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0583B -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0583B
CN107800583B CN201610805207.5A CN201610805207A CN107800583B CN 107800583 B CN107800583 B CN 107800583B CN 201610805207 A CN201610805207 A CN 201610805207A CN 107800583 B CN107800583 B CN 107800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ethernet
message
service
t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52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0583A (zh
Inventor
庄玉娟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052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0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0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将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通过第二端口将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通过本发明,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需求调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的问题。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演进和网络融合,在下一代网络中,以数据包为基本单元进行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式占据统治地位。现存的公共语音业务的准同步数字序列/同步数字序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为PDH/SDH)网络还将长期存在,网络上大量存在的用户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为TDM)设备还将继续使用。围绕在包交换网络上进行TDM电路交换业务的数据透传,TDM电路仿真技术已非常成熟。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路仿真业务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备上的PDH/SDH接口,常用的包括CE1(Channelized E1)接口,CSTM-1(Channelized SynchronousTransfer Moudle-1)接口。一般通道化CSTM-1口可以划分为63个通道,对于设备上X个CSTM-1端口中Y个通道的业务创建业务,其中Y<=63,非成帧业务最多可以创建X*63条电路仿真业务。成帧业务最多可以创建31*X*63条业务。一般要求每条业务拷机24小时,用专业的仿真业务测试仪表,对每一条业务进行分别测试,需要很长的时间,且由于不同设备的端口底层帧形式有可能不同,因此,在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需求调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以便顺利传输报文,不利于自动化测试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需求调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将所述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可选地,在通过所述以太端口接收所述以太测试仪发送的所述以太报文之前,还包括:创建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通过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将所述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将所述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通过所述以太端口接收所述以太测试仪发送的所述以太报文之前,还包括:创建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通过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通过本发明,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将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通过第二端口将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由于增加了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使得相关技术中与测试仪对接的第二端口,可以与支持IP业务的第一端口对接,因此,在传输报文时,无需考虑第二端口与测试仪发送报文的端口底层帧形式是否相同,只要保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底层帧形式相同,即可对以太报文进行传输,即使在使用该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不同设备的第二端口与测试仪端口底层帧形式不同时,也无需更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需求调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路仿真业务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以太测试仪表实现电路仿真业务自动化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以太测试仪表实现电路仿真业务自动化测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02(处理器2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2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2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2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2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文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2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2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2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2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2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2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报文传输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
步骤S304,将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
步骤S306,通过第二端口将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通过上述步骤,由于增加了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使得相关技术中与测试仪对接的第二端口,可以与支持IP业务的第一端口对接,因此,在传输报文时,无需考虑第二端口与测试仪发送报文的端口底层帧形式是否相同,只要保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底层帧形式相同,即可对以太报文进行传输,即使在使用该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不同设备的第二端口与测试仪端口底层帧形式不同时,也无需更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需求调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可选地,在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之前,还包括:创建以太端口的子接口;通过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以太报文。例如,包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ing network,简称为PSN)网络的两服务商边缘(Provider Edge,简称为PE)设备上支持IP业务的PDH/SDH通道子接口(同上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测试仪端口接PE设备的物理端口(同上述以太端口),创建物理端口的子接口,建立与PDH/SDH通道子接口的多条三层转发业务链路。其中,每一条业务可以监测一条仿真业务,电路仿真部分以非成帧业务为例,每条业务发送的流量应该小于2M,因为SDH帧开销占用了部分带宽,故一般每条业务发送1.5M较合适。
可选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例如,在被测设备上同时有支持IP业务和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PDH/SDH端口,一一对应物理连线,以保证连线的PDH/SDH端口底层帧形式相同。
可选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可选地,PSN网络的两台PE设备之间创建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Pseudo-WireEmulation Edge to Edge,简称为PWE3)电路仿真业务,传输时采用的封包格式一般有非结构化仿真(Structure-Agno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ver Packet,简称为SAToP)、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电路仿真技术(Circuit Emulation over Packet SwitchedNet,简称为CESoP)。测试脚本中根据通道化帧格式的配置,对应配置封包格式。该PSN网络可以是两台设备也是多台设备,环境中可以覆盖业务外层保护,内层保护,多段伪线保护(Multi-Segment Pseudo Wire Protection,简称为MSPW)业务,复用段保护(MultiplexSection Protection,简称为MSP)等,可以根据测试需要来选择搭建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利用以太测试仪表进行电路仿真业务自动化测试的方法中,实现思路可以如下:把原来需要和测试仪(例如,误码测试仪)对接的PDH/SDH端口,和设备上支持IP业务的PDH/SDH端口对接,通过业务配置,把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通过IP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PDH/SDH端口的通道化子接口,该子接口底层为SDH帧,通过PWE3over MPLS电路仿真技术,把报文送到对端PE设备,同理,反向从SDH帧再转发成普通的IP报文到以太测试仪进行丢包比对。这样,增加了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PDH/SDH端口,使得相关技术中与测试仪对接的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PDH/SDH端口,可以与支持IP业务的PDH/SDH端口对接,因此,在使用测试仪对不同设备进行测试时,无需考虑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PDH/SDH端口与测试仪发送报文的端口底层帧形式是否相同,只要保证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PDH/SDH端口和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PDH/SDH端口的底层帧形式相同,即可对用于测试的以太报文进行传输,即使在使用该测试仪与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不同设备的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PDH/SDH端口与测试仪端口底层帧形式不同时,也无需更换测试仪以及设备的连接端口。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以太测试仪表实现电路仿真业务自动化测试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以太测试仪表实现电路仿真业务自动化测试流程图,结合图4的示意图,该流程如5所示,包括:
步骤S502,根据仿真业务数量,确定以太测试仪端口个数。例如,根据环境中仿真业务的条数N,确定以太测试仪发送报文所需带宽M>(N*2.048M),从而进一步确认所需的测试仪端口数。以太测试仪连接被测设备上的以太端口,可以连接单个或者多个以太物理端口。保证以太端口的物理总带宽大于总的仿真业务带宽。
可选地,被测PE设备上,支持仿真业务和支持IP业务的PDH/SDH端口进行物理连接。PE设备上PDH/SDH端口,配置通道化及帧格式。必须保证对接的端口底层SDH帧形式一致,包括unframed、PCM30、PCM30CRC、PCM31、PCM31CRC这5种帧形式。
步骤S504,搭建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为MPLS)包交换网络,脚本创建PWE3业务。例如,搭建MPLS包交换网络路径上,可以是2台设备或者多台设备。外层可以走LDP或者TE,带外层保护,也可包括PW内层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或者多段伪线MSPW业务等。被测设备之间X个端口的Y个通道,自动化脚本创建PWE3业务,传输时采用的封包格式一般有SAToP、CESoP。具体采用的封包格式必须和通道化下帧形式的配置对应。
步骤S506,被测设备上支持仿真业务和支持IP业务的PDH/SDH端口物理连接。
步骤S508,脚本创建业务所需配置,测试仪端口间建立普通三层转发业务。例如,
步骤S510,执行仿真业务自动化测试,监测设备上的所有通道的仿真业务。
搭建好上述的自动化物理环境。利用脚本创建配置包括:
1.创建MPLS包交换网络基本配置。
2.包交换网络PE设备之间X个端口的Y个通道,自动化脚本创建PWE3业务,传输时采用的封包格式一般有SAToP、CESoP。
3.PE设备上PDH/SDH端口,配置通道化及帧格式。必须保证对接的端口底层SDH帧形式一致,包括unframed、PCM30、PCM30CRC、PCM31、PCM31CRC这5种帧形式。
4.利用脚本创建配置包括:创建物理子接口IP地址,通道化子接口IP地址,配置静态路由或者路由协议,建立普通三层转发业务。
5.脚本创建流量模型。
上述方法可以通过以太测试仪监测设备多个端口多条仿真业务的丢包,以及切换等性能,进而解决多端口CSTM-1/CE1的多路电路仿真业务的自动化测试困难的问题,大大节省了测试的时间和资源。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62,用于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
转发模块64,连接至上述接收模块62,用于将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
发送模块66,连接至上述转发模块64,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将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可选地,上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6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
创建模块72,用于创建以太端口的子接口;
建立模块74,连接至上述创建模块72,用于通过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
可选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
S2,将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
S3,通过第二端口将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之前,还包括:
S1,创建以太端口的子接口;
S2,通过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将以太报文经由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通过第二端口将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通过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之前,还包括:创建以太端口的子接口;通过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的链路。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报文传输装置的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
将所述以太报文经由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
通过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第二端口将所述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以太端口接收所述以太测试仪发送的所述以太报文之前,还包括:
创建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
通过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6.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以太端口接收以太测试仪发送的以太报文;
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以太报文经由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支持网络协议IP业务的第一端口转发到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支持电路仿真业务的第二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互连;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报文传输装置的第二端口将所述以太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三层接口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
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端口的子接口与所述第一端口建立多条三层转发业务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物理连线的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包括:准同步数字序列PDH端口,或者,同步数字序列SDH端口。
CN201610805207.5A 2016-09-06 2016-09-06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00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5207.5A CN107800583B (zh) 2016-09-06 2016-09-06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5207.5A CN107800583B (zh) 2016-09-06 2016-09-06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583A CN107800583A (zh) 2018-03-13
CN107800583B true CN107800583B (zh) 2023-05-23

