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六片式、七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色像差充分补正的广角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1.05≤f1/f≤1.5,1.65≤n5≤2.2,-2≤f3/f4≤2;-10≤(R13+R14)/(R13-R14)≤10;0.01≤d9/TTL≤0.1。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上述透镜的配置方式,利用在焦距、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的数据上有特定关系的透镜的共同配合,使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88≤(R1+R2)/(R1-R2)≤-1.22;0.26≤d1≤0.92。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2.13≤f2/f≤-1.14;1.90≤(R3+R4)/(R3-R4)≤16.53;0.11≤d3≤0.36。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71≤f3/f≤4.24;-7.28≤(R5+R6)/(R5-R6)≤-1.00;0.17≤d5≤0.65。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7.77≤f4/f≤3.31;-28.29≤(R7+R8)/(R7-R8)≤4.87;0.12≤d7≤0.59。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0.65≤f5/f≤2.25;-2.33≤(R9+R10)/(R9-R10)≤10.53;0.06≤d9≤0.66。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24≤f6/f≤7.82;-28.21≤(R11+R12)/(R11-R12)≤-3.91;0.24≤d11≤1.09。
优选的,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3.83≤f7/f≤-0.83;0.26≤d13≤1.37。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95毫米。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广角且色像差充分补正,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七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光圈S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第七透镜L7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玻璃材质,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
在此,定义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为n5,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第七透镜L7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L7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下列关系式:1.05≤f1/f≤1.5,1.65≤n5≤2.2,-2≤f3/f4≤2;-10≤(R13+R14)/(R13-R14)≤10;0.01≤d9/TTL≤0.1。
1.05≤f1/f≤1.5,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超过下限规定值时,虽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发展,但是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会过强,难以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于镜头向广角化发展。相反,超过上限规定值时,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会变过弱,镜头难以向超薄化发展。优选的,满足1.06≤f1/f≤1.5。
1.65≤n5≤2.2,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向超薄化发展,同时利于修正像差。优选的,满足1.67≤n5≤2.19。
-2≤f3/f4≤2,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与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的比值,可有效降低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优选的,满足-1.98≤f3/f4≤1.95。
-10≤(R13+R14)/(R13-R14)≤10,规定了第七透镜L7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向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满足1.5≤(R13+R14)/(R13-R14)≤9.6。
0.01≤d9/TTL≤0.1,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满足0.02≤d9/TTL≤0.09。
当本发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相关透镜的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高性能,且满足低TTL的设计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焦距f1,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d1满足下列关系式:-5.88≤(R1+R2)/(R1-R2)≤-1.22,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0.26≤d1≤0.92,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3.67≤(R1+R2)/(R1-R2)≤-1.52;0.41≤d1≤0.74。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焦距f2,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d3满足下列关系式:-12.13≤f2/f≤-1.14,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负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合理而有效地平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产生的球差以及系统的场曲量;1.90≤(R3+R4)/(R3-R4)≤16.53,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难以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0.11≤d3≤0.3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7.58≤f2/f≤-1.42;3.04≤(R3+R4)/(R3-R4)≤13.22;0.18≤d3≤0.28。