现与现有标准的兼容,且该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该字段的可能取值。此外,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状态信息组合,可参照下表方式进行指示:
具体地,当MCS取值在0到28之间,NDI指示新传(或称为初传),RV的值为0、CSIRequest指示无CSI请求(按照1-bit的CSI Request为例,0表示无,1表示有,多个bit的CSIRequest同理,下同);或者,当MCS取值在0到28之间,NDI指示重传,RV的值为0到3的任意值(假设0到3的RV均可指示,部分DCI format可能仅支持部分RV,例如仅支持RV0和RV2),CSIRequest指示无请求,则指示仅UL-SCH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在0到28之间,NDI指示新传,RV的值为0,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或者,当MCS取值在0到28之间,NDI指示重传,RV的值为0到3的任意值,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则指示UL-SCH和非周期CSI同时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为29(特殊值,指示TB无效,当子帧有两个TB时,两个TB均需要被无效,下同),NDI指示值为1,RV的值为2时(假设所有调度上行的DCI format均支持RV0和RV2,下同),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则指示非周期CSI反馈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在0到28之间,NDI指示新传,RV的值为2,CSI Request指示无请求,则指示UL-SCH和ACK/NACK同时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在0到28之间,NDI指示新传,RV的值为2,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则指示UL-SCH、非周期CSI和ACK/NACK同时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为29,NDI指示的值为1,RV的值为0,CSI Request指示无请求时,则指示ACK/NACK反馈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为29,NDI指示的值为1,RV的值为0,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时,则指示ACK/NACK和非周期CSI同时在PUSCH上传输。
当MCS取值为29,NDI指示的值为0,RV的值为2,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时,指示非周期CSI在ePUCCH上传输。
当MCS取值为29,NDI指示的值为0,RV的值为0,CSI Request指示有请求时,指示ACK/NACK和非周期CSI同时在ePUCCH上传输。
当MCS取值为29,NDI指示的值为0,RV的值为0,CSI Request指示无请求时,指示ACK/NACK在ePUCCH上传输。
进一步地,针对一个DCI调度多个上行子帧的情况,每个被调度子帧至少有一个RV和NDI的指示位,可以根据上述方法使用的RV和NDI对应的子帧来确定UCI在具体在哪个子帧进行传输。
这样,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MCS、CSI、NDI和RV联合的空闲状态,来同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UCI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以及UCI中不同控制信息是否发送,而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第八实施例
以上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分别就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做出介绍,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80,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字段的值不同与该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模块82,用于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第一传输模块83,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传输模块84,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该处理模块82包括:
第一指示子模块,用于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资源分配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字段的取值不同于第一字段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
其中,第一指示子模块包括:
第一指示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有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N的取值不同于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取值为1的可能数目。
进一步地,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的特定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和/或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ePUCCH或PUSCH中的交织单元个数和编号。
其中,第一指示子模块包括:
第二指示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用于指示交织单元调度的bit位的值不同于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处理模块82包括:
第二指示子模块,用于根据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该第二指示子模块包括:
第三指示子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不为0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具体地,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所对应的传输块中、至少一个传输块中传输的新数据指示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82包括:
第三指示子模块,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调度的PUSCH的最后一个符号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状态指示信息CSI和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
上述第二传输模块84包括:
第一传输子模块,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和MCS的值,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或者,
第二传输子模块,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
其中,第一传输子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且MCS的值为第一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或者,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且MCS的值为第二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HARQ-ACK/NACK;或者,
第三传输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无CSI上报、且MCS的值为第二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中的HARQ-ACK/NACK。
其中,第二传输子模块包括:
第四传输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0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或者,
第五传输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1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HARQ-ACK/NACK;或者,
第六传输单元,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无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1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中的HARQ-ACK/NACK。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下行控制信息中未定义的空闲状态来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或PUSCH进行传输,无需增加新的指示信息,在不改变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大小前提下,实现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何种上行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的目的,节省了网络传输资源,且能够采用传统盲检方式对DCI进行盲检,避免了因改变DCI大小而造成的盲检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该装置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的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第九实施例
对应于上述应用于用户终端侧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对应的用户终端,如图9所示,具体包括:
接收机91,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字段的值不同于该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器92,与接收机91连接,用于实现如下功能:根据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发送机93,与处理器92连接,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处理器92还可以被配置并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有模块实现的功能,也能达到和上述装置实施例所能达到的相同的技术效果。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A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所述字段的值不同于所述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A2.根据A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所述资源分配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字段的取值不同于所述第一字段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
A3.根据A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有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N的取值不同于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取值为1的可能数目。
A4.根据A3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的特定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和/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ePUCCH或PUSCH中的交织单元个数和编号。
A5.根据A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用于指示交织单元调度的bit位的值不同于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A6.根据A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A7.根据A6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不为0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A8.根据A7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所对应的传输块中、至少一个传输块中传输的新数据指示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所述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
A9.根据A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在所调度的PUSCH的最后一个符号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A10.根据A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状态指示信息CSI和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和所述MCS的值,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或者,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
A11.根据A10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和所述MCS的值,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且所述MCS的值为第一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或者,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且所述MCS的值为第二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HARQ-ACK/NACK;或者,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无CSI上报、且所述MCS的值为第二值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中的HARQ-ACK/NACK。
A12.根据A10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0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或者,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1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HARQ-ACK/NACK;或者,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CSI请求信息指示无CSI上报、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为1时,确定被调度的PUSCH仅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中的HARQ-ACK/NACK。
B13.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所述字段的值不同与所述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C14.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机,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所述字段的值不同于所述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器,与所述接收机连接,用于实现如下功能: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发送机,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所述字段的值不同于所述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所述资源分配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字段的取值不同于所述第一字段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有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其中,N的取值不同于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取值为1的可能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的M个bit位中的特定N个bit位的值为1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中是否携带有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和/或所述上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ePUCCH或PUSCH中的交织单元个数和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资源分配信息中用于指示交织单元调度的bit位的值不同于所述资源分配信息在资源分配时的可能取值时,指示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的联合取值,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新数据指示信息指示为新传数据、且冗余版本信息的值不为0时,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状态指示信息CSI和重传请求应答/非应答HARQ-ACK/NACK;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和所述MCS的值,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或者,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指示传输块无效时,根据CSI请求信息、新数据指示信息和冗余版本信息,确定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CSI和/或HARQ-ACK/NACK。