Family

ID=61529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5207.5A Active CN107800583B (zh) 2016-09-06 2016-09-06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0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4782B (zh) * 2019-10-31 2021-11-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sp保护配置块间时序抑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276A (zh) * 2012-11-23 2013-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配置的方法及以太网交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041B (zh) * 2009-09-04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传送网络设备和电路仿真业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276A (zh) * 2012-11-23 2013-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配置的方法及以太网交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583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3833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KR102342286B1 (ko) Dcn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02724118B (zh)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CN112491687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70674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1736962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s relating to configuration of redundant paths
US20150372901A1 (en) Pseudowire control channel for signaling events
US9961563B2 (en)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CN104270309A (zh) 一种ip ran设备下实现多跳bfd的方法
CN104022936A (zh)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5763439B (zh) 一种多链接透明互联网络中数据中心的互联方法及装置
US1024452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that supports CPRI data corresponding to multiple service flows to be exchanged
CN111052632A (zh) 一种光传送网中时延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51272A (zh) 数据交互方法、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中继单元
CN108601055B (zh) 在lte移动回传网络中部署l3vpn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00583B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120657B (zh) 一种业务配置方法和节点
CN1137657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468386A (zh) 一种以太网虚拟化互联网络中的流量均衡方法和装置
EP4044558A1 (en) Network structure, method for sending packet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in network, and receiving method
EP40542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979442B (zh) 一种发送报文和接收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报文发送系统
CN102413043A (zh) 一种心跳线设置方法、装置及心跳系统
CN104125611B (zh) 一种伪线pw参数配置的方法及pw节点
JP2018201110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0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Applicant after: ZTE Corp.

Address before: 210012 Nanjing, Yuhuatai District, South Street, Bauhinia Road, No. 68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Zhongxing Softwar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