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L3焦距f3,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d5满足下列关系式:0.71≤f3/f≤4.24,有利于系统获得良好的平衡场曲的能力,以有效地提升像质;-7.28≤(R5+R6)/(R5-R6)≤-1.00,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0.17≤d5≤0.65,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13≤f3/f≤3.39;-4.55≤(R5+R6)/(R5-R6)≤-1.26;0.27≤d5≤0.52。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L4焦距f4,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d7满足下列关系式:-17.77≤f4/f≤3.31,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28.29≤(R7+R8)/(R7-R8)≤4.87,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12≤d7≤0.5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1.11≤f4/f≤2.65;-17.68≤(R7+R8)/(R7-R8)≤3.90;0.20≤d7≤0.48。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L5焦距f5,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d9满足下列关系式:-20.65≤f5/f≤2.25,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2.33≤(R9+R10)/(R9-R10)≤10.53,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06≤d9≤0.6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2.91≤f5/f≤1.80;-1.45≤(R9+R10)/(R9-R10)≤8.42;0.1≤d9≤0.53。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L6焦距f6,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以及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d11满足下列关系式:1.24≤f6/f≤7.82,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28.21≤(R11+R12)/(R11-R12)≤-3.91,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24≤d11≤1.0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98≤f6/f≤6.26;-17.63≤(R11+R12)/(R11-R12)≤-4.89;0.38≤d11≤0.88。
本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七透镜L7焦距f7,以及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d13满足下列关系式:-23.83≤f7/f≤-0.83,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0.26≤d13≤1.37,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4.89≤f7/f≤-1.04;0.42≤d13≤1.10。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95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68。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6。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2。
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尽量变短,维持小型化的特性。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TTL:光学长度(第1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以下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焦距、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3: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5: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6: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
d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5: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6: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7:第七透镜L7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v7:第七透镜L7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
IH:像高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 (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R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3、R4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5、R6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7、R8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9、R10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11、R1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13、R14分别代表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
反曲点个数 |
反曲点位置1 |
反曲点位置2 |
反曲点位置3 |
反曲点位置4 |
R1 |
1 |
0.935 |
|
|
|
R2 |
1 |
0.475 |
|
|
|
R3 |
1 |
0.505 |
|
|
|
R4 |
1 |
0.635 |
|
|
|
R5 |
0 |
|
|
|
|
R6 |
1 |
0.785 |
|
|
|
R7 |
0 |
|
|
|
|
R8 |
1 |
0.935 |
|
|
|
R9 |
1 |
0.345 |
|
|
|
R10 |
1 |
0.495 |
|
|
|
R11 |
2 |
0.715 |
2.105 |
|
|
R12 |
1 |
0.795 |
|
|
|
R13 |
2 |
0.355 |
2.315 |
|
|
R14 |
1 |
0.545 |
|
|
|
【表4】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7示出各实例1、2、3、4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7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1203mm,全视场像高为3.33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6.0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6】