9.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所述字段的值不同与所述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10.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机,用于获取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相同的字段;且所述字段的值不同于所述字段在调度上行传输信道时的可能取值;
处理器,与所述接收机连接,用于实现如下功能:根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e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传输;
发送机,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ePUC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ePUC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或者,当确定上行控制信息采用PUSCH进行传输时,利用被调度的PUSCH传输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
CN201610806617.1A 2016-09-06 2016-09-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Active CN107801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6617.1A CN107801246B (zh) 2016-09-06 2016-09-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PCT/CN2017/100228 WO2018045919A1 (zh) 2016-09-06 2017-09-01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6617.1A CN107801246B (zh) 2016-09-06 2016-09-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1246A true CN107801246A (zh) 2018-03-13
CN107801246B CN107801246B (zh) 2019-12-17

Family

ID=61530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6617.1A Active CN107801246B (zh) 2016-09-06 2016-09-06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1246B (zh)
WO (1) WO2018045919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2544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1868A (zh) * 2018-04-04 2019-10-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移动通信上行信息调度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0546970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86854A (zh) * 2019-02-15 2020-08-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865534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2261723A (zh) * 2018-03-30 2021-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98612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大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470536A (zh) * 2018-07-25 2021-03-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基站及通信方法
CN112583545A (zh) * 2019-09-27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1093754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确定方法、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1203289A1 (en) * 2020-04-08 2021-10-14 Apple In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nabling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4070490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484A1 (zh) 2018-06-26 2020-0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的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229A (zh) * 2010-02-11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非竞争随机接入的调度及前导码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625432A (zh) * 2011-01-2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21133A (zh) * 2010-12-22 2016-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US20160249340A1 (en) * 2013-11-01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229A (zh) * 2010-02-11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非竞争随机接入的调度及前导码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721133A (zh) * 2010-12-22 2016-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2625432A (zh) * 2011-01-28 2012-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249340A1 (en) * 2013-11-01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723B (zh) * 2018-03-30 2022-10-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261723A (zh) * 2018-03-30 2021-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582731B2 (en) 2018-03-30 2023-02-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483854B2 (en) 2018-04-04 2022-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351868B (zh) * 2018-04-04 2022-07-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移动通信上行信息调度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US11910393B2 (en) 2018-04-04 2024-0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167672A1 (en) * 2018-04-04 2023-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351865A (zh) * 2018-04-04 2019-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829A (zh) * 2018-04-04 2021-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829B (zh) * 2018-04-04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92544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3780842A4 (en) * 2018-04-04 2021-04-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351865B (zh) * 2018-04-04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1868A (zh) * 2018-04-04 2019-10-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移动通信上行信息调度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2470536A (zh) * 2018-07-25 2021-03-0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基站及通信方法
CN111586854A (zh) * 2019-02-15 2020-08-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586854B (zh) * 2019-02-15 2024-03-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1553486B2 (en) 2019-04-30 2023-01-10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20221128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1865534B (zh) * 2019-04-30 2021-07-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1865534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546970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46970B (zh) * 2019-07-17 2023-11-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8612B (zh) * 2019-08-15 2022-02-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大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398612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大小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583545A (zh) * 2019-09-27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2583545B (zh) * 2019-09-27 2023-04-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1093754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确定方法、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1203289A1 (en) * 2020-04-08 2021-10-14 Apple In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nabling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4070490B (zh) * 2020-08-07 2023-05-30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070490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5919A1 (zh) 2018-03-15
CN107801246B (zh)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1246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CN103814541B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JP5821069B2 (ja) 移動局装置、処理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AU2011280441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047603B (zh)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5210320B (zh) 通信系统
CN102577291B (zh) 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调度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26806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41802A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47449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对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载波进行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22229A (zh) 信道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1951684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3095436B (zh) 用于确定/辅助确定pucch的资源的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CN104054292B (zh) 用于通过上行链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88062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KR20170134627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850151A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重发的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2907160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347825B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19674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2919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TW201141114A (e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20108A (zh) 移动台和基站装置
CN108347760A (zh) 一种上行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024344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94 9 / F, 10 / F, building 1, zone 1,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icaib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ity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development road 1, 3 tier 30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i Caiba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