表7、表8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表8】
|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驻点位置2 |
R1 |
0 |
|
|
R2 |
0 |
|
|
R3 |
1 |
0.915 |
|
R4 |
1 |
0.935 |
|
R5 |
0 |
|
|
R6 |
1 |
0.845 |
|
R7 |
0 |
|
|
R8 |
1 |
1.065 |
|
R9 |
1 |
0.015 |
|
R10 |
1 |
0.985 |
|
R11 |
1 |
1.315 |
|
R12 |
1 |
1.355 |
|
R13 |
1 |
0.665 |
|
R14 |
1 |
1.215 |
|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如表1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086mm,全视场像高为3.3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6.0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0】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
反曲点个数 |
反曲点位置1 |
反曲点位置2 |
反曲点位置3 |
反曲点位置4 |
R1 |
0 |
|
|
|
|
R2 |
1 |
0.545 |
|
|
|
R3 |
1 |
0.525 |
|
|
|
R4 |
1 |
0.675 |
|
|
|
R5 |
0 |
|
|
|
|
R6 |
1 |
0.885 |
|
|
|
R7 |
0 |
|
|
|
|
R8 |
1 |
0.965 |
|
|
|
R9 |
0 |
|
|
|
|
R10 |
1 |
0.435 |
|
|
|
R11 |
3 |
0.695 |
1.735 |
1.985 |
|
R12 |
1 |
0.835 |
|
|
|
R13 |
2 |
0.445 |
2.365 |
|
|
R14 |
2 |
0.565 |
2.825 |
|
|
【表12】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17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227mm,全视场像高为3.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6.0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13、表14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
【表13】
表14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4】
表15、表16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5】
【表16】
|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驻点位置2 |
R1 |
0 |
|
|
R2 |
1 |
0.815 |
|
R3 |
0 |
|
|
R4 |
0 |
|
|
R5 |
0 |
|
|
R6 |
0 |
|
|
R7 |
0 |
|
|
R8 |
2 |
0.515 |
1.055 |
R9 |
1 |
0.845 |
|
R10 |
1 |
0.835 |
|
R11 |
1 |
1.375 |
|
R12 |
1 |
1.405 |
|
R13 |
1 |
0.445 |
|
R14 |
1 |
0.975 |
|
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6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17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111mm,全视场像高为3.311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6.00°,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7】
参数及条件式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f |
4.241 |
4.173 |
4.454 |
4.221 |
f1 |
4.502 |
6.234 |
4.940 |
5.986 |
f2 |
-7.233 |
-22.633 |
-9.458 |
-25.601 |
f3 |
6.009 |
11.802 |
8.117 |
8.583 |
f4 |
-37.675 |
6.061 |
9.830 |
-4.337 |
f5 |
-43.790 |
-5.740 |
-4.252 |
6.328 |
f6 |
22.116 |
14.417 |
11.032 |
10.675 |
f7 |
-6.268 |
-5.221 |
-53.068 |
-6.048 |
f3/f4 |
-0.159 |
1.947 |
0.826 |
-1.979 |
(R1+R2)/(R1-R2) |
-1.827 |
-2.938 |
-2.113 |
-2.677 |
(R3+R4)/(R3-R4) |
3.798 |
10.433 |
5.352 |
11.020 |
(R5+R6)/(R5-R6) |
-1.506 |
-3.640 |
-2.363 |
-2.354 |
(R7+R8)/(R7-R8) |
-14.144 |
1.712 |
3.250 |
-0.074 |
(R9+R10)/(R9-R10) |
7.017 |
1.009 |
0.756 |
-1.164 |
(R11+R12)/(R11-R12) |
-14.104 |
-7.812 |
-7.049 |
-5.868 |
(R13+R14)/(R13-R14) |
2.618 |
2.493 |
9.504 |
1.878 |
f1/f |
1.062 |
1.494 |
1.109 |
1.418 |
f2/f |
-1.706 |
-5.424 |
-2.124 |
-6.064 |
f3/f |
1.417 |
2.828 |
1.822 |
2.033 |
f4/f |
-8.884 |
1.452 |
2.207 |
-1.027 |
f5/f |
-10.326 |
-1.376 |
-0.955 |
1.499 |
f6/f |
5.215 |
3.455 |
2.477 |
2.529 |
f7/f |
-1.478 |
-1.251 |
-11.915 |
-1.433 |
d1 |
0.548 |
0.531 |
0.617 |
0.513 |
d3 |
0.236 |
0.237 |
0.227 |
0.226 |
d5 |
0.427 |
0.342 |
0.430 |
0.374 |
d7 |
0.247 |
0.268 |
0.397 |
0.245 |
d9 |
0.438 |
0.443 |
0.119 |
0.253 |
d11 |
0.472 |
0.499 |
0.730 |
0.598 |
d13 |
0.556 |
0.529 |
0.915 |
0.694 |
Fno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TTL |
5.041 |
5.047 |
5.410 |
5.057 |
d9/TTL |
0.087 |
0.088 |
0.022 |
0.050 |
n1 |
1.5346 |
1.5346 |
1.5346 |
1.5346 |
n2 |
1.6889 |
1.6889 |
1.6889 |
1.6335 |
n3 |
1.5346 |
1.5346 |
1.5346 |
1.5346 |
n4 |
1.6355 |
1.6355 |
1.6355 |
1.6355 |
n5 |
1.7312 |
1.7312 |
2.1883 |
1.6899 |
n6 |
1.5346 |
1.5346 |
1.5346 |
1.5346 |
n7 |
1.6355 |
1.6355 |
1.6355 |
1.6355 |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